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济会与俄罗斯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杜国英[1](2012)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神话是观察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以及用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对世界和人类永恒规律的认识。文学中的现代神话承袭和发展了浪漫主义新神话。西方和俄罗斯的各种现代神话理论使我们确证了现代神话在产生语境、哲学基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与古代神话的区别和密切联系。现代神话在观念上是一种对古代神话的现代化阐释,在创作方法上是运用现代主义的手法,虽然在思维方法上借用古代神话的模式,但这些新神话往往与传统神话的内容已经相距甚远。作者通过神话模拟,实际上是通过神话化的方法来阐明现代文明的种种问题,展现经验世界和历史变革的洪流中那些经久不变的永恒因素。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神话创作既包括浪漫主义的新神话,又含有许多20世纪的现代神话元素。本文试图以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作家关于彼得堡的作品为分析重点,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建构包括神话元素、象征、双重世界、神话模拟、源文本和原型批评方法在内的概念体系,运用神话理论、现代神话理论和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进行深入解读,揭示现代神话的主要精神及有代表性的象征的永恒意义,阐发现代神话所要传达出来的社会现实意义,阐释现代神话反映出来的俄罗斯社会和文化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对立及统一。
赵世锋[2](2007)在《20年来中俄学术界的俄国共济会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共济会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后经法国传入俄国,从此它就成为一支贯穿整个俄国和苏联史的带有秘密组织性质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从18世纪的俄国启蒙运动到19世纪初的十二月党人革命,再到20世纪初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无处不闪现着共济会员的身影,从诺维科夫、保罗一世到普希金再到李沃夫、克伦斯基,无一不接受了共济会的熏陶。
李书军[3](2013)在《论18、19世纪英格兰共济会的重要转型》文中提出现代英格兰共济会诞生于1717年的伦敦,是英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民间社团。英格兰共济会自创建伊始,便受到了英国上层社会的贵族、绅士、皇家学会会员以及海外军团军官等人群的关注,并成为这些会员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平台。在18、19世纪,英格兰共济会以各种方式向英国本土以及海外殖民地扩张,发展成为一个成员数量众多、影响力巨大的民间组织。同时,英格兰共济会也是全世界共济会的母会,会员将共济会的形式带到了欧洲各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国际影响,为英国思想文化向欧洲大陆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英格兰共济会自诞生起至19世纪末的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从初创走向成熟的最重要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英格兰共济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转型。它们分别是:1723年至1790年代以宗教观念为主要矛盾的分裂形成与固化时期,1790年代至1813年以实现向效忠派转变为主要目标的合法性争取时期,1813年至19世纪末以上层领袖和下层会员之间的矛盾为焦点,以下层会员强烈要求扩大自治权为特征的向社会新兴中产阶级转向的时期。1723年英格兰共济会总会确立的以自然神论为基础的宗教观念表述引发了英格兰各地区共济会会所的争议。倾向于传统基督教观念的北方共济会(约克共济会以及爱尔兰、苏格兰共济会)纷纷成立自己的总会,与英格兰总会相抗衡。1730-40年代的爱尔兰饥荒中,许多爱尔兰和苏格兰共济会会员前往伦敦地区寻求工作机会。这些会员遭到了英格兰共济会总会旗下会所的漠视和抵制。宗教观念、地域隔阂、阶级属性等方面的差异最终迫使这些会员另立门户,他们于1751年在伦敦成立了英格兰共济会“古老派”总会,开始了英格兰共济会内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古老派”与“现代派”的并立时期。这个被称为“共济会大分裂”的阶段随着现代派所坚持的自然神论在英国的衰落以及坚持对立倾向的古老派领导人的去世而终结于1790年代。18世纪末至19世纪20年代,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拿破仑战争的持续进行,导致英国政府加紧了对国内各类民间团体的管制。英格兰共济会的秘密社团形式以及会内部分会员难以受到控制的政治倾向表达给英格兰共济会带来了前所未遇的合法性危机。为了在大英帝国的法律框架内生存下来,两派共济会逐渐达成了和解的意向,并通过会内高层的政治辩护等途径取得了政府法律的承认。同时,两派以合并的方式统一了之前相互冲突的仪式和规章,明确了效忠派的政治身份定位,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中保证了共济会的生存,为共济会的进一步发展争取到了合法的空间。1813年合并后的英格兰共济会明确了非政治非宗教的定位,但是在发展方向上的争议却再次浮出水面。高层领袖希望共济会成为一个高度哲学化的团体,下层会员期望高层更加重视会内的兄弟互助,而少数激进分子则渴望将英格兰共济会推向类似法国共和主义者的道路。三方利用19世纪上半叶大量出现的廉价出版物、报纸、杂志等开放的平台进行着论战。此外,论战各方还表达了会员们对议会改革和贵族危机等19世纪中期重要的英国社会历史事件的观点。最终,数量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会员取得了英格兰共济会内部的话语权,会内领导层在舆论逼迫和高层理念分裂等多重压力下向庞大的新兴会员群体做出妥协。英格兰共济会逐渐明确了增进会员道德提升,提供宗教情感寄托的发展方向。英格兰共济会通过18、19世纪这三次重要的转型完成了从初创到成熟的转变,塑造了自己成熟的发展模式。在转型的过程当中,英格兰共济会内部各板块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尽管存在着各种内部争议,英格兰共济会还是实现了快速的扩张,并且在消弭会内矛盾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共济会的基本原则、发展方向和历史文本的构建。可以说,英格兰共济会在世俗与宗教、平等与限定、精英与大众、激进与保守等各种倾向的拉扯下逐渐打磨出了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框架,塑造了当今英格兰共济会的发展模式,成为一个旨在提升会员个人道德修养的民间联谊性组织。
王晓泉[4](2014)在《俄罗斯文明属性及其战略影响考论》文中提出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有着本质性差异。当代西方文明再塑于文艺复兴,本质上是金权文明。作为俄罗斯文明基石的东正教乃是东方宗教,并且始终强化着俄罗斯文明的东方属性。俄罗斯文明的东方属性决定其无法融入西方。彼得大帝开启的第一轮西化进程被十月革命所终结,戈尔巴乔夫开启的第二轮西化进程被普京所逆转。俄罗斯文明的东方属性对其当代内外战略的影响深刻而巨大:俄罗斯无法融入西方,只能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与西方的关系将总体趋冷、趋稳,时常出现短时间紧张;独联体国家将长期成为俄罗斯外交首要目标,双方关系将在曲折中前行;俄罗斯经济东向一体化进程将加速,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加强。
张百春[5](1996)在《共济会与俄罗斯哲学》文中指出共济会与俄罗斯哲学张百春共济会是十八世纪欧洲和美洲影响十分广泛的精神运动。参加共济会活动或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有着名哲学家(伏尔泰)、政治家(乔治·华盛顿)、宗教界人士等。在共济会中最活跃的那部分是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阶层。共济会传入俄国后对俄国的思想界影...
赵世锋[6](2014)在《“5月4日,我被吸收为共济会会员”——普希金作品中的共济会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普希金自幼生活在与共济会密切相关的环境中,并于1821年加入了共济会。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政治、社会组织,共济会对普希金的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一方面共济会一词多次出现在其作品中;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其作品中向往自由和爱,反对专制制度等主题上。正是共济会构成了普希金作品中向往自由、爱等创作思想的重要来源,尽管1825年后他对共济会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杨剑锐[7](2019)在《俄国进步党的成立、活动及影响(1905-1917)》文中指出20世纪初,俄国社会孕育出了一个新兴的企业家阶层。在1905年革命中,以莫斯科青年企业家团体为代表的俄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觉醒,并进入了俄国的政治舞台。但是他们在1905年革命中的活动表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在俄国自由主义运动和政治改革的中仍处于边缘的地位。在第三届杜马期间,在自由主义左右两翼之间形成中间的跨党派政治集团——进步派。青年企业家团体与这个派别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此外,青年企业家团体在社会领域发起了旧礼仪派大会和经济座谈会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这一新兴的政治派别发展出一套宣扬资产阶级使命的“进步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要求资产阶级应该领导俄国,用和平的手段对俄国社会进行改革,以建立现代民主国家。1912年末,随着第四届杜马选举的到来,这一团体联合自由主义中间派的力量,成立了俄国进步党。进步党在成立后,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高资产阶级权利和地位的一系列主张和要求,并成为俄国自由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进步党对20世纪初期俄国的政治生活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和平时期,进步党在杜马中的活动虽然未能成功推动一个联合反对派的形成,但是进步党借此建立了完善的党团组织、获得了政治经验、扩大了影响力。在战争时期,进步党显示出了它作为自由主义反对派政党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试图摆脱议会政治的局限,一方面,它积极参与自由主义反对派联盟,在进步同盟成立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还利用社会的力量,组织军事工业委员会以扩展活动的空间,甚至试图寻求与工人运动的合作以加大对沙皇政权压力。这也反映了进步党的成熟。在革命爆发后,进步党成员成为了临时政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参与了其政策的制定。但是,进步党组织的特点使其缺乏应对政治动荡和变革的能力。二月革命后,进步党组织的基础就被破坏了。这一政党最终在十月革命后消亡。进步党的活动展示了在沙皇政权灭亡前夕,俄国资产阶级的精英希望通过积极的自由主义性质的政治改革避免国家陷入动荡的一次努力。但最终,这一努力失败了,俄国进步党与20世纪初的俄国资产阶级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张百春[8](1996)在《十八世纪俄国的宗教哲学》文中提出十八世纪俄国的宗教哲学张百春一、十八世纪前俄国宗教哲学的特点俄罗斯民族的宗教是988年从拜占庭引进的东正教。当时俄罗斯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十分低下,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化、宗教传统,仅有的多神崇拜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力量很微弱,所以,东正教与多神教之间几乎没...
张文木[9](2019)在《共济会的演变及其历史命运》文中提出共济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团体。早期共济会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社团组织,它与启蒙主义者一道支持世俗国家、反对天主教的教会独裁,为欧洲历史进步做出过巨大牺牲。在打倒了天主教廷并建立起至上王权后,共济会提出自己的政治诉求并与世俗国家分道扬镳。通过控制国际金融资本,共济会对多数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发挥重要的影响。在美国,不少总统在共济会中担任高职,并受到华尔街国际资本及其支持的共济会组织控制;在苏联后期,秘密的影子权力机构共济会操纵了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应高度重视共济会问题,避免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颠覆性威胁。
李艳龙[10](2017)在《卡拉姆津保守主义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俄国早期保守主义思潮的产生,追根溯源,是其历史遗产的延承与现代性追求二者交织的产物。俄国保守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系统成形于19世纪第一个四分之一时期内,它本身既包含有传统主义的成分或要素,同时又具备有鲜明的时代印记。18世纪俄国沿着启蒙时代的理念发展路径,凭借国家这一革命性动力加速推动着俄国社会的转型,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赶超型"发展道路所带来的现代性与传统价值观念二者之间冲突的系统呈现和反应,在18世纪晚期已初具雏形,历经将启蒙时代所宣扬的进步理念付诸社会实践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统治前期重新构造俄国传统制度和机构"大厦"的相关政治和社会改革举措,国际与国内层面的"双重挑战"致使俄国保守主义思潮在19世纪第一个四分之一时期内首次得以全面迸发。尼古拉·米哈伊尔洛维奇·卡拉姆津,作为19世纪第一个四分之一时期俄国早期保守主义者当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充分吸收启蒙时代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成果,而且矢志一生致力于启迪民智与助推俄国启蒙事业的发展,在感伤主义文学创作和历史学编纂方面均大有建树。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卡拉姆津先后经历了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革命与激进改革事件,促使其转向俄国历史研究,以"历史主义"的方法和态度重新思考俄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于其中,对俄国传统君主制的解构成为了卡拉姆津保守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核以及其思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围绕着俄国农民解放这一社会现实主题,卡拉姆津个人的思想呈现出某种自由主义色彩,他并不反对俄国农民得以最终的解放,而且从对俄国社会现实条件的认知与亲身社会实践经验出发,得出结论:采取逐步、渐进的方式推动解放事业更符合俄罗斯国家和农民自身的共同利益。
二、共济会与俄罗斯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共济会与俄罗斯哲学(论文提纲范文)
(1)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一、 俄罗斯 |
二、 欧美国家 |
三、 国内 |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 |
一、 主要内容 |
二、 学术价值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神话理论研究概述 |
第一节 西方近代神话理论研究 |
一、 神话研究的浑融性:维柯的神话哲学思想 |
二、 新神话理论:浪漫主义神话哲学思想 |
三、 神话的寓意说和语言弊病说:自然神话学派 |
四、 人类文化的遗留:人类学学派神话研究 |
第二节 西方现代神话学派的神话研究 |
一、 神话与仪式:神话-仪典派和功能学派 |
二、 集体表象:法国社会学派的神话研究 |
三、 神话与象征:卡西尔的神话哲学思想 |
四、 神话与人类心理:心理学派的神话研究 |
五、 神话的深层结构:结构主义神话研究 |
六、 文学和神话:文艺学中的神话-原型批评 |
第三节 俄罗斯神话学派的现代神话理论 |
一、 19 世纪俄罗斯神话学派 |
二、 20 世纪俄罗斯神话学派的现代神话理论 |
第四节 现代神话与古代神话的诗学特征之差异 |
一、 现代神话与古代神话产生的不同文化语境 |
二、 现代神话与古代神话的不同个性特征 |
三、 现代神话与古代神话的不同表现形式 |
四、 现代神话与古代神话的内在联系及超越 |
第五节 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现代神话理念及概念体系 |
一、 现代神话的理念 |
二、 概念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彼得堡现代神话产生的城市现实生活基础和民间文学渊源 |
第一节 俄罗斯历史上的彼得堡 |
一、 彼得一世和彼得堡 |
二、 19 世纪上半期的彼得堡 |
三、 19 世纪下半期的彼得堡 |
四、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彼得堡 |
第二节 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彼得堡 |
一、 彼得堡上流社会贵族生活主题 |
二、 小人物悲剧命运主题 |
三、 宗教神话主题 |
四、 犯罪主题 |
第三节 彼得堡及其各类人物的传奇式现代神话故事 |
一、 关于彼得堡的神话故事 |
二、 伟大的城市缔造者和敌基督:彼得大帝 |
三、 关于彼得堡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现代神话故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普希金作品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 |
第一节 “光明的歌者”:普希金作品中的现代神话渊源 |
一、 多元文化的融合 |
二、 宗教世俗化与理性认知 |
三、 俄罗斯民间文学的影响 |
第二节 《青铜骑士》中关于奇迹创造者彼得大帝的神话 |
一、 彼得堡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彼得大帝其人 |
二、 《青铜骑士》创作之前的文学中的彼得大帝 |
三、 奇迹创造者:彼得大帝 |
第三节 阿喀琉斯的女装:《科洛姆纳的小屋》的爱情故事 |
一、 故事情节的神话原型意蕴 |
二、 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理解和接受的演化过程 |
第四节 原始宗教神话的回声:《黑桃皇后》的神话诗学特征 |
一、 对主宰人命运的神秘力量的信仰 |
二、 作品中人物的彼得堡民间神话传说原型 |
三、 原始宗教神话元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果戈理作品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 |
第一节 “地狱艺术家”:果戈理创作的现代神话渊源 |
一、 果戈理创作的神秘主义来源和独特性 |
二、 东正教灵魂净化的现代神话模式:“基督的诞生” |
第二节 果戈理作品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世界 |
一、 现代神话思维的源头:《维》 |
二、 彼得堡的“鼻子”和“眼睛”的现代神话传说 |
第三节 果戈理作品中魔法的现代神话特征:《狂人日记》 |
一、 幻想与现实的双重世界 |
二、 故事情节的不可信性 |
三、 时间错位和空间混乱 |
第四节 现实生活中超真实存在的魔鬼 |
一、 撒旦控制的灵魂:巴什马奇金 |
二、 恰尔特科夫命运转折的现代神话元素:魔鬼与魔法 |
第五节 关于果戈理死亡的神话传说: 神秘幻影的环绕和灵魂的迷失 |
一、 彼得堡的“神秘”居所 |
二、 感受死亡 |
三、 灵魂的提升 |
四、 灵魂的迷失 |
五、 神秘的幻影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 |
第一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现代神话渊源 |
一、 《圣经》的启迪与顿悟 |
二、 民间文学的熏陶与浸润 |
三、 文学修养与积淀 |
四、 癫痫症与创作 |
第二节 魔鬼与福音精神冲突的神话性 |
一、 同貌的魔鬼:戈里亚德金 |
二、 救主与魔鬼集一身的拉斯柯尔尼科夫 |
三、 堂吉诃德式的基督与魔鬼:梅什金与罗果任 |
四、 徘徊在魔鬼与上帝之间:韦尔西洛夫 |
第三节 《罪与罚》:现代神话世界 |
一、 基督教神话:罪恶与救赎 |
二、 神话元素及象征 |
三、 现代神话诗学特征 |
第四节 拿破仑神话:伊沃尔京将军形象 |
一、 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拿破仑形象 |
二、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拿破仑 |
三、 俄国的“拿破仑”:彼得堡的将军伊沃尔京 |
第五节 成年仪式:阿尔卡季成长过程中的神话元素 |
一、 “末日”的彼得堡:受礼者考验之地 |
二、 考验:受礼者必经的程序 |
三、 融合:引领者的指引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 |
第一节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现代神话渊源 |
一、 理性宗教信仰 |
二、 原生自然力崇拜 |
三、 民间文学影响 |
第二节 列夫托尔斯泰的上帝报应的基督教神话理念: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
一、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宗教神话理念 |
二、 魔鬼主题 |
三、 上帝的报应 |
第三节 《战争与和平》中的共济会宗教神话主题 |
一、 彼得堡的共济会 |
二、 托尔斯泰与共济会思想 |
三、 上帝之光和对死亡的崇尚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2)20年来中俄学术界的俄国共济会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俄国共济会的概念和起源 |
二、俄国共济会的分期问题和它在俄国的三个发展阶段。 |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国内的俄国共济会研究状况。 |
四、俄罗斯学者目前的研究热点。 |
1、俄国共济会是一个进步组织还是一个反动组织? |
2、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国共济会的研究及其资料来源。 |
3、俄国共济会与宗教的关系。 |
4、俄国共济会与20世纪初俄国政治的关系。 |
(3)论18、19世纪英格兰共济会的重要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u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学界研究综述 |
1. 英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
2. 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
3. 共济会内部学者的研究成果 |
4.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三节 基本史料 |
1. 英格兰总会图书馆的馆藏资料 |
2. 手稿与文献 |
3. 二手资料和统计档案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主题思想 |
第一章 英格兰共济会的起源及体制 |
第一节 英格兰共济会的起源 |
1. 词源学考证及早期记录 |
2. 行会与石匠行会 |
3. 石匠行业的衰落与绅士入会 |
第二节 苏格兰石匠的转型探索 |
1. “苏格兰世纪”与石匠行会的转型 |
2. “被接受的石匠”的两面性 |
3. 开创许可证制度的“吉尔温宁会” |
第三节 英格兰共济会的体制和结构 |
1. 内部等级和会员义务 |
2. 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
3. 特殊用语及特殊类型的共济会 |
第二章 宗教观念之争与和解(1723-1790) |
第一节 现代共济会的诞生 |
1. 三家总会分别成立 |
2. 成立总会后的共济会之定义 |
3. 宗教元素对共济会的价值 |
第二节 自然神论的引入与争议 |
1. 英国自然神论的概念和特点 |
2. 共济会宪章的自然神论色彩 |
3. 总会高层的自然神论思想倾向 |
第三节 内部张力到大分裂 |
1. 北方会员的抵制与内部张力初现 |
2. 总会被孤立与“古老派”总会诞生 |
3. 两派并立、竞争发展格局的形成 |
第三章 派系合并与合法性争取(1790-1813) |
第一节 低潮时期 |
1. 自然神论在英国的衰落 |
2. 英国国内政治形势的逼迫 |
3. 高层对合并的认识和推动 |
第二节 实现合并 |
1. 古老派的强势拒绝 |
2. 实现合并的新因素 |
3. 形式上的合并 |
第三节 合并的意义 |
1. 联合力量的壮大 |
2. 两派规章的整合 |
3. 效忠派定位的构建 |
第四章 下层自治呼吁与走向中产阶级(1813-19世纪末) |
第一节 激进主义取得话语权的失败 |
1. “一个人的”反对派 |
2. 高层与激进分子的联系 |
3. 激进分子影响的失败 |
第二节 会内主流话语权的争夺 |
1. 共济会主流出版物诞生的背景 |
2. 会内元老与高层领袖的博弈 |
3. 总会信息披露权之争 |
第三节 妥协与中产阶级转向 |
1. 总会与《共济会月刊》的合作 |
2. 中产阶级会员的新需求 |
3. 终极归宿:自治与道德追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文着作及论文 |
英文资料 |
附录 |
(4)俄罗斯文明属性及其战略影响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彼得大帝之前的俄罗斯文化是东方文化 |
二、俄罗斯的西化未从本质上改变其文明属性 |
(一) 俄罗斯的第一轮大规模西化 |
1. 第一轮大规模西化的缘起和特点 |
2. 第一轮大规模西化的重要外因——欧洲金权势力 |
3. 对第一轮大规模西化的终结——十月革命 |
(二) 俄罗斯的第二轮大规模西化 |
三、俄罗斯文明属性的战略影响 |
(一) 俄罗斯文明的东方属性催生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 |
(二) 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总体趋冷、趋稳, 伴有短时间紧张甚至危机 |
(三) 独联体国家将长期成为俄罗斯外交首要目标, 双方关系在曲折中前行 |
(四) 俄罗斯经济东向一体化进程加速, 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加强 |
(7)俄国进步党的成立、活动及影响(1905-191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进步党成立的背景 |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工业资产阶级 |
(一)工业化和企业家阶层 |
(二)莫斯科青年企业家 |
第二节 1905 年革命中的青年企业家团体 |
(一)发表“自由主义评论” |
(二)组织“七月会议” |
(三)参与政党组织 |
第二章 进步派的形成 |
第一节 杜马进步派的形成和活动 |
(一)和平革新党的成立 |
(二)杜马进步派的形成 |
(三)杜马进步派的活动 |
第二节 莫斯科进步派的活动 |
(一)寻求政党同盟 |
(二)组织旧礼仪派 |
(三)举办经济座谈会 |
(四)提出“进步主义”理论 |
第三章 进步党的成立 |
第一节 进步派力量的成长 |
(一)自由派的分化与联合 |
(二)发表66人抗议书 |
第二节 组党活动的发起和准备 |
(一)建立选举联盟 |
(二)成立选举委员会 |
(三)政治宣传和社会动员 |
第三节 进步党成立大会 |
(一)大会的议程 |
(二)纲领和策略 |
(三)组织和构成 |
第四章 进步党的政治活动 |
第一节 和平时期 |
(一)联合自由派政党 |
(二)组建中左翼联盟 |
(三)发起信息委员会 |
第二节 战争时期 |
(一)“团结一致”政策 |
(二)创立军事工业委员会 |
(三)参加“进步同盟” |
(四)转向社会斗争 |
第三节 革命时期 |
(一)参与二月革命 |
(二)进入临时政府 |
(三)退出政治舞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9)共济会的演变及其历史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期共济会是顺应历史的进步组织 |
二、共济会从进步转变为反动 |
三、美国的警示:共济会通过控制金融来控制国家权力 |
四、共济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
(10)卡拉姆津保守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 |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卡拉姆津保守主义思想形成背景 |
第一节 历史背景:18世纪俄国的现代化遗产 |
第二节 社会背景: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社会生活 |
第二章 卡拉姆津的社会经历与思想发展 |
第一节 走向"文学启蒙"之路(1766-1785) |
第二节 "世界主义"向"民族主义"的转变(1785-1803) |
第三章 卡拉姆津对俄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
第一节 卡拉姆津对俄国君主制的认识 |
第二节 反对斯佩兰斯基国家制度改革 |
第四章 卡拉姆津对俄国农奴制的态度 |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一世时代俄国农奴制改革方案 |
第二节 卡拉姆津对农奴制的看法与解决农民问题的意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共济会与俄罗斯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 [1]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D]. 杜国英. 黑龙江大学, 2012(09)
- [2]20年来中俄学术界的俄国共济会研究综述[J]. 赵世锋. 太原大学学报, 2007(02)
- [3]论18、19世纪英格兰共济会的重要转型[D]. 李书军. 复旦大学, 2013(12)
- [4]俄罗斯文明属性及其战略影响考论[J]. 王晓泉. 俄罗斯学刊, 2014(03)
- [5]共济会与俄罗斯哲学[J]. 张百春. 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
- [6]“5月4日,我被吸收为共济会会员”——普希金作品中的共济会因素研究[J]. 赵世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7]俄国进步党的成立、活动及影响(1905-1917)[D]. 杨剑锐.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8]十八世纪俄国的宗教哲学[J]. 张百春. 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2)
- [9]共济会的演变及其历史命运[J]. 张文木.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9(02)
- [10]卡拉姆津保守主义思想研究[D]. 李艳龙. 苏州科技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