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助于长高的五种食品(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军[1](2015)在《食品储藏用冰箱异味成分分析及除味探索》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日渐成为家庭必需品,然而,冰箱新买来时其本身散发的和长期使用后食品产生的异味一直是困扰人们使用的难题。本文通过SPME/GC/MS法对冰箱本身异味成分进行测定,对SPME/GC/MS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冰箱异味成分测定最优方法,对冰箱本身异味成分进行分析。创立“采样袋外标法”定量得出冰箱异味物质浓度,同时,通过对冰箱6种组成材料异味成分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冰箱本身异味来源。对冰箱存放5种典型食品条件下气味变化进行分析,结合每种食品气味变化、品质变化综合得出冰箱使用过程中异味及其来源。通过4种除味方法对冰箱本身及使用过程中异味去除效率进行分析、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纤维,常温下吸附50min,在260℃解吸温度下解吸3min,为分析冰箱本身异味成分最优方法。通过此方法对冰箱冷藏室、微冻室、冷冻室进行异味成分分析,共鉴定出41种物质,其中,芳香烃类占比最高,含量接近50%,烷烃、烯烃含量次之,为20%左右,此外,还含有5-10%的醇类、酯类物质。对物质成分分析,1-戊烯和苯乙烯的含量最高,二者含量达到冰箱挥发性成分含量的50%。因此,芳香烃、烯烃及醇类为冰箱主要异味成分,1-戊烯和苯乙烯是冰箱异味成分主要贡献者。2、冰箱中芳香烃类化合物浓度最高,其中冷藏室762.99μg/m3、微冻室609.88μg/m3、冷冻室923.87μg/m3,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TVOC总量限值600μg/m3。冰箱内含有较高浓度芳香烃原因是冰箱组成材料均不同程度的释放苯乙烯、甲苯、乙苯、二甲苯,冰箱内芳香烃来源于ABS内胆、GPPS果菜盒、HIPS内胆、HIPS色母,尤其是HIPS和GPPS材料;烷烃来自PVC门封和其他种塑料;烯烃来源于ABS内胆和聚氨酯材料;含氧化合物和胺类物质主要来源于PVC和聚氨酯材料;冰箱内特殊成分,如丙烯腈、胺类化合物、乙酸乙酯,主要来源于特定冰箱材料释放的特征化合物。3、冰箱异味成分受存放食品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变化复杂:二甲基二硫、环戊烷等总含量上升,苯乙烯、乙醇等总含量下降,此外,还有多种其他变化趋势。冰箱使用过程中异味主要来源于其中存放的各种食品,不同种类食品对冰箱异味贡献度不同。其中,猪肉影响冰箱内胺类及烷烃的变化,是胺类臭味物质主要来源;米饭中苯系物增加是影响苯类物质上升的主要原因;豆腐影响含氧化合物变化,在腐败期释放高含量胺类物质,是含氧类、胺类异味成分主要来源;青菜影响二甲基二硫、醇类、胺类物质的变化,是冰箱异味主要贡献者、影响者;西瓜是冰箱中苯乙烯增加的主要来源,影响冰箱内醇类、胺类等含量变化。通过对冰箱中存放食品的感官、微生物指标判定存放食品腐败程度。结果显示,豆腐在第1天,猪肉、西瓜在第3天,米饭在第4天达到新鲜与腐败临界点,在临界期间,冰箱内异味成分变化显着。感官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不能准确判定青菜新鲜与腐败情况,但从青菜气味变化来看,其对冰箱异味成分变化的影响是显着的。4、新冰箱买来后开门通风1.5h能够达到快速除味目的,但除味效果不持久,关门2天后就能恢复到初始浓度。新冰箱生产后于80℃下加热2h,能较快达到除味效果,显着降低人体感官不快,还能维持较长时间。活性炭静态吸附法能降低冰箱内异味物质含量50%,但除味时间需要1星期,适合冰箱异味不严重情况下家庭日常除味。循环吸附除味能够较快达到除味效果,使用过程中采用50g活性炭循环吸附40min即能达到目的,适合冰箱异味较严重情况下快速除味。
盛小波[2](2011)在《超高压处理对牛乳清蛋白水解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文中指出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新技术,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料证实,人类的许多疾病与衰老现象、食物的腐败变质及货架期的缩短等均与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近年的研究发现干酪加工副产物乳清蛋白的水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因而开发乳清蛋白用于生产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活性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商业牛乳清分离蛋白(WPI)为原料,探讨了超高压处理下不同蛋白酶对WPI的水解作用,并对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系列分离纯化技术对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以期为超高压技术用于乳清蛋白抗氧化肽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超高压条件下不同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比、水解时间和压力强度等因素对Alcalase水解WPI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超高压条件下WPI水解的最优工艺参数:底物浓度5.0%(w/v),酶与底物比5.0%(w/w),水解时间30min及压力强度300MPa,且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水解时间>压力强度>酶与底物比>底物浓度。在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下,WPI的水解度达30.33%。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下WPI的不同蛋白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依次采用Pepsin、Chymotrypsin、AS1.398、Alcalase对100600MPa超高压处理中和超高压处理后的WPI分别进行水解,并采用光化学发光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常压下相比,超高压处理有效促进了四种蛋白酶对WPI的水解作用,且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有了显着提高;400MPa高压处理中的Alcalase水解产物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水溶性抗氧化能力为1.90μg抗坏血酸/mg,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达到53.68%。此外,WPI水解产物的表面疏水活性随其水解度的增加而显着降低,二者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a和3kDa的超滤离心管对具有最强抗氧化活性的Alcalase水解产物进行超滤离心分离,发现该乳清蛋白肽中分子量<3kDa的组分Ⅲ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75.92%;氨基酸组成分析的结果表明组分Ⅲ的Tyr、Lys及总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组分。进一步采用Sephadex G-25对组分Ⅲ进行凝胶过滤层析,发现分子量范围在5891349Da的低分子肽对其抗氧化活性的贡献最大。MALDI-TOF在m/z 5003000范围对该低分子肽组分检测发现了5个小于1000Da的质谱峰,即:617.14Da,673.11Da,744.02Da,902.75Da和929.42Da,以及一个分子量为1242.08Da含量相对较低的质谱峰信号,nano-LC/MS/MS鉴定的结果证实其中的2种肽(Glu-Gln-Leu-Thr-Lys和Glu-Leu-Lys-Asp-Leu-Lys)源于α-La,其余4种肽(Gly-Leu-Asp-Ile-Gln-Lys、Thr-Lys-Ile-Pro-Ala-Val-Phe-Lys、Lys-Ile-Ile-Ala-Glu-Lys-Thr- Lys和Thr-Pro-Glu-Val-Asp-Asp-Glu-Ala-Leu-Glu-Lys)来源于β-Lg。
韦小民[3](1997)在《有助于长高的五种食品》文中指出 日本川田博士向人们推荐了五种有助于长高的食物:1.牛奶,对骨骼生长极为重要;2.鱼类,是“蛋白质的宝库”;3.菠菜,是“维生素的宝库”;4.胡萝卜,儿童每天生吃100克很有益处;5.柑桔,富含维生素A、B、C和钙。
二、有助于长高的五种食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助于长高的五种食品(论文提纲范文)
(1)食品储藏用冰箱异味成分分析及除味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气态样品中有机物测定研究进展 |
1.1.1 样品采集方法 |
1.1.2 样品预处理方法 |
1.1.3 样品分析方法 |
1.2 SPME法测定气态样品研究进展 |
1.2.1 采样装置 |
1.2.2 测定方法的建立 |
1.2.2.1 萃取纤维涂层的选择 |
1.2.2.2 萃取时间曲线的测定及萃取时间的选择 |
1.2.2.3 气态样品的温度、湿度影响 |
1.2.2.4 解吸温度及解吸时间 |
1.2.2.5 其他影响因素 |
1.2.3 气体样品定量测定 |
1.3 冰箱异味来源 |
1.3.1 冰箱本身异味 |
1.3.1.1 冰箱组成结构 |
1.3.1.2 冰箱材料释放异味情况 |
1.3.1.3 异味物质对健康影响及避免 |
1.3.2 冰箱内存放食品异味 |
1.3.2.1 食品本身气味 |
1.3.2.2 食品腐败变质产生的异味 |
1.3.2.3 食品异味分析意义 |
1.4 冰箱异味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
1.4.1 物理式除味(吸附法) |
1.4.2 化学式除味(化学反应法) |
1.4.3 掩盖式除味 |
1.4.4 杀菌式除味 |
1.5 本研究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5.1 立题背景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6.1 冰箱本身异味成分测定方法建立及异味成分分析 |
1.6.2 冰箱本身异味成分定量测定及异味来源分析 |
1.6.3 冰箱存放食品条件下异味成分变化及异味来源分析 |
1.6.4 冰箱本身及使用过程中异味成分去除技术探索 |
1.7 创新点 |
第二章 冰箱本身异味成分测定方法建立及异味成分分析 |
2.1 引言 |
2.2 仪器与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GC/MS分析方法 |
2.3.2 采样及预处理方式的选择 |
2.3.2.1 预处理方法选择 |
2.3.2.2 采样方法选择 |
2.3.3 SPME方法的建立 |
2.3.3.1 萃取纤维的老化 |
2.3.3.2 萃取纤维的选择 |
2.3.3.3 萃取时间的选择 |
2.3.3.4 解吸时间的确定 |
2.3.3.5 解吸温度的选择 |
2.3.4 冰箱本身异味成分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预处理方法 |
2.4.2 采样方法 |
2.4.3 固相微萃取方法的建立 |
2.4.3.1 萃取纤维的选择 |
2.4.3.2 萃取时间 |
2.4.3.3 解吸时间 |
2.4.3.4 解吸温度 |
2.4.4 冰箱本身异味成分测定方法 |
2.4.5 冰箱本身异味成分 |
2.4.6 冰箱本身异味成分类别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冰箱本身异味成分定量测定及异味来源分析 |
3.1 引言 |
3.2 仪器与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采样袋验漏 |
3.3.2 采样袋老化 |
3.3.3 标准混合溶液配制 |
3.3.4 配制标准气体 |
3.3.5 分析条件 |
3.3.6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3.7 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 |
3.3.8 冰箱异味成分浓度计算 |
3.3.9 冰箱材料异味成分测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采样袋老化 |
3.4.2 标准曲线 |
3.4.3 冰箱本身异味成分浓度分析 |
3.4.4 冰箱本身异味来源分析 |
3.4.5 冰箱材料异味成分种类分析 |
3.4.6 冰箱材料异味成分组成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冰箱存放食品条件下异味成分变化及异味来源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仪器与试剂 |
4.2.1 材料 |
4.2.2 仪器 |
4.2.3 试剂 |
4.3 试验方法 |
4.3.1 GC/MS分析条件 |
4.3.2 低温下吸附时间测定 |
4.3.3 冰箱使用过程中异味成分测定 |
4.3.4 食品异味成分变化分析 |
4.3.5 食品冷藏条件下感官指标变化分析 |
4.3.6 食品冷藏条件下微生物指标变化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低温条件下吸附时间的确定 |
4.4.2 食品冷藏条件下腐败指标 |
4.4.2.1 感官指标 |
4.4.2.2 微生物指标 |
4.4.3 冰箱使用过程中异味成分 |
4.4.3.1 冰箱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 |
4.4.3.2 冰箱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变化 |
4.4.3.3 冰箱使用过程中典型挥发性成分浓度变化 |
4.4.4 食品冷藏过程中异味成分变化分析 |
4.4.4.1 猪肉冷藏过程中异味成分变化 |
4.4.4.2 米饭冷藏过程中异味成分变化 |
4.4.4.3 腐冷藏过程中异味成分变化 |
4.4.4.4 青菜冷藏过程中异味成分变化 |
4.4.4.5 西瓜冷藏过程中异味成分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冰箱本身及使用过程中异味成分去除技术探索 |
5.1 引言 |
5.2 仪器、材料与试剂 |
5.2.1 仪器 |
5.2.2 材料与试剂 |
5.3 实验方法 |
5.3.1 冰箱本身异味去除 |
5.3.1.1 开门通风法 |
5.3.1.2 加热老化法 |
5.3.2 冰箱使用过程中异味去除 |
5.3.2.1 静态吸附法 |
5.3.2.2 循环吸附法 |
5.4 结果分析 |
5.4.1 开门通风法 |
5.4.1.1 冰箱开门时间对异味浓度变化影响 |
5.4.1.2 关门时间对冰箱内异味浓度影响 |
5.4.2 加热老化法 |
5.4.2.1 加热时间的确定 |
5.4.2.2 感官指标 |
5.4.2.3 加热后放置时间延长异味散发情况 |
5.4.3 静态吸附法 |
5.4.4 循环吸附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 |
(2)超高压处理对牛乳清蛋白水解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食品超高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乳清蛋白的研究现状 |
1.2.3 超高压技术对乳清蛋白及其水解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超高压处理下乳清蛋白水解工艺的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试剂 |
2.2.3 试验仪器 |
2.2.4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超高压处理下WPI 水解条件的研究 |
2.4 结论 |
第三章 超高压处理对乳清蛋白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试剂 |
3.2.3 试验仪器 |
3.2.4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超高压处理对WPI 水解的影响 |
3.3.2 超高压处理对WPI 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3.3.3 超高压处理对WPI 水解产物表面疏水活性的影响 |
3.4 结论 |
第四章 超高压制备的乳清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试剂 |
4.2.3 试验仪器 |
4.2.4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WPI 水解产物的超滤离心分离 |
4.3.2 WPI 水解产物的不同超滤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4.3.3 抗氧化组分的凝胶色谱分离 |
4.3.4 活性峰的肽指纹图谱分析及nano-LC/MS/MS 鉴定 |
4.4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硕士在读期间的成果 |
四、有助于长高的五种食品(论文参考文献)
- [1]食品储藏用冰箱异味成分分析及除味探索[D]. 王亚军. 浙江大学, 2015(05)
- [2]超高压处理对牛乳清蛋白水解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 盛小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3]有助于长高的五种食品[J]. 韦小民.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199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