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传染性水泡病细胞毒灭能疫苗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成都兽医生物药品厂[1](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细胞毒灭能疫苗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 在猪水泡病仔猪脏器灭能苗试制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细胞毒灭能苗的研制工作现对前一阶段工作作一简单的小结。 一、细胞系的选择 (一)用猪水泡病资阳系乳猪30代毒(ZYP30)接种PK-15和IB-RS-2两个猪肾传代细胞系的单层细胞,连续适应3代后,获得了在PK-15细胞系上适应3代的ZYP30PK3和在IB-RS-2细胞系上适应3代的2YP30RS3两个细胞毒。分别用同源细胞测定这两个
李树春[2](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文中研究指明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于1965年春在我国个别地方已有发现。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曾一度称之为“猪疑似口蹄疫”。经有关单位多方面的试验证明,本病与口蹄疫、猪水泡疹、水泡性口炎不同。1972年9月农林、外贸、商业、交通四部在北京召开的猪病防治座谈会上定名为猪传染性水泡病。
陈备娟[3](2005)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用于口蹄疫病毒感染及其免疫动物的鉴别诊断》文中提出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国际贸易具有深远的影响,被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FMD控制和消灭策略包括疫苗免疫和屠宰可疑畜群。在免疫接种的群体,大多数动物血清FMDV结构蛋白抗体均为阳性,故一些基于结构蛋白的诊断方法很难确定感染口蹄疫病毒与否。只有将感染动物和隐性带毒动物与疫苗免疫动物加以区分才能为FMD的控制和消灭提供科学的依据。从已经发表的鉴别感染口蹄疫病毒动物和免疫动物的结果来看,3ABC和3AB是比较公认的良好检测用抗原,但也有一些在牛上进行的实验显示,少数的免疫动物体内存在3A抗体,这有可能是在疫苗制备过程中仍有微量3A蛋白残留,也有可能是一些交叉抗原的抗体所致。总之,这会影响基于3ABC或3AB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我们利用筛选到的位于3ABC蛋白3B多肽上的保守的、具有强结合活性的F5表位建立特异性免疫检测方法可能是克服类似问题的一种途径。 用重组DNA技术,以pM18T-3ABC质粒为模板将F5表位(141-190位氨基酸)基因用上游引物1和下游引物扩增得到了目的大小的基因片段(150bp左右),将F5片段用BglⅡ和HindⅢ双酶切,与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的pET-28a(+)片段连接,转化TG1,依次将6个含F5片段串联,表达质粒命名为pET-28a-F5(+6),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将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蛋白质斑点ELISA。结果表明F5(+6)基因主要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为抗原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5(+6)-ELISA。用307份阴性血清和30份阳性血清等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为96%,初步的敏感性(preliminary sensitivity)为100%。证明F5(+6)-ELISA方法可用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对经2次免疫的512份猪血清用F5(+6)-ELISA检测,同时作IHA检测,结果双阳性的为2.0%。 用NS-3AB作为识别抗原建立的ELISA是鉴别注苗和自然感染动物的可靠方法。用已知的阳性牛血清和阴性牛血清致核NS-3AB-ELISA,结果表明其特异性为100%。在上海各奶牛场都用“O”型FMD灭能浓缩苗作2次免疫接种,我们用NS-3AB-ELISA检测了852头奶牛,并作IHA检测。实验结果证明FMD灭能浓缩苗含有NS抗原极微量。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4](1974)在《猪传染性水泡病组织培养弱毒疫苗的初步研究——第二报》文中研究说明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水泡病,下同)上海北新泾系地鼠肾组织培养弱毒疫苗,室内外安全与效力试验结果表明,虽然对猪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安全性不够稳定,细胞毒某些代数对猪的反应率较大并发生同居感染。为解决弱毒苗的安全性问题,我们将水泡病秦皇岛系猪蹄部水泡皮毒适应2~3日龄小白鼠,连续传代致弱,待鼠毒对猪失去致病力后,再将鼠毒在仔猪肾上皮细胞中传代,试制组织培养弱毒疫苗。
甘肃省兽医药品厂[5](1977)在《转瓶培养猪传染性水泡病细胞弱毒疫苗中试生产》文中认为 根据农林部提出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猪水泡病疫苗的科研任务,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坚持“两服务一结合”,厂、所结合,1975年冬,在甘肃省兽医药品厂小试生产细胞苗6批8万余毫升,并经本动物安全试验,证明安全。又到天津武清县发生猪水泡病疫情的单位,免疫猪2283头,均安全,且控制了疫情。在河南省外贸猪基地正阳县作区域试验,
崔忠道[6](1990)在《猪传染性水泡病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前言引起猪发生水泡症状的传染病,有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以及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这四种病以在猪的蹄及口鼻等部位引起水泡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在症状上难以区别。重要差别是感染对象范围不同:口蹄疫传染牛、羊、猪等偶蹄动物,水泡性口炎除传染牛、羊、猪外,尚传染马;猪水泡疹及猪水泡病则仅传染猪,不传染其
钟金栋[7](2007)在《猪水泡病毒VP1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水泡病(SVD)又名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毒(SVD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口和蹄部产生水泡性损伤为特征,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FMD)极为相似,不容易区别,严重阻碍我国畜牧业和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兽医局(OIE)将这疫病列为A类传染病。在国际贸易中,多数国家对SVD采取严格的检疫和控制措施已成为一种技术性贸易保护壁垒。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VSV)及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因此建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安全和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于猪水泡病、水泡性口炎、口蹄疫的控制和出入境检验检疫至关重要。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等技术,对猪水泡病病毒外壳蛋白抗原(VP1)编码基因进行了克隆,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应用表达产物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建立了猪水泡病RT-PCR、多重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核酸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病毒核酸的鉴别检测,其主要内容和结果为:1.以猪水泡病病毒核酸为模板,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849bp的VP1基因,通过T-A克隆,将VP1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克隆载体质粒中,构建SVDV VP1基因重组质粒,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确定其基因的正确性。再将片断插入pBAD/Thio TOPO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筛选获得VP1基因正向插入、有正确读码框的阳性克隆,成功构建了猪水泡病病毒VP1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经L-Arabinose诱导表达,可稳定、高效地表达VP1蛋白抗原。SDS-PAGE结果表明,以终浓度为0.002%的L—阿拉伯醛糖进行诱导,5h后表达可达到高峰,表达蛋白为融合蛋白,分子量为47.13kDa,表达产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6%。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诱导的蛋白能与猪水泡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应用该重组抗原建立了检测猪水泡病的间接ELISA方法,以重组的猪水泡病病毒VP1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以重组VP1蛋白为抗原检测SVDV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根据基因库中的猪水泡病病毒高度保守的序列,设计了与SVDV互补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建立了RT-PCR检测方法,扩增出251bp和366bp特异性条带,本试验能稳定、高效、快速地检测出猪水泡病病毒。通过检测FMDV、VSV、BHK21细胞等,对照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证明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对SVDV R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后检测,结果SVDV RNA在10-4稀释度时仍能检测到阳性,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3.应用RT-PCR技术,建立了多重PCR同时检测鉴别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方法。根据基因库中的口蹄疫病毒、猪水泡病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各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与FMDV、SVDV、VSV互补的3对特异性引物,对样品中的cDNA模板进行了多重RT-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189bp、125bp和300bp。用这3对引物对病毒样品cDNA模板进行多次扩增,均能稳定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本试验能同时特异、敏感、快速地鉴定FMDV、SVDV和VSV。4.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RT-PCR检测猪水泡病病毒的方法。根据基因库中的SVDV高度保守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an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VDV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TaqMan RT-PCR可检测到每个反应相当于1×102copies病毒RNA;与FMDV、VSV等其它水泡性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制作的标准曲线中各浓度范围内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3;与常规的RT-PCR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可对样品中微量SVDV进行准确检测,是一种SVDV检测的良好方法。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表达了猪水泡病病毒VP1基因,应用表达产物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建立了猪水泡病RT-PCR、多重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核酸检测方法。该检测体系对于猪水泡病的预防和控制、出入境检验检疫以及社会公共安全显得至关重要,为我国猪水泡病的诊断和动物检疫提供了技术支撑。
黑龙江省哈尔滨兽医研究所[8](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弱毒疫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猪传染性水泡病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流行,危害较大。为了保障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肉食供应和出口援外,我们于1975年研制成功了猪传染性水泡病灭能疫苗。但这个疫苗用量大,使用上还不够十分理想,需要进一步培育出一株安全、稳定、免疫力更好的弱毒毒种。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生产、使
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9](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组织培养甲醛灭能疫苗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一)种毒来源和毒株的病原特性:采用龙海株。此株于1973年3月从龙海角尾公社发病猪采集水泡皮,用幼猪肾原代单层细胞培养分离适应获得。同时对此株病原特性进行研究,抗乙醚、一克分子浓度氯化镁在50℃中灭熊起保护作用。在猪肾、地鼠肾、猪睾丸等原代单层细胞培养中能繁殖并可以致细胞病变,但在牛肾、兔肾、鸡胚成纤维等细胞中培养,不出现病变,能否适应繁殖未进一步试验。该株病毒能被上海猪水泡病康复血清所中和(康
江苏省猪传染性水泡病研究协作组[10](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幼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苗试验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为了尽快消灭猪传染性水泡病,近年来在研制疫苗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鉴于猪水泡病水泡皮灭活苗的试制成功,我们于1974年开展了幼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苗的研究。经试验测定,较大的免疫剂量有较好的保护力。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疫苗的制备 细胞的制备:用17~20日龄的地鼠肾,按组织培养常规制成单细胞,作病毒的培养材料。 种毒:采自我省连云港食品公司的病猪水泡皮毒,在地鼠肾单层细胞连续适应4代,作
二、猪传染性水泡病细胞毒灭能疫苗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传染性水泡病细胞毒灭能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3)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用于口蹄疫病毒感染及其免疫动物的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语的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口蹄疫的研究进展 |
1.口蹄疫的流行 |
2.口蹄疫病毒 |
3.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
4.口蹄疫病毒病原体的鉴定 |
5.血清学技术检测动物体内抗体 |
6.口蹄疫疫苗 |
7.口蹄疫诊断和自然感染与注苗动物血清学鉴别诊断 |
8.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F5(+6)-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猪FMDV抗体的检测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附录 F5(+6)-ELISA检测试剂的配制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NS-3AB-ELISA及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牛FMV抗体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致谢 |
(7)猪水泡病毒VP1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猪水泡病研究进展 |
1.1 SVDV病原学 |
1.1.1 病毒分类与特性 |
1.1.2 基因组结构 |
1.1.3 病毒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1.1.4 SVDV的抗原结构 |
1.2 SVDV流行病学 |
1.2.1 流行与危害 |
1.2.2 病毒的繁殖与复制 |
1.2.3 SVDV的传播 |
1.3 SVDV诊断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1.3.1 动物试验 |
1.3.2 血清抗体检测方法 |
1.3.3 核酸诊断 |
1.4 SVD的控制和预防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策略 |
第二章 猪水泡病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2.2.2 主要试剂配制 |
2.2.3 引物设计 |
2.2.4 技术路线 |
2.2.5 病毒基因组RNA的提取 |
2.2.6 cDNA的反转录 |
2.2.7 SVDV-VP1基因的PCR扩增 |
2.2.8 PCR产物的小量胶回收 |
2.2.9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10 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
2.2.11 重组表达质粒在TOPO10E.coli细胞中的诱导表达 |
2.2.12 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 |
2.2.13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 |
2.2.14 重组蛋白的小批量生产和纯化 |
2.3 试验结果 |
2.3.1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
2.3.2 SVDV VP1基因的亚克隆及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2.3.3 SVDV核蛋白表达重组质粒的序列分析 |
2.3.4 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2.3.5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 |
2.3.6 重组基因表达产物的纯化 |
2.4 讨论 |
2.4.1 VP1基因的选择 |
2.4.2 基因表达系统的选择 |
2.4.3 VP1基因表达 |
2.4.4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三章 猪水泡病检测技术的建立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病毒株、细胞和主要试剂 |
3.2.2 仪器设备 |
3.2.3 试剂配制 |
3.2.4 猪水泡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2.5 多重PCR检测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的研究 |
3.2.6 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RT-PCR检测猪水泡病病毒的研究 |
3.2.7 应用重组抗原建立检测猪水泡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的研究 |
3.3 结果 |
3.3.1 猪水泡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3.2 多重PCR检测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的研究 |
3.3.3 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RT-PCR检测猪水泡病病毒的研究 |
3.3.4 应用重组抗原建立检测猪水泡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的研究 |
3.4 讨论 |
3.4.1 猪水泡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4.2 多重PCR检测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的研究 |
3.4.3 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RT-PCR检测猪水泡病病毒的研究 |
3.4.4 应用重组抗原建立检测猪水泡病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研究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猪传染性水泡病细胞毒灭能疫苗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猪传染性水泡病细胞毒灭能疫苗的研制[J]. 成都兽医生物药品厂.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2]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J]. 李树春.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3]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用于口蹄疫病毒感染及其免疫动物的鉴别诊断[D]. 陈备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05(12)
- [4]猪传染性水泡病组织培养弱毒疫苗的初步研究——第二报[J].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4(01)
- [5]转瓶培养猪传染性水泡病细胞弱毒疫苗中试生产[J]. 甘肃省兽医药品厂.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6]猪传染性水泡病的研究[J]. 崔忠道. 北京实验动物科学, 1990(02)
- [7]猪水泡病毒VP1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D]. 钟金栋.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2)
- [8]猪传染性水泡病弱毒疫苗的研究[J]. 黑龙江省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9]猪传染性水泡病组织培养甲醛灭能疫苗的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10]猪传染性水泡病幼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苗试验报告[J]. 江苏省猪传染性水泡病研究协作组.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