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院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做法与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唐荣阔,张学军,梁洁[1](1996)在《我院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做法与体会》文中认为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医学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为满足我院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开展同国内外的护理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我院从提高在职护士业务素质着手,于1979年开始对在职护士进行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和外语培训。通过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体会,仅靠传统的护士学校学习的知识满足不了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必须通过对在职护士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护士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拓宽知识,使整体业务技能获得提高,才能满足和适应日益发展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邓丽丽[2](2012)在《在职护士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在职护士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措施,通过建立分级管理的培训架构,实施垂直管理的考核制度、规范化的培训办法、多样化的培训方法、系统化的培训内容等,构建在职护士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体系。
杨莘[3](2008)在《我院护理人员规范化在职培训模式》文中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是继护理学历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1]。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因而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显得日益重要。
郝春艳[4](2006)在《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做法与体会》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深入落实继续护理学教育,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目的,本着按需学习,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调动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在职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得到了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
王秀霞[5](2016)在《江苏省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个人职业规划、单位职业管理与专业满意度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的个人职业规划、单位职业管理、专业满意度现状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2.了解全日制本科护士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1.按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方式,采用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在江苏省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南京地区三个区域分别抽取三级医院8家和二级医院10家的450名全日制本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2.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南京地区三个区域16名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进行焦点团体访谈。结果:1、量性研究: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规划得分为40.57±8.14(72.45%),单位职业管理感知得分为50.71±9.20(79.23%),专业满意度得分为105.11±16.88(67.81%);影响个人职业规划的个人因素有:性别、年龄、职称、编制情况、医院区域、医院级别、工作科室、毕业学校、月收入、婚姻状况等;影响单位职业管理感知度的个人因素有:年龄、职称、编制情况、行政职务、毕业学校、月收入、工作科室、医院区域;影响专业满意度的个人因素有:医院区域、医院等级、年龄、工龄、职称、行政职务、毕业学校、编制情况、工作科室、月收入;个人职业规划、单位职业管理、专业满意度两两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P=0.000。2、质性研究:影响全日制本科学历在职护士护理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个人客观因素、医院客观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工作单位做法、同行影响、护士价值、相关政策、继续学习。结论:全日制本科学历在职护士个人职业规划、单位职业管理感知度及专业满意度现状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全日制本科学历在职护士单位职业管理感知度与专业满意度、个人职业规划与专业满意度、单位职业管理感知度与个人职业规划之间均呈正相关,互相影响。各级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举措,从而提高该群体护士的满意度,促进该群体护士的职业发展。
庞挺[6](2008)在《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医药产业和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药学服务作为卫生保健领域重要环节,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对药师的需求日渐旺盛,以培养药师为主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趋势,得到了国际药学界的普遍认同。但我国药师型人才培养还很落后,与发达国家和比邻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现行的药学教育模式和目标已出现了落后于社会需求的滞后现象,药师型人才培养还没有成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主流,培养一定规模与数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既是国情的需要也顺应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趋势。本论文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建构了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的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优化模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了我国药师型人才培养规模发展规划。这一基础和前沿探索性研究对于指导我国药学教育改革,推进药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以使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能够以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培养更多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门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药学服务人才的资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1)综合分析了我国现时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为药师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政治环境和现实环境。对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进行了概述,明确了药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未来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药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对本课题的意义进行阐述,明确了我们要深入研究我国药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把握,参照发达国家当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建构数据模型,对药师需求总量进行预测,以期能够为制定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奠定基础,提供参考的主旨。(2)对美国药学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归纳总结。在明晰了现时的美国药学人才培养已把Pharm.D.职业学位教育作为药学学生的第一学位教育后,作出了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美国高等药学教育的主流的判断。随后,对美国药学人才培养过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初步掌握了药学人才培养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即美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是如何完成从B.S——B.S+Pharm.D——Pharm.D的过渡的。通过对美国药学人才培养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应该面对当代市场的需求,积极地对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进行改革,以培养同未来药学实践相适应的服务型人才。(3)对日本药学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明确了日本药学教育的六个发展阶段:药学教育萌芽期(1873-1879)、药学教育初具规模期(1880-1911)、药学教育初步发展时期(1912-1944)、药学教育体系的改革期(1945-1960)、药学教育快速发展期(1961-1983)、药学教育模式改革的矛盾和争论期(1984-2004)。接下来,又对日本药学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明晰了日本现时药学教育的特点。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与日本两个国家药学教育现存问题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服务型药师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4)对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药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东南亚地区药学教育正处于一个改革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对药学服务质量和数量需求的增长,尤其是美国6年制Pharm.D.药学职业教育的成功,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中,将4年制的药学教育改为6年制的趋势已悄然兴起。泰国是亚洲第一个引入6年制Pharm.D.药学职业教育的国家,1999年率先在Naresuan大学登陆,迄今为止已有5所学校采纳了该学制体系。其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无疑来自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保健需求的增加,当然也离不开专业学会乃至政府的推动与支持。尽管东南亚地区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滞后数十年,但是与其自身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健康需求是相适应的。(5)对印度药学教育的现状、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药学领域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其与中国药学教育的处境有较大的相似性。两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过去几十年以来社会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药学教育同样都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但印度现在已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正在从各个方面积极地推动药学教育改革,向以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相比之下,我们有些滞后。(6)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史、药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在我国建立药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明确了我国药学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一定规模与数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既是国情的需要也顺应了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趋势。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药学教育,转变传统的药学教育思想,调整传统的药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7)阐明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概念、特点、原则和程序等基本问题,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分定性和定量两大类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对药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研究情况。建构美、日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回归方程,探求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规律。首先,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药剂师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互动关系进行研究,验证、统计药剂师的发展变化轨迹与所筛选的各指标间具有相关性。其次,运用偏相关分析探讨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各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独立性,剔除不相干指标,分别找出影响药剂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两个国家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分析了造成影响两国药师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原因。第三,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构美、日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回归方程。第四,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美、日两国药师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异同进行比较,明确两个国家药师发展现状处于的阶段。日本药师发展与美国药师发展处于同一阶段,但日本处于第三阶段的初始阶段,其药师发展情况仍然处于高速调整发展阶段,这与日本国家的现状也是相吻合的,因此断定,日本药师发展在近一段时间内还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期,然后趋于稳定。而美国药师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从分类情况来看,其是处于稳定发展阶段。(8)建构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优化模型。首先,对中国药师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相关统计方法,构建了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按现状发展的回归方程,验证了中国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显着矛盾。其次,运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抑制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速度的原因。从影响药师型药学服务型人才发展的所在行业投入占GDP的比率变化趋势,分析我国与美、日两国之间的差距,合理的分析中国存在的问题,逐步探讨出抑制我国药师人力资源队伍发展的主要原因,找到了非常态发展的重要的变化数率指标。第三,运用时间序列法探讨各速率变化指标的规律模型,结合前面得到的各国预测回归方程,我们得到美、中、日三国自然发展状态下的药师发展模型,此模型求得的美国2016年药师人员数与美国官方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药师人员预测数进行比照,其相近程度为98.14%。第四,采用最小二乘法原则对各变化数率指标进行拟合回归,得到三个主要因子与时间序列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1=e-0.023-0418x,Y2=0.001X+0.02,Y3=-0.049+0.028*ln(x)。优化后的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数学模型为:Y=k1Y1+k2Y2+k3Y3+C。经过拟合可求得上述常值,并进行预测和控制未来10-18年药师规模的发展情况。第五,利用C语言编写了三国预测与控制模型系统软件,经过运算得出:在2020年,中国的药剂师人数约为67.22人/十万人,在置信度为100*(1-0.05)%时,药剂师人数/十万人其可信区间为[63.4,71.02],同时该结果经过SPSS软件检验,结果相近度接近于98.9%。证明软件运行的可靠性。第六,依据社会需求和药师人力资源发展预测结果,对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进行规划。以我国现有的药学高等教育规模为基本资料,以1983——2006年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历史演变轨迹作为两者之间的内在变化规律,按照对2020年药师需求总数预测的结果,预测药学专业毕业(药剂师)人力的发展状况,给出了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规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招生人数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6.91%,相当于平均每年需增加3万人左右,并且所有药学专业毕业人力都作为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才能达到前面按照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药师人力资源预测的结果,满足人们对健康照护的需求。
唐红梅[7](2012)在《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护理是一门“以人的健康服务”为主的专业,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革新,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然而,现存护理教育4个培养层次(即,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之间尚未实现无缝衔接的教育体系,由于培养目的、课程设置等原因,高职专科毕业生通过考试、职业资格准入等的学习上升路径被阻断,高职专科护理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造成了重复性培养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集约行业及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但是,护理人员职业流动性大、护理队伍结构层次参差不齐、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合理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从护理教育体系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策略指导的文章十分有限。为了科学合理地对护理教育发展给出政策性、策略性指导,并保证护理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认真调查、分析、研究和解决护理岗位人才需求和护理教育之间的矛盾,把他们转换成有力的支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点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国内外护理教育制度和模式比较;了解典型区域护理队伍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我国护理教育层次体系、规模与质量、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思路。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阐述健康的内涵和社会价值、界定护理的概念、护士角色定位和护理教育的起源、探讨了护理教育的特征。2、护理教育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是保证我国护理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保障下,学者开始关注护理教育的科学性发展,对现有护理教育研究进行了分类归纳。3、借鉴美、英、日、澳四国护理教育发展经验,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四个环节出发,对护理教育发展进程进行剖析,并探讨了四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4、选取全国东中西部20个省市37所开办高职护理专业的院校以及相对应300家教学医院,分别进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调研,以便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5、从护理教育层次体系、人才培养与需求适应机制和构建贯通课程体系等三个维度对我国护理教育的改革形成标本兼治之策。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护理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转向“整体人”,涵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健康需求,护士的角色也相应地从护理的实施者,拓展为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护理模式转变可以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实现护理教育自身发展、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2、医疗改革过程中,护理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涉及医疗机构管理、妇幼与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等),给护理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从国家层面上指明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发展方向。而有关护理教育的研究内容也有所拓宽,如护理法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培养,各热点领域的研究视角更加贴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操作层面,更加有利促进护理教育体系的建立。3、尽管美、英、日、澳四个国家护理教育发展各具特色,但均形成了完善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各层次之间的无缝衔接成为其发展的共同趋势。培养目标多元化、教育制度体系化、课程改革市场化和质量监督健全化等共同构筑了西方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4、分析调研数据发现,我国护理教育与专业人才需求存在差距:护理教学尚无统一规范;培养规模大、质量不高;各层次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课程设置偏重学科性质与岗位细化不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忽视;缺乏科学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和体系。5、为实现“三层多元”的护理教育体系,使护理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职业类型教育,而非学历终结教育,论文提出了“建立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实施全面整体护理为教学标准、相互衔接可持续发展的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体系。既有高端学术型教育、中间层次技术型教育,还有基础实用型教育,配合各种人文素质培养和在职继续教育,以培养护理行业的决策层、管理者和实施人”的策略思路,并列举了相应的措施:①治标之策:科学制定护理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护理专业层次性培养目标,对接岗位任务设置护理课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②标本兼治之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院校有效衔接合作育人的管理体制,参照国际理念制定中国护理教育标准,积极营造促进护理教育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邵凤荣[8](2005)在《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
许湘华,谌永毅,邹艳辉[9](2014)在《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可以有效改善护士队伍的人才结构,促进护理观念、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改变基层医院护理发展滞后的现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我院从2011年开始承担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项目,共培养了262名县级医院骨干护士,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全面提升了学员综合素质,带动了县级医院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加强湖南省县级医院护理能力及人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推动和示范作用。
张立颖[10](2009)在《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国内15所护理院系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开设情况,以及对南方医科大学120名2005年级护理本科生护理科研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护理研究教育的态度及知识掌握程度,为护理科研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针对目前护理科研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本科生教育中创建以科研课题为中心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护理教育模式。应用该护理教育模式,以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理论为指导,指导本科生在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现状系统综述的基础上,研制调查问卷,展开多中心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并研制南方健康教育网站,为实施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病人个性化健康教育服务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方法第一章第一部分:采用Email问卷调查法,对国内15所护理院系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6个维度:《护理科研》、《文献检索》、《护理科技论文写作》(以下简称“《写作》”)、《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其他护理科研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其中每一个维度中如果有开设上述课程,分别对学时数、开课时间、教材、师资队伍(包括数量、学历、职称、年龄、任教时间5个方面)4个方面进行开放式题目问答;第二部分:对南方医科大学120名2005年级护理本科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内容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理科研知识试题,包括22道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护理科研态度,包括4道单项选择题;第二章以第一章调查数据为依据,设计教学计划及目标,对2个学习小组开展本研究PBL护理教育模式研究。采用小组讨论会、时时电子联络等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包括教师将研究课题分成2个方向,确定若干问题,介绍课题研究背景,指导科研思路,检索外文文献,筛选出难易适中的文献进行分类;确定教学目标及方法;制定分阶段考核目标;联系教学场地;进行经费预算。每个学生选择1个问题查阅文献,撰写总结报告,其中新进展部分撰写综述;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研制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病人健康需求调查问卷并组织实施;师生共同设计与建设南方健康教育网站;第三章第一部分:以EBN理论为指导,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目前糖尿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多中心调研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统计学专家各1名,护理学专家3名,并参照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及修订调查问卷。问卷分成3个部分: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教育需求以及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患病时间、诊断、并发症数量。其中,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中专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个层次;劳动者类型分为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2种;医疗费用支出分为公费、自费2种。健康教育需求部分包括8个维度:一般糖尿病知识需求情况、营养、运动、健康教育、自我监测、并发症、药物及出院指导健康教育需求。其中第1个维度包括10个条目,第2个维度包括6个条目,第3个维度包括3个条目,第4、6个维度各包括2个条目,第5个维度包括3个条目,第7个维度包括6个条目,第9个维度包括1个条目。每一条目分成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是很需要及不需要5个等级,采用单项选择法。健康教育需求方式调查包括14个条目,每一条目分成是和否2个选项,采用多项选择法。在国内首先以广东省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研究生课程班教育形式培养CNS,作为本调查员培训的师资。以南方医科大学糖尿病护理学选修课形式培养调查员。8名调查员分成4组,统一术语,讲解调查表内容及要求,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没有文化者由调查员通过访谈记录调查结果,当场回收调查表。统计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及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问卷信效度检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使用等级Logistic全变量回归分析,二分类资料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Wilcoxon两相关样本符号秩检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Friedman检验。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及针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研制糖尿病网络健康教育形式,开发糖尿病网络门诊;第二部分:以EBN理论为指导,在系统综述国内外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目前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多中心调研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统计学各1名,护理学专家3名,并参照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及修订调查问卷。问卷分成6个部分:包括一般情况、腹部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指导健康教育需求、病人喜欢的出院指导方式及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需求。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术后时间、麻醉方式、疼痛等级。其中,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中专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个层次;劳动者类型分为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2种;医疗费用支出分为公费、自费2种;麻醉方式分为全麻和局麻2种;疼痛等级分为0~7级。第2部分包括11个条目,第3部分包括3个条目,第4部分包括1个条目。每一条目分成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是很需要及不需要5个等级,采用单项选择法。第5部分包括9个条目,第6部分包括8个条目,采用多项选择法。12名调查员分成6组,统一术语,讲解调查表内容及要求,对腹部手术后病人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行动不便、没有家属陪伴或没有文化者由调查员通过访谈记录调查结果,当场回收调查表。统计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及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问卷信效度检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级Logistic全变量回归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Wilcoxon两相关样本符号秩检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Friedman检验。在系统综述国内外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研制我国首个腹部手术专题护理网站,与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站合二为一为南方健康教育网站。网站开发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图形、声音的多媒体功能,研制过程介绍了网站的开发、应用环境、资料来源、设计思想及结构内容。结果第一章第一部分:15所护理院系中有13所开设了《护理科研》课程。学时数从30~64学时不等,平均(38.92±11.36)学时。师资以研究生学历水平为主,有独立的教材,而年龄梯队和职称等反映师资科研和教学经验的指标还不尽如人意。护理师资力量还不能独立胜任护理科研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本科生护理科研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文献检索》课程,开设情况并不乐观。相比之下《医学统计学》更受到重视。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显得混乱,具体该开设多少学时适合护理本科生教育,每个学校都不尽相同;第二部分:认为护理科研工作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占大多数,学生对护理科研工作比较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科研课程安排得一般或不好,对自己掌握护理科研知识程度也认为一般或不好。学生认为掌握护理科研方法的教育途径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为课堂讲授、参加研究团队、临床实践、申报课题、自学。22道题目中只有7道题正确率超过了60%,其余15道题正确率均在60%以下。最低分5分,最高分16分,平均(10.48±2.50)分,实际得分不足总分的一半。与学生的自评结果一致。护理科研中概念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还没搞明白;第二章:PBL护理教育模式中学生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分阶段理论及实践考核的形式:包括论文撰写数量达标率、网站内容合格率及调查问卷合格率,这三部分各占总评分数(100分)的1/3。经过2年多的学习和研究,4名学生的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20名学生已完成网站内容资料的汇总与录入,完成调查问卷1450份,网站内容合格率92.06%及调查问卷合格率为88.07%,均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本研究最后总结出以申报科研课题的方式提出问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弥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足,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PBL护理教育模式;第三章PBL护理教育模式在本科生健康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第一部分: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971,x2=109.858,P=0.000)及结构效度均较好。一般健康教育需求中,病人最希望了解的是糖尿病治疗方案和糖尿病的危害,其次是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护理方案,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预防,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相关术语,临床分型(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糖尿病营养健康教育需求内容是饮食治疗的意义,其次是食物选择方法,营养素分配与餐次,食物交换份法,热量计算方法,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ucose index,GI)的概念(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运动健康教育需求是运动疗法的意义,其次是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最后是运动处方的内容(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自我监测教育需求内容是了解血糖的监测方法、次数,其次是了解尿糖的监测方法,最后是了解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的监测意义及方法(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需求是了解低血糖反应的防治,其次是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了解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方法,了解胰岛素(insulin,INS)的使用方法,了解INS使用的注意事项,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P=0.000)。与护士比较,病人更希望由医生提供健康教育(P=0.023)。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一般健康教育中“了解糖尿病相关术语”(P=0.010,R2=0.037)、“了解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P=0.040,R2=0.031)、“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P=0.003,R2=0.043)、“了解糖尿病的临床分型”(P=0.006,R2=0.039)、“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案”(P=0.037,R2=0.033),营养健康教育中“了解GI的概念”(P=0.013,R2=0.036)、“了解食物选择方法”(P=0.005,R2=0.042)、运动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运动疗法的意义”(P=0.049,R2=0.031)、“了解运动处方的内容”(P=0.019,R2=0.035)及“了解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P=0.035,R2=0.032),健康教育者需求中“由护士提供健康教育”(P=0.030,R2=0.033),自我监测健康教育中“了解血糖(P=0.018,R2=0.036)、尿糖(P=0.038,R2=0.031)、HbAlc的监测方法、次数(P=0.021,R2=0.033)”,并发症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种类”(P=0.007,R2=0.041)、“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P=0.002,R2=0.046),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P=0.003,R2=0.045)、使用方法(P=0.038,R2=0.032)及副作用(P=0.022,R2=0.035)”、“了解低血糖反应的防治”(P=0.033,R2=0.033)及“出院指导”(P=0.006,R2=0.041)健康教育需求均与文化程度(P<0.05)相关,高学历病人需求明显;一般需求中“了解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P=0.040,R2=0.031)与年龄(P=0.045)相关,年龄越小需求越明显;一般需求中“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案”(P=0.037,R2=0.033)及药物治疗需求中“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P=0.022,R2=0.035)与民族(P=0.014,P=0.011)相关,汉族病人需求更明显;营养需求中“了解食物选择方法”(P=0.005,R2=0.042),运动需求中“了解运动疗法的意义”(P=0.049,R2=0.031),健康教育者需求中“由医生提供健康教育”(P=0.024,R2=0.035),药物治疗需求中“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P=0.003,R2=0.045)、使用方法(P=0.038,R2=0.032)及副作用(P=0.022,R2=0.035)”、“了解低血糖反应的防治”(P=0.033,R2=0.033)均与患病时间(P<0.05)相关,除了“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是患病时间越长需求越明显,其余6种需求都是患病时间短病人需求更明显;自我监测健康教育中“了解血糖(P=0.018,R2=0.036)、尿糖的监测方法、次数(P=0.038,R2=0.031)”均与劳动者类型(P=0.005,P=0.032)相关,脑力劳动者需求明显。其他健康教育需求回归方程均P>0.05。病人最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是返院糖尿病医生门诊咨询,其次是报纸、杂志,电话咨询,医院邮寄健康宣传册、图书,返院糖尿病护理门诊咨询,返院听专题讲座,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上网,返院参加定期组织的护患交流会,宣传栏,手机短信,观看录像带,光盘教育资料,最后是其他教育方式(P=0.000)。电话咨询方式(P=0.014,R2=0.045)与年龄(P=0.013)、性别(P=0.029)相关,年龄小,男病人需求高;手机短信方式(P=0.022,R2=0.062)与患病时间(P=0.007)相关,患病时间越短需求越高;上网方式(P=0.000,R2=0.213)与年龄(P=0.000)、劳动者类型(P=0.008)及并发症数量(P=0.000)相关,年龄越小、并发症越少病人需求高,脑力劳动者病人需求高;医院邮寄健康宣传册(P=0.000,R2=0.071)、图书方式与医疗费用类型(P=0.049)、劳动者类型(P=0.011)相关,公费、脑力劳动者需求高;观看录像带方式(P=0.022,R2=0.062)与并发症数量(P=0.009)相关,并发症数量越多需求越高;光盘教育资料(P=0.000,R2=0.109)、报纸、杂志方式(P=0.008,R2=0.046)均与文化程度(P=0.014,P=0.000)及并发症数量(P=0.001,P=0.026)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并发症数量越多需求越高;返院糖尿病医生门诊咨询方式(P=0.034,R2=0.035)与患病时间(P=0.015)、并发症数量(P=0.049)相关,患病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需求越高;返院听专题讲座方式(P=0.002,R2=0.063)与性别(P=0.034)、年龄(P=0.012)及文化程度(P=0.051)相关,女病人需求高,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病人需求越高;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方式(P=0.003,R2=0.060)与劳动者类型(P=0.000)相关,体力劳动病人需求高;其他健康教育方式回归方程均P>0.05;第二部分:腹部手术病人在院各阶段(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健康需求程度均较高。比较责任护士,病人更希望了解主管医生的姓名、职称及技术水平(P=0.000);与麻醉师相比,病人更希望了解主管医生的姓名、职称及技术水平(P=0.000);病人希望了解责任护士及麻醉师姓名、职称及技术水平两者之间差异没有显着性(P=0.124)。腹部手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主管医生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26,R2=0.056)、“了解麻醉师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00,R2=0.124)、“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P=0.001,R2=0.072)、“了解术前检查的必要性”(P=0.005,R2=0.066)、“了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意义”(P=0.000,R2=0.082)、“告知手术术式及程序”(P=0.000,R2=0.096)均与性别(P<0.03)相关,女病人需求明显;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主管医生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26,R2=0.056)、“了解麻醉师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00,R2=0.124)、“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P=0.001,R2=0.072)、术后健康教育需求中“告知手术是否成功”(P=0.030,R2=0.065)均与文化程度(P<0.04)相关,高学历病人术前3个健康教育需求明显,低学历病人术后健康教育需求高;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护士手术前对您的健康需求给予指导”(P=0.000,R2=0.083)、“告知手术名称”(P=0.029,R2=0.053)、术后健康教育需求中“告知手术是否成功”(P=0.030,R2=0.065)以及“出院指导”(P=0.001,R2=0.081)均与医疗费用类型(P<0.05)相关,公费病人需求明显;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P=0.001,R2=0.072)、“了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意义”(P=0.000,R2=0.082)均与麻醉方式(P<0.05)相关,全麻病人需求明显;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介绍手术室环境”(P=0.000,R2=0.119)与民族(P=0.043)相关,少数民族更关注。其他健康教育需求回归方程均P>0.05。病人喜欢的出院指导方式中“出院时医生直接给予出院指导”[313(50.3%)]最受病人欢迎,“电话咨询”[230(37.0%)]方式排在第二位。在病人获取健康信息方式中,“护士专门介绍”[307(49.4%)]位列第一,提示病人更喜欢和护士面对面的交流。病人喜欢的出院指导方式中电话咨询方式(P=0.000,R2=0.097)与性别(P=0.008)、年龄(P=0.045)、疼痛程度(P=0.046)及麻醉方式(P=0.000)相关,采用局麻方式、疼痛越轻、年龄越小的女病人需求越明显;出院时医生给予指导(P=0.000,R2=0.071)与疼痛程度(P=0.000)及年龄(P=0.006)相关,疼痛越重、年龄越大需求越明显;病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中护士专门介绍(P=0.000,R2=0.108)与医疗费用类型(P=0.015)、性别(P=0.041)及疼痛程度(P=0.000)相关,疼痛轻、男性及自费病人需求明显;观看录像带方式(P=0.001,R2=0.139)与性别(P=0.029)、麻醉方式(P=0.020)相关,全麻方式及女性病人需求明显;宣传栏方式(P=0.006,R2=0.068)与性别(P=0.028)及劳动者类型(P=0.027)相关,女病人及脑力劳动病人需求明显;上网方式(P=0.000,R2=0.085)与文化程度(P=0.011)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病人需求越明显。南方健康教育网站网络运行结果显示,在WindowsXP操作系统、IE6.0浏览器上运行稳定,未出现程序运行出错或死机现象,未出现字符错误显示等问题。在网上发布,网站交互性显示良好,与相关网站链接未见出错。结论第一章第一部分:护理教育者应不断完善《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教育,加强《护理科研》师资培养;开展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教学研究。第二部分: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改革;注重基础知识教育,丰富护理科研实践经历;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历练护理科研及教学能力;第二章:本研究PBL护理教育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习个性化;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强调学习互动;设计成果目标,强调言传身教;构建多样化平台,强调信息共享;考核形式多元化,强调综合能力培养;第三章第一部分:问卷内容逻辑性强,题目数量合适,可用于不同类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病人认为健康教育需求重要性排序是从易到难的,也就是说,容易理解的排在前面,而相对较难理解的排在后面。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需要病人了解的重要术语及相关知识,很多病人还不清楚,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服务还不深入。在教育前CNS应充分评估病人病人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及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患病时间、诊断、并发症数量等影响因素,对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病人应该有针对性的给予教育服务,并应加强开放式教育方式(如看录像带、光盘教育资料、报纸、杂志、上网)病人管理研究,提高其依从性。健康教育形式以返院糖尿病医生门诊咨询最受病人欢迎,虽然糖尿病护理教育还不普及,但随着国内糖尿病专科护理教育不断发展,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国内没有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站。国外有糖尿病专科护理杂志及学会的网站,但网站中没有糖尿病护理门诊服务。本研究的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络门诊是以广东省培养的全国首批糖尿病CNS为门诊护理专家,在广东省形成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络,定期出诊为有健康教育需求的人群服务;第二部分:腹部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较高,护士应发挥其专业优势,健康教育前充分评估病人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疼痛程度、麻醉方式等影响因素,探索个性化的、全程的、优质的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才能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健康教育形式以能和医护人员直接交流的指导、电话咨询形式最受欢迎。护士应注重研制网络、光盘及录像等多媒体教育方式,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由于腹部手术涉及知识范围广泛,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独立的护理专题网站。腹部手术病人上网方式需求与文化程度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病人需求越明显。开发研制腹部手术护理专题网站以满足文化程度高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其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方式也将是本研究的方向,本研究将根据循证结果及病人需求研制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
二、我院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做法与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做法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在职护士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全院护士结构 |
2 继续教育实施方法 |
2.1 分级管理的培训架构 |
2.2 学分制的管理办法 |
2.3 垂直管理的考核制度 |
2.4 规范化的培训办法 |
2.5 多样化的培训方法 |
2.5.1 专题讲座 |
2.5.2 护理查房 |
2.5.3 护理病例讨论、护理会诊 |
2.5.4 案例分析 |
2.5.5 技能比赛 |
2.6 系统化的培训内容 |
2.7 进行理论考核 |
3 实施效果 |
4 讨论 |
(3)我院护理人员规范化在职培训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我院临床护理人员的培训模式 |
1.1 组织结构 |
1.2 多样化培训内涵 |
1.3 在职培训形式 |
1.4 分层次的培训内容 |
1.5 在职培训督察方法 |
1.6 充足的技术培训资源 |
2 规范化在职培训效果 |
3 总结 |
(5)江苏省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个人职业规划、单位职业管理与专业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4 相关理论 |
1.4.1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
1.4.2 专业满意度相关理论 |
1.5 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5.3 基于现状疑问 |
1.6 研究目的 |
第2章 量性研究 |
2.1 研究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排标准 |
2.1.3 研究工具 |
2.1.3.1 基本资料情况调查表 |
2.1.3.2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量表 |
2.1.3.3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量表 |
2.1.3.4 护士专业满意度量表 |
2.1.4 抽样方法 |
2.1.4.1 样本量计算 |
2.1.4.2 预实验 |
2.1.4.3 正式调查 |
2.1.5 资料收集 |
2.1.6 质量控制 |
2.1.6.1 调查工具的控制 |
2.1.6.2 调查现场的控制 |
2.1.6.3 问卷质量的控制 |
2.1.7 统计学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2.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
2.2.1.1 量表的信度分析 |
2.2.1.2 量表的效度分析 |
2.2.2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2.2.3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感知得分 |
2.2.4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得分 |
2.2.5 专业满意度得分 |
2.2.6 不同特征全日制本科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感知得分比较 |
2.2.7 不同特征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比较 |
2.2.8 不同特征全日制本科护士专业满意度得分比较 |
2.2.9 多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2.2.9.1 影响全日制本科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感知得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2.2.9.2 影响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得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2.2.9.3 影响全日制本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2.2.10 全日制本科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与专业满意度各维度的相关性 |
2.2.11 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与专业满意度各维度的相关性 |
2.2.12 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 |
2.3.2 全日制本科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
2.3.3 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
2.3.4 全日制本科护士专业满意度得分情况 |
2.3.5 全日制本科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2.3.5.1 年龄、职称、行政职务对全日制本科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 |
2.3.5.2 所在医院的区域、毕业学校的等级对全日制本科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 |
2.3.5.3 编制、月收入及工作科室对全日制本科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 |
2.3.6 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
2.3.6.1 婚姻状况、性别及编制对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
2.3.6.2 年龄职称对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
2.3.6.3 工作科室、月收入对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
2.3.6.4 医院级别、医院所在区域、毕业学校对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
2.3.7 全日制本科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2.3.7.1 医院地域分布、级别及毕业院校对全日制本科护士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
2.3.7.2 年龄、工龄、职称、工作部门对全日制本科护士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
2.3.7.3 编制、行政职务及月收入对全日制本科护士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
2.3.8 全日制本科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专业满意度的相关性 |
2.3.9 全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满意度的相关性 |
2.3.10 全 日制本科护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性 |
2.3.11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全日制本科护士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质性研究 |
3.1 扎根理论概述 |
3.2 全日制本科护士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质性研究内容的确定 |
3.3 全日制本科护士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质性研究活动的开展 |
3.3.1 确定质性研究的访谈对象 |
3.3.2 资料收集 |
3.3.3 质量控制 |
3.4 用扎根理论进行全日制本科护士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的质性分析 |
3.4.1 访谈资料的初步整理 |
3.4.2 访谈资料的开放式登录(一级编码) |
3.4.3 访谈资料的关联式登录(二级登录) |
3.4.4 访谈资料的核心式登录(三级编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4.2 本次研究的不足 |
4.3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量性研究调查人员一般情况表 |
附录二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量表 |
附录三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量表 |
附录四 满意度量表 |
附录五 全日制本科护士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知情同意书 |
附录六 全日制本科护士职业发展影响因素访谈邀请函 |
附录七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一作者)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6)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凸现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重要性与迫切性 |
1.1.2 国际上药学教育发展动态 |
1.1.3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2.3 研究方法 |
1.2.4 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美国药学人才培养现状、历史回顾及启示 |
2.1 美国药学人才培养现状 |
2.1.1 完备的Pharm.D.职业学位教育和临床药学实践培训制度 |
2.1.2 动态发展又相对平衡的药学院校管理模式 |
2.1.3 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
2.2 美国药学教育的历史沿革 |
2.3 美国药学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日本药学人才培养研究 |
3.1 日本药学教育的历史回顾 |
3.1.1 药学教育萌芽期(1873-1879) |
3.1.2 药学教育初具规模期(1880-1911) |
3.1.3 药学教育初步发展时期(1912-1944) |
3.1.4 药学教育体系的改革期(1945-1960) |
3.1.5 药学教育快速发展期(1961-1983) |
3.1.6 药学教育模式改革的矛盾和争论期(1984-2004) |
3.2 日本药学人才培养现状 |
3.2.1 学术型人才与药师型人才培养并重的学制体系建制 |
3.2.2 药房药师、医院药师和药学院校之间强有力的合作态势促进了药师终身学习理念和药学学生临床意识的培养 |
3.2.3 以培养高层次药剂师为目标的专业学位教育将成为日本未来药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
3.3 比较中、日两国药学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学教育现状概述 |
4.1 东南亚药学教育现状概况 |
4.1.1 药学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和新的教学路径 |
4.1.2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学院校数量及2000,2006年药学毕业生数 |
4.1.3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学院校药学教育体制 |
4.1.4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学院校主要课程设置情况 |
4.1.5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剂师考试情况 |
4.2 菲律宾的临床药学教育进展 |
4.2.1 临床药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
4.2.2 引入以"病人"为中心,侧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五年制教学体系 |
4.2.3 新学士学位课程和Pharm.D.课程设置的特点 |
4.3 泰国的临床药学教育情况 |
4.4 韩国的临床药学教育情况 |
4.5 新加坡的临床药学教育情况 |
4.6 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药学教育情况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印度药学人才培养趋势研究及对我们的启示 |
5.1 印度药学教育概况 |
5.1.1 印度药学教育历史简介 |
5.1.2 印度药学教育现状 |
5.2 印度药学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
5.3 印度药学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对我国药学人才培养趋势的认识 |
6.1 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概况 |
6.1.1 药学教育初具规模时期 |
6.1.2 药学教育遭受严重破坏时期 |
6.1.3 药学教育恢复重生时期 |
6.1.4 药学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深度变革时期 |
6.2 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不足 |
6.2.1 药学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
6.2.2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大矛盾 |
6.2.3 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
6.2.4 师资队伍数量相对不足 |
6.3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在我国建立药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6.3.1 中国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 |
6.3.2 我国发展临床药学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
6.3.3 我国发展临床药学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规律研究 |
7.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及方法 |
7.1.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概述 |
7.1.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
7.2 国内外关于对药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研究 |
7.2.1 国外关于对药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情况 |
7.2.2 国内关于对药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情况 |
7.3 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规律研究 |
7.3.1 药师人力资源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7.3.2 美、日药剂师人力资源发展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偏相关分析 |
7.3.3 建构美、日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回归方程——多元线性回归 |
7.3.4 美、日两国药师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异同比较——聚类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建构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优化模型 |
8.1 中国药师发展现实情况的实证研究 |
8.1.1 中国药师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分析 |
8.1.2 影响中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偏相关性分析 |
8.1.3 建构中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自然发展状态下的回归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
8.1.4 中国药师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
8.2 抑制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时间序列法 |
8.2.1 三国各指标同GDP的比率变化趋势对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影响 |
8.3 建立预测与控制模型 |
8.3.1 各速率变化指标的规律模型(时间序列法) |
8.3.2 建构自然状况下各国药师人力资源发展模型 |
8.3.3 建构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优化模型 |
8.4 药剂师数学模型软件的实现 |
8.5 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
8.5.1 运用回归分析法探求招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之间变化规律 |
8.5.2 制定药师人力培养规模发展规划 |
8.6 讨论 |
8.7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 |
9.1 主要结论 |
9.2 本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
9.3 关于药学教育发展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7)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 |
1.2.1 界定护理教育的社会价值 |
1.2.2 了解护理教育发生发展过程中政策的推动作用 |
1.2.3 比较国外护理教育的模式、实践和发展趋势 |
1.2.4 调查分析护理队伍现状和护理教育发展现况 |
1.2.5 我国护理教育与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分析 |
1.2.6 提出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3.1 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
1.3.2 统计工具与方法 |
1.3.3 主要分析方法 |
1.3.4 质量控制 |
1.3.5 技术路线 |
2 护理教育的社会价值 |
2.1 健康及其社会价值 |
2.1.1 健康的内涵 |
2.1.2 健康的价值 |
2.2 护理及其社会价值 |
2.2.1 护理的概念界定 |
2.2.2 护理的社会属性 |
2.2.3 护理专业受到社会认可并具有社会地位 |
2.3 护理教育及其社会价值 |
2.3.1 护理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2.3.2 护理教育的特征 |
2.3.3 社会发展与健康转型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
2.4 护理教育发展的社会功能 |
2.4.1 实现护理模式转变,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 |
2.4.2 顺应社会发展,实现护理教育自身发展 |
2.4.3 影响初级卫生保健,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 |
3 我国护理教育政策环境分析与研究现状 |
3.1 护理教育相关政策回顾 |
3.1.1 新中国成立之初 |
3.1.2 改革开放至今 |
3.2 护理教育研究现状 |
3.2.1 资料与研究方法 |
3.2.2 结果 |
3.2.3 反思与讨论 |
3.3 护理教育政策环境分析和研究现状小结 |
3.3.1 政策制度促进护理教育发展 |
3.3.2 护理教育研究进一步聚焦 |
4 国外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
4.1 美国的护理教育概况 |
4.1.1 美国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
4.1.2 美国的护理教育制度 |
4.1.3 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 |
4.2 英国护理教育概况 |
4.2.1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
4.2.2 英国的护理教育制度 |
4.2.3 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 |
4.3 日本护理教育概况 |
4.3.1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
4.3.2 日本的护理教育制度 |
4.3.3 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 |
4.4 澳大利亚护理教育概况 |
4.4.1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
4.4.2 澳大利亚的护理教育制度 |
4.4.3 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 |
4.5 各国护理教育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
4.5.1 各国护理教育特点 |
4.5.2 护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
5 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
5.1 护理队伍现状和需求分析 |
5.1.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5.1.2 护理队伍与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3 护理队伍与人才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
5.2 高职护理教学现状 |
5.2.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5.2.2 高职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5.2.3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调研小结 |
5.3 我国护理教育与专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分析 |
5.3.1 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与学生发展和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
5.3.2 护理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 |
5.3.3 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
6 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思路 |
6.1 策略思路模型 |
6.1.1 目标是完善护理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体系 |
6.1.2 核心是建立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 |
6.1.3 重点是构建体现护理理念的贯通课程体系 |
6.2 治标之策 |
6.2.1 科学制定护理教育“十二五”规划 |
6.2.2 明确护理专业层次性培养目标 |
6.2.3 对接岗位任务设置护理课程 |
6.2.4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
6.2.5 建立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
6.3 标本兼治之策 |
6.3.1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 |
6.3.2 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 |
6.3.3 优化院校有效衔接合作育人的管理体制 |
6.3.4 参照国际理念制定中国护理教育标准 |
6.3.5 积极营造促进护理教育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注重加强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
1.1 继续教育要注重护士人文素质方面的培训 |
1.2 法律知识的加强不容忽视 |
1.3 加强计算机、外语的培训 |
1.4 继续教育本着巩固更新专业知识的原则 |
2 继续护理学教育应提供多方位、多渠道形式 |
(9)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我院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体系的建立 |
1.1明确培训目标与培训对象 |
1.2遵循培训分级管理与职责要求 |
1.3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
1.4标准化实施流程 |
2我院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的实施 |
2.1理论课程设置 |
2.1.1培训时间与方式 |
2.1.2培训内容 |
2.2临床实践课程设置 |
2.2.1培训时间与方式 |
2.2.2培训内容 |
2.3培训考核 |
3我院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特色 |
3.1以学员需求为导向 |
3.2不断更新授课内容 |
3.3坚持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 |
3.4管理人性化,纪律严明 |
4对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的思考 |
4.1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是县级医院护理发展的现实需求 |
4.2国家政策和文件是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工作的立足点 |
4.3切实提高县级骨干护士的岗位能力是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工作的落脚点 |
5展望 |
(10)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护理科研教育实施情况调研 |
第一节 国内15所护理院系开设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现状调查 |
1. 资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生护理科研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调查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 |
1 资料及方法 |
2 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 |
3 教学实施 |
4 教学评价 |
5 PBL教学模式总结 |
6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应用 |
第一节 EBN理论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1.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 |
2.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
3. 糖尿病网络健康教育形式的研制 |
小结 |
第二节 EBN理论在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1. 腹部手术及其健康教育现状 |
2. 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
3. 腹部手术网络健康教育形式的研制 |
4.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在职博士期间的学术任职、研究课题、成果及教学工作量 |
致谢 |
四、我院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做法与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我院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做法与体会[J]. 唐荣阔,张学军,梁洁. 实用护理杂志, 1996(01)
- [2]在职护士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的构建[J]. 邓丽丽. 全科护理, 2012(04)
- [3]我院护理人员规范化在职培训模式[J]. 杨莘. 中国护理管理, 2008(05)
- [4]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做法与体会[J]. 郝春艳. 继续医学教育, 2006(35)
- [5]江苏省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个人职业规划、单位职业管理与专业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 王秀霞. 蚌埠医学院, 2016(02)
- [6]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 庞挺. 沈阳药科大学, 2008(10)
- [7]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 唐红梅. 浙江大学, 2012(09)
- [8]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邵凤荣. 现代护理, 2005(11)
- [9]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 许湘华,谌永毅,邹艳辉. 中国护理管理, 2014(01)
- [10]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D]. 张立颖.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