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ACS系统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李晴辉[1](2002)在《PACS系统中图像压缩算法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医学影像学、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一种用于医学图像采集、存储、管理和传输的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应运而生,其目的是把从不同地点各种成像装置(包括X-射线成像、核医学成像、CT、MRI、B超等)产生的图像转换为标准的数字图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中央数据管理系统,再经计算机网络送至不同要求的显示工作站供放射科医生、病房医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调用。PACS不仅实现了医学图像管理的电子化(无胶片),而且提高了图像传送、检索、回放的效率,也实现了医学图像资料共享。由于医学图像数据的庞大,要确保图像信息的高效传输,必需对医学图像进行压缩编码;近年来,图像压缩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已出现了一些较成功的算法,但PACS中的图像压缩编码需要针对医学图像的特征及PACS应用的需要。因此,研究一种更适合PACS的图像编码算法,对医学图像的存储、高效传输和回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作者通过对小波变换理论和图像信号特征的分析研究,根据图像信号邻近像素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准对称边界延拓方法,并利用这种边界延拓方法,把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用一维小波变换来实现。同时,在理论上证明了行的反向数据流的离散小波变换也是反向的、离散细节信号除反向外并改变符号的性质;并针对数据流的这种特征,利用双正交滤波器的对称性建立了一种实现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滤波器结构,使二维图像的小波分解更易于实现。其次,作者通过对小波高频子带图像系数分布直方图的分析研究,根据高频子带图像中绝大多数系数的幅度很小、幅度大的系数出现的几率很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带图像局部数据分布特征的自适应量化算法:先把高频子带图像分成较小尺度子块,子块系数离散性越大(偏差越大),采用精度越高的量化器;子块系数分布越集中,使用精度较低的量化器。另一方面,根据高频子带图像的分布特征和自适应量化结果,以及低频分析细节子带图像的系数分布和其在图像重构中的作用,论文提出了一种将JPEG编码和Huffman编码相结合的二维灰度图像的混合压缩编码算法。通过对该算法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同样尺度的分块模式下,中心偏差阈值越高,图像压缩比越高,但图像的信噪比越低;在同样的中心偏差阈值下,子块尺度越小,压缩图像的信噪比越高,但压缩比降低。最后,根据PACS的实际需求,作者对提出了基于混合压缩编码算法的多分辨率编码和感兴趣区域编码方案。前者是根据小波分解的多分辨率分析特点,对图像压缩时进行渐近迭代编码,在图像重构时也渐近迭代解码,以加快PACS中医学<WP=5>图像的回放速度。后者是针对医学图像不同区域价值不同的特点,对重要的病灶区域,尽可能多地保留细节,在重构时能不失真地恢复到原图像的水平;对非病灶的背景和周边区域,采用压缩比尽可能高的有损压缩,这样,在确保有用信息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也提高了医学图像的整体压缩比。归结起来,作者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通过二维图像小波子带图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PACS的混合图像压缩编码算法,并研究了该算法在PACS中的应用——多分辨率编码和感兴趣区域编码,实验证明该算法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当然,要把本文的图像压缩算法应用到实际的PACS医学图像处理中,还需对最优中心偏差阈值的选择以及和矢量量化结合进行研究。
熊宇,段会龙,吕维雪[2](2000)在《图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的发展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图像归档和通讯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 ,是经通讯网络获取、存储、管理和显示放射医学图像的集成信息系统。近年来 ,国外的 PACS技术和应用已逐步进入成熟期 ,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 ;但我国的 PACS研究和应用因起步较晚 ,尚处在相对落后的局面。本文介绍了 PACS系统发展历程 ,概述了国外 PACS研究和应用的现状 ,最后分析了国内 PACS的发展状况 ,展望了其在我国医疗信息系统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孙凤英[3](2004)在《基于工作流管理理念的现代医院信息系统(WFHIS)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Internet应用日趋普及、先进电子医疗设备的大量引进、现代医院的服务日趋广泛的情况下,现代医院都相继采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而能够融合医学影像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现代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则成为目前IT界及医疗行业的热点,本文致力于基于工作流(work-flow)管理理念的现代医院信息系统(Work-flow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WFHIS)的研究。为了使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使占医院信息80%的图像信息能被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共享与利用、使医院信息系统系统之间和医院信息系统内部实现无障碍交换,解决互操作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医院信息系统各方面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充分对国内多家医院的调研、论证,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例研究、文献调研、对比分析等等多种科学方法,首先对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必须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完全集成的必要性,接下来,分析了实现完全集成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重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采用先进的工作流技术、探讨了系统间的集成标准、集成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医院信息系统模型-----基于工作流管理理念的现代医院信息系统。此模型的提出,解决了医疗标准的实现问题,对如何选用标准来实现医院环境中的工作流集成进行了规范。在设计医疗信息系统的标准接口时不必再为如何选择医疗标准、如何实现标准而伤脑筋。基于工作流管理理念的现代医院信息系统模型从工作流集成的角度出发对所有这些含糊的问题进行了定义,应用模型可以将大量的医疗信息(数字信息和图像信息)通过网络能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工作流程管理、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共享使用”,实现医学影像信息的永久无损存档,为“无胶片放射学”体系的建立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边继东[4](2002)在《基于Linux的PACS服务器和网关研究》文中认为Linux系统是一种新兴的操作系统,它的出现为PACS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与现有PACS系统的操作系统相比,Linux系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点。而这些特点和优点对于我们发展高性能、低成本、自主版权的国产PACS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将Linux系统引入PACS系统的可行性及其实际性能。 论文首先总体阐述了课题背景和要完成的课题内容,主要课题内容包括PACS服务器和设备网关的设计和实现。 我们设计了用Linux操作系统和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构建PACS服务器。我们首先在理论上通过比较了解这种构架的可行性和优点。 我们还设计了基于Linux系统的设备网关,用它和PACS服务器来实现影像数据的获取、传输和存储。针对目前影像设备包括标准、非标准两类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设计了DICOM网关和一种特定的非DICOM网关。 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我们实现了一套实际验证系统。根据实际系统的配置和性能,我们能更加直观的认识这种新的系统方案的优点,也能更客观的判断该系统的实际意义。
王仕凡[5](2010)在《小型PACS系统图像工作站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健康标准的不断提高,医学影像信息学和远程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许多应用,如PACS、远程会诊系统等已逐渐走向临床使用。PACS系统是医院影像信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关键系统,是放射科的医生或临床医生与PACS图像进行交互作用的主要工具,放射科医生使用其对医学影像及其相关数据做出分析与诊断,最后将分析结果作为诊断报和图像一起被反馈到HIS和RIS系统长期归档,以前胶片影像诊断模式被慢慢淘汰,被目前的数字影像诊断模式所替代。进行“PACS系统图像工作站的设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需要,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医学影像(US , DSA等)和病人及诊断信息进行基于DICOM标准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对医学诊断中图像及其相关文本信息的数字化、标准化采集;实现医疗信息和诊断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存储和管理,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教学及知识普及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利的信息共享方式。本文所设计的一套小型PACS系统适应目前胸科医院的工作需要,实现了院内图像信息的共享,建立典型的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目前医院影像设备,初步实现了放射科无胶片化的工作模式。本文严格遵从DICOM标准,设计的工作站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和可拓展性。在系统的图像采集方面采用Mutiframe Dicom格式,在系统的显示方面采用ActiveX技术设计图像回放控件,在系统的储存方面采用双机容错、冗余备份的措施,以保证系统不会意外停机或者丢失数据。PACS在线、近线存储采用SIENET SKY群集存储服务器,其中在线部分为光纤通道SAN,近线部分为DAS,离线存储则采用DVD光盘塔存储方案。
金光波[6](2002)在《非DICOM接口影像设备的PACS联机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PACS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将影像数据采集、存储归档管理与控制、传输分配、显示处理等子系统集成整合为一体而构成医院影像管理系统。DICOM标准的出现,使得来自不同制造商的不同种类的医学影像设备可以在一个集成系统环境中互联和交换数据。 但是目前在医院使用的影像设备大多数没有配备DICOM3.0接口,各个影像设备厂家所产生的影像都是独立的,他们对于自己的图象获取和显示设备,设置了种种关卡,不允许任何用户访问,使得相互之间的连接与获取数据变得非常困难。这严重阻碍了PACS的发展,成为PACS发展的瓶颈问题。本课题就是针对这个阻碍PACS发展的瓶颈问题,试图通过对非DICOM接口的影像设备的通讯接口的研究,解决非DICOM接口的影像设备与图象采集系统的图象传输问题。 首先,本文对PACS的发展历史、基本组成以及PACS系统的功能和应用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PACS目前国内外的现状作了分析,指出现有的PACS系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非DICOM标准影像设备的图像采集已成为PACS发展的瓶颈问题。另外,本文还介绍了DICOM3.0标准的背景知识及国内外的发展,并对DICOM的定义、DICOM包括哪些内容作了介绍。对其中几个重要的概念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同时还对DICOM的消息交换和通讯作了全面的阐述。 接着,本文详细分析了SIEMENS CT和MR的图像文件的存储路径、通讯接口、图像文件格式和显示体系;着重介绍了非DICOM标准影像设备图像采集工作站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最后,本文对PACS的体系结构和系统网络设计原则作了分析,重点描述了PACS的需求分析和数据库的结构,还对本课题完成的小型PACS的主要功能模块作了介绍。
林琳[7](2002)在《医院信息化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广泛应用,医院信息化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和标准,医院各个不同的信息化系统往往各自孤立,信息无法交换。 基于这个考虑,本文研究和讨论了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集成技术,重点是PACS和RIS,HIS的集成。首先,介绍了医院现有的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和现状,以及信息化系统集成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两个重要的医疗信息互联标准——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DICOM)和医疗第七层(HL7),网络互联标准和工作流集成。其次,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和结构,各部分功能分配,以及系统的互联。再次,介绍了系统功能的实现结果。最后,总结了所作的工作,对未来的系统集成提出了展望。
范松波[8](2005)在《基于医学影像系统PACS医学图像处理终端软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信息革命。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进程中,虽然绝大多数人还没有经历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过程,没有亲身体验到PACS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实惠”,但是,PACS这一迈向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已经不再陌生。国内个别有条件的医院正在或计划构建PACS,并取得了重要的经验。可以肯定地说,PACS是医院迈向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重要标识之一,是医疗信息资源达到充分共享的关键,是从“以医院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模式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服务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PACS系统中一个医学影像处理软件终端——View-Picture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简称View-Picture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全文是这样组织的: 首先,论文中对DICOM标准中文件格式和图像传输部分的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View-Picture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的设计思想。 随后,在较为完整、全面地介绍了PACS系统的概念(包括基于DICOM的PACS体系结构、PACS系统的整体功能构造、标准DICOM图像获取接口设计等)的基础上,提出了View-Picture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模型。 接下来,重点阐述了View-Picture医学影像处理系统中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功能模块的实现(如:标准DICOM图像与计算机可直接处理图像格式之间的转换、医学影像的几何变换、医学影像的增强等,比较了医学数字图像处理与普通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不同。),以及View-Picture医学影像处理系统在对医学图像压缩方面所进行的工作。 然后,在对当今的医学图像压缩技术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后,根据JPEG2000标准中的基于ROI进行分区压缩这一思想以及同时兼容有损和无损两种压缩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ROI特性的综合压缩方法(Unite-Compress)。 最后,介绍了软件的实现,并对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 View-Picture医学影像处理系统是湖南华博科技公司和湘雅医院共同研究开发“数字化医院”系统(即一个PACS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之一,目前,该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鄂米嘉[9](2018)在《数字化医院PACS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化医院(Digital Hospital)的概念是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逐渐深入发展提出的。建立全角度的智能化诊疗平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医院诊疗模式,实现院区无纸化办公,无胶片诊断的全方位安全高效的数字化诊疗服务。通过设立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仓库,在以患者治疗为核心的基础上,实现诊疗全周期病历信息的采集,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挖掘和分析,达到整合发现利用信息为医院业务管理、临床辅诊提供参考信息及决策依据。PACS系统作为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字化医院建设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笔者所在医院数字化PACS系统的设计与搭建。前期院方及科室提出需求,建设全院级全流程的FULL-PACS系统,通过项目的整体构建实现各部门影像数据集中存放,全院共享调阅。本人根据院方和科室的总体需求及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项目需求分析,医院信息化发展较早,前期医院信息系统HIS已经投入使用,网络环境良好,具备搭建全流程PACS的条件。在项目设计阶段针对全院级PACS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重要节点和技术难点进行深入设计分析。其中包括HIS系统融合技术及DICOM图像的调阅编辑。项目实施阶段,依照PACS系统建设目标设立患者就诊检查流程及图像处理总流程。按照全院级互联共享的思路,完成PACS系统服务器的选型,围绕PACS系统考虑到医疗数据的安全稳定性决定采用C/S架构进行系统搭建。本人考虑到后期影像数据量会激增决定采用双机热备的三级存储模式,中心配置双核心交换机搭载临床、医技双前置机,可以有效较低中心服务器的传输压力。并对全流程PACS系统重要使用科室包含医学影像科、超声影像科,心电图及内窥镜室的功能需求进行整合,将影像科室采集图像设备全面并入系统,通过DICOM网关融合技术与HIS系统建立影像系统平台,实现遵循HL7的非DICOM设备也能正常传输图像,实现了全院检查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总体上看,系统建设的关键是PACS全流程的实现,难点是DICOM网关融合HIS系统及图像压缩变换模式、DICOM图像快速调阅、编辑分析及区域共享。文中最后第五章对系统运行测试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张宏[10](2014)在《结合电子病历的PACS系统集成及归档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医疗数字化的推进。医生通过医学数字化技术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处理更多的信息,便捷地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为医生所用。医学影像系统和电子病历是医疗信息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CommunicationSystems)是数字化医疗系统中主要的医疗影像管理系统。PACS主要作用是对医学影像的归档管理和传输提取,从而实现医学影像的数据共享和高效管理。电子病历是临床上主要记录病人病历信息的电子表现形式,结构化数据是其数据的主要特点。PACS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医疗系统及其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这就要求医疗系统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发挥尽可能多的作用。论文深入研究了PACS系统集成技术和归档技术。该系统设计完全遵循了集中注册管理、集中展现和集中归档的原则。在系统集成方面,主要通过分析影像数据和病历数据结构特点,实现了集中注册管理和集中展现的设计思路。首先,设计完成了基于时间和功能权限的数据触发程序,实现了影像数据、病历数据和用户信息的自动触发管理;然后对用户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基于角色的用户管理机制,保证了用户管理的集中性和灵活性;最后,基于数据触发,实现了相关信息的集中展现。在归档管理方面,通过分析DICOM3.0标准和HL7标准协议的特点,实现了集中归档的设计思路。首先,论文针对医疗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以病历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其次,基于系统数据流程,设计完成了数据库系统构架。再次,结合实用医学的特点,提出并完成了集中存储和分区管理相结合的归档设计;最后,结合临床系统对数据的要求,对数据的备份恢复管理进行了优化设计。系统实现了结合电子病历的PACS归档设计思路,严格遵循相关协议标准,充分体现了以病历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和以数据为核心的设计方案。
二、PACS系统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ACS系统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PACS系统中图像压缩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PACS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
1.1.1 概念 |
1.1.2 功能 |
1.2 PACS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 |
1.3 PACS系统的组成 |
1.3.1 采集计算机 |
1.3.2 PACS控制器 |
1.3.3 显示工作站 |
1.3.4 系统组网 |
1.4 图像压缩在PACS系统中必要性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PACS系统技术 |
2.1 PACS的相关系统及技术 |
2.1.1 与PACS相关的几个医学系统 |
2.1.2 决定PACS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技术 |
2.2 PACS系统组成及剖析 |
2.2.1 医疗影像输入系统 |
2.2.2 医疗影像传输系统 |
2.2.3 医疗影像存储系统 |
2.2.4 医疗图像输出 |
2.2.5 PACS系统软件功能 |
2.3 PACS系统的实现方案 |
2.3.1 PACS实现策略 |
2.3.2 PACS实现的三种境界 |
2.4 DICOM3.0标准 |
2.4.1 DICOM3.0标准 |
2.4.2 设计思想和模型 |
2.5 PACS系统的发展趋势、优势及问题 |
2.5.1 PACS系统发展趋势 |
2.5.2 PACS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
2.5.3 我国发展策略 |
3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
3.1 图像压缩编码概述 |
3.1.1 图像冗余 |
3.1.2 图像保真度准则 |
3.1.3 图像压缩编码模型 |
3.2 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
3.2.1 信息量、熵及多余度 |
3.2.2 压缩比 |
3.2.3 数据压缩系统的误差准则 |
3.3 变换编码 |
3.3.1 傅里叶变换 |
3.3.2 余弦变换 |
3.3.3 小波变换 |
3.4 预测编码 |
3.5 熵编码 |
3.5.1 信息和熵的概念 |
3.5.2 Huffman编码 |
3.5.3 游程编码 |
3.6 子带图像编码 |
3.7 模型基图像编码 |
3.7.1 语义基图像编码 |
3.7.2 物体基图像编码 |
3.8 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 |
3.8.1 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的概念 |
3.8.2 图像有损压缩技术 |
3.9 图像压缩技术小结 |
4二 维小波变换和滤波器的构造 |
4.1 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作用 |
4.1.1 变换 |
4.1.2 量化和编码 |
4.2 小波基的构造方法 |
4.3 小波变换与DCT的比较 |
4.4一 维有限长度离散小波变换及边界延拓 |
4.5 用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实现二维离散小波变换 |
4.6 离散小波变换的滤波器结构 |
4.6.1 反向数据流结构的DWT和IDWT |
4.6.2 DWT的滤波器结构 |
4.6.3 IDWT的滤波器结构 |
5 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合图像压缩算法的设计 |
5.1二 维图像的小波分解 |
5.2 高频细节子带图像的系数直方图分析 |
5.3 人眼的视觉特性 |
5.4 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合图像编码算法的设计 |
5.4.1 高频细节子带图像的编码 |
5.4.2 低频分析子带图像的编码 |
5.4.3 混合图像编码算法的编程实现 |
5.5 混合图像压缩算法的性能测试 |
5.5.1 不同中心偏差阈值对压缩图像保真度的影响 |
5.5.2 不同子块尺度大小对压缩效率的影响 |
5.5.3 混合图像编码算法压缩效率试测 |
6 混合图像压缩算法在PACS中的应用 |
6.1 多分辨率压缩编码算法在PACS中的应用 |
6.1.1 多分辨率压缩编码在PACS中的意义 |
6.1.2 基于混合编码的多分辨率编码算法设计 |
6.1.3 多分辨率编码算法的测试 |
6.2 感兴趣区域编码 |
6.2.1 感兴趣区域编码在PACS中的意义 |
6.2.2 基于混合编码的感兴趣区域编码算法设计 |
6.2.3 感兴趣区域编码算法的压缩效率测试 |
7 全文总结和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2)图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PACS系统结构 |
2.1 获取计算机 |
2.2 PACS控制器 |
2.3 显示工作站 |
2.4 网络 |
3 PACS的发展历程 |
3.1 大型PACS (large scale PACS) 实现 |
3.2 远程放射医学 (Teleradiology) |
3.3 重症监护部门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的应用 |
4 国外PACS及相关研究概况 |
5 我国的PACS发展和应用前景 |
(3)基于工作流管理理念的现代医院信息系统(WFHI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 录 |
引 言 |
论文简介 |
问题的提出: |
解决的思路: |
论文的目的: |
1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
1.1 定义 |
1.2 HIS的发展史、现状、发展方向 |
1.3 沈阳军区总医院HIS的现状 |
1.4 医院信息系统(HIS)结构 |
1.5 HIS优点 |
1.6 现有HIS的缺点及其在突发事件中的体现 |
2 医学信息图像系统(PACS) |
2.1 PACS定义 |
2.2 PACS国内外发展史及现状 |
2.3 PACS作用 |
2.4 PACS缺点 |
3 HIS与PACS集成 |
3.1 PACS与HIS集成的必要性 |
3.1.1 信息集成需求 |
3.1.2 功能集成需求 |
3.1.3 系统集成需求 |
3.2 目前国内PACS系统与HIS系统集成的现状 |
3.3 我国HIS 和PACS集成面临的问题 |
3.4 目前PACS和HIS集成的方法 |
3.4.1 低层次的集成 |
3.4.2 高层次的集成 |
3.4.3 完全集成 |
4 相关的国际标准 |
4.1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9\ICD-10 ) |
4.2 手术与操作(CM |
4.3 药品的行业标准代码 |
4.4 国际医学规范术语全集(SNOMED ) |
4.5 初级医疗国际分类(ICPC) |
4.6 《医院管理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
4.7 医疗卫生信息交换协议(HL |
4.8 医学数字影像传输标准(DICOM3 |
5 建立基于工作流管理理念的医院信息系统(WFHIS)新模型 |
5.1 相关概念 |
5.1.1 工作流定义及发展 |
5.1.2 工作流技术 |
5.1.3 工作流管理系统及现状 |
5.2 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提出的相关参考模型 |
5.2.1 国际工作流的参考模型 |
5.2.2 元模型 |
5.2.3 工作流互操作 |
5.3 建立基于工作流管理理念的医院信息系统新模型(WFHIS) |
5.3.1 新旧WFHIS系统集成结构图的对比 |
5.3.2 新旧图像采集过程和方式对比 |
5.4 新模型WFHIS操作流程 |
5.5 新模型(WFHIS)优点 |
5.6 新模型(WFHIS)的开发 |
5.6.1 流程建模 |
5.6.2 流程优化 |
5.6.3 应用系统开发 |
5.6.4 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 |
5.7 新模型(WFHIS)的具体应用 |
5.8 预计产生效果 |
5.8.1 新模型(WFHIS)的潜在效益 |
5.8.2 服务质量的综合提高 |
5.8.3 无胶片放射科的综合效益评估 |
5.9 新模型(WFHIS)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
论文目的 |
结 论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4)基于Linux的PACS服务器和网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基于Linux的PACS服务器和网关 |
第一节. 课题背景介绍 |
1. PACS系统基础 |
2. PACS系统的发展和现状 |
3. PACS系统的组成 |
4. 影响PACS发展的重要问题 |
第二节. PACS服务器 |
1. PACS服务器的作用 |
2. PACS服务器的组成 |
3. 新的PACS服务器组成 |
第三节. 设备网关 |
1. 网关简介 |
2. 网关的作用 |
第四节.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1. 发展PACS系统的必要性 |
2. 研究PACS服务器和网关的意义 |
3. 课题的提出 |
第二章、 PACS服务器 |
第一节. Linux操作系统 |
1. Linux系统的起源和发展 |
2. Linux系统的特点 |
3. Linux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
4. Linux和WindowsNT比较 |
5. Linux和UNIX比较 |
第二节. 数据库系统 |
1. MySQL数据库简介 |
2. MySQL数据库特点 |
3. MySQL与其他数据库比较 |
第三节. 服务器的构建 |
第三章、 DICOM网关 |
第一节. DICOM标准介绍 |
1. DICOM简介 |
2. DICOM标准应用范围 |
3. DICOM标准的组成 |
4. DICOM通讯原理 |
第二节. DICOM文件的数据结构和编码 |
1. DICOM信息模型 |
2. DICOM信息组成 |
3. DICOM信息层次 |
4. DICOM影像文件格式 |
第三节. DICOM网关的设计 |
1. 网关的物理构架 |
2. DICOM网关程序的设计 |
3. 非DICOM网关的设计 |
第四章、 基于Linux的PACS系统实现 |
第一节. 服务器系统的实现 |
1. 服务器建构 |
2. 数据库实现 |
3. 服务器管理 |
第二节. 设备网关的实现 |
1. 网关设置 |
2. 网关程序实现 |
3. 网关管理 |
第三节. 系统评价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课题总结 |
1. 课题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 |
2. 得出的结论 |
3. 以后的工作 |
第二节.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
后记 |
参考文献 |
(5)小型PACS系统图像工作站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医学影像信息学概述 |
1.2 应用现状 |
1.2.1 远程医疗 |
1.2.2 医院信息系统(HIS) |
1.2.3 放射医学信息系统(RIS) |
1.2.4 医学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CS) |
1.3 应用的支撑环境 |
1.3.1 医学信息的特点 |
1.3.2 通讯环境 |
1.3.3 医学信息交换协议 |
1.4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中PACS 的一种实现 |
1.5 国际发展状况及本项工作的目的意义 |
1.5.1 国内外目前的发展状况 |
1.5.2 PACS 的经济效益 |
1.5.3 前景与展望 |
1.5.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DICOM 标准概述 |
2.1 DICOM 的发展过程 |
2.2 标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
2.3 DICOM 文件 |
2.3.1 文件头的结构 |
2.3.2 数据集和数据元的结构 |
2.4 DICOM 通信 |
第3章 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PACS 图像采集工作站基本结构与模块 |
3.1.1 系统基本功能 |
3.1.2 系统的要求 |
3.2 系统的模块结构 |
3.3 医学图像采集模块结构与功能简介 |
3.3.1 采集模拟视频信号 |
3.3.2 采集数字图像 |
3.4 医学图像Multiframe Dicom(多窗口界面)采集与编码 |
第4章 图像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多窗口显示 |
4.2 图像回放控件设计 |
第5章 PACS 存储管理设计与实现 |
5.1 PACS 存储模式 |
5.1.1 直接连接存储(DAS) |
5.1.2 网络连接存储(NAS) |
5.1.3 存储区域网络(SAN) |
5.2 分级存储系统设计 |
5.3 数据保护方案设计 |
5.3.1 在线数据保护 |
5.3.2 容灾方案设计 |
5.3.3 主机操作系统保护/恢复方案设计 |
5.4 PACS 存储管理实现 |
第6章 PACS 经济效益评价 |
6.1 PACS 间接经济效益 |
6.2 PACS 社会效益评价 |
6.2.1 提高医院的社会竞争力 |
6.2.2 提升医院整体信誉度 |
6.2.3 提升医院的知名度 |
第7章 胸科医院 PACS 系统的应用 |
7.1 项目规划、目标与范围 |
7.2 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流 |
7.2.1 工作流 |
7.2.2 工作模式 |
7.3 数据存储容量要求 |
7.4 系统综合分析 |
7.5 系统目标 |
7.6 系统设计的原则 |
7.7 现行接入的设备 |
7.8 临床阅片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非DICOM接口影像设备的PACS联机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医学图象存档与通讯系统 |
第一节 PACS系统概况 |
1. PACS系统的发展历史 |
2. PACS系统的组成 |
3. PACS系统的功能 |
4. PACS系统的国际标准 |
第二节 PACS系统的规模和应用 |
1. PACS规模特点 |
2. PACS的应用 |
第三节 PACS的诊断价值 |
1. PACS诊断的准确性 |
2. 诊断的快捷性 |
3. 诊断的安全性 |
4. 诊断的经济性 |
5. 诊断的可靠性 |
第四节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1. PACS的发展趋势 |
2.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二章 医学图象通信标准DICOM3.0 |
第一节 DICOM标准简介 |
1. 什么是DICOM标准 |
2. DICOM标准的历史 |
3. DICOM标准的内容 |
4. DICOM的应用范围 |
第二节 DICOM的几个重要概念 |
1. DICOM信息模型 |
2. 信息对象定义(IOD) |
3. 服务对象对类(SOP Class) |
4. 协议握手 |
第三节 DICOM消息交换及通讯 |
1. DICOM消息结构 |
2. 连接服务 |
3. DIMSE服务 |
4. DICOM上层协议 |
第三章 非DICOM标准设备的图象数据采集 |
第一节 TCP/IP协议和FTP协议 |
1. TCP/IP协议 |
2. FTP协议 |
第二节 西门子MRI和CT图像文件的格式和图像显示体系的结构分析 |
1. SOMATOM-ART CT图象文件格式 |
2. MAGNETOM-OPEN MRI图象文件格式 |
3. 图像存贮格式 |
4. 西门子CT和MRI图像显示体系 |
5. MAGNETOM-OPEN MRI和SOMATOM-ART CT通信接口分析 |
6. 西门子CT和MRI图象文件存储 |
第三节 CT/MRI图象采集工作站的设计 |
1. CT/MRI图象采集工作站主要功能 |
2. 采集工作站与影像设备连接通讯 |
3. 图像采集工作站程序设计 |
4. CT/MRI图象采集工作站实例介绍 |
第四章 PACS系统的设计 |
第一节 系统设计技术 |
1. 系统体系结构 |
2. 系统开发工具 |
3. 系统网络设计 |
第二节 PACS系统软件需求说明 |
1. PACS软件需求分析 |
2. PACS的数据流 |
3. 系统框架 |
4. 系统功能规定 |
第三节 图像数据库服务器 |
1. SQL SERVER简介 |
2. 数据库实现 |
3. 服务器管理 |
第四节 医院PACS系统的实现 |
1. 医院PACS的规模 |
2. PACS硬件和网络配置 |
3. PACS各模块功能 |
第五节 PACS系统评价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课题总结 |
1. 课题的现实意义 |
2. 以后的工作 |
第二节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7)医院信息化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概述 |
一、 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和现状 |
二、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
三、 放射学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 |
四、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 |
五、 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集成 |
六、 系统结构 |
第二章 信息互联标准 |
一、 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 |
二、 HL7标准 |
三、 网络互连标准 |
四、 信息化系统工作流集成 |
第三章 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 |
一、 工作流分析 |
二、 系统总体设计 |
三、 信息的互连 |
四、 各功能模块的描述 |
第四章 系统各部分功能实现 |
一、 系统数据库设计 |
二、 DICOM网关配置 |
三、 RIS工作站功能 |
四、 图像工作站 |
五、 HIS接口的设计原则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一、 总结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医学影像系统PACS医学图像处理终端软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公式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PACS系统与传统医学影像处理的比较 |
§1.3 研究背景 |
§1.4 研究现状 |
1.4.1 医学影像处理系统发展的现状 |
1.4.2 各大主流厂商开发的医学影像处理系统 |
§1.5 研究目标 |
§1.6 研究内容 |
§1.7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DICOM标准简介 |
§2.2 基于DICOM的PACS体系结构 |
§2.3 PACS系统功能概述 |
§2.4 医学影像处理和压缩技术简介 |
2.4.1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 |
2.4.2 医学影像压缩技术 |
§2.5 View-Picture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简介 |
2.5.1 系统用途 |
2.5.2 系统结构 |
第三章 View-Picture系统图像处理部分 |
§3.1 二维医学图像处理部分的框架和功能 |
§3.2 功能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 |
3.2.1 图像格式转换算法的设计 |
3.2.2 图像几何变换模块功能实现 |
3.2.3 图像增强模块功能实现 |
3.2.4 特征参数测量模块功能实现 |
第四章 View-Picture系统图像压缩功能设计 |
§4.1 JPEG2000图像压缩标准 |
4.1.1 JPEG2000标准的新特点 |
4.1.2 JPEG2000编码原理 |
4.1.3 JPEG2000编码流程 |
4.1.4 ROI编码思想 |
4.1.5 离散二维小波变换 |
4.1.6 二维小波分解的空间对应关系 |
§4.2 Unite-Compress压缩方法设计 |
4.2.1 UC压缩算法描述 |
4.2.2 UC法的编程实现 |
4.2.3 Dynamic shift编码方法 |
4.2.4 ROI数据编码 |
4.2.5 UROI数据编码 |
§4.3 压缩方案 |
§4.4 实验分析 |
4.4.1 图像质量测试 |
4.4.2 传输速度测试 |
第五章 View-Picture系统的软件实现 |
§5.1 软件平台 |
§5.2 软件实现 |
5.2.1 主要实现类及功能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与评价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参考文献 |
(9)数字化医院PACS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可行性研究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数字信息化PACS发展现状 |
1.3.2 国内数字信息化PACS发展现状及前景 |
2 建设全院级PACS需求分析 |
2.1 Full-PACS项目建设条件 |
2.2 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
2.3 医院PACS建设总体需求 |
2.4 科室需求 |
2.5 医院信息化PACS建设目标 |
2.5.1 全院PACS建设目标及建设原则 |
2.5.2 系统设计目标 |
3 PACS系统方案设计 |
3.1 PACS系统架构搭建 |
3.2 服务器的架构 |
3.3 PACS图像信息临床调用 |
3.4 全FULL-PACS系统功能设计 |
3.4.1 子系统功能设计 |
3.5 患者就医检查流程设计 |
3.6 图像处理系统总流程设计(影像流转流程设计) |
3.7 DICOM网关设计构想 |
3.8 DICOM网关架构设计 |
3.8.1 影像存储方案 |
3.8.2 影像传输过程 |
3.8.3 DICOMGateWay运转流程 |
3.8.4 DICOM网关的实现 |
3.9 临床科室工作站功能设计 |
3.9.1 超声登记工作站设计功能 |
3.9.2 超声诊断工作站功能设计 |
3.9.3 医学影像科工作站功能设计 |
3.9.4 医学影像科诊断工作站功能设计 |
4 PACS系统技术实现 |
4.1 运行环境搭建 |
4.1.1 服务器运行环境搭建 |
4.1.2 PACS与HIS集成网关实现 |
4.2 图像数据处理 |
4.3 DICOM标准图像的显示 |
4.4 DICOM文件格式转换 |
4.4.1 获取图像 |
4.4.2 转换流程 |
4.5 DICOM图像调窗编辑 |
4.5.1 调窗原理 |
4.5.2 调窗实现 |
4.6 PACS工作站的实现 |
4.6.1 终端登记工作站 |
4.6.2 医师诊断工作站 |
4.6.3 临床工作站设计 |
5 系统测试与对比 |
5.1 测试步骤 |
5.2 搭建测试环境 |
5.3 测试样本 |
5.4 测试结果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结合电子病历的PACS系统集成及归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PACS 与电子病历结合归档的背景和意义 |
1.3 PACS 归档技术及进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相关标准和技术介绍 |
2.1 DICOM3.0 标准 |
2.1.1 DICOM3.0 标准概述 |
2.1.2 DICOM3.0 标准主要概念 |
2.1.3 DICOM3.0 标准数据结构 |
2.2 HL7 标准 |
2.2.1 HL7 标准的背景 |
2.2.2 HL7 标准体系结构 |
2.3 DICOM3.0 与 HL7 之间的联系 |
2.4 本章小结 |
3 医疗数据库系统设计 |
3.1 数据库技术 |
3.1.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
3.1.2 医疗数据库 |
3.1.3 医疗数据结构分析及系统构架 |
3.2 数据库系统构架 |
3.2.1 医学影像数据库的构建 |
3.2.2 病历及健康档案库的建立 |
3.2.3 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
3.3 数据归档设计 |
3.3.1 集中存储设计 |
3.3.2 分区管理设计 |
3.4 备份修复的实现 |
3.4.1 RMAN 备份 |
3.4.2 备份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4 系统总体构架 |
4.1.1 文档类型 |
4.1.2 医学影像共享 |
4.1.3 影像与病历信息相互参考 |
4.1.4 描述目录信息 |
4.2 医学影像及相关信息的显示 |
4.2.1 影像显示流程图 |
4.2.2 DICOM 图像的显示 |
4.2.3 相关信息的显示 |
4.3 集成平台 |
4.3.1 信息化集成建设历程 |
4.3.2 信息化集成分析 |
4.3.3 数据集成平台设计原则 |
4.3.4 医学图像与电子病历结合归档 |
4.4 医学影像与电子病历结合归档 |
4.4.1 PACS 和 EMR 的结构特点 |
4.4.2 综合归档管理的好处 |
4.4.3 实现方法 |
4.4.4 患者基本信息交换 |
4.5 用户管理 |
4.5.1 访问控制 |
4.5.2 基于角色用户权限管理机制 |
4.5.3 控制实现 |
4.5.4 算法原理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开发环境 |
5.2 配置环境 |
5.3 功能模块说明 |
5.3.1 系统主界面 |
5.3.2 数据归档和查询界面 |
5.3.3 用户管理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PACS系统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PACS系统中图像压缩算法的研究[D]. 李晴辉. 重庆大学, 2002(01)
- [2]图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的发展与应用[J]. 熊宇,段会龙,吕维雪.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0(02)
- [3]基于工作流管理理念的现代医院信息系统(WFHIS)研究[D]. 孙凤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04(01)
- [4]基于Linux的PACS服务器和网关研究[D]. 边继东. 浙江大学, 2002(02)
- [5]小型PACS系统图像工作站的设计[D]. 王仕凡.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6]非DICOM接口影像设备的PACS联机研究与实现[D]. 金光波. 浙江大学, 2002(02)
- [7]医院信息化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D]. 林琳. 浙江大学, 2002(02)
- [8]基于医学影像系统PACS医学图像处理终端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 范松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03)
- [9]数字化医院PACS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分析[D]. 鄂米嘉. 郑州大学, 2018(03)
- [10]结合电子病历的PACS系统集成及归档技术研究[D]. 张宏.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