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陪我

《大学化学》陪我

一、《大学化学》伴我同行(论文文献综述)

袁婉清[1](1995)在《《大学化学》伴我同行》文中研究表明《大学化学》伴我同行《大学化学》的十年,是成功的十年,取得的成果可喜、可贺!我是一名长期从事高校化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对《大学化学》更是有一种亲切感。《大学化学》创刊号中,王夔先生的文章“为未来医学的突破培养化学人才”,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从深...

吉于成[2](2016)在《三维有序石墨烯网络/纳米贵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石墨烯-纳米贵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为总体方向,以制备能够现场形成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的碳基-贵金属复合催化剂、进而充分提高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为目标。本研究中,以异相凝聚法制得的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粒子为基体,通过多元醇热还原法负载贵金属纳米粒子制得三元复合粒子,并以此为构建模块,通过三元复合粒子的现场自沉积堆叠作用制备出同时具有三维石墨烯网络以及电解液通道的贵金属复合催化剂,并对复合催化剂的甲醇氧化催化性能做了深入的研究。围绕以上内容,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聚苯乙烯/石墨烯@PtNPs三元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通过热力学驱动的异相凝聚法,制备出不同石墨烯含量的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粒子,并以此为基体,通过多元醇热还原法在石墨烯表面负载铂纳米粒子(PtNPs),成功制得聚苯乙烯/石墨烯@PtNPs三元复合粒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绿色环保的“粒子自沉积构建”法,现场制备具有三维石墨烯网络的石墨烯/贵金属复合催化剂,形成电子和电解液的双网络通道结构。所制得的三维网络结构石墨烯/贵金属复合催化剂在燃料电池甲醇氧化催化性能方面体现了明显的优势,与自由堆积的石墨烯/PtNPs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电流密度。(2)聚苯乙烯/石墨烯@PtRuNPs三元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首先利用热力学驱动的异相凝聚法,制备出包覆完整的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粒子,并以此为基体,通过多元醇热还原法在石墨烯表面负载铂-钌合金纳米粒子(PtRuNPs),制得聚苯乙烯/石墨烯@PtRuNPs三元复合粒子,并采用“粒子自沉积构建”法制得具有双网络通道结构的石墨烯/PtRuNPs复合催化剂。本章中重点研究了Pt/Ru金属质量比,石墨烯/贵金属质量比对甲醇氧化催化性能的影响,从而获得高效、经济的聚苯乙烯/石墨烯@PtRuNPs合金型复合催化剂。

孙思齐[3](2019)在《不对称修饰碗状ZSM-5型分子筛的合成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ZSM-5型分子筛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高抗失活性、有序的孔隙结构等特点,数十年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常被应用于催化和吸附分离领域。在近期报道中,以TPAOH为模板剂时,合成的ZSM-5型分子筛的孔道与表面存在含硅量的差异,依靠这个特性,以碱液对此种ZSM-5型分子筛进行处理时,并不会如一般材料那样被均匀地腐蚀,而是首先自含硅量较高的孔道开始腐蚀,被腐蚀的孔道逐渐扩张,在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碗状结构,并在之后的反应中,逐渐形成中空球壳结构,最后一分为二,生成半壳状结构。此碗状结构或半壳状结构的外侧依然保留被碱蚀前的状态,而内侧则为新的、包含可修饰的硅羟基位点的表面,借助ZSM-5型分子筛的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对称修饰,使之内外侧拥有不同的功能化基团,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在本文的第二章,我们在以往碱蚀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碱蚀液的成分比例,成功地将亲脂类基团表面功能化的ZSM-5型分子筛进行了碱蚀,并对其碱蚀的各种条件进行了探究。不同的碱蚀条件,可以获得较均一的碗状结构和半壳结构,对其内侧进行苯基功能化后,此类材料可以起到石油降粘剂的作用。在第三章,我们在碗状不对称修饰ZSM-5型分子筛的内表面原位还原负载了金纳米粒子,并对其催化还原硝基苯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外侧修饰十六烷基、内层选择性生长金纳米粒子的碗状不对称修饰ZSM-5,在催化还原低浓度水溶液中的硝基苯的反应中体现出了高于一般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甚至与以有机液体为溶剂的催化剂活性相当,因此可以用水取代相对价格更高的有机溶剂充当此反应的溶剂条件。

张茜[4](2019)在《高温MOCVD生长AlN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AlN是一种性能优异的III-V族氮化物材料,在大功率器件、紫外与深紫外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应用广泛。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OCVD)是制备AlN材料的关键工艺技术,其中MOCVD的气相反应决定了薄膜的生长速率和均匀性,表面反应决定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生长质量。然而由于气相反应中寄生预反应严重以及在生长表面上的Al吸附原子迁移率低,采用MOCVD生长高质量AlN薄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提高生长温度,可以增强Al原子的表面横向迁移率,从而改善AlN晶体质量和表面样貌。因此选择在高温下使用MOCVD技术生长AlN。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计算化学来模拟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从而深入研究AlN具体的生长机理,在后续的实际工艺中确定适宜的生长参数,生长出高质量、高性能的AlN薄膜。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量子化学计算软件Gaussian,对MOCVD生长AlN的加合路径、热解路径、氨基物聚合分解的寄生路径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了温度因素对上述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NH3不过量时,温度T<268 oC时,TMAl与NH3自发生成加合物TMA1:NH3,随后通过消去反应生成氨基物,高温下DMAlNH2不可能再结合NH3分子。当T>300 oC时,TMAl:NH3将重新分解。NH3过量时,生成的加合物TMA1:NH3会继续结合一个NH3分子,形成配位键加合物比氢键加合物的概率更大。TMAl和MMAl的热解反应需要高温激活,当T>1000 oC时,DMAl生成MMAl的热解反应将自发进行。寄生反应中的(MMAlNH)2和(MMAlNH)3是最可能的末端气相反应前体。(2)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子结构和能量,结合过渡态理论估算气相反应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以及选择7个表面反应作为表面反应模型,这里的表面反应机理不考虑NH3和三聚物在表面的吸附和反应,表面产物只有吸附在表面的Al(s)和AlN(s),从而确定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高温下AlN-MOCVD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3)基于AlN生长特性和反应机理的研究分析结果,提出并建立了使用高温MOCVD方法生长AlN薄膜的Grove生长速率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生长源在边界层内发生的气相化学反应。基于Grove模型,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强下的生长速率模型验证;对比结果为:在压强恒定为85torr时,在400-900 oC下的生长速率模型均能与实验值较好吻合,平均误差为4.34%;在衬底温度为600 oC时,30-270 torr下的生长速率模型与实验值趋势一致,平均误差为8.66%。

郭雅敏[5](2017)在《基于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层状结构材料石墨烯以及石墨相氮化碳作为前驱体,将其分别与四氧化三铁以及二氧化钛复合,通过水热方法制备了复合材料,将所合成的材料分别用于超级电容器和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中,均得到了良好的性能。通过一种简易组装过程将g-C3N4引入到复合材料中以增加电化学活性中心的数目,进而提高石墨烯/Fe3O4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带有正电荷的质子化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片会与带有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层和带有正电荷的Fe(OH)3胶体纳米颗粒相结合。由于带有相反电荷的组分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我们就可以得到Fe(OH)3/g-C3N4/GO复合物。复合物在高压反应釜中经过120℃下保温4h的水热处理后,氧化石墨烯转换成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OH)3转换成为Fe3O4,于是就得到了Fe3O4/g-C3N4/rGO复合物(FCGC)并用于进一步的研究。运用TEM、FT-IR、XRD、Raman、和XPS技术手段研究调查了FCGC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当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时,FCGC复合物物在6 mol/L的KOH电解液中、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值高达302.4F/g。在经过了3000周充放电循环测试后,材料的电容保持率仍能够保持在89.7%,这显示了其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再次利用静电自组装的原理,将带有正电荷的TiO2胶体与带有正电荷的质子化的g-C3N4纳米片会和带有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层结合,通过改变后续的实验条件,制得了g-C3N4/TiO2/rGO复合物(CTGC)。复合物的形貌和结构通过FE-SEM、FT-IR、XRD、Raman、XPS和UV-vis得到表征。我们通过监测可见光照射下罗丹明B(RhB)的降解率来研究调查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与单组分的g-C3N4、TiO2和rGO相比,复合物拥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和可见光催化活性,在初始浓度为20 mg/L的RhB溶液中,在可见光照射下,5 mg CTGC复合材料对RhB总的降解率高达98.7%。g-C3N4/TiO2/rGO三元复合物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得益于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提升的可见光吸收能力,这主要是由于自组装过程可能增强g-C3N4、TiO2和rGO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促进电子在复合物表面快速的转移。这种协同方法可用于其他可见光活性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并且具有较高的重复使用性。

顾佳黎[6](2014)在《扁桃酸消旋酶和酯酶BioH的理性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进入市场的手性药物种类的急剧增长,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备受关注。药物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凝集抑制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2009年其销售额全球排名第二。R-邻氯扁桃酸甲酯是氯吡格雷制备中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已有多种合成途径。但这些方法存在使用剧毒HCN或昂贵NADP+,产率低等缺点。本研究以外消旋邻氯扁桃酸甲酯为底物,以扁桃酸消旋酶和酯酶BioH分别作为外消旋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催化剂,构建双酶偶联动态动力学拆分法制备R-邻氯扁桃酸甲酯,开发了一种环境友好、低成本、高产率的合成策略。首先,为了深入了解影响酶对映体选择性的因素,以脂肪酶CALB为对象,采用QSAR分析建立了对映体选择性(E值)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CALB对映体选择性受多种分子作用(立体作用、疏水作用、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的影响。基于以上4种相关分子场建立的模型的预测精度Rpred为0.92。此外,对分子场等势图的分析表明影响CALB选择性的氨基酸除了活性中心的催化氨基酸,还广泛分布在酰基、醇基结合口袋和底物进出通道。接着,采用基于结构信息的理性设计,定制了对S-邻氯扁桃酸甲酯具有高对映体选择性的酯酶BioH。借助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基于对映体在酶活性中心的结合构象差异,微调酶-底物过渡态之间的空间位阻及电子作用,成功将酯酶BioH的选择性(E值)从3.3(野生型)提高至73.4(L123V/L181A/L207F),为后续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奠定了基础。随后,将重心转至扁桃酸消旋酶的改造。通过分子模拟和MM-PBSA结合能分析发现残基S139通过氢键稳定酶-底物复合物,且S139和E317对底物稳定具有协同作用。将S139突变成Ala不仅会破坏S139与底物之间的氢键,还会影响活性中心其他氨基酸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导致消旋酶对R-扁桃酸和S-扁桃酸的催化速率的下降(分别下降了45倍和60倍)。该研究加深了对消旋酶催化机制的理解,对消旋酶的改造具有指导意义。进而,以酶-底物过渡态结合能为标准,采用酶计算设计策略对消旋酶进行改造,提高了其对非天然底物的催化活性。突变体对R-间氯扁桃酸、R-2-萘乙醇酸、R-扁桃酰胺和R-邻氯扁桃酸的催化效率(Kcat/Km)分别为1.3×106、1.7×104、8.5×104、2.1×103M-1s-1,与野生型相比提高了2-5倍,证明该设计策略是一种有效的酶改造手段。最后,将改造后的扁桃酸消旋酶和酯酶BioH用于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R-邻氯扁桃酸甲酯。研究表明水解体系中消旋酶的加入不仅加快了S-邻氯扁桃酸甲酯的水解速率,还提高了酯酶BioH对S-领氯扁桃酸甲酯的表观E值。在pH7.7,25℃,酯酶/消旋酶的摩尔比为1:21,底物初始浓度25mM(500μl体系)的拆分条件下,经4次循环拆分后,产物R-邻氯扁桃酸甲酯的收率为80%,ee值大于97%。

孙宇[7](2008)在《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 ——节能优化与整合策略》文中指出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教学楼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信息流通、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其设计必然受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及现代人心理、行为、情操等方面的变化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修正和改变。高校教学楼的适应性改造是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历史文脉的延续,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考虑建筑物的耐久性,也要考虑我们周围的环境及其资源的耐久性。舒适的室内环境仍然是建筑节能设计所追寻的重要目标,其重点是充分利用自然、气候等综合因素创造高品质的空间、健康舒适的环境和完美的建筑形式。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的高校教学楼建筑,主要特征是冬季采用热水集中采暖系统供暖,建筑节能设计以冬季保温为主、适当考虑夏季防热。论文针对部分九十年代以前建造的教学楼老化现象严重、室内环境质量差的现状,提出“适用性、适宜性、和谐化”的适应性改造策略;采用理论分析、现场测试、问卷调查、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方法,针对高校教学楼的建筑特点以及使用者行为、心理模式的不同,对室内热环境、风环境、光环境等作出客观评价,分析室内环境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寒地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结合旧建筑改造的特殊性,提出节能优化设计的整合策略和技术法则,探讨被动式节能改造技术在高校教学楼中的系统应用。

张富豪[8](2016)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以海翔药业为例》文中提出家族企业是人类社会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虽历史悠久,但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它们的延续传承却十分困难。据统计,创业者能够将家族企业顺利传承给第二代的只有30%左右,而第二代顺利传承给第三代的仅为10%。目前,我国的创业者们大部分都快到了退休的年龄,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家族企业都即将进入传承的阶段,但如何使家族企业顺利传承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焦点。国内学者早已开始关注研究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问题,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家族传承模式、股权结构设计等方面,而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较少关注,在此情况下,本文选择了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财务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本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对选题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家族企业传承的现状、模式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进行了脉络梳理,然后根据需要本文选择了规范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和财务绩效分析法,之后介绍了本文的框架,最后在本章结尾列举了一些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对家族企业、盈余管理、利他主义等关键概念的界定,并提出了文章的理论基础: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企业周期理论。第三章具体介绍了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现状及传承模式的相关研究。在第四章,本文选取了海翔药业为案例,对案例公司发展状况和传承过程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海翔药业在传承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之后选取了案例公司2006年至2014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司在传承中过程中其父罗邦鹏其父罗邦鹏运用多种盈余管理手段进行负向盈余管理使利润降低,为其子进行“秘密储备”,而其子接手时再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使利润增加,使其顺利平稳接管,树立良好的形象,然而通过对这一行为的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短期内确实能帮助其子顺利传承,但从长期的经济后果看,对公司十分不利,致使公司业绩下降,价值降低。最后一章对本文进行总结,并结合案例公司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针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具体财务行为进行研究,以量化的财务数据阐明其代际传承中的利弊,并对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为子女的“铺路行为”提出一些建议,使企业在传承过程之中减少部分损失。本文扩展了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具体行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同时丰富了盈余管理在特殊时期的利他主义行为研究。

尤娴[9](2017)在《Prezi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Prezi软件作为新兴多媒体演示软件的代表,研究Prezi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在地理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这一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求突出“有趣、多能、高效、务实、重情”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Prezi辅助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以到达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目的。本文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并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确定了技术路线与方法。第二部分,理论研究。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研究了支撑该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包括思维导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本论文之后的研究打好理论基础阐述了Prezi软件以及特征和基本操作,并梳理了高中地理课程归纳总结出合利用Prezi软件辅助高中地理课堂的内容。第三部分,案例研究。依托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Prezi软件的特点设计教学案例,在笔者实习高中进行教学实验,并在课后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第四部分,调查总结。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就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对软件的评价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得出利用Prezi软件辅助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点以及需注意的事项与不足。第五部分,应用分析。总结出利用Prezi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不足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姚伟宣[10](2017)在《新型聚合物整体柱研制及其在毒物分析方面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环境、生物样品基质成分复杂,且待测物质含量较低,测定前,需对目标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和富集等处理,从而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聚合物整体柱微萃取(Polymer monolithic column microextraction,PMME)技术是一种溶剂用量少的管内固相微萃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耗时少、效率高等优点,萃取介质是PMME技术的关键。目前,聚合物整体柱材料的种类有限,仍难满足不同性质复杂样品中痕量目标物的分析需求,需发展新型高效的萃取介质。本文开展了新型聚合物整体柱的研制,及其在复杂样品中痕量目标物富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概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整体柱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聚合物整体柱分类、制备、功能化现状,及其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应用进展。2.开展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N-乙烯咔唑)(poly(MAA-EGDMA-NVC))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法制备poly(MAA-EDMA-NVC)整体柱,该柱结构均匀、多孔通透、稳定性良好,使用100次后萃取性能无明显下降。利用N-乙烯咔唑稳定、极性、含有π共轭结构的特点,将NVC修饰poly(MAA-EDMA)整体柱可增强该聚合物柱对3种苯二氮卓类药物(BZPs)的富集能力,对BZPs的富集因子为59.2–68.1。建立了poly(MAA-EGDMA-NVC)聚合物整体柱萃取与气相色谱(GC)联用测定BZPs药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50 ng/m L,相关系数R2≥0.9965。检出限(S/N=3)为0.011–0.026 ng/m L,定量限(S/N=10)为0.036–0.088 ng/mL。该方法用于尿液和啤酒中BZPs药物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4–93.3%和83.3–94.7%,RSDs分别为4.1–8.1%和3.8–8.5%。该方法为复杂样品内痕量药物分析提供了的简便、精确、精密度高的分析方法。3.开展了聚(N-乙烯咔唑-二乙烯基苯)(poly(NVC-DVB))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合物整体柱,制备过程中对致孔剂含量进行优化,得到结构均匀,连续多孔,通透性和稳定性良好,使用寿命长的poly(NVC-DVB)整体柱。该柱含有丰富的π电子和通透性较好的多孔结构,可通过π-π作用吸附BZPs药物。建立了poly(NVC-DVB)整体柱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Q-Orbitrap质谱(HPLC/MS)联用测定6种BZPs药物的分析方法,劳拉西泮的线性范围为0.01–0.5 ng/mL,硝西泮的线性范围为0.05–0.5 ng/mL,艾司唑仑、氯氮卓、阿普唑仑和咪达唑仑的线性范围为0.05–0.5 ng/mL,相关系数R2≥0.9991。检出限为1.08–6.04 ng/L,定量限为3.60–20.1ng/L。该方法用于尿液和啤酒中6种BZPs药物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9.6–95.2%和80.5–94.2%。该方法简便、灵敏,能够满足实际样品中痕量药物的分析需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4.以poly(NVC-DVB)为载体,开展了石墨烯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制备过程中优化了石墨烯的含量,得到结构稳定、均匀和通透性好的三维石墨烯整体柱,该柱集合单层石墨烯和多孔poly(NVC-DVB)两者的优势。根据石墨烯比表面积大、富π电子和稳定高的特点,石墨烯加入后提高了整体柱对6种BZPs的萃取性能。建立了石墨烯整体柱萃取与HPLC/MS联用测定6种BZPs药物的分析方法,得出硝西泮、艾司唑仑、氯氮卓和阿普唑仑的线性范围为0.005–1 ng/mL,劳拉西泮和咪达唑仑的线性范围为0.01–1 ng/m L,相关系数R2≥0.9986。检出限为1.12–2.35 ng/L,定量限为3.74–7.83ng/L。该方法用于生物样品尿液和头发中BZPs药物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分别为8.6–85.6%和87.2–94.3%,RSDs分别为3.4–6.9%和2.9–8.3%。结果证明该方法为生物样品中药物分析提供了灵敏可靠的方法。5.开展了UiO-66/poly(NVC-DVB)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研究。UiO-66是由Zr4+与对苯二甲酸构建的一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高,耐有机溶剂、耐酸碱,比表面积高等优点。在poly(NVC-DVB)聚合物整体中引入UiO-66,通过优化UiO-66含量,得到稳定、均匀和通透性好的UiO-66/poly(NVC-DVB)整体柱。与poly(NVC-DVB)整体柱相比,提高了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富集性能。建立了UiO-66/poly(NVC-DVB)聚合物整体柱萃取与HPLC/MS联用测定三唑类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得到嘧霉胺线性范围为0.005–1 ng/m L,粉唑醇线性范围为0.01–1 ng/mL,戊唑醇、己唑醇和烯唑醇线性范围为0.05-1 ng/mL,相关系数R2≥0.9911。检出限的范围为1.34–14.8 ng/L,定量限为4.45–49.4 ng/L。该方法用于环境水和土壤中三唑类杀菌剂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0.4–97.5%和84.0–95.3%。能够满足复杂环境样品内痕量杀菌剂分析的要求。

二、《大学化学》伴我同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化学》伴我同行(论文提纲范文)

(2)三维有序石墨烯网络/纳米贵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燃料电池
    第二节 石墨烯作为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材料的研究
    第三节 高分子-石墨烯复合材料
    第四节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苯乙烯/石墨烯@PtNPs三元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聚苯乙烯/石墨烯@PtRuNPs三元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3)不对称修饰碗状ZSM-5型分子筛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子筛简介
    1.2 纳米级ZSM-5 的制备和形貌控制
        1.2.1 多级孔分子筛的合成
        1.2.2 纳米级ZSM-5 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形貌控制
    1.3 分子筛的功能化及几种可选方向
        1.3.1 分子筛的功能化及其应用
        1.3.2 石油降粘基本原理
        1.3.3 金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1.4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1.4.1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碱蚀法合成内外侧不对称修饰的碗状ZSM-5型分子筛及其应用
    2.1 背景
    2.2 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流程
        2.3.1 ZSM-5 型分子筛的合成
        2.3.2 亲脂性ZSM-5 型分子筛的合成
        2.3.3 碱腐蚀ZSM-5 型分子筛的合成
        2.3.4 外侧十六烷基、内侧苯基的ZSM-5 型分子筛的合成
        2.3.5 石油降粘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XRD表征
        2.4.2 SEM表征
        2.4.3 红外光谱表征
        2.4.4 石油降粘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对称修饰碗状ZSM-5型分子筛负载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应用
    3.1 背景介绍
    3.2 试剂与仪器
    3.3 实验流程
        3.3.1 E-ZSM-5 的合成
        3.3.2 Au/E-ZSM-5 的合成
        3.3.3 L-Au/E-ZSM-5 的合成
        3.3.4 Au/ZSM-5 的合成
        3.3.5 Au/LE-ZSM-5 的合成
        3.3.6 催化效果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XRD表征
        3.4.2 TEM表征
        3.4.3 XPS表征
    3.5 催化能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高温MOCVD生长AlN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AlN的结构与应用
        1.1.1 AlN材料结构
        1.1.2 AlN材料应用
    1.2 高温MOCVD原理及生长模式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高温MOCVD生长AlN的化学热力学研究
    2.1 计算方法
        2.1.1 密度泛函理论
        2.1.2 过渡态理论
        2.1.3 Gaussian软件
    2.2 计算模型和原理
        2.2.1 计算模型
        2.2.2 计算原理
    2.3 高温MOCVD生长AlN的气相反应计算
        2.3.1 加合反应路径
        2.3.2 热解反应路径
        2.3.3 寄生反应路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温MOCVD生长AlN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3.1 气相反应动力学
        3.1.1 活化能计算
        3.1.2 反应速率方程
        3.1.3 有效碰撞理论
        3.1.4 质量作用定律
        3.1.5 阿伦尼乌斯定理
    3.2 表面反应动力学
        3.2.1 表面吸附
        3.2.2 表面脱附
    3.3 高温生长AlN的化学反应机理
        3.3.1 气相反应机理
        3.3.2 表面反应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rove理论的高温AlN生长速率模型
    4.1 Grove理论
        4.1.1 边界层理论
        4.1.2 流密度模型
    4.2 基于Grove理论的生长速率模型
        4.2.1 基本假设
        4.2.2 AlN生长速率模型
        4.2.3 模型参数的确定
    4.3 生长速率模型验证
        4.3.1 温度对AlN生长速率的影响
        4.3.2 压强对AlN生长速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
        1.2.1 石墨烯的结构
        1.2.2 石墨烯的性质
        1.2.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1.2.4 石墨烯复合材料
    1.3 石墨相氮化碳及其复合材料
        1.3.1 石墨相氮化碳的结构与性质
        1.3.2 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
        1.3.3 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
2 实验用品和表征手段
    2.1 概述
    2.2 主要的实验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材料的表征方法
        2.3.1 Zeta电位测量
        2.3.2 电镜分析
        2.3.3 X射线衍射技术
        2.3.4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
        2.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6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
        2.3.7 物理磁性分析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9 拉曼光谱分析
    2.4 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
        2.4.1 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2.4.2 恒流充放电测试
        2.4.3 循环伏安测试
        2.4.4 交流阻抗测试
    2.5 光催化性能测试
    2.6 氧化石墨的制备
    2.7 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
3 四氧化三铁/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Fe(OH)_3 胶体的制备
        3.2.2 FCGC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透射电镜分析
        3.3.2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
        3.3.3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
        3.3.4 色散型拉曼光谱分析
        3.3.5 磁性分析
        3.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3.7 超级电容器性能分析
    3.4 小结
4 石墨相氮化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TiO_2胶体的制备
        4.2.2 CTGC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扫描电镜分析
        4.3.2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
        4.3.3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
        4.3.4 色散型拉曼光谱分析
        4.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3.6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4.3.7 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4.3.8 光催化性能分析
    4.4 小结
5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扁桃酸消旋酶和酯酶BioH的理性设计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简表
1 引言
    1.1 手性药物简介
        1.1.1 手性药物
        1.1.2 手性药物的制备
        1.1.3 手性药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
        1.1.4 R-邻氯扁桃酸甲酯的合成现状
    1.2 扁桃酸消旋酶和酯酶BioH及脂肪酶CALB的研究现状
        1.2.1 扁桃酸消旋酶的研究现状
        1.2.2 酯酶BioH的研究现状
        1.2.3 脂肪酶CALB的研究现状
    1.3 酶分子改造
        1.3.1 酶定向进化
        1.3.2 理性设计
    1.4 分子模拟技术
        1.4.1 量子力学方法
        1.4.2 分子力学法
        1.4.3 分子动力学
        1.4.4 分子对接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2 脂肪酶CALB对映体选择性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QSAR分析数据采集
        2.1.2 脂肪酶CALB构象预处理
        2.1.3 底物分子预处理
        2.1.4 Autodock分子对接部分参数的调整
        2.1.5 分子对接
        2.1.6 底物活性构象的产生与底物叠合
        2.1.7 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分析(CoMSIA)
        2.1.8 偏最小二乘(PLS)分析和模型验证
    2.2 实验结果和讨论
        2.2.1 CoMFA模型的建立和性能分析
        2.2.2 不同分子作用场对对映体选择性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
        2.2.3 CoMSIA模型的建立和预测性能分析
        2.2.4 CoMSIA作用场等势图分析
    2.3 小结
3 具有高S-邻氯扁桃酸甲酯选择性的酯酶BioH的理性设计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与质粒
        3.1.2 工具酶
        3.1.3 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突变体的构建
        3.2.2 蛋白浓度测定
        3.2.3 R-邻氯扁桃酸甲酯和S-邻氯扁桃酸甲酯的制备
        3.2.4 酶活测定
        3.2.5 动力学参数测定
        3.2.6 分子动力学模拟
        3.2.7 突变点自由能相互作用
    3.3 结果和讨论
        3.3.1 基于理性设计的第一代突变体的构建
        3.3.2 单点突变体催化活性及对映体选择性的测定
        3.3.3 单点突变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MM-PBSA分析
        3.3.4 基于单点结合的双点/三点突变体的对映体选择性的测定
        3.3.5 点/三点突变体的分子模拟及MM-PBSA分析
    3.4 小结
4 残基S139在扁桃酸消旋酶-底物复合物稳定中的作用探讨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突变体S139A构建
        4.2.2 纯酶制备
        4.2.3 目标蛋白纯度表征
        4.2.4 蛋白浓度测定
        4.2.5 圆二色谱分析
        4.2.6 R-型扁桃酸和S-型扁桃酸浓度-旋光值标准曲线
        4.2.7 酶活测定
        4.2.8 动力学参数测定
        4.2.9 分子动力学模拟
        4.2.10 MM-PBSA能量分析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1 扁桃酸消旋酶与R-型/S-型/TS-扁桃酸的分子模拟及结合能计算
        4.3.2 消旋酶活性中心潜在关键氨基酸的鉴定
        4.3.3 氨基酸残基S139对消旋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4.3.4 突变体S139A的分子模拟
    4.4 小结
5 对非天然底物有高催化活性扁桃酸消旋酶的计算设计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突变体的构建
        5.2.2 纯酶制备
        5.2.3 蛋白纯度表征
        5.2.4 R-型间氯扁桃酸,R-型邻氯扁桃酸和R-型扁桃酰胺浓度-旋光值标准曲线
        5.2.5 蛋白浓度测定
        5.2.6 酶活测定
        5.2.7 动力学参数测定
        5.2.8 分子动力学模拟
        5.2.9 MM-PBSA分析
        5.2.10 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5.3.1 第一轮突变体的构建
        5.3.2 基于酶-底物过渡态结合能的突变体筛选和实验验证
        5.3.3 第二轮突变体库的筛选和实验验证
        5.3.4 结合能分解和结构分析
        5.3.5 基于酶-底物过渡态结合能的计算设计模型在其余非天然底物的应用
    5.4 小结
6 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R-邻氯扁桃酸甲酯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邻氯扁桃酸及邻氯扁桃酸甲酯HPLC标准曲线制备
        6.2.2 乙酸乙酯对邻氯扁桃酸及邻氯扁桃酸甲酯萃取效率研究
        6.2.3 (R,S)-邻氯扁桃酸甲酯自水解
        6.2.4 扁桃酸消旋酶V22L最适反应条件的探讨
        6.2.5 酯酶BioH突变体L123A/L181V/L207F最适反应条件的探讨
        6.2.6 酯酶和消旋酶酶浓度比对动态动力学拆分的影响
        6.2.7 酶联用动态动力学拆分方法
        6.2.8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6.2.9 外消旋邻氯扁桃酸甲酯化
    6.3 实验结果和讨论
        6.3.1 邻氯扁桃酸及邻氯扁桃酸甲酯标准曲线的制备
        6.3.2 邻氯扁桃酸甲酯自水解
        6.3.3 乙酸乙酯对邻氯扁桃酸及邻氯扁桃酸甲酯萃取效率研究
        6.3.4 扁桃酸消旋酶V22L及酯酶BioH突变体L123A/L181V/L207F最适反应条件的探讨
        6.3.5 消旋酶/酯酶浓度比对动力学拆分过程的影响
        6.3.6 消旋酶对酯酶水解反应表观选择性的影响
        6.3.7 双酶联用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R-邻氯扁桃酸甲酯
    6.4 小结
7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 ——节能优化与整合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1.1.2 建设节约型校园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高校教学楼建筑的概念
        1.3.2 分类
        1.3.3 内部空间的组合形式
        1.3.4 使用特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关于旧建筑改造
        1.4.2 关于高校教学建筑
        1.4.3 关于建筑节能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的方法
        1.5.2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策略
    2.1 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概况
        2.1.1 从高校的发展看教学楼改造的方向
        2.1.2 高校教学楼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3 高校教学楼改造的内容
    2.2 高校教学楼的评价标准
        2.2.1 历史史料价值
        2.2.2 物质功能价值
        2.2.3 精神文化价值
        2.2.4 艺术美学价值
        2.2.5 生态价值
    2.3 适应性改造是可持续发展主题在建筑业的重要体现
        2.3.1 适应性改造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主题与循环经济理论
        2.3.3 适应性改造是对旧建筑最好的保护
        2.3.4 适应性改造是缓解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
    2.4 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的基本原则
        2.4.1 适用性(从行为模式的角度考虑)
        2.4.2 适宜性(从建造技术的角度考虑)
        2.4.3 和谐化(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考虑)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方高校教学楼室内热环境状况
    3.1 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3.1.1 我国的气候特点
        3.1.2 我国的气候分区
        3.1.3 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
        3.1.4 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
    3.2 舒适性与学习效率
        3.2.1 影响室内环境的气候因素
        3.2.2 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参数
        3.2.3 PMV-PPD指标
        3.2.4 层次分析法评估学习效率
    3.3 北方高校既有教学楼概况
        3.3.1 现状
        3.3.2 节能改造滞后的原因
        3.3.3 教学楼能源消耗状况
    3.4 夏季室内热环境状况分析
        3.4.1 夏季热环境测试分析
        3.4.2 夏季热环境问卷分析
    3.5 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分析
        3.5.1 冬季热环境测试分析
        3.5.2 冬季热环境问卷分析
    3.6 室内热环境节能优化的技术法则与策略
        3.6.1 节能优化设计的技术策略
        3.6.2 节能优化设计的困难性
        3.6.3 节能优化设计的技术法则
        3.6.4 夏季室内热环境的节能优化策略
        3.6.5 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节能优化策略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教学楼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4.1 围护结构改造的功能观
        4.1.1 围护结构的使用功能
        4.1.2 围护结构的热交换功能
    4.2 外门窗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4.2.1 北方高校教学楼的外门窗状况
        4.2.2 影响门窗节能的因素
        4.2.3 节能途径和技术措施
    4.3 外墙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4.3.1 北方高校教学楼的外墙状况
        4.3.2 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
        4.3.3 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
        4.3.4 外墙外保温节能改造
        4.3.5 外墙内保温节能改造
        4.3.6 双层幕墙的应用
    4.4 屋顶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4.4.1 北方高校教学楼的屋顶状况
        4.4.2 屋顶保温材料的选择
        4.4.3 优化设计的技术方案
    4.5 楼地面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4.5.1 楼地面的热工性能
        4.5.2 楼地面节能改造的构造做法
        4.5.3 相变蓄热材料的应用
        4.5.4 低温热水地板采暖技术
    4.6 计算机模拟分析
        4.6.1 模型的建立
        4.6.2 建筑整体热环境特征
        4.6.3 节能改造效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教学楼室内风环境的节能优化策略
    5.1 北方高校教学楼室内空气品质的状况
        5.1.1 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5.1.2 空气品质与人体健康
        5.1.3 主观问卷调查分析
    5.2 自然通风与室内空气品质
        5.2.1 自然通风对CO_2浓度的影响
        5.2.2 自然通风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5.2.3 室内空气品质与人体热舒适
    5.3 促进自然通风的优化策略
        5.3.1 自然通风的形式
        5.3.2 自然通风设计的因素
        5.3.3 加强室内自然通风的方法与措施
    5.4 控制冬季通风换气的优化策略
        5.4.1 减少冬季对流热损失的措施
        5.4.2 高校教室换气次数的探讨
        5.4.3 热回收式新风换气系统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校教学楼室内光环境的节能优化策略
    6.1 北方高校教学楼室内光环境现状分析
        6.1.1 教学楼的光环境设计要求
        6.1.2 教学楼采光口的基本形式
        6.1.3 室内光环境状况
    6.2 教学楼自然光环境的优化设计
        6.2.1 自然光的特性
        6.2.2 自然采光的调节与控制方法
        6.2.3 采光口的控光(遮阳)系统
    6.3 教学楼人工光环境的优化设计
        6.3.1 绿色照明设计的意义
        6.3.2 提高教学楼的照明质量
        6.3.3 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
    6.4 教学楼室内色彩环境的优化设计
        6.4.1 色彩的生理性能与心理性能
        6.4.2 色彩在教学楼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6.4.3 高校教学楼室内色彩环境的特点
        6.4.4 室内色彩环境的优化措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的意义和原则
        7.1.2 结合气候设计的节能优化策略
        7.1.3 创造健康舒适的教学环境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7.2.1 既有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化
        7.2.2 新型节能技术的完善和推广
        7.2.3 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一体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家族企业传承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以海翔药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家族企业传承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1.3.2 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1.3.3 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利他行为
        1.3.4 对现有文献的评论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框架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家族企业的定义
        2.1.2 盈余管理的定义
        2.1.3 利他主义的定义
    2.2 理论基础
        2.2.1 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企业周期理论
第三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
    3.1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状况
        3.1.1 继承人的选择顺序
        3.1.2 股权的分配方式
    3.2 传承模式研究
        3.2.1 子承父业
        3.2.2 招聘职业经理人
第四章 案例介绍及分析
    4.1 海翔药业公司简介
    4.2 海翔药业传承过程的分析
    4.3 海翔药业传承过程中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4.3.1 盈余管理的内部需求
        4.3.2 公司治理的漏洞为其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4.4 海翔药业传承中盈余管理分析
        4.4.1 应计项盈余管理的行为
        4.4.2 真实项盈余管理的行为
        4.4.3 考虑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
    4.5 海翔药业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4.5.1 海翔药业盈余管理的短期经济后果分析
        4.5.2 海翔药业盈余管理的长期经济后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5.2.1 传承特殊资产
        5.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2.3 引入职业经理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Prezi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Prezi的诞生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教育改革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境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一、理论基础
        (一)思维导图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高中地理课程简介
        (一)高中地理课程性质
        (二)高中地理课程理念
    三、基本概念及操作
        (一)Prezi软件
        (二)Prezi软件特征
        (三)Prezi软件基本操作
    四、适合利用Prezi辅助课堂教学的内容
第三章 Prezi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例
    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解读
        (二)教材分析
    二、设计意图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拓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
        (五)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四章 Prezi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反馈与调查研究
    一、学习问卷调查统计
    二、调查问卷内容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利用Prezi辅助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二)利用Prezi辅助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利用Prezi辅助地理教学后学生对Prezi的评价
    四、教师访谈记录
        (一)访谈对象及目的
        (二)教师访谈记录
        (三)访谈总结
第五章 利用Prezi辅助教学的应用分析
    一、Prezi辅助教学的优势
        (一)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Prezi软件辅助教学的不足
        (一)不能直接识别中文输入
        (二)版本兼容问题
        (三)动画风格单一
    三、在使用Prezi辅助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二)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软件
        (三)避免过度使用旋转与模板
        (四)注重课件的艺术性与色彩搭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新型聚合物整体柱研制及其在毒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固相微萃取研究进展
        1.2.1 固相微萃取技术
        1.2.2 管内固相微萃取技术
    1.3 聚合物整体柱的分类及制备
        1.3.1 聚合物整体柱的分类
        1.3.2 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式
    1.4 聚合物整体柱功能化及应用
        1.4.1 聚合物整体柱表面的衍生改性技术
        1.4.2 纳米材料修饰聚合物整体柱
        1.4.3 分子印迹整体柱
        1.4.4 金属有机骨架修饰聚合物整体柱
        1.4.5 其它聚合物整体柱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N-乙烯咔唑)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在尿液和啤酒苯二氮卓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poly(MAA-EGDMA-NVC)整体柱制备
        2.2.3 poly(MAA-EGDMA-NVC)整体柱的物理性能表征
        2.2.4 poly(MAA-EGDMA-NVC)整体柱的萃取性能及应用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oly(MAA-EGDMA-NVC)整体柱制备条件优化
        2.3.2 poly(MAA-EGDMA-NVC)整体柱的物理性能表征
        2.3.3 萃取条件优化
        2.3.4 分析方法建立
        2.3.5 与其它分析方法比较
        2.3.6 实际样品分析
    2.4 小结
3 聚(N-乙烯咔唑-二乙烯基苯)整体柱在尿液和啤酒中苯二氮卓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poly(NVC-DVB)整体柱制备
        3.2.3 poly(NVC-DVB)整体柱的物理性能表征
        3.2.4 poly(NVC-DVB)整体柱的萃取性能及应用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oly(NVC-DVB)整体柱制备条件优化
        3.3.2 Poly(NVC-DVB)整体柱的物理性能表征
        3.3.3 萃取条件优化
        3.3.4 分析方法建立
    3.4 小结
4 石墨烯整体柱在生物样品中苯二氮卓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氧化石墨烯制备
        4.2.3 石墨烯整体柱制备
        4.2.4 石墨烯整体柱的物理性能表征
        4.2.5 石墨烯整体柱的萃取性能及应用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0 石墨烯整体柱制备条件优化
        4.3.1 石墨烯含量优化
        4.3.2 石墨烯整体柱的物理性能表征
        4.3.3 萃取条件优化
        4.3.4 分析方法建立
        4.3.5 实际样品分析
    4.4 小结
5 UiO-66 整体柱在土壤和水样中杀菌剂分析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UiO-66 整体柱制备
        5.2.3 UiO-66 整体柱的物理性能表征
        5.2.4 UiO-6 整体柱的萃取性能及应用研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UiO-66/poly(NVC-DVB)整体柱的物理性能表征
        5.3.2 UiO-66 整体柱制备条件优化
        5.3.3 萃取条件优化
        5.3.4 分析方法建立
        5.3.5 实际样品分析
    5.4 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大学化学》伴我同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化学》伴我同行[J]. 袁婉清. 大学化学, 1995(06)
  • [2]三维有序石墨烯网络/纳米贵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吉于成. 南京大学, 2016(09)
  • [3]不对称修饰碗状ZSM-5型分子筛的合成与应用[D]. 孙思齐. 吉林大学, 2019(03)
  • [4]高温MOCVD生长AlN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D]. 张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5]基于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D]. 郭雅敏. 郑州大学, 2017(11)
  • [6]扁桃酸消旋酶和酯酶BioH的理性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 顾佳黎. 浙江大学, 2014(08)
  • [7]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 ——节能优化与整合策略[D]. 孙宇. 同济大学, 2008(03)
  • [8]家族企业传承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以海翔药业为例[D]. 张富豪.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9]Prezi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尤娴.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10]新型聚合物整体柱研制及其在毒物分析方面的应用[D]. 姚伟宣.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大学化学》陪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