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氮制冷的保温车(论文文献综述)
冯愿军[1](2002)在《我国冷藏汽车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保鲜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食品的冷藏链在我国已经形成,冷藏食品的运输量呈大幅度上升,作为食品保鲜运输重要工具的冷藏保温汽车,它在社会上的占有量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冷藏链水准。本文阐述了冷藏保温汽车在食品链中的作用和地位,系统论述了冷藏保温汽车的主要性能参数,分析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技术发展过程及现状,介绍了国外冷藏保温汽车的技术状况,对冷藏保温汽车厢体结构、隔热材料、制冷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河南红宇机械厂冷藏保温汽车发展成功经验及教训,提出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个人见解,并对未来冷藏保温汽车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Г.Н.Шnилев,刘重庆[2](1983)在《采用液氮制冷的保温车》文中研究指明 苏联食品发展规划给铁路运输部门提出了改善农业综合运输服务和提高农产品运输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任务。改进农产品和食品运输的车辆构成,包括用于运送易腐食品的机械冷藏车辆,是其中的一项要求。为了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铁路运输部门提供2.9~3万辆机械冷藏车和保温车。全苏铁道运输科学研究院和国家铁路运输勘测设计院技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为了适应易腐货物远期运量的增长,考虑到收,发货单位的能力,在保温车辆的总数中单节车应当占有很大的比重。
王世伟[3](2016)在《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在生活水平上的较大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变化,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冷链是保证易腐食品达标的重要流通手段,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冷链流通设备主要是满足-18℃以上食品冷冻冷藏的需求,-18℃-60℃的低温冻藏设备十分欠缺。本课题设计一种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针对-18℃以下的食品低温流通,弥补超低温产品在低温冷链末端薄弱环节造成的损失。本文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温物流箱进行了设计。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理论计算;其次利用FLUNT软件对保温层传热、风机的风速优化选择和金枪鱼鱼块温度变化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对物流箱实载条件下冷冻冷藏过程温度变化进行测试,通过改变入口风速对鱼块温度变化及液氮量消耗情况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比模拟值和实验值,验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1)保温结构的模拟结果表明,真空板位于复合结构中间时温差最大,比在低温侧时高约2.2℃,而真空板靠近高温处和低温处时,温度差无明显差异,说明真空板位于中间时较有利于发挥其隔热性能;不同保温结构模拟结果表明,复合结构(VIP+PU)的隔热性能明显优于同厚度聚氨酯材料(PU)。不同风速对箱内食品温度变化情况的模拟结果表明,风速为1.5m/s时箱内食品温度变化较为理想,箱内食品冷冻时间为240min。(2)对物流箱空载条件下箱内温度变化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箱内温度随时间迅速降低,当箱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出现过冷,过冷大约10min,随后逐渐趋向设定值,最终箱内温度保持在设定值(-60℃)附近。实载条件下的实验表明,纵向温度分布差别较小,横向温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别。(3)对物流箱进行了12小时实载实验,结果显示,液氮罐容积可以满足12小时的冻藏运输,风速为1.5m/s条件下液氮消耗量较自然换热条件下消耗量多1.6Kg,高出6.4%。(4)在实载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可见: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温度变化趋势较为吻合,数值计算的冻结时间为162min,实验的结果为144min,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1.11%。对单个鱼块冻结过程的模拟结果显示,其降温过程遵从柯恩达效应,两端温降比上下两侧明显要快;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较吻合,数值计算的冻结时间结果为123min,实验的结果为138min,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0.87%。
裴祥林[4](1986)在《铁路保温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 一、苏联铁路机保车苏联铁路机保车由下列车种组成:苏联布良斯克机械工厂生产的5节式机械保温车组,民主德国德骚工厂生产的ЦA-5和ЦБ-5型5节式机械保温车组;单节式机械保温车;12节车组;21节和23节机保车列。苏联铁路上运行的机械保温车,按其构成可分为机保车列(23节和21节);机保车组(12节和5节);单节式机保车。成组成列的机保车都装有半自动设备和配备乘务组。单
王世敏[5](2019)在《冷藏车保温技术和制冷方式大盘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藏车作为对需保鲜的易腐食品或药品低温运输的最主要运载工具,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冷藏车厢体的保温技术和制冷技术两大核心要素进行介绍,分析了不同隔热材料、厢体加工方式及制冷方式的优缺点,探讨了冷藏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郭东仁[6](1991)在《冷藏保温车的发展前景》文中指出 一、冷藏保温车概述冷藏保温车是用于运输易腐货物的专用车辆,根据制冷和保温方式可以分为四大类:1.保温运输工具。要求其保温车厢的传热系数不超过0.4~0.7W/m2℃。2.采用液化气体、干冰、水冰等作为冷源的冷藏运输工具。冷源应保证车厢内的温度低于规定值并维持12小时不需补充制冷剂。
汪晓光[7](2013)在《我国农产品冷链运输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我国冷链运输装备现状,并与国外进行了对比。初步分析了我国冷链运输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冷链运输装备的发展趋势。
章镛初,王焕民[8](2000)在《冷藏、保温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提出
李艳[9](2006)在《液氮冷藏车喷淋冷冻冷藏性能模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液氮冷藏车是新型第三代液体冷源冷藏车,由于运行费用上不占优势,阻碍了这种新型冷源在冷藏车上的广泛利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模拟计算这一有效手段,模拟计算液氮冷藏车在冷冻、冷却、冻藏、冷藏运输食品上的液氮耗量。模拟分析液氮冷藏车冷藏箱内流场、温度场、食品冻结特性以及冻藏冷藏运输中食品温度变化特性等。提出有效充分利用冷源的技术措施。研究中提出在冷藏运输中采用变控温冷藏运输,既保证食品冷藏冻藏质量,又能充分利用冷量,减少耗量。同时可以减少液氮喷淋操作件的操作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分析液氮冷藏车车箱内货物堆码方式、风机风压、和液氮喷嘴个数及布置形式、液氮喷量对液氮喷淋冷藏车冷藏运输货物的影响。同时探讨对于给定运输货物、给定堆积型式,给定风机型式、给定风机风量模式等条件下,通过模拟数据分析比较,讨论液氮喷淋冷藏车的喷嘴最佳喷量区域。
张英奎[10](2001)在《我国冷藏运输保温车发展趋势分析》文中认为
二、液氮制冷的保温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氮制冷的保温车(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冷藏汽车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绪论 |
1.1 食品冷藏 |
1.1.1 冷藏运输的必要性 |
1.1.2 易腐食品的冷藏与冷藏运输 |
1.2 冷藏保温车定义与分类 |
1.3 冷藏汽车的制冷方式与加热方式 |
1.3.1 冷藏汽车的制冷方式 |
1.3.2 冷藏汽车的加热方式 |
1.4 我国冷藏保温车的发展过程和使用状况 |
1.5 国外冷藏保温车的发展状况 |
2 冷藏保温汽车的总体结构分析 |
2.1 机械制冷冷藏汽车的总体结构与布置 |
2.2 冷板冷藏汽车的结构与布置 |
2.3 液氮冷藏汽车的结构与布置 |
2.4 冷藏保温汽车的热工参数 |
2.4.1 车厢总传热系数K |
2.4.2 车厢漏气倍数L |
2.4.3 厢内调温范围和调温精度 |
2.5 冷藏保温汽车的总体结构 |
2.5.1 隔热车厢的结构组成 |
2.5.2 隔热车厢的结构型式 |
3 冷藏保温车相关技术参数计算 |
3.1 冷藏保温汽车车厢隔热壁的传热系数计算 |
3.1.1 车厢隔热壁的传热过程 |
3.1.2 车厢隔热平壁内的传热 |
3.1.3 车厢隔热壁边界的传热 |
3.1.4 车厢隔热壁传热系数的计算 |
3.2 隔热车厢的传热系数和热负荷计算 |
3.2.1 隔热车厢的传热系数的计算 |
3.2.2 隔热车厢的热负荷计算 |
3.3 冷藏保温汽车制冷(加热)装置制冷量(加热量)的计算 |
3.3.1 制冷装置的制冷量计算 |
3.3.2 加热装置的加热量的计算 |
4 国内外冷藏保温车技术研究状况及应用 |
4.1 国内外冷藏汽车用制冷机组技术状况 |
4.2 制冷剂R134A和R502的性能比较 |
4.2.1 工质物理性比较 |
4.2.2 理论循环性能比较 |
4.2.3 工作范围 |
4.3 国内外隔热材料应用状况 |
4.3.1 对隔热层材料的要求 |
4.3.2 隔热材料的种类 |
4.3.3 隔热层厚度 |
4.3.4 国外最新隔热材料应用 |
4.4 冷藏保温车厢体制作技术状况 |
4.4.1 国内冷藏保温车厢体制作技术状况 |
4.4.2 国外冷藏保温车厢体制作技术状况 |
5 冷藏保温车的发展方向研究 |
5.1 冷藏车技术发展方向 |
5.1.1 向提高隔热性能方向发展 |
5.1.2 向新的制冷方式发展 |
5.1.3 向新型厢体结构方向发展 |
5.2 生产发展方向 |
5.2.1 向标准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 |
5.2.2 向重型和汽车列车方向发展 |
5.2.3 向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方向发展 |
5.3 冷藏保温车市场前景分析 |
6 河南红宇机械厂冷藏保温车发展对策及其实践 |
6.1 河南红宇机械厂概况 |
6.2 河南红宇机械厂冷藏车发展史 |
6.3 河南红宇机械厂冷藏车发展经验及对策 |
6.3.1 始终要把冷藏车这个产品摆在一个正确位置上 |
6.3.2 企业应在技术改进及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
6.3.3 企业应在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上下功夫 |
6.3.4 苦练企业内功,面对加入WTO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6.4 河南红宇机械厂冷藏车技术改造项目启动 |
6.4.1 项目概况 |
6.4.2 技术改造主要内容 |
6.4.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其批复结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
1.2.1 冷链物流的研究现状 |
1.2.2 液氮制冷的研究现状 |
1.2.3 真空板在制冷行业的研究现状 |
1.2.4 数值模拟在冷冻冷藏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液氮制冷物流箱的研究内容 |
1.3.1 问题的提出 |
1.3.2 本文的研究目的 |
1.3.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的设计 |
2.1 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的介绍 |
2.2 箱体各部件结构设计 |
2.2.1 箱体设计原理及尺寸 |
2.2.2 保温结构的设计 |
2.2.3 换热方式的选择 |
2.2.4 温度控制器的选择 |
2.2.5 液氮罐自增压系统 |
2.3 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的设计 |
2.3.1 箱体的热力计算 |
2.3.2 液氮耗散量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物流箱温度分布及食品冷冻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
3.1 数值传热学的基本思想 |
3.2 数值模拟过程 |
3.3 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保温层的温度场模拟及分析 |
3.3.1 建立箱体保温层模型 |
3.3.2 模型的网格划分 |
3.3.3 数学模型 |
3.3.4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3.3.5 结果与分析 |
3.4 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模拟结果及分析 |
3.4.1 建立几何模型 |
3.4.2 网格划分 |
3.4.3 基本假设 |
3.4.4 数学模型 |
3.4.5 不同风速对低温物流箱满载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3.4.6 不同风速对低温物流箱满载速度场的影响分析 |
3.5 单块金枪鱼冻结过程的数值模拟 |
3.5.1 建立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3.5.2 数学模型建立 |
3.5.3 定义计算参数 |
3.5.4 定义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3.5.5 数值模拟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系统介绍 |
4.2 实验目的 |
4.3 实验材料及装置 |
4.3.1 实验材料 |
4.3.2 实验装置及仪器 |
4.3.3 测量器材介绍 |
4.4 实验内容 |
4.4.1 测量对象 |
4.4.2 实验步骤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5.1 空载时箱内温度变化 |
4.5.2 实载时箱内温度变化 |
4.5.3 液氮消耗量 |
4.6 数值模拟与实验的对比 |
4.6.1 满载时箱内鱼块数值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对比 |
4.6.2 单个鱼块模拟值和实验值的对比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液氮冷藏车喷淋冷冻冷藏性能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含义 |
1.1.1 我国冷藏汽车的现状 |
1.1.2 国外汽车的现状 |
1.1.3 冷藏汽车的分类 |
1.2 冷藏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液氮冷藏汽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食品冷冻冷藏技术 |
2.1 食品冷冻冷藏 |
2.2 食品的冷冻与冷藏的技术 |
2.2.1 食品冷却中的传热方式 |
2.2.2 食品冷却计算中常用的准则数 |
2.2.3 冻结速率的表示法 |
2.2.4 食品的冻结时间 |
2.2.5 食品冷冻冷藏中的变化 |
2.3 食品速冻中的玻璃化理论 |
2.4 食品速冻和缓慢冻结的比较 |
2.5 果、蔬冷藏技术 |
2.6 冷藏运输技术 |
2.7 液氮喷淋系统自增压系统 |
第三章 液氮喷淋和冷冻冷藏传热 |
3.1 离散相模型的概览及应用范围 |
3.2 离散相模型的基本方程 |
3.2.1 离散相液滴的动量方程 |
3.2.2 离散相液滴的传热传质模型 |
3.3 喷嘴雾化技术 |
3.4 液滴碰撞模型 |
3.5 液滴破碎模型 |
3.6 液氮喷林冷冻冷藏数值计算 |
3.6.1 数学模型 |
3.6.2 气液固各区域能量方程 |
3.6.3 数值计算中的相变问题 |
3.7 离散方程组 |
第四章 液氮冷藏车喷淋数值模拟 |
4.1 物理模型和负荷计算 |
4.2 液氮耗量初步估计和模拟 |
4.3 液氮喷淋冷冻冷藏各性能比较 |
4.3.1 不同控温范围冻结特性比较 |
4.3.1.1 杨梅冷藏运输喷嘴单嘴喷量m=0.0005kg/s |
4.3.1.2 杨梅冷藏运输喷嘴单嘴喷量m=0.0008kg/s |
4.3.1.3 猪肉冻藏运输单嘴喷量m=0.001kg/s |
4.3.1.4 猪肉冻藏运输4 单嘴喷量m=0.0005kg/s |
4.3.1.5 杨梅冷藏运输30 小时 |
4.3.2 喷嘴布置方式对冻结特性的影响 |
4.3.3 风机有无对冻结特性的影响 |
4.3.4 风机风场对冻结特性影响 |
4.3.5 液氮喷量对冻结特性的影响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附表 |
主要符号索引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四、液氮制冷的保温车(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冷藏汽车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D]. 冯愿军. 南京理工大学, 2002(01)
- [2]采用液氮制冷的保温车[J]. Г.Н.Шnилев,刘重庆. 国外铁道车辆, 1983(06)
- [3]液氮制冷低温物流箱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 王世伟. 天津商业大学, 2016(02)
- [4]铁路保温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裴祥林. 国外铁道车辆, 1986(01)
- [5]冷藏车保温技术和制冷方式大盘点[J]. 王世敏. 专用汽车, 2019(04)
- [6]冷藏保温车的发展前景[J]. 郭东仁.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1991(12)
- [7]我国农产品冷链运输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汪晓光. 农业工程, 2013(02)
- [8]冷藏、保温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章镛初,王焕民. 商用汽车, 2000(01)
- [9]液氮冷藏车喷淋冷冻冷藏性能模拟分析[D]. 李艳. 吉林大学, 2006(10)
- [10]我国冷藏运输保温车发展趋势分析[J]. 张英奎. 中国物资流通, 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