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道德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道德

一、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品德(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亭[1](2017)在《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师培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端于新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而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是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共同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师教育体系,同时,教师培训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在需要。教师培训的质量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关乎学生的整全发展,还关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推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鉴于此,近年来,教师及其培训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已将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列入我国基础教育当前改革和发展规划工作的一个重点,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启动了国家级层面的教师培训工作(简称“国培计划”)。与此同时,省级教师培训、县区级教师培训、校本培训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尽管教师培训备受关注与重视,但其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教师培训即教师学习的过程,其效果深受教师培训相关行为主体的认识论的影响。当前教师培训效果不彰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源则在于对人类认知与学习本质的误解。因此,当前教师培训走出困境的重要出路就在于重新认识人类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而被誉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对于人类的认知与学习有全新的认识与把握。它认为,认知、思维、记忆、学习、情感和态度等是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塑造出来的。从本质上来说,心智是一种身体经验,身体的物理体验制约了心智活动的性质和特征。心智基于身体、源于身体。具身认知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认知与学习发生的条件和内在机理,这正好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哲理上的依据。因此,本研究以具身认知为理论视域,以复杂性思维、关系思维为导引,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为基点,以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为主线,以“不同的认知范式会对教师培训造成不同的影响为核心观点”,以问题解决为旨归,对教师培训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了阐释与反思。具体而言,本论文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界定了研究中出现的核心概念,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为了廓清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首先阐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实质及其发展阶段,接着勾画了何为教师的理想形象,最后分析了教师的应然素质。第二章介绍了离身认知的思想渊源、主要流派、核心观点及主要困厄,使我们对离身认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第三章选取S大学承办的两个“国培计划”项目为研究个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从本体论、价值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四个维度剖析离身认知对教师培训造成的危害。第四章首先阐述了具身认知的实质意涵及具身效应,接着介绍了具身认知产生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最后分析了具身认知的优势、局限及未来路向,使我们从本体论意义上对具知认知有一个全面、客观的把握,为具身认知理论在教师培训中的合理运用奠定基础。第五章在分析具身认知用于指导教师培训适切性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具身培训应遵循悬置与还原、体验、反思等原则,进而从本体论、价值论、知识论与方法论等四个层面阐述了具身认知对于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教师具身培训的理想范型。结语部分主要阐明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都有其价值与限度,强调要客观、辩证地对待这两种理论,并指出在运用具身认知理论观照教师培训时,要避免落入“技术至上”的窠臼。

苏亚杰[2](2019)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其基本素养和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党和国家根据世情、国情的变化,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大力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进程。随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深入发展,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辅导员工作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以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前提,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其提升为主线,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探索思路,把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实然状态、应然态势、必然走向之间的逻辑联系,确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其提升的路径作为研究脉络。全文除导论、结语外,共分六个部分。研究内容分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所涉相关概念问题入手,阐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主要功能及其价值形态,找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挥的特殊功能价值,阐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政治属性、教育属性、实践属性以及综合属性等特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和学界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探讨,剖析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支撑要素,即情意要素、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并进而阐明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框架体系。本文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具有多维性,既有平面形态,也有层级形态。在层级形态上体现为,以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为主要内涵层次的能力框架体系。叙述了辅导员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三种能力类型及其逻辑联系,阐明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各要素的内涵与意义指向,在探索构筑辅导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中,寻求破解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性、实践性困惑,意在从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理论范畴中探寻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并为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实践路径作前提性铺垫。第二,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本文阐明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所应具备的思想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等问题,重在说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重在揭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文化积累,也要有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源泉与和谐共进的辅导员共同体的团结协作力量;既要通过实践磨练、实践反思和实践领悟来增长才干,也必须依靠和充分发掘社会给予的条件和环境力量。通过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与辅导员自我发展过程的有机结合,实现内在的主体性发展与外在的激励性、教育性、约束性的环境氛围和谐统一,推进辅导员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创新。第三,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正确分析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现状与时代要求,从问题的分析中找到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从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中找到前进的方向。本文从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探寻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可行性路径为目标指向,深入分析总结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成效,剖析了制约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问题瓶颈,从工作内容缺少具体规定性、培养措施的不完善、制度机制不健全等角度探讨了问题的归因。从价值观、科技发展、新时代能力要求等方面分析了新时期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所面临的新挑战,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地位、辅导员专业化的快速行进、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等角度阐述了时代给予的新机遇,意在说明挑战与机遇并存,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应抓住机遇,乘势而起。第四,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需要不断拓宽实践路径。本文首先阐述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塑造信息时代辅导员新形象等新时代发展理念,然后较为详尽地探讨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宏观策略、实践路径以及支撑体系。在宏观策略上,提出了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与运行模式、拓宽能力提升的战略视野、筑牢能力发展的理论根基等方面的新见解;在实践路径上提出了完善能力训练体系、提供辅导员能力发展优质服务、提升辅导员学术研究素养等方面的可操作性措施,意在丰富和完善辅导员能力提升的措施体系;在支撑体系上,阐述了完善选聘机制、优化激励机制、改革管理机制、加强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研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启示。本文以构建合理的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体系为理论尝试,以拓宽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为要点,以帮助辅导员提高职业能力水平并进而提高育人本领为目标,进行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理论以及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实践路径的探讨,以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尚航[3](2019)在《高等学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业指导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引发诸多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高校大学生规模逐步扩大,大学生的个体情况日渐复杂,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特征愈发明显,学生自身存在的各类学业问题开始日渐凸显。根据国家教育部所发布的信息显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平均每学年因学业等原因退学的本专科学生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人,而在我国各高校中每学年因各种学业问题延期毕业与肄业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据本文所做研究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会学、不爱学、学不会等学业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与解决好大学生身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学业问题与困惑,使每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促进其自身学业发展并使其最终获得学业成功,这些关键性问题应引发我国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足够的思考、关注与重视。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开始逐渐意识到学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人才质量培养的重要,然而,学业指导在我国高校发展与实施的时日尚短,关于学业指导领域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化。在我国现阶段,学业指导相关概念尚需界定与明晰,学业指导制度尚需制定与确立,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尚待建立与实施。因此,从根本上说,学业指导许多问题亟待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本文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学生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分析方法,对高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首先,明确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基本内容;其次,对我国高校学业指导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与研究,明确了我国高校学业指导的历史走向;再次,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与案例研究法对我国高校学业指导现状进行了定量与质性研究,明确了目前在我国构建高校学业指导体系需要重点关注与解决的问题;此外,将文献资料法与案例研究分析方法相结合,深入分析与研究了美、英两国独具特色的学业指导体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高等学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的一般模型。以一般模型为基准,从我国国情以及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实际状况出发,构建了我国高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回答了“谁来指导”、“指导什么”、“怎么指导”、“如何保障指导可持续进行”等关键问题,体现了学业指导制度应有的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郎婷[4](2017)在《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现状研究 ——以珲春市X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了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班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全面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的运用水平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因素。目前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与指导学生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课堂纪律管理、指导人生规划、解决学困生问题、指导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感到力不从心等。以往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多是关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宏观研究、班级建设研究等,关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研究成果偏少,基于校本研修的班主任学生管理与指导的研究则较薄弱。目前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现状如何?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存在什么问题?制约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基于校本研修提高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探讨和解决以上问题,对于提高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促进学生思想、心理、学习和健康等方面顺利成长等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以班级管理理论、校本研修理论等为指导,以珲春市某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包括访谈)等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现状研究;(2)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影响因素研究;(3)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对策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班主任对学生生活管理与指导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个人时间管理与指导、人际交往的管理与指导、小学生品德发展途径的指导水平一般;班主任对班级公物的管理、掌握小学生思想品德内容和掌握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原则与方法的指导水平较弱。(2)班主任对学生的个人生活管理与指导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人生规划的管理与指导的水平一般。(3)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与指导过程中,班主任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水平一般;班主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学困生的转化较弱。(4)班主任对学生健康的管理与指导方面,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水平较弱。(5)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知识缺乏;缺乏相关校本研修规划;专家引领不足;同伴互助薄弱;个人反思不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方面:应重视和加强班主任校本研修,提升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专业知识;加强校本研修调研工作,完善校本研修规划,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优化班主任培训模式。(2)班主任方面:班主任应加强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积极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善于沟通同伴,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罗文[5](2019)在《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及培养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立德为本。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高校辅导员兼具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是高校管理队伍中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辅导员年度人物是辅导员队伍的优秀典型,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开展优秀辅导员素质研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选题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例为线索,分析优秀辅导员的基本特点以及角色定位,探讨优秀辅导员的培养对策。论文第一章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目的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表明选题的缘由和目的。同时,第一章还将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叙述并总结本选题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论文第二章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理论概述。论文一方面对“高校辅导员”“高校优秀辅导员”“素质”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另一方面从优秀辅导员的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队伍现实状况和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来阐述高校优秀辅导员培养的必要性,为本选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论文第三章通过对近几年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进行归纳,分析优秀辅导员的基本特点以及角色定位。首先梳理2015-2018年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个人基本情况及先进事迹,接着根据先进事迹总结出优秀辅导员的基本特点,再根据基本特点对优秀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论文第四章主要是对高校优秀辅导员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行总结归纳。论文主要从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展开,归纳高校优秀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文第五章主要从国家、高校、个人三个维度探索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的培养对策。国家对高校优秀辅导员素质培养主要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辅导员素质培养以支持,营造良好政策的环境;高校层面主要是通过引进激励、竞争机制以及优化选拔机制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个人作为辅导员素质培养的内部支撑,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黎梅[6](2020)在《小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研究 ——基于Y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生成长阶段的“重要他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现实中评价班主任的好坏大多是按照成人既定的标准,小学生鲜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倾听小学生的心声,分析他们眼中好班主任的特征,对于及时深入地理解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成都市Y小学的高年级学生为调研对象,在前期开放式探索调查获取学生对好班主任维度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从个性品质、关爱学生、教学指导、班级管理、沟通协调五个维度编制了《小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后,选取20名学生进行了焦点团体访谈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好班主任的个性品质、关爱学生方面更为重视,而对沟通协调方面不太重视。以学生的性别、年级、学业成绩、是否为班干部作为变量进行差异分析,统计发现:五、六年级学生的看法不存在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指导方面的表现;班干部对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沟通协调两方面的重视度高于非班干部;学业优秀和学业中等的学生更看重好班主任在教学指导方面的表现。随后,论文从学生身心发展和班主任言行举止两个主要的角度解释了影响小学生对好班主任看法的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对做好小学生班主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班主任要正视小学生对“好班主任”的认知、完善自我个性人格、重视学生对关爱的需要、提升专业学识魅力、构建民主管理模式、遵循教育惩戒原则;家校沟通要回归学生主体。

李金丹[7](2013)在《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影响着一个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一所小学的整体发展。因此,对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研究,不仅为小学班主任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而且对促进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地了解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状况,随机选择五所小学的班主任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从专业思想、专业情感与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心素养、专业发展这七个维度分别考察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坚定的教育信念,自我发展意识不高。二是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缺乏专业认可。三是缺乏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教育问题学生、班级管理、教育科研、反思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四是较大的身心压力。基于实际调查结果,对小学班主任进行电话访谈,进一步弥补和补充了影响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原因,发现影响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工作动机利益化。二是对自身工作观念的偏差。三是不愿意当班主任。四是缺乏身心调节能力。五是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不高。六是缺乏专业学习的能力。影响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师范院校不重视班主任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学校对小学班主任任命随意,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缺乏育人要求。三是小学班主任职责无边界,辛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不高的物质待遇。四是社会、家长、学校缺乏对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指导与支持。五是学校对小学班主任的培训、评价机制不合理。六是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无阶梯。基于对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影响因素的总结和分析,进而提出提高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对策,首先,发挥小学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班主任的专业追求,树立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注重身心调节。其次,加强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各项制度建设,为小学班主任提供制度保障。最后,优化学校管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为小学班主任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减轻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提高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水平。

惠大海[8](2020)在《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潍坊市Z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我国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高。建设适应时代的班干部团队是让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为将来踏入社会成为新型人才做准备。班干部团队通过策划和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起到领头羊的榜样作用,既帮助班主任、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分担了任务,又服务了同学,锻炼了自我。所以,学校领导、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重视班干部团队的建设,明确班干部团队的建设对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和谐发展、班级优良运行和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通过以潍坊市Z高中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高一级部28个班级中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对相应班主任的访谈,调查发现以下几方面:班干部团队职位设置不合理组建标准模糊;班干部团队组建方式陈旧任职周期混乱;班干部团队培训指导缺乏创新意识;班干部团队权责不明确合作不高效;班干部团队的评价考核不健全。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基于滞后的班干部团队建设机制和班干部团队建设上的错误理念。针对班干部团队建设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班干部团队建设优化对策。明确班干部的组建标准和全方位的职位;优化班干部组建方式适时调整任职周期;创新育人观念,突出“以生为本”,参与活动实践,提升综合素质;科学协调班干部团队分工与合作;建立全面的班干部团队评价体系。针对班干部团队建设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一些具体策略,可以为关注高中班级管理的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们提供参考借鉴,同时唤起普通高中德育部门重视当前班干部团队的建设现状。学校应从全局出发对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制定有效的整体规划,并采取与之匹配的建设举措。本研究成果会为提升班干部团队的综合素养,培养班干部团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吕贻勤[9](2019)在《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研究 ——以贵阳市M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德育活动管理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品德成长生态环境是学校管理的主要职责和使命。小学德育活动管理强调整体性、主体性和教育性,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质。贵阳市M小学以“七彩心育”为德育活动管理理念,“七彩”是指“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分别代表七种品质,即团结、互助、勤俭、自律、感恩、上进、创新。本研究以人本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具体案例呈现贵阳市M小学德育活动的管理过程,运用全方位观察和个别访谈相结合,全面厘清贵阳市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贵阳市M小学德育活动按每周一次常态化实施,学校德育活动管理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和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推动和促进了这所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发现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对“七彩心育”德育活动理念把握不足,德育活动管理目标针对性不强,德育活动组织实施存在形式主义,学校德育活动管理主体缺乏专业素养,学校德育活动管理评价主观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方面。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本研究从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队伍、管理制度五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一是学校全员协同践行德育活动管理理念;二是按低中高年段分级制定德育活动管理目标;三是分年段精心设计以专题教育为主的德育活动;四是凝聚各德育活动管理主体的育人合力;五是从内容、指标、主体、时间四个维度完善评价标准。

张淇茹[10](2019)在《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市N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初中班级管理的专业化直接关系到初中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调查了H市N区7个初中班级管理现状,通过比较分析,探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表明,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教师不愿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二)班级管理包含功利性;(三)班规内容单一;(四)科任教师较少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性发展活动不足;(二)忽视身体素质培养;(三)自主管理能力不足。家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家庭教育与班级管理不同步;(二)家校沟通内容和时机偏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班级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学校政策方面、教师能力方面、学生自身方面和家校衔接方面。通过与各学校一线教师和教导主任探讨,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本研究为解决班级管理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初中班级管理改进的策略,即引用“辅导员”协助班主任管理;加强班主任培训并实行轮岗制;培养教师人性化管理能力;促使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给予学生个性发展舞台;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二、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品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品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师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目标与问题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教师培训的始基:对教师专业发展、理想形象及素质的理解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实质及其阶段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 教师的理想形象--反思性实践者
        一、教师形象概述
        二、教师的理想形象:从教学技术员到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向
    第三节 教师的素质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
        二、教师素质的结构
第二章 渊源、流派与困厄:对离身认知的审视
    第一节 离身认知的思想渊源
        一、身心二元论
        二、功能主义
        三、思想语言假说
        四、图灵测试
    第二节 离身认知的主要流派与困厄
        一、符号计算主义
        二、联结主义
        三、离身认知的困厄
第三章 教师离身培训的缺陷:来自现场的调查
    第一节 教师培训个案介绍
        一、S大学的基本情况
        二、S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的基本情况
        三、本研究中的教师培训项目简介
    第二节 教师离身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本体论:身心分离
        二、价值论:为什么培训
        三、知识论:培训什么——学科本位
        四、方法论:怎样培训
第四章 认识“第二代认知科学”:对具身认知的探讨
    第一节 具身认知的内涵与效应
        一、具身认知的内涵
        二、具身效应
    第二节 具身认知产生的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 具身认知的优势、局限与未来进路
        一、具身认知的优势
        二、具身认知的局限
        三、具身认知的未来进路
第五章 超越与贡献:具身认知在教师培训中的运用
    第一节 具身认知用于指导教师培训的适切性
        一、把“人”当作“人”
        二、缄默知识习得的主要途径
        三、契合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
    第二节 教师具身培训的主要原则
        一、悬置与还原
        二、体验
        三、反思
    第三节 具身认知在教师培训中的价值体现
        一、本体论:身心一体
        二、价值论:为什么培训
        三、知识论:培训什么——问题中心
        四、方法论:怎样培训
    第四节 教师具身培训的范例——合作教学
        一、合作教学的涵义与缘起
        二、合作教学的典型模式
        三、合作教学高度契合教师具身培训的理念与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2)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
    注释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相关问题的阐释
    一、相关概念的分析与界定
        (一)高校辅导员概念内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价值功能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价值形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主要功能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主要特征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政治性的本质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教育性的基本特征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实践性的职业特征
        (四)高校辅导职业能力综合性的岗位特征
    注释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
    三、职业发展理论借鉴
        (一)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二)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
        (三)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四)职业发展理论的借鉴意义
    四、国外激励理论的借鉴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五)国外激励理论的借鉴意义
    注释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结构体系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认知依据
        (一)国家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相关要求
        (二)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研究的学术启迪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的实践指向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支撑要素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情意要素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知识要素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技能要素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多维建构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平面样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层级形态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基础能力的范围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指向
        (五)高校辅导员职业拓展能力的意义
    注释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思想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应具有自主奉献精神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自我追求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群体的和谐共进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专业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意蕴
        (二)高校专业定向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
        (三)高校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基因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知识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增长的充分条件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发展的自主建构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实践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使命的实践品性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实践磨练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实践反思
    注释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与时代挑战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已有成效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国家战略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有序行进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内容不断丰富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成绩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知识自我更新和建构能力不足
        (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有欠缺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问题归因
        (一)工作内容缺少具体的规定性
        (二)提高职业能力的措施不完善
        (三)能力提升的制度机制不健全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
        (一)多元多样价值观的挑战
        (二)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挑战
        (三)素养和能力要求的挑战
    五、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新机遇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定位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快速运行
        (三)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新支撑
    注释
第六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时代理念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三)塑造信息时代高校辅导员形象
    二、确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宏观策略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工作体系
        (二)开阔能力提升的战略视野
        (三)筑牢能力发展的理论根基
    三、拓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体系
        (二)提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优质服务
        (三)引领高校辅导员大力提升学术研究素养
    四、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
        (一)完善选聘机制保证辅导员的入口通畅
        (二)优化激励机制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内在动力
        (三)改革管理机制推进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培养
        (四)加强保障机制支撑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建设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等学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学业指导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国外学业指导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关于现有研究的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1.4.3 个案分析法
2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以学生为中心理论
        2.1.2 学生发展理论
        2.1.3 理论分析
    2.2 核心概念
        2.2.1 学业
        2.2.2 学业指导
        2.2.3 学业指导体系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学业指导的历史研究
    3.1 我国学业指导历史发展中的相关制度辨析
        3.1.1 本科生导师制
        3.1.2 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制度
        3.1.3 “辅导答疑”与朋辈指导制度
    3.2 我国学业指导的历史进程梳理
        3.2.1 中国近代大学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
        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改革开放(1978年)
        3.2.3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学业指导的现状研究
    4.1 我国高校学业指导的整体状况调查
        4.1.1 样本数据质量分析
        4.1.2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4.1.3 高校本科生学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4.1.4 高校本科生学业指导的满意度分析
        4.1.5 高校本科生学业指导的期望值分析
    4.2 我国高校学业指导的案例分析
        4.2.1 清华大学学业指导个案分析
        4.2.2 复旦大学学业指导个案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国外学业指导的经验与借鉴
    5.1 美国学业指导的经验与借鉴
        5.1.1 美国高校学业指导的组织模式
        5.1.2 美国高校学业指导的指导模式
        5.1.3 美国高校学业指导的个案分析
        5.1.4 美国高校学业指导的特点与问题
    5.2 英国学业指导的经验与借鉴
        5.2.1 英国高校学业指导的组织模式
        5.2.2 英国高校学业指导的指导模式
        5.2.3 英国高校学业指导的个案分析
        5.2.4 英国高校学业指导的特点与问题
    5.3 本章小结
6 高等学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的一般模型
    6.1 学业指导体系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6.1.1 目标
        6.1.2 基本原则
    6.2 学业指导体系构建的一般模型
        6.2.1 一般模型的三个维度
        6.2.2 三个维度的解读
        6.2.3 学业指导体系:三个维度的耦合关系
7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建构
    7.1 组织维度
        7.1.1 学业指导组织与组织网络
        7.1.2 学业指导人员
        7.1.3 学业指导制度保障
    7.2 技术维度
        7.2.1 学业指导内容建设
        7.2.2 学业指导方法建设
        7.2.3 特殊学生群体的学业指导建设
    7.3 文化维度
        7.3.1 学业指导制度文化
        7.3.2 学业指导行为文化
        7.3.3 学业指导精神文化
    7.4 政策和建议
        7.4.1 完善大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7.4.2 建立学业指导的专业学术组织
        7.4.3 将学业指导纳入质量保障体系
        7.4.4 学校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完善学业指导体系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校本科生学业指导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学业指导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现状研究 ——以珲春市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2 班级管理理论
    2.3 班主任专业发展理论
    2.4 师生关系理论
    2.5 校本研修理论
第三章 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现状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 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生活管理与指导的情况
    3.3 小学班主任的学生个人生活管理与指导的情况
    3.4 小学班主任的学生学习管理与指导的情况
    3.5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健康管理与指导的情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知识缺乏
    4.2 缺乏相关校本研修规划
    4.3 专家引领不足
    4.4 同伴互助薄弱
    4.5 个人反思不足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观察提纲
附录C 访谈提纲

(5)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及培养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案例分析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校辅导员
        (二)高校优秀辅导员
        (三)素质
    二、加强高校优秀辅导员培养的必要性
        (一)优秀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决定其必要
        (二)辅导员队伍的现实状况决定其必要
        (三)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决定其必要
第三章 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的文本分析
    一、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基本情况
    二、四川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基本特点
        (一)有爱心
        (二)乐奉献
        (三)重坚守
        (四)勤创新
        (五)善交流
        (六)强管理
    三、四川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的角色定位
        (一)政治思想领航者
        (二)学习成长教育者
        (三)人生发展引导者
        (四)班级事务管理者
        (五)心理健康辅导者
        (六)职业规划指导者
        (七)危机事件应对者
第四章 高校优秀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政治素质
        (二)思想素质
        (三)道德素质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学科知识
        (二)创新创业知识
        (三)现代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
    三、较强的综合能力
        (一)终生学习能力
        (二)组织管理能力
        (三)交流沟通能力
        (四)改革创新能力
        (五)科学研究能力
        (六)信息技术能力
    四、良好的身心素质
        (一)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五章 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
        (一)出台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政策和计划
        (二)举办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培训班
        (三)加大辅导员科学研究投入的力度
        (四)加大对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和宣传力度
    二、高校积极谋划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
        (一)营造良好氛围,鼓励辅导员参加培训、进修和各种竞赛
        (二)引进激励机制,调动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积极性
        (三)引进竞争机制,激发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内生动力
        (四)优化选拔机制,推动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辅导员主动加强自身素质提升
        (一)了解各项政策,充分认识辅导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二)加强自身学习,自觉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三)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参加培训、进修和各种竞赛
        (四)拓展个人视野,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6)小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研究 ——基于Y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立德树人背景下引发对“好班主任”的思考
        1.1.2 班主任工作要坚守“儿童立场”
        1.1.3 个人旨趣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学生眼中的好教师”的研究
        1.3.2 关于“好教师评定标准”的研究
        1.3.3 关于“班主任”的相关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班主任
        1.4.2 好班主任
2.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1 研究思路
        2.1.2 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选取
    2.3 研究框架的依据
        2.3.1 “好班主任”特征的分析依据
        2.3.2 “好班主任”调查维度设计
    2.4 调查过程
        2.4.1 开放问卷调查
        2.4.2 问卷编制与试测
        2.4.3 正式调查与数据处理
        2.4.4 访谈过程
3.小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调研结果
    3.1 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特征
        3.1.1 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整体特征
        3.1.2 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个性品质特征
        3.1.3 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关爱学生特征
        3.1.4 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班级管理特征
        3.1.5 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教学指导特征
        3.1.6 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沟通协调特征
    3.2 不同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差异
        3.2.1 性别差异
        3.2.2 年级差异
        3.2.3 学业成绩差异
        3.2.4 班干部差异
    3.3 调查结论
4.影响小学生对“好班主任”看法的因素分析
    4.1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4.1.1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4.1.2 小学生心理的需要
        4.1.3 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4.2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
        4.2.1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
        4.2.2 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
5.教育建议
    5.1 班主任要正视小学生对“好班主任”的认识
    5.2 班主任要完善自我个性人格
    5.3 班主任要重视学生对关爱的需要
    5.4 班主任要提升专业学识魅力
    5.5 班主任要构建民主管理模式
    5.6 班主任要遵循教育惩戒原则
    5.7 家校沟通要回归学生主体
6.结语
    6.1 研究反思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7)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
        1. 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2. 基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的迫切需要
        3. 基于自身未来的择业需求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核心概念界定
        1. 小学班主任
        2. 素养与专业素养
        3. 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四) 国内外研究述评
        1. 国外研究述评
        2. 国内研究述评
        3.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问卷调查法
        3. 访谈法
二、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一) 专业理想与信念: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动力
    (二) 专业情感和态度: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前提
    (三) 专业知识: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基础
    (四) 专业能力: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关键
    (五) 专业道德: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核心
    (六) 身心素养: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必要条件
三、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现状
    (一) 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理想与信念
    (二) 小学班主任的专业情感与态度
    (三) 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知识
    (四) 小学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五) 小学班主任的专业道德
    (六) 小学班主任的身心素养
四、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 影响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主观因素分析
    (二) 影响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客观因素分析
五、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 发挥小学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自主专业发展观
        1. 小学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的专业追求
        2. 小学班主任应树立自主专业发展意识
        3 小学班主任应注重身心调节,提高身心素养水平
    (二) 加强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为小学班主任提供制度保障
        1. 建立小学班主任准入制度,唤醒小学班主任的专业意识
        2. 明确小学班主任的职责制度,确定小学班主任的岗位归属
        3. 完善小学班主任评价制度,激励小学班主任自主专业发展
        4. 建立小学班主任激励机制,提高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动力
        5. 健全小学班主任培训机制,提升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6. 建立小学班主任职称评聘机制,彰显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尊严
    (三) 优化学校管理,提高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1. 学校应重视文化建设,促进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
        2. 学校应为小学班主任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3. 学校应适当减轻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潍坊市Z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题的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二)研究思路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班干部团队的研究
        2.关于班干部管理的研究
        3.关于班干部选拔的研究
        4.关于班干部作用的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相关理论
    第一节 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建设的意义
        一、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普通高中
        (二)班干部
        (三)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
        二、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的意义
    第二节 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理论基础
        一、多元化智能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现代领导特质理论
第二章 Z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Z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的现状
        (一)班干部团队职位设置和组建标准
        (二)班干部团队组建方式和任职周期
        (三)班干部团队的培训与指导
        (四)班干部团队的分工与合作
        (五)班干部团队的评价与考核
    第二节 Z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班干部团队职位的设置不规范标准模糊
        二、班干部团队组建方式陈旧任职周期混乱
        三、班干部团队培训指导缺乏创新意识
        四、班干部团队权责不明确合作不高效
        五、班干部团队的评价考核不健全
第三章 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有效对策探析
    第一节 设置全方位的班干部团队职位明确组建标准
        一、全方位多角度设置班干部团队职位
        二、形成明确的班干部团队的组建标准
    第二节 优化班干部组建方式适时调整任职周期
        一、全面优化班干部团队组建方式
        二、适时调整班干部团队任职周期
    第三节 树立培训班干部团队的创新理念
        一、创新育人观念,突出“以生为本”
        二、参与活动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第四节 科学协调班干部团队分工与合作
        一、精细明确班干部团队分工
        二、协调共享班干部团队合作
    第五节 建立全面的班干部团队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班干部团队的内容要全面
        二、评价班干部团队的原则要明确
        三、评价班干部团队的方式多角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作者简介

(9)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研究 ——以贵阳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相关政策对小学德育活动的规定和要求
        (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的内在规定
        (三)小学德育活动管理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贵阳市M小学德育活动总体介绍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小学德育
        (二)德育活动
        (三)德育活动管理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
        (一)研究内容创新
        (二)研究视角创新
第一章 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一、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理论基础
        (一)人本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二、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的特点
        (一)系统性
        (二)主体性
        (三)教育性
    三、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的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二)活动性原则
        (三)生本性原则
    四、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的方法
        (一)校长统筹
        (二)思政分管
        (三)教师协作
第二章 贵阳市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现状
    一、贵阳市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理念目标和路径
        (一)“七彩心育”:M小学校训及德育活动管理理念
        (二)“个个出彩共同精彩”: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目标
        (三)家校合育: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路径
    二、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案例及分析
        (一)校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管理案例及分析
        (二)爱祖国爱家乡活动管理案例及分析
        (三)社区献爱心活动管理案例及分析
    三、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访谈记录及分析
        (一)校长访谈结果分析
        (二)大队辅导访谈结果分析
        (三)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章 贵阳市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师对“七彩心育”德育活动理念把握不足
        (二)德育活动管理目标针对性不强
        (三)德育活动组织实施存在形式主义
        (四)学校德育活动管理主体缺乏专业素养
        (五)学校德育活动管理评价主观化
    二、M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学校因素
        (三)家庭因素
        (四)学生因素
第四章 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的提升策略及建议
    一、学校全员协同践行德育活动管理理念
        (一)以生为本,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二)各司其职,积极调动学校各部参与协同育人
    二、分级制定德育活动长中短期管理目标
        (一)据学校德育理念设置德育活动管理长期目标
        (二)分学段制定连贯性的德育活动管理中期目标
        (三)分学期设置渐进性的德育活动管理短期目标
    三、分年段精心设计以专题教育为主的德育活动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二)以生命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四)以网络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四、凝聚各德育活动管理主体的育人合力
        (一)增强校长德育活动管理的领导效力
        (二)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活动管理的育人力量
        (三)挖掘学生干部参与德育活动管理的潜在力量
        (四)整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德育资源
    五、从内容、指标、主体、时间四个维度完善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具体化
        (二)评价指标前沿化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四)评价时间全程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10)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市N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初中班级管理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第一节 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初中班级管理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二、班级管理目标
        三、班级管理内容
        四、班级管理过程
        五、班级管理方法
        六、调查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问题
        二、学生层面问题
        三、家校层面问题
    第二节 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政策方面
        二、教师能力方面
        三、学生自身方面
        四、家校衔接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强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学校方面:完善制度
        一、引用“辅导员”协助班主任管理
        二、加强班主任培训并实行轮岗制
    第二节 教师方面:提升能力
        一、培养教师人性化管理能力
        二、促使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
    第三节 学生方面:注重引导
        一、给予学生个性发展舞台
        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第四节 家校方面:加强合作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二、教师加深对学生了解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品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师培训研究[D]. 王会亭. 苏州大学, 2017(04)
  • [2]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D]. 苏亚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3]高等学校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研究[D]. 尚航.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4]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的现状研究 ——以珲春市X小学为例[D]. 郎婷. 延边大学, 2017(01)
  • [5]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素质及培养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为例[D]. 罗文.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6]小学生眼中的“好班主任”研究 ——基于Y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调查[D]. 黎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D]. 李金丹.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4)
  • [8]普通高中班干部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潍坊市Z中学为例[D]. 惠大海.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7)
  • [9]小学德育活动管理研究 ——以贵阳市M小学为例[D]. 吕贻勤.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10]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市N区为例[D]. 张淇茹.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道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