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调谐指示管灵敏度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乌家骧[1](1967)在《提高调谐指示管灵敏度的方法》文中认为 在普通的超外差收音机中已广泛地使用了调谐指示管,在某些电子仪器中(如精密频率计、电位器杂音检查仪等),也使用了调谐指示管作为可见指示.在这些使用场合中,有时,使用者会感到调谐指示管的指示灵敏度不够.例如,在使用超外差收音机接收短波电台时,调谐指示管往往不起作用.因此,有必要设法提高调谐指示管的灵敏度.在某些资料中曾对提高调谐指示管指示灵敏度问题有过介绍,图1所示电路即是其中之一.然而这些电路的效果均不十分满意.这里
朱昶安[2](2017)在《1949-1976年中国收音机的设计与演变》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1949-1976年间国产收音机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音机是新中国工业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研究这一时期的收音机对于总结新中国工业设计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与依据,国内关于1949-1976年国产收音机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章分别阐述了建国“十七年”与“文革”十年两个阶段收音机发展的社会背景,收音机设计的发展概况,以及两个阶段中收音机社会功能的变化;第三章详细阐述了1949-1976年国产收音机的设计,分别从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分析了国产收音机的特点,设计中的外来影响及民族特色;第四章论述了1949-1976年收音机设计与中国工业设计的关系,收音机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的比较,以及通过国产收音机设计的研究对“中国设计”的思考。
黄福芸[3](1976)在《“电眼”装置的用途与制作》文中研究指明 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1~10毫米直径的精密环规时,常常使用仪器的“电眼”装置附件作精确的定位。使用“电眼”装置有两大好处:1.能够精确地定位,定位误差可在微米级以下:2.不存在测量压力,避免了因变形而带来的测量误差。目前“电眼”装置在长度精密测量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将它与“万工显”相配合,可对精密孔径、深孔的锥度与直线性等进行测量,成为扩大现有仪器使用范围和提高现有仪器测量精度的一项工具。一、“电眼”的工作原理与装置的制作到目前为止,“电眼”装置还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它只是万能测长仪上的一个附件,不能方便地随意取下来加以运用,而各种型号的“万工显”又都没有这一附件,因此必须自己动手制作。
覃韦岭,张才朋,刘争红,罗伟雄[4](2002)在《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索尼杯”得主——调频收音机》文中提出 本调频收音机主要由索尼公司的FM/AM收音机芯片CXA1019、ROHM公司的PLL频率合成器BU2614(本刊网站上提供了该芯片的资料)和单片机组成。系统以单片机AT89C51为控制核心,实现全频搜索、指定频率范围搜索和手动搜索;数控电位器(X9511)的引入使得音量连续调节而无滑动噪声;液晶显示器显示载频和时钟等信息;采用DC-DC电压转换器使整机在3V电源下稳定工作;为了实现电台存储功能,采用E2ROM(AT24C04),既不怕掉电,又可存储多个电台;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立体声解码,使声音更动听、逼真。 方案论证与比较 1.调谐方式的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 采用LC调谐法,在本振回路中通过机械调整谐振电路的电容值来改变本振频率,从而达到调谐的目的。这种调谐方式电路简单,但频率的稳定性差,且不利于使用单片机进行智能控制。
方晶晶[5](2008)在《1.5~512.0MHz宽带数字射频(RF)接收前端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获得了惊人的发展。而射频接收前端作为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作为研究重点,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射频前端设计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和研究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基本原理。本设计采用超外差二次变频的体系结构,结合频率合成技术、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等,实现了大动态范围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该射频接收前端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独到之处。在本地振荡器的设计中采用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和锁相频率合成(PLL)方法。DDS具有高频率分辨率、高频率精确度和高速频率捷变等优点,PLL锁相频率合成方法充分发挥了锁相环良好的窄带跟踪滤波特性,实现了系统所要求的高质量宽带本振源和小步长频率捷变。课题中采用上位机控制结合DSP控制选频技术,大大改善了射频接收前端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该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可变中频频率、稳定的中频输出等特点,可以用于短波、超短波信号的接收、检测,也可用于构造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射频前端,为基带信号处理部分提供接收信号通道与硬件平台。
李泰桢[6](1980)在《FM立体声调谐器的新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FM立体声调谐器的基本电路出发,分析了各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及对整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近期立体声调谐器和接收机的新器件、新技术和新动向。集成化、数字化、多功能已成了今日接收机的发展趋势。正是由于这些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和发展,使FM立体声调谐器和FM收音机在向高性能、多功能方面日趋完善。
祁家坤[7](1995)在《汽车音响数调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音响数调技术应用研究武汉无线电厂祁家坤前言近年来,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调技术研究取得了许多好的成果,产品体积不断缩小。这在分离器件或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锁相频率合成数字调谐集成电路,它的性能、功能越来...
张念良[8](1986)在《机械调谐5GHz晶体三极管VCO》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简述基本振荡理论。其次推导并联电调灵敏度公式,提出了改善电调灵敏度频段均匀性的方法。再次分析了振荡器温度稳定性及其补偿问题。最后叙述一个电调灵敏度比较均匀的宽带线性机械调谐5 GHz晶体三极管VCO的设计和性能。
李泰桢[9](1985)在《第四讲 调频立体声收音机的测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984年5月在杭州,由电子工业部广播电视工业管理局主持召开的调频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和参数分类标准审定会通过了“调频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国家标准)和“调频广播按收机分类与基本参数” (专业标准),现正上报审批。该两项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调频和调频立体声广播和接收事业的迅速发展。
王强,张飞[10](2016)在《船用导航雷达收发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介绍了一种船用导航雷达收发系统的设计,阐述了船用导航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论述了收发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给出了调谐控制、灵敏度时间控制、射频控制单元的电路设计。
二、提高调谐指示管灵敏度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调谐指示管灵敏度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1949-1976年中国收音机的设计与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外关于中国收音机设计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2 文献综述总结 |
1.4 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基本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5.1 论文重点 |
1.5.2 论文难点 |
1.5.3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1949-1976年国产收音机的发展 |
2.1 1949-1965年国产收音机的发展 |
2.1.1 1949-1965年社会环境对国产收音机发展的影响 |
2.1.2 1949-1965国产收音机的发展与设计 |
2.1.3 收音机的社会文化功能 |
2.2 1966-1976年国产收音机的发展 |
2.2.1 1966-1976年社会环境对国产收音机发展的影响 |
2.2.2 1966-1976国产收音机的发展与设计 |
2.2.3“文革”时期收音机社会功能的变迁 |
第三章 1949-1976年国产收音机的设计 |
3.1 1949-1976年国产收音机的造型设计 |
3.1.1 电子管收音机的造型设计 |
3.1.2 晶体管收音机的造型设计 |
3.2 1949-1976年国产收音机的色彩设计 |
3.2.1 电子管收音机的色彩设计 |
3.2.2 晶体管收音机的色彩设计 |
3.3 1949-1976年国产收音机的LOGO与装饰设计 |
3.3.1 收音机的LOGO设计 |
3.3.2 收音机的其它装饰设计 |
3.4 1949-1976年外来设计对国产收音机设计的影响 |
3.4.1 电子管收音机与前苏联及欧洲的影响 |
3.4.2 晶体管收音机与日本的影响 |
3.5 1949-1976年国产收音机设计的民族特色 |
3.5.1 品牌命名与LOGO设计的中国特色 |
3.5.2 中国传统元素 |
3.5.3“文革”元素 |
第四章 1949-1976年的收音机设计与中国工业设计 |
4.1 1949-1976年的收音机设计与中国工业设计 |
4.1.1 自行车 |
4.1.2 手表 |
4.1.3 缝纫机 |
4.1.4 收音机 |
4.1.5 四类产品的比较 |
4.2“中国制造”与“中国设计” |
4.2.1 什么是“中国设计”? |
4.2.2 学习与发展中的“中国设计” |
4.2.3 对“中国设计”的误解及国产收音机研究的意义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附录一 1958年首届全国收音机观摩评比主要产品一览表 |
附录二 1959年第二届全国收音机观摩评比主要产品一览表 |
附录三 1961年第三届全国收音机观摩评比主要产品一览表 |
附录四 1964年第四届全国收音机观摩评比主要产品一览表 |
附录五 1973年第五届全国收音机观摩评比主要产品一览表 |
附录六 1976年第六届全国收音机观摩评比主要产品一览表 |
附录七 南京无线电厂收音机(1936-1973) |
附录八 北京无线电厂收音机(1956-1976) |
附录九 1949-1976 年国产收音机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1.5~512.0MHz宽带数字射频(RF)接收前端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意义 |
1.2 课题概述 |
1.3 论文安排 |
第二章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关键技术 |
2.1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DSP技术 |
2.2 频率合成技术 |
2.2.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 |
2.2.2 锁相环(PLL)频率合成技术 |
2.3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模数转换技术 |
第三章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总体设计 |
3.1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功能 |
3.2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结构 |
3.2.1 零中频结构 |
3.2.2 低中频结构 |
3.2.3 超外差式结构 |
3.3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结构 |
3.4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技术指标 |
3.5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硬件总体设计 |
3.6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软件总体设计 |
第四章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主要模块设计 |
4.1 滤波器 |
4.2 频器 |
4.3 自动增益控制(AGC) |
4.4 低噪声放大器(LNA) |
4.5 本地振荡器(LO) |
第五章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通道设计 |
5.1 1.5~30.0MHz接收通道设计 |
5.2 30.0~512.0MHz接收通道设计 |
5.3 控制板设计 |
第六章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软件设计及调试 |
6.1 上位机控制界面的设计 |
6.2 DSP控制系统的设计 |
6.3 宽带数字射频接收前端的软件调试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船用导航雷达收发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作原理 |
1.1 接收单元的设计 |
1.1.1 指标分析 |
1.1.2调谐控制 |
1.1.3 STC控制 |
1.2 发射单元设计 |
1.3 射频控制单元的设计 |
2 结束语 |
四、提高调谐指示管灵敏度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调谐指示管灵敏度的方法[J]. 乌家骧. 电子技术, 1967(01)
- [2]1949-1976年中国收音机的设计与演变[D]. 朱昶安. 北京印刷学院, 2017(03)
- [3]“电眼”装置的用途与制作[J]. 黄福芸. 计量工作, 1976(03)
- [4]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索尼杯”得主——调频收音机[J]. 覃韦岭,张才朋,刘争红,罗伟雄. 电子世界, 2002(08)
- [5]1.5~512.0MHz宽带数字射频(RF)接收前端的设计[D]. 方晶晶. 东北大学, 2008(03)
- [6]FM立体声调谐器的新技术[J]. 李泰桢. 电声技术, 1980(03)
- [7]汽车音响数调技术应用研究[J]. 祁家坤. 电声技术, 1995(02)
- [8]机械调谐5GHz晶体三极管VCO[J]. 张念良. 无线电通信技术, 1986(02)
- [9]第四讲 调频立体声收音机的测量[J]. 李泰桢. 电声技术, 1985(06)
- [10]船用导航雷达收发系统的设计[J]. 王强,张飞. 舰船电子对抗,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