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的目录室咨询(论文文献综述)
薛清午[1](2021)在《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对于校园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的核心,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从动荡到平稳,从封闭到开放,从繁杂到便捷,它的多样性随着国家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得到体现。良好的高等教育环境离不开图书馆的建设,它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学风校训、学术科研与人才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师范类高校,承担着地方教育、民族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多重责任,然而图书馆室内环境却存在旧环境难以满足新需求的问题,现有图书馆室内环境理应展现出更加完备的功能规划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基于此问题,本文从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入手,结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实地情况,运用定量研究中的调查法、相关法,结合定性研究中实地观察法与内容分析法,分别对高校图书馆与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出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功能规划不尽完善、材料利用不尽合理、人文关怀不够深入三大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得出,图书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需要兼顾能源效率、材料效用、人文效益三个方面。功能规划的问题基于能源效率解决,包含图书馆室内的光环境、声环境、温度环境和空气质量;材料利用的问题基于材料效用解决,包含图书馆室内环境所用材料的数量、环保性、质量与特性;人文关怀的问题从人文效益入手,围绕尊重“和而不同”的理念,包含文化、心理和精神。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形成全方位解决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室内环境问题的可持续方法。设计实践将图书馆室内环境的问题用可持续设计方法解决,根据两者的相关理论与实际案例,形成适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室内环境的实际应用。具体的设计实践将可持续生态循环与高校图书馆育德育人的理念相结合,提出校园温室的设计概念,意在将图书馆打造成校园中同时满足环境和人两者需求的循环温室。在室内环境的规划中将图书馆按照需求分为封闭式自习空间、半开放式办公空间和开放式公共空间,根据馆藏内容定位,突出不同藏阅室的室内环境特征,结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现有条件进行设计。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方法与高校图书馆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室内环境的空间利用率与在校师生的使用体验。在改善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付诸实践,使环境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为类似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艾萱[2](2019)在《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高毅[3](2019)在《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被动式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推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引发了严重的能源与生态危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建筑创作自由,导致建筑能耗总占比不断加大,在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6%,且未来将会持续增加。在可持续理念影响下,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低碳建筑等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被动式设计正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意义。应用被动式建筑设计原理与图解分析、thsware软件模拟等方法,探索生态图书馆设计原则与策略。首先通过对绿色建筑脉络与现状的整理,确定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被动式设计的研究方向。对国内外被动式理论实践与图书馆发展概述进行分析归纳,奠定图书馆被动式设计理论基础。然后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进行调研分析,依据其现状不足得出论文现实基础。在历史研究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研究该气候区图书馆被动式设计原则与策略,并指导相应的设计实践。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被动式设计原则主要为综合遮阳、舒适性采光、通风与防风以及隔热与得热设计原则。被动式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了规划、单体、细部构造以及软件模拟。规划布局需考虑选址与环境、总平面布局、建筑朝向以及景观设计。选址要考虑可达性、良好生态景观,总平面采用小进深布局,大进深图书馆宜采用中庭、庭院等优化策略,景观设计绿植、水体、生态地面等优化室外微气候;单体设计主要包括了形体与空间设计,形体可通过形体切割扩大采光面,通过出挑、错动实现形体自遮阳,通过错动、倾斜屋面、形体高耸等加强通风;空间设计通过中庭、立体庭院、外围缓冲空间等策略。细部设计从生态表皮、采光、遮阳以及通风构件等入手,结合气候与功能属性优化被动式设计,同时利用斯维尔软件对上述策略进行模拟验证,检验策略科学性。图书馆被动式设计需从全方位建构系统化策略,趋利避害,采取被动式优先主动式辅助原则,满足健康、舒适室内环境需求。
籍仙荣[4](2018)在《高校图书馆声环境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普通图书馆的搜集、整理、保存、借阅和提供信息检索等功能,而且还是高校师生学习和科研的主要场所,更为使用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学术讨论、交流思想信息以及举行一些社会活动的氛围和空间;前者要求图书馆有安静的声环境,使其可以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而后者则需要更为开放的环境,更多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会需要电脑、多媒体等设施,也会产生更多的噪声,这些都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声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论文首先对高校图书馆的声环境进行问卷调查和客观声学参数测量,了解图书馆噪声的来源和学生对不同噪声的烦扰程度。对于不同的噪声,从建设程序全过程论述了不同阶段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方法涉及到案例研究、实验测量、数值模拟预测以及计算等手段。由于使用者对声舒适度的评价不仅受客观声学指标的影响,还受其它许多非声学因素的影响,因此论文又从物理环境、使用者个体因素、室外景观特征、建筑特征等角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声景观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高校图书馆室内、外声景观模型。论文在分析建设程序全过程各个阶段的噪声控制策略时,尤其对隔声薄弱的轻质墙体、门窗以及楼板的隔振进行实验、模拟预测和计算。研究中发现面密度不同的轻质墙隔声性能虽然遵循质量定律,即面密度越大,隔声效果越好;但当抹灰后,在一定范围内,无论单面抹灰还是双面抹灰,各种不同面密度的轻质墙体隔声效果相差不大,即面密度大小对隔声效果的影响减弱,通过分析可知,抹灰对于轻质隔墙隔声效果的改善主要是由于其对材料表面的封闭作用,由于抹灰层的厚度和质量均较小,因此其增加的面密度对隔声量的改善有限。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是室内空间的延续,对图书馆室外空间的声舒适性做了相关研究,表明主观声舒适度评价会受到声源类型和声压级的影响,对于以大多数人喜欢的自然声为主的声环境,主观声舒适度受声压级变化的影响较小;而对于以人们喜欢的人造声为主的声环境,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主观声舒适度受声压级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超过该阈值,则会引起人们烦扰;而对于以人们不喜欢的声音为主的声环境,声压级与主观声舒适度评价间则呈现较强相关性。调查还显示,人们对安静的声环境有较多的偏好,而对于有舒适背景声的声环境,喜好性的选择则表现的多样化,这和一些其它空间的调研结果不太一致,究其原因,是由于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和使用功能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声压级、空气质量、温度、照度、风速和湿度等都是建筑物理环境舒适度整体评价的主因子,但这些因素的贡献率仅有52.9%左右,也就是说还有其它因素会影响该评价。论文还在声舒适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室内外声景模型。本文针对室内空间的的声环境、建筑特征、个体因素等进行分析;并具体对声环境和建筑特征做了物理和心理声学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人流量对声压级和响度的影响显着;同时,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以及双因素的交叉作用对声压级和响度的影响显着。论文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声环境做了一系列研究,对其它类型图书馆、教育类建筑、办公类建筑等的声环境研究和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龚程超[5](2017)在《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空间的噪声环境评价及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国高校建设也经历了一个高峰期,并出现了大量的图书馆来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大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传播文化的中心。以往的高校图书馆都是“藏、借、阅”分开设计,但时代发展很快,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藏、阅”一体化的开架阅览空间设计,而这之中就包括了很多高校图书馆。同时,因为高校图书馆是在校学生和老师需要完成很多的脑力活动的地方,其室内噪声环境质量对使用者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对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空间噪声环境的评价与研究对改进其声环境的舒适性有很大现实意义,也为以后高校图书馆室内开架阅览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合理的参考依据。基于以上背景,本人通过大量阅读文献,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分析图书馆的总图和平面特点,并结合实地调研和数据测量的研究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调研的对象为广州大学城几个典型的高校图书馆,数据是在图书馆使用人数较多的下午和晚上两个时间段采集,选用的仪器是UT352声级计。数据分析除了单独对图书馆进行每个测点的分析以外,还对每个图书馆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根据调研数据的对比分析,影响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空间噪声环境的主要因素为室内噪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中庭空间的噪声回音、靠近阅览区的卫生间和机房设备以及挪动桌椅、电脑打字等人为噪声;室外选址也有一定的噪声,但整体影响不大,其噪声源主要有图书馆主入口广场、靠近图书馆的机动车道和运动场,其中运动场噪声影响相对较大。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主要因素,本人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图书馆噪声控制的方法及建议。最后希望自己的结论可以为以后图书馆开架阅览空间的噪声环境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王鑫[6](2016)在《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师生进行学习、交流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图书馆职能在不断扩大,功能在不断延伸。面对互联网和电子出版物的冲击,以及用户需求的提升,图书馆认识到为用户和馆员提供方便、高效、舒适的环境渐趋重要。建筑为人,舒适为上。舒适才能保障健康,舒适才能提高效率。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正是图书馆文化特质、人文精神象征的突出表现。本文以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为研究内容,在对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分析研究和对国内图书馆建筑舒适性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概念,并从新形势下使用者(用户及馆员)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出发,结合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和需求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筑功能性与舒适性的关系,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构成要素。之后,本文以南京市五所高校图书馆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用户对舒适性建设的需求及意见,以及馆员办公环境的使用情况。然后将五所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进行横向对比,总结其相同点及差异性,确定改进的方向。最后总结归纳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建设原则和策略,希望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杜宝兰[7](1994)在《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图书馆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由建国初期的132所增加到现今的1100所,藏书总量达4亿册,工作人员4万余人。这些情况充分说明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采集单一印刷载体转向采集多类信息载体;由单纯被动地提供文献到开始主动服务并直接进入教学环节;从提供情报线索到同时开发代查原
沈固朝[8](1993)在《图书馆咨询环境刍议》文中认为读者的咨询行为同他所处的图书馆咨询环境密切相关——咨询台的位置、工具书的布局、咨询馆员的安排以及光线、噪音等都是影响读者提问的物理因素。作者运用环境心理学的观点对这些因素作了理论探讨,以期改进读者对咨询服务的利用。文章还比较了中、美两国图书馆参考区的区别,认为美国同行的经验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
班金梅[9](1990)在《谈“社科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辅助教学方法》文中研究说明 我曾为高校学生开过“社科文献检索与利用”讲座课。教学实践使我有些感受与体会。我认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下称“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特殊课程,其特殊实践性在于文献检索方法的掌握与应用。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仅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课程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实习课注入一些新的内容、新的方法,称之为“辅助教学方法”。使它与
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办公室[10](1989)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会员成果目录》文中研究说明 1989年5月23日是省图书馆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展示十年来会员的科研成果,学会办公室根据会员个人的填报材料,整理编辑了这个成果目录。目录主要收录了会员在出版社、刊物上正式出版发表的论着或在地市以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过的论文。凡属工作成果,如:书目索引、咨询课题、工作改革建议等均不予收入。目录中的款目以着者为标目,内容包括着者单位、成果名称、出版社或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年代、卷期。款目按作者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一作者下的成果按出版或发表时间排列。
二、图书馆的目录室咨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的目录室咨询(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六)创新点 |
一、高校图书馆环境分析 |
(一)高校图书馆环境概述 |
1.高校图书馆的过往与现状 |
2.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
3.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职能与基本要求 |
(二)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室内环境概述 |
1.环境现状 |
2.问题分析 |
本章小结 |
二、图书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分析 |
(一)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概述 |
1.绿色设计阶段 |
2.生命周期阶段 |
3.产品服务系统设计阶段 |
4.社会创新设计阶段 |
(二)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的原则 |
(三)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的特征 |
1.有机整体性 |
2.可再生弹性 |
3.微观近人性 |
4.生态审美性 |
5.文化传承性 |
6.开放促进性 |
本章小结 |
三、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方法 |
(一)基于能源效率解决空间功能规划的设计方法 |
1.光环境:自然光与高效率光优先 |
2.声环境:隔声与吸声并进 |
3.温度环境:热舒适环境维护 |
4.空气质量:有效通风强化 |
(二)基于材料效用解决空间材料利用问题的方法 |
1.消耗最小化 |
2.无毒害优先 |
3.有机循环 |
4.生物相容 |
(三)基于人文效益解决人文关怀问题的方法 |
1.尊重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
2.尊重师生的心理因素 |
3.尊重师生的精神需要 |
本章小结 |
四、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实践 |
(一)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可持续设计分析 |
1.环境分析 |
2.受众调查 |
3.目标定位 |
(二)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模式构建 |
1.可持续的空间规划——因地布局、因需分类 |
2.可持续的材质利用——旧材新用、新材再用 |
3.可持续的人文关怀——尊重多元、文化再造 |
4.效果表现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绪论相关表格 |
附录2 正文相关表格 |
附录3 毕业设计实践展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被动式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态危机 |
1.1.2 绿色建筑盲目化 |
1.1.3 地域气候差异化 |
1.2 概念界定 |
1.2.1 夏热冬冷地区 |
1.2.2 图书馆 |
1.2.3 被动式设计策略 |
1.3 研究来源、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来源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案例剖析 |
1.4.2 软件模拟 |
1.4.3 语义差异法 |
1.5 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被动式设计理念发展与图书馆设计概述 |
2.1 被动式设计概述 |
2.1.1 被动式设计发展脉络 |
2.1.2 被动式设计原理 |
2.1.3 被动式设计目标 |
2.2 国外被动式设计相关理论与实践 |
2.2.1 早期朴素被动式设计探索 |
2.2.2 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 |
2.2.3 生态高技派的被动式设计 |
2.3 国内被动式设计相关理论 |
2.3.1 早期建筑风水理论 |
2.3.2 结合气候的被动式设计 |
2.4 图书馆概述 |
2.4.1 图书馆发展脉络 |
2.4.2 生态图书馆设计 |
2.4.3 图书馆室内环境特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设计以及图书馆调研分析 |
3.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
3.2 夏热冬冷地区传统建筑被动式设计分析 |
3.2.1 选址布局 |
3.2.2 单体建筑 |
3.2.3 细部构造 |
3.3 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现状调研 |
3.3.1 南京图书馆 |
3.3.2 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文典阁 |
3.3.3 上海嘉定图书馆 |
3.3.4 上海浦东图书馆 |
3.3.5 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 |
3.3.6 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图书馆 |
3.4 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现状分析 |
3.4.1 图书馆被动式策略使用现状 |
3.4.2 图书馆室内环境现状分析 |
3.4.3 图书馆现状问题反思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被动式设计原则 |
4.1 综合遮阳原则 |
4.1.1 遮阳设计 |
4.1.2 遮阳与采光动态平衡原则 |
4.1.3 兼顾通风的遮阳原则 |
4.1.4 结合形式美的遮阳原则 |
4.2 舒适性采光原则 |
4.2.1 自然采光特点 |
4.2.2 采光设计 |
4.2.3 遮光设计 |
4.3 通风与防风对立统一原则 |
4.4 隔热与得热统筹兼顾原则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被动式设计策略 |
5.1 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规划布局被动式设计策略 |
5.1.1 建筑选址与环境 |
5.1.2 总平面布局 |
5.1.3 建筑朝向 |
5.1.4 景观设计 |
5.2 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单体设计被动式策略 |
5.2.1 建筑体形设计策略 |
5.2.2 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
5.3 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细部构造被动式设计策略 |
5.3.1 被动式生态表皮 |
5.3.2 采光构件 |
5.3.3 遮阳构件 |
5.3.4 通风构件 |
5.4 基于斯维尔软件模拟验证策略 |
5.4.1 采光模拟验证 |
5.4.2 通风模拟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湘潭两馆三中心图书馆被动式设计实践 |
6.1 项目背景 |
6.1.1 湘潭市气候概述 |
6.1.2 项目简介 |
6.1.3 方案简介 |
6.2 项目被动式策略 |
6.3 项目被动式策略软件模拟 |
6.3.1 光环境 |
6.3.2 风环境 |
6.3.3 热环境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4)高校图书馆声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代图书馆对声环境提出了新要求 |
1.1.2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的必然 |
1.1.3 声环境控制和设计技术发展的趋势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内外声环境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外图书馆声环境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足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图书馆与声学 |
2.1 图书馆的发展史 |
2.1.1 西方图书馆的发展史~[57-59] |
2.1.2 中国图书馆发展史~[60] |
2.1.3 电子时代的图书馆 |
2.2 现代图书馆的声学问题 |
2.2.1 图书馆与声学 |
2.2.2 现代图书馆的声学问题调研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选址、规划和设计对高校图书馆声环境的影响 |
3.1 对高校图书馆室外声环境的要求 |
3.1.1 室外声环境的评价指标 |
3.1.2 与图书馆有关的室外声环境标准 |
3.2 对图书馆室内声环境的要求 |
3.2.1 室内声学发展历程 |
3.2.2 室内声学评价指标 |
3.2.3 与图书馆有关的室内声环境标准 |
3.3 高校图书馆室外噪声控制 |
3.3.1 已建好图书馆的声环境控制 |
3.3.2 新建图书馆的声环境控制 |
3.4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阶段的噪声控制策略 |
3.4.1 图书馆功能分区需考虑的因素 |
3.4.2 图书馆功能分区案例分析 |
3.5 高校图书馆室外噪声控制案例 |
3.5.1 室外声环境概况 |
3.5.2 声屏障降噪计算 |
3.5.3 声屏障降噪模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建筑构件的隔声、隔振与室内吸声 |
4.1 墙体的隔声 |
4.1.1 墙体隔声特点 |
4.1.2 轻质墙体的隔声预测 |
4.2 门窗的隔声 |
4.3 楼板隔振 |
4.3.1 楼板隔振介绍 |
4.3.2 楼地面构造对隔振影响的预测 |
4.4 室内声场的预测 |
4.4.1 室内声学辅助设计方法~[86] |
4.4.2 室内声场的案例研究 |
4.4.3 声场预测在阅览室、自习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
4.5 图书馆建筑声学案例 |
4.5.1 哈利法克斯中央图书馆介绍 |
4.5.2 哈利法克斯中央图书馆建筑声学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的声景营建 |
5.1 基于声舒适性评价的高校图书馆室外声景营建 |
5.1.1 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声舒适性研究 |
5.1.2 高校图书馆室外声景营建 |
5.2 高校图书馆室内声景营建 |
5.2.1 室内声景观介绍 |
5.2.2 室内声景观的设计因素 |
5.2.3 室内声景观案例研究 |
5.2.4 声环境与建筑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5.2.5 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附表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空间的噪声环境评价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读 |
1.3.2 实地调研并测量噪声级 |
1.3.3 数据分析、图表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1.4.1 高校图书馆的噪声环境水平 |
1.4.2 分析噪声数据及来源 |
1.4.3 噪声的控制 |
1.5 研究现状 |
1.5.1 国内研究 |
1.5.2 国外研究 |
1.6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图书馆开架阅览空间噪声环境先导研究 |
2.1 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
2.2 采用开架阅览模式后图书馆特点转变 |
2.2.1.图书馆概念的转变 |
2.2.2.知识载体的转变 |
2.2.3.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转变 |
2.3 相关概念界定 |
2.3.1 声环境 |
2.3.2 噪声概念 |
2.3.3 噪声的影响 |
2.4 生活噪音种类和强度以及图书馆噪音控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噪声环境 |
3.1 噪声测量须知 |
3.1.1 测量计权(加权)声级 |
3.1.2 测量选用的仪器 |
3.1.3 数据测点选择标准 |
3.1.4 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背景材料 |
3.2 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噪声环境研究 |
3.2.1 图书馆基本概况 |
3.2.2 图书馆选址及内部平面的特点分析及提出假设 |
3.2.3 平面测点数据表及分布图 |
3.2.4 平面测点数据分析 |
3.2.5 小结 |
3.3 广州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噪声环境质量研究 |
3.3.1 图书馆基本概况 |
3.3.2 图书馆的内部平面布局 |
3.3.3 图书馆选址及内部平面的特点分析及提出假设 |
3.3.4 平面测点数据表及分布图 |
3.3.5 平面测点数据分析 |
3.3.6 小结 |
3.4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噪声环境质量研究 |
3.4.1 图书馆基本概况 |
3.4.2 图书馆的内部平面布局 |
3.4.3 图书馆选址及内部平面的特点分析及提出假设 |
3.4.4 图书馆测点噪声级数据表很测点分布图 |
3.4.5 测点数据分析 |
3.4.6 小结 |
3.5 广州大学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噪声环境研究 |
3.5.1 图书馆基本概况 |
3.5.2 图书馆的内部平面布局 |
3.5.3 图书馆选址及内部平面的特点分析及提出假设 |
3.5.4 图书馆测点噪声级数据表 |
3.5.5 小结 |
3.6 总结 |
3.6.1 室内外噪声影响强弱 |
3.6.2 影响图书馆开架阅览区主要噪声源 |
3.6.3 主要噪声源的噪声特性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噪声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建议 |
4.1 图书馆平面设计对噪声控制的影响及改进 |
4.1.1 门厅位置设计对图书馆阅览室噪声环境的影响 |
4.1.2 卫生间和机房设备位置设计对图书馆阅览室噪声环境的影响 |
4.2 图书馆中庭空间设计对噪声控制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
4.3 图书馆总平面设计对噪声控制的影响及优化建议 |
4.3.1 室外绿化降噪 |
4.3.2 合理选址 |
4.4 图书馆其他因素对噪声控制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
4.4.1 设备降噪,隔离噪音来源 |
4.4.2 室内材料降噪 |
4.4.3 图书馆室内绿化降噪 |
4.4.4 加强图书馆管理 |
第五章 总结 |
5.1 室内因素 |
5.1.1 噪声强弱排序 |
5.1.2 优化建议 |
5.1.3 对图书馆阅览空间噪声环境设计的启示 |
5.2 室外因素 |
5.2.1 噪声强弱排序 |
5.2.2 优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附件 |
(6)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建筑舒适性 |
1.3.2 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5.1 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结构 |
1.6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6.1 研究创新点 |
1.6.2 研究难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研究 |
2.1.2 国内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研究 |
2.1.3 研究现状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环境心理学 |
2.2.2 人体工程学 |
2.2.3 需求理论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理论分析 |
3.1 高校图书馆使用者的特质及行为分析 |
3.1.1 使用者的特质 |
3.1.2 使用者的行为分析 |
3.2 影响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因素分析 |
3.2.1 生理需求 |
3.2.2 心理需求 |
3.3 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构成内容 |
3.4 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构成分析 |
3.4.1 高校图书馆建筑功能性与舒适性的关系 |
3.4.2 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构成分析 |
3.4.3 办公环境舒适性的构成分析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用户调研与分析 |
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4.2 调研对象概况 |
4.2.1 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 |
4.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将军路校区) |
4.2.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 |
4.2.4 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浦口校区) |
4.2.5 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 |
4.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3.1 基本信息 |
4.3.2 光环境 |
4.3.3 声环境 |
4.3.4 热环境 |
4.3.5 空气品质 |
4.3.6 桌椅 |
4.3.7 色彩设计 |
4.3.8 个人研究室和团体讨论空间 |
4.3.9 文化氛围和休闲场所 |
4.3.10 生态绿化 |
4.4 馆员访谈及分析 |
4.4.1 基本资料 |
4.4.2 光环境 |
4.4.3 声环境 |
4.4.4 热环境 |
4.4.5 空气品质 |
4.4.6 色彩设计 |
4.4.7 桌椅等家具 |
4.4.8 绿化情况 |
4.4.9 私密性要求 |
4.4.10 休闲场所 |
4.4.11 舒适性建设 |
4.5 综合分析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
5.1 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建设原则 |
5.1.1 整体性原则 |
5.1.2 以人为本原则 |
5.1.3 多元性原则 |
5.1.4 文化艺术性原则 |
5.1.5 生态性原则 |
5.2 高校图书馆建筑舒适性的建设策略 |
5.2.1 整体设计策略 |
5.2.2 关注人的设计策略 |
5.2.3 细节设计策略 |
5.2.4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设计策略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 |
1、馆舍方面的原因 |
2、图书文献搜集方面的原因 |
3、检索系统方面的原因 |
4、闭架借阅方面的原因 |
5、图书馆专业队伍方面的原因 |
6、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方面的原因 |
7、读者素质方面的原因 |
二、对策研究 |
1、扩建或新建馆舍是目前高校的迫切需要 |
2、内部结构协调,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 |
3、加强横向联系,建立协作网络 |
4、提高采购质量 |
5、编制完整的目录体系 |
6、改变服务方式,实行开架借阅 |
7、大力开展读者培训 |
8、加强队伍建设,保质保量地配备读者工作人员 |
四、图书馆的目录室咨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可持续设计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D]. 薛清午.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研究[D]. 艾萱.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3]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被动式设计策略研究[D]. 高毅.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高校图书馆声环境研究[D]. 籍仙荣. 太原理工大学, 2018(08)
- [5]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空间的噪声环境评价及控制研究[D]. 龚程超.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6]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舒适性研究[D]. 王鑫. 东南大学, 2016(03)
- [7]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 杜宝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 [8]图书馆咨询环境刍议[J]. 沈固朝. 图书情报工作, 1993(05)
- [9]谈“社科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辅助教学方法[J]. 班金梅. 河北图苑, 1990(04)
- [10]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会员成果目录[J]. 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办公室. 黑龙江图书馆, 198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