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分析

“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分析

一、“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薛红萍[1](2021)在《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工作是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试验田,为执政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青年组织,进行了从改造共青团到建立青救会,再到重建青年团的成功探索。这一探索形成了党的青年工作理论,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发展观,成为抗战时期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对新时代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晓莉[2](2021)在《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成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突破国民政府的严密封锁,全面启动与反法西斯盟国的外交,借助联合国制宪会议全面展示中共外交主张,致力于在民主、和平、平等基础上参与构建战后世界新秩序。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突破乃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其一,反法西斯盟国反对中国国共关系恶化,希望保持中国全民抗战状态;其二,中国获得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资格,在联合国创建问题上拥有话语权。联合国制宪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外交突破的历史契机,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冲破国内政治阻力,成功启动并圆满完成了联合国制宪会议外交,为新中国外交提供了借鉴。

张华[3](2021)在《共青团引领青年的历史脉络——基于党团关系视角的追溯》文中认为中国共青团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社会学元问题出发,追寻"共青团何以能够存在并发展"的答案,可透过现代社会结构中共青团与其缔造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与青年的关系以及共青团在连接共产党人的事业与青年发展需求的特殊作用中去寻找。引领青年自觉服务于党的奋斗目标,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促进青年自身利益的实现,促成青年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共青团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充分理由"。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党对共青团引领青年要求的历史文献的梳理,以期发现对新时代提升共青团引领力的宝贵启示。

董玲玲[4](2021)在《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后备军,它为共产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血液”,共青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共产党的未来发展前景。反之,共产党能否吸引越来越多的共青团成员加入到共产党当中,是衡量共产党的感召力、影响力、领导力的重要尺度。研究共青团的发展问题是研究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一个侧面。对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其实质是深化和拓展了对西欧共产党和欧洲共产主义问题的研究。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矛盾、冲突、运动发展的“前哨”,青年问题、青年运动、青年组织已经成为观察各国政治发展的“显微镜”和“风向标”。从西方国家新社会运动以来,青年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运动发展的“主力军”,青年已经成为政治参与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并持续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力。在金融危机后爆发的一系列激进抗议运动中(如西班牙“愤怒者”运动、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法国“黄马甲”运动等),青年群体都广泛参与其中,并就与自身相关的问题(如青年失业问题、教育问题、性别平等问题等)提出自己的诉求。可以说,关注青年群体、重视青年问题、缓和青年矛盾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然而,对于各国共产党来说,青年问题、青年运动、青年组织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当前国外共产党普遍面临严重的组织和发展困境,重要表现之一是党员人数持续下降、组织力量持续衰减且呈老龄化、碎片化趋势发展,以及共产党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青年的吸引力严重不足。这其中的原因不仅包括共产党自身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的不足,也包括作为“后备军”的共青团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无法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广泛共鸣,难以吸引青年人加入共青团组织进而加入到共产党当中,为共产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血液”。这不仅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的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进路在于,从西欧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端出发,结合百余年来西欧国际共产主义青年运动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主要理论流派等,选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与共产主义政党有着特殊关系的西欧共青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在溯往历史、立足今朝和展望未来这三重意蕴上对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宏观把握。第一层面:溯往历史。既从宏观层面厘清了西欧共青团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及发展的历史脉络,又从微观层面梳理了英国共产主义青年联盟、法国青年共产主义者运动、葡萄牙共产主义青年、西班牙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塞浦路斯联合民主青年组织、意大利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希腊共产主义青年、比利时共产主义行动委员会等数十个具体的共青团组织在现实层面的具体行动。第二层面:立足今朝。在理论层面剖析了西欧共青团组织的性质、指导思想、党团关系、组织基础、理论基础和中心任务等若干基本问题,具体阐释了西欧共青团组织关于青年问题的社会主义方案、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展望。在现实层面,提出西欧共青团组织正面临着组织的持续分化、政治地位边缘化和身份认同困境的三重实践困境,并明确了造成困境的三大根源正是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的空间受限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上仍然处于低潮。第三层面:展望未来。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主义的复归、日益严峻的青年问题亟待解决以及持续爆发的青年抗议运动都昭示着西欧共青团组织并未“走向历史的博物馆”,而是出现了发展的新机遇。面对这种形势,西欧共青团组织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进一步明确政治身份定位、充分运用多元化宣传手段壮大自己,同时争取在青年运动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王瑶[5](2021)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展开。作为跨国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壮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在树立国家形象、增进国际交流、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上,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能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但受个体成长经历、海内外复杂环境以及多元价值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赴海外留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化不定,一些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有辱国家形象的异常行为,这损害了国家形象与利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关注个体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是引导思想观念和规范言行举止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关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状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和引导效用,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时代课题。当前,针对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或散落分布于留学前的培训讲座,或流于形式,既缺乏实质内容,又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因此,强化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其“缺位”造成的各种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在对主题研究进行基本概述的前提下,梳理了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时代特征、政策支持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寻求经验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引。同时,推拉理论、承认理论以及跨文化理论等西方相关理论为研究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参照视角。在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跟踪调查和访谈等途径,以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为多元考察视角,充分了解并挖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探明该群体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现实困扰,寻求与该群体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因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观照、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国外负面舆情的不良诱导以及种族主义带来的多元文化冲突等因素,中国赴海外留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主要暴露出爱国言行备受争议、文化认同漂浮不定、政治态度相对漠然、心理状态孤独失序以及法治素养较为薄弱等问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是多种因素交互的结果。分析影响因素,挖掘问题本质,并据此提出有效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的对策建议,有助于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使其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侵蚀与渗透,增强自身的国家认同感。针对出国前、留学中和回国前三个教育场域,本文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制度体系四个层面提出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案。一是教育主体层面,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加强行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强化留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合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工作。二是教育内容层面,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三是教育方式层面,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通过留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证教育方式,推动留学生行前思想政治教育落地有声;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推进教育方式转化,建构互信基础上以服务功能向教育功能过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留学生报国热情,通过发挥同辈群体效应、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优化回国软硬件设施,引导留学生学成归国。四是制度体系层面,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分阶段落实,重在构建全方位的机制保障,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能够切实解决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难题,提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王逸凡[6](2021)在《晋西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研究(1940-1942)》文中研究指明

朱锐[7](2021)在《抗战时期《中国青年》研究(1939-1941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豆艳[8](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青年运动研究(1931-1949)》文中认为

罗腾[9](2021)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周帆[10](2021)在《李德全与中国妇女抗日救亡运动(1931-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领导延安时期青年运动的历史轨迹
    (一)党领导延安时期青年运动组织形态的演进
        1.顺应党的政治任务改造共青团
        2.顺应革命斗争形势重建青年团
    (二)党领导延安时期青年运动的生动实践
        1.组织青年学习文化,宣传抗日救国理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组织青年参军参战建设根据地,指明青年时代性政治任务
        3.坚持青年统一战线,推动国共两党青年组织的团结和统一
二、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理论的发展
    (一)党的青年工作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二)党的青年工作决议是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形成的基础
    (三)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始终指明青年运动的方向
三、延安时期党领导青年运动的历史贡献与现实启示
    (一)青年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
    (二)青年组织的变革始终要与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任务要求相适应
    (三)青年工作要始终围绕党的奋斗目标
    (四)服务青年是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必须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

(2)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盟国外交的全面启动
二、对战后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动参与
三、联合国制宪会议上的成功外交

(3)共青团引领青年的历史脉络——基于党团关系视角的追溯(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战争年代:党对共青团引领青年要求紧迫,任务具体
    1.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投身社会改造,拥护青年权利”为青年团宗旨
    2. 大革命时期:党以决议案形式明确规定党团关系,要求青年团克服“第二党”倾向,以青年化的方式引领青年投入国民革命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以决议案和通信方式,对党团关系进行制度化变更,指导共青团纠正取消主义、先锋主义错误倾向,拓展对劳苦青年的引领
    4. 抗日战争时期:党把共青团“改造”为青年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有效地扩大了对青年的团结引领
    5.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党决定重建“更群众化青年化”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并使之成为党团结领导广大青年群众的核心,加强对青年的组织引领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共青团引领青年高度重视、具体指导
    1. 毛泽东亲自提出两大基本问题:“配合党的中心,照顾青年特点”,成为团的工作指导方针,党中央四点指示理顺了团的工作的两个基本关系
    2. 党中央频繁批转团的工作文件:充分肯定共青团引领青年服务党的中心任务的成绩,对团的工作大力支持、具体指导
    3. 十年浩劫后党中央直接领导推动“整团建团”:全面恢复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引领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共青团改革与青年引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共青团工作重心转移:“以四化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成为全团工作的指导思想
    2. 全党重视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青少年引领工作有了坚实依托
    3. 党团联手推进“关工委”建设:增强了青少年引领工作的社会力量1 9 8 5 5 4
    4. 加强改善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各条战线青少年引领工作探索并进
四、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确保共青团工作、青年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
    1.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共青团工作把关定向,为引领青年做出表率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共青团引领青年的政治方向
    3.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共青团最大限度团结凝聚青年规定道路、指明方向
    4. 党中央颁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引领青年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五、历史的启迪:新时代共青团引领青年工作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 坚定不移地服从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党团关系,党的统一领导与团组织系统领导的关系
    2. 坚定不移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正确处理服务大局和照顾青年特点开展独立活动的关系
    3. 始终坚持“三性”统一,正确处理政治性、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

(4)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主要概况
    2.1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关系理析
        2.1.1 西欧共青团组织与青年运动的关系
        2.1.2 西欧共青团组织与其他青年组织的关系
        2.1.3 西欧共青团组织与共产党的关系
    2.2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
        2.2.1 20 世纪初苏俄影响下建立的早期共产主义青年组织
        2.2.2 二战爆发后西欧共青团的发展壮大与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的建立
        2.2.3 20世纪60年代“五月风暴”后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由盛转衰
        2.2.4 苏东剧变后西欧共青团组织的重建与转型
        2.2.5 欧洲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区域联合的新动向
第3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基本原则及主要代表组织
    3.1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基本原则
        3.1.1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
        3.1.2 坚持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独立的组织地位及民主集中制原则
        3.1.3 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未来的共产党员
    3.2 西欧共青团的主要代表性组织
        3.2.1 英国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3.2.2 法国青年共产主义者运动
        3.2.3 西班牙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3.2.4 意大利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3.2.5 希腊共产主义青年
第4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探索
    4.1 西欧共青团组织对青年问题的认识
        4.1.1 青年问题的具体表现
        4.1.2 青年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根源
        4.1.3 青年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4.2 西欧共青团组织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思考
        4.2.1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持续的衰退与危机
        4.2.2 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危机
        4.2.3 对冷战后欧盟和北约的资本主义经济军事一体化实质的新认识
    4.3 西欧共青团组织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认识
        4.3.1 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根源的剖析
        4.3.2 对实现社会主义不同道路的分析
        4.3.3 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方案的探析
第5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境遇及未来前景
    5.1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所面临困境的主要表现
        5.1.1 组织的持续分化及其碎片化发展
        5.1.2 政治力量衰减及其地位的边缘化
        5.1.3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分野及特色不足
        5.1.4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身份认同困境
    5.2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困境的根源
        5.2.1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上仍处于低潮
        5.2.2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基础薄弱
        5.2.3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空间受限
    5.3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前景
        5.3.1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新机遇
        5.3.2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新策略
        5.3.3 西欧共青团组织在左翼阵营中的新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西欧共青团及其他政党组织中外文对照
附录二 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
附录三 西欧共青团章程纲领选编选译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致谢

(5)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
        2.1.1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
        2.1.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成
        2.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2.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2.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2.3.1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2.3.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3.3 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第3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3.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3.1.2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3.2 以西方社会相关理论为参照
        3.2.1 推拉理论
        3.2.2 跨文化适应理论
        3.2.3 承认理论
    3.3 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为借鉴
        3.3.1 社会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3.3.2 教育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知识借鉴
        3.3.3 法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借鉴
第4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
    4.1 新中国成立前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早期萌芽(1872—1948)
        4.1.1 晚清时期专制化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4.1.2 民国时期多元复杂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初步探索(1949—1977)
        4.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教育发展历程
        4.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
    4.3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调整(1978—2011)
        4.3.1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教育的规范调整
        4.3.2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发展
    4.4 社会主义新时代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创新(2012 至今)
        4.4.1 新时代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概述
        4.4.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走向
第5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5.1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多元视角
        5.1.1 世界观考察
        5.1.2 政治观考察
        5.1.3 人生观考察
        5.1.4 法治观考察
        5.1.5 道德观考察
    5.2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表征
        5.2.1 备受争议的爱国言行
        5.2.2 漂浮不定的文化认同
        5.2.3 相对漠然的政治态度
        5.2.4 孤独失序的心理状态
        5.2.5 较为薄弱的法治素养
    5.3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成因
        5.3.1 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
        5.3.2 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政观照
        5.3.3 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5.3.4 国外负面舆情产生不良诱导
        5.3.5 种族主义带来多元文化冲突
第6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路径
    6.1 确定教育主体: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6.1.1 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
        6.1.2 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
        6.1.3 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
    6.2 完善教育内容: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6.2.1 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
        6.2.2 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
        6.2.3 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
    6.3 创新教育方式: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
        6.3.1 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
        6.3.2 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方式建构互信关系
        6.3.3 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报国热情
    6.4 健全制度体系: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6.4.1 优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布局
        6.4.2 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治建设
        6.4.3 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访谈提纲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J]. 薛红萍. 青年学报, 2021(04)
  • [2]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成就[J]. 刘晓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共青团引领青年的历史脉络——基于党团关系视角的追溯[J]. 张华. 中国青年研究, 2021(09)
  • [4]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D]. 董玲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5]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瑶. 吉林大学, 2021(01)
  • [6]晋西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研究(1940-1942)[D]. 王逸凡.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7]抗战时期《中国青年》研究(1939-1941年)[D]. 朱锐.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8]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青年运动研究(1931-1949)[D]. 豆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D]. 罗腾. 西南大学, 2021
  • [10]李德全与中国妇女抗日救亡运动(1931-1945)[D]. 周帆.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