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平安[1](2018)在《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完善》文中指出从"重点发展关中,积极开发陕南、陕北"到"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发展陕南、陕北",再到"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最终由"十三五"规划确立为坚持"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的思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三大区域协作性增强,促进了陕西经济快速
储伶丽[2](2012)在《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探讨未来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第一,关中地区对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可以通过旅游业、科技资源和装备制造业三个方面的辐射实现。第二,关中地区对陕北地区经济的带动可以通过装备制造业和科技资源的辐射实现。
储伶丽[3](2012)在《关中地区综合实力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三方面,研究了关中地区的综合实力,认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是关中地区未来投资的重要方向;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缩小各市(区)社会环境之间的差距,对提升关中地区的整体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出了提升关中地区综合实力的路径选择。
张宝通[4](2011)在《十二五:陕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大思路》文中指出(2010年5月22日)一、一手抓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一手抓县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和东部不同,东部沿海由于经历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09年的商品经济阶段,受商业文化影响很深,因此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中小城镇推动大城市的格局。大城市
朱清平[5](2011)在《陕西全面调整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文中研究指明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末,陕西省出台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于关中、陕北、陕南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关中地区由率先发展变为创新发展,陕北地区由跨越发展变为持续发展,陕南地区则由突破发展变为循环发展。具体
张宝通[6](2011)在《借助国家区域大战略 助推地方经济大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大战略,只有借助国家区域大战略,争取更多的区域发展机遇,地方经济才会有大的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给陕西带来一系列新的机遇,陕西要抓住机遇,使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都能更快地发展。
苏源泉[7](2009)在《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发展——关中率先发展的关键环节》文中研究表明装备制造业历来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开发了一大批优势产品和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飞机制造和重型汽车等行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使关中成为我国四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如今,关中要在陕西的经济活动中率先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产业。因此,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研究关中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劣势及其机遇与挑战,明确其战略发展思路,对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邓李娜[8](2009)在《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关中东北旅游区跨越式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后发优势理论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处于经济绝对劣势地位的同时,又会获得一种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只要后发国家或地区能够有效地运用这种后发优势,它就能够成功实现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赶超。虽然后发优势理论形式上是一个基于国家或区域层次的宏观经济发展理论,但是其内容作为一项基本原理,对后发旅游区的发展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关中东北旅游区作为典型的后发旅游区,旅游业起步晚、旅游区建设滞后、旅游发展为西安旅游区辐射所不及。当前,如何利用本区后发优势,实现旅业跨越式发展,缩小其与先发旅游区的差距已成为摆在关中东北旅游业发展面前的紧迫任务,而要实现关中东北旅游区对先发旅游区的赶超,重点是要解决旅游发展模式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重走旅游先发区的弯路。本文作者认为,关中东北旅游区应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模式。本文首先从介绍后发优势的基本理论入手,在对后发优势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与旅游区发展的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该理论在指导后发旅游区发展中的适用性,以明确其对关中东北旅游发展的指导作用。其次,本文在对关中东北旅游区的范围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对关中东北旅游区的社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指导,对关中东北当前旅游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做了深入分析,认为关中东北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旅游赶超不仅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目前,关中东北旅游区的后发优势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地域文化优势、发展机遇优势。但是,关中东北也存在资源开发、资本开发、设施建设、市场开发等后发劣势。本文在对关中东北旅游区后发优势、后发劣势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关中东北当前的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提出了该区旅游业发展在景观资源开发、旅游市场拓展、环境支持、旅游产业成长等四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后发潜力。因此,关中东北旅游业的发展,只有通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尽量避免后发劣势,大力挖掘后发潜力,才能最终实现所谓的跨越式发展。再次,本文在对整个关中地区旅游发展格局进行重新思考定位的同时,以点—轴理论为基础,对关中东北旅游区的空间发展格局进行了构建,提出了关中东北旅游区的后发对策:即从点(旅游中心城镇体系建设)、线(旅游区轴线网络建设)、面(亚旅游区空间建设)三个层面构建了关中东北旅游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并从景区(点)空间布局整合、旅游环线设计、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整合三个方面对关中东北旅游区的空间发展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本文在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当前关中东北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提出了经验移植是关中东北旅游实现区域旅游突破性发展的保证。本文从景观培育方式、形象构建策略、市场拓展策略、景区管理模式四个方面进行经验移植分析,并以壶口瀑布为例进行了景区经验移植的实证研究。以期能够在客观上为关中东北旅游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基础,使得关中东北在旅游业发展中突破重围,避免探索性失败,早日步入旅游业良性发展的高层轨道。最后,本文从关中东北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和支持保障四个方面论证了其跨越式发展实现的可能,并构造了关中东北旅游区跨越式发展的“飞船模型”,对其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探。本文基于后发优势理论,从旅游业现状分析、旅游区后发优势、旅游区后发劣势、旅游区后发潜力、旅游区后发对策、旅游区经验移植、旅游区跨越式发展实现七个方面构建了关中东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构框架,为关中东北旅游区跨越式发展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该区从自身现实出发寻找一条旅游发展的捷径,以期丰富后发旅游区,乃至区域旅游发展理论,并对中国渐热的后发旅游区发展实践提供些许指导作用。
苏风昌[9](2008)在《陕西区域产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地域禀赋差异明显,从产业分工优势出发,关中可依靠高新技术及其辐射作用率先发展,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模式;陕南立足绿色产业,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陕北发挥能源优势,走节约能源、高效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三大区域错位与互补发展。
张宝通[10](2007)在《看陕西三大区域和谐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省"十一五"规划指出,关中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率先发展;陕北重点建设能源化工基地,跨越发展;陕南重点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突破发展。实现了关中"率先",陕北"跨越",陕南"突破",陕西三大区域的发展就和谐了。
二、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关中地区对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1、变量及数据说明 |
2、实证分析 |
(1) 单位根检验。 |
(2) 协整检验。 |
三、未来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
1、关中地区带动陕南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
2、关中地区带动陕北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
四、结论及建议 |
(3)关中地区综合实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中地区的发展现状 |
1.1 区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
1.2 区域带动能力明显提高 |
1.3 各市 (区) 竞相发展 |
2 关中地区综合实力分析 |
2.1 基础设施水平 |
2.2 经济环境 |
2.3 社会环境 |
3 增强关中地区综合实力的途经 |
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3.2 实现区内各市 (区) 经济的协调发展 |
3.3 提升地区的社会环境品质 |
(7)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发展——关中率先发展的关键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中装备业的历史与现状 |
(一) 关中制造业的发展过程 |
(二) 关中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
二、关中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发展分析 |
(一) 优势 |
1. 区域产业布局优势明显。 |
2. 规模化制造业基地已经完全形成。 |
3.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蔚然成势。 |
4. 部分企业显着的产品技术优势。 |
(二) 劣势 |
1. 产业大而不强, 企业竞争力有而偏弱。 |
2. 产业技术升级缓慢, 创新能力不强。 |
3. 营销观念滞后, 市场运作状态难如人愿。 |
4. 经济效益相对不佳。 |
5. 重产品运营轻资本运营。 |
6. 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困扰。 |
(三) 机遇 |
1. 国内国际市场规模不断扩张。 |
2. 政府政策有力支持。 |
3. 金融危机使得关中装备制造业有条件借助国际资源。 |
(四) 挑战 |
1. 国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我们形成压力。 |
2. 现实市场也面临严峻挑战。 |
3. 产业安全风险日益增加。 |
三、关中装备业的战略发展思路 |
(一) 坚持密集型发展战略 |
(二) 强化核心主营战略 |
(三) 推广资本运营战略 |
(四) 提倡财政扶持战略 |
(8)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关中东北旅游区跨越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选题导论 |
1.1 选题的确定 |
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
1.2.1 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选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综合分析法 |
1.4.2 统计分析与图件绘制法 |
1.4.3 宏观系统分析与微观片段分析相结合方法 |
1.4.4 比较分析方法 |
1.4.5 实证分析方法 |
1.4.6 辩证分析方法 |
1.5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5.1 研究重点及突出的对策 |
1.5.2 研究难点及解决的对策 |
1.5.3 研究的预期目标及创新点 |
第2章 选题研究综述 |
2.1 “后发优势”理论的研究综述 |
2.1.1 “后发优势”思想的起源 |
2.1.2 “后发优势”理论的提出 |
2.1.3 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 |
2.1.4 后发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
2.1.5 后发旅游区与后发优势的研究 |
2.2 旅游区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有关旅游区发展的研究综述 |
2.2.2 国内有关旅游区发展的相关研究 |
2.2.3 “点─轴”理论在旅游区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
2.3 结论性述评 |
第3章 选题研究指导理论 |
3.1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1 后发与先发 |
3.1.2 后发旅游区 |
3.1.3 跨越式发展 |
3.1.4 旅游区跨越式发展 |
3.2 “后发优势”理论 |
3.3 区域发展理论 |
3.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3.5 系统学理论 |
3.6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7 跨越式发展理论 |
第4章 关中东北旅游区的划定与概况 |
4.1 关中东北旅游区划定的依据 |
4.1.1 地理空间上的邻近性 |
4.1.2 中心城市的领导性 |
4.1.3 旅游资源的协调性 |
4.1.4 行政区划的兼顾性 |
4.1.5 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同性 |
4.2 关中东北旅游区所含县市的甄选 |
4.3 关中东北旅游区范围界定 |
4.4 关中东北旅游区建设的必要性 |
4.4.1 陕西省旅游业全面发展的需要 |
4.4.2 大关中旅游区地域系统完善的需要 |
4.4.3 关中东北旅游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4.4.4 关中东北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 |
4.4.5 关中东北旅游区旅游重心城市──“增长极”已具雏形 |
4.5 关中东北旅游区社会发展条件分析 |
4.5.1 区位条件分析 |
4.5.2 自然环境条件 |
4.5.3 历史文脉条件 |
4.5.4 社会经济条件 |
第5章 关中东北旅游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5.1 关中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基础 |
5.1.1 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
5.1.2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
5.1.3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
5.1.4 旅游资源要素组合 |
5.2 旅游人数与收入统计分析 |
5.3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5.3.1 景区(景点)的开发概况 |
5.3.2 旅游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
5.3.3 旅游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
5.4 旅游产品开发问题分析 |
5.4.1 旅游产品开发体系不完善 |
5.4.2 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
5.4.3 旅游产品的开发初显趋同化 |
5.4.4 旅游产品开发经营无体系 |
5.5 旅游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
5.5.1 旅游市场发展状况 |
5.5.2 客源市场分布状况 |
5.5.3 客源市场集中指数分析 |
5.6 关中东北旅游区旅游业发展问题小结 |
5.7 关中东北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设想 |
第6章 关中东北旅游区的后发优势分析 |
6.1 旅游资源优势 |
6.1.1 旅游资源的类型优势 |
6.1.2 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 |
6.1.3 旅游资源的功能优势 |
6.2 旅游区位优势 |
6.2.1 旅游地缘区位优势 |
6.2.2 旅游交通区位优势 |
6.2.3 旅游网络区位优势 |
6.3 地域文化优势 |
6.3.1 地域文化内涵丰富 |
6.3.2 地域文化保存的原真性 |
6.3.3 文化旅游竞争优势明显 |
6.4 发展机遇优势 |
6.4.1 旅游消费结构全面升级 |
6.4.2 旅游设施逐步完善 |
6.4.3 旅游政策优惠 |
6.4.4 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完备 |
7.1 旅游资源开发劣势 |
7.1.1 开发条件劣势 |
7.1.2 开发技术劣势 |
7.1.3 开发知识劣势 |
7.1.4 资源“屏蔽效应” |
7.2 旅游资本开发劣势 |
7.2.1 高端人才缺乏 |
7.2.2 人才引进劣势 |
7.2.3 旅游投资短缺 |
7.3 旅游设施建设的劣势 |
7.3.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
7.3.2 设施建设环境较差 |
7.3.3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7.3.4 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
7.4 旅游市场开发劣势 |
7.4.1 旅游产品展示的劣势 |
7.4.2 旅游市场发育的劣势 |
7.4.3 客源市场开拓的劣势 |
7.4.4 市场开发观念陈旧 |
第8章 关中东北旅游区后发潜力分析 |
8.1 景观资源开发的后发潜力 |
8.1.1 资源整合优化潜力 |
8.1.2 资源向产品转化能力 |
8.1.3 品牌价值潜力 |
8.2 市场拓展的后发潜力 |
8.2.1 市场需求潜力 |
8.2.2 市场供给潜力 |
8.2.3 市场开拓潜力 |
8.3 环境支持潜力 |
8.3.1 生态环境支持 |
8.3.2 社会文化环境 |
8.3.3 经济发展环境 |
8.4 产业成长潜力 |
8.4.1 产业结构调整 |
8.4.2 产业贡献能力 |
8.4.3 政府支持力 |
8.4.4 人力资源保障 |
第9章 关中东北旅游区后发对策分析 |
9.1 关中东北旅游区点─轴空间发展格局分析 |
9.1.1 点─轴理论对关中东北旅游区建设的意义 |
9.1.2 空间结构现状分析 |
9.2 旅游区中心城镇体系建设 |
9.2.1 一级旅游中心城市 |
9.2.2 二级旅游中心城市 |
9.2.3 三级旅游中心城市 |
9.3 旅游区轴线网络建设 |
9.3.1 骨架旅游轴线构建 |
9.3.2 扩展旅游轴线开发 |
9.4 关中东北旅游亚区空间建设 |
9.4.1 黄河峡谷观光旅游区 |
9.4.2 森林生态体验旅游区 |
9.4.3 古城民居体验旅游区 |
9.4.4 湿地文化考察旅游区 |
9.4.5 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
9.4.6 帝陵科考观光旅游区 |
9.4.7 黄土民俗体验旅游区 |
9.4.8 东府民俗体验旅游区 |
9.5 关中东北旅游区景区(景点)空间布局的整合 |
9.5.1 旅游景区(点)空间布局评价 |
9.5.2 旅游景区(点)空间布局构建 |
9.5.3 原有景区(点)的提升发展 |
9.5.4 新建景区(点)的组合拓展 |
9.5.5 旅游景区(点)的整合途径 |
9.6 关中东北旅游区旅游环线设计研究 |
9.6.1 旅游区线路开发状况 |
9.6.2 旅游线路设计要点 |
9.6.3 旅游区网络环线设计 |
9.7 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调整 |
9.7.1 旅游交通设施的调整 |
9.7.2 旅游住宿餐饮 |
9.7.3 旅游娱乐购物 |
9.7.4 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
第10章 关中东北旅游发展经验移植 |
10.1 旅游区景观培育方式移植 |
10.1.1 旅游景观规划管理 |
10.1.2 自然旅游景观培育管理 |
10.1.3 人文旅游景观培育管理 |
10.1.4 社会旅游景观培育管理 |
10.2 旅游区形象构建策略移植 |
10.2.1 旅游区形象现状 |
10.2.2 旅游形象构建的基本要素 |
10.2.3 旅游区整体形象定位 |
10.2.4 旅游城镇形象功能设计 |
10.3 旅游区市场拓展策略移植 |
10.3.1 关中东北旅游区的市场环境 |
10.3.2 市场拓展方式的选择与目标市场的确定 |
10.3.3 市场拓展方向的确定 |
10.3.4 市场拓展的措施 |
10.4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移植 |
10.4.1 旅游集团经营借鉴 |
10.4.2 整体租赁模式借鉴 |
10.4.3 股份制企业经营借鉴 |
10.4.4 企业联合经营借鉴 |
10.5 经验移植案例应用──壶口瀑布 |
10.5.1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风景名胜区开发现状分析 |
10.5.2 壶口爆布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11章 关中东北旅游区跨越式发展的实现分析 |
11.1 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具备的条件 |
11.1.1 建立统一的政府协作机构 |
11.1.2 加快科技运用和体制创新 |
11.1.3 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
11.1.4 建立多层次多边区域合作 |
11.2 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
11.2.1 可持续发展战略 |
11.2.2 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
11.2.3 优先发展国内旅游战略 |
11.2.4 关中东北旅游发展的具体战略设想 |
11.3 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因素 |
11.3.1 旅游区内部联合发展动力 |
11.3.2 旅游区政府部门的推动力 |
11.3.3 旅游区经济利益的吸引力 |
11.3.4 旅游市场竞争的压力 |
11.3.5 周边先发旅游区的强制带动 |
11.4 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持保障 |
11.4.1 政策保障 |
11.4.2 机制保障 |
11.4.3 人才保障 |
11.4.4 管理保障 |
11.5 旅游区跨越式发展的“飞船模型”初探 |
11.5.1 “飞船模型”模型解析 |
11.5.2 关中东北旅游区的“飞船”飞行过程 |
第12章 总结 |
12.1 研究主要结论 |
1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发表论文情况 |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9)陕西区域产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
二、关中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
(一) 关中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特点 |
1. 产业布局合理, 功能互补。 |
2. 高新技术产业密集, 产业基地辐射力强。 |
3. 旅游资源丰富, 产业链拉长。 |
4. 关中城市产业群联接及协作机制形成。 |
(二) 促进关中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升级的战略措施 |
1. 科学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推动关中产业创新发展。 |
2. 积极开发与拓宽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提升关中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
3. 明确关中城市群产业发展方向, 搞好关中产业衔接。 |
4. 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 推动关中产业可持续发展。 |
三、陕南地区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
(一) 陕南地区产业布局及绿色产业发展现状 |
1. 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
2. 绿色产业成为产业主导方向。 |
3. 陕南旅游资源丰厚, 旅游产业正在形成。 |
4. 陕南产业化程度较低。 |
(二) 搞好陕南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的调整措施 |
1. 以绿色产业为重点, 搞好产业布局。 |
2. 优先开发水能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3. 以汉中、安康、商洛为依托, 建立沿江工业走廊, 加快城镇化与脱贫致富的步伐。 |
4. 突出陕南绿色生态休闲旅游。 |
四、陕北地区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分析 |
(一) 陕北地区产业结构及能源产业的现状 |
1. 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核心产业布局已经形成。 |
2. 开采能力较高, 有一定的产品深加工能力。 |
3. 产业集中度及生产规模有所提高。 |
4. 产业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
(二) 搞好陕北地区能源化工产业布局及发展的战略措施 |
1. 依托资源, 依靠科技进步, 突出产业重点, 积极发展优势产业。 |
2.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
3. 深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 突破能源型工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
4. 树立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五、综合分析及结论 |
1.从区域实际出发, 做好产业规划。 |
2.精心布局关中高新技术产业。 |
3.立足陕南绿色产业, 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4.发挥陕北能源优势, 走节约能源、高效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
四、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完善[J]. 李平安. 新西部, 2018(31)
- [2]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研究[J]. 储伶丽. 新西部(理论版), 2012(13)
- [3]关中地区综合实力研究[J]. 储伶丽. 中国商贸, 2012(19)
- [4]十二五:陕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大思路[A]. 张宝通. 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四辑), 2011
- [5]陕西全面调整三大区域发展战略[N]. 朱清平. 西部时报, 2011
- [6]借助国家区域大战略 助推地方经济大发展[A]. 张宝通. 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2011
- [7]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发展——关中率先发展的关键环节[J]. 苏源泉.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 [8]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关中东北旅游区跨越式发展研究[D]. 邓李娜. 陕西师范大学, 2009(06)
- [9]陕西区域产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 苏风昌.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 [10]看陕西三大区域和谐发展[J]. 张宝通. 金秋,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