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商丘师专学生体育达标率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梁久学[1](1991)在《提高商丘师专学生体育达标率的探讨》文中指出1983年至1990年我校休育达标率徘徊不前,主要原因何在?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牛凯[2](2014)在《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为研究内容,采用资料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对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文章通过对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然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建议策略。文章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分别对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选题依据,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对象、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说明,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的准备工作。第三部分以国家级贫困县宁陵县为例,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该章节中具体分析了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体育师资数量、年龄与性别比例、学历与职称层次、工作量及工资待遇、社会认可度与影响体育教学工作的因素等。在对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具体分析研究了农村中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情况,体育课堂的学生表现情况,以及体育教师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和体育教师教学的实际成效分析等内容。最后对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了探讨研究,主要有体育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体育教师的再教育、体育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体育新课改的落实、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的因素等等。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基于第一二章节的理论准备与调查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使我们对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状况,以及影响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因素有一定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为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在这一章节中,针对宁陵县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对策和思路,包括抓住新课改的机遇,完善领导、管理和督导机制;加强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思想的引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解决硬件设施的难题;立足当地实际,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建议措施。
周曙光[3](2009)在《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结构、布局及发展的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河南省设置体育专业高校(29所)的组织结构设计及组织实施的客体(学生、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育规章制度和科学研究等)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学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系统原理作为支撑点、组织职能作为切入点、系统的优化配置作为归宿点的研究路径,构建本文的研究的理论框架。以“2007年河南省开展高校体育专业评估”资料、专家访谈和相关调查材料为操作平台。在系统科学理论的启发下,试图全面了解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管理组织现状的前提下,将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置于改革的动态之中,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相关研究理论和建议,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组织结构设计及人、才、物力等资源的利用达到优化的配置。本文研究结果:1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布局发展是在河南省师范类高校布局的框架下,逐步发展到以师范类高校为主,各类高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专业及其层次齐全;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呈现“外延式”发展。2河南省体育专业培养人才规模不但扩大,研究生、本科生在校生及招生人数增长速度快,专科层次在校生及招生人数发展速度成负增长,规模萎缩较严重。3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的场地设施和院系的办公条件体育专业教育需求在整体上相对落后,尤其是室内场馆,但教学利用状况较好;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师资队伍的硕士学历以上(包括硕士学历)的层次人数占近5成;职称结构趋于合理。4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科研有明显的集中性和不均衡性;高校体育教师初步形成一支稳定的体育科研作者群,但科研骨干队伍相对薄弱。5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到2010年前缺口较大,尤其乡镇学校的体育教师缺口现象,是河南省体育人才就业的主要渠道。6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布局的状况存在的弊端具体来讲有4个矛盾和4个问题。4个矛盾:社会发展对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与专业层次设置间的矛盾;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与目前专业设置框架和格局单一的矛盾;体育专业人才供需体制与需求渠道“不畅”的矛盾;河南省有限的体育专业教育资源与体育教育规模结构的“散、小、低”状况的矛盾。4个问题:专业设置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脱节;专业设置随意,不考虑办学条件和学科专业基础;专业设置盲目,不考虑体育人才需求的区域性,缺乏科学规划;高校体育设置的评价、审批标准体系有待健全的问题。7基于对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结构布局研究,其调整的策略:科学定位,合并求发展是前提;适应兼顾,专业求优化是根本;转变观念,特色求生存是原则;优化发展,全面培养人是目的。
何光明[4](2021)在《“水袖”在体育院校游泳选修课蛙泳深水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体育院校初级蛙泳深水教学一直以来是课程教学中关注的重点。虽是体育院校学生,但是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前期游泳基础等均存在差异,因此初级蛙泳深水教学的有效性也在不断探索中。基于此,本文尝试在体育院校初级蛙泳深水教学中探寻一种行之有效且稳定可靠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游泳池深水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游泳教学效率,丰富游泳教学理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等进行综合研究,以系统论为指导,提出“教学前准备、教学中实践、教学后反思”的深水教学系统理念。在体育院校初级蛙泳深水教学中,利用水袖和背漂浮板这两种辅助器材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前对受试者的身体素质进行对比调查分析,在实验后对受试者蛙泳游距、蛙泳技术评价、整体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估分析,对比阐述两种辅助器材的实验效果。实验证明,水袖的应用比背漂浮板的应用更奏效——水袖对于克服初学者的恐惧心理效果更佳,有效减少了二次恐惧的出现;水袖更能调动初学者的学习热情,规范初学者的技术动作;水袖的运用可以有效缩短课时,在7周内可以使大多数初学者较好地掌握游泳技能;水袖的应用可以减小教师的教学压力,消除安全忧患,使教师更加专注教学;水袖在体育院校初级蛙泳深水教学中操作简便、可复制性强、效率较高。游泳教学理念与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希望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为下一步在体育院校乃至其他游泳场馆的初级蛙泳深水教学中推广使用水袖深水教学法提供可行性依据,为丰富游泳教学理念和方法提供经验参考。
杨小帆[5](2004)在《陕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9月正式启动。 教育评价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对教学实践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常常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评价就成为教育评价的核心,受到高度的重视。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 本文以陕西省部分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下简称新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情况为例,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问题。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体育学习评价进行了概述。 第二部分:新中国体育学习评价的回顾。本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建国以来初中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初中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经历了从三基评价阶段→技能评价阶段→素质评价阶段→健康评价阶段的过程;评价内容从关注身体运动能力的单一面发展到关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体系;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性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的教师转向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体系;评价的基本形式从单一的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方式采取了诸如观察、口头演说、能力展示、情境测验、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测试的结果,减少了对运动成绩的关注而更多的注重学生潜力的发挥和发展趋势的评价。 第三部分:对陕西省两年来实施新课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本文以陕西省10座城市的88所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访谈法、专家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研究,了解了陕西省实施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己经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可,但还没有完全贯彻到实际运用中,大部分地方还在沿用着“四合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有:资金匾乏、体质与健康评价器材短缺、得不到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教学班人数太多、教师对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不理解、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存有一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第四部分: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评价领域为主线,以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过程四方面为切入点,试图构建一个趋向素质教育的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的体育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第五部分:对新评价体系的实施提出建议。希望大家共同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实施,充分提供制度、人力、物力上的保障。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教育主体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配合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此外,各地方学校在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精神的基础上,尽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还可以与基础好、资源相对丰富的部门如高校、体育行政部门采用“结对子”、“资源共享”等方法来进一步贯彻新的评价理念。 第六部分: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王坚[6](2020)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吉林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武术在中华大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健康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将武术纳入体育教学的必修课程。武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能够磨练学生心智,塑造学生坚强的品格。本文以吉林省10所高职院校的20名教师和12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吉林省高职院校武术课的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健康中国相关内容了解不多;武术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武术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武术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教龄较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少;武术场馆器材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不能满足武术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武术教学的质量。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吉林省高职院校传统武术教学困境主要表现为健康中国战略理念宣传不到位、武术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武术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武术教学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力有待提高和武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为了解决武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推进吉林省高职院校传统武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笔者以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吉林省高职院校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强“健康中国”战略理念宣传工作、合理设置武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武术教师综合素质和完善武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朱立新[7](2012)在《结构功能理论视野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 ——兼论高校参与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已经涉及到众多的社会领域和层次,以服务体系的理论创新为研究起点,提出高校体育资源整合策略,结合个案论述研究内容。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个案研究、系统分析、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研究内容所生存的环境背景,选择“结构功能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复杂系统特征进行理论分析:(1)、涌现生成理论视角提醒我们,不要过分局限于子系统的研究层次,子系统状况不必苛求完美,确信系统本身的自组织能力;整体功能表现程度具有不可预测性,系统进化是渐进过程;对子系统研究不能忽视环境的作用。(2)、耗散结构理论视角有利于拓宽全民健身活动的理论构建视野,为其构建内容的增设提供依据,即促进各系统间能量的相互交换,以消除系统中产生的熵,促使整个系统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表现出强有力的自组织能力。进而保证整个体系的运行处于一种有序状态,充分显现出系统的预定功能。(3)、协同论视角指出,序参量之间彼此合作,彼此竞争,最终汇集到一个自由度上,引领着社会系统的行动,促进整个体系序参量的形成——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四个子系统共同促进了体系整体功能的实现,而整个体系同时也制约着各子系统的运行方向。高校体育的参与策略中将高校体育界定为:“高校中一切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人力、物力等资源”。(1)、论述高校体育的主要职能;(2)、论述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提出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和运行中的应对策略。结合个案对场馆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网络平台搭建、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有着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支撑;(2)、结构功能理论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提供方法论指导;(3)、复杂系统理论有效地弥补了结构功能理论的不足;(4)、涌现论观点有利于整体把握方向,树立工作的信心;(5)、耗散论观点有利于区别对待,广泛吸纳各种积极因素;(6)、协同论观点有利于抓住工作重点,加强自身建设;(7)、高校体育资源的介入极大地增强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活力。
孙状[8](2014)在《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的配置及管理现状研究》文中认为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构成,是国民体质不断提高的基础,是科学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重点。在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诸多因素中,场地器材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任何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相关科研离开物质条件都无法得到开展。2011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有效改善了我省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人对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设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从徐州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设施的当前数量与质量现状入手,对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现状进行论述,希望本论文能有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徐州市农村中学校体育器材现状,有利于为徐州市体育器材的配备提供依据,更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调查、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于徐州市22所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的现状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的拥有现状。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场地在数量上基本能达到标准要求,但材质较差,规格不标准,损毁较严重。2、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配置的数量上整体离《标准》有较大差距;器材种类不齐全;部分器材利用率不高,常年在器材室闲置;固定类器材在数量上未达标,使用年限较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无学校配置选配器材。3、大多数学校未配备专职的体育器材管理人员,多数器材管理人员未接受器材维护方面的知识培训,较少学校能做到在较短时间内对器材全面检查报修。4、器材的更新的主要来源是依靠上级单位配发。器材更新周期长。5、体育经费投入少,体育费用在每年教育经费中占极其小的比例。部分学校表示无预算无专项资金。最后提出四点建议:1、积极转变校领导观念,使其重视学校体育课程2、设定体育经费占教育公费的固定比例。3、加强学校体育器材的日常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校师生思想认识;配备足额的器材管理人员,加强管理人员教育;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缩短检查周期。4、科学地配置体育器材:完善器材采购与交付的流程;因地制宜,区别配备,合理利用有限的体育资源。
勾凤云[9](2006)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构建内蒙古地区体育教学俱乐部》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将是社会体育大发展的时代,是全民健身的时代,是一个空前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时代。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学校体育如何造就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体育工作者值得去研究的问题。多年来,高校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体育锻炼习惯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方面都不是很到位。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已是高校体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体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俱乐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在只有内蒙古师范大学一所学校实施了体育教学俱乐部。如何使全区高校体育顺应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如何设计出符合我区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通过我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以点带面,尝试性地构建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总结出以下几方面:1.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一种新生事物,对其概念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大家完全认同的定义,使用也很混乱。相关研究不具体、明确,而且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这种不完善的
温织琳[10](2006)在《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成为高校主管部门的共识和新的战略选择。篮球教学俱乐部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高校篮球教学发展中得到了肯定,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工作思想,丰富了体育改革的内容。它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普通高校在改革探索中,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并且将篮球教学、课外活动、运动队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综合的篮球教学形式。实施篮球教学俱乐部的高校多数集中在广东、深圳、浙江、上海、辽宁等经济发达地区,如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多年来实行篮球教学俱乐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研究高校篮球教学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必要的,是关系到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体育意识、体育锻炼习惯的迫切任务。本文根据对高校篮球教学俱乐部的概念、性质、特征、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根据国内外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启示,结合广西普通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现状分析来提出在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构想的。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们还是比较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尤其是以篮球为首的体育项目更是深受大学生们的热爱,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为篮球教学俱乐部的建立提供了便利,应该大力开展并给予支持和重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是自身爱好体育活动、受同学的影响以及学校领导、老师的鼓励等因素,而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因素则反映出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以及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表现为教师的待遇水平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在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主要困难因素主要是:缺乏场地器材和体育经费不足。尽管如此,在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还是有其自身优势的:第一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师的支持。走访中了解到,各高校的领导都很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第二是专家认为,开展以“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为主要目的俱乐部式篮球教学,现任的篮球教师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训练及专业辅导的需要。第三是场地、器材及运作经费,基本满足开展篮球俱乐部式教学的需要。第四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及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建立篮球俱乐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多数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篮球教学俱乐部,97.5%的教师对在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表示支持,且85.71%的专家对广西高校篮球教学发展趋势的态度表示要建立篮球教学俱乐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在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构想。高校篮球教学俱乐部的性质是以学校为依托,学生为活动主体,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个人,基于自身的需要,
二、提高商丘师专学生体育达标率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商丘师专学生体育达标率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2.1 现代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
1.2.2 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
1.3 研究综述 |
1.3.1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育现状的研究 |
1.3.2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
1.3.3 新课改形势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数理统计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 |
3.1.1 体育教师数量的配备情况 |
3.1.2 体育教师的年龄和性别情况调查 |
3.1.3 体育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情况 |
3.1.4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待遇情况 |
3.1.5 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认可度调查 |
3.2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现状调查 |
3.2.1 农村中学体育课的开设情况 |
3.2.2 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
3.2.3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规范调查 |
3.2.4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的实际成效分析 |
3.3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和再教育现状调查 |
3.3.1 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及其经费来源 |
3.3.2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再教育情况 |
3.4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
3.4.1 教学水平偏低 |
3.4.2 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
3.4.3 工资水平低 |
3.4.4 教学环境较差 |
4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对策 |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
4.2 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加强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思想的引导 |
4.3 全面提高社会的关注力度,提升教师工资水平 |
4.4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依靠政策,强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督导体系 |
5.2.2 领导重视,优化环境,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 |
5.2.3 钻研学术,规范教学,积极主动提升教学水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结构、布局及发展的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选题依据 |
1.1 问题提出 |
1.1.1 现阶段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发展面临的机遇 |
1.1.2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
1.2 相关研究概述 |
1.2.1 建国后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历史回顾 |
1.2.2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改革研究 |
1.2.3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办学目标定位研究 |
1.2.4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研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发展概况 |
3.2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结构与布局 |
3.2.1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区域布局结构 |
3.2.2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科类结构 |
3.2.3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规模结构 |
3.2.4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型式结构 |
3.2.5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层次结构 |
3.2.6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基础结构 |
3.3 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发展状况 |
3.3.1 河南省体育师资生师比分析 |
3.3.2 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学历层次分析 |
3.3.3 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年龄分析 |
3.3.4 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城乡分布分析 |
3.4 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存在问题 |
3.4.1 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行成"城乡二元化"格局 |
3.4.2 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未来需求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致谢 |
6 注释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9 个人简历 |
(4)“水袖”在体育院校游泳选修课蛙泳深水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游泳定义 |
2.1.2 深水教学法定义 |
2.1.3 游泳教学辅助器材定义 |
2.2 国内深水教学法相关研究 |
2.2.1 有辅助教材的深水教学法 |
2.2.2 无辅助教具的深水教学法 |
2.3 国外游泳教学相关研究 |
2.3.1 利用心理学开展游泳教学的研究 |
2.3.2 利用手势信息开展游泳教学的研究 |
2.3.3 利用游戏开展游泳教学的研究 |
2.3.4 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游泳教学的研究 |
2.3.5 利用身体分类开展游泳教学的研究 |
2.4 国内外文献评述 |
2.4.1 国内文献评述 |
2.4.2 国外文献评述 |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观察法 |
3.3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
4.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身体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实验后测量指标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熟悉水性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蛙泳游距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2.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蛙泳技评结果对比分析 |
4.2.4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单次课技能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前两组受试者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后两组受试者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4 试验后背漂浮板与水袖两类辅助器材的对比分析 |
4.4.1 背漂浮板与水袖两类辅助器材的优势与劣势对比分析 |
4.4.2 背漂浮板与水袖两类辅助器材单次课佩戴时间对比分析 |
4.4.3 背漂浮板与水袖两类辅助器材摘取时间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二 问卷效度专家评判表 |
附录三 蛙泳“深水水袖/背漂浮板”辅助器材教学法调查问卷 |
附录四 问卷相关赋值评分 |
个人简介 |
(5)陕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 |
1.2 体育学习评价概述 |
第二章 新中国体育学习评价的回顾 |
2.1 “三基”评价阶段(1956年大纲) |
2.2 “技能”评价阶段(1961、1978年大纲) |
2.2.1 1961年大纲 |
2.2.2 1978年大纲 |
2.3 “素质”评价阶段(1987、1988、1992年大纲) |
2.4 “健康”评价阶段(2000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2.4.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
2.4.2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的评价理念 |
第三章 新课程评价体系在陕西省实施现状的调查 |
3.1 调查的实施 |
3.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
3.1.2 调查的时间、地点与方法 |
3.2 调查结果 |
3.2.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概况 |
3.2.2 关于评价主体 |
3.2.3 关于评价过程 |
3.2.4 关于评价内容 |
3.2.5 关于评价方法 |
3.2.6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 |
3.3 现状成因分析 |
3.3.1 重视程度不够,作用不能发挥 |
3.3.2 班级人数太多,评价难以操作 |
3.3.3 教师层次不齐,缺乏创新意识 |
3.3.4 经费投入不足,评价仪器匮乏 |
3.3.5 达标考试单一,中考加试扭曲 |
第四章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
4.1 深入贯彻新课程的评价思想 |
4.1.1 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 |
4.1.2 增强评价的人文性思想 |
4.2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
4.2.1 评价主体多元化 |
4.2.2 评价内容多样化 |
4.2.3 评价方法多向化 |
4.2.4 评价过程系统化 |
4.3 进步度评价的方法 |
4.4 以适当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
4.5 改革中考体育考试办法 |
第五章 建议 |
5.1 转变观念、增加投入 |
5.2 不断学习、勇于创新 |
5.3 积极配合、相互协作 |
5.4 逐步推进、资源共享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五大学习领域评价量表 |
附录Ⅱ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调查(教师卷) |
附录Ⅲ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调查(学生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健康中国视域下吉林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提高学生身体健康 |
1.1.2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 |
1.1.3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该选题研究现状 |
2.1.1 健康中国相关研究 |
2.1.2 健康中国与武术相关研究 |
2.1.3 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研究 |
2.1.4 高职院校武术课程相关研究 |
2.2 总结 |
2.3 健康中国概念界定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健康中国战略 |
4.1.1 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背景 |
4.1.2 健康中国战略相关体育方面的要求 |
4.2 健康中国战略下武术价值 |
4.2.1 文化价值 |
4.2.2 教育价值 |
4.3 吉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对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内容认知情况 |
4.3.1 体育教师对健康中国战略体育方面内容了解情况 |
4.3.2 学生对健康中国战略了解情况 |
4.4 吉林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
4.4.1 武术教学内容设置情况分析 |
4.4.2 武术教学方法及手段情况分析 |
4.4.3 武术教学评价情况分析 |
4.5 吉林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
4.5.1 武术教师学历基本情况分析 |
4.5.2 武术教师职称结构基本情况分 |
4.5.3 武术教师年龄结构基本情况分析 |
4.5.4 武术教师教龄基本情况分析 |
4.6 吉林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场地器材的情况分析 |
5 健康中国视域下吉林省高职院校传统武术教学困境 |
5.1 健康中国战略理念宣传不到位 |
5.2 武术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
5.3 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 |
5.4 武术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
5.5 武术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力有待提高 |
5.6 武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 |
6 健康中国视域下吉林省高职院校传统武术教学发展对策 |
6.1 加强“健康中国”战略理念宣传工作 |
6.2 合理设置武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
6.3 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
6.4 建立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 |
6.5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武术教师综合素质 |
6.6 完善武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结构功能理论视野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 ——兼论高校参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 |
1.1.2 十一五规划收官与十二五规划的出台阶段 |
1.1.3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相关研究 |
2.1.1 关于社区体育的论述 |
2.1.2 关于农村体育的研究 |
2.1.3 关于家庭体育的研究 |
2.1.4 关于学校体育的论述 |
2.1.5 地域性实证研究 |
2.1.6 服务体系构建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2.3 相关专着的理论阐述 |
2.4 方法论资料背景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个案研究法 |
3.2.4 系统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分析法 |
3.3 技术路线 |
3.4 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
4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探索 |
4.1 构建体系的理论基础——结构功能主义 |
4.1.1 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特征 |
4.1.2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
4.1.3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社会行动 |
4.2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复杂性特征 |
4.2.1 全民健身活动的系统特征 |
4.2.2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复杂性表现 |
4.2.3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复杂性的理论诠释 |
5 高校体育参与策略 |
5.1 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5.1.1 物质保障环节 |
5.1.2 技术指导环节 |
5.1.3 政策导向环节 |
5.1.4 组织管理环节 |
5.1.5 信息交流环节 |
5.1.6 文化传承环节 |
5.2 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和运行中的应对策略 |
5.2.1 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和使用 |
5.2.2 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的规划 |
5.2.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
5.3 个案研究 |
5.3.1 场馆规划(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例) |
5.3.2 人力资源规划(以哈尔滨学院为例) |
5.3.3 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 |
5.3.4 体育教学改革(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创新点与后续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的配置及管理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对于学校体育器材建设有着明确的政策法规要求 |
1.1.2 体育器材设施在体育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 |
1.1.3 体育器材的质量是保证学生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我国在这方面已进行的工作情况 |
2.2 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现状 |
4.1.1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初级中学各种体育场地现状 |
4.1.2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中学田径项目器材配置现状 |
4.1.3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初级中学球类项目器材配置现状 |
4.1.4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初级中学体操类及其他器材配置现状 |
4.1.5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初级中学教具及仪器类体育器材配置现状 |
4.1.6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其他选配类体育器材现状 |
4.2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管理维护现状 |
4.2.1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管理人员现状 |
4.2.2 体育器材管理制度执行现状 |
4.3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器材更新现状 |
4.4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经费现状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场地的配置数量较好,但质量较差 |
5.1.2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在体育器材的配置数量少,质量差 |
5.1.3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管理人员缺失,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
5.1.4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更新途後单一,更新周期长 |
5.1.5 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
5.2 建议 |
5.2.1 积极转变校领导观念 |
5.2.2 设定体育经费占教育公费的固定比例 |
5.2.3 加强学校体育器材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
5.2.4 科学地配置体育器材 |
6 参考文献 |
7 附件 |
8 致谢 |
(9)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构建内蒙古地区体育教学俱乐部(论文提纲范文)
1. 选题依据 |
1.1 提出问题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的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我区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开展情况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 我区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 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构建的分析与发展对策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10)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综述 |
1.1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
1.2 篮球教学俱乐部性质的研究 |
1.3 篮球教学俱乐部的特征 |
1.4 高校篮球教学俱乐部地位、作用的研究 |
1.5 篮球教学俱乐部管理机制的研究 |
1.6 篮球教学俱乐部运行机制的研究 |
1.7 建立篮球教学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
1.8 国外体育教学俱乐部 |
2 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篮球教学俱乐部概念的定位 |
3.2 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重要意义 |
3.2.1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
3.2.2 良好锻炼理念的形成以及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需要 |
3.2.3 丰富课余生活 |
3.2.4 培养各方面能力,激发学生锻炼热情 |
3.2.5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活跃课外辅导 |
3.2.6 改变篮球运动的管理模式 |
3.3 广西普通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现状分析 |
3.3.1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态度分析 |
3.3.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频率及篮球比赛情况分析 |
3.3.3 场地器材情况分析 |
3.3.4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分析 |
3.3.5 影响学生、教师参与锻炼、工作的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
3.3.6 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
3.3.7 学校开展篮球运动的主要困难因素分析 |
3.4 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可行性分析 |
3.4.1 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外部环境分析 |
3.4.2 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内部环境分析 |
3.4.3 广西普通高校自身具备的基本条件分析 |
3.5 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启示 |
3.5.1 国内高校体育俱乐部经验启示 |
3.5.2 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经验启示 |
3.6 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基本构想 |
3.6.1 篮球教学俱乐部的运作机制 |
3.6.2 篮球教学俱乐部的管理机制 |
3.6.3 篮球教学俱乐部的经费筹措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 谢 |
四、提高商丘师专学生体育达标率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商丘师专学生体育达标率的探讨[J]. 梁久学. 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1(S3)
- [2]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牛凯. 河南大学, 2014(02)
- [3]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结构、布局及发展的动态研究[D]. 周曙光. 河南大学, 2009(11)
- [4]“水袖”在体育院校游泳选修课蛙泳深水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D]. 何光明.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5]陕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调查研究[D]. 杨小帆. 陕西师范大学, 2004(04)
- [6]健康中国视域下吉林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王坚.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 [7]结构功能理论视野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 ——兼论高校参与策略[D]. 朱立新. 北京体育大学, 2012(10)
- [8]徐州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器材的配置及管理现状研究[D]. 孙状. 苏州大学, 2014(04)
- [9]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构建内蒙古地区体育教学俱乐部[D]. 勾凤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02)
- [10]广西普通高校办篮球教学俱乐部的研究[D]. 温织琳. 广西师范大学,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