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砂密度(绿壳砂仁)和砂仁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缩砂密度(绿壳砂仁)和砂仁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一、缩砂密(绿壳砂仁)与阳春砂仁化学组成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绿[1](2020)在《阳春砂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云南金平县阳春砂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砂仁新型干燥方法、不同成熟度的砂仁活性成分变化、种子团及果皮、根茎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茎秆及叶的饲用营养成分、姜炙砂仁的工艺优化及姜炙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开发砂仁药用、非药用资源,为砂仁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测定砂仁种子团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优化砂仁的干燥方法;分析冷冻干燥后不同成熟度砂仁、种子团、果皮及根茎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参照《饲料分析及饲料检测技术》测定砂仁茎秆、叶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采用饲料相对值(RFV)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对其品质进行评价。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姜用量、姜汁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外观、挥发油含量、水溶性浸出物、乙酸龙脑酯含量结果为评价指标,加权综合评分,确定最佳姜炙砂仁工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姜砂仁、生姜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冷冻干燥阳春砂仁的种子团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为1.81%、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为52.42%,远高于传统烘干法干燥的阳春砂仁种子团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1.42%)以及总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40.35%)。从砂仁的种子团中测得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分别为未成熟组2.50%、近成熟组2.26%、成熟组2.13%,挥发油含量分别为未成熟组4.23%、近成熟组4.03%、成熟组3.84%;三种不同成熟度挥发油中鉴别出39种化学成分,共有成分10种,其中未成熟组、近成熟组、成熟组分别鉴定出18、22、30种化合物。从阳春砂仁种子团、果皮、根茎挥发性成分中总共分析鉴定了120种成分,其中种子团30种、果皮63种、根茎70种,三者共有成分仅有10种;种子团和果皮中酯类成分百分含量最高,分别为52.5%、42.09%;根茎中的烃类成分含量最高为39.32%;种子团、果皮和根茎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分别为52.46%、40.35%和18.34%。砂仁叶中CP含量、EE含量、RFV及GI值大于砂仁茎秆,CF、ADF、NDF含量低于砂仁茎秆。且砂仁叶饲用价值高于常用饲草苜蓿、羊草、稻秸、小麦秸。砂仁茎秆粗纤维及木质素含量较高。经加权综合评分结果可知,姜炙砂仁的最佳炮制工艺为A3B1C1D2,即100 g砂仁加入20 g生姜榨出的10 mL姜汁,闷润2 h后炒15 min;从砂仁、姜炙砂仁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47、56种化学成分;姜砂仁挥发油化学成分未在砂仁中检出的有20种,其中7种来自姜汁;砂仁姜炙后,原砂仁中消失的成分有12种,但姜炙后砂仁中新增且未在姜汁中检出的化学成分就有14种。结论:冷冻干燥法可最大程度上保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更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的研究;砂仁成熟度越高,乙酸龙脑酯及挥发油含量越低,但挥发油组分种类增多;阳春砂仁种子团、果皮及根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为三者的药效各异性以及根茎和果皮的资源再利用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砂仁叶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砂仁茎秆可开发为造纸原料;姜炙砂仁的最佳提取炮制工艺为100 g砂仁加入20 g生姜榨出的10 mL姜汁,闷润2 h后炒15 min;姜炙前后砂仁成分含量及种类变化较为复杂,从姜炙中引入的较为明确的成分仅7种占姜砂仁挥发油的0.71%,含量较低,表明姜炙对砂仁挥发油影响有限,姜炙后能增强砂仁温胃止呕作用的物质基础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詹若挺[2](2012)在《基于系统量化指标的阳春砂商品规格及其行业标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材商品规格是药材品质的体现,是评价中药材质量好坏最直观的方法。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关于中药材商品规格的标准《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该标准按照质量的高低、好次对七十六种常用中药材进行了等级的划分,规定了品别、规格、等级三个方面的标准。但随着我国中药材商品生产、流通的不断变化和和质量标准的不断更新,原有的标准已不能符合当前中药材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目前中药材市场标准随意性大,部分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混乱,没有继承中药材商品规格传统的鉴别经验,也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技术资料支持,商品规格标准不能在中药材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中药材商品规格评价标准的技术方法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和规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亟待量化标准的建立。本研究提出中药材基于系统量化指标的商品规格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和制定中药材砂仁商品规格的行业标准。砂仁来源于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我国着名“四大南药”之一。目前我国市场流通的砂仁主要以阳春砂为主,都是以“统货”进行收购、加工和销售,无规范的商品规格及其行业标准。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现场调研等溯源式研究,分析阳春砂药材商品规格的形成模式,通过理化实验结合道地性形成模式研究,构建“基原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生物检定—常规检测”为主要内容的阳春砂商品规格行业标准草案,为阳春砂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和规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评价标准提供技术方法参考。一、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果(一)阳春砂文献调研、道地药材产区的现场调研与取样1、通过文献调研及对阳春砂主产区的现场调研,以及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公司等的调研和咨询,发现目前市场上“阳春砂”均以“统货”进行收购、销售,不分等级,尚未有不同等级阳春砂的科学分类标准和行业质量标准。2、文献及主产区调研结果表明,道地药材阳春砂生长需要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特别与种植地的湿度、温度、日照、土壤等生态因子密切有关。由于栽培地生态条件的不断变化、栽培技术上的差异以及种质自身的变异,在产区也形成了一些栽培品种(如广东阳春市的“长果”、“圆果”和选育中品种“春选”,云南西双版纳的“高杆”、“中杆”、“低杆”等)。3、虽然广东省阳春市制订了阳春砂的分级(农业)标准,但当地在收购、销售阳春砂时,并未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均以“统货”进行收购、销售。此外,由于市场长期认为广东省阳春市产的阳春砂质量好,因此阳春产的阳春砂药材价格高(300-500元/千克),收购外地产阳春砂加工成干果作为阳春产阳春砂销售的情况存在,也导致在药材市场上有些商家将“非阳春产阳春砂”当作是“阳春产阳春砂”药材进行销售。药材公司通常会挑选个大、饱满度较好的阳春砂供应出口。(二)阳春砂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定量化指标的研究借鉴农产品等商品的感观评价思路和方法,采用特尔菲(Delphi)法筛选出阳春砂商品感官评价的“重量、横径、纵径”三个属性指标;设计阳春砂药材商品感官特征项目,测量和收集与阳春砂商品感官判断相关的指标,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研究开发了“阳春砂药材商品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感官属性相关度研究,对专家等级评判结果与相应阳春砂样品的果实横径、纵径、重量三个属性间的数值关系进行数据分析实验,得出专家等级评分与果实横径、重量相关性最高。使用稳健回归方法产生预测模型,加上参数拟合线性拟合方程得出了阳春砂不同等级的计算公式,得出了一、二、三等品阳春砂的商品规格等级性状差异,得出样品等级计算的线性方程。研究建立了一、二、三等品阳春砂的商品规格等级。阳春砂商品专属性状:干货。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残基。果皮薄而软。种子集结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质硬,胚乳灰白色。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无杂质、虫蛀、霉变。一等品阳春砂:果实重量1克以上,果实纵径17毫米以上,果实横径14毫米以上。种子团每瓣有种子16-24粒。种子直径2-3毫米。二等品阳春砂:果实重量在0.55-1克之间,果实纵径在14-17毫米,果实横径在12-14毫米之间。种子团每瓣有种子12-15粒。种子直径2-3毫米。三等品阳春砂:果实重量0.55克以下,果实纵径14毫米以下,果实横径12毫米以下。种子团每瓣有种子7-11粒。种子直径2-3毫米。(三)基于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的阳春砂不同商品规格比较研究基于《中国药典》标准的药效指标成分含量测定、阳春砂药材代谢产物、农残、重金属等检测、化学成分含量高低与商品规格等级的相关性、化学成分含量比例与商品规格等级的相关性,以及基于生物检测的阳春砂药材商品规格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各等级商品阳春砂挥发油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不同等级间的阳春砂挥发油含量差异不大。2、各等级商品阳春砂乙酸龙脑酯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是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中的欧式距离平方对三个等级阳春砂的乙酸龙脑酯进行聚类分析,二等品和三等品聚为一类,一等品单独为一类,即二等品和三等品的乙酸龙脑酯含量无明显差异,一等品显着高于其他两个品级。3、各等级商品阳春砂水分含量、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4、阳春砂挥发油的气质联用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阳春砂挥发油主要峰相对百分含量排序依次为乙酸龙脑酯、樟脑、d-柠檬烯、冰片、莰烯等共十七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乙酸龙脑酯为阳春砂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45%以上。从系统聚类结果分析,各等级阳春砂挥发油化学组成与相对含量无明显的差异,但挥发油中各成分平均百分比含量结果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5、以冰乙酸致小鼠扭体实验为生物效价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等级阳春砂挥发油均有镇痛作用,其中一等品阳春砂镇痛的量效、时效关系比较明确,14%浓度一等品阳春砂挥发油以20mL/kg灌胃,从10min至160min均有镇痛作用,提示一等品镇痛起效较快,维持时间较长。二等品、三等品阳春砂挥发油的镇痛药效相对不稳定,14%浓度二等品阳春砂挥发油在给药80min时对冰乙酸致小鼠扭体有镇痛作用,14%浓度三等品阳春砂挥发油在给药80min和160min时有镇痛作用,两者无差异。(四)阳春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草案)的建立参照现版《中国药典》和研究结果,起草阳春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草案),主要包括基原、加工方法、性状、商品规格等级、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生物效价检测、贮藏等方面,形成“基原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生物检定—常规检测”为主要内容的阳春砂商品规格行业标准草案。二、研究结论本论文通过参考和借鉴农产品等商品规格评价的方法,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实现对阳春砂商品规格的分级预测,并进一步通过“商品规格—化学成分—生物效应”的关联分析,探讨了阳春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科学合理性。研究建立了基于系统量化指标的阳春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方法可为果实类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丰富了阳春砂“地理标志产品”商品规格的技术内涵,可为阳春砂道地产区阳春砂GAP过程中的采收、加工、贮藏和商品销售提供科学指导,为阳春砂优质优价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制订阳春砂行业标准和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王宝荣,党承林[3](1997)在《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砂仁类型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保护区栽培砂仁和野生缩砂密的实地调查 ,比较了二者的形态特征 ,以及考证了植物分类学上缩砂密是砂仁变种的确立过程后认为 :缩砂密是我国云南南部地区、广西、广东及毗邻国家山地广泛分布的野生类型 ,其个体之间的差异明显 ,表现出多态性 .砂仁集中栽培于广东西南部 ,尽管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但其变异范围包含在缩砂密的变异范围内 ,是从缩砂密中选育出来的栽培类型 .二者之间的差异属于种群内的多型性 .缩砂密种群内丰富多样性为各地选育株系奠定了基础 .

陈彩英,詹若挺,王小平[4](2011)在《砂仁品种、种质资源的考证溯源》文中认为通过对砂仁植物品种的产地溯源及砂仁的品种、种质资源的文献研究,认为阳春砂是国产砂仁的主要品种,且以广东阳春为阳春砂的主要道地产区兼主产区,广东阳春蟠龙镇阳春砂品质最佳,但资源濒危。广东应发挥阳春砂道地产区的优势地位,特别应加强保护蟠龙阳春砂这一特殊种质资源,大力开发和优选阳春砂种质,实现砂仁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米文娟[5](2018)在《基于水煎液胃肠道代谢吸收的砂仁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砂仁作为贵重南药和传统大宗药材,其品种混杂问题一直存在。近年来,正品砂仁资源短缺,货源供不应求,使砂仁市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情况更为严重。目前对砂仁的质量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油部位,而对砂仁中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较少,2015版《中国药典》亦规定砂仁“含量测定”项为挥发油总量及单一成分乙酸龙脑酯。但有研究发现,砂仁替代品或混伪品中多为砂仁同属近似种植物,如红壳砂仁、长壳砂仁,化学成分中均含有乙酸龙脑酯,有的乙酸龙脑酯含量亦符合药典标准,所以难以对其判别真伪。因此以单一成分乙酸龙脑酯含量鉴定砂仁“真伪优劣”不仅专属性不强,而且也忽略了砂仁作为中药的用药特点和疗效发挥的整体性。中药砂仁,其常见临床用法为“后下水煎”,其中“水煎”强调了砂仁中可被煎出的非挥发油类成分,已有文献表明,这类成分中的部分化合物存在与砂仁相似的功效且都能够被吸收入血、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水煎液成分进行研究。目前利用体内药物代谢确定中药中的药效成分,并将药效成分与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有效结合的综合量化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但中药砂仁的体内代谢还未见报道。胃肠道代谢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内、产生疗效的第一关口,药物只有被吸收入血,参与血液循环才能产生药理作用。故本实验结合前期文献基础,拟借助胃肠道代谢研究砂仁水煎液中可被吸收的成分,作为对砂仁现有标准完善的考量。[目的与意义]1.本研究拟采用单向在体肠灌流法找出砂仁水煎液能被胃肠代谢吸收的成分,结合文献综述,以吸收的成分作为药效成分,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合传统性状数据和标准规定的气相成分含量作相关性分析,以关联度大小来评判所选质控成分的合理性。依据砂仁临床用药特点来研究砂仁的质量标准,有利于对砂仁质量评价的完善。2.中药成分本就复杂,而中药临床用药习惯更揭示中药是以多成分的复杂混合体系进入人体、发挥作用。原先以化药质控模式对中药标准进行规范的方法,已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因此2015版《中国药典》也逐渐引入更多药材的“浸出物”测定,这进一步明确中药标准建立的特殊性。本研究借助体内胃肠道代谢实验,为“在中药临床用药实际的前提下研究中药”提供参考。3.本研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找到的成分与传统性状的关联度,拟以与传统性状关联度较大的成分作为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为如何更好地完善现有的质量标准提供建议。[内容与方法]1.样品的收集整理与基础数据测量;市场收集不同品种来源的砂仁,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对其进行性状描述,初步确定品种;根据优质砂仁“个大、坚实、仁饱满、气味浓厚者为佳”的描述,测量砂仁百果重、纵径、横径、纵径/横径和电子鼻气味值。2.利用DNA分子鉴定技术确定品种;利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对砂仁种子进行DNA提取,送至生工(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测序,使用ContigExpress对测得的序列进行序列分析,获得拼接序列;将拼接序列放入到NCBI中的blast中获得比对结果,确定基原。3.砂仁水煎液高效液相条件的方法确定;4.砂仁水煎液的胃肠消化液代谢考察;以人工胃液、人工肠液模拟人体消化液,测定水煎液成分分别在胃液0、1、2、4h和肠液0、2、4、6h的峰面积,计算变化率f = Abs(Ai-Ao)/Ai*100%,变化率>10%时表示药物在消化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容易发生代谢和转化。5.以单向在体肠灌流方法,研究水煎液在肠道中的代谢吸收状况;采用单向在体肠灌流法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灌流,灌流时间3h,药液灌入开始第45min开始收集药液,每隔15min收集一次药液,对灌流液进行高效液相测定并记录峰面积,计算各成分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6.将存在胃肠道吸收的成分进行13批药材的含量测定,并与目前公认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与传统性状的相关性,以此验证其作为完善砂仁质量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采购的13批砂仁药材进行高效液相测定,以槲皮昔为对照品,计算药材中槲皮苷含量和C1、C17成分较槲皮苷的相对含量,以这三个成分的含量结合气相含测指标对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比较各个化学成分与性状的关联度大小。[结果]1.传统性状描述结合DNA分子鉴定手段,最终明确砂仁的品种来源,编号为1、2、7、8、9、10、13 号的砂仁为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编号为 3、4、5、6、11、12 号的砂仁为海南砂 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2.砂仁水煎液中标定的19个成分分别进行人工胃液4h和人工肠液6h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砂仁水煎液在两种消化液中均能稳定存在,不会发生代谢和转化。3.砂仁中标定的19个成分在大鼠小肠部位均有吸收,但在不同肠段中表现出不同的吸收情况。在十二指肠中表现出强吸收特性的成分有C1、C2、C3、C4、C5、C6、C7、C8、C11、C12、C13、C14、C16、C17、C18、C19 共 16 个成分;C10 在十二指肠中表现为中等吸收特性;而C9和C15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性较差,小于0.03×10-4cm·s-1,可以认为是无吸收。空肠中19个成分的吸收特性为C1、C2、C3、C5、C6、C7、C8、C11、C12、C13、C16、C17这12个成分表现出强吸收性,C4、C14为中等吸收,C9、C10、C15、C18、C19无吸收。回肠中可知这19个成分都能被吸收,除C10成分表现为中等吸收特性,其他成分均为强吸收性。比较3组小肠肠段对砂仁成分的吸收种类由多到少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小肠的三肠段对成分C3、C5、C7、C11、C17的吸收能力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小肠的三肠段对成分C2、C4、C10、C13、C14、C16、C18、C19的吸收能力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小肠的三肠段对成分C1、C8的吸收能力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对C6而言,肠段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对C12而言,肠段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而成分C9和C15只在十二指肠段有吸收且为强吸收。综上可知,砂仁水煎液中确实存在着与砂仁性状和功效密切相关的成分,经肠道吸收共筛选出19个目标水溶性成分,结合文献与砂仁传统药效,拟将其作为砂仁质量评价的指标成分之一,通过标准品确定其中6个成分化学式,分别为C4(儿茶素)、C7(香草酸)、C8(表儿茶素)、C11(虎杖苷)、C13(异槲皮苷)、C14(槲皮苷)。4.对比13批砂仁药材的HPLC谱图可知,阳春砂的图谱峰在45min后与海南砂有明显区别,其中C15、C16、C18、C19这四种成分为阳春砂特有,且这4个成分在单向在体肠灌流实验中均能被吸收,推测阳春砂质量优于海南砂的原因可能是阳春砂中存在着更多的成分种类,并且通过这4类成分可以对阳春砂和海南砂这两个品种进行区分。5.由化学成分与感官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知,关联度由大到小为:龙脑(r=0.7511)>槲皮苷(r=0.7446)>樟脑(r=0.7107)>柠檬烯(r=0.6817)>C1(r=0.5684)>乙酸龙脑酯(r=0.5398)>C17(r=0.5054)。其中龙脑对性状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槲皮苷、樟脑和柠檬烯,而乙酸龙脑酯与性状的关联度不高,在已测的七个成分中占倒数第二位。[结论]1.本实验经过砂仁内在成分与传统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最终找出了部分水煎液中能够被胃肠吸收且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并且其与性状的关联性大于现有的含量测定指标乙酸龙脑酯。结果表明砂仁水煎液中确实存在着与砂仁性状和功效密切相关的成分,也充分验证了对砂仁水煎液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作更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研究最终只完成部分水煎液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这部分成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砂仁质量标准的完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后下”基础上的挥发油成分的完善,可以加入相对含量高、药理作用明确且与传统性状相关性更强的龙脑、樟脑和柠檬烯三个指标;另一方面是“水煎”基础上的非挥发性成分的补充,即本论文中的槲皮苷和C1成分。2.从中药材的临床使用特点指导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运用体内代谢方法研究传统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代谢状况,以能进入人体、产生疗效的成分作为中药材标准建立的依据之一,为现行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李光,李学兰,唐德英,李海涛,王云强,李宜航[6](2016)在《砂仁药材质量现状分析》文中认为砂仁为四大南药之一,为了解市场砂仁药材质量现状,以对砂仁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研究提供参考,作者分别从专业药材市场和砂仁主产区收集砂仁样品57份,其中市场收集30份,产地收集27份。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砂仁的外观性状、挥发油和乙酸龙脑酯含量、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等进行质量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市场销售砂仁合格率为30.0%,其中国产砂仁的合格率为50.00%,进口砂仁合格率为12.50%;产地收集的砂仁合格率为92.59%,其中春砂仁合格率为96.2%,绿壳砂合格率为0%,市售国产砂仁主流品种为阳春砂,绿壳砂较少,未见海南砂。调查发现影响砂仁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药材来源或基原,特别是进口砂仁基原混杂、品种不纯、来源或产地不明,质量差;砂仁药材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检测结果为合格。为保障砂仁药材质量,建议优化种质、严格控制药材来源、规范采收及加工工艺。

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7](1976)在《缩砂密(绿壳砂仁)与阳春砂仁化学组成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作者在文中将缩砂密和阳春砂仁的部份物理、化学性质作了比较。认为就它们的化学成份而言二者仅有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因此,从植物化学分类学的观点看,二者恐不能成为独立的两个植物种而存在,只是植物变种的问题。在医药上作者建议缩砂密和阳春砂可以通用。

陈毓亨,童玉懿[8](1983)在《我国姜科药用植物研究——1.砂仁的原植物和生药鉴别》文中认为 砂仁原名缩砂蜜,是常用中药之一。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和安胎的功能。始载于唐《本草拾遗》。据《海药本草》谓:“缩砂蜜生西海及西戎诸国,多从安东道来”。故我国早期所用的砂仁,系进口无疑。但宋代本草载砂仁“生南地”或“岭南山泽间有之”。说明在宋代我国产砂仁已作药用。砂仁可分为两类。一为国产,原植物主要是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另一为进口砂仁(西砂仁),来源于东南亚,原植物多认为系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Amomum xanthioides Wall.ex Bak.)。

何绪军[9](2018)在《明清时期广东药材的分布与贸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东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多种药材。药材不仅仅是自然资源,也是农产品,也是贡赋,还是商品。当地方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药材的分布和数量也会受到影响。同时随着明清时期广东医药文化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也推动着人们对本地特色药材的认知、利用和开发。广东作为中央政府所辖的一部分,有义务将本地所产包括药材在内的方物进献朝廷,但是随着广东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又使得药材这种初级农产品以商品的身份被投放到市场,政府也转而更为重视贸易所带来的税收收入。后期因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加强,药材以大宗商品身份出口国外,并逐渐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其中槟榔和砂仁是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广东药材。它们道地性强,药用历史久远,其分布受到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贸易也因时代背景不同而呈现出诸多差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可视为明清广东药材问题的一个缩影。

李丽丽,田文仓,刘茵,李永杰,曹晓霞,张伟[10](2018)在《砂仁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砂仁中的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樟脑、龙脑等挥发性成分,另外非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苷类、有机酸类以及无机成分等。其药理作用研究大多集中在挥发油部分,目前发现砂仁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胃肠保护功能、抗炎、镇痛、止泻、降血糖等。砂仁中成分的种类、含量受到基源、产地、部位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阳春砂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为乙酸龙脑酯,而海南砂、绿壳砂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为樟脑。此外,广东阳春所产阳春砂主要挥发油成分含量较其他地方高,验证了阳春为阳春砂的道地产区,而西双版纳所产绿壳砂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说明了西双版纳所产绿壳砂质量较优。本综述的分析总结为中药砂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缩砂密(绿壳砂仁)与阳春砂仁化学组成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缩砂密(绿壳砂仁)与阳春砂仁化学组成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阳春砂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章 不同干燥法对砂仁种子团挥发油和乙酸龙脑酯含量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方法
        2.1 砂仁前处理
        2.2 挥发油提取及检测
        2.3 乙酸龙脑酯提取及检测
    3 结果
        3.1 干燥后砂仁得率及水分
        3.2 挥发油及乙酸龙脑酯含量
        3.3 挥发油GC-MS检测
    4 讨论
第二章 不同成熟度阳春砂仁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1 材料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方法
        2.1 砂仁前处理
        2.2 挥发油提取及检测
        2.3 乙酸龙脑酯提取及检测
        2.4 乙酸龙脑酯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3 结果
        3.1 冻干砂仁分类
        3.2 乙酸龙脑酯检测方法学考察
        3.3 挥发油及乙酸龙脑酯含量
        3.4 挥发油GC-MS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阳春砂仁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
    1 材料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方法
        2.1 砂仁前处理
        2.2 挥发油提取及检测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阳春砂仁茎秆、叶的饲用营养成分分析
    1 材料及方法
        1.1 砂仁茎秆、叶
        1.2 营养成分
        1.3 相对饲用值(RFV)计算
        1.4 粗饲料分级指数(GI)计算
    2 结果
        2.1 砂仁茎秆、叶饲用营养成分
        2.2 砂仁茎秆、叶饲用品质
    3 讨论
第五章 阳春砂仁姜炙工艺优化及姜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
    第一节 阳春砂仁姜炙工艺的多指标综合评分-正交试验优选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砂仁姜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砂仁古籍文献辑要及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1.1 古籍文献辑要
        1.2 种质资源及分布现状
    2 砂仁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2.1 挥发性成分
        2.2 非挥发性成分
    3 砂仁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3.1 胃肠保护作用
        3.2 镇痛、抗炎、止泻作用
        3.3 抑菌、抗氧化作用
        3.4 其他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2)基于系统量化指标的阳春砂商品规格及其行业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道地药材与中药材商品
        (一) 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
        (二) 中药材的商品规格
        (三) 中药材商品的行业标准
        (四) 中药商品鉴别的感官量化
    二、砂仁及其道地性研究
        (一) 砂仁的来源与应用
        (二) 砂仁原植物的产地溯源
        (三) 砂仁的栽种历史与资源分布
        (四) 砂仁的商品规格及量化
    三、砂仁的质量评价体系
        (一) 砂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二) 砂仁的质量标准研究
第二章 阳春砂道地药材产区的现场调研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范围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结果
        (二) 结果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 阳春砂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定量化指标的研究
    一、基于Delphi专家评分的药材传统经验鉴别科学性研究
        (一) 传统经验鉴别的可靠性与重现性
        (二) 传统经验鉴别的可传承性
    二、基于物性检测的药材性状鉴别标准化研究
        (一) 设计总体思路
        (二) 采集阳春砂药材性状原始数据
        (三) 建立阳春砂商品数据采集数据库
        (四)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五) 分析采集的阳春砂商品规格数据
        (六) 结论
        (七) 应用软件的开发
第四章 基于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的阳春砂不同商品规格比较研究
    一、基于化学分析的阳春砂药材商品规格比较研究
        (一) 基于《中国药典》标准的药效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二) 药材初生代谢产物、无机元素、农残、重金属等检测
        (三) 化学成分含量高低与商品规格等级的相关性
        (四) 化学成分含量比例与商品规格等级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二、基于生物检测的阳春砂药材商品规格比较研究
        (一) 阳春砂药材生物效价检测方法及生物效应谱的建立
        (二) 生物效价值(效应谱)与商品规格等级的相关性
第五章 砂仁(阳春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草案)
    一、基原
    二、加工方法
    三、性状
    四、商品规格等级
    五、鉴别
    六、检查
    七、含量测定
    八、生物效价检测
    九、贮藏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一、总结
        (一) 商品规格—化学成分—生物效应的关联分析
        (二) 与原有标准的对比分析
    二、讨论
参考文献
获得资助的相关科研项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作、获奖项目
致谢

(3)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砂仁类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缩砂密和砂仁的形态特征比较
    3.2 缩砂密和砂仁的挥发油成分比较
    3.3 种名考证
    3.4 分布和栽培历史
4 结语

(4)砂仁品种、种质资源的考证溯源(论文提纲范文)

1 砂仁原植物的产地溯源
2 砂仁的栽种历史与资源分布
    2.1 阳春砂
        2.1.1 广东阳春砂原产区
        2.1.2 云南引种阳春砂
        2.1.3 广西引种春砂仁
        2.1.4 福建引种春砂仁
    2.2 绿壳砂
    2.3 海南砂
3 砂仁的伪品
4 讨论

(5)基于水煎液胃肠道代谢吸收的砂仁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药胃肠吸收研究进展
    2 砂仁研究现状
        2.1 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2.2 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2.3 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2.4 品种鉴别和品质评价
        2.5 现存问题
    3 立题依据及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砂仁性状特征测定与分子鉴定
    第一节 砂仁性状特征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砂仁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砂仁水煎液的胃肠道代谢研究
    第一节 砂仁水煎液成分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砂仁水煎液成分在体肠灌流代谢考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砂仁水煎液中主要化学成分作为质控标准的合理性探讨
    第一节 砂仁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砂仁水煎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两类化学成分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2 数据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9)明清时期广东药材的分布与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明清广东药材分布与贸易的环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
        一、气候
        二、地形地貌
        三、水文和土壤
    第二节 社会经济环境
        一、明清广东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农业发展政策的演变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三、明清时期中国和域外医药文化交流的加强
    小结
第二章 明清广东药材的分布
    第一节 药材储量分布的差异
        一、药材数量分布的差异
        二、各类药材分布的变化
    第二节 部分种类药材以及部分区域药材的减少
        一、部分种类药材的减少
        二、部分区域药材的减少
    小结
第三章 明清广东药材的贸易
    第一节 药材贸易的中心和路线
        一、贸易中心
        二、贸易路线
    第二节 地方贡赋与国内贸易
        一、地方贡赋
        二、国内贸易
    第三节 国际贸易
        一、与海外的药材贸易
        二、税收制度的演变
        三、经营药材对外贸易的机构
        四、药材出口贸易与国际市场诸因素之间的联动:以桂皮出口为例
    小结
第四章 个案研究:槟榔、砂仁的分布及贸易
    第一节 槟榔的分布与贸易
        一、槟榔的分类及药用价值
        二、槟榔的产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三、槟榔的土贡与贸易税收
    第二节 砂仁的分布与贸易
        一、砂仁的分类、药用价值及名称演变
        二、砂仁的产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三、砂仁的土贡与贸易税收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明清广东各府州县药材名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10)砂仁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砂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1.1 挥发性成分研究
    1.2 非挥发性成分研究
2 砂仁中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含量
    2.1 不同基源砂仁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含量
    2.2 不同产地砂仁对主要挥发油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影响
    2.3 砂仁不同部位对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3 砂仁的药理作用研究
    3.1 胃肠保护作用
        3.1.1 抗溃疡作用
        3.1.2 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3.1.3 对胃肠细胞生物电的影响
    3.2 镇痛、抗炎、止泻
    3.3 抑菌、调节菌群作用
    3.4 降血糖作用
    3.5 抗氧化作用
4 展望

四、缩砂密(绿壳砂仁)与阳春砂仁化学组成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阳春砂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D]. 黄绿.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基于系统量化指标的阳春砂商品规格及其行业标准的研究[D]. 詹若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3]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砂仁类型的初步研究[J]. 王宝荣,党承林. 应用生态学报, 1997(S1)
  • [4]砂仁品种、种质资源的考证溯源[J]. 陈彩英,詹若挺,王小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4)
  • [5]基于水煎液胃肠道代谢吸收的砂仁质量评价研究[D]. 米文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6]砂仁药材质量现状分析[J]. 李光,李学兰,唐德英,李海涛,王云强,李宜航. 中国中药杂志, 2016(09)
  • [7]缩砂密(绿壳砂仁)与阳春砂仁化学组成的比较研究[J]. 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 中草药通讯, 1976(03)
  • [8]我国姜科药用植物研究——1.砂仁的原植物和生药鉴别[J]. 陈毓亨,童玉懿. 中药材科技, 1983(06)
  • [9]明清时期广东药材的分布与贸易研究[D]. 何绪军. 暨南大学, 2018(12)
  • [10]砂仁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李丽丽,田文仓,刘茵,李永杰,曹晓霞,张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22)

标签:;  ;  ;  ;  ;  

缩砂密度(绿壳砂仁)和砂仁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