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30例小儿肺吸虫病临床类型及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应海,李姗,雷旭,李金科,李健,杨靖,谭华炳[1](2020)在《肺型肺吸虫病误诊后又发生皮肤型肺吸虫病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预防肺吸虫病误诊的方法,分析血小板(PLT)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肺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报告1例以"咳嗽4个月,右侧胸背部包块2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患儿的诊疗过程中PLT和EOS水平变化,分析PLT和EOS在肺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因本例患者仅以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结果为诊断依据,未仔细询问个人史,未辨证分析PLT和EOS变化,导致多次误诊,并因误诊实施全身麻醉下包块切除术,经规范治疗患者PLT和EOS水平逐步恢复正常。结论辨证分析PLT和EOS是临床发现肺吸虫感染的关键,抗原和抗体检查是其确诊的依据。PLT和EOS为反映疗效的重要指标。
卢晓琴,李芳,李金科,雷旭,刘龙,杨靖,李健,谭华炳[2](2019)在《血小板检测对儿童肺吸虫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血小板(PLT)检测在儿童肺吸虫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儿科住院确诊的19例儿童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PLT计数、白细胞(WBC)、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胸肺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MSCT)以及浆膜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PLT变化与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变化间的相关性。根据PLT水平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PLT升高组(12例)和PLT正常组(7例)。结果 PLT升高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异常者12例次,MSCT显示该组病例均有肺部病灶(其中9例患者伴有双侧胸腔积液、3例患者伴有单侧胸腔积液)。PLT正常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异常者1例,MSCT显示1例患者有胸腔积液。治疗后PLT升高组患者随肺部病灶消退、PLT恢复正常;PLT正常组患者治疗前后无变化。WBC水平变化:16例患者WBC正常,3例患者WBC水平升高。WBC水平升高患者合并扁桃腺细菌感染、肠道感染、肺内感染者1例,抗菌药物治疗后WBC水平恢复正常。入组患者使用吡喹酮治疗期间未发现WBC异常。EOS变化:EOS显着升高,升高至15.9%~54.8%。驱虫疗程结束EOS比率降低至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下,EOS疗程结束1个月后降至正常。胸部MSCT:发现肺部病灶13例次(其中PLT升高12例次、PLT正常1例次)、胸腔积液13例次(PLT升高组12例次中双侧胸腔积液9例次、单侧3例次;PLT正常组患者中单侧胸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2例(两组各1例);纵膈和腋下淋巴结肿大4例次(PLT升高组和正常组各2例次)。随着驱虫治疗显效,MSCT显示胸部病变消退。胸肺型肺吸虫病是肺吸虫病的主要类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浆膜腔检查:胸腔积液13例次(其中双侧9例次、单侧4例次)、心包积液2例次、腹腔积液2例次。胸肺型、腹型肺吸虫病发生胸腔和腹腔积液比较常见;随着驱虫效果显效,浆膜腔积液亦消退。结论 PLT水平升高对胸肺型肺吸虫病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结合EOS变化,对肺型肺吸虫病诊断提示意义更高。
卢晓琴,胡波,李芳,李金科,杨靖,李健,谭华炳[3](2019)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儿童肺吸虫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工程启用后对某三甲医院肺吸虫病住院病人的发病率、临床诊治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某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儿科住院确诊的肺吸虫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并与本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启动前肺吸虫病临床诊疗情况作对照,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启动对该地区肺吸虫病的影响。结果住院肺吸虫病病人共19例,男性16例、女性3例,年龄6~12岁(平均8. 9±1. 1岁);病前1~6月有疫源接触史(18例生食溪蟹,1例饮用溪水);病人以水源区上游安康市居多;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诉6例,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诉5例,皮下包块为主诉4例,全身水肿为主诉1例,消瘦、消化不良为主诉1例,腹痛为主诉1例,发热为主诉1例。体检:肺部啰音、胸腔积液10例次;肝脏肿大4例次;皮下包块3例次;颈强、皮疹、全身水肿、腹腔积液、扁桃腺肿大各1例次。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显着增高100. 00%;肺吸虫抗原皮试阳性100. 00%; CT和MRI(增强MRI)发现颅内肺吸虫病病灶1例、胸肺部病灶22例次、心包积液1例、肝脏肿大4例、腹腔积液1例。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1周~1年。全部病例予吡喹酮治疗(2~4个疗程)均治愈。结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启用后水源区肺吸虫病住院病人显着减少,误诊率上升。详细病史询问、仔细体检、科学分析EOS、影像学检查,配合肺吸虫抗原皮试,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宋瑶[4](2013)在《儿童脑型肺吸虫病13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脑型肺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特点以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36例脑型肺吸虫病人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患儿中男106例,女30例;平均年龄7.94岁;118例来自农村,105例有明确生吃或半生吃溪蟹(烤螃蟹)、虾以及疫水接触史。表现为头痛呕吐者113例,惊厥发作39例,其中全身大发作32例,局灶性发作7例,偏瘫24例,单瘫5例,四肢瘫痪1例,面瘫6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绝对计数增高者117例,其中重度18例,中度55例,轻度44例。头颅CT或MRI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或环形病灶,伴周围大片水肿。吡喹酮驱虫治疗1疗程、手术及降颅内压等对症治疗后,88.24%的患儿首发症状可完全缓解。治疗1疗程后血EOS绝对计数变化不明显,2疗程后血EOS可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8例648月,45例完全缓解,3例遗留肢体感觉异常及肌力减退。结论:儿童脑型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不易。而流行病学史、血EOS升高、血肺吸虫免疫学检查以及头颅影像资料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该病一般预后良好。
侯春阳,李梅[5](2011)在《脑型肺吸虫病38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型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重庆地区的脑型肺吸虫病主要为斯氏(四川)并殖吸虫所致。斯氏并殖吸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人体可被其感染但不能成为传染源,病兽、病畜是传染源。虫体常侵犯脑、胸、腹、皮下组织等脏器,引出一系列特殊症状。而脑部异常不仅造成患儿瘫痪、
吴伟,黄一心[6](2010)在《脑型并殖吸虫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报道2例脑型并殖吸虫病,并作文献复习,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方法复习近期诊断治疗的2例脑型并殖吸虫病临床资料并摘要查阅"中国知网"与Medline,选择近年发表的有关脑型并殖吸虫病的文献予以综述。结果 2例患者有癫痫或发作性抽搐等表现,头颅MRI或CT呈炎性肉芽肿或与"脑囊虫病"影像相似表现,并殖吸虫特异性血清抗体阳性,经吡喹酮抗虫治疗后病情短期内明显改善。文献复习显示儿童脑型并殖吸虫病的报道较多,误诊病因多为结核性脑膜炎、颅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癫痫等。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对流行病学资料不够重视。吡喹酮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临床上应充分重视脑型并殖吸虫病的诊治。
何周梅,廖伟,龙涛,赵聪敏[7](2010)在《儿童并殖吸虫病16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儿童并殖吸虫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至今收治的16例儿童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确诊儿童并殖吸虫病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结果:13例来自农村,3例来自城镇,男孩12例,女孩4例,其中9例有明确生食溪蟹病史,7例不详。并殖肺吸虫病患儿表现为混合型10例,皮下结节型4例,胸肺型1例,心包炎型1例。15例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16例行肺吸虫抗原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均阳性,并排除其它寄生虫病。12例入院时误诊。所有患者在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病原治疗,治愈4例,好转7例,确诊后带药出院5例。结论:儿童并殖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不典型,临床易误诊误治;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住儿童有增多趋势,尤其学龄儿童。对怀疑并殖吸虫病患儿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行病原学等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早期确诊,减少误诊,指导治疗。
陈文碧,王光西,张锡林,杨兴友,佘俊萍,杨燕[8](2010)在《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脊髓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大剂量吡喹酮对人脑脊髓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吡喹酮治疗24例脑脊髓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均已消失,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患者服药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脊髓型斯氏狸殖吸虫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耐受性好的优点。
李萍,付萍,何今成[9](2008)在《280例小儿肺吸虫病临床类型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本文报道了280例小儿肺吸虫病。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胸腹痛、呕吐、惊厥等;临床类型多样复杂,以胸肺型为主,混合型和脑型次之。用硫双二氯酚和砒喹酮治疗效果较好。
杨俊,成善青[10](2008)在《以多浆膜腔积液就诊的小儿肺吸虫病3例》文中提出
二、230例小儿肺吸虫病临床类型及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30例小儿肺吸虫病临床类型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肺型肺吸虫病误诊后又发生皮肤型肺吸虫病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例资料 |
(一)病史与体检 |
(二)辅助检查 |
二、诊断治疗和随访 |
(2)血小板检测对儿童肺吸虫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病例确诊标准 |
三、血常规检查 |
四、影像学检查设备 |
五、治疗 |
结果 |
一、19例肺吸虫病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 |
二、19例肺吸虫病患儿治疗前后WBC水平 |
三、19例肺吸虫病患儿驱虫治疗前后EOS比例 |
四、19例肺吸虫病患儿驱虫前后胸部MSCT检查 |
五、彩色多普勒超声浆膜腔检测 |
讨论 |
(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儿童肺吸虫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1.2确诊标准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临床特点 |
2.2.1 临床症状和体征 |
2.2.2 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 |
2.2.3 血常规检查 |
2.2.4 影像学检查 |
2.2.5 浆膜腔积液检查 |
2.2.6 粪便检查 |
2.2.7 斯氏肺吸虫抗原皮试检查 |
2.2.8 误诊情况 |
2.3 治疗 |
2.4 随访 |
3 讨论 |
(4)儿童脑型肺吸虫病13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病案个例 |
4 讨论 |
全文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5)脑型肺吸虫病3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依据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影像学检查 |
1.5 病理学检查 |
1.6 脑电图检查 |
2 结果 |
3 讨论 |
(6)脑型并殖吸虫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文献复习 |
2.1 病原及流行病学 |
2.2 病理学 |
2.3 临床表现 |
2.4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2.5 诊断 |
2.6 误诊报道 |
2.7 治疗 |
(8)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脊髓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9)280例小儿肺吸虫病临床类型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依据[1, 2] |
1.3 临床一般表现 |
1.4 临床类型 |
1.4.1 胸肺型 |
1.4.2 游走性皮下结节型 |
1.4.3 脑型 |
1.4.4 多发性浆膜腔积液型 |
1.4.5 心包、心肌、心内膜炎等型 |
1.4.6 腹型 |
1.5 实验室检查 |
1.5.1 血常规检查 |
1.5.2 免疫学检查 |
1.6 其他辅助检查 |
1.6.1 X线检查 |
1.6.2 超声波检查 |
1.6.3 活检 |
1.6.4 胸水检查 |
1.6.5 脑脊液检查 |
1.6.6 脑电图 |
1.6.7 CT扫描 |
1.6.8 MIR扫描 |
1.6.9 心电图 |
1.6.10 眼底检查 |
1.7 误诊情况 |
2 治疗效果 |
3 讨论 |
四、230例小儿肺吸虫病临床类型及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肺型肺吸虫病误诊后又发生皮肤型肺吸虫病一例[J]. 曹应海,李姗,雷旭,李金科,李健,杨靖,谭华炳.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20(02)
- [2]血小板检测对儿童肺吸虫病患者的诊断价值[J]. 卢晓琴,李芳,李金科,雷旭,刘龙,杨靖,李健,谭华炳.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9(04)
- [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儿童肺吸虫病临床特征分析[J]. 卢晓琴,胡波,李芳,李金科,杨靖,李健,谭华炳. 医学动物防制, 2019(05)
- [4]儿童脑型肺吸虫病136例临床分析[D]. 宋瑶. 重庆医科大学, 2013(03)
- [5]脑型肺吸虫病38例临床分析[J]. 侯春阳,李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02)
- [6]脑型并殖吸虫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吴伟,黄一心.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0(06)
- [7]儿童并殖吸虫病16例临床分析[J]. 何周梅,廖伟,龙涛,赵聪敏. 激光杂志, 2010(02)
- [8]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脊髓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疗效观察[J]. 陈文碧,王光西,张锡林,杨兴友,佘俊萍,杨燕. 四川医学, 2010(01)
- [9]280例小儿肺吸虫病临床类型及疗效分析[J]. 李萍,付萍,何今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06)
- [10]以多浆膜腔积液就诊的小儿肺吸虫病3例[J]. 杨俊,成善青. 临床荟萃,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