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量仪表的自动刻度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丁露阳[1](2019)在《井下工程参数动态测量仪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井下工程参数动态测量是测量底部钻具所承受的钻压、扭矩、弯矩、振动等动力学参数,是实现钻井优化、钻具优化、钻头优化、钻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技术基础,近年世界各大油服均大量投入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对于工程参数的利用主要集中在静态测量数据实时预警,缺少能够动态测量工程参数的仪器。本文从仪器设计理论和试验设备研制两个方面分析了工程参数动态测量仪器需要的关键技术。对于仪器设计理论方面,本文首先发明了一种复杂曲面应变的工程算法,并分析了算法的计算精度。该算法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目标曲面上各个节点在模型受到载荷时的三轴主应变,算法核心是通过计算主应变在目标方向的贡献计算主应变的矢量合成,再利用矩阵运算软件批量计算矢量合成的结果,快速得到仪器结构模型受载荷时目标曲面上的应变响应。经过与第一性原则计算曲面应变结果的比较,确定该算法计算准确度。由于不限于曲面形状,该算法极大的增加了仪器结构的设计方式,提高了计算效率,为仪器设计与优化提供技术基础。然后,本文研究了钻压、扭矩测量的耦合现象,分析了耦合的原因,逐一分析了仪器结构、应变片粘贴精度、应变片长度等对于耦合现象的影响,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钻压、扭矩的低耦合测量结构,从解耦的角度增强了仪器的测量精度与测量稳定性。最后,本文分别从测量系统的线性度与动态特性角度讨论了仪器的测量性能,找到仪器最高的有效测量频率。对于试验设备研制方面,本文分析了目前刻度装置的不足,通过对目前装置的大量测试,找到老装置改造存在如液压泵供压不稳、传感器存在严重电磁干扰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装置传感器的数字滤波方法,既可以消除高频电磁干扰,又真实的反映了液压泵供压的波动。在控制方面,本文首先对装置进行了系统辨识,利用多组激励信号得到系统的二阶模型,并通过残差的相关性验证了辨识结果。然后,本文利用装置的自稳定特性有针对的设计了控制方法,即低频段利用内模控制消除液压泵波动的影响,高频段利用装置的自稳定性实现其快速向正弦波激励稳定。该研究对井下工程参数动态测量仪器的最终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汤智超[2](2018)在《核电厂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设计浅析》文中指出核电厂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用于辐射剂量仪器仪表的校准与刻度,从而保证辐射剂量仪表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国内核电厂调研情况及工程经验对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的设计进行探讨,总结了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的设计标准、方法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希望本文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段树军[3](2016)在《压裂用多球投球器研制》文中认为堵塞球分层压裂技术特别适用于层间间隔小,不能用封隔器分卡的已射孔的多个油气层的分层压裂,作为应用广泛的一种分层压裂技术,已经在川西地区现场应用过多层,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随着堵塞球分层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油田用户对作业配套设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堵塞球分层压裂技术中堵塞球作用机理的研究,可以得出堵塞球的准确、快速、多次投入直接影响堵塞球分层压裂技术的作业效果,针对现有堵塞球投放装置存在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装球数量少、操作安全性低等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投球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对国内外现有的典型的投球器调研基础上,明确了投球器的工作原理、功能需求和作业过程,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工况要求,完成了投球器的结构设计。(2)基于弹、塑性理论,并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多球投球器的主要承载部件进行了强度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投球器的主要承载部件可以达到设计要求。(3)在完成投球器设计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生产制造了投球器样机,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以进一步验证投球器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沈加伟[4](1980)在《红外技术在粮食藏贮中的试验和应用》文中认为 红外技术是当代新技术,具体说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辐射,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电磁波,各种物体都由于内部的分子热运动而不断地发射红外辐射.其能量的大小与波长,决定于物体的温度。我们讲的红外技术,就是利用物体发射,吸收或反射红外辐射的物理特
宋文和[5](1967)在《测量仪表的自动刻度装置》文中提出 这个专利是关于精确地刻度和刻印测量仪器标度尺的自动装置的设计。实际上各个仪表的特性,绝对不会都做成一样的。这样,用成批刻度标度尺的方法刻度出来的标度尺,就会导致仪表为中等精度。本文所提出的自动刻度装置,可以满足按着仪表
二、测量仪表的自动刻度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量仪表的自动刻度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井下工程参数动态测量仪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实现工程参数动态测量需要解决的问题 |
1.3.1 复杂曲面应变算法 |
1.3.2 测试系统动态特性 |
1.3.3 钻压、扭矩测量耦合 |
1.3.4 试验装置控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复杂曲面应变工程算法 |
2.1 利用第一性原理的数值算法 |
2.1.1 算法的理论推导与具体步骤 |
2.1.2 第一性数值算法在工程问题Q上的应用及其误差分析 |
2.2 利用有限元与矩阵运算的曲线应变数值算法 |
2.2.1 算法的理论推导与具体步骤 |
2.2.2 算法在井下工程参数模型上的应用 |
2.2.3 算法的误差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钻压与扭矩测量耦合现象分析与低耦合结构设计 |
3.1 压扭耦合的影响 |
3.2 钻压与扭矩耦合影响因素的分析 |
3.2.1 应变片粘贴面邻近结构的影响 |
3.2.2 应变片粘贴误差的影响 |
3.2.3 应变片敏感轴长度的影响 |
3.3 低耦合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测试系统关键部分的特性 |
4.1 系统的静态特性 |
4.1.1 电桥线性度 |
4.1.2 材料与摩擦对线性度的影响 |
4.2 系统动态特性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参数动态测试系统试验装置控制方法设计 |
5.1 实验装置现有问题诊断 |
5.2 信号采集与分析 |
5.3 信号处理 |
5.4 系统辨识 |
5.5 基于内模控制的试验装置控制方法 |
5.6 本章小结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三轴主应变算法Matlab程序主体部分 |
附录 B 模态分析结果 |
致谢 |
(2)核电厂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设计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的主要功能[1] |
3 功能的实现 |
4 校准装置要求 |
4.1 防护水平γ参考辐射准直照射装置 |
4.2 个人剂量计校准装置 |
4.3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校准装置 |
5 功能房间设置 |
5.1 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 |
5.2 操作间 |
5.3 α/β仪表校准间 |
5.4 电子剂量计刻度间 |
6 安全连锁功能要求 |
7 设计中的一些考虑 |
(3)压裂用多球投球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堵塞球分层压裂技术 |
1.3 国内外投球器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投球器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投球器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投球器的方案设计 |
2.1 总体方案设计 |
2.2 投球器底座的设计 |
2.2.1 投球器底座的法兰选型 |
2.2.2 投球器底座的连接设计 |
2.2.3 投球器底座的强度校核 |
2.3 投球器主体总成的设计 |
2.3.1 上接头的设计 |
2.3.2 外筒的设计 |
2.3.3 活塞的设计 |
2.3.4 推杆的设计 |
2.4 投球器密封设计 |
2.4.1 法兰密封 |
2.4.2 组合密封圈密封 |
2.5 投球器气动系统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投球器的有限元分析 |
3.1 弹塑性有限元法 |
3.1.1 模型屈服准则 |
3.1.2 弹塑性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
3.2 投球体底座的有限元分析 |
3.2.1 网格的划分 |
3.2.2 约束及边界条件 |
3.2.3 结果分析 |
3.3 上接头的有限元分析 |
3.3.1 网格划分 |
3.3.2 约束及边界条件 |
3.3.3 结果分析 |
3.4 推杆的有限元分析 |
3.4.1 网格划分 |
3.4.2 约束及边界条件 |
3.4.3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样机制造与试验 |
4.1 样机参数和样机组装 |
4.2 样机试验方案 |
4.2.1 试验前的准备 |
4.2.2 静水压强度试验 |
4.2.3 密封性能试验 |
4.2.4 投球器推送功能试验 |
4.2.5 投球器水循环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取的科研成果 |
四、测量仪表的自动刻度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井下工程参数动态测量仪器关键技术研究[D]. 丁露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2]核电厂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设计浅析[J]. 汤智超.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22)
- [3]压裂用多球投球器研制[D]. 段树军.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5)
- [4]红外技术在粮食藏贮中的试验和应用[J]. 沈加伟. 粮食贮藏, 1980(02)
- [5]测量仪表的自动刻度装置[J]. 宋文和. 国外电工仪表, 1967(05)
标签:仪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