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小儿血尿20例临床分析

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小儿血尿20例临床分析

一、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小儿血尿2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路晶慧[1](2021)在《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儿童药物性肾损伤(DIKI)文献、病例报告和某三甲儿童医院出院病例,了解儿童DIKI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通过分析病例特点,以提高对儿童DIKI的认识,为减少儿童DIKI提供帮助。方法:(1)检索策略(1)现状研究文献检索:以“药物性肾损伤”、“药物性肾损害”、“药物肾毒性”、“儿童”等为检索词,在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大医医学、Pub Med、Springer、OVID、Uptodate等检索2010–202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2)病例检索:以“药物性肾损伤”、“药物性肾损害”、“肾毒性”、“急性肾损伤”、“肾小球病变”、“肾小管功能紊乱”、“急性梗阻性肾病”、“慢性肾病”、“血尿或蛋白尿”等为检索词在CBM、CNKI、万方、维普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儿童DIKI病例报告。以相同检索词,查阅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山西省某三甲儿童医院出院病例,以同时间段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为补充。(2)纳入排除标准(1)现状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儿童;各类医学期刊、出版社公开发表的以DIKI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资料。排除标准:重复文献资料。(2)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4岁;有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药物暴露史;用药后出现肾损伤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异常;住院病例经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排除标准:非药物因素引起的肾脏损害;重复病例;资料完整性较差的病例。(3)资料提取与分析提取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原患疾病、临床表现、用药记录、实验室检查指标值、治疗及预后等信息,对儿童DIKI的现状及病例特点进行分析。(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采用Wilcoxon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小样本运用Fisher精确检验。对纳入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计算优势比和95%置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状研究结果(1)儿童DIKI现状研究共纳入文献资料24个,其中书籍2本、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10篇。(2)儿童DIKI的定义及分类无统一标准。纳入的文献中共涉及三种DIKI的定义,分类主要采用病理及病因两种分类方法。(3)儿童DIKI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缺乏。多数研究均采用儿童AKI流行病学数据。(4)儿童DIKI的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主要根据患者有可能产生药物性肾损伤的用药史及有相应的肾脏受损表现来诊断DIKI。临床常用的肾损伤的检测指标为功能性标志物与损伤性标志物。(5)评估儿童DIKI严重程度常采用改良的儿童RIFLE分类,以患儿肌酐清除率将DIKI分为肾损伤高危、肾损伤、肾衰竭。(6)儿童DIKI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原患疾病、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等。(7)儿童DIKI的防治原则主要包括关注危险因素,尽量选用肾毒性小或无肾毒性药物,密切观察尿量和肾损伤指标,充分的水化、碱化尿液等。一旦发生DIKI,及时处理积极治疗,多数DIKI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改善。(2)儿童药物性肾损伤文献病例与住院病例研究结果(1)数据库共检索到文献4956篇,纳入文献66篇,DIKI病例76例。医院病例系统共收集1112例住院病例,经筛选纳入DIKI病例60例。(2)儿童DIKI文献病例与住院病例临床特点大致相同。病例特点:男女比例分别约为2.8:1、2.1:1;平均年龄为分别为(6.741±4.039)岁、(7.065±3.845)岁;原患疾病均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三种类型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腹痛、水肿、少尿等;肾损伤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患儿服药后7天内;引起儿童DIKI排名前三的可疑药品类型为抗菌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引起肾损伤给药方式主要包括静脉滴注、口服、肌肉注射等;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停药、对症支持治疗等;预后情况大多良好。(3)肾损伤程度分析结果(1)肾损伤程度分析显示:患儿联合用药与非联合用药肾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合理用药与非合理用药肾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联合用药(OR,4.234;95%CI,2.012–6.455)、抗菌药物(OR,2.268;95%CI,0.271–4.266)是患儿肾损伤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1)目前儿童DIKI关注度不足。国内外尚未无相关指南共识对DIKI进行规范化定义,对于DIKI的分类方法缺乏统一标准,流行病学研究也比较缺乏。DIKI的诊断存在困难,影响因素较多,且常用的肾损伤标志物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特异性的损伤标志物,多数新型生物标志物还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常用的肾损伤程度RIFLE分类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儿童DIKI仍需进一步研究。(2)关注儿童DIKI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减少DIKI的发生。儿童DIKI的临床特点包括男性多于女性、最常见的原患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以静脉滴注给药发生的肾损伤最多。致DIKI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等三类。肾损伤严重程度分析显示是患儿联合用药与非联合用药肾损伤程度存在差异;患儿合理用药与不合理用药肾损伤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合理用药,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抗菌药物是患儿肾损伤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提示我们在临床中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严密监测肾功能变化。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在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肾功能变化;合理用药,都将对预防患儿DIKI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一旦发生DIKI,及时停药、对症支持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改善,部分患儿肾功能也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对于DIKI要做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

安敏美[2](2017)在《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调查国内已发表文献中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分析其所属类型、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增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以抗菌药物的名称和不良反应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或主题检索,药物常用商品名为检索词补充检索。纳入详细记录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过程的文献,排除综述、重复发表及无法追溯病例具体情况的文献,并选择不良反应文献报告数量多于16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以每一个抗菌药物为统计单元,对原发病、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药方案中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统计其数量并计算比例。归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类型及临床表现并计算各部分的比例。分析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报告745篇,ADR 86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男女比例为1.06:1,无显着性差异。发生ADR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29.72%),其次是25岁至44岁(27.65%)。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24种,在报道的发生ADR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地嗪钠的ADR例数最少,莫西沙星的ADR例数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中,引起变态反应占52.76%,其次为神经系统毒性(18.66%)和肾脏毒性(7.37%)。β内酰胺类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于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P<0.05)。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的数量随用药时间的增长而增多。抗菌药物严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69.38%)。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42.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434例,占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80.76%,其次是口服给药(14.75%)。给药时间方面,用药1h以内时ADR发生率最高(43.66%),之后发生率急剧减少,用药3d以上发生率又急剧上升。另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药物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概率为64.58%。曾有用药史,但没有不良反应史的患者为25例(2.88%)。皮试方面,口服制剂过敏反应发生较多而皮试数量过少,头孢菌素类皮试率低(31.53%)且皮试结果假阴性率(84.38%)较高。使用拟用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1.19%,使用替代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8.57%。青霉素类口服给药只有1例进行皮试。不合理用药方面,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最高,占85%。剂量偏大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次是日剂量正常但给药次数偏少,导致的单次剂量过大。结论: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过敏史、皮试结果判定和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都能影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适应症,合理给药,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普连梅[3](2016)在《静脉滴注头孢拉啶注射液引起小儿血尿》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静脉滴注头孢拉啶注射液引起的小儿血尿临床分析。方法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了17例静脉滴注头孢拉啶注射液引起的小儿血尿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探讨引发血尿的因素。结果 17例患者,立刻停止使用头孢拉啶,给予碱化尿液等治疗后,12例患者24小时内肉眼血尿消退,3例患者48小时内消退,2例患者73小时内消退,所有患者均在7天内康复。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滴注头孢拉啶注射液引起小儿血尿后,及时停药并给予碱化尿液等治疗,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游春葵,周桃花[4](2016)在《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资料报道》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因注射用头孢拉定导致血尿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头孢拉定的给药途径、使用剂量、每天给药次数进行分析,并计算原发性疾病、给药途径、使用剂量、每天给药次数与血尿的相关性系数;对不同给药途径患者的血尿发生时间进行统计,并计算给药途径与血尿发生时间相关性系数;对不同给药情况患者的血尿症状缓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4岁以下儿童患者。疾病构成方面,有76例的原发性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为76%,原发性疾病与血尿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所占比例为94%,给药途径与血尿发生无相关性(P>0.05)。头孢拉定使用剂量均遵守药物手册规定,与血尿发生无相关性(P>0.05)。每天给药次数多为1次,每天给药次数与血尿发生密切相关(P<0.05)。血尿发生集中于用药后224h,发生时间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联合用药的血尿缓解时间明显长于单独用药(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男性儿童患者,发生时间集中于用药后224h,对症治疗方能治愈。

付金玉[5](2013)在《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导致小儿血尿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头孢拉定导致小儿血尿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由头孢拉定导致小儿血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相关因素、处理措施及预后情况。结果:28例患儿立即停用头孢拉定并更换药物,同时给予止血治疗,24h内肉眼血尿消退者20例,48h内消退者5例,72h内消退者3例;28例患儿于7d内均康复。结论:头孢拉定导致小儿血尿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后,具有良好预后。

时林飞,白利华[6](2012)在《药源性血尿的文献复习》文中认为在药物代谢或排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或代谢产物的作用,直接或间接损害肾脏乃至整个机体,使尿液中出现一定数量的红细胞称为药源性血尿,临床比较常见,现将药源性血尿的文献综述如下。1药源性血尿的发生原因及分类

王琰,胡昌勤,金少鸿[7](2009)在《177例注射用头孢拉定致儿童血尿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头孢拉定特别是注射用头孢拉定致患儿血尿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头孢拉定"、"血尿"、"不良反应"、"儿童"等为检索词,检索1994~2007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收集到177例头孢拉定致儿童血尿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头孢拉定致儿童血尿177例,患儿均无血尿及肾脏病史,出现不良反应停用头孢拉定及对症处理后,血尿很快消失,故均诊断为"药物性血尿"。3岁以下患儿血尿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产生血尿的可能性更大,且用药浓度、剂量、滴注速度等因素也与血尿的产生有关。结论儿科临床用此药时应严格按适应证及说明书用法、用量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秀丽[8](2009)在《头孢拉定致肾损害》文中认为目的监测头孢拉定对肾脏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对文献检索和筛选,分析头孢拉定肾脏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转归及预防。结果与结论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头孢拉定对肾脏有毒性。

王琰[9](2008)在《药品质量与药品安全相关性的研究 ——注射用头孢拉定致临床小儿血尿不良反应的研究》文中指出头孢拉定(Cefradine,简称CED)为第一代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临床应用剂型较多,其中注射用头孢拉定粉针剂的使用较为广泛。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我国国产注射用头孢拉定导致血尿,特别是小儿血尿的临床案例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这种不良反应具有发生速度快、儿童发病率较高等特点。目前尚未见国外有关注射用头孢拉定引起临床小儿血尿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药品安全与药品质量和药品临床使用紧密相关,我国已有相关案例的发生和研究,如鱼腥草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研究表明生产中加入的助溶剂——吐温80是引发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从药品质量和药品临床使用两方面对注射用头孢拉定引发临床小儿血尿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重点在于探寻引起小儿血尿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结合临床相关血尿不良反应数据,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可能原因等;然后通过对不同厂家的药品质量及结合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的考察和分析,寻找会对血尿产生一定影响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动物实验模拟验证以上分析结果,确证问题所在,最终找出此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以期避免或降低临床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临床此类不良反应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儿童较成人更易发生血尿不良反应,而且往往临床用药剂量过大,这会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对12批国产注射用头孢拉定依据中国药典进行质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厂家药品质量均符合相关规定,但各厂家药品不溶性微粒指标相差较大;通过结合临床实际用药对不同浓度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发现,药液浓度过高会引发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异常增多;对同一供试品按照不同溶解配制方式(手摇或仪器振荡)的研究结果表明,将药品进行手摇溶解配得的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多于使用振荡器溶解配制所得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对胶塞与注射用头孢拉定相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贮存条件(如温度)和胶塞是导致药品溶液浊度增大和不溶性微粒增多的重要因素。动物实验根据上述研究基础,将大剂量药物和不溶性微粒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血尿动物模型,设置不同的实验组,对大剂量药物和不溶性微粒进行了动物模型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除大剂量药物是导致血尿发生的主要原因外,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也是引起和(或)加速血尿发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临界剂量为动物不产生血尿的最高剂量。通过对临界剂量下、加入一定量的不溶性微粒的药液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动物在此条件下产生了血尿不良反应,这表明在临界剂量下药液中存在的较多不溶性微粒会导致血尿情况的发生,即不溶性微粒的增多与头孢拉定剂量增大均会导致血尿发生;对体重不同的两组动物给予相同剂量(按公斤体重)药物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体重较小的动物更易产生血尿不良反应。病理研究表明,药物剂量过大会在肾部产生高浓度,导致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出血,肾小球萎缩、血管丛坏死;不溶性微粒对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物理性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管腔内明显可见颗粒状或结晶性物质。这表明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对肾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时导致血尿情况的发生。

王春婷,李眉[10](2005)在《头孢拉定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报道,分析了头孢拉定引起药物性血尿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原则。结论是头孢拉定可能引起药物性血尿,尤其大剂量静脉给药时,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二、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小儿血尿2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小儿血尿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况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2.2 儿童DIKI的定义
        2.3 儿童DIKI的分类
        2.4 儿童DIKI的流行病学研究
        2.5 儿童DIKI的诊断
        2.6 儿童DIKI严重程度分级
        2.7 儿童DIKI的危险因素
        2.8 儿童DIKI的防治原则
    3 讨论
        3.1 儿童DIKI定义及分类无统一标准、流行病学研究缺乏
        3.2 儿童DIKI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3.3 儿童DIKI肾损伤程度分级存在局限性
        3.4 DIKI防大于治
第二部分 儿童药物性肾损伤文献病例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筛选结果
        2.2 基本资料
        2.3 发生肾损伤患儿原患疾病类型
        2.4 肾损伤患儿临床表现
        2.5 肾损伤发生时间
        2.6 肾损伤程度
        2.7 可疑药品
        2.8 肾损伤患儿的治疗与预后
第三部分 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儿童药物性肾损伤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筛选结果
        2.2 基本资料
        2.3 原患疾病类型
        2.4 临床表现
        2.5 肾损伤发生时间
        2.6 肾损伤程度
        2.7 可疑药品
        2.8 肾损伤患儿的治疗与预后
第四部分 真实世界数据与文献病例数据的比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儿童DIKI病例临床特点比较
        2.2 肾损伤程度分析
        2.3 肾损伤程度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儿童DIKI病例特点大致相同
        3.2 易引发肾损伤可疑药物及作用机制
        3.3 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3.4 儿童应慎用中药及中药注射剂
        3.5 研究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性肾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儿童DIKI病例收集表
致谢
个人简介

(2)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2 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2.1 毒性反应
        2.2 变态反应
        2.3 二重感染
    3 我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
    4 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调查分析
    2 总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和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2 原发病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3 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4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3 用药合理性分析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青霉素类
        1.1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1.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
        1.3 青霉素不良反应
        1.4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
        1.5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2 头孢菌素类
        2.1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
        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2.3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
        2.4 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2.5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
        2.6 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
        2.7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
        2.8 头孢替安不良反应
    3 喹诺酮类
        3.1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3.2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
        3.3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4 硝基咪唑类
        4.1 奥硝唑不良反应
        4.2 甲硝唑不良反应
        4.3 替硝唑不良反应
    5 大环内酯类
        5.1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6 碳青酶烯类
        6.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
    7 糖肽类
        7.1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8 氨基糖苷类
        8.1 庆大霉素不良反应
    9 单环β —内酰胺类
        9.1 氨曲南不良反应
第五章 讨论
    1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1.1 变态反应
        1.2 神经系统毒性
        1.3 双硫仑样反应
    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2 原发病及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3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静脉滴注头孢拉啶注射液引起小儿血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资料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2.2
    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患者的给药途径、使用剂量以及每天给药次数: 2.3
    血尿发生时间分布情况: 2.4
    不同用药情况患者的血尿缓解情况对比: 3
    讨论

(5)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导致小儿血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处理措施
2 结果
3 讨论

(6)药源性血尿的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药源性血尿的发生原因及分类
    1.1 原因
    1.2 分类
2 引发血尿的药物
    2.1 抗感染药物
        2.1.1 青霉素类:
        2.1.2 头孢菌素类:
        2.1.3 大环内酯类:
        2.1.4 喹诺酮类:
        2.1.5 林可胺类:
    2.2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2.2.1 镇静催眠类:
        2.2.2 解热镇痛抗炎类:
        2.2.3 抗组胺药:
    2.3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2.3.1 抗心力衰竭药:
        2.3.2 利尿药:
    2.4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5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6 预防性生物制品
        2.6.1 甲型H1N1流感疫苗:
        2.6.2 乙肝疫苗:
    2.7 其他
        2.7.1 中成药:
        2.7.2 大剂量维生素C:
3 预防措施

(7)177例注射用头孢拉定致儿童血尿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分布
    2.2 原患疾病种类及给药途径
    2.3 联合用药情况
    2.4 用法用量与不良反应
    2.5 临床表现及出现血尿时间
    2.6 实验室检查
    2.7 治疗及转归
    2.8 血尿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头孢拉定引起药物性血尿的临床特点
        3.1.1 儿童患者发生比例高
        3.1.2 静脉给药导致血尿的可能性更大
        3.1.3 临床对CED的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多
        3.1.4 用药至发生血尿的时间短
    3.2 国外相关文献报道检索情况
    3.3 头孢拉定致药物性血尿的可能机制
    3.4 引起血尿的可能原因
    3.5 目前研究现状
4 防范措施及建议

(9)药品质量与药品安全相关性的研究 ——注射用头孢拉定致临床小儿血尿不良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课题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与进展
    3.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注射用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不良反应可能因素探讨
    第一节 临床不良反应资料的分析
    第二节 国产注射用头孢拉定质量分析
    第三节 国产注射用头孢拉定模拟临床用药情况的分析
    第四节 胶塞与注射用头孢拉定相容性初步考察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动物实验
    第一节 实验设计
    第二节 动物模型建立
    第三节 对模拟临床大剂量用药情况下血尿发生原因的研究
    第四节 临界剂量下血尿发生原因的研究
    第五节 相同剂量下不同体重动物血尿发生情况的比较
    第六节 病理学研究
    第七节 本章小结
论文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不良反应研究进展(综述)
致谢

四、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小儿血尿2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路晶慧.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安敏美. 山东大学, 2017(09)
  • [3]静脉滴注头孢拉啶注射液引起小儿血尿[J]. 普连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4)
  • [4]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资料报道[J]. 游春葵,周桃花. 北方药学, 2016(04)
  • [5]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导致小儿血尿的临床分析[J]. 付金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05)
  • [6]药源性血尿的文献复习[J]. 时林飞,白利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02)
  • [7]177例注射用头孢拉定致儿童血尿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J]. 王琰,胡昌勤,金少鸿. 中国药物警戒, 2009(11)
  • [8]头孢拉定致肾损害[J]. 张秀丽. 中国药事, 2009(06)
  • [9]药品质量与药品安全相关性的研究 ——注射用头孢拉定致临床小儿血尿不良反应的研究[D]. 王琰.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008(11)
  • [10]头孢拉定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分析[J]. 王春婷,李眉. 中国药物警戒, 2005(03)

标签:;  ;  ;  ;  ;  

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小儿血尿2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