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自动控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

一、机床电气自动控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章[1](2021)在《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制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市政排水管道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逐渐增大,但由于地下空间不断开发,管道破损沉降,容易发生管道塌方、地面塌陷等严重情况。为了保障排水管道正常工作,市政工作井然有序,对排水管道进行应急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排水管道管径大小不一以及管内存在大量易燃易爆的有毒气体,人工下井作业十分困难,因此采用机器人下井完成管道应急检测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已有的管道检测机器人大多数只适用于新管道验收,很难适应排水管道这种恶劣环境,而且在管道内有着大量的生活垃圾、树枝和砖头等杂物,需要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具备很强的越障能力。本论文完成了具有雷达检测、视频采集、适应不同管径以及较强越障能力等功能的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制与试验。机器人采用防水处理的电机驱动行走,采用气缸驱动实现了600—1050mm管道的变径调节,损伤检测雷达可以绕壁摆动,同时完成管内视频采集工作。本论文的具体工作如下:完成了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方案及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采用了电机锥齿轮双向轮集成方案;设计了气缸驱动的变径调节机构,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要求,满足机器人工作过程中机身轴线始终与管道轴线对中;同时采用电机驱动齿轮沿双侧弧形齿条摆臂机构,从而实现雷达摆动绕壁检测。此外,还完成了相关检测设备的对比选型。完成了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越障性能的研究。针对机器人越障存在问题提出增加自适应机构的改进方案,完成了从动轮越障的必要条件以及驱动轮最大越障高度的计算,同时对前后从动轮越障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利用ADAMS软件对越障过程进行定量仿真,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以及50mm高度越障的可靠性。完成了机器人工作受力分析、选型校核及控制系统设计改进。对机器人进行迎流阻力分析,利用ADAMS对管径与撑壁力关系进行仿真,以及对机器人行走和摆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完成气缸以及电机选型,并对其中重要零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利用FluidSim-P软件对气动控制系统完成设计改进,同时对机器人主控单元以及电路等完成硬件选型与设计,实现机器人行走及检测功能一体化。在完成设计计算后,进行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样机的制作,并通过了实验室管道试验以及现场试验,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机器人具备轴线始终重合、越障能力强、检测装置稳定可靠且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完成真实排水管道的应急检测工作。

羊荣金,沈孟锋,罗晓晔,董虹星[2](2021)在《基于模具柔性制造系统的工程教学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基于所在学院与企业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模具柔性制造系统(M-FMS)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管控与运维方向)专业的教学、培训和竞赛三方面应用效果展开研究。结合专业实际,分析了该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结构组成;探讨了该柔性制造系统的教学功能、教学方法和开设的课程。实践表明该系统在人才培养、技能大赛有较大的优势。

李春艳[3](2020)在《基于多元化方法下的维修电工实训探讨》文中指出维修电工对于综合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这一职业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现在高职院校都十分注重有科学意识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作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专业知识的使用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维修电工的实训课程教学,让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文章分析了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和维修电工PLC模块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万书成[4](2020)在《电务实操智能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网的规划覆盖面不断的扩大,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以及大量高铁新线陆续投入运营。使得具备高水准的施工和维修人员数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所以如何实现有效和高质量的培训是铁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传统的电务实操培训考核中常常发生器材及配线损坏,引发培训效率低下、培训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套电务实操智能考核系统的设计方案。同时结合利用电务段既有实训基地的配套设备,最终实现智能化培训考核。铁路电务信号专业本身具有专业性强、设备原理复杂、电路逻辑严密等特点,为更好的提高培训效果,使培训系统更贴近实际运营需要。该培训考核平台以智能设置故障为核心,故障范围涵盖了6502电气集中联锁、计算机联锁、列控、CTC、微机监测、ZPW2000以及各种制式型号的转辙机、信号机、轨道电路等设备。同时针对每名职工建立基础资料库,对其培训及考核等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得出个人专长及短板项目,既方便上级领导安排用人,又可以让职工注意加强自身短板的强化练习。目前,该系统已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电务段北站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历经近几年的使用取得的很好的效果,极大提高了职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荆萃[5](2020)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提升,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面临着升级、改革。国家层面早已做好总体布局、规划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宏观改革。职业院校主动拓展人工智能需求,对双师型教师资源、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培训等进行改革。需要创立崭新的专业理念和教学模式,对"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艺术型、职业道德型"五型合一的匠人精神坚守和发展、创新,完成教育资源和教育规模的均衡发展,提升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技术、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悦[7](2020)在《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各国加快工业化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数控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现状仍然存有弊端,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由长春市睿思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进行课程开发,创新点一是以能力为主线,建立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新课程标准;二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要相对接;三是过程性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考核。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明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界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阐述“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通过对吉林省内三所中职学校和三家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学校当前的教学不适合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未能有效对接;为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阻碍,进行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五个阶段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最后,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中的综合零件加工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说明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应用。

李三妹[8](2020)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汉译英实践报告 ——以教育信息技术文本翻译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跨国间教育信息技术的合作和交流也更加频繁,教育信息技术文献翻译成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技术文献翻译不仅要求译者不断更新相关背景知识,掌握新术语,而且要求译者用词严谨,行文简练,逻辑严密,实现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反应基本相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功能对等的目的就是译文与原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可以作为翻译实践的目标,译者应使翻译作品与原作尽可能靠近。文本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进行翻译研究与实践。本翻译报告以教育信息技术专着《高校信息技术》第五章为实践对象,在分析教育信息文本文体特征的基础上,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对比分析法、举例说明、归纳总结等方法系统剖析教育信息技术文本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力图使教育信息技术文本英译时达到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的信息对称。作者在报告中介绍了翻译任务以及翻译过程;从词汇、句法、语篇和文体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总结了翻译实践的经验与不足。本研究表明,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有效指导信息技术文本翻译,其研究成果对今后类似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助于实现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功能对等,提高翻译质量。

焦红运[9](2020)在《基于PLC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自动化立体仓库利用仓储设备使库内操作更简便,可以实现库位高层合理、货物自动存取、盘点回库等任务,是当前一种技术水平较高的系统形式。由于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投资大、工期长、系统内部管理纷繁复杂,不利于将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开发可实时控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三维虚拟仿真平台,不仅可以用于工程项目中的可视化监控,更方便了在教学中开展关于自动化立体仓库虚拟仿真项目的课题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多方面的技能,也为企业培养软件应用与工程实践全方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节约成本。本文对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实时控制自动化立体仓库三维模型系统的课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基于PLC的自动化立体仓库逻辑控制系统设计、基于PLC的控制层与三维视图层实时通讯系统设计、基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三维模型仿真系统设计。首先,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与PLC控制原理进行了研究,选取自动化立体仓库中部分控制设备作为研究重点,分析其工艺流程并设计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中主要控制设备的PLC逻辑控制程序。其次,基于对PLC通信原理与虚幻引擎4(Unreal Engine 4,UE4)仿真软件的研究,采用共享内存的通信方式,在Visual Studio2019中完成了两模块间的通讯接口设计,实现PLC模块与三维模型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最后,通过Solid Work、3D Max等软件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中仓储设备的三维模型,并导入到虚幻引擎4中,通过虚幻引擎4对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并利用蓝图功能设计三维模型设备的工作过程动画。本项目很好的实现了由PLC来控制自动化立体仓库三维模型系统作业过程的目标,在实际工程应用与实验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张钰杉[10](2020)在《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机器人行业作为智能制造的典型领域,其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市场大幅增加对工业机器人人才的需求,应国家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为社会相应行业培养所需人才。但目前工业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开设在中职层次还不成熟。究其根源,现用教材大多为高职高专教材,没有一套完备的适用于中职教育的工业机器人教材。当前工业背景要求工人应该具备基本的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理论及技术,因此,开发一本完善的适用于中职学校的《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满足企业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需求,成为了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课题以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为调研目标,以长春机械工业学校,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加工制造企业和部分用人单位为调研对象,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用人需求、岗位设置等方面,采取文献对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方法,展开教材调研与需求分析。教材开发过程中,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有机整合教学资源,结合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职业性、实用性、适用性等基本原则,设计和优化现有教材内容,以项目教学法构建教材基本框架,以任务驱动法铺设教学内容,通过样章开发和教材建设,有效实施教学思路,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为了验证教材建设的实效性,本课题以长春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新旧两本教材的教学,从考试成绩、课堂表现、技能竞赛获奖情况、职业资格证能力标准训练、实习单位反馈评价等多角度、多方式展开对比研究.对比表明:新教材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学生、教师三方的高度认可,这充分显示了新教材的优势与特色,实现的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机床电气自动控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床电气自动控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制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管道机器人
        1.2.1 管道检测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管径自适应管道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越障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结构设计
    2.1 机器人设计方案
        2.1.1 机器人设计指标
        2.1.2 机器人设计构思
        2.1.3 机器人结构划分
    2.2 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
        2.2.1 行走方式的选择
        2.2.2 驱动轮机构设计
        2.2.3 从动轮机构设计
    2.3 机器人变径调节机构的设计
        2.3.1 变径调节机构方案选型
        2.3.2 变径调节机构的确定
    2.4 机器人检测装置的设计
        2.4.1 检测设备选型
        2.4.2 雷达摆动检测机构设计
        2.4.3 辅助装置选型
    2.5 机器人总体设计与建模
    2.6 本章小结
3 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越障特性研究
    3.1 排水管道障碍物分析
    3.2 机器人越障问题分析
    3.3 机器人结构的改进设计
    3.4 自适应机构的结构分析及选型
    3.5 机器人越障能力的计算
        3.5.1 从动轮越障必要条件的计算
        3.5.2 驱动轮最大越障高度的计算
    3.6 从动轮越障过程的力学分析
        3.6.1 前从动轮越障受力分析
        3.6.2 后从动轮越障受力分析
    3.7 基于ADAMS的定量越障仿真分析
        3.7.1 建立仿真环境
        3.7.2 仿真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机器人工作受力分析与选型校核
    4.1 机器人迎流阻力分析
    4.2 基于ADAMS的管径与撑壁力仿真分析
    4.3 机器人电机元件选型
        4.3.1 行走电机选型
        4.3.2 旋转电机选型
    4.4 基于ABAQUS的零部件强度校核
        4.4.1 安装盘强度校核
        4.4.2 支撑杆强度校核
    4.5 本章小结
5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改进
    5.1 基于FluidSim-P的气动控制系统设计改进
    5.2 电控系统的设计
        5.2.1 主控单元的对比选型
        5.2.2 硬件设计与电路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机器人样机制作与试验
    6.1 机器人样机制作
        6.1.1 行走机构制作
        6.1.2 检测装置制作
        6.1.3 控制系统制作
    6.2 机器人试验测试
        6.2.1 实验室管道试验
        6.2.2 实际地下管道的现场试验
    6.3 本章小节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模具柔性制造系统的工程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M-FMS设计方案
2 M-FMS结构组成
    2.1 智能仓储单元
    2.2 AGV智能小车单元
    2.3 智能传送单元
    2.4 EROWA智能夹具单元
    2.5 模具电极智能加工单元
    2.6 模具成型零件车铣复合智能加工单元
    2.7 模具注塑油压复合智能成型单元
3 M-FMS在教学中的应用
    3.1 系统的实践教学功能
    3.2 基于该系统实践教学方法
    3.3 基于该系统所开设的课程
4 M-FMS产生的效益
5 总结

(4)电务实操智能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技术路线
2 系统相关基础理论
    2.1 ADO.NET技术
    2.2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2.3 遗传算法技术
    2.4 光电耦合技术
    2.5 通信接口协议
    2.6 本章小结
3 培训考核系统的架构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1.1 系统设计内容
        3.1.2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体系架构
        3.2.1 总体架构
        3.2.2 逻辑架构
        3.2.3 硬件结构
        3.2.4 软件结构
    3.3 本章小结
4 培训考核系统的功能研究
    4.1 系统功能分析
        4.1.1 基础管理
        4.1.2 理论培训
        4.1.3 技能演练
        4.1.4 实作考试
    4.2 系统流程研究
        4.2.1 实操考核流程
        4.2.2 模拟盘演练流程
    4.3 本章小结
5 培训考核系统的应用案例
    5.1 系统典型故障案例
        5.1.1 6502电路故障案例
        5.1.2 转辙机故障案例
        5.1.3 信号机故障案例
        5.1.4 轨道电路故障案例
        5.1.5 微机联锁故障案例
    5.2 系统实作考试案例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为载体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在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AR(Augmented Reality)
    (二)全息投影新技术是教师讲解实时助手
    (三)智能监控评价新系统促进教学质量创新高
三、以机器人技术课程为载体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通过综合性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的办法进行改革
    (二)实践教学改革
    (三)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1.改革传统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
        2.采用新型课程设计,加强操作实践环节。
        3.
四、以电梯工程技术课程为载体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从现代教育技术学生的角度出发,融入人工智能新举措创新教学实施电梯课程的教学现场
    (二)加强相关学科实训教学实验平台建设
    (三)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在实训教学设备中的应用
        1.系统课程内容制定。
        2.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电梯拆装。
        3.课程软件实训平台开发。
四、结语

(7)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中职学校
        2.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3.理实一体化
        4.课程开发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七)研究创新点
        1.能力培养为主
        2.教学内容改革
        3.考核多元化
    (八)研究成果形式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二)情境学习理论
        1.情境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2.情境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三)“做中学”理论
        1.“做中学”理论基本内容
        2.“做中学”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三、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及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三)调研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调查对象
    (四)调研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2.访谈调查结果
    (五)调研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四、“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2.提升教学效果
        3.贴合企业需求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能力本位原则
        2.情境学习原则
        3.学生中心原则
    (三)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3.课程目标
        4.课程内容
        5.考核评价
        6.教材资料
        7.实施建议
        8.教师建设
    (四)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条件
        3.教学内容
        4.教学过程
        5.教学评价
五、综合零件加工实例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六)教学内容
    (七)教学实施步骤
    (八)教学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企业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8)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汉译英实践报告 ——以教育信息技术文本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Task
    1.1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dure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2.1.2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2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Task
        2.2.1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2.2.2 Background Knowledge Learned
        2.2.3 Translation Plans Made
    2.3 Translation Process
    2.4 Translation Proofreading
Chapter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2.1 Lexical Equivalence
        3.2.2 Syntactic Equivalence
        3.2.3 Textual Equivalence
        3.2.4 Stylistic Equivalence
Chapter4 Case Analysis
    4.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Lexical Level
        4.1.1 Terminology
        4.1.2 Nominalization
    4.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Syntactic Level
        4.2.1 From Active Voice to Passive Voice
        4.2.2 From Parataxis to Hypotaxis
        4.2.3 Non-subject Sentences
    4.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Textual Level
        4.3.1 Cohesion
        4.3.2 Coherence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Translation Study and Practice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Ⅰ Glossary
AppendixⅡ Source Text
AppendixⅢ Target Text
Achievements

(9)基于PLC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虚拟仿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虚拟仿真系统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技术可行性分析与系统总体方案
    2.1 引言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2.3 开发环境介绍
    2.4 系统总体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仿真控制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3.2.1 立体仓库系统组成
        3.2.2 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3.3 软PLC介绍
    3.4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仿真通讯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通讯方法及总体设计
    4.3 进程间通信接口设计
        4.3.1 PLC端通信接口设计
        4.3.2 三维模型端通信接口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维虚拟仿真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5.3 虚拟仿真系统开发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及目的
        2.研究意义
    (二)基本概念界定
        1.工业机器人
        2.中职学校
        3.教材开发
        4.教材的定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2.工业机器人教育现状
        3.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教育现状
        4.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教材发展现状
    (四)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与思路
        2.研究方法
        3.主要研究内容
        4.论文章节介绍
二、《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的理论研究及现状分析
    (一)教材开发的理论研究
        1.教材开发的目标
        2.《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理论基础
    (二)《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调查与需求分析
        1.企业调研
        2.中职学校调研
        3.《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调查结果分析
三、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过程研究
    (一)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目标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课程人才培养目标
        3.《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目标
    (二)教材开发原则
        1.职业性原则
        2.职业资格证书原则
        3.适用性原则
        4.理实一体化原则
    (三)《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内容
        1.《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内容框架
        2.《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整体构架
四、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的案例分析
    (一)项目式教材案例设计与分析
    (二)任务驱动法教材案例设计与分析
五、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实证对比研究
    (一)实证对比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实证对比方法及结果
        1.考试成绩对比
        2.动手能力对比
六、总结
    (一)研究成果
    (二)关于教材开发的思考与展望
        1.新教材更好地处理了教材与时代的关系
        2.教材更好地处理了教材与教师的关系
        3.新教材更好地处理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四、机床电气自动控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应急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制与试验[D]. 李文章.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基于模具柔性制造系统的工程教学应用研究[J]. 羊荣金,沈孟锋,罗晓晔,董虹星. 装备制造技术, 2021(04)
  • [3]基于多元化方法下的维修电工实训探讨[J]. 李春艳. 无线互联科技, 2020(18)
  • [4]电务实操智能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万书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5]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研究[J]. 荆萃.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06)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D]. 王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8]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汉译英实践报告 ——以教育信息技术文本翻译为例[D]. 李三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基于PLC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D]. 焦红运. 河北大学, 2020(08)
  • [10]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发研究[D]. 张钰杉.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