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前景

中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前景

一、中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素,马腾飞[1](2022)在《论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的奠基石——“利改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次改革,体现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治理中的不断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国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格局。20世纪80年代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探索式改革,将原来国营企业全部利润上缴的分配形式改为国家首先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按照税法将一部分企业所得以税收形式征收之后,再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进行分配。这一改革成功奠定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基石。它既是中国重大财税改革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财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以此为突破口,两步"利改税"引领了我国完整的税制体系的递进构建,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回望历史,这次改革体现了执政党在当时情境下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勇气及智慧,也为今后国家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参照。

蔡伟贤,李炳财[2](2021)在《税收征管、税收压力与企业社保遵从》文中提出近年来在社保基金收支压力日益增大的同时,企业的社保逃费现象却愈加严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税收征管与企业社保遵从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金税三期实施这一政策冲击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金税三期实施后企业逃税程度降低,但社保逃费程度却大幅提高,税、费间存在明显的"跷跷板"效应。税收征管的加强降低了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促使企业通过社保逃费转移税收压力。进一步分析表明,税、费征收机构的分离给企业策略性逃费提供了空间,此外,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能够减少企业的策略性逃费行为。本文的研究为近年来企业社保遵从度不升反降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为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和推进社保征收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依据。

张爽[3](2021)在《高质量走出去:印度》文中认为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电力生产国和第四大电力消费国。印度到203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830GW,相当于整个欧盟总和;到2040年,印度能源需求将占全球能源需求项目新增的40%。

李连友,黄保聪[4](2021)在《投桃报李:财政压力提升与企业杠杆率调整——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文中认为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探索地方财政压力提升如何影响微观企业杠杆率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断点回归(RD)模型,实证评估财政压力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压力提升对企业杠杆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处理组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了大约1.2%。具体地,财政压力提高可能会降低企业避税意愿和经营绩效,从而促使企业增加杠杆率。而且,在那些经济越落后、技术发展水平越低、企业规模越小的地区以及那些活力较低的国有企业和僵尸企业中,这种促进作用越明显。以上发现对于理解财政压力的微观经济后果以及推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和宏观"稳杠杆"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静,张鹤,王越[5](2021)在《减税降费背景下我国避免对外投资双重征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减税降费是近些年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解决对外投资中所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尤为重要。跨国投资征税实践中常用的两种避免双重征税的方法包括抵免法与免税法。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抵免法,免税法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对外投资和降低税收的征管成本,并且不会以牺牲过多的税收收入作为代价。结合中国的对外投资情况计算得出,如果我国从抵免法转为免税法,对外直接投资所取得的股息收入的税收负担将从25.4%降低到14%;对6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这个数字将从26.9%下降到22.7%。

刘佐[6](2021)在《从“十三五”到“十四五”:中国税制改革回顾和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间(以下简称"十三五"),中国的税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进展,主要体现在税收立法、货物和劳务税改革、所得税改革和减税降费等方面,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展望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以下简称"十四五")的税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继续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合理调整宏观税负,优化税制结构,完善主体税种。

马楚莹[7](2020)在《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诉求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回顾前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演变历史,抵免制度主要蕴含了三个制度逻辑:设立逻辑是吸引外资;核心逻辑是维护国家税收管辖权,保障税基;例外逻辑是发挥产业导向性。随着中国进入以转换增长动力为目标、以经济下行为特征的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诉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引发了关于适用抵免法或是免税法的争议。探究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诉求,从外部挑战来看,以美国为典型的国际属地税制改革趋势削弱了中国税制的竞争力,不利于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并压抑了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从内部需求来看,一方面企业跨境经营的目标要求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积极减轻企业境外税收负担,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另一方面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政策的价值导向要求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警惕过度对外投资,同时加强对外资尤其是高新技术外资的吸引力。由于抵免法和免税法都有适应或者不适应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征税制度诉求的部分,因此,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征税制度的优化方案是实行混合征税制,在不同领域适用不同制度,共同发挥抵免法和免税法的优势。具体来说,在高新科技领域试点参股免税制度;在其他领域继续坚持和优化限额抵免制度,尤其需要尽快建立综合抵免制度的配套规则。

武宵旭[8](2020)在《资本错配对中国上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作为经济体供给端的基本单元以及社会财富和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其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行为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层面的供给质量。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经济增长数量向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的攻坚期。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新常态下中国“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然而,资本要素市场改革滞后所引致的资本价格扭曲、资本错配严重掣肘了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成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社会整体生产效率中一块不容忽视的“绊脚石”。鉴于此,本文从资本结构性配置视角,利用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探究资本错配对中国上市企业行为的影响。结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既定战略目标、当下日益凸显的“脱实向虚”格局、开放型经济体制构建的发展新模式以及“减税降费”政策等事实,分别从企业创新、企业金融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税负四个维度,深入而全面地考察资本错配对中国上市企业行为动态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资本错配所导致的企业资本使用成本与生产率“错位”,虽然使得一部分企业因资本使用成本过低而获得了比较优势,但这一非市场力量维持的竞争优势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且进一步恶化了企业间的要素禀赋结构,在整体上降低了中国上市企业的发展质量。具体地:(1)资本错配抑制了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增长,提高了企业创新风险,造成创新的实质性损失。相比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资本错配对主板上市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国内企业创新活动的冲击更加严重。表面上,融资约束的正向中介效应削弱了资本错配对国有企业创新数量的负向作用,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质量,降低了整体企业创新风险,但在实质上,资本错配通过变相提高高生产率民营企业的资本使用成本,加剧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风险,造成其创新数量的下降和社会整体的创新损失。加快矫正金融要素市场扭曲,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监管体系,充分推动资本要素市场化,是有效化解当前中国企业创新投融资困境,减少企业创新损失的关键所在。(2)资本错配助推了企业金融化行为,并造成金融渠道获利减少。该效应存在非对称性,在国有企业、第二产业企业、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金融化更为凸显;在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第一和第三产业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金融渠道获利更减少更为明显。进一步地,结合企业生产率,发现资本错配主要通过提高低生产率企业的金融化程度而加剧了整体企业的金融化,通过降低低生产率企业的金融渠道收益而减少了整体企业金融渠道收益,对高生产率企业则不存在显着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资本错配增强企业金融化的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企业实体利润率、增加企业短期贷款渠道而实现。同时,实体利润率的减少和短期贷款的增加可以弱化资本错配对企业金融渠道获利的负向影响。因此,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资本错配所导致的企业资本使用成本与生产率错位对企业金融化的助推,进一步提高企业实体利润率,化解企业生产投资中所面临的“短贷长投”现象。(3)资本错配促进了中国企业OFDI水平的提高,且对国内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大规模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同非避税投资、“顺梯度”投资相比,国内企业的“逆梯度”投资和避税投资显着上升,即资本错配所引致的部分OFDI存在制度逃离和避税动机。此外,资本错配显着降低了企业的OFDI决策、非避税投资决策以及向低、中、高收入国家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但明显提高了企业的避税投资倾向。由资本错配所引致的OFDI会对国内投资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按照企业所有制、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划分样本发现,该替代作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大规模企业中更为严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存在异质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海外投资水平的提升会缓解资本错配对国内投资的负向影响。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量,还要认识到其OFDI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质量”问题。加快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降低行业内企业间的资本错配,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需求,完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措施,是提高中国企业OFDI质量,充分发挥内引外联作用,实现国内投资与海外投资良性互动,减少中国资本外逃的关键所在。(4)资本错配弱化了“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性,显着提高了上市企业的实际税负,且主要提高了民营上市企业、小规模上市企业、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这类“弱势”企业的税负水平。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创新产出以及金融化水平的提升均可以缓解资本错配对企业实际税负的提升作用,帮助企业降低税负。政府补贴对企业税负的降低作用会随着资本错配程度的加重而有所下降。在资本错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补贴越多,企业税负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中国纳税实务中“列收列支”问题的存在。在财政分权大框架下,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优化税制结构,是扩大中国整体税基水平,实现“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有效发挥的重要抓手。本研究所得结论揭示了资本错配和企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更深刻地理解当前上市企业行为动机提供了新视角。在丰富和拓展有关要素资源配置、企业创新、企业金融化、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税负等相关文献的同时,也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增加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扈梦笛[9](2020)在《宏观减税背景下企业并购的节税动因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并购浪潮热度不减。然而,并购后实现成功经营的案例并不多见。成功的并购取决于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在资源、文化、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有效衔接、洽和与匹配。企业并购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长期发展战略的考虑、以及短期内实现相应的财务收益。不少并购失败案例都表明,企业若以追求短期财务收益为目标而进行并购将会增加企业并购失败的风险。基于此,本文研究重点实证研究了企业并购的短期财务动因之一,即“节税动因”;更重要地,分析了企业出于“节税”动因而发生的并购能否促进企业绩效。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具体分析企业并购的节税动因,进一步讨论了中国近些年推行的大规模减税政策对于减少企业因短期节税而进行非效率并购行为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本文通过收集中国2012-2018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并购数据,运用面板OLS回归模型和面板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节税”动因是否存在。研究发现,水平项上,当企业实际税负水平较高(低)时,其进行并购的概率越高(低);动态项上,当企业实际税负变得更高(低)时,其进行并购的概率越高(低);即“节税”的确是促进企业并购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地,研究还发现,企业出于“节税”动因而进行的并购对于改善企业财务绩效没有显着影响或者呈现显着负向影响。即,企业出于短期财务收益而进行的并购是一项非效率行为。最后,由于企业并购概率会随着实际税负的降低而下降,当国家通过一系列减税政策降低企业实际税负水平时,企业需要支付的税收成本下降,企业从并购中节省下的税收收益显着缩减。从这一角度看,由于大规模减税政策的推行,宏观实际税负下降,弱化了企业出于短期财务因素进行并购的概率。换句话说,国家的减税政策有利于推动企业基于长期财务战略而进行有效并购,通过案例分析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在优化企业并购行为的过程中,第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落实中央政府有关减税的各项政策;第二,税收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关于规避企业出于短期财务行为进行并购的制度设计,激励企业基于长期财务规划进行并购;第三,帮助企业及相关人员建立正确的并购观念。

林小玲[10](2019)在《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融资结构的中介效应》文中指出创新投入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企业创新投资具有巨大风险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面临融资约束。财政政策能够解决公共产品性和正外部效应,弥补市场失灵,增加企业内部资金或者外部融资,激励企业创新投入。论文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实证检验研究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重点揭示财政政策通过融资结构中介传导机制影响企业创新投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先分别探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再比较财政补助、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差异。首先,在查阅国外国内大量文献基础上,对财政政策、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投资进行理论分析。接着,实地调研财政部门、深圳创新型企业,了解企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的经验与不足。其次,搜集财政部门内部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整理企业相关财务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普通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影响机制检验等。最后,根据结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做出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研究展望。实证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投资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助激励企业研发投入,挤出短期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通过信号传递效应吸引更多长期债务融资;财政补助对私有企业、小微企业的研发激励效应显着,而对公有企业、涉外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激励效应不显着。第二,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研究结果表明,减免税负与企业研发强度显着正相关,而且存在门槛效应,减免税的研发激励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企业所得税减免通过增加企业内源融资和挤出债务融资中介传导机制影响企业研发强度,但是企业所得税减免尚未发挥明显的信号效应吸引长期债券融资;企业所得税减免与私有企业、外资企业、大中型企业研发强度显着正相关。第三,比较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的研发激励效应,发现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激励效果比财政补助更好,而企业所处地区、行业特征和企业特性等因素影响财政政策激励企业创新投资的效应;财政补助对中西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企业衰退期的研发激励效应比税收减免更显着,而税收减免对东部企业、大中型企业、企业成熟期的研发激励效应比财政补助更显着;财政补助增加企业现金流入,通过良好的信号效应吸引更多债务融资和挤出股权融资;税收减免减少企业现金流出,税盾效应挤出债务融资,增加股权融资;财政政策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企业所处地区、行业特征和企业特性等因素而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论与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结合企业所在地区外部环境、行业以及企业特征,完善技术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财政政策要与金融市场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引导市场有效发挥支持技术创新的作用。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解决投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财政政策信用水平,重点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融资难问题。财政政策应当法律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和监管体系,合理使用财政补助、税收减免政策,切实提高财政优惠政策的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应当逐步让金融市场发挥配置创新资源的主导作用。论文创新主要具有三点:首先,梳理了财政激励政策与创新投资、融资结构相关理论、概念,对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政府干预、外部性效应、信息不对称等进行理论梳理和重构;第二,采用财税部门的全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财政激励政策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并且检验企业属性、规模、生命周期特点对财政激励研发效应的影响,相关数据来自国家税务局内部数据,揭示中国现实情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三是基于融资结构的视角研究财政政策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揭示财政政策通过融资结构中介效应影响企业研发投资,对相关理论做了有益的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当然,由于主客观因素,存在研究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中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论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的奠基石——“利改税”(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改革开放之前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关系
三、打破国家与国营企业间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的固有格局
    (一)寻求对以往理论和实践格局的突破
    (二)“利改税”基本内容
    (三)从“利改税”到统一企业所得税的历程
四、国营企业“利改税”的评价与借鉴
    (一)改革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财税理论
    (二)“利改税”成为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奠基石
    (三)“利改税”为构建完整的税制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利改税”成为最终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关系的基石
    (五)“利改税”改革的实践为未来财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2)税收征管、税收压力与企业社保遵从(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政策背景和理论分析
    (一)政策背景
    (二)理论分析
    (三)“现金流效应”
    (四)“成本效应”
三 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
    (二)数据
    (三)变量
    (四)描述性统计
四 计量分析结果
    (一)金税三期与企业逃税
    (二)基准回归:金税三期与企业社保遵从
    (三)平行趋势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五)机制分析
    (六)异质性讨论
        1.税收负担。
        2.税收征管机构。
        3.社会保险费负担。
        4.社保支出压力。
五 进一步分析
    (一)社保征管机构改革对企业策略性逃费的影响
    (二)员工议价能力对企业策略性逃费的影响
六 结论和政策建议

(3)高质量走出去:印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电力市场分析
二、印度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三、我国电力设备出口印度市场概况
四、新冠疫情及限制令后对中资企业的影响
五、新形势下在印度投资经营及出口风险分析
    (一)在印投资风险
    (二)出口印度需留意的风险
六、中资企业下一步应对建议
七、印度疫情现状
八、印度后疫情经济表现及中印关系近期发展态势
    (一)印度后疫情经济表现
    (二)中印关系近期发展态势
九、推动电工装备企业印度高质量“走出去”有关建议
    (一)电工装备企业印度高质量“走出去”行业角度建议
    (二)电工装备企业印度高质量“走出去”企业角度建议
十、结语

(4)投桃报李:财政压力提升与企业杠杆率调整——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制度背景
三、 模型设定、变量与数据
    1.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与其它控制变量。
        (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四、 实证分析与机制检验
    1. 主要实证结果与分析
    2. 机制检验
        (1) 企业避税。
        (2) 企业绩效。
        (3) 融资约束。
五、 稳健性检验与异质性分析
    1. 稳健性检验
        (1) 有效性检验。
        (2) 安慰剂检验。
        (3) 替换企业杠杆率。
        (4) 删除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企业。
        (5) 带宽敏感性检验。
        (6) 其它多项式与交互项估计结果。
    2. 异质性分析
        (1) 企业规模差异。
        (2) 僵尸企业和非僵尸企业。
        (3) 高新技术和非高新技术企业。
        (4) 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
        (5) 产权性质差异。
六、 研究结论与启示

(5)减税降费背景下我国避免对外投资双重征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税收政策的研究
三、两种避免双重征税方法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借鉴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

(6)从“十三五”到“十四五”:中国税制改革回顾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三五”税收立法的主要成绩
2“十三五”税制改革的主要进展
3“十三五”减税降费和税收收入
4“十四五”税制改革展望
    4.1进一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4.2合理调整宏观税负
    4.3优化税制结构
    4.4完善主体税种

(7)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诉求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前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内容与逻辑
    第一节 境外所得征税制度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前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内容
        一、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演进
        二、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内容
    第三节 前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逻辑
        一、创立逻辑:吸引外资
        二、核心逻辑:维护国家税收管辖权,保障税基
        三、特殊逻辑:发挥产业导向性
第二章 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诉求
    第一节 攻关期国际属地税制改革趋势引发的外部挑战
        一、以美国为典型的属地税制国际改革趋向
        二、美国属地税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三、美国属地税制改革对中国抵免税制的挑战
    第二节 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内部需求
        一、攻关期中国企业跨境经营的税制诉求
        二、攻关期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政策的税制诉求
    第三节 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诉求的竞合分析
        一、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诉求的一致性
        二、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诉求的矛盾性
第三章 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优化
    第一节 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制度的调整
        一、优化抵免程序的部分内容
        二、优化抵免实体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优化方案
        一、抵免法与攻关期税制诉求的适应情况
        二、免税法与攻关期税制诉求的适应情况
        三、攻关期中国抵免税制的优化方案:实行混合征税制
    第三节 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优化路径
        一、实行参股免税制度:试点高新技术企业
        二、其他领域继续坚持并优化限额抵免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资本错配对中国上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1 资本错配的研究动态
        2.1.1 资本错配的形成原因研究
        2.1.2 资本错配的经济后果研究
    2.2 资本错配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动态
        2.2.1 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
        2.2.2 要素错配与企业创新
    2.3 资本错配与企业金融化的研究动态
        2.3.1 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宏观因素
        2.3.2 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微观因素
    2.4 资本错配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动态
        2.4.1 制度环境、政府干预与企业OFDI
        2.4.2 金融发展、要素扭曲与企业OFDI
    2.5 资本错配与企业实际税负的研究动态
        2.5.1 公司治理与企业税负
        2.5.2 外界环境与企业税负
    2.6 文献评论
第三章 资本错配对上市企业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
    3.1 资本错配的理论分析
        3.1.1 资本的定义
        3.1.2 资本错配的内涵及形成机理
    3.2 资本错配影响上市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1 资本错配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2 资本错配影响企业金融化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3 资本错配影响企业OFDI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4 资本错配影响企业税负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四章 资本错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损失的实证分析
    4.1 问题提出
    4.2 实证研究设计
        4.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4.2.2 资本错配的典型事实
        4.2.3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4.3 资本错配与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
        4.3.1 基准模型
        4.3.2 稳健性检验
        4.3.3 内生性讨论
        4.3.4 异质性研究
    4.4 基于融资约束的机制研究: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对比分析
        4.4.1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数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4.4.2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4.4.3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风险的中介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本错配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实证分析
    5.1 问题提出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5.2.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5.3 资本错配与企业金融化的实证研究
        5.3.1 主要实证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3.3 内生性讨论
        5.3.4 异质性分析
    5.4 资本错配影响企业金融化的传导机制:实体利润率与短贷长投
        5.4.1 实体利润率
        5.4.2 短贷长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本错配、企业海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的非平衡发展
    6.1 问题提出
    6.2 实证研究设计
        6.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6.2.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6.3 资本错配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
        6.3.1 基准模型
        6.3.2 稳健性检验
        6.3.3 内生性讨论
        6.3.4 异质性分析
    6.4 资本错配影响了何种海外投资?
        6.4.1 资本错配与海外投资的避税动机
        6.4.2 资本错配与海外投资区位选择
        6.4.3 资本错配与海外投资决策
    6.5 进一步的考察:资本错配引致的海外直接投资挤出了国内投资吗?
        6.5.1 资本错配和海外投资对国内投资的影响
        6.5.2 资本错配和海外投资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国内投资的影响
        6.5.3 资本错配和海外投资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企业国内投资的影响
        6.5.4 资本错配和海外投资对不同规模企业国内投资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资本错配对企业实际税负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问题提出
    7.2 实证研究设计
        7.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7.2.2 实证研究设计
    7.3 资本错配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
        7.3.1 基准模型
        7.3.2 稳健性检验
        7.3.3 内生性讨论
        7.3.4 异质性分析
    7.4 进一步研究:资本错配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实际税负过高问题?
        7.4.1 资本错配与OFDI对企业税负的交互影响
        7.4.2 资本错配与创新对企业税负交互影响
        7.4.3 资本错配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税负的交互影响
        7.4.4 资本错配与政府补贴对企业税负的交互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含义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宏观减税背景下企业并购的节税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企业并购的概念界定
        2.1.2 节税动因的概念界定
        2.1.3 宏观减税背景的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2.2.2 税收节约理论
        2.2.3 减税激励与企业并购
    2.3 政府宏观减税改变企业并购行为的传导机制
3 企业并购及税收政策的现状分析
    3.1 企业并购发展现状
        3.1.1 企业并购整体发展情况
        3.1.2 企业并购行业分布情况
    3.2 企业并购涉税税收政策现状
        3.2.1 企业并购涉税税收政策梳理
        3.2.2 企业并购涉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3.3 政府宏观减税政策现状
4 企业并购节税动因的实证分析
    4.1 实证研究假设
    4.2 实证研究设计
        4.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4.2.2 变量设计及说明
        4.2.3 计量模型的构建
        4.2.4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5 相关性系数矩阵分析
    4.3 企业并购节税动因的实证分析
        4.3.1 基准回归结果
        4.3.2 异质性检验
        4.3.3 内生性检验
        4.3.4 稳健性检验
    4.4 企业“节税”并购的财务效应的实证分析
        4.4.1 基准回归结果
        4.4.2 异质性检验
        4.4.3 稳健性检验
5 企业并购节税动因的案例分析
    5.1 ST高升公司背景介绍
        5.1.1 ST高升的公司概况
        5.1.2 ST高升的发展历程
    5.2 ST高升并购背景
        5.2.1 政策背景
        5.2.2 行业背景
    5.3 ST高升股权并购的节税动因分析
    5.4 宏观减税对降低“节税”非效率并购的具体影响测算
6 政策建议
    6.1 加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6.1.1 实现企业精准降负
        6.1.2 出台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6.1.3 强化落实成效
    6.2 出台鼓励企业进行有效并购的税收优惠政策
        6.2.1 加大并购税收政策整合力度
        6.2.2 建立并购长效激励机制
        6.2.3 优化并购税收优惠方式
    6.3 提高企业并购效率
        6.3.1 建立正确的并购观念
        6.3.2 提高企业并购决策水平
        6.3.3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融资结构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创新投资
        二、财政激励政策
        三、融资结构
    第三节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
        一、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二、财政补贴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
        一、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二、税收减免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对创新投资影响的比较
        一、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对创新投资影响的差异
        二、融资结构对财政政策与创新投资的中介效应
        三、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因素
        四、简要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分析
    第一节 创新资源配置最优的影响因素
        一、金融市场的不完全
        二、政府干预
        三、正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四、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作用机理
        一、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
        二、创新投资的价值理论
第四章 我国鼓励创新的财政政策现状及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我国创新投入及金融支持现状
        一、中国创新投入现状
        二、中国创新投资的金融支持及不足
    第二节 我国激励创新的财政政策及国际经验借鉴
        一、财政科技支出
        二、减免税政策
        三、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的比较
        四、深圳市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投资的案例分析
        五、国际经验借鉴
第五章 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财政补贴对制造业创新投资影响的研究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二、实证研究设计
        三、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 财政补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资影响的研究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二、数据和计量模型
        三、实证结果分析
        四、影响机制检验结果
        五、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减免对制造业创新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企业所得税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
        二、企业所得税减免对融资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实证研究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实证检验结果
    第三节 影响机制检验
        一、中介效应模型的设定
        二、融资结构影响机制检验
        三、分地区影响机制检验
        四、分企业属性影响机制检验
        五、分企业规模影响机制检验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财政补助与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比较
    第一节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融资结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二、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三、财政激励政策对融资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设置及定义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全样本及分地区企业实证结果分析
        二、异质性企业实证结果分析
        三、企业生命周期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影响机制检验
        一、影响机制检验模型
        二、全样本企业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三、分地区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四、分企业属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五、分企业规模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六、企业生命周期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中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的奠基石——“利改税”[J]. 王文素,马腾飞.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2(01)
  • [2]税收征管、税收压力与企业社保遵从[J]. 蔡伟贤,李炳财. 世界经济, 2021(12)
  • [3]高质量走出去:印度[J]. 张爽. 电器工业, 2021(12)
  • [4]投桃报李:财政压力提升与企业杠杆率调整——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 李连友,黄保聪. 现代经济探讨, 2021(11)
  • [5]减税降费背景下我国避免对外投资双重征税政策研究[J]. 张静,张鹤,王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06)
  • [6]从“十三五”到“十四五”:中国税制改革回顾和展望[J]. 刘佐.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1(05)
  • [7]攻关期中国企业境外所得抵免税制的诉求与优化[D]. 马楚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资本错配对中国上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D]. 武宵旭. 西北大学, 2020(06)
  • [9]宏观减税背景下企业并购的节税动因研究[D]. 扈梦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10]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融资结构的中介效应[D]. 林小玲. 深圳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中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