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木韩文集》出版

《范木韩文集》出版

一、《范慕韩文集》出版(论文文献综述)

长弓[1](1995)在《《范慕韩文集》出版》文中研究说明 为我国现代印刷工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德高望重的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经委印刷装备协调领导小组组长范慕韩同志的着作——《范慕韩文集》,已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开始发行。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印刷工业出版社于1994年12月28日,在本所召开了《范慕韩文集》出版座谈会。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机械部总工程师、原国务院重大办主任李守仁,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副会

鲁兵[2](2005)在《晚年岁月 情满印刷——读《范慕韩文集(续编)》》文中认为 烟云过后重晚晴,范老在晚年为印刷工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印刷界人士是不会忘记的非常感谢武文祥及沈忠康两位同志,在范慕韩先生逝世将近十周年之际,编选出版了《范慕韩文集(续编)》。这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是对范慕韩同志最诚挚的怀念。从编选的内容看,这是一部既谈史学又谈世事,内容资料非常丰富的着作。它记述了范老晚年岁月,热心于印刷事业并进行考证及论述大印刷观的精辟见解,自有其第一手材料的宝贵价值。我认为印刷业的朋友们,

何圆圆[3](2019)在《印刷技术革新与纸媒业的发展研究(1985-2005)》文中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纸媒业的受众流失、广告收入下滑、发行量减少。受到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纸媒衰败的论调甚嚣尘上。回溯历史我们发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纸媒业曾出现过一段空前绝后的辉煌发展期,这一方面得益于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另一方面是不是也与当时的出版印刷技术有关?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之后,发现很少有人从印刷技术的角度去分析纸媒业的发展,也少有文章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发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去考察历史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当下及未来纸媒业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启迪和借鉴。本文以印刷技术作为切入口,将纸媒业作为考察对象,结合新闻传播学和科技史的学科理论,以跨领域的视角去观察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时间限定在1985到2005年期间,通过梳理在此期间印刷技术与纸媒业的各自发展,找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联系之后再结合具体的案例进一步分析印刷技术是怎样推动纸媒业发展的。本文结构一共有五章,第一章以提出问题定义问题为主,先是界定两个主要关键概念“印刷技术”与“纸媒业”,而后围绕这两个主题对前人研究进行一个汇总整理;第二章以描述问题为主,分别梳理1985到2005年间印刷技术的发展和纸媒业的发展,从中发现两者存在一种互动关系;第三章以分析问题为主,用新闻传播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结合相关案例来分析印刷技术如何促进纸媒业发展;第四章主要是怎么看,从技术、政策以及社会等不同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在第五章得出研究结论。印刷技术的革新能够带来纸媒业的大发展,纸媒业在人的强烈需求推动下又会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印刷技术进行再一次变革。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此过程中推动了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呈现出不同阶段的精神风貌。

陈春兰[4](2016)在《印刷与革命—中共领导下的印刷事业研究(1921-1945)》文中指出印刷术作为文化的物质承载体和传播工具,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印刷术起源于中国,但近代新式印刷术却是在欧洲产生的。而且随着近代西方新式印刷术的输入,中国传统印刷术也逐渐发生了嬗变和转化。印刷技术的提升促进了印刷效率的提高,印刷品数量的剧增,使得各种新思想与主张能迅速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印刷术在和平发展时期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在战争时期也对战局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共自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利用宣传来作为思想武器。中共印刷事业的建立不仅表现在对印刷机械和原料的购置以及对印刷职工的争取与培养上,还在于建立和完善由党领导的印刷宣传体系。自1921年中共建立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期间,中共的印刷业一直是在比较严峻恶劣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不论是初期的“地下”印刷所,还是后期的根据地印刷业,中共的印刷事业一直存在原料、设备、专业人才的缺乏等问题,同时还受到敌对势力的压制与破坏。中共的印刷业与当时资本主义印刷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主要目的是为中共革命进程进行宣传而服务的,而不是以盈利为出发点。之前的学者多关注于印刷技术史或将印刷置于出版的一个环节进行研究,或专注于国民政府方面的印刷以及文化政策,本文也注意到了国民政府自身的印刷宣传网络的建设,以及日本在中国印刷事业的投资和战争时期的统制,并将中共、国民党、日本几个政权的印刷事业置于一个相同的平面进行比较,关注到了中共领导下的革命印刷发展过程中对于技术转化的尝试,以展现革命与印刷之间的互动及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博弈过程。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共印刷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印刷业与中共革命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印刷促进了中共革命的成功,有利于中共自主性革命宣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表现为印刷业的进步促进了革命的发展。大量书刊的印制,不仅满足了前后方战士群众的精神需求,并将中共救国的主张和理论,通过印刷和发行的途径扩散到了全国,为中共争取了更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革命的进步也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和转型,革命促进了印刷业的进步和本土化。而且在革命进程中,中共十分注重对印刷职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引导,加深了其对中共革命的认识与支援,为党培养了一批印刷技术人才。

王松[5](2009)在《王选的技术创新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考察王选的技术创新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和意义,从两个层面上展开分析。首先,从宏观层面考察王选的技术创新对我国媒介形态变化的影响,考察角度选择我国传播媒介的两个基本要素——汉字和汉字承载介质。王选的技术创新解决了汉字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技术障碍,使汉字在信息时代能够生存和延续,使我国悠久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我国进入数字时代奠定了基础;其次,从中观层面上来考察王选的技术创新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以印刷业的技术突破作为切入口。王选的技术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印刷生产能力的提高,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并引起了出版业分工的变化,同时也为出版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范军[6](2011)在《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2006-2010)的五个维度》文中认为2006-2010年,台港澳地区、内部出版物、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学位论文、重要学术会议等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富和完善了出版史的研究内容,推动了出版史探讨的深化。上述五个维度的出版史研究成果在以往的学术综述与研究中重视不够。其实它们的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并不亚于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出版机构正式刊行的专着。至于港台地区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其独有的特点和价值也是不应忽略的。

周岩,周建新[7](2006)在《我与范慕韩的交往》文中认为

张珂[8](2004)在《围绕“三服务”扩大协会职能 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文中认为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的今天,行业协会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在2003年这个不平凡的一年里,克服“非典”影响,在中国科协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下,围绕“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会员”的精神,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陆亚萍[9](1998)在《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发展缓慢原因探析》文中研究指明 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又一伟大的里程碑。它既继承了雕版印刷的某些传统,又开创了新的技术领域。自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至清朝后期发生鸦片战争的800年间,活字印刷术在活字的选材、制作、存放和排版工艺等方面有所改进,但总的来说,它的发展比较缓慢,在我国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推广。它不仅始终没有取代雕版印刷术,就连与之并驾齐驱的发展状况也一直没

沈忠康[10](2006)在《不倦的探索者——读《车茂丰文集》初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范慕韩文集》出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范慕韩文集》出版(论文提纲范文)

(3)印刷技术革新与纸媒业的发展研究(1985-2005)(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印刷技术
        1.3.2 纸媒业
    1.4 文献综述
        1.4.1 与印刷技术相关的研究文献
        1.4.1.1 期刊文献
        1.4.1.2 着作文献
        1.4.2 与纸媒业相关的研究文献
        1.4.2.1 报纸
        1.4.2.2 图书
        1.4.2.3 期刊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跨学科研究法
        1.5.3 个案分析法
2 印刷技术与纸媒业的整体发展概况(1985年—2005年)
    2.1 1985 年—2005年印刷技术的整体发展
        2.1.1 印前:“热排”向“冷排”的转变——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2.1.2 印刷:“黑白铅印”到“彩色胶印”的转变——胶印技术
        2.1.3 印后:“人工操作”到“电子自动化控制”——装订联动
    2.2 1985 年—2005年纸媒业整体发展概况
        2.2.1 1985 —1989年:知识断层后的“大众文化”
        2.2.2 1992 —1999年:市场经济下的“消费文化”
        2.2.3 2000 年至今:信息时代中的“交互文化”
    2.3 印刷技术与纸媒业的互动发展
        2.3.1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纸媒业的发展
        2.3.2 纸媒业的现实需求对印刷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3 印刷技术如何促进纸媒业发展
    3.1 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3.1.1 起步:产学研合作研发阶段
        3.1.2 成长:推向市场商业化阶段
        3.1.3 成熟:印刷工业技术改造与体制改革
    3.2 印刷技术进步在纸媒业中的应用
        3.2.1 印前排版变革在报纸上的应用
        3.2.2 印刷设备改进在图书上的应用
        3.2.3 印刷技术革新在期刊上的应用
4 如何看待印刷技术革新与纸媒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4.1 技术因素:印刷技术是纸媒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4.2 政治因素:改革开放助推了印刷技术与纸媒业发展
    4.3 社会因素:对当下印刷技术与纸媒业转型的启迪和借鉴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印刷与革命—中共领导下的印刷事业研究(1921-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视角
    四、重难点及创新点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一章 近代中国印刷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近代中国印刷业的概况
        一、晚清传教士与近代印刷术的传入
        二、新闻出版事业对印刷业的推动
    第二节 中共早期在印刷工人中的活动
        一、早期印刷工人的生活
        二、中共早期对印刷工人的渗透与引导
第二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印刷事业(1927-1937)
    第一节 中共早期地下印刷事业的开展
        一、中共早期地下印刷事业兴起的原因
        二、中共地下印刷事业的组建
    第二节 主要革命根据地印刷业发展状况
        一、根据地情况的新变化
        二、中共对根据地印刷事业的指导与管理
    第三节 中央苏区的印刷业
        一、中央苏区的概况
        二、中央苏区印刷工业的发展
        三、中央苏区印刷事业对革命的支援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印刷事业(1937-1945)
    第一节 战时国内新闻印刷环境的变化
        一、国民党的战时舆论宣传
        二、国民党对内的出版印刷管制
    第二节 战时印刷业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一、国统区印刷业概况
        二、日本在中国的印刷业概况
        三、中共的敌后印刷事业
    第三节 延安中央印刷厂
        一、中央印刷厂的建立与组织的发展
        二、印刷职工的生活与劳保福利
        三、印刷工人的生产活动及其对革命事业的支援
结语:革命化的印刷
参考文献
附录

(5)王选的技术创新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王选的技术创新历程
    1.2 研究背景、文献回顾及选题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王选的技术创新对我国媒介形态的影响
    2.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媒介形态变化
    2.2 汉字的数字化困境与突破
    2.3 汉字承载介质的变迁
第三章 王选的技术创新对我国出版业影响的中观探析
    3.1 作为技术突破口的书报刊印刷业
    3.2 出版业分工的变化
    3.3 出版市场:需求与技术同步推动
第四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2006-2010)的五个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 台港澳地区的中国出版史研究
二、中国出版史方面的内部出版物
三、 中国出版史方面的社科基金项目
四、 中国出版史方面的博士学位论文
五、中国出版史方面的重要学术会议

四、《范慕韩文集》出版(论文参考文献)

  • [1]《范慕韩文集》出版[J]. 长弓. 印刷技术, 1995(01)
  • [2]晚年岁月 情满印刷——读《范慕韩文集(续编)》[J]. 鲁兵. 印刷经理人, 2005(11)
  • [3]印刷技术革新与纸媒业的发展研究(1985-2005)[D]. 何圆圆.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2)
  • [4]印刷与革命—中共领导下的印刷事业研究(1921-1945)[D]. 陈春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5]王选的技术创新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研究[D]. 王松. 北京印刷学院, 2009(S1)
  • [6]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2006-2010)的五个维度[J]. 范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7]我与范慕韩的交往[J]. 周岩,周建新. 纵横, 2006(06)
  • [8]围绕“三服务”扩大协会职能 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N]. 张珂. 中国包装报, 2004
  • [9]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发展缓慢原因探析[J]. 陆亚萍. 广东印刷, 1998(04)
  • [10]不倦的探索者——读《车茂丰文集》初感[J]. 沈忠康. 印刷杂志, 2006(01)

标签:;  ;  ;  ;  

《范木韩文集》出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