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港本地电话网集中维护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邴济先[1](2018)在《燃气SCADA系统的分析与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气这一绿色能源的背景下,国内各城市管网输配系也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而扩张,燃气输配情况日趋复杂。特别在大城市,燃气SCAAD系统作为现代燃气输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安全、平稳输供气"发挥关键作用。SCAAD系统在燃气行业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青岛平度泰能燃气有限公司为确保供气安全可靠及有效率的操作,平度泰能建立一套先进的燃气输配调度SCADA系统是具有迫切性的需要。它的应用将使平度市燃气输配管网系统的生产调度、输配管理更科学合理、更加现代化。为了在平度市燃气输配管网系统中使SCADA系统发挥更完善的功能,本文就调度中心、通信系统和远程终端站三个大部分入手进行有益的探索。首先对平度公司SCAAD系统的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目标进行叙述。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燃气行业SCAAD系统应用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及设计原则。接着按照总体设计方案把SCAAD系统结构分成远程终端站(TRU)、通信系统、调度控制中心(MCC)三个部分,分别设计,并对设计方案实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刘佳丽[2](2013)在《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文中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等几大自然垄断行业密集展开政府监管改革,到本世纪初达到最高潮。此后,改革渐趋于平稳,并呈现出停滞的态势。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界对于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改革的相关研究基本上是遵循传统分析范式,即从监管主体、监管客体及监管手段的角度进行监管改革路径设计。据此,我国自然垄断监管改革在监管机构(主体)、监管对象(客体)、监管工具、手段及方法等几个方面均作出过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从2003年7月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第一个专业性监管机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建立,到从“所有制结构调整”、“引入竞争机制”和“企业治理结构”等不同侧面对监管客体进行改革,再到城市水务等公用事业产业对特许经营权招投标等激励性监管机制的广泛运用,改革不可谓不系统。从表面上看,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似乎已经面面俱到、无“制”可改。但是,自然垄断行业事故频发、问题不止、争议不断的事实表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而造成目前进入“胶着”状态的原因可能就是“主体、客体、手段”的分析范式:一方面,片面地将政府监管体系简单地肢解为主体、客体及手段三个板块难免存在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之嫌;另一方面,主体、客体与手段之间的关联互动性很难在现有分析框架内得以体现与关注。因此,推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当务之急是破除以往基于“主体、客体、手段”片面的、局限的、平面式分析思维框架,重建一种全方位的、系统的、多维的、动态研究框架与分析范式,即以界区更准确、涵义更广泛、关联更紧密且能全面覆盖以往研究对象及其相互之间互动关系为原则,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体系重新界区为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三个功能模块,并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宗旨,探索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问题,实现政府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本文的理论价值是:首先,在理论上提出围绕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的推进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新思路,即突破对监管主体、监管手段与监管客体的片面研究,建立在三者之间关系的适应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关于监管制度、监管体制、监管机制相互匹配问题这样一个更高层次的研究。其次,在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进行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提出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论,为政府监管理论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最后,将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研究置于法经济学语境下,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拓展政府监管理论的研究视野。本文的现实意义是:首先,进行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问题的创新研究,构建起适应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其次,触及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天花板,从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高度把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改革通盘加以考量,深化我国转轨时期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再次,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入手,一方面,为转型期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筛选更具本土适应性的个性化监管机制,另一方面,同步考虑监管体制搭建和监管制度匹配问题,实现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在更高层面上的推进。最后,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民营化、市场化进程,切实提高自然垄断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增加和公共利益提供现实保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创新性地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划分为监管迷信、监管质疑和监管重构三个阶段,继而提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改革应予关注的几个问题。其次,构建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的理论基础。在清晰界定监管机制、体制和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构建功能耦合模型,探讨在理论层面上如何建立自然垄断行业最优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以及如何实现三者的功能耦合。再次,分别以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改革历程、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内容展开论述,并提供国际经验借鉴。最后,综合上述研究,在系统阐述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目标及现存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思路及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四:首先,在文献资料的梳理方面,一改以往学者对国外有关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研究按照时间顺序的简单铺陈。遵循监管思想史和监管改革史梳理并重的原则,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发展与演变创新性地归结为三个阶段,即基于市场失灵考量的监管迷信期、基于政府失灵考量的监管质疑期和引入激励性监管的监管重构期。在充分咀嚼世界范围内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准确定位。其次,在对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晰界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用“耦合”这一物理学概念,积极探索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三个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在功能上的相互关联,并因此形成对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的“功能耦合”研究。再次,重塑监管理念,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将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作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核心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通盘考量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功能耦合问题。最后,运用法经济学分析范式,解决新监管经经济学中理想化的最优监管机制设计向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制度安排转换的难题,弥补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理论“供给”与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现实“需求”之间的缺口,同步做好与监管机制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搭建、监管制度安排。
蔡晓平[3](2013)在《云南电信PSTN交换网络的运行维护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传统PSTN网的固定电话语音业务正在逐步向丰富的移动业务和宽带的数据业务转变;国际上一些厂家已经逐步停止了对PSTN交换机的生产及后续支持,庞大而陈旧的PSTN网络设备,结构复杂,机型各异,容量小,集成度低,老化严重,缺乏厂家的备件支撑,增加了网络运维压力和风险;难以提供新业务,导致用户忠诚度下降,固定电话网越来越暴露其固有的局限性。如何解决电信企业现有PSTN网络业务的乏力和网络设备存在的弊端,降低投资成本,挖掘PSTN网络的潜力及延长PSTN网的生命周期成为当前电信PSTN网络发展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以中国电信云南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电信)PSTN交换网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遵循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的思路,以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成就需要理论为指导,以云南电信公司交换网络维护管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云南电信PSTN交换网络建设的情况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了云南电信PSTN交换网络在目前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本论文能更好的保障云南电信用户的业务服务质量,同时能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司效益,使云南电信的网络及业务服务向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
朱周华[4](2012)在《中小商企促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传统固定语音通信市场趋于饱和,公众语音电话用户数和收入均出现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局面。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将传统固网语音市场的重点瞄准了大型集团单位客户和中小商企客户。中小商企客户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十分明显,相对服务的同质化和资费日益趋同,电信运营企业想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小商企客户市场中掌握主动,必须提供更多个性化、确实能帮助中小商企提升生产力的产品和服务。“中小商企促销系统”是一款帮助中小企业、商铺门店客户对客户资源及来电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于网络融合的软件系统产品。产品主要提供:客户关系管理、来电弹屏通知、来电统计分析等功能。产品通过友好的管理界面,将来电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一体化集成,为客户提供一个规范高效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管理平台,帮助客户完成产品销售、客户关怀等工作。论文主要从商业促销系统的功能实现以及PSTN网相关信令消息的采集、提取和传送两个方面阐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中中小商企促销系统包括平台管理软件以及客户端软件。平台管理软件可部署在通信运营商IDC机房,客户端软件安装在客户门店电脑终端上,平台管理系统与客户端软件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信令采集和共享系统通过将PSTN上授权客户的相关信令消息处理后,形成业务指令通过互联网发送给授权客户的客户端,提醒客户来电,客户端调用数据库中该号码相关信息,告知店主或接线员。同时客户来电时间、通话时长、未接来电等信息均可记录在客户端系统中。客户端系统还可提供来电信息统计、查询,店主或接线员可将每一次客户来电意图和需求在客户端上进行记录,方便店主查询以便进行持续营销,以免贻误商机。通过中小商企促销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第一中小商企客户可以通过使用中小商企促销系统方便、及时、准确的管理客户的背景信息及需求、有效帮助中小商企经营者提升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同时对运营企业来说,通过中小商企促销系统向中小商企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提高在这块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客户对电话、宽带及增值服务的消费,提高通信服务收入。同时,中小商企促销系统基于电信运营企业固定电话信令系统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客户端智能提醒和记录客户来电讯息,通过本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现了运营企业搭建统一的标准化的信令采集、标准接口平台,为今后运营商开发提供更多类似的基于信令的增值产品或行业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方卫红[5](2012)在《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2001年,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向公众提供基础电信业务。浙江铁通作为铁通集团的分公司,根据公司自身业务、运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电信运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建设符合浙江铁通切合实际的网间结算支撑系统并投入生产运用是浙江铁通的一项重点工作。本论文通过对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网间结算系统运营模式及国际通信行业支撑系统建设思路的了解,从全省各地市与其他运营商开展业务互联互通的工作入手,分析公司业务的结构现状,结合工信部对网间结算业务规则管理,通过对数据源的分析,紧密围绕着如何建设浙江铁通网间结算支撑系统的需求,给出了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案。该设计实现方案对系统建设原则、系统设计总体结构及系统的业务设计流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算系统的建设原则是全国-省分公司两级体制和三个原则(综合、集中、规范原则);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主要包括系统总控、后台业务处理及前台子系统。本文重点对其中后台业务处理运作的业务流程,包括采集业务流程、分拣业务流程、去重及异常处理业务流程、批价业务流程等做了详细介绍,结合前台业务处理子系统中的对结算资料、结算规则、异常错误处理的运营维护,实现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从交换机结算话单采集到结算数据帐务的提供,实现运营商间网间结算报表的对帐及异常错误的分析处理、基本满足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功能。最后,本论文介绍了实际案例,通过浙江联通新建综合关口局,配合调整网间互联结构,引发结算系统业务处理调整,如何满足出帐要求使对其系统的维护应用有更切实的认识。同时结合多年的结算系统维护经验,给出了目前系统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并对网间结算系统更好服务支撑市场提出了工作展望。
郭松梅[6](2011)在《略论通信工程支撑网络及其功能》文中认为介绍了通信工程中的支撑网络及其功能。信令网、同步网和网管网统称为现代通信的三大网络,通过网络运行实现集中监控和调度的自动化管理。
张文强,邱玲珍,蒋海霞,郑翔,童玮[7](2011)在《网络管理技术专题讲座(四) 第5讲 基于SOA的自动电话网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的自动电话网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Web Services建立了服务接口代理,提出了基于XML的信息交换格式,采用SOAP作为传输协议,较好的满足了自动电话网管理系统的可集成性、重用性、可定制性和可移植性。文章针对实际情况,还进行了安全性设计。
曾小兵[8](2011)在《基于软交换的校园IP电话网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IP电话源自英语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中文名为网络电话或宽带电话,是一种通过因特网或使用IP技术的网络来实现通讯的新型电话。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因特网的IP电话技术不断的实践,当今的电信市场无论在业务服务范围和业务提供方式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基础通信网络的架构和特性。当然软交换技术与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架构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电信界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通过完成建设任务的贵州电力教育培训中心软交换通信建设项目,研究其设计方案,规划设计云南大学基于软交换技术的IP电话网络。其采用一种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设计方案,通过QOS保证方法,实现低通话费用、低建设费用、简化管理、高生产力以及全校师生的高品质生活体验。论文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概述了IP电话研究背景,介绍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的基本理论,总结了国内外IP电话的研究现状。得出建设我国IP电话网与校园IP电话的紧迫性及意义。其次根据高级网络规划设计教程中的设计架构,对云南大学校园网进行了需求分析,并针对其需求,进行了IP电话网的通信规范设计,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然后给出了核心设备的配置。完成对云南大学校园IP电话网的设计与部署。再次探讨了IP电话的基本功能实现,以及其与视讯的融合方案,公私网电话通信方案,然后给出了系统的数据与网络安全方案以及其可靠性方案。实现本次设计的基本功能与技术难点。最后阐述了IP电话系统的测试与运维管理,给出了保证IP电话QoS的测试方案,网管系统的分权分域管理方案以及远程维护方案。保障本次设计工程实施后的验收与运行。
梁静[9](2010)在《内蒙古移动公司网络资源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对内蒙古移动公司网络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研究。在重组格局形成、3G牌照即将发放、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的战略重点由原先的投资建网扩大规模,逐步转向提高用户满意度、网络管理水平和网络应用效率,进而转向全面运营管理水平的较量。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采用调研的形式对内蒙移动公司的网络资源管理的相关部门的主要一线维护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同时对内蒙移动网络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制度、流程、手段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内蒙移动的资源管理模式仍然延续以前单话音移动业务经营的资源管理模式,过分地强调按专业化分割,把资源管理分解到各个具体的部门。存在着企业管理层次定位高度不够、组织架构的统筹性差、缺乏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体系、流程体系不健全未优化、管理手段分散等问题,因此内蒙移动现有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的继续发展。在目前要求全业务经营的局势下,现有的资源管理模式就明显力不从心。本文在对大量调研结果研究的基础上,又分析了目前国际惯用的ETOM模型和国内其它运营商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后,根据实践经验结合理论有针对性的创立了“四要素(组织、制度、流程、手段)模型”,它对内蒙移动目前的资源管理模式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根据模型通过对组织、制度、流程和手段的规划建议,提出了内蒙移动资源管理的设计方案。论文首先对中国电信运营业、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管理以及企业流程重构等的基本理论做了介绍,在对内蒙古移动网络资源管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模型构建、组织优化、流程完善、系统平台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移动网络资源管理提升的建议。
孙京玉[10](2010)在《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多,网络的复杂性日益突出,对网络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多厂家设备的原因,联通公司国际交换机存在多个专业网管系统,数据资源得不到共享,更不利于实现对网络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分散的、孤立的网络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国际网管系统的建设已成为迫切需求。国际交换网管系统是在这个需求背景下产生的。国际交换网管系统提供联通公司国际交换网络的集中监控管理,保障国际交换网络的高效发展和稳定可靠的运行,是联通公司运行维护部门进行管理和组织生产活动的重要支撑系统。可以通过此系统实现全国际交换网络故障管理和话务报表输出,有效地保证网络的运行质量,提高人员、设备的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联通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论文从网络管理、综合网管系统以及集中监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使用需求,规划系统的功能结构和体系结构。通过对网络现状的分析,发现现存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即设计思路。文章主要介绍国际网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思路、建设方法、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措施及系统运行测试分析,在设计过程中着重介绍了国际网管系统的各项功能需求。本文的研究成果——实现后的国际交换网管系统,在中国联通集团国际交换部门的实际业务中进行了部署和应用。
二、香港本地电话网集中维护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港本地电话网集中维护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 |
0.2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0.2.1 理论价值 |
0.2.2 现实意义 |
0.3 研究方法 |
0.3.1 归纳与演绎分析 |
0.3.2 比较研究 |
0.3.3 案例分析 |
0.3.4 博弈分析 |
0.3.5 法经济学分析 |
0.3.6 耦合分析 |
0.4 研究内容和创新 |
0.4.1 研究内容 |
0.4.2 创新 |
第1章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文献综述 |
1.1 国外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 |
1.1.1 监管迷信:基于市场失灵考量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
1.1.2 监管质疑:基于政府失灵考量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
1.1.3 监管重构:激励性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
1.2 国内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 |
1.2.1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手段的研究 |
1.2.2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主体的研究 |
1.2.3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研究 |
1.3 文献综述简评 |
第2章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分析 |
2.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
2.1.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内涵 |
2.1.2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外延 |
2.2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 |
2.2.1 耦合的涵义 |
2.2.2 耦合的理论模型 |
2.2.3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理论分析框架 |
2.3 法经济学语境下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体制与制度关系 |
2.3.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法经济学解释 |
2.3.2 法经济学语境下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 |
第3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分析 |
3.1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 |
3.1.1 自然垄断的动态性 |
3.1.2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的嬗变 |
3.2 主要发达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的适用性分析 |
3.2.1 “全方位、立体式”放松监管改革 |
3.2.2 垂直分解和剥离重组结合,引入竞争机制 |
3.2.3 放开市场准入,为竞争开辟通道 |
3.2.4 实行非对称监管,维护、保证公平竞争 |
3.2.5 激励性监管机制的运用 |
3.2.6 放松监管的成效 |
3.2.7 关于自然垄断产业监管机制适用性的若干思考 |
3.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分析 |
3.3.1 价格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
3.3.2 市场准入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
3.3.3 激励性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
3.3.4 非对称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
第4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分析 |
4.1 中国主要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实践 |
4.1.1 电信产业:逐步走向监管下的竞争 |
4.1.2 电力产业:弱监管下的强垄断 |
4.1.3 铁路运输产业:政企双重角色缺位下的业内垄断 |
4.1.4 航空运输产业:竞争下的过度监管 |
4.1.5 邮政产业:垄断经营模式下的体制改革滞后 |
4.1.6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缺失下的公益性矛盾 |
4.2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的基本类型、问题及成因 |
4.2.1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的基本类型 |
4.2.2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4.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问题的成因 |
4.3.1 行政体制缺陷 |
4.3.2 监管体制自身的缺陷 |
4.4 国外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经验借鉴 |
4.4.1 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
4.4.2 监管机构的权力配置与协调 |
4.4.3 监管机构的动态调整 |
4.4.4 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督体系 |
4.4.5 对中国的启示 |
第5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研究 |
5.1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的法律制度框架 |
5.1.1 针对监管主体考量的法律制度安排 |
5.1.2 针对监管客体考量的法律制度安排 |
5.2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听证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5.2.1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监管制度与价格听证制度 |
5.2.2 价格听证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5.2.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价格听证制度的改进 |
5.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若干缺陷 |
5.3.1 监管体制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
5.3.2 监管客体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
5.3.3 监管机制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
5.4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 |
5.4.1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 |
5.4.2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分析 |
5.4.3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特点 |
5.4.4 对中国的启示 |
第6章 完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政策建议 |
6.1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目标 |
6.1.1 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目标 |
6.1.2 公平与效率的博弈与协调 |
6.1.3 监管改革与城镇化步伐的同步 |
6.1.4 消费者话语权的制度保障 |
6.1.5 垄断一般和特殊的权衡 |
6.1.6 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开阔的研究视角 |
6.2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制约因素 |
6.2.1 监管理念及理论发展的滞后 |
6.2.2 并未真正破除的原有垄断格局和垄断利益 |
6.2.3 “俘获”现象严重,监管执行不力 |
6.2.4 政府职能转变迟缓 |
6.2.5 法治的薄弱 |
6.2.6 改革的参差不齐、互不配套 |
6.2.7 转轨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压力 |
6.2.8 国际竞争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压力 |
6.2.9 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相背离 |
6.2.10 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改革的不匹配 |
6.3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新思路 |
6.3.1 监管主体和监管客体的转化 |
6.3.2 监管机制调整要求监管体制、监管制度的适应性变化 |
6.2.3 监管制度、监管体制改革需要监管机制支撑 |
6.3.4 监管体制传动、整合监管机制和监管制度 |
6.3.5 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路径 |
6.4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实施路径 |
6.4.1 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通盘考量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与制度功能耦合问题 |
6.4.2 完善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设计,同步考虑监管体制搭建和监管制度匹配问题 |
6.4.3 搭建合理的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衔接监管机制的实施与监管制度安排 |
6.4.4 进一步健全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充分考量其与监管体制、机制的匹配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3)云南电信PSTN交换网络的运行维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来源 |
1.3 论文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说明 |
2 相关理论介绍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波士顿矩阵 |
2.3 成本管理理论 |
2.4 激励理论 |
3 云南电信PSTN现状介绍及分析 |
3.1 我国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情况介绍 |
3.2 云南电信PSTN网络现状及环境分析 |
3.3 云南电信PSTN运维组织及人才现状分析 |
4 云南电信PSTN交换网络的定位 |
5 云南电信PSTN运行维护改进方案 |
5.1 以技术革新推进网络演进 |
5.2 强化节能降耗对降低运维成本的作用 |
5.3 优化网络结构减少资源空置 |
5.4 加强对PSTN维护队伍的结构调整和激励管理 |
5.5 加强备品备件管理,减少库存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小商企促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论文背景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2 项目现状分析 |
1.2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1.3 论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2.1 PSTN网络 |
2.2 No.7信令网络 |
2.2.1 信令的定义和分类 |
2.2.2 No.7信令系统 |
2.3 信令监测系统 |
2.3.1 信令监测系统的构成 |
2.3.2 No.7信令监测系统主要功能和特性 |
2.4 基于TCP/IP的互联网通信 |
2.4.1 互联网(Internet) |
2.4.2 TCP/IP |
第三章 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业务需求分析 |
3.1.2 系统需求分析 |
3.2 设计原则 |
3.2.1 业务实时处理的原则 |
3.2.2 促销系统业务功能设计原则 |
3.2.3 信令采集子系统业务功能设计原则 |
3.2.4 系统实体设计原则 |
3.3 系统总体架构 |
3.3.1 系统构成 |
3.3.2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3.3.3 系统物理架构设计 |
3.3.4 系统软件体系架构 |
3.4 详细设计与实现 |
3.4.1 促销应用子系统详细设计 |
3.4.2 信令消息处理子系统详细设计 |
第四章 测试与工程实施 |
4.1 工程部署实施 |
4.1.1 信令消息子系统的部署方案 |
4.1.2 商企促销子系统的部署与实现 |
4.2 系统调试与功能测试 |
4.2.1 测试要求与安排 |
4.2.2 测试内容与结果 |
第五章 优化和总结 |
第六章 项目效果评估 |
缩略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理论基础 |
1.2.1 互联互通及网间结算的定义 |
1.2.2 网间结算的发展历史 |
1.3 课题任务及论文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需求分析 |
2.1 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及结算范围 |
2.2 电信运营商业务网间结算规则需求 |
2.2.1 结算规则及结算时间单位 |
2.2.2 电信运营商业务结算费率及业务路由结构 |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1 全省关汇局建设情况 |
2.3.2 话单采集 |
2.3.3 标准化与分拣 |
2.3.4 去重及异常处理 |
2.3.5 批价处理 |
2.3.6 入库帐务 |
第三章 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 |
3.1 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设计建设原则 |
3.2 网间结算系统在BOSS系统中的定位 |
3.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4 系统总体流程 |
3.4.1 采集处理的设计 |
3.4.2 话单分拣处理的设计 |
3.4.3 话单去重及异常处理的设计 |
3.4.4 数据批价处理设计 |
3.4.5 入库帐务统计处理设计 |
第四章 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
4.1 浙江联通新建综合关口局互联结构及网间业务分群方案 |
4.2 网间结算系统应用 |
4.2.1 结算参数资料管理 |
4.2.2 结算资料维护 |
4.2.3 结算规则管理 |
4.2.4 结算帐务处理与统计 |
4.2.5 结算异常处理维护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向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略论通信工程支撑网络及其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支撑网络 |
1.1 信令网 |
1.2 同步网 |
1.3 网管网 |
2 网管网络 |
2.1 网管网络含义及其演变 |
2.2 网管系统结构 |
3 网管网络功能 |
3.1 数字同步网网管系统的功能 |
3.2 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
3.3 电信电话网网管系统的功能 |
(8)基于软交换的校园IP电话网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软交换简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IP电话网规划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网络需求 |
2.1.2 当前网络现状及分析 |
2.1.3 核心设备和用户容量需求 |
2.1.4 可行性分析 |
2.2 通信规范 |
2.2.1 通信带宽流量分析 |
2.2.2 BHCA值计算 |
2.2.3 时钟和时间同步性 |
2.2.4 网络系统互通性 |
2.3 逻辑网络设计 |
2.3.1 组网结构设计 |
2.3.2 VLAN和IP地址规划 |
2.3.3 QOS规划 |
2.4 物理网络设计 |
2.4.1 SOFTX3000软交换设备 |
2.4.2 UMG8900通用媒体网关 |
2.4.3 iManager N2000综合网管 |
2.4.4 SE2200-SBC边缘控制会话器 |
2.4.5 核心设备配置 |
2.5 结论 |
第三章 IP电话系统实现 |
3.1 业务方案 |
3.1.1 基本电话业务 |
3.1.2 基本电话补充业务 |
3.1.3 多媒体应用业务 |
3.1.4 融合Internet的增值业 |
3.2 系统核心网和视讯融合方案 |
3.3 公私网电话通信方案 |
3.4 系统安全方案 |
3.4.1 数据安全实现 |
3.4.2 网络安全实现 |
3.5 系统可靠性方案 |
3.6 结论 |
第四章 系统测试与运维管理 |
4.1 系统测试方案 |
4.2 运维管理方案 |
4.2.1 网管系统 |
4.2.2 分权分域管理方案 |
4.2.3 远程维护方案 |
4.3 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A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9)内蒙古移动公司网络资源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电信业发展背景 |
1.1.1 中国的电信业演变历程 |
1.1.2 通信业务收入继续平稳增长 |
1.1.3 电信业高速发展时期已经结束 |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国家主体通信网络安全的需要 |
1.3.2 保障服务质量和快速响应客户的需要 |
1.3.3 企业集约化经营获得最大利润的需要 |
1.3.4 国家监管的需要 |
1.4 论文研究的概要 |
1.4.1 论文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电信网络简介 |
2.2 电信网络资源概述 |
2.2.1 网络资源的定义 |
2.2.2 网络资源的分类 |
2.2.3 网络资源的属性 |
2.2.4 网络资源生命周期 |
2.3 网络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
2.3.1 网络资源管理的定义 |
2.3.2 网络资源管理属性数据的分类 |
2.3.3 资源管理成熟度模型 |
2.4 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PR)理论概述 |
2.4.1 BPR理论含义 |
2.4.2 BPR理论出现的必然性 |
2.4.3 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的内涵 |
2.4.4 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战略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内蒙古移动公司网络资源管理现状及分析 |
3.1 内蒙古移动概况 |
3.1.1 内蒙古移动公司简介 |
3.1.2 内蒙移动公司组织架构 |
3.2 网络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
3.2.1 网络急剧扩大 |
3.2.2 全业务经营下的全专业管理 |
3.2.3 行业发展推动 |
3.2.4 公司内部驱动 |
3.2.5 管理手段支撑 |
3.2.6 网络资源管理在eTOM模型中的定位 |
3.3 内蒙古移动公司网络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3.3.1 组织架构分析 |
3.3.2 管理制度分析 |
3.3.3 管理流程分析 |
3.3.4 支撑手段分析 |
3.3.5 资源管理总体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内蒙古移动网络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 |
4.1 中国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的经验 |
4.2 内蒙古移动网络资源管理成熟度分析 |
4.2.1 成熟的资源管理模型不适用内蒙移动 |
4.2.2 内蒙移动公司网络资源管理成熟度分析 |
4.3 内蒙古移动网络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蒙古移动网络资源管理模式设计 |
5.1 搭建组织架构 |
5.1.1 建立专门的网络资源管理部门 |
5.1.2 网络资源管理专职部门职能和任务 |
5.2 设计管理制度 |
5.3 优化流程体系 |
5.3.1 从流程针对性入手优化流程体系 |
5.3.2 从流程实用性入手优化流程体系 |
5.3.3 保证流程应用的衔接性 |
5.4 综合管理系统建设 |
5.4.1 系统定位 |
5.4.2 建设目标 |
5.4.3 建设原则 |
5.4.4 建设关键点 |
5.4.5 实施步骤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国际交换网管系统背景、意义和作用 |
1.1.1 项目背景 |
1.1.2 建设国际电话网网管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概述 |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1.4 本课题作者完成的主要工作 |
1.5 本文文档结构 |
第二章 电信管理网(TMN)理论 |
2.1 TMN的概念及其应用 |
2.2 TMN的功能 |
2.3 TMN的体系结构 |
2.3.1 TMN的逻辑分层体系结构 |
2.3.2 TMN的功能体系结构 |
2.3.3 TMN的的信息结构 |
2.3.4 TMN的的物理结构 |
第三章 联通公司国际交换语音网络及网管系统现状 |
3.1 国际语音网络现状 |
3.2 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现状 |
3.2.1 国讯三期国际网络管理系统现状 |
3.2.2 亿阳语音业务综合网管系统现状 |
3.2.3 华为OMC网管系统现状 |
3.3 国际网管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国际网管系统机构及管理范围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2 国际网管系统的功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 国际网管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四章 设计方案 |
4.1 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
4.2 系统硬件组成 |
4.2.1 国际交换网管架构 |
4.2.2 硬件方案 |
4.2.3 硬件组成 |
4.3 系统软件构架 |
4.3.1 系统软件逻辑构架 |
4.3.2 系统软件模块构架 |
4.3.3 WEB信息发布 |
4.4 应用模块组成 |
4.4.1 应用模块组成-后台程序 |
4.4.2 应用模块组成-数据分析入库程序 |
4.4.3 应用模块组成-客户端 |
4.4.4 应用模块组成-自身监控 |
4.5 应用数据库组成 |
4.5.1 CM库 |
4.5.2 RT库 |
4.5.3 BT库 |
4.6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 |
4.6.1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PM |
4.6.2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RA |
4.6.3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Agent |
4.6.4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CL |
4.6.5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OMC |
4.6.6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机理—REPORT |
4.7 系统功能概述 |
4.7.1 共有功能 |
4.7.2 客户端概述 |
4.8 系统功能设计 |
4.8.1 配置管理功能 |
4.8.2 实时性能管理功能 |
4.8.3 故障管理功能 |
4.8.4 安全管理功能 |
4.8.5 智能报表功能 |
4.9 报表系统功能介绍 |
4.9.1 制作报表功能-固定报表 |
4.9.2 制作报表功能-自定义报表 |
4.9.3 查看报表功能 |
4.9.4 定制发布功能 |
4.9.5 权限功能 |
第五章 系统建设与实现 |
5.1 建设原则 |
5.2 总体建设目标 |
5.3 总体管理范围 |
5.4 建设方案 |
5.4.1 系统组网方案 |
5.4.2 网元承载网络方案 |
5.4.3 网元接入方案 |
5.4.4 终端接入方式 |
5.4.5 IP地址分配 |
5.5 设备选型与配置 |
5.5.1 设备选型 |
5.5.2 设备配置 |
5.6 设备安装及电缆布放 |
5.6.1 机房基本情况 |
5.6.2 电缆布放 |
5.7 客户端软件安装 |
5.7.1 客户端前期安装步骤 |
5.7.2 客户端安装 |
第六章 系统运行测试与验收 |
6.1 测试概况 |
6.2 测试目的 |
6.3 测试项目 |
6.4 测试方法 |
6.5 运行分析 |
6.6 系统评价 |
第七章 研究工作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香港本地电话网集中维护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燃气SCADA系统的分析与建设[A]. 邴济先. 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九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 2018
- [2]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D]. 刘佳丽. 吉林大学, 2013(08)
- [3]云南电信PSTN交换网络的运行维护研究[D]. 蔡晓平. 云南大学, 2013(S2)
- [4]中小商企促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周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3)
- [5]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及应用[D]. 方卫红.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6]略论通信工程支撑网络及其功能[J]. 郭松梅. 信息通信, 2011(06)
- [7]网络管理技术专题讲座(四) 第5讲 基于SOA的自动电话网管理系统研究[J]. 张文强,邱玲珍,蒋海霞,郑翔,童玮. 军事通信技术, 2011(02)
- [8]基于软交换的校园IP电话网设计与实现[D]. 曾小兵. 云南大学, 2011(04)
- [9]内蒙古移动公司网络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 梁静. 内蒙古大学, 2010(05)
- [10]国际交换网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孙京玉.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