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汞(Ⅱ)-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玉香[1](2006)在《试纸法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重金属镉、汞、铅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在详细研究人的目视规律和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与重金属显色反应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实验室对比分析工作,提出并验证了用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做试纸显色剂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用0.002%维多利亚兰B工作液制备镉试纸,在待测水样中添加抗坏血酸和碘化钾使其浓度分别为0.005mol/L和0.15mol/L,使用硝酸调节水样使[H+]为0.34mol/L,2%邻菲啰啉作为掩蔽剂,Cd(Ⅱ)与镉试纸在室内自然光下反应300秒,生成蓝绿色络合物,在0.10-20.00 mg/L范围内颜色变化深浅与水体中Cd(Ⅱ)浓度成正比,试纸最低检出限为0.10mg/L;用0.001%结晶紫工作液制备汞试纸,在水样中添加抗坏血酸和碘化钾使其浓度分别为0.005mol/L和0.15mol/L,使用硝酸调节水样使[H+]为0.30mol/L,2%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作为掩蔽剂,Hg(Ⅱ)与汞试纸在室内自然光下反应90秒,生成紫色络合物,在0.25-20.00 mg/L范围内颜色变化深浅与水体中Hg(Ⅱ)浓度成正比,试纸最低检出限为0.05mg/L;用0.10%的孔雀石绿制备铅试纸,在水样中添加抗坏血酸和碘化钾使浓度分别为0.005mol/L、0.15mol/L,使用硝酸调节水样使[H+]为0.40mol/L,Pb(Ⅱ)与铅试纸在室内自然光下反应480秒,生成青色偏绿络合物,在1.0-20.00 mg/L范围内颜色变化深浅与水体中Cd(Ⅱ)浓度成正比,试纸最低检出限为0.5mg/L。应用该试纸对不同水体中痕量重金属Cd(Ⅱ)、Pb(Ⅱ)、Hg(Ⅱ)进行了测定,并分别与原子吸收分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比较,结果满意。就这一发现,我们分别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三项。本论文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实验机理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维多利亚兰B、结晶紫、孔雀石绿为酸碱指示剂或者生物染色剂,在不同酸度介质中能结合质子而呈阳离子形态存在于溶液中,随着介质酸度的变化,可逐个质子化而形成带有两个或多个电荷的阳离子,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同时其结构特征决定了它们在水溶液中容易与Cd(Ⅱ)、Pb(Ⅱ)、Hg(Ⅱ)的碘络阴离子缔合形成三元络合物。这种三元络合反应,导致分子内电子流动性能的改善,生成了具有更大共轭体系的配合物,使吸收有色光容量和有效生色面积增加,该缔合物因不能继续质子化,其颜色不再随酸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节样品的酸度,改变显色剂的底色,可以获得最显着的颜色差异,最终可由人的视力方便的分辨出来。该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方国春,曹风云,张玉清[2](1992)在《汞(Ⅱ)-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研究》文中提出 分光光度法仍是测量痕量汞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研究了在阿拉伯胶-triton X-100存在下,汞与碘离子形成 HgI42-,再与丁基罗丹明 B(BRB)形成三元缔合物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0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高达1.78×106L·mol-1·cm-1,汞含量在0~2.5ug/25ml 服从比耳定律。试验了近20种离子的干扰,拟定的分光光度法可应用污水、烟等样品中痕量汞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1 实验部分1.1 试剂和仪器
刘丽丽[3](2009)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准确测量镉、汞同位素丰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镉、汞两种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它在环境、生物样品中的浓度和化学形态。因此,建立准确测定镉、汞含量的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展开了镉、汞浓缩同位素稀释剂标准物质的研制。采用重量法配制溶液,用空气浮力校正,同时用高精密度的质谱仪测量同位素丰度比,有效降低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提升了标准物质的品质。经检验,所研制的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都符合标准技术规范要求。所研制的稀释剂标准物质的研制为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准确测量Cd、Hg的含量奠定了基础。通过优化质谱测量条件,可以提高同位素丰度测量的准确度。本论文建立了微波消解-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鱼中总汞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功率1500-1600 W,载气流速1.18 L·min-1,取样深度7.5-6.9 mm,积分时间0.4 s条件下,能够获得准确的同位素比值;5μg·g-1Au和10μg·g-1EDTA溶液交替清洗在同样的洗涤时间内可使仪器本底最低。本方法测定鱼中汞含量取得满意的结果。本论文开展了大米粉中镉含量定值的方法研究。样品前处理采用微波消解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消解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操作简单安全,空白值低,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优化的条件是:射频功率1400-1600 W,载气流速0.65 L·min-1,取样深度5.9-6.2 mm下,可以得到准确的同位素比值。并对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为大米粉中镉的定值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谢顺萍[4](2006)在《微胶囊荧光猝灭Hg(Ⅱ)的分析及金属纳米颗粒荧光猝灭的研究》文中提出荧光分析法由于有着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而且方法简捷,重现性好,取样量少,仪器设备不太复杂等优点,使其越来越受分析化学工作者的青睐。本文主要利用微胶囊荧光猝灭分析Hg(Ⅱ)以及对金属纳米颗粒荧光猝灭的研究。众所周知,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体内蓄积。它的毒性主要在于它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扰乱血晶素的合成以及引起神经精神的紊乱。因此对痕量汞的检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检测Hg2+的方法主要是萃取光度法,对于萃取光度法来说,它是利用水相中的汞被萃取到有机相中,从而引起有机相的某种性质发生改变,如其吸光度、荧光强度等发生了变化。尽管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在萃取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这很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再则萃取过程中两相达到平衡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建立一种快速、而又避免使用过多有机溶剂对检测水溶液中的汞(Ⅱ)的方法是很有前景的。微胶囊技术的优势就是在于形成微胶囊时,囊心被包覆而与外界环境隔离,它的性质能毫无影响地被保留下来。因此,本文合成了酯溶性的卟啉作为微胶囊的囊心材料来对汞进行定性及定量的检测。这种方法是把有机溶剂包裹在微胶囊中,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提高了分析时间。采用微胶囊法实现了对汞(Ⅱ)的荧光传感,这种方法是基于不同浓度的汞(Ⅱ)可以使微胶囊中卟啉的荧光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此外,微胶囊中卟啉的荧光被汞(Ⅱ)猝灭的程度受pH值影响,这是由于由明胶制备的微胶囊的等
二、汞(Ⅱ)-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汞(Ⅱ)-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试纸法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重金属镉、汞、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试纸法检测及其应用 |
1.2.1 试纸快速检测方法简介 |
1.2.2 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论文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立论基础 |
2.1 试纸法色度学基础 |
2.1.1 颜色和可见光谱 |
2.1.2 颜色的测量 |
2.2 环境水样中痕量铅、镉、汞的存在形态 |
2.3 铅、镉、汞测定中多元配位体系理论 |
2.4 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的结构特征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试剂 |
3.1.2 溶液的配制 |
3.1.3 实验器材 |
3.2 实验设计 |
3.3 实验方法 |
3.3.1 试纸片的制作 |
3.3.2 水样中重金属的试纸法检测最适条件的选择确定程序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镉 |
4.1.1 镉试纸的制备研究 |
4.1.2 镉试纸的应用条件优化 |
4.1.3 镉试纸的保存条件和时间 |
4.2 汞 |
4.2.1 汞试纸的制备研究 |
4.2.2 汞试纸的应用条件优化 |
4.2.3 试纸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 |
4.3 铅镉汞 |
4.3.1 铅镉汞试纸的制备研究 |
4.3.2 铅试纸的应用条件优化 |
4.3.3 铅试纸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 |
第五章 实验机理初探 |
5.1 试纸染色机理 |
5.1.1 显色剂载体结构特点 |
5.1.2 试纸的制备 |
5.1.3 试纸的使用 |
5.2 试纸与镉、汞、铅反应机理 |
5.2.1 实验室可见光谱数据采集分析 |
5.2.2 三元络合反应机理分析 |
5.2.3 小结 |
5.3 试纸与镉、汞、铅显色机理 |
第六章 方法应用 |
6.1 标准比色板的制作 |
6.1.1 镉试纸标准比色板的制作 |
6.1.2 汞试纸标准比色板的制作 |
6.1.3 铅试纸标准比色板的制作 |
6.2 重金属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制作 |
6.3 水样中重金属检测程序 |
6.3.1 水样中重金属镉检测程序 |
6.3.2 水样中重金属汞检测程序 |
6.3.3 水样中重金属铅检测程序 |
6.4 加标对照实验 |
6.4.1 重金属镉加标对照检测及分析 |
6.4.2 重金属汞加标对照检测及分析 |
6.4.3 重金属铅加标对照检测及分析 |
6.5 现场检测及其应用评价 |
第七章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情况 |
致谢 |
附录 |
(3)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准确测量镉、汞同位素丰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1.2.1 同位素质谱仪 |
1.2.2 ICP-MS基本工作原理 |
1.2.3 ICP-MS主要优点与局限 |
1.2.4 ICP-MS进展特点 |
1.3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
1.3.1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概述 |
1.3.2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原理 |
1.3.3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步骤 |
1.4 汞、镉元素分析方法综述 |
1.4.1 汞的测定方法 |
1.4.2 镉的测定方法 |
1.4.3 方法比较 |
1.5 浓缩稀释剂标准物质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汞、镉浓缩同位素稀释剂标准物质的研制 |
2.1 前言 |
2.2 仪器和试剂 |
2.2.1 仪器 |
2.2.2 试剂 |
2.3 浓缩同位素稀释剂标准物质的制备 |
2.3.1 研制技术路线 |
2.3.2 浓缩同位素试剂纯度(杂质)分析 |
2.3.3 ~(111)Cd、~(202)Hg浓缩同位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
2.4 天然丰度的镉、汞基准溶液的配制 |
2.4.1 标定稀释剂用Cd元素基准溶液的配制 |
2.4.2 标定稀释剂用Hg元素基准溶液的配制 |
2.4.2.1 配制过程 |
2.4.2.2 标定稀释剂用Hg元素基准溶液浓度计算 |
2.4.2.3 不确定度评定 |
2.5 浓缩同位素稀释剂溶液标准物质的测定方法 |
2.5.1 Cd浓缩同位素溶液标准物质中同位素丰度比的测定 |
2.5.2 Hg浓缩同位素溶液标准物质中同位素丰度比的测定 |
2.6 浓缩同位素稀释剂溶液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 |
2.7 浓缩同位素稀释剂溶液标准物质稳定性监测 |
2.8 浓缩同位素稀释剂溶液标准物质的定值 |
2.9 不确定度评定及标准值的表示 |
2.9.1 不确定度评定 |
2.9.2 标准值表示 |
2.10 小结 |
第三章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量鱼中总汞含量的方法研究 |
3.1 前言 |
3.2 仪器和试剂 |
3.2.1 仪器 |
3.2.2 试剂 |
3.3 样品前处理 |
3.4 质谱测量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最佳稀释比 |
3.5.2 质量歧视校正 |
3.5.3 射频功率的选择 |
3.5.4 载气流速的选择 |
3.5.5 取样深度的选择 |
3.5.6 积分时间的选择 |
3.5.7 记忆效应 |
3.5.8 同量异位素干扰 |
3.5.9 流程空白的测定 |
3.5.10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3.5.11 剑鱼粉中汞含量的测定 |
3.6 小结 |
第四章 大米粉中镉含量定值 |
4.1 前言 |
4.2 仪器和试剂 |
4.2.1 仪器 |
4.2.2 试剂 |
4.3 样品前处理 |
4.4 质谱测量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1 最佳稀释比 |
4.5.2 稀释剂的标定 |
4.5.3 质谱测量参数的优化 |
4.5.4 流程空白的测定 |
4.5.5 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4.5.6 大米粉的定值结果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4)微胶囊荧光猝灭Hg(Ⅱ)的分析及金属纳米颗粒荧光猝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综述 |
1.1 微胶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1.2 汞测定的意义 |
1.3 汞的检测方法 |
1.3.1 分光光度法 |
1.3.2 原子荧光法 |
1.3.3 原子吸收法 |
1.3.4 中子活化分析法 |
1.3.5 电化学方法 |
1.3.6 其它分析方法 |
1.4 纳米金及纳米银的性质及应用 |
1.4.1 纳米金和银颗粒的性质 |
1.4.2 纳米金和银颗粒的应用 |
1.5 课题的提出 |
2 基于由pH 控制的微胶囊中卟啉荧光猝灭对汞(Ⅱ)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2.2 卟啉的合成 |
2.2.3 微胶囊的制备 |
2.2.4 测量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微胶囊对汞(Ⅱ)的荧光响应 |
2.3.1.1 荧光光谱 |
2.3.1.2 工作曲线 |
2.3.1.3 荧光显微成像 |
2.3.2 卟啉选择的优化 |
2.3.3 pH 的影响 |
2.3.4 重现性及可逆性 |
2.3.5 微胶囊的稳定性 |
2.3.6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4 结论 |
3 胶体金和银纳米颗粒猝灭[Ru(bpy)_3]~(2+)的荧光以及用于免疫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与仪器 |
3.2.2 胶体金纳米颗粒的合成 |
3.2.3 胶体银纳米颗粒的合成 |
3.2.4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胶体金和银纳米颗粒的表征 |
3.3.2 [Ru(bpy)_3]~(2+)量的优化 |
3.3.2.1 不同浓度[Ru(bpy)_3]~(2+)对纳米金的响应 |
3.3.2.2 不同浓度[Ru(bpy)_3]~(2+)对纳米银的响应 |
3.3.3 胶体金和胶体银猝灭[Ru(bpy)_3]~(2+)的荧光 |
3.3.4 紫外光谱 |
3.3.5 金标抗体的免疫分析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声明 |
致谢 |
四、汞(Ⅱ)-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试纸法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重金属镉、汞、铅的研究[D]. 郭玉香. 天津理工大学, 2006(03)
- [2]汞(Ⅱ)-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研究[J]. 方国春,曹风云,张玉清.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4)
- [3]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准确测量镉、汞同位素丰度的研究[D]. 刘丽丽. 北京化工大学, 2009(S1)
- [4]微胶囊荧光猝灭Hg(Ⅱ)的分析及金属纳米颗粒荧光猝灭的研究[D]. 谢顺萍. 四川大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