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张玫,郑景山,曹雷[1](2015)在《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与质量评估方法》文中认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和质量评价,可反映常规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分析我国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调查和评价现状,以及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预防接种数据质量审计(The Immunization Data Quality Audit,DQA)和预防接种数据质量自我评估(The Immunization Data Quality Self-assessment,DQS)方法及应用情况,并对在中国引入DQA、DQS方法评估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郑晓丽,范存欣,陈静,罗春花[2](2013)在《社区干预对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社区干预前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寻求如何有效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新方法,为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对深圳市南山区内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前后的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及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干预后外来流动儿童"六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六苗"全程基础免疫覆盖率均有大幅度提升(P<0.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流动儿童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明显提高(P<0.01),在流入地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儿童的比例明显增加(P<0.001);干预后家长对各项有关儿童预防接种的KAP均有明显变化(P<0.001),表现为认知提高,免疫接种意识增强,态度更加积极,接种疫苗的主动性、依从性得到明显提升。结论社区干预是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的行之有效措施,需长期坚持并灵活运用。
韦雪[3](2017)在《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接种时间,了解疫苗接种率和接种状态(包括未接种、提前接种、延迟接种、及时接种、及时全程接种)和延迟接种中位延迟时间,分析农村地区疫苗接种服务模式对儿童疫苗接种质量的影响情况,为制定针对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免疫接种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6月-2015年8月抽样调查广西120个村,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共调查1848月龄儿童1062名。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常规免疫基础免疫接种日期,包括乙肝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和第3剂次,卡介苗第1剂次,脊灰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和第3剂次,百白破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第3剂次和第4剂次,麻疹疫苗第1剂次和第2剂次的接种日期。数据整理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和校对核查。采用R3.3.3软件survey包加权统计分析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未接种率、提前接种率、延迟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及时全程接种率和95%置信区间估计,用加权Kaplan-Meier估计延迟接种的中位延迟时间,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和同种疫苗不同剂次及时接种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儿童基本情况:男性580(54.61%)名,女性482(45.39%)名;18-24月龄88(8.29%)名,25-36月龄542(51.04%)名,37-48月龄432(40.68%)名。2.乙肝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71.8%(95%CI,66.8-76),延迟接种率28.2%(95%CI,23.7-33)中位延迟时间1天(95%CI,1-31);第二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87.5%(95%CI,86-89),提前接种率3.83%(95%CI,2.17-7),延迟接种率8.63%(95%CI,6.89-11),中位延迟时间20天(95%CI,7-53);第三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66.1%(95%CI,58.9-73),提前接种率5.46%(95%CI,3.07-10),延迟接种率28.5%(95%CI,22.3-36),中位延迟时间25天(95%CI,11-58);三剂次全程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全程接种率46.61%(95%CI,40.5-53),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4%(95%CI,47.2-59)。3.卡介苗:卡介苗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69.3%(95%CI,64.1-74),延迟接种率30.7%(95%CI,26-36),中位延迟时间1天(95%CI,1-31)。4.脊灰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80.7%(95%CI,75.7-85),提前接种率3.84%(95%CI,2.43-6),延迟接种率15.5%(95%CI,12.4-19),中位延迟时间28天(95%CI,9-63);第二剂次接种率99.9%(95%CI,99.7-100),及时接种率74.2%(95%CI,67.4-80),提前接种率1.98%(95%CI,1.04-4),未接种率0.06%(95%CI,0.01-0),延迟接种率23.7%(95%CI,18.5-30),中位延迟时间天23(95%CI,8-53);第三剂次接种率99.8%(95%CI,99.3-100),及时接种率66.4%(95%CI,58.7-73),提前接种率2.29%(95%CI,1.31-4),未接种率0.16%(95%CI,0.03-1),延迟接种率31.1%(95%CI,24.4-39),中位延迟时间30天(95%CI,12-64);三剂次全程接种率99.8%(95%CI,99.3-100),及时全程接种率63%(95%CI,54.6-71),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37%(95%CI,29.4-45)。5.百白破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99.9%(95%CI,99.7-100),及时接种率81.3%(95%CI,73.7-87),提前接种率1.87%(95%CI,0.92-4),延迟接种率16.8%(95%CI,11.6-24),中位延迟时间19天(95%CI,5-48);第二剂次接种率99.7%(95%CI,95.8-100),及时接种率72.7%(95%CI,64.1-80),提前接种率1.89%(95%CI,1.12-3),延迟接种率25.4%(95%CI,18.7-33),中位延迟时间29天(95%CI,12-74);第三剂次接种率99.8%(95%CI,99.0-100),及时接种率59.9%(95%CI,49.9-69),提前接种率2.4%(95%CI,1.17-5),未接种率0.16%(95%CI,0.02-1),延迟接种率37.6%(95%CI,28.7-47),中位延迟时间36天(95%CI,13-83);第四剂次接种率93.1%(95%CI,89.2-96),及时接种率76.1%(95%CI,69.9-81),提前接种率5%(95%CI,3.9-6),未接种率6.89%(95%CI,4.3-11),延迟接种率12.1%(95%CI,8.2-17),中位延迟时间104天(95%CI,42-262);四剂次全程接种率93.1%(95%CI,89.2-96),及时全程接种率46.8%(95%CI,39.2-55),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2%(95%CI,45.4-61)。6.麻疹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97.8%(95%CI,95.4-99),及时接种率61.8%(95%CI,55.1-68),提前接种率2.52%(95%CI,0.93-7),未接种率2.24%(95%CI,1.09-5),延迟接种率33.4%(95%CI,28.3-39),中位延迟时间29天(95%CI,9-68);第二剂次接种率94.1%(95%CI,91.2-96),及时接种率78.6%(95%CI,69.8-85),提前接种率5.02%(95%CI,2.86-9),未接种率5.87%(95%CI,3.86-9),延迟接种率10.52%(95%CI,5.91-18),中位延迟时间130天(95%CI,55-315);二剂次全程接种率92.9%(95%CI,88.7-96),及时全程接种率46.6%(95%CI,40.5-53),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4%(95%CI,47.2-59)。7.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及时全程率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830,P<0.05),卡方两两比较分析中除了Hep B疫苗和DTP疫苗差异无统计学之外,其他疫苗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同种疫苗不同次剂及时接种率分布卡方检验结果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结果x2=151.3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灰疫苗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结果x2=54.2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百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总体卡方检验结果x2=150.5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结果除了第一剂次和第四剂次(x2=1.573,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总体卡方检验x2=80.2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单剂次疫苗及时接种率不高,多剂量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较低,存在延迟接种现象,中位延迟时间较长。此外通过比较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剂量、接种时间关系,发现疫苗及时接种率随着疫苗接种剂量增多而降低,免疫接种时间表推荐疫苗接种时间越迟,疫苗及时接种率越低,延迟接种中位延迟时间越长。农村现行乡镇卫生院集中接种服务模式中,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家庭等三方以及广西农村地理环境现况影响儿童疫苗接种及时性。建议相关部门将疫苗接种及时率应纳入疫苗接种考核指标;采取财政激励措施,提高预防保健人员和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积极提供和有效推广联合疫苗,简化免疫接种方案,完善免疫接种时间表,增加延迟接种补种最佳时间安排,充分发挥村医在疫苗接种服务中的“通讯员”作用;免疫知识宣传关口前移,消除儿童监护人接种疫苗的犹豫;针对偏远山区儿童开展灵活便民的上门接种服务等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地区儿童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
靳妍,陈怡平,王连华,徐一文,邱春华[4](2014)在《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常住儿童(本地及流动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全市9个县(市、区)随机抽取63个乡镇、126个村实际调查1954名本地儿童,入户开展问卷调查疫苗接种情况;随机选择流动人口聚集地实际调查256名流动儿童,面对面问卷调查疫苗接种情况。结果调查儿童建证(卡)率为99.95%。NIP基础免疫:1剂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3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3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率均>95%,3剂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率均>90%,五苗基础免疫全程免疫接种率为96.56%;NIP加强免疫:第4剂OPV(OPV4)、DTP(DTP4)、第2剂MCV(MCV2)和白破疫苗(tetanus and diphtheria toxoid childrens’dose vaccine,DT)接种率,除路桥区和仙居县外,其他县(市、区)接种率均>90%;NIP新增疫苗A群脑膜炎多糖疫苗(group A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APA)接种率,除三门县外,其他县(市)区均>80%;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V)接种率,除路桥区、仙居县和三门县外,其他县(市)区均>80%;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接种率均>90%;A+C群脑膜炎多糖疫苗(group A+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AP-A+C)接种率较低,全市2剂次接种率分别为87.19%和49.45%,且各县(市、区)接种率相差较大。NIP基础免疫BCG、OPV1、OPV3和DTP3,加强免疫OPV4、DTP4和MCV2及NIP新增疫苗流脑疫苗(MPV-A1-2和MPV-A+C1)和乙脑疫苗(JEV1-2),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呈现随年龄增加接种率降低的现象。NIP基础免疫BCG、DTP2、HepB1-2、HepB1和MCV1及时率,加强免疫MCV2、DTP4及NIP新增疫苗JEV2、MPV-A+C1-2,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地儿童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结论 NIP非新增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均维持较高水平,但NIP新增疫苗接种率相对偏低。NIP非新增疫苗加强免疫和新增疫苗在不同年龄间和不同户籍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的增加,接种率呈现降低的趋势以及本地儿童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的现象。
刘晓丽,肖丹琼[5](2018)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时率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北京市某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索。方法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需要接受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所有流动儿童中随机抽取其中的280人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260位本地儿童作为参考对象,分析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之间疫苗管理情况的差异,并对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流动儿童的5苗接种及时率为19.28%,本地儿童的5苗接种及时率为31.34%,流动儿童的建证率为96.07%,建卡率为91.78%;本地儿童的建证建卡率均为100%;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之间疫苗管理情况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差异,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居住时间、接生地点、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和持预防接种证等。结论影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时率的因素有很多,需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措施,才能提高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及时率。
骆晓艳[6](2011)在《天津市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其抽样调查方法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天津市适龄儿童各种疫苗免疫接种率、未接种原因和预约方式以及对接种率的影响,评价三种接种率调查抽样方法,为选择适宜的接种率抽样方法和制订适合天津地区发展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系统抽样法和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天津市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各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调查采取入户询问,填写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行设置调查表的方式进行。白喉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定量检测。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构成比和率,计数变量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约方式对疫苗接种的影响。结果:1天津市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均>90%,PPS法、系统抽样法和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的卡证符合率分别为93.75%、81.67%和71.11%。天津市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均>90%。2 PPS法调查的1-2岁儿童中,本市儿童建卡率、建证率、五苗全程接种率、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儿童建卡率、卡证符合率、五苗全程接种率、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均高于农村儿童(P<0.05)。3分层整抽样法调查的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在48.86%—86.16%之间,低于其基础免疫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合格接种者中,超期接种占35.08%,提前接种占25.65%,间隔不符占11.52%;未种占27.75%。未接种疫苗者中64.15%是因为患病而未接种。5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预约方式是影响五苗全程接种的因素。书面预约、村医预约、其他方式预约均可使五苗全程接种的可能性增加,其中村医预约效果最好。6 PPS法、系统抽样法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建证率两两比较无差异,PPS法得到的建卡率、卡证符合率高于分层整群抽样调查(P<0.05)。PPS法与系统抽样法调查得到的疫苗接种率结果的一致率较高(87.5%),系统抽样法与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结果的一致率为37.5%,而PPS法和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结果的一致率仅为25%。7百白破疫苗估算接种率和三种方法调查的接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均>90%,达到国家要求;卡证符合率低于95%,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儿童;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低于基础免疫接种率;不合格接种者包括超期接种、提前接种、间隔不符和未接种,未接种的主要原因为患病;对儿童及时进行接种预约有利于提高接种。系统抽样法和PPS法调查所得接种率结果较一致,在高接种率状态下,为节省人力物力可以用系统抽样法替代PPS法。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结果低于前两种方法。
叶莉霞,方挺,马瑞[7](2014)在《2010—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常规免疫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浙江省宁波市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宁波市2010—2012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并收集2010—2012年接种率调查资料,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估算方法进行接种率估算。结果 2010—2012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的单苗报告接种率为99.16%99.92%,调查接种率为93.23%100%,估算接种率为99.16%99.92%。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以及估算接种率分别为95.56%98.92%、84.75%97.79%、84.75%98.92%,"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的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以及估算接种率分别为96.77%99.76%、69.63%98.30%、69.63%99.76%。各年度本地儿童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均高于流动儿童。结论宁波市常规免疫监测系统日趋稳定,监测质量较好。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接种管理工作是提高宁波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关键。
赵丽梅[8](2015)在《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文中指出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天花、黑死病、1918年纽约大流感都在人类的历史上刻下了阴森森的恐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去这种自然爆发的形态以外,有些传染病的病毒如天花、霍乱也可以成为生物战剂,变成战争武器,即生物武器,其目的就是“蓄意疾病”,它对战后尤其是冷战后的美国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冷战的结束使新的因素不断被注入到国家安全问题中来,从而不断衍生出新的问题和矛盾,由传染病所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生物恐怖主义,对各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家安全受非传统国家安全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9.11”及之后的炭疽杆菌事件,将美国国家安全的内涵由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安全扩展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公共安全、科技安全、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生物恐怖所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发展轨迹。本文选取1992-2008年这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作为研究题目,试图利用美国政府的公开文档、解密文档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探索从克林顿政府到乔治·W·布什政府这一时限内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的发展进程。从而揭示出由传染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巨大影响;作为双方构建的结果,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又在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影响了美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制定。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点面结合、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相结合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拟达到四个研究目的:(1)通过对克林顿政府和乔治·W·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阐述和分析,探求异同,揭示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2)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国家安全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相互影响、相互构建过程;(3)通过考察美国政府内部各应急管理部门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主张,揭示出美国各政治势力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和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制定的影响力;(4)通过对1992年至2008年美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研究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闫建强[9](2012)在《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太和县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父母外出规律对留守儿童疫苗接种影响,为改善留守儿童接种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方法采取分阶段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按照东南西北中的将太和县划分5片,并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分别编号,每片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远中近3个村,分别调查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5个乡镇,15个行政村,2007-2010年共4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调查儿童150名,600名适龄儿童,其中留守儿童300名,非留守儿童300名,男性341名,女性259名,太和县儿童建卡建证率100%,卡证符合率99.95%。被调查儿童的监护人分别为儿童的父亲母亲和祖父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共调查363名,其中父亲132名,母亲231名,初中文化程度父亲116名,母亲173名,分别占87.88%和74.89%,其次是小学,父亲11名,母亲44名,分别占8.33%和19.05%,祖父母的文化程度以文盲居多,共调查237名,其中文盲100名,小学82名,初中49名,分别占42.19%,34.60%和20.68%。太和县留守儿童话免疫接种状况及五苗合格覆盖情况:卡介苗(97.73%)、脊灰(95.82%)百白破(98.09%)、乙肝(96.51%)、流脑1(93.02%)、流脑2(69.96%)、含麻1(95.65%)、乙脑1(96.84%)、百白破4(77.44%)、含麻2(72.31%)甲肝(70.77%)、乙脑2(67.90%)、流脑A C(31.33%),其中针对传统考核指标基础五苗全程合格覆盖率,留守儿童五苗全程合格覆盖率为72.7%。非留守儿童免疫规划接种情况:卡介苗(98.67%)、脊/灰(98.45%)、百白破(98.82%)乙肝(99.60%)、流脑1(96.83%)流脑2(74.39%)、含麻1(98.33%)、乙脑1(98.92%)、百白破4(85.00%)、含麻2(77.78%)甲肝(83.89%)、乙脑2(80.54%)、流脑AC(52.70%),其中非留守儿童五苗全程合格覆盖率为89.3%。留守儿童五苗全程合格覆盖率与非留守儿童经统计学检验,五苗全程χ2=8.95,P<0.01。对免疫规划疫苗单苗进行统计学检验,乙肝(P=0.020)、甲肝(χ=9.116,P=0.003)、乙脑2(χ2=6.433,P=0.011)、流脑AC(χ2=7.369,P=0.007)等疫苗有差异。其他疫苗无统计学差异。太和县留守儿童漏种原因的统计学分析,12月龄内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没有人通知不知道要接种”、“没时间带孩子去接种”、“怕收费”、“孩子身体不好耽误接种”、“在担心接种反应方面”有统计学差异18月龄后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漏种原因方面统计学无差异。太和县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对比分析显示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大幅度低于第一基础免疫接种率,各疫苗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统计学检验则无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五苗是否合格接种为变量,以相关因素(留守类型、性别、携带外出次数、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住地与接种点距离、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的认知程度、接种预约通知方式等为白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类别、选择接种点、儿童被家长携带外出次数、家长是否主动掌握儿童接种情况等等是五苗合格接种覆盖率的影响因素。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行为(KAP)方面:儿童家长获取预防接种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是接种医生75.33%,电视49.83%,宣传栏宣传单32.67%,为邻居和亲属占28.50%。对疫苗预防针对性传染病的知识的调查,知晓率前三位的分别是乙肝、乙脑、流脑疫苗,后三位的是麻风腮、麻风和A+C流脑疫苗,排名靠后的均是新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而知晓率高的则是传统的五苗之一乙肝和群众关注的脑炎疫苗。儿童监护人在预防接种态度方而留守儿童监护人与非留守监护人基本一致,留守儿童监护人更多的表现出所谓的“盲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则趋于理性。家长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疫苗接种有规律性的影响:父母外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父亲先于母亲外出,双亲外出人数最多;母亲单独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疫苗接种影响高于父亲单独外出和父母均外出;而且影响的主要是6月龄以后的免疫规划疫苗。结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12月龄内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接种率均较高,18月龄及以后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普遍低于国家规定的接种指标。影响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非留守儿童的因素。同一目标儿童的基础疫苗接种率显着高于加强免疫接种率。儿童监护人的KAP调查反映出当前预防接种宣传工作不够深入,群众整体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低,积极主动接种率低。村医作为预约接种和传播免疫规划知识的主力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家长外出务工主要影响留守儿童6月龄以后的疫苗接种。
钟新光[10](2007)在《东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况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计划免疫是我国现阶段传染病预防控制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随着经济发展,人群流动性增加,流动儿童已形成一个相当大的群体,给常规计划免疫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成为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盲点。为了解东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促进东莞市计划免疫工作的全面发展。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本项目采取现况调查的方式,随机调查了东莞市4个镇(街)的适龄流动儿童983名,本地户籍儿童412名。结果流动儿童建证率为88.20%,建卡率为85.35%;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为:卡介苗80.44%、脊髓灰质炎疫苗91.64%、百白破疫苗85.12%、麻疹疫苗84.01%、乙肝疫苗89.79%;流动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为:脊髓灰质炎疫苗86.19%,百白破疫苗81.64%,麻疹疫苗80.32%;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为76.14%。结论为东莞市流动儿童的建证率、建卡率、基础免疫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及免疫覆盖率均显着低于本地户籍儿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做好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好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与质量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 |
2我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3世界卫生组织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质量评估方法及应用 |
4引入世界卫生组织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方法的应用建议 |
(2)社区干预对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社区干预方法 |
1.3.1 准确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 |
1.3.2 从源头开始, 社区多渠道宣传 |
1.3.3 及时做好补种、补证工作 |
1.3.4 建立儿童免疫信息管理网络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干预前后“六苗”免疫接种率及其比较 |
2.2 干预前后“六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比较 |
2.3 干预前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地点分布变化 |
2.4 干预前后流动儿童疫苗漏种率和接种周期的变化 |
2.5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的认知、态度、行为变化 |
2.5.1 干预前后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认知比较 |
2.5.2 干预前后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态度和行为比较 |
3 讨论 |
(3)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研究背景 |
1.1 全球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
1.2 我国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
1.3 广西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
1.4 计划免疫实施效果衡量指标 |
1.5 复杂抽样 |
2.研究目的 |
3.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技术路线 |
3.3 研究对象 |
3.4 样本量估计 |
3.5 调查时间 |
3.6 调查方法与内容 |
3.7 质量控制 |
3.8 评价指标判断 |
3.9 统计分析 |
4.结果 |
4.1 儿童基本情况 |
4.2 疫苗接种率 |
4.3 疫苗接种状态 |
4.4 疫苗延迟接种的中位延迟时间 |
4.5 多剂量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卡方检验 |
4.6 同种疫苗不同次剂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 |
5.讨论 |
5.1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
5.2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单剂次疫苗及时接种率 |
5.3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多剂次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 |
5.4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延迟接种率及中位延迟时间 |
5.5 疫苗及时接种与疫苗接种剂量关系 |
5.6 免疫接种时间表推荐疫苗接种时间与疫苗及时接种率、延迟接种时间的关系 |
5.7 农村地区疫苗接种服务模式 |
6.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时率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基础情况 |
2.2 2组儿童的5种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
2.3 2组儿童的建证建卡率 |
2.4 影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因素 |
3 讨论 |
3.1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 |
3.2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时率的影响因素 |
3.3 对策 |
3.3.1 加强重视 |
3.3.2 改善工作现状 |
(6)天津市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其抽样调查方法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 抽样方法 |
2 接种率调查对象与内容 |
3 接种率调查评价标准 |
4 白喉抗体检测 |
5 质量控制 |
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结果 |
1 PPS法调查的1-2岁儿童免疫接种情况 |
2 系统抽样法调查的1-2岁儿童免疫接种情况 |
3 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的7岁以下儿童免疫接种情况 |
4 三种抽样方法结果比较 |
5 估算接种率和三种抽样方法调查接种率的比较 |
讨论 |
1 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情况 |
2 儿童疫苗接种情况 |
3 未种原因和预约方式分析 |
4 三种抽样方法的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接种率调查抽样方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7)2010—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常规免疫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界定及其对战后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
二、论文框架与研究意义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四、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一章 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回顾 |
第一节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
一、联邦保障局的成立与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 |
二、战后美国的生物战计划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的形成 |
第二节 冷战结束前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
一、卫生、教育与福利部的成立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政策的调整 |
二、海外援助行动与美国海外国家利益的实现 |
第二章 克林顿政府时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新特点 |
二、麻疹的爆发与《儿童免疫计划》对美国公共卫生安全政策的影响 |
三、口蹄疫、疯牛病的爆发与《2001年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防和控制法》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 |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面临的生物恐怖主义挑战 |
二、《公共卫生威胁与紧急状态法》与应对生物恐怖主义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 |
第三章 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
第一节 西尼罗河病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变化 |
二、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公告—美国政府最初的应对政策 |
三、《灭蚊健康安全法》与CDC防范生物恐怖主义作用的加强 |
四、《2002年公共卫生安全和恐怖主义防范、应对法》的出台与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 |
第二节 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新转向 |
一、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
二、战胜春天的恐惧——布什政府应对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
三、州、地方政府应对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
四、SARS的恐怖主义化与国际合作 |
五、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治化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
第三节 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转变 |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
二、《联邦大流感战略》与美国政府应对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
三、州、地方政府应对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
四、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恐怖主义化与国际合作 |
第四节 天花与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剧变 |
一、天花与生物恐怖主义袭击的关系 |
二、美国政府对天花的监测与《21世纪生物防御战略》的出台 |
三、《天花应急人员保护法》与天花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 |
四、“黑暗的冬天”——由虚拟到现实的反生物恐怖主义演习 |
结语 |
一、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法律依据 |
二、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种类 |
三、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实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被调查儿童及监护人情况 |
3.2 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管理情况 |
3.3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3.4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3.5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行为(KAP) |
3.6 家长外出规律对留守儿童疫苗接种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东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计划免疫工作走向法制化 |
1.2 计划免疫的发展 |
1.3 当前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困难 |
1.4 东莞市计划免疫工作概况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2.1 调查对象及样本的确定 |
2.2 调查人员 |
2.3 调查方法及内容 |
2.4 资料来源及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概况 |
3.2 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
3.3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 |
3.4 流动儿童家庭情况 |
3.5 计划免疫管理情况 |
3.6 影响流动儿童接种率相关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调查结果讨论 |
4.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 管理对策及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东莞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调查表 |
附录2: 家长计划免疫知识问卷表 |
附录3: 东莞市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
附录4:东莞市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制度 |
附录5:东莞市预防接种反应处理制度 |
附录6:东莞市新生儿报告制度 |
附录7: 广东省免疫接种程序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四、做好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与质量评估方法[J]. 张玫,郑景山,曹雷.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5(04)
- [2]社区干预对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J]. 郑晓丽,范存欣,陈静,罗春花. 实用预防医学, 2013(05)
- [3]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D]. 韦雪.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4]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 靳妍,陈怡平,王连华,徐一文,邱春华. 疾病监测, 2014(02)
- [5]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时率影响因素分析[J]. 刘晓丽,肖丹琼. 中国病案, 2018(03)
- [6]天津市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其抽样调查方法的评价[D]. 骆晓艳.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4)
- [7]2010—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常规免疫监测结果分析[J]. 叶莉霞,方挺,马瑞. 疾病监测, 2014(03)
- [8]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D]. 赵丽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2)
- [9]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闫建强.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5)
- [10]东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况调查与分析[D]. 钟新光. 吉林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