一、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安装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1](1973)在《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文中研究指明一、各公司概况西德林德公司西德林德公司全称西德林德冷冻机械制造股份公司,1879年6月建立,初期不从事生产,仅设计和出售冷冻设备。1895年设立气体液化部,开始设计和制造气体液化和气体分离设备。1902年林德设计的第一台单级精馏的空分设备制成。自1903年进行第一次双级精馏塔试验,并制成第一台10米3/时制氧机,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深冷技术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经济指标先进,而且有相当的运转经验,制造工业性设备很多,装置容量大小可按用户需要提供,在欧洲和世界市场上有相当大的竞争力。1969年曾制造40000标米3/时一套、30000标米3/时二套、6000标米3/时一套的西德麦塞尔公司现已倒闭,并给林德公司,被林德公司吃掉。
陈桂林[2](1973)在《赴日制氧机检查技术小结(一)》文中指出遵照毛主席关于“洋为中用” 的教导,“赴日制氧机检查技术小结”我们准备分三期连载刊出。本期登载的是神钢、日立、大阪的空分设备和神钢、住友的板翅式换热器的情况,系按检查小组成员、杭氧厂陈桂林同志写的小结编成。供学习参考。下期刊载机器部分。
王恭庭,沈永法[3](1972)在《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安装小结》文中提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我们参加了杭州阀门厂配1.5吨氧气顶吹转炉使用的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安装和试车等工作。在杭州市委的领导和各有关单位的大力协作下,制氧站从设计、安装到出氧仅用了130余天时间,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初顺利出氧,并配合了转炉炼钢。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王恭庭,沈永法[4](1972)在《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按装、试车小结》文中研究说明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夺氧保钢”,我们参加了杭州阀门厂配1.5吨氧气顶吹转炉使用的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安装和试车等工作。在杭州市委的领导和各有关单位的大力协作下,制氧站从设计、安装到出氧仅用了130余天时间,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初顺利出氧,并配合了转炉炼钢。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赵仑[5](1981)在《PLK-8.33×2/20-6型空气轴承中压透平膨胀机简介》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江氧与西安交大共同研制的PLK-8.33×2/20-6型空气轴承中压透平膨胀机的试制、鉴定、技术规范、结构和性能测定的情况,提出了对现有150米3/时制氧机的改造设想,如配用该膨胀机,其操作压力可降到1517公斤力/厘米2,从而降低单位能耗。图1。
上海第三钢铁厂[6](1972)在《全板式6000米3/时制氧机制造、安装、试车总结》文中研究说明6000米3/时制氧机是我厂第二转炉车间改造纯氧顶吹转炉会战之一部分。随着我国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开始,为了适应工农业和国防建设对钢铁工业的需要,氧气炼钢是符合发展钢铁工业多快好省的方向。要实现氧气炼钢,首先要抓住制氧机这一关,我厂6000米3/时制氧机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交组和上海市冶金工业局的直接领导下,得到了市内外近百个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援,这个工程,从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到投产,前后不到一年,尤其在
赵燕[7](2012)在《兰石集团新区建设动力和能源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兰石集团新区建设是兰石集团响应政府号召,借兰州市新西客站建设项目之机,利用土地置换,在兰州新区获得新发展,实现再创辉煌,打造百亿兰石,成为现代化强企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厂区位于老城区,建筑密度过高,交通、人口拥挤,污染较为严重,能源供应受限,公用市政配套设施、建筑布局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除受市场影响外,受地域限制,发展受限,难以壮大。兰石集团新区建设动力和能源规划设计本着以利用新技术、新资源,在满足新区动能保障的基础上,解决老区存在的难题并提高节能效率。本文主要根据新建工业园区各项配套的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及规划、企业的现状、各子公司各种动能需求量及工艺参数进行了调研,对各类动能如何引入园区,如何优化配置,节能高效,及各类能源采用何种方式供应,做改造试验对比和经济可行性分析。本文还对工业园区动力和能源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学习,结果表明,供暖应采用集中供暖、红外线辐射采暖和地源热泵供暖相结合的模式,即民用和办公采用集中供暖,高温水换热管道直供方式;高大厂房采用天然气为能源,设置红外线供暖设备,既节能同时节约投资成本;对冷热要求较高的商务宾馆、写字楼等独体建筑可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水系统在园区内设置中水管网,利用新区的中水处理系统,结合各单位的工艺要求兼设循环水池,充分的利用水资源,解决新区水资源匮乏,影响园区发展的难题。工厂供电设计不仅要满足生产工艺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保证安全可靠地提供电能,而且力求合理,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从而对企业内部电网的运行现状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对企业电网优化运行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氧气、乙炔等特殊气体能源的利用,采用能源合作的模式,与气源厂家签订长期的供应合同,园区内部初期不再新设气体站和气体管网,采用汇流排或储罐直供,具有节省投资,占地少,安全性高的优点。在对多种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分析以及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兰石集团新区建设动力和能源规划设计的要求及模式。
刘存玉[8](2013)在《多功能变工况热泵系统分析及其在梧桐庄矿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减少矿区能源的消耗,针对矿区多种可利用热源与不同需热、需冷的要求论文提出并研究了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及其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利用一台机组满足夏季井下局部降温用制冰同时加热洗浴热水、或者井口集中降温用冷冻水同时加热洗浴热水、冬季提取矿井回风余热制取热水等目的。论文结合热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的能量系统分析优化方法,通过优化研究对机组及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与选择;并进一步对该热泵机组及其系统在某矿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研究表明能量系统优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及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参数的确定具有指导性;为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及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具有良好的节电、节能、高效低耗、环保等特点,可以满足矿井降温和回风余热及备用机组需要,实现了多功能的目的。
王太忱[9](1977)在《神钢10000米3/时制氧机运行情况总结》文中认为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鞍钢机电公司安装工人的大力支持下,我厂1973年从日本神钢引进的10000标米3/时制氧机,设备安装和单机试车很快完成。1974年3月进入全机组的联合试车,并且取得了安装调试一次成功。
王耀[10](2016)在《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在建和规划的高海拔隧道日渐增多,然而高海拔地区低温、低气压和低氧的恶劣环境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作业效率,导致隧道施工难以达到安全、高效的建设要求。国内外目前对高海拔隧道施工技术侧重于隧道防寒保温等方面的研究,对高海拔环境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人员保护和施工机械效率恢复等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鉴于此,论文依托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高海拔低温、低气压和低氧条件下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在分析当前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相关技术基础上,主要进行了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效果测试分析、高海拔环境对隧道施工机械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研究和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模式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雀儿山隧道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效果进行了分析测试,分析了隧道机械配套存在的问题。(2)通过对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的油耗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高海拔环境对隧道施工机械影响情况,并对施工机械功率的恢复措施进行了研究。(3)通过对隧道内空气质量进行测试,测算爆破和施工机械CO排放量,研究分析了高海拔环境下隧道施工机械对隧道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针对隧道施工机械排放的CO严重污染隧道空气质量的问题,提出对应的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尾气净化措施,并对尾气净化措施进行了现场试验。(4)结合对雀儿山隧道现有机械配套的测试结果,对雀儿山隧道机械配套现有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优化后的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方案进行了应用效果测试。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优化后得到的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方案进行了评价。(5)分析研究了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结合高海拔隧道施工的特点,对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流程和高海拔隧道基本配套模式。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雀儿山隧道现有施工机械配套效果进行现场测试,表明雀儿山隧道现有施工机械配套方案的总体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但是也出现了施工机械效率下降、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增加,出碴作业时隧道内空气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凿岩作业时钻孔速度未达到应有水平等问题。(2)通过对施工现场内燃机械的油耗测试,分析了高海拔环境下内燃机械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海拔环境气压低,柴油机绝对进气压力低,吸入的氧气质量少,柴油燃烧不充分,因此提出了使用匹配合适的涡轮增压器、内燃机富氧进气和增加发动机喷油提前角等措施减少高海拔环境对内燃机械效率的影响并得到了应用。(3)通过测试隧道内空气质量并测算爆破和施工机械CO的排放量,分析研究了高海拔环境下施工机械对隧道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提出采用尾气净化技术、增氧助燃技术等施工机械尾气CO减排措施以减小施工机械对隧道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在雀儿山隧道施工现场对这两种CO减排措施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增氧助燃技术的机前尾气净化器更适合用于减少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尾气对隧道内空气的污染。(4)使用增氧助燃技术的机前尾气净化器具有使用寿命长、增加柴油机功率、降低油耗的特点,并且净化效果良好;通过测试出碴阶段采用机前尾气净化器前后隧道内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看出采用一套净化器后CO含量平均下降5.4%,效果明显,可以预测雀儿山隧道内在相同通风条件下,5台现用的内燃机械均采用净化器CO含量可平均减少27%左右,效果将更加明显。(5)根据对雀儿山隧道机械配套效果测试分析,提出了雀儿山隧道机械配套优化方案,经过综合效益对比选择后,选出的优化方案与现场应用的优化方案相同,对现场使用的优化方案进行了应用效果测试,表明现场使用的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在提高隧道施工机械效率,减少隧道内空气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6)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雀儿山隧道机械配套优化研究时提出的三个雀儿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选出的优化方案与雀儿山隧道选择应用的优化方案相同,进一步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7)分析研究了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针对高海拔隧道施工的特点,提出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并总结提出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流程和高海拔隧道基本配套模式。论文研究成果为提高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作业效率和减少高海拔环境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在以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为今后高海拔隧道施工技术提供借鉴或参考。(1)论文总结了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并针对高海拔隧道施工的特点,研究提出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目前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少,研究时可供分析的工程实例也较少,论文主要依托雀儿山隧道以及其他高海拔隧道施工实例进行了研究,提出的高海拔机械配套原则还不够全面,后续研究中还应对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进行深入研究。(2)论文研究提出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流程,根据隧道参数和施工方法对各工序的机械设备进行了选型,然后经组合配套成多种施工机械配套方案,再通过评价,选择出合适的施工机械配套方案。但具体的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方法还有待研究,例如分析不同海拔高度时施工机械主要参数和隧道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隧道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数据库;编制出通过输入隧道参数后即可自动打印出施工机械配套方案的程序等。
二、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安装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安装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7)兰石集团新区建设动力和能源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项目概况 |
1.1.1 背景及必要性 |
1.1.2 兰石新区概况及设计任务 |
1.2 项目动力和能源规划设计原则 |
1.2.1 总体原则 |
1.2.2 可持续化原则 |
1.2.3 节能原则 |
1.2.4 环保原则 |
第二章 动力公司现状及新区能源基础条件调研 |
2.1 动力公司概况 |
2.2 动力公司目前动能供应现状 |
2.2.1 转供动能 |
2.2.2 自供动能 |
2.3 新区能源基础条件调研 |
2.3.1 兰石新区周边环境条件 |
2.3.2 兰石新区周边能源基础条件 |
第三章 新区动力和能源规划设计 |
3.1 兰石新区动力和能源需求量 |
3.2 兰石新区动能规划及可行性分析 |
3.2.1 转供动能规划 |
3.2.2 自供动能规划 |
第四章 其它节能措施 |
4.1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 |
4.2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
4.3 变压器节能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8)多功能变工况热泵系统分析及其在梧桐庄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Detailed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1.3.4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系统热力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
2.1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的背景及其功能要求 |
2.2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用于矿井降温与供热的系统原理 |
2.3 制冷系统热力学分析方法 |
2.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循环热力学计算 |
2.3.2 三级压缩两级节能器热力学计算原理 |
2.3.3 单级与多级压缩制冷机组的理论系数比较 |
2.4 常规能量分析方法及能级分析方法 |
2.5 理论及能量系统分析原理 |
2.5.1 多功能机组的效率定义及讨论 |
2.5.2 能量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
2.5.3 能量系统的分析模型 |
3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制冷系统研究 |
3.1 多功能热泵机组用于矿井降温与供热原理与运行控制策略选择 |
3.1.1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制冷与供热可选系统原理 |
3.1.2 工艺工况要求 |
3.2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系统设计初步优化 |
3.3 制冷系统初步优化与原理图、压焓、温熵图分析 |
3.4 制冷循环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
3.4.1 实际压缩过程的表示 |
3.4.2 热力学计算 |
3.5 小结 |
4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及制冷供热系统分析 |
4.1 多功能制冷机组制冷循环系统优化分析 |
4.1.1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分析 |
4.1.2 节流前过冷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分析 |
4.1.3 分析结论 |
4.2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供热系统的分析 |
4.2.1 多功能变工况系统分析理论模型 |
4.2.2 最不利工况下系统分析 |
4.2.3 计算结果分析 |
4.3 小结 |
5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系统的能量能级分析 |
5.1 能级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
5.2 多功能变工况系统的分析模型 |
5.2.1 制冷水、制冰工况输入输出能级及能级差 |
5.2.2 制热工况能级分析 |
5.2.3 制冰同时制热水工况能级分析 |
5.2.4 电采暖能级分析 |
5.2.5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制热系统不同工况能级比较分析 |
5.3 采用制冷剂理论工况下的能级分析 |
5.4 小结 |
6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设计及应用 |
6.1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设计与实施 |
6.2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用于煤矿制冰井下降温与余热利用系统设计 |
6.2.1 井下降温概况 |
6.2.2 井上制冰与运冰系统工艺流程 |
6.2.3 井下掘进工作面冰水降温系统及实施 |
6.2.4 回风换热系统设计 |
6.3 现场实施部分机组及设备照片 |
7 工程实施及运行效果分析 |
7.1 夏季制冰运行与井下降温效果 |
7.1.1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机组用于制冰运行 |
7.1.2 井下融冰池蓄冷融冰工作面局部降温 |
7.2 冬季与矿井排风换热联合供热运行试验 |
7.2.1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系统运行分析 |
7.2.2 回风源换热系统多功能变工况热泵系统运行监测与实测 |
7.2.3 制热运行测试试验结论 |
7.3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供洗浴热水运行实测 |
7.4 小结 |
8 结论和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论文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附录 7.1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制冰降温技术测试原始数据 |
附录 7.2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运行测试原始数据 |
(10)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效果测试分析 |
2.1 雀儿山隧道工程概况 |
2.2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情况 |
2.3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测试方案 |
2.4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测试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海拔环境对施工机械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3.1 高海拔环境对内燃施工机械的影响 |
3.2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效率恢复措施 |
3.3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
3.4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尾气减排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研究 |
4.1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 |
4.2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应用效果测试 |
4.3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模式研究 |
5.1 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 |
5.2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 |
5.3 高海拔隧道机械配套流程 |
5.4 高海拔隧道机械设备配套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附录二: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安装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简报, 1973(S2)
- [2]赴日制氧机检查技术小结(一)[J]. 陈桂林. 深冷简报, 1973(04)
- [3]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安装小结[J]. 王恭庭,沈永法. 深冷技术, 1972(S1)
- [4]150米3/时制氧站的设计及机组的按装、试车小结[J]. 王恭庭,沈永法. 深冷简报, 1972(01)
- [5]PLK-8.33×2/20-6型空气轴承中压透平膨胀机简介[J]. 赵仑. 深冷技术, 1981(01)
- [6]全板式6000米3/时制氧机制造、安装、试车总结[J]. 上海第三钢铁厂. 深冷简报, 1972(03)
- [7]兰石集团新区建设动力和能源规划设计[D]. 赵燕. 西安石油大学, 2012(08)
- [8]多功能变工况热泵系统分析及其在梧桐庄矿的应用研究[D]. 刘存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10)
- [9]神钢10000米3/时制氧机运行情况总结[J]. 王太忱. 深冷技术, 1977(03)
- [10]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研究[D]. 王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