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式混凝土喷涂机

转盘式混凝土喷涂机

一、转盘式混凝土喷射机(论文文献综述)

铁三院标准处桥隧科[1](1978)在《转盘式混凝土喷射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余年来,喷射混凝土与锚杆支护、衬砌已在铁路工程中采用;冶金、煤炭部门应用更为广泛;水电、国防等部门亦在积极推广。它的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是符合多快好省精神的一项新技术。混凝土喷射机,是喷锚支衬的主要施工机具。1965年,我国从端士、西德等国进口了转子式(Aliva-300型)、双罐式(BSM-603型)、螺旋式(Aliva-BS-12型)等类型的喷射机,在成昆铁路的隧道中首次使用。以后,改进仿制了转子式(HP30-74型)、双罐式(冶建-65型)喷射机;创造研制了螺旋式(HLP-701型)、鼓轮式(HPG-250型)喷射机,现已批量制造。

张家识[2](1978)在《国内外混凝土喷射机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凝土喷射机,是喷锚支护成套施工机具中的主要机具,其性能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支护的质量。因此,应当抓紧、抓好混凝土喷射机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成套施工机具的研究、设计、试制、试验、鉴定、定型,用性能优良的喷锚施工机具装备铁路工程队伍。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混凝土喷射机的发展概况、主要类型、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提出在铁路工程中现阶段以转盘式混凝土喷射机作为主要机型的建议,以供应用喷锚技术的单位参考。

马井雨,马忠诚,汪澜,周宗辉[3](2012)在《国内喷射混凝土用喷射机的发展概述》文中认为喷射机是喷射混凝土工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设备,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喷射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周期。从干(潮)喷机和湿喷机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喷射混凝土用喷射机的发展,指出目前国内喷射机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潘刚,程卫民,陈连军,曹森[4](2015)在《煤矿井巷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文中提出结合国内外喷射混凝土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喷射混凝土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分析了主要发展阶段典型设备的技术和性能特性,根据煤矿生产特点研究了湿喷混凝土技术在井工煤矿的发展应用情况和技术趋势,将国内湿喷混凝土技术及装备发展分为引进吸收、改进发展和研发应用阶段,并指出煤矿井巷喷射混凝土技术在机械化、喷浆材料配比、外加剂研发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程良奎[5](1986)在《喷射混凝土 (一)——喷射混凝土的最新发展与施工工艺》文中提出 近年来,国内外喷射混凝土技术以它简便的工艺,独特的效应,经济的造价,广阔的用途,在建筑工程领域内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一、喷射混凝土的特点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按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合

董召禄[6](2016)在《湿喷混凝土技术在祁南煤矿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喷射混凝土技术是巷道支护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支护方式。从干喷法逐渐发展到潮喷进而发展到如今的湿喷法,喷射机具也由简单的混凝土喷射机发展到成熟的湿喷机及与其配套的后配套设备,各种添加剂的研发也大大促进了混凝土喷射技术的发展。本文以淮北矿区祁南煤矿湿喷混凝土技术应用为研究背景,对比分析了干喷混凝土与湿喷混凝土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湿喷法代替干喷法的必然性。阐述了湿喷混凝土技术的支护原理,分析揭示了湿喷混凝土技术在巷道支护及施工过程中的降尘、减少回弹及加强支护等关键作用。重点阐述了巷道湿喷混凝土支护三种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协同控制顶板关键块体、减小帮部损伤深度和防止围岩风化,湿喷混凝土支护技术在围岩稳定性较差和浅表较破碎的巷道效果显著。采用层次分析法详细研究了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各个工序关键环节,并确定了各关键环节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通过专家系统进行赋值,得到了各个工艺环节施工重要性的排序,通过改进相关环节的施工顺序及速度,大大提高了湿喷混凝土的效率和效果。研究确定了湿喷混凝土配料、搅拌运输、喷射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四个主要环节。分析了对湿喷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要求,并提出湿喷分区设计原则,即不同地段地质条件或同一巷道断面不同位置的水文地质、围岩结构等不同,确定不同的材料配比,以适应不同区域强度要求。比较了不同类型湿喷机及后配套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山东威特立邦矿山装备有限公司和巴斯夫浩珂矿业化学(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套湿喷设备。以祁南矿为例开展了工业性试验研究,并详细介绍了试验矿井祁南矿,试验巷道31采区轨道上山、34下运输下山概况。采用湖南省长沙市飞翼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SPM08/07Ⅱ煤矿用泵送式混凝土湿喷机,确定材料配比设计、施工流程、人员分配、施工方案、操作注意事项。并于2015年9月喷浆试用试验250m。通过分析湿喷试验的技术经济效果,认为湿喷技术有着干喷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具有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回弹量少、作业环境好、绿色环保、混凝土强度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诸多优点。

张继慈[7](2005)在《双主轴混凝土喷射机》文中研究表明转盘式混凝土喷射机是目前煤矿井下巷道锚喷支护工程项目中常见的专用设备。由于机器靠一根输出主轴同时带动拨料器和转盘旋转工作,转动件都串装在一根轴上,结构过于紧凑,安装时不便调整,使用时不便维修和更换零配件。双主轴混凝土喷射机的减速器是一台同时具有两个三级减速传动系统的装置,分别输出不同转速的主轴和拨料主轴,机器的拨料和出料在结构上成为各自独立运转的两个装置,便于安装、维修,易损件易更换,使用性能得到提高。

刘操[8](2013)在《混凝土喷射机喷嘴内混合流体流场均匀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凝土喷射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喷锚支护领域的工程设备。但在施工时,喷射机存在回弹率高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核心技术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仿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对喷射机喷嘴流场内混合流体的均匀度进行研究,得到混合流体(空气、速凝剂和混凝土)的成分均匀度和速度均匀度是影响混凝土喷射回弹率的主要因素。具体工作如下:1、建立了喷射机喷嘴流场内混合流体的物理模型;在CFD仿真软件Fluent中建立了喷射机喷嘴流场内混合流体的数学模型,为混合流体进行数值模拟仿真提供依据;2、应用上述的物理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对喷射机喷嘴流场内混合流体的速度、压力以及湍流动能进行模拟仿真,得到速度场、压力场以及相体积分数分布规律;3、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喷射机喷嘴流场内混合流体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结构参数对混合流体均匀度的影响,得到喷射机喷嘴长径比、半锥角和进口入射角与混合流体均匀度的关系,并利用均匀试验设计得到三者之间的最优组合;4、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喷射机喷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得到喷射机泵送量与空压机的风压对其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关系,找到了该喷射机喷嘴的最优空气压力,并得到了在本文分析模型的混凝土特性下该喷射机喷嘴的最大喷射能力;5、喷射机喷嘴在不同空气压力与泵送量下进行喷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混合流体的成分均匀度和速度均匀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回弹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喷射机喷嘴的设计和使用。

曹欢[9](2013)在《混凝土搅拌输送机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巷道支护是矿井下最为常见的工程,喷射混凝土是巷道支护主要的加固措施,其搅拌效果和输送进度直接影响巷道支护的质量。因此,只有快速完成混凝土的搅拌,然后迅速输送至工作点或面才能有利于巷道支护的质量与进度。通常煤矿井下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常规的混凝土泵站、搅拌车及输送泵因自身体积和工作方式而无法在煤矿井下进行使用。干式混凝土喷射机在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恶劣的环境将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回弹率比较高,工作效率较低,应用在目前的巷道支护中逐渐减少;这样类似的问题,潮式混凝土喷射机也同样存在。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在进行支护时,只能完成混凝土喷射作业,需要混凝土搅拌设备为其提供已拌合的混凝土,这将会影响支护的进度与质量,而且需要的设备也比较多,不符合如今的支护要求。本文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到现代煤矿井下巷道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现有设备存在的缺点,设计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搅拌输送机,要求这种新型的设备可以同时完成混凝土的搅拌与输送。新型的混凝土搅拌输送机与传统混凝土喷射机相比,应具有集搅拌与输送于一体,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混凝土搅拌速度快且搅拌均匀,结构紧凑等特点。新型的混凝土搅拌输送机主要由搅拌罐,搅拌轴,输送装置,传动装置,机架及移动装置几个部分组成。本文主要完成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机搅拌罐和搅拌轴的设计、确定设备的主要参数、传动装置的选型计算、输送系统及移动装置的相关叙述。文章最后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混凝土搅拌输送机的重要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找出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研发效率,又降低了研发成本,对设备结构的相关改进有很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李朋伟[10](2014)在《基于多臂凿岩台车和湿喷机组的公路隧道施工机械化作业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的发展,公路隧道建设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其建设方式迫切需要向机械化施工模式转变。近年来随着对隧道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已开始推出了一些新设备和新工艺。在我国,机械化施工中的机械产品研发、技术理论创新、设备应用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对隧道机械性能配置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并不深入。为促进新设备的使用、新工艺的研究和推广,提高隧道建设机械化水平,有必要对新设备的作业模式、隧道机械的性能配置和施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针对这一问题,以国内某山岭公路隧道建设工程为试验对象,对以采用电脑凿岩台车和大型湿喷机组为基础的隧道机群施工作业模式、机群施工系统特性、机械性能配置等方面展开探索和研究。以目前常用的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为基础,确定了公路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施工工艺过程。根据隧道设备选型原则和施工技术要求,对机械选型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隧道施工中常用主要机械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性能,提出了以电脑凿岩台车和湿喷机为主要施工机械的单机施工作业模式。对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群施工系统进行划分,经分析得出存在包容制约关系的各施工子系统之间互相影响。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数据统计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和随机服务理论对单机作业特性和机群施工系统工作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各单机作业特性分别符合特定的某种概率分布,并可以分析各机群施工子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群施工过程和机械化作业模式中的主要影响控制因素,建立了以施工系统运行状态、机械效率、进度、质量和成本作为评价机群作业模式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对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施工机群组成和机群施工配置原则的分析,得出了机群施工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方法,静态配置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初始配置,动态配置是用于指导隧道施工技术、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机械配置的动态调整。进而可以以机群配置方法来指导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

二、转盘式混凝土喷射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盘式混凝土喷射机(论文提纲范文)

(3)国内喷射混凝土用喷射机的发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干 (潮) 喷机
2 湿喷机简介
3 结语

(4)煤矿井巷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干喷混凝土技术
2湿喷混凝土技术
3煤矿井巷湿喷混凝土技术
    3.1引进吸收阶段
    3.2改进发展阶段
    3.3研发应用阶段
4结语

(6)湿喷混凝土技术在祁南煤矿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2 干(潮)喷混凝土与湿喷混凝土技术比较
    2.1 干(潮)喷混凝土技术优缺点
    2.2 湿喷混凝土技术优缺点
    2.3 湿喷法代替干(潮)喷的必然性
    2.4 本章小结
3 巷道湿喷混凝土支护原理
    3.1 湿喷混凝土技术的整体作用
    3.2 巷道湿喷混凝土支护作用机制
    3.3 本章小结
4 湿喷混凝土关键工艺过程与技术装备
    4.1 湿喷混凝土工艺过程及技术瓶颈问题
    4.2 湿喷混凝土原材料与配比
    4.3 湿喷成套设备比较及选型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践
    5.1 试验巷道概况
    5.2 巷道湿喷试验
    5.3 技术经济效果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混凝土喷射机喷嘴内混合流体流场均匀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混凝土喷射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2.1 混凝土喷射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2 混凝土喷射机的发展趋势
    1.3 国内外对喷嘴的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湿喷机喷嘴流场内混合流体建模
    2.1 湿喷机工作原理及喷嘴结构
    2.2 喷嘴流场内混合流体的动力学分析
        2.2.1 喷射混凝土特点
        2.2.2 喷嘴内混合流体计算
    2.3 混合流体数值模拟研究
        2.3.1 混合流体数值模拟方法
        2.3.2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2.3.3 颗粒拟流体模型
        2.3.4 湿喷机喷嘴流场湍流模型
    2.4 边界条件的处理
        2.4.1 进口、出口边界条件
        2.4.2 壁面条件的处理
    2.5 方程的离散及算法
    2.6 模拟路线
    2.7 本章小结
3 湿喷机喷嘴流场数值模拟
    3.1 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3.2 湿喷机喷嘴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3.2.1 速度场分析
        3.2.2 压力场分析
        3.2.3 湍动能分析
        3.2.4 相体积分数分析
    3.3 混合流体的均匀度
        3.3.1 混合机理
        3.3.2 混合效果评价
        3.3.3 成分均匀度分析
        3.3.4 速度大小均匀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湿喷机喷嘴流场混合流体均匀度影响因素研究
    4.1 结构参数对均匀度的影响
        4.1.1 喷嘴长径比对均匀度的影响
        4.1.2 喷嘴半锥角对均匀度的影响
        4.1.3 空气进口入射角对均匀度的影响
    4.2 结构参数的优化
        4.2.1 均匀试验设计方法
        4.2.2 优化试验过程
        4.2.3 试验结果与参数优化
    4.3 工艺参数对均匀度的影响
        4.3.1 混凝土泵送流量
        4.3.2 入口空气压力
    4.4 湿喷机最大喷射能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组成
    5.2 实验用混凝土及相关设备
        5.2.1 混凝土特性
        5.2.2 实验设备
    5.3 实验过程记录
    5.4 喷射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泵送量影响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结果与分析
        5.4.2 空气压力影响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结果与分析
        5.4.3 混合流体均匀度与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混凝土搅拌输送机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公司简介
    1.2 课题来源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现状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喷射混凝土技术
    2.1 喷射混凝土的原理
    2.2 喷射混凝土的工艺
    2.3 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及其配合比
    2.4 混凝土喷射机概况
        2.4.1 干式喷射机
        2.4.2 湿式喷射机
    2.5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搅拌输送机的总体设计
    3.1 搅拌输送机结构方案
    3.2 搅拌罐的结构设计
        3.2.1 罐体的长径比选取
        3.2.2 筒体和封头直径计算
        3.2.3 筒体壁厚计算
        3.2.4 封头的选用
        3.2.5 螺栓法兰连接设计
        3.2.6 其余附件的设计
    3.3 搅拌器选型及搅拌功率的计算
        3.3.1 搅拌器的类型选用
        3.3.2 搅拌功率的计算
    3.4 工作时间的确定
        3.4.1 工作时间的重要性
        3.4.2 确定最佳工作时间
    3.5 传动装置选型计算
        3.5.1 驱动电机的选型计算
        3.5.2 减速机的选型计算
        3.5.3 联轴器的选型
        3.5.4 轴封的设计
    3.6 搅拌轴的设计
        3.6.1 搅拌轴材料的选取
        3.6.2 按扭转强度计算轴径
        3.6.3 按扭转刚度计算轴径
        3.6.4 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3.6.5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3.6.6 根据搅拌轴的临界转速校核轴径
    3.7 本章小结
4 混凝土搅拌输送机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4.1 ANSYS软件介绍
        4.1.1 ANSYS主要功能
        4.1.2 ANSYS的特点
        4.1.3 ANSYS组成及解题步骤
    4.2 搅拌轴静态强度分析
        4.2.1 搅拌轴阻力计算
        4.2.2 搅拌轴模型建立
        4.2.3 载荷及约束的加载
        4.2.4 搅拌轴强度分析结果
    4.3 搅拌轴模态分析
        4.3.1 建模与网格划分
        4.3.2 边界条件的加载
        4.3.3 搅拌轴模态分析结果
    4.4 罐体静态强度分析
        4.4.1 罐体模型建立
        4.4.2 罐体约束和载荷加载
        4.4.3 罐体强度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基于多臂凿岩台车和湿喷机组的公路隧道施工机械化作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公路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施工作业综述
    2.1 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的选择
        2.1.1 隧道施工方法
        2.1.2 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方式
        2.1.3 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的选择
    2.2 公路隧道机械化施工特点
    2.3 公路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施工作业过程
        2.3.1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作业
        2.3.2 隧道出渣施工作业
        2.3.3 隧道洞身支护施工作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作业模式
    3.1 选择施工机械的原则
        3.1.1 选择施工机械的一般原则
        3.1.2 机械配套的基本原则
    3.2 公路隧道施工机械的选择方法
        3.2.1 公路隧道施工机械选择的影响因素
        3.2.2 选型配套的优化方法
    3.3 公路隧道施工机械的特性与单机作业模式
        3.3.1 开挖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性能
        3.3.2 电脑凿岩台车的作业模式
        3.3.3 出渣设备及作业模式
        3.3.4 支护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性能
        3.3.5 湿喷机的作业模式
    3.4 公路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群施工作业模式
        3.4.1 机群施工系统的划分
        3.4.2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系统机群作业模式分析
        3.4.3 隧道洞身湿喷支护施工系统机群作业模式分析
        3.4.4 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群施工系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化作业模式下的单机运行规律及机群工作特性
    4.1 单机作业特性
        4.1.1 电脑凿岩台车作业特性
        4.1.2 装载机作业特性
        4.1.3 自卸汽车作业特性
        4.1.4 水泥混凝土搅拌机作业特性
        4.1.5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作业特性
        4.1.6 湿喷机作业特性
    4.2 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群施工系统的工作特性
        4.2.1 开挖施工系统排队及概率分析
        4.2.2 出渣子系统排队及概率分析
        4.2.3 搅拌子系统排队及概率分析
        4.2.4 湿喷子系统排队及概率分析
        4.2.5 开挖施工系统与支护施工系统的关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作业模式的评价指标
    5.1 隧道开挖与支护施工系统运行状态指标
    5.2 隧道开挖与支护施工机械联合作业系数指标
    5.3 隧道开挖与支护施工质量指标
    5.4 隧道开挖与支护施工进度指标
    5.5 隧道开挖与支护施工费用成本指标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群施工配置
    6.1 隧道机械化开挖与支护施工机群组成
    6.2 隧道开挖与支护机群施工静态配置
        6.2.1 机群施工静态配置的基本原则
        6.2.2 机群施工静态配置方法
    6.3 隧道开挖与支护机群施工动态配置
        6.3.1 机群施工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因素
        6.3.2 机群施工动态配置主要内容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程实例分析与评价
    7.1 工程简介
    7.2 连江口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作业模式
    7.3 连江口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作业模式评价
        7.3.1 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作业系统运行状态指标
        7.3.2 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群施工机械联合作业系数指标
        7.3.3 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作业质量指标
        7.3.4 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作业进度指标
        7.3.5 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机械化作业费用成本指标
        7.3.6 工程实例综合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转盘式混凝土喷射机(论文参考文献)

  • [1]转盘式混凝土喷射机[J]. 铁三院标准处桥隧科.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8(08)
  • [2]国内外混凝土喷射机概况[J]. 张家识.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8(12)
  • [3]国内喷射混凝土用喷射机的发展概述[J]. 马井雨,马忠诚,汪澜,周宗辉. 混凝土, 2012(09)
  • [4]煤矿井巷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发展[J]. 潘刚,程卫民,陈连军,曹森. 煤矿安全, 2015(09)
  • [5]喷射混凝土 (一)——喷射混凝土的最新发展与施工工艺[J]. 程良奎. 工业建筑, 1986(01)
  • [6]湿喷混凝土技术在祁南煤矿的研究与应用[D]. 董召禄.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7]双主轴混凝土喷射机[J]. 张继慈. 煤炭科技, 2005(03)
  • [8]混凝土喷射机喷嘴内混合流体流场均匀度研究[D]. 刘操. 中南大学, 2013(03)
  • [9]混凝土搅拌输送机设计与研究[D]. 曹欢. 安徽理工大学, 2013(05)
  • [10]基于多臂凿岩台车和湿喷机组的公路隧道施工机械化作业模式研究[D]. 李朋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转盘式混凝土喷涂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