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洗胃液的温度对洗胃效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1](2016)在《急性百草枯中毒SD大鼠模型不同浓度漂白土洗胃方案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究不同的洗胃时间及不同浓度的漂白土混悬洗胃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SD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为临床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最优洗胃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八组:A1模型组、A2模型组、B1清水组、B2清水组、C115%漂白土混浊液组、C215%漂白土混浊液组、D130%漂白土混浊液组、D230%漂白土混浊液组,每组6只,A1、B1、C1、D1四组为灌胃染毒30min后洗胃,A2、B2、C2、D2四组为灌胃染毒1h后洗胃。取漂白土30g加入量杯(Fuller’s earth,CAS NO:8031-18-3,纯度:-100mesh particle size,由上海市将来试剂公司提供),加入无菌蒸馏水100ml,配制成30%漂白土混悬液;同样方法配制15%漂白土混悬液备用。灌胃前对每只大鼠称重,按150mg/kg的标准使用同一剂型的百草枯溶液(上海兴农药业有限公司,20%水溶液20ml/瓶)对大鼠进行灌胃,灌胃后30min抽取大鼠眼眶内静脉血2ml置于抗凝管中,离心半径20cm,4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80℃保存,使用HPLC法检测血浆百草枯浓度,对各组大鼠百草枯浓度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模型构建成功。采用均数+标准差对各组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进行描述性统计;采取同样的方法在大鼠染毒后1.5h、2.5h及4.5h检测其血浆百草枯浓度,将所得数据采用双人核对录入法录入SPSS,对不同取血点各组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进行析因分析;同时对各组大鼠四个时点的血浆百草枯浓度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研究结果1、不同时间点血浆百草枯浓度:(1)大鼠染毒30min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A1组、B1组、C1组、D1组分别为52.97±3.53ug/ml、56.00±4.53ug/ml、54.60±3.94 ug/ml、53.35±9.70 ug/ml;A2组、B2组、C2组、D2组分别为54.60±5.28 ug/ml、56.27±4.88 ug/ml、55.82±4.52 ug/ml、54.78±4.50 ug/ml。(2)大鼠染毒1.5h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A1组、B1组、C1组、D1组分别为251.22±6.92 ug/ml、210.15±8.49 ug/ml、161.48±5.83 ug/ml、132.60±7.37 ug/ml;A2组、B2组、C2组、D2组分别为283.97±7.89 ug/ml、240.67±6.05 ug/ml、195.68±6.27 ug/ml、167.22±3.62 ug/ml。(3)大鼠染毒2.5h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A1组、B1组、C1组、D1组分别为266.15±7.78 ug/ml、216.68±8.39 ug/ml、173.73±4.66 ug/ml、143.73±7.63 ug/ml;A2组、B2组、C2组、D2组分别为291.38±9.74 ug/ml、246.82±9.72 ug/ml、201.32±8.52 ug/ml、166.90±7.32 ug/ml。(4)大鼠染毒4.5h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A1组、B1组、C1组、D1组分别为228.00±8.07 ug/ml、162.73±5.24 ug/ml、123.42±6.58 ug/ml、84.62±4.44 ug/ml;A2组、B2组、C2组、D2组分别为240.85±5.01 ug/ml、183.72±5.30 ug/ml、142.37±5.10 ug/ml、111.72±5.12 ug/ml。2、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染毒30min后,各实验组血浆百草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急性百草枯中毒SD大鼠模型构建成功;(2)染毒后1.5h的析因分析结果显示(F=0.229,P=0.876)说明洗胃液浓度与洗胃液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洗胃液浓度(F=718.006,P<0.05)洗胃液时间(F=291.162,P<0.05),说明两者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由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血浆百草枯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模型组(267.59±18.51)、清水组(225.41±17.42)、15%漂白土混悬液组(178.58±18.77)、30%漂白土混悬液组(149.91±18.91)。(3)染毒后2.5h的析因分析结果显示(F=0.412,P=0.745)说明洗胃液浓度与洗胃液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洗胃液浓度(F=526.093,P<0.05)洗胃液时间(F=128.375,P<0.05),说明两者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由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血浆百草枯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模型组(278.77±15.63)、清水组(231.75±17.96)、15%漂白土混悬液组(187.53±15.82)、30%漂白土混悬液组(155.32±14.04)。(4)染毒后4.5h的析因分析结果显示(F=3.177,P=0.034)洗胃液浓度与洗胃液时间之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由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血浆百草枯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模型组(234.43±9.72)、清水组(173.23±12.05)、15%漂白土混悬液组(132.89±11.37)、30%漂白土混悬液组(98.17±14.87)。结合交互作用轮廓图可知染毒30min后采用30%漂白土混悬液洗胃,即二者联合时洗胃效果最佳,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浆百草枯浓度进行纵向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洗胃液浓度(F=815.17,P<0.05)、不同洗胃时间(F=197.60,P<0.05)、各个时点(F=10359.40,P<0.05)、各洗胃时点*各洗胃浓度(F=371.368,P<0.05)以及各洗胃时点*不同洗胃时间(F=92.148,P<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不同时间点洗胃的MEASURE-1的估算边际均值趋势图可知,洗胃延缓了大鼠体内血浆百草枯浓度的上升,且大鼠染毒后30min洗胃,采用30%的漂白土混悬液时效果最佳。3、肺组织病理结果模型组(不洗胃组)可见肺组织整体结构严重异常,肺泡消失,肺组织实质化伴肺泡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组织整体淤血;清水洗胃组可见肺组织部分肺泡萎缩,肺泡隔增粗,部分肺泡融合成肺大泡;15%漂白土混悬液洗胃组与30%漂白土混悬液洗胃组整体肺组织结构有些异常,肺泡隔增粗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融合形成肺大泡,除此之外还有支气管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清水组、15%漂白土混悬液组、30%漂白土混悬液组与模型组之间的比较证明中毒后洗胃能够有效减少胃对百草枯药物的吸收,减缓血浆百草枯浓度的上升;15%漂白土混悬液组、30%漂白土混悬液组、清水组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漂白土洗胃组洗胃效果明显优于清水组,而30%漂白土混悬液洗胃效果优于15%漂白土洗胃组;染毒后30min启动洗胃组各个时间点的血浆百草枯浓度显着低于染毒后60min洗胃组;因此,百草枯中毒后应尽早洗胃,并且洗胃液浓度以30%漂白土悬浊液为佳。
黄师菊,李燕,陈壮桂,冯艳萍,陈华丽[2](2005)在《两种洗胃方法用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两种洗胃方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常规组按常规插胃管抽到胃液后注入洗胃液,洗胃后置右侧卧位。改良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增加洗胃液量,强调洗胃液温度以及插胃管时的插管长度,洗胃时取左侧卧位,洗胃后放置右侧卧位。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改良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时最佳体位为左侧卧位,洗胃液总量不超过60ml,洗胃液温度3035℃,洗胃后抬高上半身取右侧卧位为佳。
刘金金[3](2014)在《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护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急性中毒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而抢救急性中毒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则是洗胃。洗胃是临床上最有效、最能清除有害毒物,并最大限度减少毒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但洗胃操作技术运用得当与否将影响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近年来诸多学者对洗胃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改进,现将洗胃时机、洗胃温度与溶液、置管方法及洗胃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郑敏,吴辉燕,龚静,毕科,杨晓燕,王信红,张生容,杨旭红,黄素群[4](2017)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的建立及实施》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总结证据,形成AOPP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18例,实施AOPP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对照组19例,实施传统操作方案。分别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首次洗胃时间、达到阿托品化时间及阿托品总用量、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反跳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AOPP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实施后,患者首次洗胃时间、达到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用量、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PP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制订过程科学、可靠,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安全。
邢晶晶[5](2017)在《生物样本百草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血液、尿液中百草枯浓度目的:优化一种利用电喷射接口串联超高液相色谱仪及高分辨质谱仪测定血浆、尿液中百草枯浓度的方法。进而精确检测百草枯中毒后在体内的浓度,提供相应临床治疗的指导依据。方法:通过乙腈进行一步蛋白沉淀处理,即可制备上机样品,样品通过亲水性液相色谱柱(HICIL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完成分离,借助高效质谱仪使用阴离子射线模式(Targeted-MS/MS scan mode)完成样本测定。在此过程中优化流动相中甲酸铵及甲酸浓度,电喷雾电压,毛细管加热温度,系统加热温度,质谱仪碰撞能等检测条件。结果:在尿液测定中,本方法测定下限可达0.3 ng/ml,检测上限为1000 ng/ml。血浆测定中,测定下限为0.8 ng/ml,检测上限为1000 ng/ml。该方法在可测定的上下限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尿液测定方法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4.78%,血浆测定方法的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7.97%。该测定方法的样本回收率为93.51-100.90%。结论: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并优化了一种操作简单,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高,用于测定人和猪血液、尿液百草枯浓度的方法。该检测方法的建立可为临床百草枯中毒剂量评估及患者相关治疗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二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百草枯属剧毒物,对人有很强的毒性,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百草枯中毒救治存活率有所上升,尽管如此,其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达50%。研究显示,患者死亡率与体内百草枯浓度呈正相关,因而及时、准确建立百草枯体内的测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患者血浆中百草枯含量,预测百草枯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从而指导百草枯的临床治疗。方法:本实验选取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确诊的3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血气分析等检查,洗胃、血液灌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等常规治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患者血浆中百草枯含量,以患者血液百草枯浓度将患者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进而评估患者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患者血液百草枯浓度预测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P<0.0001)。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预测死亡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P0.0001)。高、中、低3个剂量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清钾、血清钠、肌红蛋白等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中百草枯浓度及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可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在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部分 连二亚硫酸钠在百草枯猪急性中毒模型胃液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目的:建立连二亚硫酸钠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胃液中百草枯浓度的检测方法。方法:将样品解冻,充分涡旋后,以3000rpm转速离心10min,微量移液器吸取上清液900ul至比色皿中进行扫描,而后加入100ul检测液,轻轻摇匀后,选择最佳波长进行扫描,每个样品计算加入检测液前后吸光度差值。结果:实验设计的9点校正曲线覆盖线性范围从1-500ug/ml(1,2,5,10,20,50,100,200,500ug/ml)中,体现了良好的线性,R>0.99。日间精密度在4.70-6.23%之间,日内精密度在4.82-6.67%之间。回收率在99.18%-117.81%之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连二亚硫酸钠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检测猪百草枯灌胃模型胃液、洗胃液中百草枯浓度。本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胃液、洗胃液百草枯浓度的评估。
李日清[6](2009)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概述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方法,探讨影响洗胃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应根据新生儿的生理和解剖特点,选择适宜的胃管,插管长度和插管方法。加强护士对新生儿插胃管的技能培训,以提高洗胃效果,减少洗胃并发症的发生。
张宝华[7](2007)在《两种洗胃方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
张琴光[8](2012)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方法的改进》文中研究表明总结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改进洗胃方法,以及时、彻底洗胃,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经检索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对洗胃液的选择、洗胃液温度的控制、置管技巧、胃管插入的长度、洗胃的体位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视服毒农药性质选用相应的洗胃液,洗胃液温度控制在3035℃,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选择插管途径,按患者身高在传统插管长度基础上再延长,取不同卧位洗胃,逐渐增加每次灌洗量、反复洗胃、洗胃间隙期持续胃肠减压。结果 1次置管成功率93%,洗胃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常规洗胃方法减少,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张丽娟,冯丽萍[9](2013)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洗胃方法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将38例用传统的洗胃方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作为观察组,40例用改良的洗胃方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洗胃时间和洗出新鲜血性液体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采用改良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不仅减少了新生儿反复洗胃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同时减轻了由于母婴分离母亲产生的焦虑和家庭经济负担。
石智杰[10](2020)在《探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洗胃液对中毒病人洗胃中胃黏膜出血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洗胃液对中毒病人洗胃中胃黏膜出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30例中毒洗胃患者均为本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接收,随机分为甲组(清水洗胃)、乙组(0.001%的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液洗胃)和丙组(0.008%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液洗胃),对比胃液洗胃前、后收缩压,并分析洗胃液对胃黏膜出血的影响。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洗胃后收缩压均与洗胃前无显着差异(P>0.05);乙组胃黏膜出血率比甲组低,丙组胃黏膜出血率比甲组、乙组均低,差异均显着(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液有助于中毒患者洗胃中胃黏膜并发症及出血率降低,促进洗胃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
二、洗胃液的温度对洗胃效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洗胃液的温度对洗胃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百草枯中毒SD大鼠模型不同浓度漂白土洗胃方案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立项依据 |
一、急性百草枯中毒定义 |
二、流行病学 |
(一) 中毒途径 |
(二)中毒类型 |
(三)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 |
(四)洗胃 |
三、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 |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洗胃方案的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实验对象与分组 |
三、实验方法 |
(一)饲养环境 |
(二)实验药物 |
(三)SD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构建 |
(四)洗胃方法 |
(五)主要实验试剂 |
(六)主要实验器材 |
(七)其他实验试剂配置 |
(八)采血及制作血标本 |
(九)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 |
(十)制作病理切片 |
四、结果评价指标 |
五、技术路线 |
六、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染毒 30min后不同洗胃液浓度对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分析 |
二、染毒 1.5h后不同洗胃液浓度对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分析 |
三、染毒 2.5h后不同洗胃液浓度对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分析 |
四、染毒 4.5h后不同洗胃液浓度对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分析 |
五、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浆百草枯浓度比较分析 |
六、肺脏病理切片观察 |
七、讨论 |
(一)构建SD大鼠百草枯中毒模型 |
(二)漂白土混悬液洗胃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 |
(三)漂白土混悬液洗胃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后肺病理切片的影响 |
八、结论 |
全文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洗胃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3)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洗胃时机 |
2 洗胃温度 |
3 洗胃溶液 |
4 置管方法 |
4.1 操作者位置 |
4.2 置管途径 |
4.3 置管方法 |
4.3.1 清醒患者 |
4.3.2 昏迷患者 |
4.4 置管深度 |
5 洗胃方法 |
5.1 洗胃-洗食管-再洗胃法 |
5.2 间歇脱机洗胃法 |
5.3 动态改变胃管洗胃法 |
5.4 变换体位洗胃法 |
5.5 间歇小容量球囊洗胃法 |
(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的建立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的建立 |
1.1 问题确立 |
1.2 证据综合 |
1.3 转译评鉴 |
1.4 整合实践 |
2 AOPP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
2.1 AOPP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的实施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评价结果 |
3 讨论 |
3.1 AOPP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
3.2 实施AOPP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能改善洗胃相关指标 |
4 小结 |
(5)生物样本百草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血液、尿液中百草枯浓度 |
1 前言 |
2 材料及方法 |
3 结果和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液质联用技术测定血百草枯浓度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连二亚硫酸钠在百草枯猪急性中毒模型胃液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6)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胃管的选择 |
2 洗胃时机 |
3 胃管置入方法 |
4 胃管插入长度及途径 |
4.1 胃管插入长度 |
4.2 胃管插入途径 |
5 洗胃方法 |
5.1 注射器洗胃法 |
5.2 中心负压吸引法洗胃[15] |
6 洗胃液的选择 |
7 洗胃液的用量 |
8 洗胃液的温度 |
9 洗胃时应注意的问题 |
9.1 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
9.2 正确判断胃管的位置 |
9.3 注意灌洗时的速度和体位 |
9.4 观察面色、呼吸和心率 |
9.5 洗胃后体位放置及喂养指导 |
(7)两种洗胃方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效果评价 |
2.2 结果 |
3 护理 |
4 讨论 |
(8)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方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改进洗胃方法 |
2.1 洗胃液的选择 |
2.2 洗胃液温度的控制 |
2.3 置管技巧 |
2.4 胃管插入的长度 |
2.5 洗胃的体位 |
2.6 洗胃方法 |
(9)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讨论 |
(10)探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洗胃液对中毒病人洗胃中胃黏膜出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洗胃前、洗胃后收缩压状况 |
2.2 洗胃液对胃黏膜出血的影响 |
3 讨论 |
四、洗胃液的温度对洗胃效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百草枯中毒SD大鼠模型不同浓度漂白土洗胃方案效果的实验研究[D]. 陈曦. 第二军医大学, 2016(05)
- [2]两种洗胃方法用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 黄师菊,李燕,陈壮桂,冯艳萍,陈华丽. 南方护理学报, 2005(01)
- [3]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护理研究进展[J]. 刘金金. 临床护理杂志, 2014(05)
- [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的建立及实施[J]. 郑敏,吴辉燕,龚静,毕科,杨晓燕,王信红,张生容,杨旭红,黄素群. 中华护理杂志, 2017(11)
- [5]生物样本百草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 邢晶晶.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6]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的研究进展[J]. 李日清. 海南医学, 2009(12)
- [7]两种洗胃方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疗效比较[J]. 张宝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07(21)
- [8]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方法的改进[J]. 张琴光. 护理学报, 2012(07)
- [9]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方法探讨[J]. 张丽娟,冯丽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18)
- [10]探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洗胃液对中毒病人洗胃中胃黏膜出血的影响[J]. 石智杰. 智慧健康, 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