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税务基层征管基础工作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姜铭[1](2012)在《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税收征管效率是税收理论研究和税制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理论界对税收征管效率的研究比较薄弱,税务机关在实际税收征管工作中也忽视了效率问题。本文以完善税收理论和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为目的,建立了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的混合型DEA模型,在对中国税收征管制度性、法律和技术性、指标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税收征管效率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税收征管效率进行了全方位、动态的DEA分析,提出了相对有效性改进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制度性、法律和技术性、指标性影响因素。通过对指标性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认为指标性影响因素可以较好地拟合和解释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水平。结合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中国当前的税收征管效率状况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的税收征管效率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水平与其他国家相差甚远,需要从经济税源管理、改革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置、降低征管成本、改善技术水平等方面对税收征管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讨论单输入输出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建立了税收征管投入产出可能集。根据税收征管效率值求解的特点,对经典的数据包络模型进行扩展和改进,分析了税收征管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讨论税收征管成本输入的锥性,建立了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的混合型DEA模型,并对其加性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了模型评价的相对有效性改进。然后,依据税收征管的指标性影响因素建立了5个维度的税收征管效率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描述了各指标的基础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排除了时间序列性和多重共线性,降低了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DEA模型的选择进行了说明。分别对各省市国税、地税和整体的税收征管效率进行了DEA有效性分析,并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动态的有效性评价。认为我国的税收征管效率水平较低且呈现地区性差异;总体效率大多来源于规模效率,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国税和地税税收征管效率有特征性差异,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性改进;各维度指标的无效率比存在差异,应对税收征管资源的质量和结构配置进行有效性改进。最后,依据DEA分析结果,从输入和输出两个层面进行了有效性改进,对未达到相对有效的税收征管部门提供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建议。认为各维度的改进量和改进方式有差异且存在一定的联系,各省市应根据其税收征管部门相对无效的特点和各维度指标的无效率比科学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税收征管效率改进计划。
张曙明[2](2020)在《阜平县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税收网络是我国建立科学财政制度,推动社会公平稳定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税收的重要部分,能够有效减少收入差距,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民的社会福利等,从而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和专项附加扣除办法更加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和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应用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管模式,更好体现了个人所得税的公平作用,旨在加强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税收体系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税收征管作为整个税收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平稳落地实施的保证和前提,更是组织财政收入,实现税收目标的重要基础。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能力能够推进税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进财政体制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对于税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因此,个税征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征管体制改革亟待深化和推进。本文基于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从阜平县个税征管机构、个税收入现状、个税征管措施等不同角度系统梳理了阜平县税务局在新政策新形势下的征管现状。针对阜平县个税征管的现实情况和问题,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征管涉税信息采集难、基层征管力量弱、日常征管效率低以及纳税人参与度不高等多方面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则涉及制度、税务部门、纳税人以及征管环境等不同层面,税收征管信息建设落后、税务人员征管能力不足、纳税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个税征管环境不理想等因素都会阻碍个税征管制度的现代化发展。最后,在总结了这些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为阜平县税务局如何实现个税征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保个人所得税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实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阜平县税务部门可以进一步采取完善征管信息建设、充实征管力量、优化配套制度并加强税务稽查和税收宣传等措施,从而使得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更好的发挥效能。
岳峰[3](2020)在《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以沽源县税务局为例》文中提出基层税务机关是直接接触群众的部门,也是数量最多的机构。涉及全国税务机关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性质、组织形式还有经营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变革变得日趋多样。另一方面税收征管的难度越来越大,也有基层税务部门的原因。征管思维滞后,部门固定僵化,一线人员积极性不高等因素较大范围导致税收流失,各类纳税人税收意识淡薄。1994年进行了国地税分税而治,确立了以增值税为主的中央税体系,直至2016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的全面开展,再到2018年10月以国地税合并为主要内容的征管体制再改革,目标就是降低广大纳税人纳税成本,便捷报税缴纳。这一系列变革聚焦征管体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层问题,是理顺职责关系,政府优化政务服务,完善税收体制的有效探索。同时也是基层税务机关的重大使命所在。笔者以沽源县税务局为例,通过日常在基层税务机关实际工作的体验与思考,经过对公共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选取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税收理论对其税收征管状况进行分析,着重总结基层税务机关征管工作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现阶段税务工作新的要求与相关研究文献,探索破解这些问题的可行之道。全文分为六大部分。引言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之后对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表述;第一章表述了基层税收征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第二章主要对沽源县税务局作为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以沽源县税务局为例归纳出业务繁杂增大压力、内部流转衔接不畅、处置措施无力、程式化弊端凸现等基层税务机关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章结合实际及相关理论分析出管理理念滞后、职责规章僵化、传统治理效力低、政策落实形式化等成因;第五章则提出授权构建多元化征管、分权放权创新型征管、“划桨”到“掌舵”的职能转变以及“互联网+税务”提升质效等破解现阶段我国基层征管问题的初步对策和建议。
徐建平[4](2019)在《基层税务局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税收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税收执法工作正面临巨大挑战。加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觉醒,基层税务局作为我国执行税收改革的主体和推行相关政策的主要机构,承担了税收执法的主要风险。目前税收执法风险研究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拟从基层税务局的角度,对当下基层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予以归纳总结,详细剖析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本人自身工作感悟,针对这一风险的控制给出可行性建议,为基层税务局有效控制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工作略尽绵薄之力。本文结合了公共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等学科的知识,将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核心从风险管理、公共权力制约、税收遵从逐步延伸到税收执法风险,对此展开科学、系统、全面的探讨研究。为能够更加科学严谨地研究这一课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基础知识,希望能够用相关理论指导各方面具体实践,充分结合笔者通过实际工作获取到的基层税务局业务信息和有关数据,补充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佐证,利用案件分析、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深入探讨这一课题。本文共有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阐释了本文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根据时间次序介绍了中外研究情况和相关成果,概述了本次研究使用的方法,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创新所在。第二部分讲的是概念和理论。根据风险管理的产生及内涵,解释了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概念,阐述了具体内涵,分析了特点,同时对风险管理和公共权力制约理论展开具体解释,为后文探讨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部分主要以Y区税务局为代表,对我国基层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从内外环境和管理情况两方面具体剖析这一风险形成的根源。第五部分主要着眼于风险形成的根源,给出管理建议和意见。第六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总结。经过基层税务局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该风险不是不可控的,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加以预防,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加快税收法律体系建设是根本,完善基层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功能是重要手段,加强执法主体建设势在必行,以上均能有效提升基层税务局应对税收执法风险水平和能力。
林晓静[5](2019)在《大数据时代下H县税收征管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五次重大的税收征管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促进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显着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宏观经济发展从高增速向高质量发展,而近几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科技蓬勃发展,推动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已然迈入数字经济时代。而随着“放管服”和“营改增”政策全面推开,“两头跑”、“两头查”等国地税职能分割所导致的痛点、难点问题愈发显现。税收征管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部署实施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决策。2018年7月,县乡级新税务局挂牌成立,“分家”24年的国、地税局再次实现合并。本文从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实现国地税合并、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出发,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分析了H县国税局、地税局落实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实现国地税合并前的税收征管情况,存在征纳成本高、管理职能交叉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风险增加等弊端;分析了新成立的H县税务局通过细化机构设置、执行统一的税收政策、整合资源简化办税、促进税收信息化应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H县税收征管质效、降低税收风险和征纳成本。同时也存在信息化应用、税收风险管理、税收收入预测、线下纳税辅导等方面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其次,结合大数据价值链理论,探讨应用大数据有助于提升H县税收征管改革成效,列举了具体的应用进行阐述,并指出目前H县税务局应用大数据存在税务人员缺乏大数据思维、数据共享难、数据质量差、数据安全等问题。最后,从国内外应用大数据开展税收征管工作获得经验启示,结合H县税务局的实际情况,提出树立大数据思维、强化税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明确职责分工、适当调整人员岗位、夯实基础数据质量、善用大数据分析成果、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等对策,希望借助大数据进一步提升H县税收征管改革成效,提高税收征管质效、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和纳税服务水平。此外,也希望以此能为其他基层税务局的税收征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丹迪[6](2020)在《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税收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健全、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强化,对税收征管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多复杂的征纳关系、税收政策的更新调整、纳税人法治意识的增强以及行政履职的追究,我国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执法风险也日益增大,涉税案件数量也在大幅增加。有效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已经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基层税务机关作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其自身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直接关系到整体经济的走向。对于一个区域或者国家而言,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将直接影响到该区域以及国家的税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国内经历改革开放之后,纳税组织及个人开始逐渐增加,并且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市场的主导力量,纳税单位不断增多,对于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变化,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种类不断增加,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的影响也在加深。因此,针对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防控进行研究探索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基层税务机关实现价值的提升,更能够保证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工作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以基层税务机关D县税务局关作为研究对象,将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的防范与实际税收征管工作相结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对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防范进行研究探索,首先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论文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D县税务局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成效进行分析,并展示税收征管执法中存在的风险点以及D县税务机关采取的防范措施,从而总结发现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税务机关带来的影响,深层次的对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应对的改进的意见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基层税务机关能有效降低税收征管执法风险,减少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的发生,同时提升基层税务机关整体的税收征管执法风险防控意识。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税收征管体制不健全导致风险、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风险、税收执法水平不高因素导致风险、综合治税机制欠缺导致风险,信息化因素的限制,结合税收工作实际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税收法律制度、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建设、构建完备的执法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基层税务干部队伍执法能力建设、提升外部执法环境协调配合等解决方案,以此,为解决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执法风险问题建言献策。
周新凯[7](2019)在《关于X市环境保护税征管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我国于2016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确定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征收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作为我国现行税制下的一个新的税种,基层部门在具体征管实践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梳理总结归纳环境保护税开征以来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符合基层工作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对加强环境保护税的征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本选题的初衷和切入点。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以X市2018年度环境保护税的征管情况为基础,通过对X市各基层税务部门、环保部门、环境保护税纳税人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梳理归纳总结目前X市环境保护税征管中,在申报审核、纳税人认定、调查取证、争议处理、征管基础五个方面,存在着11个具体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展开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并且从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第三方行业监管、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优化纳税服务四个方面,提出9条的符合工作实际,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希望本文提出建议可以为X市在堵塞环境保护税征管漏洞,加强环境保护税税收征管方面提供可行性参考,助力X市环境保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李磊[8](2020)在《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基层税务机关作为税收政策落实和直接面向纳税人的最前沿,承担着开展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重要职责,基层的征管效率直接反应我国依法治税的水平,机构和职能的定位也决定了基层税务机关在开展税收工作的过程当中存在相应的风险,因此,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提升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减少税款流失是当前税收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许多基层税务部门开始探索税收风险管理,研究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规避方法,致力于健全和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实施,税务部门正面临新的契机和挑战。S县税务局2014年为了整合现有的征管资源,完善税收征管体系,提升纳税遵从度和满意度,降低征管成本,进行了机构扁平化的探索性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还有一定差距。笔者以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分析S县税务局在日常征管过程当中遇到的税源管理不专业、外部涉税机制不完善、内部岗责难以落实、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执法刚性不足等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化依法治税理念、完善综合涉税机制、优化人力资源建设、提升专业化管理和纳税遵从度等相关措施。为S县税务局在下一步税收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提供些许参考意见。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是提升税源管理的专业化。借鉴发达国家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成立独立的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分类分级管理;二是优化人力资源建设。在减少上级主管税务机关借调基层人员的前提下,通过人选岗、岗择人的“双向选择”机制,进一步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三是构建新的激励机制。通过实行风险与待遇相匹配的薪酬制度充分调动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职务实行任期制,缓解税务干部晋升渠道狭窄的问题。在税收领域引入风险管理,是促进税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征管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风险管理导向,完善风险管理理念,才能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提高征管效率,逐步实现税收的法治化。
王丽玉[9](2020)在《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个人所得税是政府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重要手段,它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自2019年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制度建立后,自然人税收征管既实现了税制模式的重大转变,又改变了服务方式。要想全面落实税收制度,必须加快对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完善,目前我国的自然人税收征管机制都还不够完善。完善自然人税收征管,对于顺利落实新个税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纳税遵从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现状着手,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税收遵从理论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水平。首先,基于税收贡献的角度定量分析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的现状,本文发现常州市税务局并没有严格征管自然人的非工资性收入,而且其采取的征管方式过于单一,普遍存在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其次,从个税改革带来的挑战、自然人纳税人信用体系、自身征管水平等方面分析原因。另外借鉴了美德等国家自然人税收征管方面的经验,最后,从完善常州市税务局岗位配置、完善个税申报模式、提升信息化征管水平和提升纳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常州市自然人税收征管相应的建议。希望借助基于对基层特征探索所总结出来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基层征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并使其他地区在开展相关研究时,能够具有相应的案例参考,为完善基层税务机关的自然人税收征管提供有益的建议。该论文有图5幅,表5个,参考文献52篇。
陈明阳[10](2014)在《对深化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探讨 ——以厦门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日益复杂多样,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难以适应税收征管目标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前期专业化管理改革基础上,税务总局启动了新一轮的征管改革,基本思路是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在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管改革基本思路的指导下,厦门市国税局开始了征管改革的有益探索,2013年10月试点在两个区局展开。至今,改革已进行了半年。及时评估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分析不足,提出对策,对下步全面推开征管改革,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以税收遵从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服务型政府理念为指导,结合税收工作实践,以厦门市为例,对深化我国税收征管改革进行研究探讨。论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章,导论。对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论文思路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第二章,本轮税收征管改革的背景和基本思路。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征管资源与纳税人的不协调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方面梳理了本轮改革的背景,阐述了本轮改革的基本思路: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第三章,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实践的成效与问题。通过新一轮征管改革在厦门市国税局的实践,总结了新一轮征管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念逐步确立,税源管控能力明显加强,纳税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业务规范性进一步得到加强。同时,新一轮征管改革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不够明晰,纳税服务质量还不够优化,分类分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进展缓慢,机构设置未实现专业化、集约化,人力资源水平还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等等。第四章,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思考。在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分别从征管基本程序、纳税服务、专业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执法监督机制等五方面提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思路。要在不断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不断优化推进纳税服务、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水平的基础上,持续推行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建立健全以信息管税为主导的信息化支撑体系、设立完善的专业化集约化的机构,使改革整体顺利推进。
二、加强税务基层征管基础工作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税务基层征管基础工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逻辑结构 |
第2章 基本理论 |
2.1 税收征管的理论内涵 |
2.1.1 税收管理、税收征管和税务管理的概念辨析 |
2.1.2 对本文税收征管及其效率的理论界定 |
2.2 税收征管效率的系统理论构建 |
2.2.1 传统的税收征管系统及其局限性 |
2.2.2 系统论视角下的税收征管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构建 |
2.2.3 对税收征管系统的有效性控制 |
2.3 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理论及其选择 |
2.3.1 目前税收征管效率评价的常用方法及其局限性 |
2.3.2 本文所采用的 DEA 法及其优点 |
2.3.3 DEA 基本理论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制度性影响因素及其改革评析 |
3.1.1 税收专管员制度 |
3.1.2 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模式改革 |
3.1.3 税收征管效率评价制度改革 |
3.1.4 制度改革的成果及其问题 |
3.2 法律和技术性影响因素的完善与不足 |
3.2.1 税收征管法律体系全面完善 |
3.2.2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
3.2.3 法律和技术性影响因素评析 |
3.3 指标性影响因素的选取及其拟合 |
3.3.1 模型选择 |
3.3.2 指标性影响因素对税收征管效率的拟合 |
3.3.3 经济学分析 |
3.4 指标性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经济税源状况 |
3.4.2 机构设置状况 |
3.4.3 人员构成状况 |
3.4.4 税收征管成本状况 |
3.4.5 技术投入分析 |
3.5 各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比较分析 |
3.5.1 宏观税负水平分析 |
3.5.2 部门设置合理度有一定差距 |
3.5.3 人员配置不合理且业务素质较低 |
3.5.4 税收征管成本严重偏高 |
3.5.5 信息技术投入低且结构不合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税收征管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单输入输出的 DEA 有效性评价 |
4.1.1 税收征管的投入产出函数 |
4.1.2 多个 DMU 的投入产出可能集 |
4.1.3 对税收征管投入产出函数的讨论 |
4.1.4 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有效性及其特征 |
4.2 税收征管效率的 C~2GS~2模型及其改进 |
4.2.1 多输入多输出下税收征管投入产出可能集的构造 |
4.2.2 税收征管效率的 C~2GS~2模型及其前沿面上的投影 |
4.2.3 C~2GS~2模型对纯技术效率求解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
4.2.4 税收征管的狭义技术进步率 |
4.3 税收征管效率的 CR2模型及其改进 |
4.3.1 DEA 有效 C~2GS~2与 CR286 |
4.3.2 税收征管效率的 CR2模型及其锥性 |
4.3.3 税收征管最优效率评价指数 |
4.3.4 CR2模型求解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
4.3.5 税收征管的规模效率分析 |
4.4 税收征管效率的混合型 DEA 模型(M)建模 |
4.4.1 经典模型的锥性 |
4.4.2 混合型 DEA 模型及其扩展 |
4.4.3 使 DMU 变为 DEA 有效(M)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分析 |
5.1 模型分析指标体系 |
5.1.1 现行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
5.1.2 指标设置原则 |
5.1.3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基础数据描述 |
5.2 数据处理及评价模型的应用 |
5.2.1 面板数据的录入 |
5.2.2 样本数据的相关性处理 |
5.2.3 评价模型的应用 |
5.3 基于混合型 DEA 模型(M)的中国税收征管效率分析 |
5.3.1 各省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分析 |
5.3.2 各省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效率的 DEA 分析 |
5.3.3 各省市动态税收征管效率的综合评价 |
5.4 DEA 结果的经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有效性改进 |
6.1 改变税收收入增长方式 |
6.2 加强经济税源管理 |
6.2.1 规范经济税源管理流程 |
6.2.2 建立经济税源综合治理的网络体系 |
6.2.3 强化经济税源管理的制度建设 |
6.3 改革机构设置体系 |
6.3.1 建立和完善地方税体系 |
6.3.2 按实际状况合理设置税务机构 |
6.3.3 设立扁平化税收征管机构 |
6.4 改善人员状况 |
6.4.1 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素质 |
6.4.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6.4.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
6.5 降低征管成本 |
6.5.1 降低税收征管成本的税制优化 |
6.5.2 加强税务机关和人员的成本意识 |
6.5.3 改善税务系统财务管理制度 |
6.5.4 强化税务稽查 |
6.5.5 完善税务代理制 |
6.6 优化技术投入 |
6.6.1 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整合 |
6.6.2 合理配置硬件资源 |
6.6.3 加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
6.6.4 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 |
6.6.5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阜平县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征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个人所得税征管相关概念 |
2.1.1 个人所得税征管含义 |
2.1.2 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 |
2.1.3 个人所得税征管特点 |
2.1.4 个人所得税征管功能 |
2.2 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理论基础 |
2.2.1 税收遵从理论 |
2.2.2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阜平县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 |
3.1 阜平县税务局个人所得税征管机构 |
3.2 阜平县税务局个人所得税收入现状 |
3.2.1 阜平县税务局个人所得税收入占比分析 |
3.2.2 阜平县税务局个人所得税收入结构分析 |
3.3 阜平县税务局个人所得税征管措施 |
3.3.1 推进落实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 |
3.3.2 强化个税宣传辅导 |
3.3.3 明确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组织 |
3.3.4 完善个人所得税工作运行系统 |
第四章 阜平县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阜平县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 |
4.1.1 征管涉税信息采集困难 |
4.1.2 基层征管力量薄弱 |
4.1.3 日常征管效率低下 |
4.1.4 纳税人参与度不足 |
4.2 阜平县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原因分析 |
4.2.1 税收征管信息建设落后 |
4.2.2 税务人员征管能力不足 |
4.2.3 纳税配套体系不完善 |
4.2.4 征管环境不理想 |
第五章 强化阜平县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建议 |
5.1 完善征管信息平台 |
5.2 充实征管力量 |
5.2.1 培养税务人才 |
5.2.2 提升征管基础效能 |
5.3 完善税务配套制度体系 |
5.4 健全监督、稽查制度 |
5.5 优化征管环境 |
5.5.1 加强税收宣传 |
5.5.2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以沽源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文献综述 |
2.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基层税收征管概念释义 |
1.基层税收征管概念 |
2.基层税收征管运行机制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1.治理理论 |
2.最优税收理论 |
3.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现状 |
(一)沽源县税务局简介 |
(二)沽源县税务局征管现状 |
1.税源稳定征管优化 |
2.减税降费保实效 |
3.积极扩展管控方法 |
4.非税收入征收平稳 |
三、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面临的问题 |
(一)业务繁杂增大压力 |
1.大量个体户申报意识弱 |
2.各类税收政策变更频繁 |
(二)内部流转衔接不畅 |
1.各自为战欠缺配合 |
2.风险防控制约程序流转 |
(三)处置措施无力 |
1.权责模糊规定冲突 |
2.处罚措施威慑有限 |
(四)程式化弊端凸现 |
1.系统功能实用度低 |
2.办税厅涉税辅导激增 |
四、基层税收征管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管理理念滞后 |
1.人岗匹配度欠佳 |
2.基层面临事务繁杂 |
(二)职责规章僵化 |
1.流转低效反馈滞后 |
2.岗位固化风险意识低 |
(三)传统治理效力低 |
1.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 |
2.基层税务机关孤掌难鸣 |
(四)政策落实形式化 |
1.现有征管系统不符合实际 |
2.程式化增加一线负担 |
五、破解基层税收征管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
(一)授权构建多元征管体系 |
1.树立纳税人自主申报意识 |
2.引入第三方市场服务 |
(二)分权放权创新型征管 |
1.持续放权强化辅导 |
2.组建团队破除层级壁垒 |
(三)“划桨”到“掌舵”的职能转变 |
1.以刚性税法优化监管 |
2.协调引导多方共治 |
(四)“互联网+税务”提升质效 |
1.构建高水准电子税局系统 |
2.智能化集成实时数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行政执法调查问卷 |
附录2 |
(4)基层税务局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风险管理的产生及内涵 |
2.1.2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
2.2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理论 |
2.2.1 公共权力制约理论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3.基层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以Y区税务局为例 |
3.1 基层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的纬度分析 |
3.1.1 登记认定方面 |
3.1.2 发票管理方面 |
3.1.3 组织收入方面 |
3.1.4 法律政策执行方面 |
3.2 基层税务局在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中的实践探索 |
3.3 基层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4 加强Y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意见建议 |
4.基层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4.1 内部管理 |
4.1.1 风险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的缺失 |
4.1.2 征管考核的局限性 |
4.1.3 税收执法管理片面分离 |
4.1.4 税务干部素质 |
4.2 外部环境 |
4.2.1 税收法律体系 |
4.2.2 地方政府干预 |
4.2.3 税收遵从度 |
5.改进基层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意见建议 |
5.1 加强税收法律体系建设 |
5.1.1 建立税收基本法 |
5.1.2 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 |
5.1.3 健全税收司法保障体系 |
5.2 完善基层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功能 |
5.2.1 加强人员配置 |
5.2.2 培养风险管理思维 |
5.2.3 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
5.3 加强执法主体建设 |
5.3.1 加强基层税务局机制建设 |
5.3.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
5.4 优化税收执法环境,减少客观因素制约 |
5.4.1 多措并举减少政府干预 |
5.4.2 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大数据时代下H县税收征管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税收征管的研究综述 |
1.2.2 关于大数据的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税收征管的定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税收效率原则 |
2.2.2 大数据价值链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县国地税税收征管改革情况分析 |
3.1 H县基本情况及税收收入概况 |
3.2 国地税税收征管改革前情况分析 |
3.2.1 国地税局机构设置比对 |
3.2.2 国地税局税种管理比对 |
3.2.3 国地税局征管流程比对 |
3.2.4 国地税局征管系统应用情况比对 |
3.2.5 国地税纳税人管理情况比对 |
3.3 国地税税收征管改革后情况分析 |
3.3.1 机构设置更加细化 |
3.3.2 税收政策执行更加规范统一 |
3.3.3 征纳成本有所下降 |
3.3.4 税收风险有所降低 |
3.4 国地税税收征管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
3.4.1 征管系统应用不统一 |
3.4.2 税收风险管理过于被动 |
3.4.3 税收收入预测分析依赖传统办法 |
3.4.4 线下纳税辅导不够到位 |
3.5 国地税税收征管改革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1 信息系统研发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 |
3.5.2 征管模式不匹配当前经济发展趋势 |
3.5.3 基层税务人员老龄化比例偏高 |
3.5.4 税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不够高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优化H县税务局税收征管的应用分析 |
4.1 大数据应用在税收征管的基础 |
4.1.1 政策基础 |
4.1.2 数据基础 |
4.1.3 技术基础 |
4.2 大数据在优化H县税务局税收征管的应用分析 |
4.2.1 应用大数据促进办税服务厅资源优化配置 |
4.2.2 应用大数据开展税收构成和预测 |
4.2.3 应用大数据构建纳税人画像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内外应用大数据开展税收征管的经验分析 |
5.1 美国应用大数据开展税收征管的经验 |
5.2 澳大利亚应用大数据开展税收征管的经验 |
5.3 中山应用大数据开展税收征管工作的经验 |
5.4 国内外应用大数据开展税收征管经验的启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数据应用于H县税务局税收征管的困境分析 |
6.1 缺乏大数据思维 |
6.2 数据共享难 |
6.3 数据质量差 |
6.4 数据安全问题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大数据优化H县税务局税收征管的对策 |
7.1 树立大数据思维 |
7.2 加强税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 |
7.2.1 强化全员培训 |
7.2.2 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 |
7.3 明确职责分工,适当调整人员岗位 |
7.4 夯实基础数据质量 |
7.4.1 从纳税人端着手夯实基础数据质量 |
7.4.2 从税务人员端着手夯实基础数据质量 |
7.4.3 从外部门着手夯实基础数据质量 |
7.5 善用大数据分析成果 |
7.5.1 应用大数据分析结果,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
7.5.2 应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增强税收预测能力 |
7.5.3 应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开展精细化的税源管理 |
7.5.4 应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实施全方位的税收风险监控 |
7.6 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
7.6.1 树立数据安全意识 |
7.6.2 加强信息安全考核工作 |
7.6.3 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
7.7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可能创新点和不足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税收风险 |
二、税收执法风险 |
三、税收征管执法风险 |
四、基层税务机关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内部控制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二章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管理现状——以D县税务局为例 |
第一节 D县税务局概况 |
一、D县税务局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 |
二、D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岗位职责 |
三、D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
第二节 D县税务局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的表现及特点 |
一、税收征管各环节执法风险表现 |
二、D县税务局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特点 |
第三节 D县税务局税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管理实践 |
一、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 |
二、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 |
三、建立事前、事中、事后机制 |
四、税收征管执法过程中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三章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管理法律依据不完备 |
二、内外部环境体系不健全 |
三、执法风险流程存在缺陷 |
四、执法风险监控机制不完善 |
五、执法主体防范风险的主动性欠缺 |
第二节 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的作用机理 |
一、影响基层税务机关制度导向 |
二、影响基础管理 |
三、影响工作效率 |
四、岗位职能无从发挥 |
第三节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 |
二、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原因 |
三、税收执法主体方面原因 |
四、信息化建设方面原因 |
五、税收执法环境方面原因 |
第四章 完善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税收执法依据 |
一、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建设 |
二、统一制定和管理税收规范性文件 |
第二节 严格规范依法治税 |
一、完善涉税业务流程 |
二、规范税收执法流程 |
第三节 强化税收执法监督 |
一、建立内控监督机制 |
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
第四节 优化依法治税环境 |
一、加强外部门协调合作 |
二、促进提升纳税遵从度 |
三、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 |
第五节 推进税收执法主体建设 |
一、规范基础税务机关执法权限 |
二、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素质 |
三、完善基层税务部门的文化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关于X市环境保护税征管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环境保护税研究发展现状 |
(一)国外关于环境保护税的理论研究及探索实践 |
(二)国内关于环境保护税的理论研究及探索实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环境保护税 |
二、税收激励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第二章 X市环境保护税征管的现状 |
第一节 X市环境保护税税源情况及征管情况 |
一、X市环境保护税税源情况 |
二、2018 年度X市环境保护税征收情况 |
三、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
第二节 政策效应分析 |
一、环境保护税第一重红利效应分析 |
二、环境保护税第二重红利效应分析 |
第三章 X市在环境保护税征管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X市在环境保护税征管中存在的困难 |
一、申报审核方面 |
二、纳税人认定方面 |
三、调查取证方面 |
四、争议处理方面 |
五、征管基础方面 |
第二节 X市环境保护税征管困难的原因分析 |
一、部门协作机制尚未完全构建 |
二、基层税收征管人员内生动力不足与专业素质不强 |
三、环境保护税制度设计不够完善 |
第四章 加强X市环境保护税征管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制度设计 |
一、厘清税务与环保各方权责 |
二、完善部门合作机制 |
第二节 加强对第三方监测机构的行业监管 |
一、严格行业准入机制 |
二、加大对第三方监测行为的监管力度 |
第三节 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 |
一、加强环境保护税征管信息化建设 |
二、加强税收队伍建设 |
三、加强环境保护税的征管力度 |
第四节 优化纳税服务与营造良好税收环境 |
一、加强舆情管控 |
二、优化纳税服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创新 |
第二章 税收风险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一节 税收风险相关概念 |
一、风险 |
二、风险管理 |
三、税收风险 |
四、税收风险管理 |
第二节 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一、纳税遵从理论 |
二、税收流失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情况 |
第一节 S县税务局风险概况 |
第二节 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现状 |
一、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历程 |
二、S县税务局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措施 |
第三节 风险管理成效 |
一、初步优化纳税服务 |
二、纳税遵从度得到一定提升 |
三、初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第四章 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
一、税源管理不到位 |
二、外部征管环境制约 |
三、内部岗责难以落实 |
四、部门和人员设置不合理 |
五、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失衡 |
六、纳税人遵从度有待提升 |
第二节 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一、税收管理专业化程度低 |
二、涉税机制不完善 |
三、人才建设机制落后 |
四、人力资源配置待完善 |
五、行政执法刚性不足 |
六、纳税人缺乏纳税意识 |
第五章 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经验 |
第一节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及经验 |
一、美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及经验 |
二、英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及经验 |
三、荷兰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及经验 |
第二节 国内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及经验 |
一、广州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及经验 |
二、海南省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及经验 |
第三节 经验启示 |
第六章 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提升税收专业化管理 |
一、税源分类管理 |
二、税收风险等级管理 |
第二节 完善综合涉税环境 |
一、构建“综合办税”机制 |
二、建立税收执法量化机制 |
三、加大政府干预行为监督机制 |
第三节 优化人力资源建设 |
一、减少上级机关借调行为 |
二、岗位配置实行“双向选择” |
三、做好岗位间的人才互动 |
第四节 强化依法治税的理念 |
第五节 构建新的激励机制 |
一、风险与待遇相匹配 |
二、实行新的职务职级晋升制 |
第六节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
一、提高纳税人公平感 |
二、注重保护纳税人权益 |
三、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
2 自然人税收征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自然人税收征管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3 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常州市自然人税收征收现状 |
3.2 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现状 |
3.3 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
3.4 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国外自然人税收征管的经验借鉴 |
4.1 美国的双向申报制度 |
4.2 德国全面的税务代理服务 |
4.3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5 完善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的建议 |
5.1 优化常州市税务局岗责体系 |
5.2 完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 |
5.3 完善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申报征收模式 |
5.4 提高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 |
5.5 增强干部素质提升纳服水平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对深化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探讨 ——以厦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税收征管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 |
(二) 影响我国征管制度制定的主要理论 |
(三) 近年来国外税收征管理论的研究情况 |
(四) 我国税收征管理论的探索及评价 |
三、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 |
四、研究方法及缺陷 |
第二章 我国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背景和基本思路 |
一、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背景 |
(一)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
(二)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顺应现代信息革命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 |
(三)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适应税源状况的迫切需要 |
(四)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完善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方式的迫切需要 |
二、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基本思路 |
(一) 新一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 |
(二) 新一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
第三章 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实践的成效与问题 |
一、新一轮征管改革在厦门的实践 |
(一) 科学划分税源,实行分类管理 |
(二) 调整税源管理职责,创新管理员制度 |
(三) 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全面推行风险管理 |
(四) 设立专业机构,强化纳税评估 |
(五) 简并涉税流程,优化纳税服务 |
(六) 加快信息化建设,落实信息管税 |
(七) 完善配套制度,建立改革保障 |
二、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在厦门取得的初步成效 |
(一)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念逐步确立 |
(二) 税源管控能力明显加强 |
(三) 纳税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
(四) 业务规范性进一步得到加强 |
三、深化征管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 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尚未真正明晰 |
(二) 纳税服务对征管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 |
(三) 分类分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风险管理的水平较低 |
(四) 税收信息化进展缓慢 |
(五) 机构、人员配置还不能适应专业化、集约化的要求 |
(六) 人员素质跟不上改革的要求 |
第四章 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思考 |
一、加快顶层设计的进程 |
二、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
(一) 修改税收征管法 |
(二) 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
(三) 大力推进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三、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
(一) 建立纳税服务需求收集分析机制 |
(二) 进一步优化办税方式 |
(三) 提高涉税咨询服务质量 |
(四) 持续推进涉税风险服务措施 |
四、推行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 |
(一) 完善税源分类分级管理 |
(二) 拓展涉税信息获取渠道 |
(三) 加强税收风险分析监控 |
(四) 强化纳税评估 |
五、建立健全以信息管税为主导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
(一) 加强全员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
(二) 加强税收信息化管理,实现系统资源的整合利用 |
(三) 强化涉税信息的规范采集和有效获取,深化涉税信息分析应用 |
(四) 加强技术与业务融合,提高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 |
六、持续优化调整组织架构 |
(一) 根据业务类别设置专业业务机构 |
(二) 推行市局、区局的实体化 |
(三) 整合相关行政和业务职能部门 |
七、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
(一) 科学招录培养新人 |
(二) 探索分途发展机制 |
(三) 全面推行绩效管理 |
(四) 改进教育培训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加强税务基层征管基础工作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D]. 姜铭. 燕山大学, 2012(10)
- [2]阜平县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D]. 张曙明. 河北大学, 2020(08)
- [3]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以沽源县税务局为例[D]. 岳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3)
- [4]基层税务局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D]. 徐建平.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5]大数据时代下H县税收征管改革研究[D]. 林晓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执法风险防范研究[D]. 张丹迪.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7]关于X市环境保护税征管问题的研究[D]. 周新凯.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8]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 李磊.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9]常州市税务局自然人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D]. 王丽玉.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对深化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探讨 ——以厦门市为例[D]. 陈明阳. 厦门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