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一、高血压性视网膜病视网膜电图表现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月[1](2021)在《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采用WHO最佳矫正视力分类标准筛选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分析视力障碍的原因,确定影响老年人视力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旨在预测老年人发生视力障碍的风险,为识别视力障碍高危人群提供筛查工具。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查找较全面的老年人视力障碍危险因素,经过专家咨询,选取纳入研究的危险因素,制定老年人视力障碍危险因素调查表。2、随机抽取2020年6月~10月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眼科门诊、病房及体检中心的老年人,采用现场测量参与对象的视力、生物医学测量法、问卷法并结合医院的电子病例信息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视力障碍组和非视力障碍组参与对象的数据信息。3、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预测模型中各自变量的权重,建立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视力障碍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力。结果:1、造成老年人发生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白内障,其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黄斑病变等疾病。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视力障碍组与非视力障碍组在年龄、收缩压、体力活动评分、糖尿病、眼病史、皮质类固醇使用史、长期放射线接触史、饮酒频率和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体力活动评分、糖尿病、眼病史、皮质类固醇使用史和文化程度是老年人视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3、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828,0.891],P<0.001,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726。结论:1、白内障仍然是目前导致老年人视力障碍的首要原因。2、年龄、收缩压、体力活动评分、糖尿病、眼病史、皮质类固醇使用史和文化程度是老年人视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的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力较好,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陈雯[2](2021)在《血细胞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生于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也是全球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国内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由此ROP的发病率随之提高。本研究拟探讨血细胞指标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新的、便捷的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救治中心住院治疗并行眼底照相检查的早产儿。根据眼底照相的结果分为ROP组与非ROP组,并在根据病变分区、分级的情况,将ROP组患儿分为轻度与重度ROP。收集患儿围生期情况(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感染、宫内窒息、羊水胎粪污染等),生后情况(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败血症、真菌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氧方式、氧疗时间,输血次数),以及出生后24小时内,生后1周,生后3周的血常规资料(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比较不同组别各指标的差异,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引起ROP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血细胞指标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并找到预测RO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生后24小时,ROP组相较于非ROP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比值显着降低,LMR比值显着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后1周时,ROP组相较于非ROP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LMR比值显着降低,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比值显着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后3周时,ROP组相较于非ROP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LMR比值显着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比值显着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胎龄、出生体重、BPD、出生时NLR、生后1周NLR、生后1周LMR、生后3周NLR、生后3周LMR是ROP发病的危险因素。5.重度ROP组患儿NLR在出生时[1.680(1.1,2.0)vs0.750(0.5,1.3)]、第1周[1.900(1.6,2.5)vs1.540(1.2,2.1)]、第3周[1.280(0.7,1.5vs0.760(0.5,1.3)]均显着高于轻度ROP患儿。LMR值在出生时[5.290(3.4,7.2)vs7.240(5.7,10.2)]、第1周[2.010(1.4,2.6)vs2.290(1.7,2.7)]、第3周[2.660(1.8,5.3)vs3.550(2.6,4.3)]均显着小于轻度ROP患儿。6.第1周NLR、LMR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且与其他时期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两组数据的曲线下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NLR的曲线下面积0.756(95%CI:0.697~0.815)、最佳预测值1.470;第1周LMR的曲线下面积0.786(95%CI:0.732~0.839)、最佳预测值2.930。结论:1.血细胞比值NLR、LMR与ROP的发病相关,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2.胎龄、BPD、出生时NLR、生后1周NLR、生后1周LMR、生后3周NLR、生后3周LMR是ROP发病的危险因素。3.第1周NLR、LMR对ROP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加倩[3](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袁雯[4](2020)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视网膜电图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视网膜电图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年2月至26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初次就诊的连续42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为实验组(84眼),42名患者均于初次发病两月内就诊于我科并均表现有急性葡萄膜炎,另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眼)。按ISCEV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ull-field electroretinography,ffERG)检查。通过记录实验组患者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2个月的ffERG数据的改变来评估视网膜功能的动态变化。此外,还分析了ffERG与B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所揭示的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GLMM)分析患者随访期间ffERG的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混合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和对照组之间ffERG的差异。治疗前与治疗后个时间点之间临床表现的差异用x2检验分析。P<.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视力下降和视网膜结构改变,这些变化在治疗后2个月显着改善,治疗6个月后已无明显异常。治疗前患者ffERG的所有暗适应(dark-adapted,DA)和明适应(light-adapted,LA)反应振幅显着降低,潜伏期延长。在治疗2个月后,除暗适应反应a-波的振幅外,其余参数都得到改善,并且在之后的治疗中持续改善,直至治疗2个月后,患者ffERG所有反应参数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5)。结论:1、FfERG反应的视网膜功能恢复相较于结构恢复滞后,提示其在反应视网膜损伤上更敏感。2、VKH综合征患者内外层视网膜均出现功能障碍。3、在VKH综合征中,内层的视网膜功能障碍轻于外层视网膜,且内层视网膜功能障碍更早恢复。4、FfERG可以作为一种监测治疗效果的方法,有助于决定何时终止治疗,也支持VKH综合征在规律有效的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的视网膜功能的观点。

周杨林[5](2020)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不良事件数据为基础,建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不良事件数据库,对不良事件数据进行挖掘,发现新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研究方法:获取并解析包含有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不良事件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规范药品名称和数据集成等处理,建立用于风险信号数据挖掘研究的数据库。定义“重要不良事件”和“特殊不良事件”,使用不相称性分析中的报告比值比法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重要不良事件”、“特殊不良事件”和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将说明书中没有记载的“特殊不良事件”作为新的风险信号。研究结果:通过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不良事件数据库的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对于重要器官,氟康唑有重要风险信号75个,伊曲康唑有重要风险信号30个,伏立康唑有重要风险信号79个,泊沙康唑有重要风险信号33个。将说明书中已经记载的不良事件与数据挖掘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氟康唑有13个阳性信号,伊曲康唑有14个阳性信号,伏立康唑有38个阳性信号,泊沙康唑有13个阳性信号,4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说明书中不良事件是风险信号的占各自记载总不良事件的百分比分别为20.97%、16.28%、25.33%、15.67%。对于特殊不良事件,研究最终发现氟康唑6个新风险信号,伊曲康唑2个新风险信号,伏立康唑8个新风险信号,泊沙康唑11个新风险信号,这些新风险信号均未在现有说明书中记录。研究结论:通过对药品不良事件的数据挖掘,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四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心脏、血液、胃肠、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或系统中均存在较多的风险信号;部分特殊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未被记录在药品说明书中,为新的药品风险信号,对这些新的风险信号需要加强监测。临床在使用三唑类药物进行抗真菌治疗时,需要做好药用药评估以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风险。

火成栋[6](2018)在《多光谱成像技术在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结合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对比多光谱成像技术(MSI)和眼底彩照在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70人,共140只眼,平均年龄为28.5岁,均接受多光谱成像技术(MSI)、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彩照检查(FP),对比观察眼底彩照和多光谱成像仪对硬性渗出、视网膜出血、视盘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常见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研究的70名患者中的140只眼中,MSI在视网膜动脉痉挛和视网膜动脉硬化中,检出数与FP相同;在硬性渗出(χ2=26.58)中检出数显着高于FP,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网膜出血(χ2=1.10)虽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SI成像更为清晰,定位更加准确。视盘水肿和视网膜脱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MSI在曲线下面积(AUC=0.660,1.000;95%CI分别为0.5240.796,1.0001.000),大于FP的曲线下面积(AUC=0.547,0.789;95%CI分别为0.4160.678,0.5541.000),多光谱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多光谱成像技术在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各个阶段中均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在硬性渗出、视盘水肿、视网膜脱离等方面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裴芳,黄骥,李锐锋,李琳,唐素琼,黄婕,肖睿,陈诗佳,王雅佗,谷君[7](2016)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R)患者视觉电生理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23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32例与常规治疗组106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降压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a波、b波和振荡电位(OP)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01),FERG中a波、b波、OP及各子波潜伏期均显着缩短(P<0.05或P<0.001),振幅显着延长(P<0.05或P<0.001),且疗程越长,上述差异越大。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能更有效控制血压、血脂和体质指数(P<0.05或P<0.001),但血压下降与其降脂作用无显着相关性(P>0.05)。自用药后12个月起,阿托伐他汀组FERG中a波、b波、OP及各子波潜伏期均显着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振幅均显着长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用药后24个月上述差异更明显(P<0.01或P<0.001)。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DB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幅度及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是影响HR患者视觉电生理改善的主要因素(P<0.05或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协同降压药物治疗提高了HR的疗效,使异常的视觉电生理得到改善。

李成武[8](2016)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10%。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和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能否反映脑血管损伤的程度,哪些体征具有特征性,能预警脑卒中的发生,从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目的:1.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及其脑、眼血流的相关性,探讨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通过眼底检查来预测或早期发现、干预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2.对脑卒中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比较病变轻重与证型的关系,分析两种疾病证候演变规律和共性,从证候学特征方面为脑卒中的“治未病”提供临床依据。3.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并发症时,脑、眼血流的相关性,探讨视网膜病变和脑血管病变发病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共性。方法: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脑卒中发病情况的横断面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符合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Ⅱ级及以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的患者300例,该病例来源于三个临床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门诊,每个中心各100例。询问脑卒中病史,拍摄眼底彩照,测量视网膜动脉直径、静脉直径,计算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进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级和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分级,按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辨证分型。从以下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①分析脑卒中发病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级、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分级的关系。②分析脑卒中发病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③分析中医证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④分析中医证型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2.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住院患者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采集眼底彩色照片,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按照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从以下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①分别分析眼血流、脑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分级的相关性。②分析眼血流、脑血流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③分析脑血流与眼血流的相关性。④分析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脑卒中发病情况的横断面调查试验周期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31日,三个分中心共收集病例291例。2.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级别之间和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级别之间脑卒中发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视网膜病变级别越高脑卒中发病率越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Ⅲ级时脑卒中发病率(65.71%)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Ⅱ级时脑卒中发病率(18.45%)的3.56倍。3.有脑卒中与无脑卒中患者之间比较,有脑卒中组视网膜动脉直径小、视网膜静脉直径大、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小。其中脑卒中组动静脉直径比为0.51,无脑卒中组动静脉直径比为0.62。4.不同中医证型之间脑卒中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痰浊痹阻证最易发生脑卒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级别之间中医证型有统计学差异,痰浊痹阻证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最重。5.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试验周期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共收集病例120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以Ⅱ级为主,占65.4%,视网膜动脉硬化以Ⅲ级为主,占83.3%。痰湿壅盛证最多,占50%,其次为阴虚阳亢证和肝火亢盛证。6.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动脉硬化不同级别之间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差别,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加重,阻力指数增大、搏动指数增大、S/D增大。7.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与眼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有正相关性。结论: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级作为预测脑卒中发病风险的临床指标之一,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级别越高脑卒中发病风险越高,合并视网膜出血、渗出时脑卒中发病率(65.71%)是单纯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时脑卒中发病率(18.45%)的3.56倍。2.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与脑卒中发病风险有相关性,视网膜动脉直径越小、静脉直径越大、动脉静脉直径比越小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大。当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降到0.5时脑卒中发生风险较大。3.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和脑卒中发病风险有相关性,痰浊痹阻证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最大。4.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与眼血流有相关性,其中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是血流动力学参数中评价高血压对脑部和眼部血管影响较为敏感的指标。

石亚琳[9](2016)在《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研究及当归补血汤加味方干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研究目的:分析不同程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病变、视功能指标等临床特点,并探讨与眼底出血和硬性渗出相关的因素。方法:本试验为观察性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13位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其中轻度NPDR患者21人,中度NPDR患者75人,重度NPDR患者17人。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BMI、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以及眼科情况,包括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和多焦视网膜电图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填写CRF表。结果:(1)重度NPDR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显着长于轻度NPDR患者(P<0.05),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下同)分别为5.00(2.25,8.75)年,2.50(1.00,3.50)年;(2)随病情的加重,NPDR患者的眼底出血面积由0.00(0.00,0.01)mm增大到0.74(0.33,1.31)mm,硬性渗出面积由0.00(0.00,0.00)mm增大到0.14(0.04,1.1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证明DR分级是出血面积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1),而糖尿病病程(P=0.037)和DR分级(P=0.030)与硬性渗出面积独立相关;(3)随NPDR患者病情的加重,视野检查的平均光敏感度(MS)由27.24±2.28 dB下降到24.79±2.96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缺损(MD)由1.04±1.71dB上升到3.23±3.12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患者NPDR病情的加重,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N1波、P1波和N2波的振幅密度在大部分分区呈下降趋势(P<0.05),第1环P1波的潜时由48.82±2.14 ms延长到51.13±3.06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环和第5环N2波的潜时也有延长趋势(P<0.05)。结论:随NPDR病情的加重,患者的眼底出血面积和硬性渗出面积逐渐增大,平均光敏感度逐渐下降,平均缺损逐渐增加,多焦视网膜电图反应波的的振幅密度逐渐下降、潜时逐渐延长;DR分级是出血面积的独立相关因素,而糖尿病病程和DR分级是硬性渗出面积的独立相关因素。第二部分 当归补血汤加味方干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目的:以羟苯磺酸钙胶囊为阳性对照药,评价当归补血汤加味方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开放、非劣效阳性药物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共113名合格受试者入组,受试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被随机分到治疗组或对照组,共103名受试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即当归补血汤加味方组完成56人,对照组即羟苯磺酸钙胶囊组完成47人。试验组受试者给予当归补血汤加味方,每日3次,每次10ml,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予以羟苯磺酸钙胶囊,每日3次,每次0.5g,疗程6个月。记录受试者治疗前后一般情况和安全性指标,并对受试者进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造影、视野和多焦视网膜电图等相关眼科检查。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级、视网膜出血面积、视网膜硬性渗出面积、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多焦视网膜电图、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试验组受试者经当归补血汤加味方治疗后,视野平均光敏感度由治疗前的25.95±2.41dB提高到26.89±2.46dB(P<0.05),平均缺损由治疗前的1.96±2.16 dB降低到1.07±1.98dB(P<0.05);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N1波、P1波和N2波的振幅密度大部分分区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其中试验组治疗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第1环P1波振幅密度93.80±31.61 nV/deg2高于对照组90.40±29.99 nV/deg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8.98 ± 1.95%下降到7.92±1.42%(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疗效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过程中,两组CSME和PDR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过程中,试验组有1例出现皮疹,处理后好转,考虑与药物可能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是治疗后的出血面积改变量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3),而糖尿病病程(P=0.011)和治疗前DR分级(P=0.006)是治疗后的渗出面积改变量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方在改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野指标及多焦视网膜电图指标方面有效且安全,且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功能的保护作用不劣于羟苯磺酸钙胶囊。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及抗炎等机制减轻了糖尿病时视细胞和ON双极细胞等的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10](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指出

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视网膜电图表现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性视网膜病视网膜电图表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视力障碍的定义
        1.2.1 国际标准
        1.2.2 国内标准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计算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危险因素的选取
    2.3 视力障碍的诊断
    2.4 视力障碍原因的确定标准
    2.5 资料收集方法
        2.5.1 视力检查
        2.5.2 临床指标的测量
        2.5.3 调查表填写
    2.6 资料整理与分析
    2.7 伦理问题及对策
    2.8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视力障碍原因
    3.3 视力障碍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3.4 视力障碍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 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3.6 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力评价
    3.7 风险值划分
4 讨论
    4.1 老年人视力障碍原因分析
    4.2 老年人视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4.2.1 高龄
        4.2.2 糖尿病
        4.2.3 眼病史
        4.2.4 皮质类固醇药物使用史
        4.2.5 较高的收缩压
        4.2.6 较低的体力活动
        4.2.7 较低的文化程度
    4.3 放射线接触史与饮酒频率对视力障碍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4.4 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力评价
    4.5 预测模型的风险分层
    4.6 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意义及应用建议
5 结论
    5.1 本研究确定了老年人视力障碍的原因
    5.2 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
    5.3 基于ROC曲线评价了模型的预测效力,该模型具有区分视力障碍者和非视力障碍者的能力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人视力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血细胞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与分级标准
        2.2.1 ROP诊断标准
        2.2.2 ROP分级标准
        2.2.3 其他疾病诊断标准
    2.3 仪器与检查
        2.3.1 眼底检查
        2.3.2 血常规检查
    2.4 研究与方法
        2.4.1 资料收集
        2.4.2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1.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3.1.2 两组患儿危险因素情况
        3.1.3 眼底病变情况
        3.1.4 输血与ROP
        3.1.5 氧疗与ROP
    3.2 两组患儿血细胞参数比较
        3.2.1 两组患儿出生时血细胞参数比较
        3.2.2 两组患儿生后1 周血细胞参数比较
        3.2.3 两组患儿生后3 周血细胞参数比较
    3.3 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间NLR、LMR值比较
    3.4 ROP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5 NLR、LMR对 ROP的预测价值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ROP的危险因素
    4.3 血细胞指标与ROP
        4.3.1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
        4.3.2 血小板及其参数
        4.3.3 输血及贫血
        4.3.4 血细胞比值NLR、LMR、PLR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炎症/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4)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视网膜电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视网膜电图在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的区别
        1.1.2 药品不良事件研究的历史背景
        1.1.3 国内外药品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情况
        1.1.4 药品风险信号的概念和内容
        1.1.5 药品风险信号的研究方法
    1.2 国内外药品风险信号数据挖掘文献研究
        1.2.1 数据挖掘工作的早期探索
        1.2.2 医疗大数据的数据挖掘阶段
        1.2.3 数据挖掘未来发展方向
    1.3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不良事件监测
        1.3.1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研究的基本情况
        1.3.2 选择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1.4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数据挖掘研究内容
        1.4.1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挖掘数据库建立与研究
        1.4.2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数据挖掘研究
        1.4.3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数据挖掘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挖掘数据库建立与研究
    2.1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的来源与获取
        2.1.1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的来源
        2.1.2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的获取
    2.2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原始数据分析与提取
        2.2.1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原始数据条目分析
        2.2.2 提取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原始数据中变量并备份
    2.3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的清洗
        2.3.1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中重复报告的处理
        2.3.2 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中核心变量缺失的处理
        2.3.3 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中缺失值处理
        2.3.4 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中异常值处理
        2.3.5 研究数据中ISR编码不同但报告内容相同或相近数据处理
    2.4 四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名信息收集和处理
        2.4.1 常用药名信息的处理方式
        2.4.2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名信息
        2.4.3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名信息处理
    2.5 处理后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集成
    2.6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研究数据库基本情况与检测
        2.6.1 数据库中基本信息查询
        2.6.2 查询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不良事件的基本信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数据挖掘研究
    3.1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数据挖掘研究算法介绍和使用
        3.1.1 二乘二列联表与卡方检验
        3.1.2 报告比值比
    3.2 四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说明书不良事件信息汇总与研究
        3.2.1 四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说明书不良事件信息
        3.2.2 四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说明书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研究
    3.3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重要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研究
        3.3.1 重要不良事件定义
        3.3.2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重要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数据挖掘结果
    3.4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特殊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研究
        3.4.1 特殊不良事件定义
        3.4.2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特殊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数据挖掘结果
    3.5 讨论
        3.5.1 通过对4 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说明书中的风险信号挖掘结果讨论
        3.5.2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重要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研究结果讨论
        3.5.3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特殊不良风险信号研究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创新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本研究的创新
    4.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多光谱成像技术在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现状
    1.2 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
    1.3 传统的检查方法
    1.4 多光谱成像仪(MSI)
    1.5 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知情告知
    2.4 眼科检查及信息记录
        2.4.1 一般资料信息
        2.4.2 眼科相关检查信息
    2.5 仪器设备及药品
        2.5.1 主要仪器设备
        2.5.2 药品
    2.6 检测项目及方法
        2.6.1 常规眼底检查及眼底彩照(FP)
        2.6.2 MSI检查
        2.6.3 OCT检查
    2.7 阅片分析
    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FP和MSI对于各类病变的检出数
    3.2 通过卡方检验评估FP与MSI的差异性
    3.3 采用ROC曲线评估FP与MSI的差异性
        3.3.1 比较FP和MSI在观察视盘水肿时的差异
        3.3.2 比较FP和MSI在观察视网膜脱离时的差异
    3.4 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在MSI中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视觉电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治疗方法
    1.3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4 观察指标
        1.4.1 血压监测
        1.4.2 ERG检查
        1.4.3 实验室检查
    1.5 疗效判定
    1.6 安全性评价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基线资料分析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BMI和血脂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电生理指标比较
    2.5 两组治疗后视觉电生理改善有效率比较
    2.6 影响HR视觉电生理改善的多因素分析
    2.7 不良反应
3 讨论

(8)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综述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脑卒中发病情况的横断面调查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收集
        1.2 观察指标
    2 诊疗标准
        2.1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
        2.3 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标准
        2.4 脑卒中诊断标准
        2.5 病例纳入标准
        2.6 病例排除标准
        2.7 病例剔除标准
    3 方法
        3.1 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测量
        3.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的临床分级
        3.3 脑卒中发病情况的调查
        3.4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型
        3.5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结果
        4.1 受试者基本情况
        4.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病情况
        4.3 脑卒中发病情况
        4.4 脑卒中发病率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4.5 脑卒中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6 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5 讨论
        5.1 脑卒中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5.2 脑卒中发病率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5.3 脑卒中发病率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5.4 视网膜血管直径测量方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5.5 脑卒中发病率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
        5.6 脑卒中发病率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收集
        1.2 观察指标
    2 诊疗标准
        2.1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2 脑卒中诊断标准
        2.3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
        2.4 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标准
        2.5 病例纳入标准
        2.6 病例排除标准
        2.7 病例剔除标准
    3 方法
        3.1 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测量
        3.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分级方法
        3.3 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
        3.4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
        3.5 缺血性脑卒中的信息采集
        3.6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方法
    4 结果
        4.1 受试者基本情况
        4.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病情况
        4.3 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4.4 眼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4.5 眼血流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的相关性
        4.6 脑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4.7 眼血流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
        4.8 脑血流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
        4.9 脑血流与眼血流的相关性
    5 讨论
        5.1 高血压病合并眼部和脑部并发症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5.2 眼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5.3 眼血流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的相关性
        5.4 脑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5.5 脑血流与眼血流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9)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研究及当归补血汤加味方干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研究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性质及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观察项目
        1.4 仪器设备与检测方法
        1.5 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出血面积和硬性渗出面积的比较
        2.3 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的比较
        2.4 视野的比较
        2.5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比较
        2.6 出血面积与其他因素的比较
        2.7 硬性渗出面积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出血和硬性渗出面积随病情加重的变化
        3.2 视野指数随病情加重的变化
        3.3 Mf ERG随病情加重的变化
        3.4 其他指标随病情加重的变化
第二部分 当归补血汤加味方干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人群
        1.3 样本量
        1.4 试验用药
        1.5 干预方法
        1.6 合并用药规定
        1.7 试验流程
        1.8 观察项目
        1.9 仪器设备与检测方法
        1.10 疗效评价
        1.11 安全性评价
        1.12 不良事件
        1.13 统计分析方法
        1.14 临床试验流程
        1.1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16 伦理标准
    第二章 结果
        2.1 受试者入组情况及完成情况
        2.2 受试者基线情况
        2.3 疗效分析
        2.4 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问题和展望
附录
致谢

四、高血压性视网膜病视网膜电图表现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D]. 赵月.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血细胞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D]. 陈雯. 南昌大学, 2021(01)
  •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视网膜电图特征研究[D]. 袁雯.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风险信号的数据挖掘研究[D]. 周杨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多光谱成像技术在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D]. 火成栋. 兰州大学, 2018(02)
  • [7]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视觉电生理的影响[J]. 裴芳,黄骥,李锐锋,李琳,唐素琼,黄婕,肖睿,陈诗佳,王雅佗,谷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6(10)
  • [8]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李成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9]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研究及当归补血汤加味方干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D]. 石亚琳. 厦门大学, 2016(01)
  • [10]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

标签:;  ;  ;  ;  ;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