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二级分行中间业务的思考——以襄樊分行为例

做大做强二级分行中间业务的思考——以襄樊分行为例

一、对做大做强二级分行中间业务的思考——襄樊分行个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柴生贤[1](2021)在《RS分公司个险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济正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从未像现在这样更加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环境安全、健康安全和财富安全成为更迫切的元素,社会发展更需要完善保障机制。保险,作为当前社会中主流的转移经济风险的方法,早已普及于民。保险是一种制度设计和金融产品,指的是对特定风险进行经济层面的补偿,以便能够提升保险对象的抗风险能力,对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寿险产品市场较为活跃,寿险也是产品种类最多的险种,由于各大公司寿险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这也为公司制定战略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带来挑战。本研究以兴安盟地区的RS分公司个险业务为对象,意在从企业战略角度,提出公司在业务层面如何形成竞争优势,建立好“护城河”。首先,借助PEST分析框架,围绕公司的外部环境,展开宏观性分析,梳理出公司在保险市场竞争战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与挑战,进一步利用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以及相关竞争理论等,针对RS分公司个险业务优势、不足、风险以及未来竞争策略展开了深层次的总结与剖析,结合竞争战略相关理论,提出了差异化战略是当前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选择,结合公司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确定了RS分公司个险业务差异化战略的重点是注重个险产品服务的差异化;在市场层面,注重业务差异化营销渠道。公司个险业务的差异化能够有效塑造RS分公司在兴安盟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保证RS分公司的个险业务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最后,为了实现RS分公司个险业务的战略意图,提出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信息技术的支持、加大战略执行力度等四方面来保障战略的有效实施。研究的过程和结论为集团公司和保险行业的其他公司提供有益借鉴。

陈庆涛[2](2014)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信用社进行改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化解我国城市信用社时期积累起来的大量的金融风险,监管机构从风险防范的角度考虑从而确定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地方的企业和居民服务”的经营理念和方针。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不好,历史遗留问题非常严重,前期的不良资产的问题也随之转移到城市商业银行上,这些不足再加上监管部门的限制也就注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在初期不具备跨区域发展的实力;伴随着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实力不断壮大,资产规模也较以前有了巨大的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时单一城市制经营的弊端也就开始显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由于受到业务开展地域的限制,使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致使它存在着非常大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严重,有着强烈的资金需求,而跨区域发展无疑是这两大问题解决的关键。但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之中,城市商业银行也暴露出其风险控制不足,盲目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管理体系混乱等问题,各种风险也随之产生。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取的是规范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从介绍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各种理论基础开始,解读其选择跨区域发展的各种原因,也详细地介绍了城市商业银行各个时期发展历程以及跨区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跨区域发展的各种模式,进行实例论证说明并结各个模式之间的优劣势,得出跨区域发展的具体成效。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经验,选择出适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模式,同时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产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蒋满霖[3](2010)在《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温总理在2009年人大会议上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来表达对新农村建设的关切。改革开放31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然而,在巨变之下,不可否认的是在建国60周年的今天,作为新农村建设核心的“三农”问题仍然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中国的农村,特别是在广大中西部农村距此目标还有多远?作为有着悠久的小农农耕文明,长时期的城乡二元分割,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之中的发展中大国,如何解决“三农”?应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革命、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四次大的变迁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作为旨在破解“三农”的第五次制度变迁的新农村建设的绩效关键取决于什么样的途径。事实上,新农村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文明,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文明。这些内在要求与论文界定的农村金融生态的本质是一致的,只不过“三农”是问题的起点,农村金融生态是手段,新农村建设是目标。因此,优化农村金融生态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最有效途径。那么该如何优化?在制度长期相对缺陷的中国来说,必须要依赖制度创新。建国后促成的几次农业大发展的关键因素并非大量经济投入,而是制度创新。由此,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构建制度创新框架诱导农村金融生态的优化。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农村金融生态可以破解的“三农”?本文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试图从学科前沿构建全新的理论框架,来诠释“农村金融生态”,摈弃目前大多数的“金融生态”加“农村”就是农村金融生态的研究模式,甚至为颇受指责的农村金融“平反”。为此,本文原创性地从农村金融主体群落、农村经济主体群落和农村金融生态生境三个维度设计一个动态的揭示农村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和金融内在机理的农村金融生态的“金字塔三分图”。这是在新的逻辑起点上构建一个全新的逻辑体系。为此,论文以“金字塔三分图”为主线,分三大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是分析基础,包括第一、二、三章,侧重于构建新的农村金融生态的逻辑体系。论文从12个“一号文件”为切入点,提出基于新农村建设和“三农”的研究背景,而后系统地剖析相关研究动态,以此形成本文独特的视角,进而在对“三农”、“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生态”的逻辑关系进行诠释的基础上,科学的从“塔尖”显性的农村金融主体群落、“塔腰”半显性农村经济主体群落和“塔基”隐形的农村金融生态生境三个维度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的“金字塔三分图”。同时,从国外的实践中寻找对中国的启示。第二部分是分析过程,包括第四、五章,侧重于农村金融生态的制度的分析过程。论文定性的从“显性”的农村金融主体群落到“半显性”的农村经济主体群落,最后到“隐形”的农村金融生态生境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制度剖析,以昭示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以在总体上分析出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制度缺陷。进而,利用“金字塔三分图”理论创新中设计出的指标体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部农业大省安徽省为个案,对农村金融生态进行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实证,以对制度因素进一步剖析和验证。第三部分是分析结果,包括第六、七章。从分析看,制度是影响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原动力。在对农村金融生态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从金融、农村经济等配套制度和生境的核心制度(主导因子)来构建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框架。论文以独特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诠释“农村金融生态”,通过制度创新框架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旨在为破解“三农”提供新的研究范式。论文原创性给出了一个较科学的,包括观点、方法和政策的农村金融生态的理论框架。创新意味风险,论文也许不够精致,但至少为新农村建设途径的研究独辟蹊径。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在中国,研究“三农”几乎永不过时。从某种程度说,“三农”、“农村金融生态”和“新农村建设”在本质上基本是一致的。“三农”是问题的起点,新农村建设是终点(目标),从起点到终点的途径很多,如资源、技术和制度投入等。只不过是在中国,农村金融生态是最好途径,农村金融生态的制度优化过程就是“三农”问题的破解过程。2.从国外实践看,“三农”也长期存在过。国外政府都不遗余力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对“三农”进行扶持,农村金融几乎就是“政策性金融”。当然,国外的经验并不能简单借鉴,但他们对“三农”的偏爱态度和对城乡平等的尊重,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3.到底什么是农村金融生态?应该说,现有研究几乎是“指标简单罗列”的逻辑。论文原创性的从农村金融生态的最内在的逻辑从农村金融主体群落、农村经济主体群落和农村金融生态生境构建“金字塔三分图”,完善了农村金融生态的内涵与外延。4.从定性看,“显性”的农村金融的矛盾、“半显性”的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是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外在表现,其取决于“隐形”的生境的缺陷,而这源于制度缺陷。其实农村金融生态优化是指一种高水平的生态均衡,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破解“三农”。5.农村金融生态质量是可以评价的。论文选择具有“三农”代表性的中部农业大省安徽为个案,从三个层次对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实证,结果显示处于“塔基”隐形的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执法效率、社会诚信等主导因子成为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关键。这也进一步对农村金融生态“金字塔三分图”创新的科学性的肯定。6.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诱导性的制度创新框架应该有一定的差异性。金融制度和农村制度仅仅是配套制度,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的核心制度框架(农村金融生态的主导因子)才是生境制度。其实,最核心是价值观层面的文化。在中国,对于政府来说,应该从思想深处尊重城乡的平等性。同时,在全社会积累出城乡平等的价值观。

农行襄樊市分行课题组,王修常[4](2004)在《对做大做强二级分行中间业务的思考——襄樊分行个案研究》文中指出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构成部分。农业银行二级分行如何做大做强中间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对财务效益的贡献水平?近期我们结合襄樊分行实际,进行了专题调查与研究分析。一、襄樊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实证分析(一)发展现状1、中间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二、对做大做强二级分行中间业务的思考——襄樊分行个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做大做强二级分行中间业务的思考——襄樊分行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RS分公司个险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RS分公司概况
    2.1 RS分公司发展介绍
    2.2 RS分公司个险业务的运营现状
        2.2.1 个险业务组织结构情况
        2.2.2 RS分公司个险业务经营状况
    2.3 个险业务问题分析
        2.3.1 产品单一
        2.3.2 销售方式同质化
        2.3.3 渠道管理落后
        2.3.4 产品结构失衡
        2.3.5 服务系统不完备
        2.3.6 人力资源积累不够
        2.3.7 宣传力度薄弱
第三章 RS分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PEST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波特五力模型行业竞争分析
        3.2.1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2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强度
        3.2.3 潜在进入者威胁
        3.2.4 替代品的威胁
        3.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第四章 RS分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资源分析
        4.1.1 有形资源
        4.1.2 无形资源
    4.2 能力分析
        4.2.1 市场能力
        4.2.2 人员能力
        4.2.3 服务质量
        4.2.4 服务能力
    4.3 优势和劣势分析
        4.3.1 企业优势分析
        4.3.2 企业劣势分析
第五章 RS分公司个险业务竞争战略制定
    5.1 SWOT分析
    5.2 公司个险业务差异化战略目标
    5.3 差异化竞争策略制定
        5.3.1 服务差异化战略要素
        5.3.2 产品差异化战略要素
第六章 个险竞争战略实施保障
    6.1 RS分公司个险业务的品牌宣传差异化保障
    6.2 RS分公司个险业务的服务差异化保障
        6.2.1 建立和完善客户回访系统
        6.2.2 建立和完善的续收业务服务体系
        6.2.3 构建孤儿保单管理体系
        6.2.4 搭建快速理赔通道
    6.3 RS分公司个险业务的产品差异化保障
        6.3.1 加强市场调研和加强新产品市场信息回馈
        6.3.2 定期做策划和论证
        6.3.3 举办培训和市场推广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结构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以及成果和问题
    2.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的历程
    2.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的成果和问题
        2.2.1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成果
        2.2.1.1 资产规模高速增长
        2.2.1.2 经营水平不断上升
        2.2.1.3 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2.2.2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3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动因以及现状
    3.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动因
        3.1.1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外部原因
        3.1.2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内部原因
        3.1.3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自身动力
    3.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经营现状
        3.2.1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经营的概况
        3.2.2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经营的特点
        3.2.3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经营的准入条件
4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模式分析
    4.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模式
        4.1.1 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南京银行
        4.1.2 联合重组-徽商银行
        4.1.3 整体收购信用社
        4.1.4 参股控股异地城商行
        4.1.5 接收国有银行的网点,从而组建新的分支机构
        4.1.6 发起成立村镇银行
        4.1.7 设立异地代表处
        4.1.8 业务联合合作
    4.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主流模式选择分析
5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建议措施
    5.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5.1.1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在宏观层面上存在的主要挑战
        5.1.2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在中观层面上存在的主要挑战
        5.1.3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在微观层面上存在的主要挑战
    5.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
        5.2.1 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准入标准
        5.2.2 统建立健全跨区域发展布局调整机制
        5.2.3 完善多层次银行体系
        5.2.4 科学完善的分析规划
        5.2.5 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
        5.2.6 建立健全对异地分行的管控和支撑体系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发表的论文

(3)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1.6.1 理论上的创新(观点)
        1.6.2 实证上的创新(方法)
        1.6.3 实践上的创新(政策)
第二章 农村金融生态的理论创新框架
    2.1 新农村建设理论
    2.2 农村金融生态理论创新——“金字塔三分图”
        2.2.1 相关概念界定
        2.2.2 “显性”、“半显性”和“隐形”的农村金融生态“金字塔三分图”
        2.2.3 农村金融生态特点
        2.2.4 农村金融生态内在机理
        2.2.5 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机理——金融创新、物种多元化和生境构建
        2.2.6 农村金融生态与金融稳定、金融功能的逻辑
        2.2.7 “三农”、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生态的逻辑
        2.2.8 对农村金融的“平反”的逻辑
    2.3 农村金融生态的核心是制度
        2.3.1 制度创新理论
        2.3.2 制度是金融发展的核心
        2.3.3 农村金融生态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国外相关实践的启示
    3.1 农村建设的模式
        3.1.1 国外“三农”问题的总体情况
        3.1.2 国外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
        3.1.3 国外农村建设的一般规律
    3.2 农村金融制度
        3.2.1 发达国家
        3.2.2 发展中国家
    3.3 政府行为
        3.3.1 公共财政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
        3.3.2 政府倡导高度的信用金融文化
        3.3.3 清晰的产权与完善的治理结构
        3.3.4 政府行为适度
        3.3.5 完备的法律等制度体系,交易成本低
    3.4 对中国的启示
        3.4.1 经验
        3.4.2 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生态的制度分析
    4.1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4.1.1 案例
        4.1.2 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差异性
        4.1.3 新农村建设总体仅是起步,“三农”问题凸显
    4.2 “显性”的农村金融主体群落现状分析
        4.2.1 “二元”的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贡献
        4.2.2 “二元”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不足
        4.2.3 “二元”农村金融的需求抑制
        4.2.4 “二元”农村金融失衡的原因分析
    4.3 “半显性”的农村经济主体群落现状分析
        4.3.1 农村市场化水平较低,农村产权不清晰
        4.3.2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4.3.3 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创业型农民太少
        4.3.4 农产品总体国际竞争力很弱
        4.3.5 城镇化水平在提升,总体较低
        4.3.6 土地制度的极端缺陷
        4.3.7 产业结构单一
        4.3.8 薄弱的农村经济主体群落的影响
    4.4 “隐形”的农村金融生态生境现状分析
        4.4.1 政府支农投入不足,行政效率低下,过度干预农村经济金融
        4.4.2 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普遍不足
        4.4.3 基层干部(政治集团)腐败较为严重,“官本位”及其严重
        4.4.4 基层政府失信普遍存在,交易成本过高
        4.4.5 法律制度缺失
        4.4.6 农村金融监管不力
        4.4.7 农村文化、道德制度建设很薄弱
    4.5 低水平均衡农村金融生态的制度性根源
        4.5.1 农村经济、金融产权不清晰
        4.5.2 农村社会的交易成本高
        4.5.3 农村基层政府管理制度缺陷,“过度”和“缺位”并存
        4.5.4 政府“二元分治”制度固化
        4.5.5 制度变迁模式缺陷,内生力量不够
        4.5.6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悖论
第五章 农村金融生态质量的实证分析
    5.1 国内代表性实证案例的剖析
        5.1.1 代表性金融生态的实证案例
        5.1.2 实证案例的局限
    5.2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
        5.2.1 模型设定
        5.2.2 实证分析
        5.2.3 结论分析
    5.3 农村金融生态质量的指标体系的设计
        5.3.1 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
        5.3.2 指标体系的设计
    5.4 农村金融生态质量的实证——以安徽为个案
        5.4.1 数据的处理
        5.4.2 模型设定
        5.4.3 安徽省17 地市农村金融生态质量的对比分析
        5.4.4 安徽省农村金融生态质量的动态评价
        5.4.5 东、中和西部农村金融生态质量的比较分析
        5.4.6 实证结论
第六章 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
    6.1 实现功能性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6.1.1 调整现有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定位
        6.1.2 规范和许可农村非正规金融
        6.1.3 建立和完善非银行金融组织体系
        6.1.4 创新农村自助金融制度,拉近正式金融与农户之间的距离
    6.2 促进物种多元化的农村经济制度创新
        6.2.1 界定清晰的农村产权制度
        6.2.2 推进土地制度创新,构建农地内置金融制度
        6.2.3 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制度创新
        6.2.4 促进农村市场化的制度创新
        6.2.5 推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制度创新
        6.2.6 推进农民创业的制度创新,打造“新型农民”
    6.3 构建高水平均衡的农村金融生态生境的制度创新
        6.3.1 彻底改革“城乡二元”制度
        6.3.2 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6.3.3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创新制度
        6.3.4 推进基层政府制度创新,实现“村民自治”
        6.3.5 建立完善与高效的法律制度
        6.3.6 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制度
        6.3.7 建立高度的信用文化制度,促进“学习型”新农村的建设
    6.4 东、中和西部制度创新的差异性
第七章 结束语
    7.1 研究的几点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对做大做强二级分行中间业务的思考——襄樊分行个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RS分公司个险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柴生贤. 内蒙古大学, 2021
  • [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问题研究[D]. 陈庆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09)
  • [3]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 蒋满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7)
  • [4]对做大做强二级分行中间业务的思考——襄樊分行个案研究[J]. 农行襄樊市分行课题组,王修常.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4(01)

标签:;  ;  ;  ;  ;  

做大做强二级分行中间业务的思考——以襄樊分行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