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论文文献综述)
杨琪[1](2020)在《小学第二学段童话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童话习作对第二学段学生想象思维和叙事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虽然童话习作教学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一线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本文旨在探究第二学段童话习作教学现状及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借鉴。本研究基于童话理论、快乐教学法理论、文体教学理论、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的相关成果,通过分析学生童话作品、调查教师童话习作教学现状,以探究小学第二学段童话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第二学段学生的童话习作出现幻想性较弱、故事情节不具体、语言夸张性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激发学生童话习作兴趣,增强学生童话习作幻想性,丰富学生童话习作情节,生动学生童话习作语言缺乏有效指导。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优秀童话习作教学案例,提出四种教学策略:创设交际语境,增强习作兴趣;点亮幻想,拓展习作想象;策略引导,丰富习作情节;把握特点,生动习作语言。根据常见童话习作类型的特点,笔者整理出“麻雀变凤凰”、“奇幻世界”“尺寸比赛”、“故事新编”、“三个儿子”五大类型的相关教学策略。最后,笔者采用提出的教学策略对两篇童话作品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笔者提出的教学策略,旨在指导学生写出更具童话特征的习作,帮助一线教师解决童话习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习作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其更合理地服务教学。
朱梦涵[2](2020)在《0-6岁儿童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之行动研究 ——以W自然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面临的教育环境是自然匮乏和都市发展的一个矛盾状态。面对儿童亲近自然的缺失,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幼儿园开始关注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在自然环境里为儿童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与大自然进行深度交融,以此来释放儿童的天性,培养儿童的人格与情感健康发展。不得不承认,自然教育从来都是开启儿童心灵和技能的一把钥匙。本研究试图探索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的可行性,其中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自然主题的选择、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设定以及课程实施的路径。另外,研究也试图讨论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为日后国内自然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实践探索提供丰富经验和借鉴意义。本文以行动研究为范式,选取山东省潍坊市W自然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与专家、园内一线教师协同合作,组成教研团队,探索其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模式与实施方案,前后共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历时两年。本研究在课程建构和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课程方案,收集过程性资料,并对25名参与课程建构或实施的教师与家长多次进行开放式访谈,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成效的分析。研究表明: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及实施取得了可观的阶段性成效。首先,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更新了W园自然教育理念;其次,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家长的观念转变;再者,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参考价值。
聂丽霞[3](2012)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不但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学生的时间意识开始逐渐形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并且探究课堂教学时间有效使用的策略,从而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对优秀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案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相关建议及策略以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全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综述以及相关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时间意识及管理行为的现状分析。主要对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指出了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困惑。第三部分是小学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课堂录像个案分析。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教学各活动所占用时间情况以及教师的时间性言语等方面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时间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小学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启示。第四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时间意识和管理行为的策略分析。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结果以及案例分析情况,主要从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对学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四个方面为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教学时间提出了相应策略。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并对其中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张洁[4](2020)在《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研究》文中指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施,儿童视角不可或缺。基于儿童视角实施得幼儿园美术课程,能够有效地彰显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自主地运用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提升其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但当前的美术课程实施中,儿童视角普遍缺失,相关研究也尤为不足。因此,基于儿童视角构思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得应然状态十分契合当前美术课程的实施需要。本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思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得应然状态,审视当前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三轮行动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及相应建议。本研究的各部分观点呈现如下:第一章是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概述,本研究将“儿童视角”界定为幼儿园教师在美术课程中,拥有得一种能够尽量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计和实施活动得儿童立场,表现为教师能够理解、尊重幼儿感知、理解、表达和创造得独特方式,并激发幼儿自主表达。从儿童视角出发实施得幼儿园美术课程具有自主性、创生性、对话性和游戏性等特征。其作用表现在能够促进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发展,同时,能够促进教师儿童观念地转变和课程创生能力地提升。第二章审视当前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当前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教师遵从于知识本位,过多规定和限制幼儿的美术创作,幼儿的自主性未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过多地依赖于教材,对已有教案过度模仿,且忽视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地动态变化,显示出美术课程创生不足;在师幼对话中,教师主导对话得方向,儿童的立场欠缺;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化教学手段运用不足。这些问题地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观念落后,不能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儿童、放手儿童,不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开展美术活动;教师的美术素养不足,导致教师过度模仿教材,不能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创生美术课程;此外,幼儿园有关儿童视角的培训和教研不足,也是影响教师基于儿童视角实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一大原因。第三章是根据当前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行动研究。在确定了研究地点和研究对象后,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与教师合作制定行动研究的方案与步骤。根据研究特点和研究需要,共进行了三轮研究,每一轮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轮研究重在强化教师的儿童视角理念,并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第二轮研究重在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促进教师美术课程的创生;第三轮研究重在增强美术课程实施中游戏化教学的手段,促进幼儿乐于表达。经过三轮的“计划——行动——反思”地循环,行动研究终见成效。第四章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策略建议。传统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中儿童视角有所欠缺,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儿童视角的美术课程实施质量,对幼儿的尊重与倾听有助于教师创生儿童视角的美术课程,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巧用游戏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儿童创造潜能地释放。因此,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实施幼儿园美术课程,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儿童视角的美术课程观;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倾听幼儿,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创生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再次,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且能激发幼儿创作欲望的环境,支持幼儿多种方式地表达;最后,教师还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巧用游戏化教学手段,将游戏与美术活动结合,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
赵形[5](2020)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探索》文中认为本研究是以台北一所初中生物课堂为对象,论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效用及意义,并提出对于生物教师、学生和其他教育人员的改进建议,以求建立完善健康的评价体系。与传统的客观评价方式相比,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看重学生实作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更为直接也更为复杂的评价学生的方式,是利用学习者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复杂问题或完成与真实生活相近或接近的表现性任务的一种评价方式。文章共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课堂观察法与教育实验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参阅诸多历史文献和已有研究结论,设计出“初中生物课堂上的表现性评价”课堂观察记录表,对生物课堂中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利用教育实验法研究学生在应用表现性评价前后的成绩变化情况,并列举教学设计实例与课堂实例分析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可行性。用教育统计软件SPSS 25.0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对比,综合其他几种研究方法的数据和资料支撑,研究发现,在课堂中应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发展有较大的正向积极作用:其一是学生的生物学科平均成绩均有显着提高,其二是学生的表现能力与现实应用能力得到显着提升,其三是学生的评价素养等具有良好的发展。文章根据研究结果,对一些直接或间接教育力量均提出了相应建议:建议教师熟练掌握表现性评价原理,并控制其应用过程;建议学校转变原有评价观念,积极接受并宣传新的评价方式;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提供开展表现性评价的物质保障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培训与交流;建议家长理解并大力支持学校的评价方式改革;建议相关社会力量携手努力,共同创设便于表现性评价应用的大环境。文章的成果价值还包括:阐述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利用表现性任务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实验中所使用的评价模式科学性及可行性,论证了可将此评价模式在其他学科或领域加以推广应用的原因,对于完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李娜[6](2020)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人才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蒙阶段,而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它独特的课程性质,该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在有关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小学科学课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调查研究主要通过教师访谈和随堂听课的方式进行,最终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有创造性思维培养意识,但行动力不足。(2)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方法和活动单一。(3)消极的课堂氛围。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笔者首先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出现问题的原因,再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一边构建适合小学科学教学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一边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索,通过两方面的研究,在近6个月的反复的探索中构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此策略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其中教学准备策略包含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材整合两个方面。教学实施策略包含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环境、设计型学习策略、思维导图的应用学习策略三个方面。教学评价策略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评价主体、及时反馈三个方面。然后,在其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笔者在任教的学校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创造性思维量表、科学试卷、学习成果、学生课堂表现四个方面论述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的效果。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促进作用的。
张园[7](2015)在《微课在银川市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相关理论及文献论述相对比较丰富,而具体以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较少,研究针对性不强,只是笼统的对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具有学习主动性和领悟性不强,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在教学上存在一定困难。微课可以针对小学生这些特点和教学需求进行设计制作,挖掘教材知识点的同时,寓教于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可以为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及具体实施方法,以此更好的为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供参考。本文通过抽取银川市M小学的两个二年级教学班进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验,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教学实验法对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效果和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对,以及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微课的确可以改善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加强对课文难点的理解力。针对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专门针对小学二年级语文微课教学的实施办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索怎样使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该有的作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更好的发展。
陈院豪[8](2018)在《基于科学解释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们国家的课程标准一直提倡在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而从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始终需要在探究中进行描述、推理、论证的完整过程,透过其具体的操作步骤,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就是学习者在不断对自己、对他人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科学解释指的是在证据的基础上,建立现象与内部机制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的一系列活动。科学解释已经作为现代科学教育中的核心实践环节而普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学生参与科学解释的建构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养成。但是现今的教育领域对于科学解释的研究较少,实践环节更是少见。笔者基于科学解释开展了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绪论,回答了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这两个问题。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阶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从科学解释的教育价值、教师在促进学生科学解释建构过程中的作用、科学解释的教育实践以及科学解释表现的测评四个角度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第三部分是基于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了解了小学科学教师关于科学解释的理论与实践现状,研究发现,教师对于科学解释存在多重理解,但普遍认同科学解释的教育价值,在其实践环节中存在诸多的无意识教学行为以回应科学解释,因为缺乏理论指导,其教学实践缺乏对于证据的关注,同时发现,教师基于科学解释的教学实践表现与其教龄和职称无显着差异。第四部分是基于CEER科学解释培养框架所建构的教学设计,在这一部分,笔者首先论述了何为CEER科学解释培养框架,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在建构科学解释过程中所存在的困境,结合明示教学和辅助实践这两大核心教学策略构建了教学设计,并提供了相应的案例。第五部分为实践环节,在小学五年级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基于CEER科学解释培养框架所建构的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同时基于该框架所开展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解释的建构。最后一章内容为总结和展望,总结了笔者前期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和反思,同时对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和研究内容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孙茜[9](2020)在《经典绘本在小学低年段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具体实施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从小抓起。对于他们而言,其学习口语的黄金年龄阶段为小学1-3年级学段。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对于语言的领悟能力和模仿能力强,并且其学习精力与热情也是特别饱满。在这一阶段,如果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教育方法不当,那么学生将错失学习和锻炼口语能力的黄金时期,对他们后续的语文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埋下隐患。而根据调查了解,我国目前在口语交际基础教育这一块的成果不甚理想。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亟需进一步深入探索实践。小学阶段口语交际面临的较严峻的问题是:小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吸收了口语知识以后,在生活中却不得良好的口语实践的机会,缺乏充分锻炼的平台与空间。如何调整小学口语交际课程,实现口语交际课的反转和改变,将口语交际纳入基层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这些都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正是基于此现状,我国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已明确提出将口语交际应用的教学纳入改革计划当中。以期望未来能帮助教师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来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提高社会各阶层对口语交际教学部分的重视。儿童绘本教育对于小学低段的语文基础教育而言至关重要,它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基底和底色。现阶段,我国小学低年段的语文口语交际普遍呈现出实践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经典绘本融入低年段的语文口语交际课程当中,成为了目前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各种网络资源收集以及具体查阅文献,本论文旨在筛选出洪山区某附属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绘本教学的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在武汉市洪山区某附属小学1-3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中开展实践教学。做好每节经典绘本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例、研究日志、教具和学具等,再综合总结分类不同经典绘本教学有效实施方法。最后在以上教学实践中得出具体的教学指导方案与设计,并且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系列的教案设计实践教学中,对教学问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具体分析。同时也对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设计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期望促进经典绘本教育与小学低段语文口语交际应用教育的完美融合。
张克明[10](2013)在《遭遇戏剧教育—幼儿园新手戏剧教师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深入幼儿园戏剧教育现场,以三位幼儿园新手戏剧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叙事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来收集资料,考察了她们在最初了解与实施戏剧教育时的种种遭遇和感受等。本文力图深描与评析她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等“台前幕后”的故事。具体而言,本研究试图探讨关于新手戏剧教师的以下问题:她们是怎么认识和看待戏剧教育的?这种认识和看法在实践前后有无变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她们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有没有得到解决?怎么解决的?期间,她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对此,我们理论工作者能做些什么?研究发现,新手戏剧教师在对戏剧教育的认知层面和实作层面存在困难,即“知之困”和“行之难”。在认知层面,新手戏剧教师在对活动环节、戏剧教学策略的理解以及戏剧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在实作层面,新手戏剧教师在活动方案的设计,尤其是在戏剧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冲突点的构思方面存在困难;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课堂管理是她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对幼儿缺乏深入的了解,戏剧活动本身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对新手戏剧教师的现场反应能力来说是极大的考验。最后,研究者对新手戏剧教师面临的最棘手的课堂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新手戏剧教师自身、幼儿园和理论工作者参考。
二、《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第二学段童话习作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语文课标对习作教学的新要求 |
二、语文教材对童话习作的新安排 |
三、第二学段童话习作的重要价值 |
四、童话习作教学取得的成效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关于现有研究的总结 |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童话 |
二、童话习作 |
三、第二学段 |
四、教学策略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童话理论 |
一、童话的概念 |
二、童话的特征 |
三、童话与寓言的区分 |
第二节 快乐教学法理论 |
第三节 文体教学理论 |
第四节 交际语境写作理论 |
第三章 小学第二学段童话习作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学生童话作品现状及分析 |
一、学生童话作品的维度分析 |
二、学生优秀童话作品赏析 |
三、学生童话作品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教师童话习作教学现状及分析 |
一、教师对童话习作教学的认识 |
二、教师对童话习作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
三、教师在童话习作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
第四章 小学第二学段童话习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
第一节 创设交际语境,增强习作兴趣 |
一、设置语境,驱动习作动机 |
二、明确读者,强化习作兴趣 |
第二节 点亮幻想,拓展习作想象 |
一、提供多种形式,激发想象 |
二、开展头脑风暴,丰富想象 |
三、巧借幻想元素,驰骋想象 |
第三节 策略引导,展开习作情节 |
一、支架策略:架构童话情节 |
二、反复策略:丰富童话情节 |
三、比较策略:展开童话情节 |
第四节 把握特点,生动习作语言 |
一、夸张铺“面”,渲染奇幻 |
二、拟人缀“点”,拉近距离 |
三、象征似“线”,明晰主旨 |
第五章 几种常见童话习作类型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麻雀变凤凰型”童话习作指导 |
第二节 “奇幻世界型”童话习作指导 |
第三节 “尺寸比赛型”童话习作指导 |
第四节 “故事新编型”童话习作指导 |
第五节 “三个儿子型”童话习作指导 |
第六章 童话习作教学指导案例 |
第一节 《一棵蒲公英》习作指导 |
第二节 《小鸡找工作》习作指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小学中段童话习作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致谢 |
(2)0-6岁儿童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之行动研究 ——以W自然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自然”的概念 |
二、“自然教育”的概念 |
三、“园本课程”的概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研究 |
一、自然教育思想及历史贡献 |
二、国外自然教育发展脉络、课程模式及相关政策 |
三、国内自然教育发展现状 |
四、研究述评 |
第三章 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理论与建构 |
第一节 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 |
一、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三、华德福幼儿教育理念 |
四、建构主义下的学习理论 |
第二节 课程建构的顶层设计 |
一、课程核心理念 |
二、课程定位思考 |
第三节 课程建构的内容选择 |
一、自然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
二、季节与主题的选择 |
三、活动方案示例 |
第四章 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实施与改进 |
第一节 课程行动研究概况 |
一、研究模式 |
二、研究安排 |
三、研究准备 |
第二节 第一轮实施与改进 |
一、0-3岁自然教育园本课程试实施 |
二、反思与改进 |
三、第一轮实施总结 |
第三节 第二轮实施与改进 |
一、0-3岁自然教育园本课程正式实施 |
二、反思与改进 |
三、第二轮实施总结 |
第四节 第三轮实施与改进 |
一、3-6岁自然教育园本课程问题研讨 |
二、3-6岁自然教育园本课程正式实施 |
三、反思与改进 |
四、第三轮实施总结 |
第五章 自然教育园本课程进展与成效 |
第一节 研究进展 |
第二节 研究成效 |
一、理念的认同 |
二、儿童的转变 |
三、教师的转变 |
四、家长的反馈 |
五、课程的反馈 |
第三节 问题与解决方案 |
一、存在问题 |
二、解决方案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 课堂教学时间 |
(二)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
四、研究方法 |
(一) 问卷调查法 |
(二) 课堂录像观察法 |
(三) 访谈法 |
五、研究内容 |
(一) 对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现状的分析 |
(二) 对四堂优质小学课堂录像中教师教学时间管理特点的分析 |
(三) 增强小学教师课堂时间管理效益的策略分析 |
六、研究综述 |
(一) 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 |
(二) 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 |
(三) 对相关研究的反思 |
第二章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现状分析 |
一、对调查过程的说明 |
二、对小学教师问卷调查及其结果分析 |
(一) 教师的课堂时间管理意识 |
(二)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时间管理行为 |
(三) 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效果 |
(四)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对教师压力及情绪的影响 |
(五)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效益所需的条件 |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
(一) 班级中优差生难以同时兼顾 |
(二)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与教学时间的矛盾 |
(三) 课堂纪律的维持是导致课堂时间流失的一个因素 |
(四) 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时间投入量不足 |
第三章 小学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课堂录像分析 |
一、对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回声”课堂录像的个案分析 |
(一) “回声”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结构 |
(二) “回声”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结构 |
(三) 对“回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时间管理言语分析 |
二、对小学英语课“Winnie's winter day”的课堂录像个案分析 |
(一) “Winnie's winter day”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
(二) 对“Winnie's winter day”课堂片段的教学时间管理分析 |
三、对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录像个案分析 |
(一)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结构 |
(二)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结构 |
(三) 对“分数的再认识”课堂中教师的时间管理言语分析 |
四、对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把种子散播到远方”课堂录像的个案分析 |
(一) “把种子散播到远方”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结构 |
(二) 对“把种子散播到远方”课堂教师的时间管理言语及行为分析 |
五、对课堂录像中各科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特点的比较与总结 |
(一) 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情况存在差异 |
(二) 在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中均存在教师的隐形时间提示 |
第四章 提高小学课堂中教师时间意识和管理行为的策略分析 |
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从时间视角出发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
二、灵活调控课堂: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
(一) 小学生的学习节奏 |
(二) 教师讲授的节奏 |
(三) 小组合作活动的节奏 |
(四) 师生互动的节奏 |
三、增强学生积极学习时间投入量:对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
(一) 采取一定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以减少课堂时间的流失 |
(二)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时间意识及管理能力的渗透和培养 |
(三) 提高学生的成功率以促进小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时间量 |
四、反思促进成长:加强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方面的反思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一、本文所做的工作 |
二、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时间意识及管理行为问卷调查 |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小学语文“回声”课堂实录 |
附录4:小学英语“Winnie's winter day”课堂片段实录 |
附录5: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
附录6:小学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方”课堂教学实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可彰显幼儿的主体性 |
(二)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儿童视角普遍缺失 |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研究不足 |
二、文献综述 |
(一)幼儿园美术课程相关研究 |
(二)儿童视角相关研究 |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相关研究 |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四、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儿童视角 |
(二)幼儿园美术课程 |
(三)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 |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特征 |
(一)自主性 |
(二)创生性 |
(三)对话性 |
(四)游戏性 |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价值 |
(一)促进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
(二)促进教师儿童观转变和课程创生能力提升 |
第二章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现实审视 |
一、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
(一)幼儿自主性未得到充分尊重 |
(二)教师美术课程创生有待增强 |
(三)师幼对话中儿童立场的欠缺 |
(四)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足 |
二、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教师观念落后和美术素养不足 |
(二)幼儿园相关的培训和教研不足 |
第三章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
(一)研究地点与对象的确定 |
(二)问题诊断与专题培训 |
(三)研究方案与步骤的制定 |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阶段 |
(一)第一轮研究:重在强化儿童视角和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
(二)第二轮研究:重在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和美术课程创生 |
(三)第三轮研究:重在增强游戏化教学和促进幼儿乐于表达 |
三、行动研究的总结阶段 |
(一)幼儿发展的成效 |
(二)教师发展的成效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一)传统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中儿童视角欠缺 |
(二)教师观念直接影响儿童视角的美术课程实施质量 |
(三)尊重、倾听有助于教师儿童视角美术课程的创生 |
(四)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
(五)巧用游戏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儿童创造潜能的释放 |
二、建议 |
(一)转变观念,树立儿童视角的美术课程观 |
(二)尊重与倾听,创生儿童视角的美术课程 |
(三)建立良好互动,支持儿童多种方式表达 |
(四)巧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致谢 |
(5)初中生物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问题及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设计 |
1.5 研究创新 |
2 理论分析 |
2.1 理论基础 |
2.2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功能和理念 |
2.3 应用表现性评价需要考量的因素 |
2.4 生物学科适用表现性评价的原因分析 |
3 表现性评价应用的基本思路 |
3.1 确定评价内容 |
3.2 表现性任务的特征、制定原则和类型 |
3.3 评价方法 |
3.4 评价工具 |
4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分析过程 |
4.1 利用课堂观察法研究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
4.2 利用案例研究法研究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
4.3 利用教育实验法研究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
5 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分析结果 |
5.1 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优势 |
5.2 初中生物表现性评价的教学设计程序 |
6 结论、建议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6 理论基础 |
1.7 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科学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
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2.2 调查设计与实施 |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4 启示 |
第三章 构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
3.1 影响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制定的因素 |
3.2 构建策略的过程及依据 |
3.3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的构建 |
第四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准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2 实施过程 |
4.3 实施效果分析 |
4.4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7)微课在银川市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现状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微课母语教学的相关研究现状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第2章 微课的教学特点及本研究理论基础 |
2.1 微课简介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境认知理论 |
2.2.3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
2.3 微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
2.3.1 形式新颖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
2.3.2 微课资源随时共享,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 |
2.3.3 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
第3章 当前银川市M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
3.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 该校教师对微课的了解与应用情况调查 |
3.3.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3.3.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章 微课在银川市M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4.1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特点进行的微课设计方案 |
4.1.1 教学内容及特点分析 |
4.1.2 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 |
4.1.3 微课设计具体方案——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 |
4.2 微课教学研究的实验过程 |
4.2.1 两个班级的教学过程 |
4.2.2 评价小结 |
4.2.3 评价量规 |
4.3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4.3.1 实验班学生语文学习态度的前测后测结果对比 |
4.3.2 实验班和对照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
第5章 M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的建议 |
5.1 微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1 教师制作微课从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上都存在困难 |
5.1.2 教师制作微课的时间、精力明显不足 |
5.2 提高M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的参考建议 |
5.2.1 上级部门重视给教师进行有效减负减压,加大专业教育技术培训力度 |
5.2.2 课堂仍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微课教学为辅,互补促进 |
5.2.3 教师自身也应转变观念,主动学习研发新的教学方法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研究局限 |
6.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科学解释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论题缘起 |
(二) 研究问题 |
(三) 研究过程与设计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1. 解释 |
2. 科学解释 |
3. 科学解释与科学描述 |
4. 科学解释与科学论证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1. 科学解释的教育价值 |
2. 教师在科学解释中的价值与作用 |
3. 科学解释的教育实践 |
4. 科学解释的测量与评价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三) 文献述评 |
三、基于科学解释的访谈和课堂观察 |
(一) 研究设计 |
(二) 研究对象与过程 |
(三) 研究工具 |
(四) 结果与讨论 |
1. 教师对于科学解释存在多重理解 |
2. 教师对于科学解释教育价值具有较高的认同 |
3. 科学解释的建构并没有明确成为教师诸多教育目标中的一部分 |
4. 教师在教学中会无意识的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 |
5. 教师在评估学生的科学解释缺乏对于证据的关注 |
6. 教师的科学解释教学实践表现与其学历、教龄等因素并无显着关系 |
(五) 小结与反思 |
1. 在关于科学解释的理论层面存在诸多缺失 |
2. 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呈现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形态 |
3. “传帮带”的教师培养模式在基于科学解释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困境 |
四、科学解释的CEER培养框架和教学设计 |
(一) 何谓科学解释的CEER培养框架 |
1. Toulmin的论辩模型 |
2. CER培养框架 |
3. CEER培养框架 |
(二) 建构科学解释的困难之处 |
(三) 促进科学解释教学的教学策略 |
1. 明示教学 |
2. 辅助实践 |
(四) 基于CEER培养框架的教学设计 |
1. 科学解释的引入 |
2. 滑动与滚动的教学 |
(五) 小结与反思 |
五、基于CEER科学解释培养框架的教学实践 |
(一) 研究设计 |
(二) 研究对象与过程 |
(三) 研究工具 |
1. 科学解释任务设计 |
2. 科学解释评价标准建构 |
(四) 数据收集与分析 |
(五) 结果与讨论 |
1. 基于CEER框架的科学解释教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
2. 该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的科学解释建构 |
(六) 小结与反思 |
六、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科学解释”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2: “教师关于科学解释的理解”访谈提纲 |
附录3: 科学解释任务评分操作表 |
致谢 |
(9)经典绘本在小学低年段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具体实施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选题缘起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设计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综述 |
1.3.1 研究成果 |
1.3.2 研究局限 |
第二章 经典儿童绘本在小学低年段语文口语交际课中的使用现状和问题调查 |
2.1 使用现状 |
2.1.1 学生使用现状 |
2.1.2 教师使用现状 |
2.1.3 使用现状总结 |
2.2 使用问题 |
2.2.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
2.2.2 学生缺乏主动性 |
2.2.3 教师缺乏实践性教学 |
2.2.4 教学内容的理解偏差 |
第三章 经典儿童绘本在小学低年段语文口语交际课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
3.1 经典儿童绘本篇目的筛选 |
3.1.1 筛选标准 |
3.1.2 拟定篇目 |
3.1.3 篇目归类及每类代表性篇目的确定 |
3.2 教学实践 |
3.2.1 教学准备 |
3.2.2 教案撰写 |
3.2.3 课件制作 |
3.3 教学实施及实录 |
3.4 问题发现与解决 |
3.4.1 查看实录,发现问题 |
3.4.2 同课异构,解决问题 |
3.5 共享研究成果,搜集使用反馈 |
第四章 经典儿童绘本与小学低年段语文口语交际课相结合的优势和必要性 |
4.1 经典儿童绘本与小学低年段语文口语交际课相结合的优势 |
4.1.1 经典儿童绘本的特点 |
4.1.2 低年段口语交际课特点 |
4.1.3 两者结合的优势 |
4.2 经典儿童绘本与小学低年段语文口语交际课相结合的必要性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遭遇戏剧教育—幼儿园新手戏剧教师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源于活动 |
(二) 问题的再聚焦 |
二、研究目的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一) 有关幼儿园戏剧教育的研究 |
(二) 有关幼儿教师的叙事研究 |
(三) 有关戏剧教师的研究 |
四、相关概念说明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相关情况说明 |
(一) 选择Y幼儿园的理由 |
(二) 选择的三位新手戏剧教师 |
三、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
四、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工具 |
(一) 文献法 |
(二) 访谈法 |
(三) 观察法 |
(四) 研究工具 |
(五) 资料收集时长及饱和度 |
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六、研究的成文 |
七、研究的伦理道德 |
八、研究的信度、效度和推广度 |
九、研究流程概览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三个老师一台戏 |
一、开场白 |
(一) 前情回顾 |
(二) 人物介绍 |
(三) 看戏指南 |
二、上半场——戏剧工作坊 |
(一) 七嘴八舌“说戏” |
(二) 绞尽脑汁“编戏” |
(三) 身临“戏”境“演戏” |
(四) 置身“戏”外“看戏” |
三、下半场——戏剧主题活动 |
(一) 幕后筹(“愁”)备 |
(二) 粉墨登场 |
(三) 谢幕之后 |
四、小结:观后感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一、戏剧活动“控制难”的原因探讨 |
(一) 原有课堂常规无用武之地 |
(二) 教学时空结构的重新组合 |
二、戏剧活动“控制难”的应对方法探析 |
(一) 正确认识戏剧活动的契约及其意义 |
(二) 尝试建立戏剧活动的契约 |
三、相关建议 |
(一) 对新手戏剧教师的建议 |
(二) 对幼儿园的建议 |
(三) 对理论工作者的建议 |
(四) 本研究之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谢幕词 |
四、《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第二学段童话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 杨琪.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2]0-6岁儿童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之行动研究 ——以W自然幼儿园为例[D]. 朱梦涵.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3]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D]. 聂丽霞. 浙江师范大学, 2012(02)
- [4]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研究[D]. 张洁.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0)
- [5]初中生物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探索[D]. 赵形.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D]. 李娜. 广州大学, 2020(07)
- [7]微课在银川市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张园. 宁夏大学, 2015(01)
- [8]基于科学解释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D]. 陈院豪.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9]经典绘本在小学低年段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具体实施方法研究[D]. 孙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遭遇戏剧教育—幼儿园新手戏剧教师叙事研究[D]. 张克明.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