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排污费征收办法

江西省排污费征收办法

一、江西省征收排污费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柯颖[1](2021)在《环境规制对新疆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

韩菲[2](2021)在《环境保护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全球大气污染问题仍然严重,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我国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特别是由颗粒物污染导致的“雾霾”天气显着增加了居民的致病和致死风险。因此,有效防治大气污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缓解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路径。2018年起,环保税法开始实施,其能否在当前我国转型时期经济发展趋缓和大气环境风险递增的压力下,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被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出发,在详细考察了当前全球及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环保税法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围绕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辨析了环保税法实施中的问题及提出了完善建议和优化路径。本文首先实证研究了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环境效应、以及该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具体来讲:(1)分别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区地面站点监测的PM2.5浓度数据及本地工业类PM2.5排放总量数据,采用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对我国环保税法的PM2.5减排效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环保税法对全国和31个省份的PM2.5年均浓度及本地工业类PM2.5排放总量均产生了减排效应。第二,环保税法对我国大陆各省PM2.5减排效应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且环保税法对我国大陆各省的PM2.5年均浓度减排效应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环保税法对各地工业类PM2.5排放总量减排效应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第三,环保税法对我国大陆各省PM2.5的减排效应与各省PM2.5的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PM2.5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环保税法的减排效应也较好;反之,则较差。(2)采用了贝叶斯LASSO回归模型对环保税法PM2.5减排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大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选择的10个变量中,有5个变量被认为显着影响了环保税法对地区PM2.5年均浓度的减排效应,即地区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TOV-GDP)是负相关影响因素,城镇化率(UR)、大气污染的环保税税率(TRAP)、地方环保税收入占GDP比重(ETR-GDP)和地形起伏度(RA)等是正相关影响因素;而有6个变量被认为显着影响了环保税法对地区工业PM2.5排放总量的减排效应,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PC)是负相关影响因素,第二产业比例(PSI)、环保税税率(TRAP)、环保税税收收入占GDP比重(ETR-GDP)、地形起伏度(RA)和植被覆盖度(VC)等是正相关影响因素。此外,本文还进一步量化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贡献率。(3)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所以本地地面站点监测的PM2.5浓度是各个地区排放出的PM2.5污染物经过区域空气流通后导致的最终观测结果,因而在前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测度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空间溢出程度的指标,并根据该指标计算了2018-2019年我国省级区域环保税法对PM2.5污染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指数,结果显示:环保税法对PM2.5污染的减排效应具有空间溢出性,且不同省份空间溢出的程度和方向不同。其次,本文从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对工业污染企业外迁的影响效应两个方面实证研究了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经济效应。(1)本文以2013—2019年我国大陆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熵值法构建了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程度综合指标,并在控制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等五个经济因素的基础上,采用贝叶斯时空层次岭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2013-2017年排污费制度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效应和2018-2019年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效应,并比较了这两种环境经济手段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影响效应的强弱。结果显示:第一,在考虑并控制了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其他经济因素的基础上,2013-2017年排污费制度和2018-2019年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都具有正向影响效应;第二,通过比较排污费率和环保税率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回归系数大小可知,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要强于排污费制度的影响效应。(2)本文以2018—2019年我国大陆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根据本地区环保税税率与周边地区环保税税率的关系,将31个省区分为“税率高地”和“税率洼地”两类区域,并在剔除了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污染工业外迁混杂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带有空间滞后项的贝叶斯面板回归模型分别实证研究了环保税法对“税率高地”省区的污染工业是否具有迁出效应,对“税率洼地”省区的污染工业是否具有迁入效应。结果显示:第一,环保税法的实施对于本地污染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第二,本地环保税率与周边省区环保税税率的不同确实会促使污染工业企业向环保税率低的地区迁移,即“税率高地”向周边迁出,周边向“税率洼地”迁入;第三,“税率洼地”环保税税率的提高,会对其规模以上企业个数和高污染工业企业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均表现出显着的抑制作用;第四,“税率高地”地区的环保税率对本地高污染工业还未表现出显着的抑制效应。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发现环保税法在制定和实施中的存在税率设置不够清晰明确、缺乏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监测机制、环保税收益分配和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因而,本文建议(1)在设计环保税的计算规则时,需综合考虑污染的社会成本、治理成本,特别是不同主体的污染治理或防范成本,区分不同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计税办法。(2)在征管体制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税务与环保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充分利用环保部门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以加强污染排放量监测工作,并加强对监测主体的资源支持和责任约束。(3)在收益分配和使用方面,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的环境治理权分配收益并专门用于环保支出。此外,应当将环保税的征管裁量权主要赋予地方政府,鼓励其根据本地实际,确定适当的污染综合治理机制。

顾典[3](2021)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至关重要的阶段,传统的高投入、高增长的模式作用在逐渐弱化。自2015年起中国开始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十分明确。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较难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一方面这种生产方式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生产方式再难对经济发展形成先前那么显着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状态、生态效率或者生态福利绩效的提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也是很多学者研究的方向。他们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或者生态福利绩效提高的动力机制已经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刻的研究,同时选择某个产业对生态效率或者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旨在进一步验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分别存在什么影响,并且比较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这两个视角进行研究时有什么异同。本文探寻产业结构与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也针对这两组对象之间的间接影响进行专门研究和定量分析。本文的重要创新点;首次提出了产业结构的绿色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绿色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绿色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本文共分八个章节,按逻辑顺序逐步展开。第一章为导论,按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包括对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分析,从而引出了生态发展和产业结构等有关的概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提高与我们强调的五大发展理念里的协调发展是统一的,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定要经历的过程;第二部分陈述了选题意义,选题正确是文章有价值的前提;第三部分、第四部分说明了该文的研究技术路线以及研究内容。导论这一章提纲挈领地讲述了本论文存在的价值,以及主体部分将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开展研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以下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或生态福利绩效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福利绩效或生态效率之间的间接影响。在通常的研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在一起的整体性的概念。生态效率的概念来源于可持续发展,西方最早开始对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国内的研究发展也十分迅速。生态福利绩效源于福利的概念,诸大建首次在国内提出了生态福利绩效的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见仁见智,总体来讲趋于更加科学与全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原本是不同的研究范畴,对它们的研究看似诞生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联系。在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都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发展方向。为此发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直接影响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间接影响并加以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在综述部分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分析,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研究方向。第三章是经典理论及相关理论分析。本章分两大部分,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的经典理论,然后对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有关理论分析。产业结构经典理论部分介绍了克拉克、库茨涅兹、霍夫曼、钱纳里等人的观点及研究成果。生态效率经典理论部分介绍了鲍尔丁、科斯坦萨等人的观点及研究成果。生态福利绩效理论部分介绍了Daly、诸大建等中外学者的观点。这些经典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的闪光点,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学者,为相关的经济学领域研究指明了方向。以这些经典理论为基础,计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指标就有了理论依据。而且本章后面的相关理论分析与这些经典理论一脉相承。这些理论分析针对的是解决产业结构状态与生态效率的对应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乃至他们之间的间接影响的剖析。本章为全文的理论打下基础,从而保证文章的出发点在理论上是正确的、有意义的。第四章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状态)、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度,并且对生态经济的两个指标视角下的脱钩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干春晖[1]倡导的泰尔指数是计算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较好的方法,而刘伟[2]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也是较好的计算方式。本文利用DEA多阶段方法对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本人借鉴诸大建[3]的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度。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梯度现象,产业结构高级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生态效率、生态福利视角下的脱钩结果不一样,但都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脱钩的衡量方法。虽然我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但通过收敛性分析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生态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是可以实现的。第五章内容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生态效率对应关系的实证分析[4],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直接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排除了内生性。为了提高生态效率,在全国范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需要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比较显着的差异。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一阶滞后效应,不同的地区控制变量影响的显着性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存在空间影响。同时本章还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生态化的内在需要和导向,所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生态福利绩效就不难理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生态福利绩效也相应地处于不同的趋势。一般来讲,在工业化进程中如果生态福利绩效还没有跨过拐点,那么生态福利绩效还将继续下行。当生态福利绩效跨过了这个拐点,生态福利绩效就将重拾升势,真正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生态福利绩效的良性循环。在此章处于第五章和第七章之间,是本文主干承上启下的部分。通过stata分析,本章发现产业结构状态与生态效率有显着的对应关系,所以可以通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适当的调整,为生态效率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本文还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有显着的影响作用。本章内容也为第七章探索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间接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第六章是间接影响的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电子信息技术、金融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利用有促进作用,从而间接促进生态效率提高。相比较这些产业,在国内清洁能源相关的经济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是空白。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作者借鉴与分析了他人选取的控制变量,发现虽然个别指标也较有代表性,但总体来看还是不够宏观与全面。所以本文尽量挑选最权威、最能涵盖清洁能源整体效果的数据,在实证后得出结论:清洁能源与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显着的影响作用。清洁能源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我们可以通过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来提升影响机制的作用。本章还利用倍差法对清洁能源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前文分析结论一致。此外本章另外一部分是验证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具有显着的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体来讲促进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占比提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这些间接影响效应的提升进而又促进了生态福利绩效的进一步改善[5]。同时,本章还针对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这两种因素进行了门槛效应分析和、DID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二者可以互不干扰、因地施策。第七章是国际经验分析。本章旨在从他国找到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指出他们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本文还对美国休斯顿和德国鲁尔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案例进行了深度分析,这两个案例对中国来讲极具现实意义。中国的中西部等地区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过程。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地区的成功转型对中国现阶段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第八章是本文结论的总结。本文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梳理了相关文献和理论,二是计算了生态福利绩效、生态效率、产业结构的状态指标(含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三是定量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四是对前人没有专门研究的领域清洁能源进行了定量分析。作为政策咨询,本文认为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中西部地区可以加强清洁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培养。在东部地区需要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和输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本文还呼吁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循环经济,提高循环经济的规模效应,从而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更加协调快速的优化发展。

邹显亚[4](2021)在《财政分权、环境财税政策与工业绿色转型》文中指出工业绿色转型已成为绿色发展领域中的重要议题,1994年我国财政制度实行分税制改革后,这一举措一直都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的重要制度激励,财政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工具。但与此同时,有研究将中国经济粗放式的发展也归因于中国式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让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空间。因此,研究财政分权是否会影响地方环境财税政策行为,从而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影响?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体制,优化环境财税政策改革,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逻辑思路是“问题提出→现状分析→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首先,以文献为基础,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详细分析“财政分权”、“环境财税政策”、“工业绿色转型”演进的特征还有其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事实依据。然后,以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及政府之间环境财税博弈,来对财政分权对环境财税政策的影响机制进行详细分析,运用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利用两区制非来识别地方政府间存在着的环境政策竞争,接着,理论分析了环境财税对于我国工业绿色转型传导机制,详细的研究之后发现,前者是通过了资源要素配置对后者造成影响,并运用面板联立模型实证检验了该路径。再次,对财政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非线性与空间效应深入分析,并利用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依据研究得出的结论,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财政收入分权呈不断下降趋势,而支出分权呈上升趋势,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水平上升趋势,其区域差异显着且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特征。利用投影寻踪法测算中国各省份的工业绿色转型指数,结果显示2007-2017年整体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的工业绿色转型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差距的总体水平呈逐年扩大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差距也呈逐年扩大趋势,且西部内部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呈分化趋势,中-西部地区差距最小。利用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关系。(2)财政分权对环境财税政策有极为显着的负向影响,并且,环境财税政策有“逐底竞争”这一特征。从分类别来看,分权对于环境财税政策有显着的负向抑制作用,而财政分权对环境税收政策的抑制作用并不显着。且收入分权对环境财政政策的作用更显着。从分区域来看,东部收支分权对环境财政政策有抑制作用,中西部支出分权对环境税收政策有抑制作用,但西部不显着。地方政府在环境财税政策表现为竞相向下的逐底竞争,且环境财政政策逐底竞争更为严重。从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环境财政政策更倾向于竞相向下的逐底竞争。原因是东部地区政府履行更多的事权和承担更大的经济发展责任,更容易降低环保方面的支出,增加生产性支出以发展地方经济。(3)环境财税政策能通过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和资本资源配置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影响。从整体样本期来看,环境财税政策会加剧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扭曲,从而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分区域来看,东部环境财政政策会加剧劳动力要素的扭曲和改善资本要素的错配,而东部环境税收政策则会加剧资本要素的扭曲。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反。(4)财政收支分权作为转换变量时,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存在异质性。从收支异质性来看,以收入分权为转换变量时,环境财税政策与工业绿色转型呈现“倒U”关系,而以支出分权作为转换变量之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U”型关系。从分时段来看,收入分权为转换变量时,环境财政政策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而支出分权为转换变量时,不存在时间异质性,即环境财政政策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呈“U”型关系。(5)财政分权会负向调节本地区环境财税政策对本省和临近省份的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作用。收支分权程度较高的省份,地方政府在政治和经济的激励下,容易陷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收支分权会负向调节环境财税政策对本省与临近省份的工业绿色转型影响作用。且东、西部地区收入分权会负向调节环境财政政策对临近省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中部地区收入分权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各地区支出分权有负向调节作用。东、中部地区收支分权对环境税收政策对临近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具有异质性,收入分权起负向调节作用,支出分权则相反。而西部地区收支分权会正向调节环境税收政策对临近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

唐怡妃[5](2021)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性,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以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建设”。“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乡村振兴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加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现代化的农村生活方式,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仅仅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全覆盖,对于补齐公共产品短板、扩大社会投资需求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会关系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从2008年开展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截止到2018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亿元,安排了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预算规模达551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其他资金近800亿元,对16万个建制村开展了环境整治,依托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而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行政村达到57974个,累计建设污水管网近160万公里,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多万套,日处理能力达到了1000万吨。2016年住建部在全国确定10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作为试点,在全国农村率先发起向生活污水治理的“攻坚战”,如被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的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截止到2020年底,利用国家统贷统还资金和环保专项资金共计投入资金投资24788.76万元,新建329个农村污水处理站,覆盖全县117个行政村,267个自然村,建设管网总长度约684.55公里,管网投资占总投资三分之二以上,日处理总规模合计为9547.5吨/天,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但由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在逐年增加,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处理需求逐年攀升,形式主义问题在部分地区凸显,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这决定了政府尤其是公共财政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担任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色。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财政资金责任分担机制存在不足,基层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责任,财政压力过大,资金上难配套,管理上不重视,运营上难以为继,导致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收入、支出的方式不科学、不合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使用规模窄、缺少结构化,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脱离农村实际偏离农村环境治理的初衷。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概念,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的概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概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的比较;分析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财税资金管理制度的含义、种类、与其他财政资金的区别,管理财政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情况;第二,分析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在农村生活污水财税资金管理政策的现状;第三,总结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财政政策制度不完善、税费征收体系不健全、财政资金地区分配差异、投入少、形式单一、财政资金监督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缺位;第四,分析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的成员国等几个典型国家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相关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从生活污水基本情况、财政管理模式、法律约束财政扶持办法等多个角度切入,梳理得出解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的思路。第五,从四个角度分别论述解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存问题的基本思路,并结合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设计出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如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政策保障、税收与收费政策配合、打造绿色税费体制、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整合财力资源、拓宽资金渠道、完善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机制,实现“社会红利”和“生态红利”。

钱进[6](2021)在《富宁县田蓬镇垃圾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自2015年11月27日开始脱贫攻坚战,截至到今日已经取得重大的成果。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总量日益增大且成分也在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地区农民的环保觉悟不高、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环境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生产生活结构的不合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造成农村“垃圾围村”的现象出现。因此党和国家进一步重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整治,各地方政府在现行政策条件下积极推进垃圾治理,但农村垃圾治理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农村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问题导向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用分析边境乡镇的垃圾治理这一细小的基础环节,以小见大突出展现边境乡镇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用以解决问题,从理论层面和概念层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为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文主要对边境农村的垃圾治理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前往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及其所属行政村进行多次实地调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从田蓬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了解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相关的管理条例和治理行动实施情况,并获取政府在垃圾治理的资金筹措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料,同时在集镇上观察集镇收集和处理垃圾的过程,访谈集镇上的居民了解其对垃圾治理的看法;二是,与村干部进行沟通了解村内垃圾收集和处理情况,然后实地观察村内的基础设施使用情况和农民日常生活处理垃圾的方法和过程;三是,进入大石板和老厂两个行政村的农户家中进行垃圾处理方法和习惯的访谈,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活动之后,归纳和阐释出田蓬镇垃圾治理上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最后通过对国内乡镇垃圾治理先进的经验进行总结,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下为田蓬镇垃圾治理问题提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助力田蓬镇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并且也为别的边境乡镇的乡村振兴和人居环整治行动提供一个参照对象,希望它们也能够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环境治理,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成功,同时边境农村作为我国和邻国交界,做好垃圾治理提升当地的生活环境,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彰显了我国国力的强盛,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谐,维护我国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

程子娱[7](2020)在《环保税征管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D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生态环境的无偿使用,在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保护税的作用在很多西方国家都得到了验证,近年来,我国在税收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其环境保护的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凸现。2018年1月1日,我国首部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这四类污染物,过去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现改由税务部门征收环保税。环保税的开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转轨中的经济体而言,具备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D区为例,通过江西省D区环保税开征两年以来征收的基本情况,利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对江西省D区税务系统在执行我国环保税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不高、税收法律和政策有些规定缺失、日常征管风险较大等问题,借鉴美国、德国等先进经验,提出细化相关政策条例、丰富相关政策搭配组合、规范日常管理、强化政府作用等建议。

关普方[8](2020)在《《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保护税法》是针对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行为课以征税的独立型税种,其绿色税制的定位是该法区别于其他的单行税法的明显标志,环境保护税对促进环境改善、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效应已经在很多较早开征环境税的西方国家得到验证。我国于2018年1月1日实施《环境保护税法》之后,污染企业为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税负主动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污水处理逐步产业化,固体废弃物处理进一步规范,大气污染形势有所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体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随着《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不断提升。然而,《环境保护税法》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和挑战,比如:环保税对部分污染物的调控不足、对纳税企业治污减排的激励作用有限、对部分排污行为的约束力度有限;在征收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失真、税务机关和生态环境部门协作配合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程度和实际征管需求,提出了优化实体税制要素增强税收调节功能、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涉税信息获取质量、健全征管协作机制推动征管部门深度配合等具体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税制在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庄戊旭[9](2020)在《环境规制政策是否有助于提高生态效率? ——以排污费征收标准改革为例》文中指出作为国家管理环境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排污收费制度体现了“污染付费”的原则,是促进污染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作为度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指标,生态效率能够综合反映地区生态一资源一经济间协调发展的水平。现有关于环境规制的研究文献,多集中于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有效性;如何科学测度生态效率,并探究环境规制政策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仍然较为匮乏。本文研究对于厘清排污费征收标准改革与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综合运用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工具,规避污染产业在东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有效推进环境治理和提升生态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以资本、劳动、能源作为投入变量,以地区生产总值和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分别作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构建生态效率测度指标,并运用超效率SBM(Slack-based measure model)模型测算中国1990年至2017年省际生态效率水平。研究发现,中国省际生态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生态效率值显着高于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规模以及能源消费结构是中国省际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D)分析排污费征收标准改革是否有助于提升生态效率。实证结果显示,排污费征收标准改革的减排效果虽然明显,但是对生态效率产生了一期滞后的负向影响。为了探究该影响可能的原因,本文进一步验证该项政策对实施改革省份经济的增速产生了抑制。可能的原因在于,实施改革的省份由于排污成本增加而将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转移至未实施改革的省份,也即排污费征收标准改革在地区间的不一致,导致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地区间进行了梯度转移,从而导致未实施改革省份成为实施改革省份的“污染天堂”。

孙晓庆[10](2020)在《环境规制对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造成了对社会的严重影响。为了遏制环境问题给社会带来的破坏,我国政府率先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治理环境。企业对于自身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有助于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管理。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以此来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增加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使得社会公众能够更加的了解企业相关环境会计状况,促进市场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有效提高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由于钢铁企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但也属于高污染的行业,所以本文结合环境规制的发展以及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2014年-2018年我国钢铁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规制对我国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以及探究三种环境规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首先,本文阐明了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意义,然后对环境规制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其次,通过介绍环境规制的类型、发展历程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建立针对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体系。然后,分析三种环境规制对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机理。最后,通过实证分析环境规制与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以及三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效果,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可以促进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并且命令强制型环境规制对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效果强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

二、江西省征收排污费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征收排污费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2)环境保护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环境税的产生
        1.2.2 环境税的发展历程
        1.2.3 环境税的效应研究
        1.2.4 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
        1.2.5 我国环保税法的研究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行性分析
    1.5 创新点
第2章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大气污染规制
        2.1.2 环保税
        2.1.3 环保税法的效应
    2.2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理论基础
        2.2.1 大气污染产生的经济学解释——基于公共物品理论
        2.2.2 大气污染导致外部性问题——基于外部性理论
        2.2.3 大气污染外部性问题的矫正——庇古税与科斯定理
        2.2.4 庇古税规制大气污染的目的——基于社会成本理论
    2.3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作用机理
        2.3.1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减排效应的作用机理
        2.3.2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
    2.4 小结
第3章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现状及问题
    3.1 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3.1.1 全球大气污染的趋势和现状
        3.1.2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成因
        3.1.3 大气污染的危害
    3.2 大气污染规制的现状
        3.2.1 大气污染规制的国际现状
        3.2.2 大气污染规制的中国现状
    3.3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困境
        3.3.1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现状
        3.3.2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困境
    3.4 小结
第4章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环境效应研究
    4.1 环保税法对PM_(2.5)的减排效应——基于地面站点监测数据
        4.1.1 研究方法
        4.1.2 基于地面站点监测数据的环保税法减排效应估计结果
        4.1.3 基于地面站点监测数据的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1.4 结果与讨论
    4.2 环保税法的PM_(2.5)减排效应—基于PM_(2.5)排放清单数据
        4.2.1 研究方法
        4.2.2 2018、2019 年省级工业类PM_(2.5)排放清单数据估计结果
        4.2.3 基于PM_(2.5)排放清单数据的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的估计结果
        4.2.4 基于PM_(2.5)排放清单数据的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2.5 结果与讨论
    4.3 环保税法对PM_(2.5)污染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研究
        4.3.1 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指标构建
        4.3.2 中国省区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空间溢出结果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经济效应研究
    5.1 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效应
        5.1.1 理论分析与假设
        5.1.2 计量模型及变量说明
        5.1.3 基准回归结果
        5.1.4 稳健性检验
        5.1.5 机制检验
        5.1.6 结果与讨论
    5.2 环保税法对企业迁移的影响效应
        5.2.1 理论假设
        5.2.2 实证过程
        5.2.3 贝叶斯回归结果
        5.2.4 安慰剂检验
        5.2.5 机制检验
        5.2.6 结果与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环保税法环境效应的研究结果
        6.1.2 环保税法经济效应的研究结果
    6.2 对策建议
        6.2.1 计税方法合理化设置
        6.2.2 污染物排放量监测机制的完善建议
        6.2.3 收益分配和使用机制的优化路径
        6.2.4 环保税法与其他大气污染规制的配合机制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致谢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四、区域经济学的理论
        五、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二节 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理论研究综述
        一、生态效率
        二、生态福利绩效
        三、其他生态有关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经济耦合机制的研究综述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间接影响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公式模型构建
    第一节 产业结构、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发展规律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
        二、生态效率的发展规律
        三、生态福利绩效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直接影响和耦合的机理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直接影响和耦合的机理分析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直接影响和耦合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间接影响的机理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间接影响的机理分析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间接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四节 理论模型构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心变量测度及生态经济指标的脱钩收敛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法的选择
        二、测度的过程和结果
        三、产业结构测度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态效率
        一、方法的选择
        二、测度的过程和结果
        三、测度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态福利绩效
        一、方法选择
        二、测度的过程和结果
        三、结果分析
    第四节 脱钩分析
        一、生态效率脱钩分析
        二、生态福利绩效脱钩分析
    第五节 收敛性分析
        一、生态效率收敛性分析
        二、生态福利绩效收敛性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直接影响分析
    第一节 耦合及解耦分析
        一、耦合分析
        二、解耦分析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
        二、模型的设立
    第三节 基本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变量处理及实证分析
    第四节 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分析
        一、清洁能源的间接影响分析
        二、第二产业比重的间接影响分析
        三、互联网的间接影响分析
        四、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间接影响分析
        一、清洁能源的间接影响分析
        二、循环经济的间接影响分析
        三、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分析
        四、城镇化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三节 生态效率视角清洁能源的门槛效应研究及DID分析
        一、清洁能源生态效率门槛效应研究
        二、DID分析
    第四节 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的门槛效应研究及DID分析
        一、门槛效应研究
        二、DID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优劣
    第二节 某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一、美国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二、德法英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三、日本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第三节 国际案例分析及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第三节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简历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4)财政分权、环境财税政策与工业绿色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财政分权的相关研究
        1.3.2 环境财税政策的相关研究
        1.3.3 工业绿色转型的相关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资料来源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财政分权
        2.1.2 环境财税政策
        2.1.3 工业绿色转型
    2.2 相关研究理论
        2.2.1 财政分权理论
        2.2.2 公共选择理论
        2.2.3 政府规制理论
        2.2.4 公共物品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财政分权、环境财税政策与工业绿色转型的现状分析
    3.1 财政分权的现状分析
        3.1.1 财政分权的历史演变
        3.1.2 财政分权的测算
    3.2 环境财税政策的现状分析
        3.2.1 环境财税政策的历史演变
        3.2.2 环境财税政策的实施状况
    3.3 工业绿色转型的现状分析
        3.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3.3.2 数据处理与测算方法
        3.3.3 地区差异分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财政分权对环境财税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
    4.1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4.1.2 基于地方政府间环境财税政策竞争博弈分析
    4.2 实证研究设计
        4.2.1 模型的设定
        4.2.2 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4.2.3 变量选取
        4.2.4 数据说明
    4.3 财政分权对环境财税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空间相关性检验
        4.3.2 分类别的实证结果
        4.3.3 分地区的实证结果
        4.3.4 稳健性检验
    4.4 扩展:财政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竞争的识别与解析
        4.4.1 模型构建
        4.4.2 分类别的实证结果
        4.4.3 分地区的实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
    5.1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环境财政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
        5.1.2 环境税收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取
        5.2.3 数据说明
    5.3 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5.3.1 环境财政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5.3.2 环境税收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5.3.3 分地区的实证结果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财政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效应实证研究
    6.1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收入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机理
        6.1.2 支出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机理
    6.2 实证研究设计
        6.2.1 模型设定
        6.2.2 变量选取
        6.2.3 数据来源
    6.3 财政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效应实证分析
        6.3.1 分类别的实证结果
        6.3.2 分时段的实证结果
        6.3.3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财政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效应实证研究
    7.1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收入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效应机理
        7.1.2 支出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效应机理
    7.2 实证研究设计
        7.2.1 模型设定
        7.2.2 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7.2.3 变量选取
        7.2.4 数据说明
    7.3 财政分权下环境财税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效应实证分析
        7.3.1 空间相关性检验
        7.3.2 分类别的实证结果
        7.3.3 分地区的实证结果
        7.3.4 稳健性检验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的概念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概念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概念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概念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的比较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的概念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的概念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与其他财政资金管理的区别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概念
        1.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的概念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来源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拨付途径
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现状
    (一)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立法现状
    (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资金管理政策发布情况
        1.中央政策情况
        2.地方政策情况
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不健全
        1.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2.未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收入管理存在问题
        1.环境保护税收入难以支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确立相关收费标准及依据不足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支出管理问题
        1.城乡二元体制造成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资金投入地区差异
        2.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主体责任不明晰
        3.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不够
    (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监督问题
        1.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不完善
        2.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绩效评价机制缺位
四、国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实践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一)国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经验借鉴
        1.美国
        2.日本
        3.欧盟成员国
    (二)国外农村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经验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1.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深化创新资金筹措法律制度助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3.结合当地实际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分层立法
五、完善我国农村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健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制度
        1.健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
    (二)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收入资金管理制度
        1.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税收政策
        2.确定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污收费标准与方式
    (三)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支出资金管理
        1.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支出结构
        2.落实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
        3.整合分散财力设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
    (四)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
        1.深化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监督管理制度
        2.健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6)富宁县田蓬镇垃圾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边境乡镇政府的定义及特点
        一、乡镇政府特点
        二、农村环境治理的定义
        三、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定义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理论
        二、公共物品理论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二章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现状
    第一节 田蓬镇农村现状
    第二节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现状
    第三节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相关措施
第三章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中主要问题
    第一节 治理的参与主体单一
    第二节 治理的管理体制不全
    第三节 治理的监管机制缺失
    第四节 治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第五节 治理中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第四章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治理的参与主体多元性不足
        一、政府角度
        二、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角度
        三、农民角度
    第二节 治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缺失
        一、环保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二、环保的政府管理体制缺失
    第三节 治理的监管机制缺失和专职人员的缺乏
        一、长效的环境监管机制缺失
        二、环保的专职人员的缺乏
    第四节 治理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一、治理的财政资金来源单一
        二、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资金投入不足
    第五节 政府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宣传教育的难度大
        二、宣传内容匮乏和手段单一
    第六节 农民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的问题
        一、农村的社会资本流失
        二、农民思想观念的落后
第五章 田蓬镇农村垃圾多元治理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宏观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能力
        一、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依规治理
        二、转变发展理念明确主体身份
        三、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多元治理
        四、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治理能力
    第二节 微观条件下促进乡镇政府垃圾治理能力提升
        一、完善乡镇建设蓝图改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加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技术发展
        三、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四、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第三节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一、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公共意识
        二、拓宽参与沟通渠道提升农民参与积极性
        三、明确村委会作用创新垃圾治理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环保税征管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D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阐述
    2.1 基本概念
        2.1.1 排污收费制度
        2.1.2 环保税的概述
        2.1.3 环保税征管的基本概念
    2.2 相关理论阐述
        2.2.1 科斯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第3章 江西省D区环保税征管现状
    3.1 江西省D区的概况
    3.2 过渡期环保税的征管情况
        3.2.1 过渡期的征管情况
        3.2.2 过渡期的准备工作
    3.3 江西省D区环保税征管现状
        3.3.1 征管人员配置情况
        3.3.2 税收征管流程
        3.3.3 税款征收情况
第4章 江西省D区环保税征管问题分析
    4.1 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不高
        4.1.1 纳税人申报计算复杂
        4.1.2 纳税人自主申报困难
    4.2 税收法律和政策有所欠缺
        4.2.1 相关政策不够明确
        4.2.2 税率设置单一
        4.2.3 征收方式有待改进
    4.3 日常征管风险较大
        4.3.1 数据获取复杂
        4.3.2 缺乏计算管理办法
    4.4 涉及多部门征管效率低
        4.4.1 征管协作效率低
        4.4.2 缺乏工作考评机制
    4.5 环保税征管人员力量不足
        4.5.1 税收法律本身的复杂性
        4.5.2 征管人员力量薄弱
第5章 环保税征管的国外经验借鉴
    5.1 美国环保税征管
        5.1.1 美国环保税征管体系的建立沿革
        5.1.2 美国环保税税款的管理
        5.1.3 美国环保税的征管手段
    5.2 德国环保税征管
        5.2.1 德国水污染税征管的经验
        5.2.2 德国环保税法律体系的完善
    5.3 国外环保税征管对我国的启示
第6章 加强环保税征管的建议
    6.1 准确设置计税依据,完善税收征管法律政策体系
        6.1.1 细化相关政策条例
        6.1.2 增大税率浮动性
        6.1.3 丰富相关政策搭配组合
    6.2 降低日常征管风险,提高征管效率
        6.2.1 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
        6.2.2 规范日常管理,适当简化申报流程
        6.2.3 多种手段相结合,提升征管效果
    6.3 加强单位间协调合作,强化政府作用
        6.3.1 提高分工协作效率
        6.3.2 开展问责机制
        6.3.3 强化政府作用
    6.4 专款专用,监督税款使用
    6.5 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
        6.5.1 做好日常宣传答疑工作
        6.5.2 增加公众参与度
        6.5.3 发挥第三方的作用
    6.6 加快人才的培养,打造专业化队伍
        6.6.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6.6.2 加强日常考核激励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特点与实施成效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特点
        一、立法目的体现绿色税制功能
        二、税负平移促进费改税平稳转换
        三、结合地方实际实施差别税率
        四、免税优惠措施考虑社情国情
        五、税收征管新模式助力提高征管效率
    第二节 《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成效
        一、提升了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二、推进了重点污染行业改造生产工艺和转变发展方式
        三、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第二章 《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制度原因
    第一节 《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中的问题
        一、现行环保税的调控力度有限
        二、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不全面
        三、征管部门协作配合动力不足
    第二节 《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中现存问题的制度原因
        一、征税范围过窄
        二、税率设置较低
        三、对规模化养殖场征税的具体规定不合理
        四、税收减征条款设置标准不规范
        五、环保税征管协作机制不健全
第三章 促进《环境保护税法》有效实施的建议
    第一节 优化税制设计增强税收调节功能
        一、扩大环保税征税范围
        二、逐步提高适用税额标准
        三、规范对规模化养殖场征税的标准
        四、科学设置减税优惠措施
    第二节 借助科技手段提高信息获取质量
    第三节 健全征管协作机制推动深度配合
        一、构建环保税信息共享机制
        二、构建环保税征管协调沟通机制
        三、构建环保税征管协作问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环境规制政策是否有助于提高生态效率? ——以排污费征收标准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环境规制理论、政策效应及生态效率评估的文献综述
    2.1 环境规制理论概述
    2.2 环境规制政策效应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2.3 生态效率评估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2.4 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与模型介绍
    3.1 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
        3.1.1 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
        3.1.2 超效率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模型(SBM)
    3.2 Malmquist指数模型
    3.3 双重差分(DID)模型
    3.4 数据来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省际生态效率评价与分析
    4.1 省际生态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测算与分析
    4.3 基于Malmquist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动态分析
    4.4 基于Tobit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规制政策对生态效率影响实证分析
    5.1 排污费征收制度改革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分析
        5.1.1 共同趋势假设检验
        5.1.2 DID基准估计结果分析
        5.1.3 滞后影响分析
        5.1.4 稳健性检验
    5.2 排污费征收标准改革对SO2 减排效果验证
    5.3 “污染天堂”假说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本文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大污染治理财政支出,渐进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6.2.2 因地制宜统筹地区发展,缩小区域生态效率差异
        6.2.3 深化排污费标准改革,优化生存环境以提升幸福感指数
        6.2.4 引导各方预期,减少“污染天堂”效应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10)环境规制对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环境规制的研究
        1.3.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3.3 环境规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我国环境规制的概念阐述与发展评述
    2.1 环境规制的含义与分类
        2.1.1 命令强制型环境规制
        2.1.2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
        2.1.3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
    2.2 我国环境规制的发展历程
    2.3 我国环境规制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 我国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3.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定义、方式、内容
        3.1.1 环境会计的定义
        3.1.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定义
        3.1.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3.1.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3.2 钢铁行业特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
        3.2.1 钢铁行业特征
        3.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
    3.3 我国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描述性统计
        3.3.1 总体分值分析
        3.3.2 披露载体分析
        3.3.3 披露内容分析
4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机理
    4.1 不同环境规制的影响机理分析
        4.1.1 命令强制型环境规制的影响机理
        4.1.2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影响机理
        4.1.3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影响机理
    4.2 环境规制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分析
5 环境规制对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样本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及模型设计
        5.2.1 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衡量指标的确定
        5.2.3 模型的确定
    5.3 实证研究过程与结果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相关性分析与共线性诊断
        5.3.3 回归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2.1 有关强制型环境规制的建议
        6.2.2 有关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作者简历
致谢

四、江西省征收排污费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境规制对新疆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D]. 李柯颖.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环境保护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效应研究[D]. 韩菲.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比较分析[D]. 顾典.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4]财政分权、环境财税政策与工业绿色转型[D]. 邹显亚.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 唐怡妃.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6]富宁县田蓬镇垃圾治理研究[D]. 钱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环保税征管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D区为例[D]. 程子娱. 南昌大学, 2020(03)
  • [8]《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研究[D]. 关普方.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环境规制政策是否有助于提高生态效率? ——以排污费征收标准改革为例[D]. 庄戊旭.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10]环境规制对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D]. 孙晓庆.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江西省排污费征收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