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仪器张力线允许电流的计算

测量仪器张力线允许电流的计算

一、测量仪表用张丝允许电流的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胜[1](2016)在《基于ARM的一次风流量软测量仪表研发》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软测量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在嵌入式系统上实现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等软测量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研究挑战。针对火力发电机组磨煤机一次风流量的软测量问题,本文以ARM11控制器S3C6410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嵌入式软测量仪表。以预测精度和实时性为目标,优化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采用预报误差大小实时自适应修正LSSVM模型参数,并成功移植到嵌入式平台中,实现软测量技术的硬件仪表化。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ARM的一次风流量软测量仪表的研发工作,主要贡献与创新点有:(1)采用模块化设计,构建了基于ARM的硬件平台和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件平台。硬件平台由人机交互接口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AD7606采集电路、HS-W5300A数据传输电路等组成,并配合软件平台完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人机交互、软测量算法的移植等功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2)基于PC的磨煤机一次风流量在线软测量应用软件的实现。针对LSSVM软测量模型中的辅助变量选取、数据预处理、模型建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迭代方法优化LSSVM算法,并以预报误差为依据,对LSSVM模型在线校正,LSSVM模型能够适应现场复杂的工况,在机组变负荷运行下,实现一次风量连续软测量。(3)基于ARM的一次风流量软测量仪表的实现。在嵌入式系统硬件与软件、PC机在线软测量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实现LSSVM的嵌入式移植,开发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软测量仪表。嵌入式软测量仪表可以采用与DCS通信采集数据,也可直接采用多路A/D转换模块采集数据,以便于该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4)在浙能兰溪电厂#2机组,完成对基于PC的磨煤机一次风流量在线软测量应用软件和基于ARM的软测量仪表的应用测试。测量结果表明,测量误差小于1.5%,实时响应时间小于1s,且在机组变工况或复杂工况运行时,仍能够对一次风流量快速、准确的测量。基于ARM的一次风流量软测量仪表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安装便捷,是一体化的嵌入式软测量仪表,为磨煤机一次风流量测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精度、高实时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火力发电机组热工参数的测量与监测开拓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实现方案。

朱怀谦[2](2015)在《基于风洞装置校准大口径气体流量计的研究》文中认为风洞装置通过控制风机,产生连续可调的稳定气流,安装在校准系统不同位置的各类变送器准确测得与流量相关的各种物性参数,如温度、差压、绝压等,经过软件中的算法修正之后,计算得出精确的气体流量,以此流量作为标准流量,可实现对气体流量计的校准。本文以安徽省计量院的DHS-600×600/1050×1050-Ⅲ型环形低速风洞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风洞结构设计和流场特性,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风洞流场,结合实际测量风洞流场品质参数,综合分析该型风洞装置用于校准气体流量计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对比试验验证风洞校准流量计的可靠性。为此,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对所研究风洞的结构和流场进行了仿真模拟,验证了该型风洞装置结构和流场的相关特性,基本符合作为检验气体流量计的标准装置。2.风洞主要流场品质的实验测量。风洞装置在安装、调适之后,必须要对风洞的各项流场品质进行检测,本文对风洞的几个主要流场品质参数进行实验测量,包括风洞轴向静压梯度、紊流度、风洞能量比、最大风速、最小稳定风速及速压稳定性,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验证风洞安装、调适后的性能特征符合设计要求。3.大口径气体流量计标定验证研究。用风洞装置和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对比试验,从而得到风洞装置的修正系数,通过对不同口径不同类型流量计验证实验,验证风洞装置的可靠性。对风洞用于大口径气体流量校准的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探讨了风洞装置的准确度等级和不确定度问题。4.对风洞装置校准气体流量计的误差进行研究。分析误差的来源,并提出修正方法。

侯彬[3](2014)在《基于线圈电磁振动光放大系统的数字化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实现基于计算机分析测试系统的远程、在线、实时测量是未来测量(检测、监测)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基于光、电领域相关物理原理的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创新研究对测量技术的提高及发展极其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基本电磁类仪表(冲击电流计、光线示波器)的测量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此类测量仪表系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研究,采用了嵌入式系统、CCD成像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等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克服了传统冲击电流计、光线示波器系统末端观测环节误差大的缺点(靠人眼判断),实现了电磁相关物理量(电压、电流、电容、高电阻等)的测试处理,设计出了一种高效、快速、动态的基于线圈电磁振动光放大的测试系统。总体系统的的设计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电磁振动系统、单片机系统、光路采集系统、计算机程序处理。电磁振动系统主要包括径向磁铁、带有反射镜的振荡线圈构成;单片机系统主要有单片机最小系统、模数-数模转换器、液晶屏显示;光路系统由半导体激光器、平行光管、光屏、高速工业CCD相机等;计算机程序处理是由VC++6.0开发的界面程序,完成CCD采集的图像集中光点的运动信息提取、处理、分析,实现电学相关物理量的测量。最后,搭建了两种硬件平台并进行了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运行正常,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黄满金[4](2014)在《双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流量仪表领域,振动型流量计如涡街流量计、旋进流量计等凭借其介质通用性、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而跻身通用流量计之列。而在应对振动干扰和小流量测量时,振动型流量计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随着涡街信号数字处理方法的应用,小流量情形下的涡街频率提取性能有所改善。如何在振动干扰下正确分离涡街频率成为目前涡街信号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针对振动干扰和小流量检测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DSP的双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方法,研制了涡街流量计样机,并提出了基于双通道原理的旋进流量计方案。本文的主要内容或创新点如下:1)介绍了涡街信号处理方法、涡街流量计、旋进流量计的发展概况。提出了双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方法,设计了实现该方法的功能电路、提取信号频谱的数字算法以及剔除振动干扰的双通道智能算法。2)研制了基于双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方法的50mm口径涡街流量计转换器样机,包含流量计量、温度测量、LCD显示、数据存储、RS485通讯、脉冲输出、4~20mA电流环输出、按键等功能。设计了样机硬件电路、DSP下位机软件,并在工业现场的校表装置上对样机进行了应用测试,实验得到下限流速可达1.84m/s,上限流速可达70.74m/s,能够有效检测振动干扰下的流体流量。3)提出了双通道频率提取数字处理方法在旋进流量计上应用的设计思路,给出了系统方案设计,搭建了50mm口径旋进流量计实验平台,并在校表装置上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双通道原理在旋进流量计频率提取上的可行性。最后,本文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曹懋[5](2011)在《某型号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射频连接器是一种用于射频同轴电缆、组件以及系统之间连接的接口元件,以实现射频信号的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重要元件。射频高压是射频连接器四大射频参数之一(电压驻波比、插入损耗、射频泄漏、射频高压),是判断射频连接器在射频高压状态下能否避免击穿,保持正常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射频连接器质量水平的重要参数。美军标MIL-C-39012系列标准和我国军标GJB681A-2002《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都把射频高压作为射频连接器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国内的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试验装置较少。据了解,电子部第二十三研究所曾研制过一台频率5MHz,试验电压范围0~1000V射频高压试验装置。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防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型的射频连接器不断涌现,技术指标不断的提高,该设备已经很难满足相关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的试验要求,对N型、L27型、L29型等以上中型射频连接器的射频高压测试就难以进行。所以研制新的能够满足射频连接器发展需求的射频高压试验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的试验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台频率在5MHz7MHz,射频电压03500V连续可调的,能够满足美军标MIL-PRF-39012系列标准和国军标GJB681-2002《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射频高压试验装置。并且对研制完成的试验装置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结论证明该射频高压试验装置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试验要求。之后,将射频电压和射频频率的测试值与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TEK公司进行了比对,比对结果为满意。最后,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量值溯源的要求和途径编制了该装置的校准方法。

机械委人劳司[6](1991)在《电工技师考评复习题集》文中提出 电工仪表修理工四、问答50.检定标准电阻时应注意哪些事项?51.什么是标准电池的极化现象?52.使用标准电池时应注意些什么?53.为什么不能用直流电桥测量溶液的电阻?54.用两表法测量三相有功功率,如果其中一个表的指针反转,说明什么?55.画出用三相功率因数表及有功电度表测量三相三线电路电能的线路图。56.欲测一正弦交流电压的平均值,应使用什么型式的电压表?

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教研室[7](1977)在《活塞式压缩机测试》文中研究指明用喷咀测量流量一、现用的简化喷咀流量公式 1959年一机部颁发的化工通用机械专业标准(代号TH18-59)提出了空气压缩机排气量测定方法。标准中应用的喷咀流量公式系简化的流量计算公式,因此,在使用范围上它作了一些限制。下式为空气压缩机排气量测定中所用的计算公式:

指示仪表讲座编写组[8](1973)在《电磁系仪表(三)》文中提出 五、电磁系仪表设计参数的选择与线路计算方法在说明了前面几个问题之后,就有必要说明设计参数和线路上的一些问题。设计参数选择的正确与否,对仪表的设计极为重要。由于电磁系仪表的内部关系很复杂,不易用数学解析式表达,因此到目前为止,电磁系仪表的设计计算方法尚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参数的选择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决定,有时某些参数也需要经过试验来解决。下面把

电工仪表研究所指示仪表讲座编写组[9](1972)在《电动系仪表(六)》文中指出 2.电动系功率表的误差和各因素影响: 4)由测量线路分布电容所引起的误差功率表测量线路的分布电容影响,在并联线路附加电阻或串联线路的固定线圈匝数很多而且频率较高时才出现。当附加电阻呈现分布电容时,其作用与附加电阻并联电容以补偿由动圈引起的频率误差效果一样(如图6—3线路C),使并联线路

电工仪表研究所指示仪表讲座编写组[10](1971)在《磁电系仪表(四)》文中提出 五、磁电系仪表线路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仪表的误差划分为两类,即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基本误差指仪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由于仪表本身的性能和质量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引起的误差。例如:摩擦误差,倾侧误差,不平衡误差,读数误差等。附加误差所指的是仪表在非正常工作条件下所引起的误差,对于磁电系仪表的附加误差,主要是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外界磁场和电场对磁电系仪表的影响不是很大的,一般比较容易达到国家标准的要

二、测量仪表用张丝允许电流的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量仪表用张丝允许电流的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M的一次风流量软测量仪表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ARM嵌入式软测量仪表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软测量技术与方法
    2.1 软测量技术
        2.1.1 软测量技术的特点
        2.1.2 软测量技术的应用
    2.2 支持向量回归机(SVR)与软测量
        2.2.1 线性支持向量回归机原理
        2.2.2 核函数技术
        2.2.3 非线性支持向量回归机原理
    2.3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与软测量
        2.3.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原理
        2.3.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测量仪表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3.1 硬件平台选型及方案设计
        3.1.1 硬件平台设计要求及选择
        3.1.2 硬件平台系统构成
    3.2 ARM设备平台主控电路硬件设计
        3.2.1 OK6410开发板简介
        3.2.2 ARM11微处理器——S3C6410
    3.3 ARM设备平台外围电路硬件设计
        3.3.1 电源与时钟模块电路
        3.3.2 NAND Flash电路
        3.3.3 DDR存储器电路
        3.3.4 人机交互接口电路
        3.3.5 以太网接口电路
    3.4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3.4.1 CPU最小系统电路
        3.4.2 A/D接口电路
        3.4.3 数据传输接口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测量仪表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4.1 软件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4.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4.1.2 软件平台模块的设计
    4.2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
        4.2.1 交叉开发环境的模式
        4.2.2 宿主机Linux系统的安装
        4.2.3 宿主机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4.3 ARM设备平台软件实现
        4.3.1 以太网通信的实现
        4.3.2 人机交互的实现
        4.3.3 LSSVM的嵌入式移植实现
    4.4 数据采集模块软件实现
        4.4.1 开发工具IAR简介
        4.4.2 A/D采集模块的实现
        4.4.3 数据传输模块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测量仪表在一次风流量测量中的应用
    5.1 一次风流量软测量仪表研制及实现
        5.1.1 辅助变量
        5.1.2 数据预处理
        5.1.3 LSSVM软测量模型
        5.1.4 软测量仪表实现
    5.2 基于PC的软测量仪表应用软件测试
        5.2.1 应用软件的功能
        5.2.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基于ARM的软测量仪表应用测试
        5.3.1 软测量仪表的功能
        5.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基于风洞装置校准大口径气体流量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气体流量标准装置介绍和分析
        1.2.1 气体流量原级标准装置
        1.2.2 气体流量次级标准装置
        1.2.3 结论
        1.2.4 风洞装置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洞装置结构及测量流量原理
    2.1 风洞装置发展现状
    2.2 本文风洞装置
        2.2.1 风洞装置设计方案结构
        2.2.2 风洞装置技术参数
        2.2.3 风洞装置流场分布
    2.3 风洞装置测量流量原理
        2.3.1 皮托管测速原理
        2.3.2 风洞装置校准流量计原理
        2.3.3 风动装置校准气体流量计实验方案设计
第三章 风洞装置数值模拟与仿真
    3.1 CFD软件介绍
        3.1.1 CFD概述
        3.1.2 CFD软件构成
    3.2 风洞的建模
        3.2.1 风洞的二维模型的建立
        3.2.2 风洞的三维模型的建立
    3.3 风洞模型网格划分
    3.4 风洞流场仿真
第四章 风洞流场品质的主要参数测试
    4.1 风洞轴向静压梯度
        4.1.1 风洞轴向静压梯度的概念
        4.1.2 轴向静压梯度的测量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1.4 实验结果分析
    4.2 风洞紊流度
        4.2.1 风洞紊流度概念
        4.2.2 风洞紊流度测量
        4.2.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3 风洞能量比、最大风速、最小稳定风速及速压稳定性测量
        4.3.1 风洞能量比
        4.3.2 最大风速
        4.3.3 最小稳定风速
        4.3.4 动压稳定性
        4.3.5 实验数据与分析
    4.4 改善流场品质的方法
第五章 大口径气体流量计标定验证
    5.1 对比试验验证
    5.2 大口径气体流量计校准问题
    5.3 风洞装置准确度等级和不确定度问题
第六章 风洞装置校准流量计的误差分析
    6.1 误差的基本概念
        6.1.1 误差定义及分类
        6.1.2 风洞误差来源
    6.2 误差修正
结论
参考文献

(3)基于线圈电磁振动光放大系统的数字化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3 实现数字化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1.3.1 高速 CCD 图像的采集
        1.3.2 图像处理与分析
        1.3.3 单片机控制模块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电磁振动系统的测量原理
    2.1 冲击电流计的测量原理
    2.2 光线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2.3 电磁振荡系统采集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2.3.1 获取激光光点图像原理
        2.3.2 图像处理技术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结构与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3.1.1 一维电磁振荡系统的测试结构设计
        3.1.2 二维电磁振荡系统的测试结构设计
    3.2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
        3.2.1 电路控制部分结构设计
        3.2.2 光线偏转装置及线圈的设计及制作
    3.3 单片机系统程序设计
        3.3.1 系统的执行流程
        3.3.2 主要功能模块的编程要求
第四章 图像采集与处理程序设计
    4.1 CCD 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4.1.1 CCD 工业相机系统
        4.1.2 利用 SDK 开发包订制图像处理程序流程
        4.1.3 SDK 类函数使用说明
    4.2 图像集的数字图像处理程序设计
        4.2.0 图像处理程序开发流程
        4.2.1 程序开发说明
第五章 系统样机的实验测试
    5.1 单片机系统硬件设计装置图
    5.2 图像处理处理的实验测试
        5.2.1 一维运动情况下的测试
        5.2.2 二维运动情况下的李萨茹图形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附录A 图像集处理部分源代码
详细摘要

(4)双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第1章 绪论
    摘要
    1.1 涡街信号处理方法发展
        1.1.1 涡街现象及其应用
        1.1.2 涡街信号处理方法发展概况
        1.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 涡街流量计概述
        1.2.1 涡街流量计发展概况
        1.2.2 涡街流量计特点及分类
    1.3 旋进流量计概述
        1.3.1 旋进流量计
        1.3.2 发展概况
        1.3.3 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工作
第2章 双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方法及其系统设计
    摘要
    2.1 涡街信号产生条件
        2.1.1 涡街队列稳定性
        2.1.2 发生体类型选择
        2.1.3 管道雷诺数
    2.2 圆管式流量计的计量原理
        2.2.1 双传感器安装位置
        2.2.2 涡街信号分析
        2.2.3 流量计量原理
    2.3 双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系统方案设计
    2.4 双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算法
        2.4.1 数字滤波
        2.4.2 FFT基本原理
        2.4.3 频谱估计及频率修正的DSP实现
        2.4.4 变频采样
        2.4.5 通道智能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双通道原理的涡街流量计硬件设计
    摘要
    3.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3.2 信号处理电路板
        3.2.1 电荷放大器设计
        3.2.2 中间放大级
        3.2.3 输出级
    3.3 DSP最小系统及外围模块
        3.3.1 TMS320LF2407A最小系统
        3.3.2 外围模块
    3.4 人机接口电路板
    3.5 电源、温度检测及通信电路板
        3.5.1 温度检测
        3.5.2 RS485通信设计
        3.5.3 脉冲输出
        3.5.4 4~20mA电流输出设计
        3.5.5 电源电路
    3.6 系统样机及工业现场实测图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双通道原理的涡街流量计软件设计
    摘要
    4.1 软件系统设计的核心思想
    4.2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4.2.1 AD数据采集模块
        4.2.2 数据处理模块
        4.2.3 脉冲输出模块
        4.2.4 RS485通信模块
        4.2.5 液晶显示模块
        4.2.6 按键模块
        4.2.7 存储控制模块
    4.3 软件各功能模块间的关系
    4.4 DSP软件系统的流程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通道模式在旋进流量计上应用研究
    摘要
    5.1 旋进流量计结构及工作原理
        5.1.1 结构
        5.1.2 工作原理
    5.2 基于双通道的旋进流量计方案设计
        5.2.1 结构设计
        5.2.2 总体设计
        5.2.3 应用原理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测试与讨论
    摘要
    6.1 测试平台
    6.2 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方法的性能测试实验
        6.2.1 测试方案设计
        6.2.2 实验结果
    6.3 智能数字涡街流量计样机系统性能测试
        6.3.1 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
        6.3.2 流量校准和起始流量点
    6.4 基于双通道原理的旋进流量计系统实验研究
        6.4.1 实验方案设计
        6.4.2 实验结果及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期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涡街流量计样机现场测试图
作者简历以及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5)某型号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射频连接器概况
    1.1 射频连接器简介
        1.1.1 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发展现状
        1.1.2 射频连接器的发展趋势
    1.2 射频连接器有关标准介绍
        1.2.1 MIL-C-39012
        1.2.2 射频连接器国际标准情况简介
        1.2.3 我国射频连接器标准简介
    1.3 本课题工作概况
第二章 射频高压试验原理
    2.1 射频高压的定义
    2.2 射频高压的击穿原理
    2.3 射频高压的试验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设计原理
    3.1 射频电源
    3.2 高频变压器
    3.3 调压器
        3.3.1 自耦调压器
        3.3.2 动圈式调压器
        3.3.3 电动发电机组
    3.4 射频电压的测量方法
        3.4.1 球隙法测量
        3.4.2 静电压表法
        3.4.3 峰值电压表法测量
        3.4.4 分压器法测量
    3.5 谐振回路
        3.5.1 串联谐振回路
        3.5.2 并联谐振回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实施
    4.1 研制目标
        4.1.1 射频连接器射频耐压标准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
        4.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2 射频连接器射频耐压标准装置的设计方案
        4.2.1 整机工作原理和方框图
    4.3 高频振荡器的设计
        4.3.1 高频振荡电路的选择
        4.3.2 振荡频率的选择
        4.3.3 高频振荡器的电压稳定性
    4.4 可调直流高压电源的设计
    4.5 射频电压测量
    4.6 射频电流的测量
        4.6.1 罗氏线圈
        4.6.2 罗氏线圈的等效电路分析
        4.6.3 罗氏线圈的设计
    4.7 射频频率的测量
        4.7.1 ICM7216D 简介
        4.7.2 ICM7216D 的内部电路及工作原理
        4.7.3 频率计原理图
    4.8 时间控制电路
    4.9 输出电压表电路
    4.10 频偏(失效)检测电路
        4.10.1 电压-频率变换器
        4.10.2 比较器
    4.11 屏流、栅流测试电路
    4.12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安全性设计
        4.12.1 抑制电磁干扰
        4.12.2 消除寄生干扰
        4.12.3 自动报警系统
    4.13 试运行情况以及注意事项
        4.13.1 注意事项
    4.1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及比对试验
    5.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
    5.2 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和数学模型
        5.2.1 测量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
        5.2.2 数学模型
        5.2.3 输入量
        5.2.4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数学模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5.3 A 类不确定度评定
        5.3.1 基本方法
        5.3.2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A 类不确定度评定
    5.4 B 类不确定度评定
        5.4.1 基本方法
        5.4.2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B 类不确定度评定
    5.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5.5.1 输入量彼此独立时的合成不确定度
        5.5.2 输入量彼此相关时的合成不确定度
        5.5.3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合成不确定度
    5.6 扩展不确定度
        5.6.1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
    5.7 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
        5.7.1 比对方案概述
        5.7.2 方案的实施
        5.7.3 比对数据处理方法
        5.7.4 比对结果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校准
    6.1 量值溯源的途径与要求
    6.2 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校准方法
        6.2.1 适用范围
        6.2.2 计量性能要求
        6.2.3 校准条件
        6.2.4 校准方法
    6.3 校准结果的处理
    6.4 校准周期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与标记(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四、测量仪表用张丝允许电流的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M的一次风流量软测量仪表研发[D]. 张新胜.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2]基于风洞装置校准大口径气体流量计的研究[D]. 朱怀谦.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5)
  • [3]基于线圈电磁振动光放大系统的数字化实现研究[D]. 侯彬.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2)
  • [4]双通道涡街信号数字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黄满金. 浙江大学, 2014(09)
  • [5]某型号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曹懋.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6]电工技师考评复习题集[J]. 机械委人劳司. 电气时代, 1991(04)
  • [7]活塞式压缩机测试[J]. 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教研室. 压缩机技术, 1977(03)
  • [8]电磁系仪表(三)[J]. 指示仪表讲座编写组. 电测与仪表, 1973(03)
  • [9]电动系仪表(六)[J]. 电工仪表研究所指示仪表讲座编写组. 电测与仪表, 1972(10)
  • [10]磁电系仪表(四)[J]. 电工仪表研究所指示仪表讲座编写组. 电测与仪表, 1971(11)

标签:;  ;  ;  ;  ;  

测量仪器张力线允许电流的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