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VB的数据风格控件进行快速排件(论文文献综述)
米登斌[1](2017)在《基于加工特征的产品报价系统开发及其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面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就使得当前制造业模式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制造型企业为了适应市场、满足客户的诸多要求就需要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的定制设计,而在产品定制的过程中,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和市场无规律的变化会导致产品开发的周期和相应报价的时间加长,降低产品定制的周期,这样就会有丢失客户的危险,从而直接就影响到公司效益。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基于加工特征的产品报价方法,该方法将产品报价分为零件报价和组件报价两部分结合起来研究,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基于Creo的产品报价系统和基于Web的产品报价信息查询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零件报价中将零件的价格分为材料价格和加工价格两部分,在对自动特征识别技术和CAD二次开发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三维模型进行特征的识别,不能识别的特征手动添加,结合数据库中建立的特征加工基准费用表对加工价格进行核算,再自动提取与报价相关的各个属性,如材料、质量等,结合数据库中材料基准费用和材料加工损耗系数对零件材料费用进行自动核算。(2)产品报价中,遍历组成产品的所有零部件,通过零件价格实例库、标准件价格实例库及其电器件价格实例库,再结合产品及其零部件之间的报价层次关系以及产品装配费用实现产品报价。(3)借助Creo、VS2010、SQL Server2008以及Web技术开发了基于Creo的产品报价系统和基于Web的产品报价查询系统,并将该报价系统应用于某企业大功率逆变器报价中,提高了产品报价效率,验证了基于加工特征的产品报价方法的可行性。
左志宏[2](2009)在《电信运营商的集成化网管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采用分析研究、试验研究、评价研究等基本研究方法,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不同厂家设备的集成化管理;不同层次设备的集成化管理;一键连接功能的实现;私网管理地址设备的自动透明访问;通过Winsock控件实现设备的图形化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设备的流量与通道利用率的监控。如何将不同厂家设备、不同层次设备的管理综合在一起,提供简单而快速的管理是本课题创新点之一。本课题另一个重要创新点是实现私网管理地址设备的地址透明访问,处于公网的网管软件要管理私网设备,就要通过网关设备的中转,进而连接到私网设备。在网管终端成功与网关设备建立连接后,要从网关设备发起到接入交换机的第二次连接,第二次连接建立成功之后,通过网关设备的中转,网管终端与接入交换机就可以间接的实现通信。在网管软件的使用者看来,网关设备是通明的,网管终端与接入交换机是直接连接的。本课题的实施后,开发《铁通邢台分公司集成化网管系统v1.0》一套,以实现对铁通邢台分公司管内所有设备的管理。该软件投入运行后,可简单快捷的管理铁通邢台分公司的互联网设备,有效降低处理故障时间,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宽带用户市场占有率。
王娜娜[3](2009)在《基于UML建模语言的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课程安排和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办学形式多样化的今天,排课过程涉及面广、约束条件多,人工排课己经无法完成,借助计算机软件辅助排课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手段。然而,如何才能得到一个高效快速的排课系统是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梦寐以求的事。在高校这个知识密集的地方,如何才能提高办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这是1个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1个迫切的问题。应用信息化来改造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1个重要途径。本系统所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使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排课,基础数据处理,课表的查询和报表的输出等多种功能,运用计算机自动排课系统代替传统的手工排课,提高工作效率,使教务管理人员的从繁重的排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对教学管理的规范也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分析国内外对排课问题现状的研究,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的特点,采用了分治法和贪婪算法等方法降低了课程调度的算法复杂性,从而可以较快的获得较为满意的排课结果。本文采用Rational统一过程(RUP)为软件开发方法,以统一建模语言(UML)为设计分析描述语言,对计算机排课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具体分析设计了用户管理、基础信息管理、自动排课、课表输出、课表查询等功能模块。
郭宇辉[4](2008)在《基于GIS的盘江矿区火铺矿井下重大危险源动态评价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在总结和分析历年煤矿重大安全事故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常发生在采、掘工作面的六种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即瓦斯爆炸事故、火灾事故、顶板事故、突水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重大危险源。在对现有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的动态评价方法,即重大危险源现实危险性动态评价法,并确定了量化评价指标及评价结果的方法。论文提出的重大危险源现实危险性动态评价法,是在固有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动态的危险性抵消因子,将危险性抵消因子分“人员、机械设备、物理环境、设计、管理”五大类进行可靠性评价。在重大危险源评价中可根据煤矿实际情况与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要求,进行危险性抵消因子各评价项和评价项权重以及危险源等级划分依据的动态调整,当危险性抵消因子各分项得分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动态评价系统进行重新评价并及时更新评价等级,实现对井下重大危险源现状的动态评价与管理。同时,还在分析重大危险源危险性抵消因子最大失效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论文以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火铺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研和收集的数据与资料,建立了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动态评价模型库,对火铺矿井下现阶段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六种重大危险源进行了动态评价,制作了基于GIS的火铺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的现状图件,通过编制的程序将所制作的图件和其信息属性关联,建立起了该矿基于GIS的井下重大危险源动态评价管理系统,为火铺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
郝玲琴[5](2007)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冲裁件优化排样算法研究》文中指出冲裁件优化排样的目标是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合理、有效地在板材上尽可能多地排布各种零件,减少废料,使材料利用率提高。优化排样问题是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具有很高的计算复杂性。本文把冲裁件作为封闭的二维几何图形,以二维几何图形之间的二维布尔运算来实现冲裁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几何变化。本文深入研究了Hopfield神经网络原理,把冲裁件的优化排样问题映射到神经网络。根据冲裁的工艺要求,建立了使利用率提高的数学模型。然后结合相关约束条件推导出了目标函数并将其转化为Hopfield神经网络能量函数。当网络的初始条件充分邻近稳定状态点,网络将收敛到某一稳定平衡点(它相应于能量函数的极小值),即问题的解。文中通过三个排样实例证明此算法能得到合理的、有效的排样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张明[6](2006)在《液压挺柱沉降测试仪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而言,其市场可分为主机市场和维修市场。凡是有运动摩擦的零部件由于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必须定期更换,所以其需求量数倍甚至数十倍与主机市场,而液压挺柱正是一个有运动摩擦的运动部件,有着非常大的市场。沉降测试是为了保证液压挺柱性能的关键工序,其偶件要求精度高,生产批量大,并且出厂必须全检。所以采用多工位并行测试,提高生产率,适应多品种测试,降低人为误差,实现高效可靠的生产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的液压挺柱沉降测试仪是针对目前汽车配件-液压挺柱的沉降测试所开发的检测装置,测试仪就是模拟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态,在额定的压力,额定的时间内,测出产品的沉降值,以此判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液压挺柱沉降测试仪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根据产品工艺,采用多工位并行测试以提高生产率,数据库自动调用并控制采样时间和选择基准值,以适应多品种测试,数据采集和处理以降低人为误差;采用PLC时序逻辑控制分别实现每个测头的下行,预压,压缩,复位功能,并给出数据清零和数据保持的信号;用PC作为上位机对PLC给出的信号或数据反向信号,PC在适当的时刻采集数据并和数据库中的标准值比较,合格则储存该数据、超差则给出声、光报警讯号;数据处理软件设计;采用开放式系统,预留扩展接口,以备流水线生产时进一步实现装夹自动化。液压挺柱沉降测试仪能根据产品-液压挺柱的沉降测试要求,以微机和PLC搭配为上、下位机,利用PLC作为下位机实现沉降测试仪的现场控制,采用微机作为上位机,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分析能力和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结果显示、存储,充分发挥其各自功能。系统可很方便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介绍了液压挺柱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沉降测试的结构、功用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确定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和沉降测试仪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液压挺柱沉降测试仪的总体设计,说明了本沉降测试仪的工作特点。
王鑫[7](2006)在《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参数化设计软件的开发》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半导体工业和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对清洁真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有油真空泵已经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了。螺杆型干式真空泵以其抽速范围宽、结构简单紧凑、抽气腔元件无摩擦、寿命长、能耗低、无油污染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制造和应用单位的重视,在干式真空泵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在很多领域已经越来越多的代替了传统的有油泵。但由于螺杆泵加工难度大,我国使用的螺杆泵主要依靠进口,价格非常昂贵。为改变这种状况,实现螺杆型干式真空泵的国产化,本文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旨在简化螺杆型无油真空泵的设计和加工过程,使其早日在中国实现产业化,为新兴工业的发展提供清洁的真空环境。 本文首先讨论了目前常用的螺杆型干式真空泵转子类型,给出了几种型线方程,分析了几种型线适用条件;接下来讨论了螺杆泵的泵体结构形式及轴上各零件的选择标准,给出了几种常用的泵体结构和轴类零件供选择。 在开发工具的选择方面,本文首先讨论了目前进行二次开发比较流行的开发平台和开发语言,比较了几种软件的优缺点,最后确定采用VB语言在Solidworks开发平台上进行参数化设计。 为了使程序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在参数化设计前建立了关于螺杆泵转子、泵体及轴上零件结构参数的数据库,使程序运行中调用数据更加简单,同时也使得程序能适用于将来型线种类的增加和结构的改进。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包括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计算和绘图。利用选择的型线种类和输入的抽速计算出螺杆泵各零件的结构参数,根据计算出的参数,开发了绘制螺杆泵各零件和进行螺杆泵装配的通用VB程序。 利用编译好的程序设计了抽速为70l/s的双边对称型线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并对其进行了装配,设计结果表明,该泵的结构满足设计要求,证明了本文编制的程序是正确可行的。
范志顺[8](2005)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负压环境控制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经历非典之后,国家对涉及到生物安全的场所加强了监管工作,并制定了系列的建设和管理规范。也考虑到目前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水平落后的现状,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入,新建了一批级别较高、功能较完善的P3(生物安全Ⅲ级)实验室,本课题就是在这一时代要求下进行的,是当时国内第一个提出并实施监管控一体化设计的智能化P3实验室。此前国内没有一篇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系统性的文章,特别是对于负压控制系统的资料就更少了。本文根据实际的工程实例,对这类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本文从P3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难点出发,结合实际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案。并针对系统技术要求和难点,从工艺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控制流程三方面进行了周密设计,工艺上考虑到风系统的特点,为了降低区域间的干涉作用,严格按照同程的设计原则分布管路;考虑到系统稳定运行和节能方面的问题,整体采用变频调速和变风量调节阀配合使用,组建变风量(VAV)系统;并从控制手段和操作流程上合理调整策略,实现系统功能。为了更为方便直接地对系统进行操作,组建了控制平台,并应用工业组态软件MCGS进行管理和控制,实时记录系统对象的数据,并对故障进行报警和应急处理。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系统引进故障诊断和容错技术的思想,运用了故障树的诊断方式,判别故障的来源;在设置上采用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的双重手段;结合故障诊断技术,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益和运行安全。在文章的最后,分析讨论了系统调试的结果,以及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是一篇控制工程设计和实施的总结性应用文章,为国内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负压控制系统建设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当然由于首次将监管控技术运用到生物安全实验室,难免存在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宝贵财富。
田宇[9](2002)在《PLC远程监控运输机械电气控制系统》文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在我国,要使如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基础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益,改造现有企业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而在企业的改造过程中,工艺流程和设备是主要的,必须进行自动化配套改造。 在南京化工公司30万吨尿素工程码头改扩建工程前,由于从尿素生产车间到码头有将近千米的距离,一条皮带运输线的铺设耗资近千万元,但为了迎合产量的需要,往往只有另外铺设一条或几条皮带运输线来满足装卸的需要。因此,为节约资金、提高效率,设计一套先进的运输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次改建工程中所采用的基于PLC的皮带运输线机械程控分包技术,是在专用码头袋装尿素皮带机输送线上,由一条主皮带机既可较均匀的向两条分皮带机上分包供料,实现两个泊位同时装船,也可以根据需要单独只向一条分皮带机上供料,以实现单独泊位装船作业的装置。 本论文根据对运输机械电气控制的分析,从控制系统的选型、PLC的点数确定、PLC的选型、PLC程序设计、上位机的监控程序设计、基于RS422总线的网络控制设计等各部分,分章节的阐述了设计具有工控管理级、控制级和现场设备级通信网络的皮带运输线机械程控分包技术的PLC控制系统。 该系统与早期的点对点式基于DCS的PLC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减少I/O点数、使PLC小型化、简化PLC的程序设计、节约铺设大量用于单回路控制的通信电缆的费用、抗干扰能力强、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运用皮带运输线机械程控分包技术,在节省了近千万元另外铺设皮带线费用外,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其更重要的意义的在于这项技术的成功运用,能使国内各行各业的运输装卸作业中节约大量资金,填补国内在这项技术上的空白。
二、用VB的数据风格控件进行快速排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VB的数据风格控件进行快速排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加工特征的产品报价系统开发及其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产品报价系统简介 |
1.1.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课题相关技术与发展状况 |
1.3.1 CAD技术的发展 |
1.3.2 CAD技术在机械中的应用 |
1.4 课题工作与组织结构 |
1.4.1 课题来源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课题主要的创新点 |
1.4.4 论文的总体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报价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系统设计原则 |
2.2 系统设计目标 |
2.3 系统模块组成 |
2.4 系统基础数据 |
2.5 系统开发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报价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3.1 数据库设计 |
3.1.1 数据库选型 |
3.1.2 数据库表设计 |
3.1.3 数据库的访问 |
3.2 Creo二次开发技术 |
3.2.1 基于Creo的二次开发的方法 |
3.2.2 基于Pro/TOOLKIT二次开发的模式 |
3.3 Creo环境下产品结构信息的提取 |
3.3.1 零件特征信息的提取 |
3.3.2 装配体信息的提取 |
3.3.3 数据库中产品的层次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Creo的报价系统开发与研究 |
4.1 基于加工特征的产品报价系统介绍 |
4.2 零件报价的分析与设计 |
4.2.1 零件材料库的设计 |
4.2.2 零件成本的构成 |
4.3 组件及产品报价的分析与设计 |
4.4 报价系统的界面分析 |
4.5 报价系统的案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Web的产品报价信息管理系统 |
5.1 ASP.NET |
5.2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5.3 信息管理系统界面及其案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项目验收意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2)电信运营商的集成化网管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网络管理软件发展概况 |
1.2.1 国内主要设备厂商网管软件发展概况 |
1.2.2 国外主要设备厂商网管软件发展概况 |
1.2.3 第三方软件提供商网管软件发展概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铁通邢台分公司对网管软件主要需求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
2.1 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 |
2.2 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 |
2.3 社会因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设计 |
3.1 概要设计的必要性 |
3.2 概要设计的方法 |
3.3 系统设计目标 |
3.4 系统功能模块 |
3.5 网管系统的界面特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关键问题的研究及系统的实现 |
4.1 开发软件简介 |
4.2 设备管理的集成化 |
4.2.1 TCP/IP 网络概述 |
4.2.2 设备集成化管理的研究 |
4.2.3 集成化拓扑结构的实现 |
4.2.4 管理菜单项的实现 |
4.3 一键连接的研究及实现 |
4.4 私网管理地址设备的透明访问 |
4.5 图形化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
4.5.1 图形化管理研究 |
4.5.2 核心层及汇聚层设备的图形化管理 |
4.5.3 二层交换设备的图形化管理 |
4.5.4 DSLAM 设备的图形化管理 |
4.6 设备监控及声光告警的实现 |
4.7 设备常用信息的采集 |
4.7.1 流量信息采集 |
4.7.2 设备统计功能 |
4.7.3 采集信息的保存 |
4.8 构建一个简单快捷的集成化网管系统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调试及试验方案 |
5.1 试验环境的搭建 |
5.2 系统调试流程 |
5.3 系统试验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基于UML建模语言的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
2.1 系统概述 |
2.1.1 排课基本原则 |
2.1.2 系统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
2.1.3 系统的开发模式 |
2.2 系统构架设计 |
2.2.1 系统方案目标 |
2.2.2 系统总体构架设计 |
2.2.3 系统功能构架设计 |
2.2.4 系统技术构架设计 |
2.2.5 系统安全构架设计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性能需求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建模 |
4.1.1 系统用例模型设计 |
4.1.2 系统类图设计 |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1 生成数据库表 |
4.2.2 数据分析 |
4.2.3 数据库管理技术 |
第5章 计算机排课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总体实现 |
5.1.1 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 |
5.1.2 排课系统主页面的实现 |
5.1.3 资源管理模块的实现 |
5.1.4 课程管理模块 |
5.1.5 报表输出模块 |
5.1.6 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 排课算法的实现 |
5.2.1 算法描述 |
5.2.2 算法的设计 |
5.2.3 排课算法的关键实现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基于GIS的盘江矿区火铺矿井下重大危险源动态评价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论文研究的现状、目标和意义 |
第一节 论文研究中的相关概念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动态评价方法 |
第一节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 |
第二节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的动态评价方法 |
第三节 基于GIS的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的动态评价管理系统 |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基于GIS的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动态评价系统设计 |
第一节 论文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本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三节 系统技术路线、体系结构和业务流程和总体设计 |
第四节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五节 系统详细设计 |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GIS的火铺矿井下重大危险源动态评价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 |
第一节 系统功能实现 |
第二节 火铺矿生产系统简介 |
第三节 火铺矿井下重大危险源动态评价 |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存在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神经网络的冲裁件优化排样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冲裁件优化排样问题的意义 |
1.2 冲裁件优化排样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
1.2.1 相关的基本概念 |
1.2.2 影响材料利用率的因素 |
1.3 优化排样问题的研究现状 |
1.4 优化排样问题的相关算法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冲裁件计算机描述及其几何变换 |
2.1 冲裁件的几何描述 |
2.1.1 基本几何元素 |
2.1.2 不规则冲裁件的描述 |
2.2 图形几何变换的理论基础 |
2.2.1 二维坐标系旋转变换 |
2.2.2 二维平移变换 |
2.2.3 二维反射变换 |
2.2.4 图形变换的组合 |
2.2.5 图形变换后多边形各顶点的存储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冲裁件排样的相关问题研究 |
3.1 冲裁件排样过程中的判交问题研究 |
3.1.1 符号判别法 |
3.1.2 角度判别法 |
3.1.3 Z_(1-1) 算法判别 |
3.1.4 半射线交点计数判别法 |
3.2 冲裁件预处理及信息存储 |
3.2.1 冲裁件中圆弧段的处理 |
3.2.2 冲裁件等距放大 |
3.2.3 冲裁件信息及数据的存储 |
3.3 不规则冲裁件面积的求取 |
3.4 冲裁件之间重叠面积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OPFIELD 神经网络在二维排样中的应用 |
4.1 HOPFIELD神经网络原理 |
4.2 连续型HOPFIELD网络能量函数及其稳定性分析 |
4.2.1 Hopfield 网络能量函数的定义 |
4.2.2 连续Hopfield 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
4.3 HOPFIELD神经网络用于组合优化问题的解决 |
4.3.1 原理与方法 |
4.3.2 排样问题到Hopfield 网络的映射 |
4.3.3 能量函数的构造方法 |
4.3.4 能量函数对解性能的影响 |
4.4 冲裁件排样能量函数的构造 |
4.4.1 排样的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的确定 |
4.4.2 确定神经网络的结构参数 |
4.4.3 网络参数的选择 |
4.4.4 网络初始状态的选择 |
4.4.5 激励函数的预处理 |
4.4.6 Hopfiield 网络排样计算流程图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冲裁件优化排样算法应用 |
5.1 应用程序的选择 |
5.2 冲裁件排样系统界面设计 |
5.3 实例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6)液压挺柱沉降测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目前液压挺柱沉降测试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2 总体方案设计 |
2.1 液压挺柱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 沉降测试的原理 |
2.3 沉降测试仪设计技术要求 |
2.4 系统设计 |
2.4.1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 |
2.4.2 系统工作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3 机械部分设计 |
3.1 机械结构总体设计 |
3.2 重锤导向和结构设计 |
3.3 重锤提升部分设计 |
3.3.1 重锤提升方案的确定 |
3.3.2 气压传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下位机控制的软硬件设计 |
4.1 PLC的结构、原理及选择原则 |
4.1.1 PLC的基本结构 |
4.1.2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
4.1.3 PLC选择的基本原则 |
4.2 PLC设计要求及PLC机型的确定 |
4.2.1 沉降仪工作控制对PLC的要求 |
4.2.2 PLC机型选择 |
4.3 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设计 |
4.3.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3.2 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3.3 与上位机的通讯处理 |
4.3.4 与上位机的通讯的实现 |
4.4 传感器的选择 |
4.4.1 传感器选择的原则 |
4.4.2 系统测量技术要求及传感器的确定 |
4.4.3 容栅测量系统介绍 |
4.5 本章小结 |
5 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
5.1 设计思路 |
5.2 数据流图设计 |
5.3 程序流程 |
5.4 操作系统及编程软件选择 |
5.4.1 操作系统的选用 |
5.4.2 编程软件选择 |
5.5 与下位机通讯的实现 |
5.5.1 VB中通讯控件MSComm简介 |
5.5.2 软件的编写重点 |
5.5.3 Mscomm控件的引入 |
5.5.4 Mscomm空间初始化 |
5.5.5 通讯协议的建立 |
5.5.6 通讯的步骤及部分代码 |
5.6 软件程序及界面设计 |
5.6.1 软件程序 |
5.6.2 软件界面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7)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参数化设计软件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概述 |
1.2.1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在干泵家族中的地位 |
1.2.2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的研究现状 |
1.2.3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的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参数化设计准备 |
2.1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转子类型 |
2.1.1 单头螺杆转子型线 |
2.1.2 双边对称圆弧型线 |
2.2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泵体结构 |
2.3 结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参数化设计关键技术 |
3.1 二次开发工具的选择 |
3.1.1 CAD二次开发概述 |
3.1.2 开发工具的选择 |
3.2 Solidworks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
3.2.1 Solidworks二次开发现状 |
3.2.2 Solidworks二次开发接口API对象 |
3.2.3 本文Solidworks二次开发方法 |
3.3 选择开发语言 |
3.4 数据库技术 |
3.4.1 选取数据库 |
3.4.2 Visual Basic与数据库的接口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参数化设计过程 |
4.1 总体方案 |
4.2 转子的参数化设计分析 |
4.3 泵体的参数化设计分析 |
4.4 程序具体创建过程 |
4.4.1 建立数据库 |
4.4.2 输入输出界面 |
4.4.3 编写程序代码 |
4.4.4 编写帮助文件 |
4.4.5 运行应用程序 |
4.5 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参数化设计软件特点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生物安全实验室负压环境控制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要求 |
2.1 送、排风系统 |
2.1.1 系统送、排风风量的设计选择 |
2.1.2 系统气流组织管理 |
2.2 负压环境控制的难点 |
2.3 常见的几种负压控制方式 |
第3章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 系统规模及区域分布 |
3.2 P3实验室技术要求 |
第4章 负压系统设计 |
4.1 工艺设计 |
4.2 控制系统设计 |
4.3 静压控制基准点的选取 |
第5章 控制平台的组建 |
5.1 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
5.2 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 |
第6章 负压环境控制实现及控制策略 |
6.1 系统控制流程 |
6.2 风机变频控制 |
6.3 变风量阀控制 |
第7章 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处理 |
7.1 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定义及意义 |
7.2 系统故障检测 |
7.3 容错控制的定义,分类及意义 |
7.4 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的关系 |
7.5 系统容错技术 |
7.5.1 硬件冗余 |
7.5.2 软件冗余 |
7.6 应用 |
第8章 系统调试结果及运行情况分析 |
第9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9)PLC远程监控运输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水平 |
1.2 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构思及工作任务 |
第2章 控制系统的选型 |
2.1 集散控制系统DCS |
2.1.1 DCS系统的基本结构及进展 |
2.1.2 DCS系统的优势及不足 |
2.1.3 DCS系统在工业上的使用情况 |
2.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
2.2.1 FCS系统的基本结构及进展 |
2.2.2 典型现场总线简介 |
2.2.3 FCS系统的特点、优势及不足 |
2.2.4 FCS系统在工业上的使用情况 |
2.3 控制系统的确定 |
2.3.1 DCS系统与FCS系统的比较 |
2.3.2 控制系统的实施方案 |
第3章 皮带运输控制机的技术要求 |
第4章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
4.1 PLC控制系统的构成 |
4.2 拦包机系统 |
4.3 导料摆板系统 |
4.4 气动系统 |
4.5 电气控制系统 |
4.5.1 I/O点数的确定 |
4.5.2 PLC的选型 |
4.5.3 控制流程图的设计 |
4.5.4 程序设计 |
4.5.5 输入、输出回路的设计 |
第5章 PLC通信网络的设计 |
5.1 PLC通信网络 |
5.1.1 PLC通信网络概念 |
5.1.2 PLC网络各级子网通信协议配置规律 |
5.1.3 PLC网络常用通信方式 |
5.2 OMRON C系列PLC的通信系统概况 |
5.3 OMRON C系列PLC上位连接系统 |
5.3.1 上位连接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
5.3.2 上位连接系统的通信原理及协议 |
5.3.3 PLC网络控制框图设计 |
5.3.4 通信程序设计 |
5.3.5 人机界面监控程序的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皮带机线专用码头平面图 |
附录二 分包器平面图 |
附录三 操作台面板元件一览表 |
附录四 机旁元件一览表 |
附录五 PLC输入输出表 |
附录六 控制流程图 |
附录七 PLC输入输出回路设计图 |
附录八 PLC程序 |
四、用VB的数据风格控件进行快速排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加工特征的产品报价系统开发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 米登斌.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2]电信运营商的集成化网管软件设计与实现[D]. 左志宏. 河北科技大学, 2009(S2)
- [3]基于UML建模语言的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娜娜.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4]基于GIS的盘江矿区火铺矿井下重大危险源动态评价管理系统研究[D]. 郭宇辉. 贵州大学, 2008(02)
- [5]基于神经网络的冲裁件优化排样算法研究[D]. 郝玲琴. 吉林大学, 2007(03)
- [6]液压挺柱沉降测试仪的研制[D]. 张明. 四川大学, 2006(03)
- [7]螺杆型干式真空泵参数化设计软件的开发[D]. 王鑫. 东北大学, 2006(12)
- [8]生物安全实验室负压环境控制研究及应用[D]. 范志顺.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4)
- [9]PLC远程监控运输机械电气控制系统[D]. 田宇. 武汉理工大学,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