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288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靖怡,李军,陈恒文,惠小珊,白京,王阶[1](2021)在《血栓心脉宁“血脉双治”组方探讨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血栓心脉宁以"血脉双治"理论为基础,配伍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君二臣四"之制,由丹参、川芎等10味中药组成,共奏益气活血,开窍止痛之功。相关研究显示血栓心脉宁作用机制涉及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再生、抗血小板聚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反应等,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
颜宇枭,刘百祥[2](2017)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概况》文中研究指明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属中医学"泄泻"范畴[2]。小儿腹泻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3]。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历史久远,治疗方法颇多,其中推拿治疗因其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易于接受等优点,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4],故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日益突
柳瑞梅[3](2014)在《外治法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夏秋两季较多见。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免疫,调节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收敛止泻疗效显着。
李朝霞[4](2013)在《推拿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湿热泻患儿9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由SPSS17.0软件产生)将患儿分配到推拿组(30例)、刺四缝组(30例)和推拿配合刺四缝组(30例)。推拿组:清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清板门(200次)、清补脾经(200次)、顺运内八卦(100次)、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各50次),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刺四缝组:双侧四缝穴交替点刺放血治疗;每隔3日治疗1次,2次为1疗程。推拿配合刺四缝组:推拿治疗、点刺治疗及疗程同推拿组和刺四缝组。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治疗后的安全性、有效性、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及大便白细胞计数,并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推拿配合刺四缝组:痊愈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未愈1例,愈显率为78.57%;推拿组: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16例、未愈5例,愈显率为25%;刺四缝组: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未愈4例,愈显率为42.86%。三组愈显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推拿配合刺四缝组疗效优于推拿组和刺四缝组。2.三组治疗前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综合积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组在缓解小儿腹泻症状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推拿配合刺四缝组在缓解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小便、精神、发热等方面较推拿组和刺四缝组疗效更好。3.治疗前后大便白细胞计数比较,推拿配合刺四缝组与刺四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提示推拿配合刺四缝组在改善大便白细胞计数中优于刺四缝组。与推拿组相比,两组在改善大便白细胞计数中作用相当。结论:推拿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防治小儿腹泻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朝霞,井夫杰[5](2013)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概况》文中认为综述了近10年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规律,其中推拿和针灸最常用且疗效较好,参考文献38篇。
邱颜昭,李江全[6](2010)在《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推拿疗法是目前小儿腹泻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腹泻推拿在临床研究方面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治疗、推拿与其它辅助疗法相结合及其作用机制等。临床研究表明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推拿疗法确实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滕旭[7](2004)在《针推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四季皆有发生,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病(不包括中国),导致每年500万小儿死亡,因此,WHO把腹泻病的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同时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目前针对非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秋季腹泻及迁延性、慢性腹泻尚无特效的西医治疗手段,多采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支持疗法。中医传统外治法如针刺穴位、推拿等对该病疗效确切,效果满意,且患儿无痛苦,值得推广。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的“泄泻”范畴,中医多采用传统技法治疗小儿泄泻。笔者选择120例3岁以内的轮状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经络理论,运用“针推治疗婴幼儿腹泻技术”治疗腹泻患儿。根据中医辨证,施以不同的手法及针法,3-6天为一疗程。随机对照组采用口服思密达治疗,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便轮状病毒抗原,并观察大便性状、次数、脱水情况等症状体征,及血、尿、便常规,血清离子,血气分析等资料,填写表格。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与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指标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临床疗效主要结:果为观察组痊愈74例(92.5%),显效4例(5%),有效0例(0%),无效2例(2.5%),总有效率为97.5%。 小儿腹泻遵循“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无湿不成泻”的基本规律。认为引起泄泻的原因,主要以湿盛和脾虚为主,“湿盛则濡泻。”急性泄泻以湿盛为多,慢性泄泻以脾虚为多。湿盛和脾虚二者互为因果。“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临床辨证,应分清寒热虚实,“其实者,散而泻之”,“虚者补之”。寒湿泻和脾虚泻采用补法以健脾利湿,温中止泻;湿热泻和伤食泻采用清补兼施以清热利湿,消食导滞。但《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各型皆选用衤、脾经的手法,健脾利湿,以期脾胃功能的恢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云:“大肠有病泄泻多,大肠推抹待如何”,因此辨证加减手法均取用大肠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在“针推治疗婴幼儿腹泻技术”中,清小肠即利小便为治泻必用之法。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是,针推法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效果满意,且患儿无痛苦,方法简单.无副作用,适宜推广。
孟宪军,王文革,邵铭熙[8](2004)在《婴幼儿腹泻推拿疗法近况析义》文中指出综述了近十年来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进展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手法治疗、辅助疗法、作用机理等几方面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张学林,贾秀杰,吴德章,苏明[9](1994)在《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288例》文中研究指明 小儿腹泻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而以夏秋季为主。我们1991年3月~1993年1月用推拿加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288例,方法简单,治愈率高,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8例中,男178例,女110例;年龄:<1岁101例.1~3岁162例.4~7岁25例。病程:发病5天以内150例,6~10天72例,11~20天48例,>21天18例。脱水程度:无脱水79例,轻度脱水114例,中度脱水67例,重度脱水28例。
赵江波[10](2021)在《热敏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热敏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探索热敏灸对小儿肌性斜颈的有效性,拓宽热敏灸的治疗范围,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按就诊时间进行排序,并根据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软件中RAND函数命令生成随机数字,按升序排序后得到的新数列由上至下规定前30例样本为对照组,后30例样本规定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电磁波治疗仪(又称TDP治疗仪,俗称“神灯”)联合推拿治疗,试验组采用热敏灸联合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由同一医师操作完成。两组治疗频率均为每日1次,每周5次休息2日,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本次研究周期为3个疗程。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样本治疗前后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下的胸锁乳突肌长径及厚度和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评价量表中各项指标(斜颈程度、SCM挛缩变化、双侧SCM厚度差值百分比、SCM肿块硬度及头颈被动旋转、头颈被动侧屈)评分及总分,所有试验所得的临床数据均使用IBM SPSS 26.0软件包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差异性,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优效性。结果:本研究完成后,对照组最终完成样本29例,试验组完成样本30例。1、一般情况比较:入组时将两组样本的性别、肿块位置、月龄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2、治疗前后两组样本组内比较:两组样本治疗后患侧胸锁乳突肌长径和厚度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评价量表中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3、治疗后两组样本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在“双侧SCM厚度差值百分比”和“SCM肿块硬度”两项指标中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头颈被动旋转”、“头颈被动侧屈”、“斜颈程度”、“SCM挛缩变化”四个指标中,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说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对照组29例样本中,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试验组30例样本中,痊愈8例、显效21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样本临床疗效的等级资料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1.热敏灸联合推拿治疗CMT的总体疗效均优于TDP治疗仪联合推拿。2.热敏灸在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患儿治疗后无不适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二、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28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288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血栓心脉宁“血脉双治”组方探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遵循“血脉双治”理论构建血脉病整体认识 |
2 组方传承创新凸显中医学特色 |
3 复杂作用机制发挥多重保护效应 |
3.1 保护血管内皮 |
3.2 促进血管再生 |
3.3 抗血小板聚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 |
3.4 抑制炎症反应 |
4 临床运用 |
4.1 冠心病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
4.2 高脂血症 |
4.3 心律失常 |
4.4 脑梗死 |
4.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4.6 血管性痴呆 |
4.7 其他疾病 |
5 展 望 |
(2)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推拿疗法 |
2.1 辨证推拿 |
2.2 辨病推拿 |
2.3 流派推拿 |
2.4 配合其他疗法 |
2.4.1 中药内服 |
2.4.2 中药敷贴 |
2.4.3 中药足浴 |
2.4.4 中药灌肠 |
2.4.5针刺 |
2.4.6 艾灸 |
2.4.7 西药内服 |
2.4.8 西药穴位注射 |
2.4.9 西药敷脐 |
2.4.1 0 物理疗法 |
3 小结 |
(3)外治法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治疗方法 |
讨论 |
(4)推拿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六)分组及基线资料分析比较 |
(七)治疗方法 |
(八)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九)资料分析与统计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三组安全性评价 |
(二)三组有效性评价 |
(三)治疗前后三组大便白细胞计数比较 |
(四)患儿依从性调查分析 |
讨论 |
一、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 |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腹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因病理的认识 |
二、小儿腹泻的治疗现状 |
(一)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现状 |
(二)现代医学治疗小儿腹泻的现状 |
(三)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现状 |
(四)刺血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现状 |
(五)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现状 |
三、推拿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 |
(一)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作用机理探讨 |
(二)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腹泻的作用机理探讨 |
(三)推拿配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5)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推拿 |
1.1 辨证推拿 |
1.2 基本方推拿 |
1.3 简易推拿 |
2 针刺 |
3 刺血疗法 |
4 穴位注射 |
5 脐疗 |
5.1 组方敷脐 |
5.2 单味药敷脐 |
5.3 艾灸神阙 |
6 其他外治方法 |
6.1 灌肠 |
6.2 拔罐 |
6.3 足疗 |
6.4 刮痧 |
7 小结 |
(7)针推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部分(材料、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个人简历 |
(10)热敏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应用热效应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 |
1.中医热效应应用于CMT治疗 |
1.1 灸法 |
1.2 穴位贴敷疗法 |
1.3 蜡疗法 |
1.4 敷药法、熏洗(蒸)法 |
2.西医热效应应用于CMT治疗 |
3.小结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方法 |
1.7 终止试验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病例收集完成情况 |
2.一般资料比较 |
3.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数据对比 |
3.1 治疗前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患侧SCM肿块长径、厚度对比 |
3.2 治疗前两组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评价量表评分组间对比 |
4.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征对比 |
4.1 治疗前后两组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组内和组间比较 |
4.2 对照组治疗前后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评价量表评分对比 |
4.3 试验组治疗前后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评价量表评分对比 |
4.4 治疗后两组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评价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组间对比 |
4.5 两组患儿总体临床疗效对比 |
4.6 不良反应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西医对CMT的认识 |
1.1 西医对CMT的认识 |
1.2 中医对CMT的认识 |
2.中医推拿对CMT的治疗作用浅析 |
3.热效应在CMT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浅析 |
3.1 现代理疗仪中热效应的作用机制 |
3.2 中医外治法中热效应的作用机制 |
4.选题依据 |
5.结果分析 |
6.小结 |
7.安全性分析 |
8.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 |
附录 二 |
附录 三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四 |
四、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28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栓心脉宁“血脉双治”组方探讨及研究进展[J]. 王靖怡,李军,陈恒文,惠小珊,白京,王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 [2]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概况[J]. 颜宇枭,刘百祥. 湖南中医杂志, 2017(02)
- [3]外治法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J]. 柳瑞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4(11)
- [4]推拿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的临床研究[D]. 李朝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5]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概况[J]. 李朝霞,井夫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2)
- [6]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研究[J]. 邱颜昭,李江全. 吉林中医药, 2010(10)
- [7]针推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研究[D]. 滕旭. 辽宁中医学院, 2004(01)
- [8]婴幼儿腹泻推拿疗法近况析义[J]. 孟宪军,王文革,邵铭熙.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4(02)
- [9]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288例[J]. 张学林,贾秀杰,吴德章,苏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S1)
- [10]热敏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研究[D]. 赵江波.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