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瘦儿童的合理饮食(论文文献综述)
秦文哲[1](2019)在《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研究 ——基于2014-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第二个十年”发生的生物及社会心理的迅速变化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变化使青少年成为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独特时期,同时也是为成年期健康打基础的重要时期。随着青春期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都对青少年健康进行了重点关注。联合国、WHO、UNICEF等发布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2016—2030年)》,首次纳入10~19岁青少年作为全球健康行动策略的核心人群之一,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措施和监测指标。在中国,从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到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对青少年健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相关举措。青少年时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健康的时期,疾病负担较低,然而,目前青少年的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大多数慢性非传染病有关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始于青少年时期,或者在这一时期得到巩固;超重肥胖、视力低下、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以及其他的一些健康问题均呈普遍化和低龄化趋势。这些行为和因素对当前青少年健康和发展,以及未来成年时期的健康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急需要开展青少年健康的监测和评价,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目前有关青少年健康状况评价方面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某个单一指标,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且已有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为综合指数法、判别分析等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因此,采用人工智能分析方法以及时空分析方法对青少年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掌握青少年健康状况、时空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对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目的以山东省2014年-2018年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中10-18岁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在对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疾患等指标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属性层次分析模型构建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构建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模型,对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时空分布描述的基础上,探讨青少年健康状况时空演变的特征并进行变化收敛性检验,同时纳入宏观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医疗资源因素,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青少年综合健康状况时空分布差异的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健康管理策略,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从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健康疾患等方面了解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2014-2018年青少年上述各健康指标的变化趋势;(2)基于属性层次分析模型,构建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确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青少年的综合健康状况进行评价;(3)分析山东省17地市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时空分布模式,揭示青少年健康状况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变化收敛性趋势;进一步分析影响青少年健康状况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4)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研究结论,根据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提高山东省青少年健康水平,改变日趋下滑的趋势,完善青少年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资料主要包括:一是山东省青少年体检数据,来源于2014年-2018年山东省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二是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水平、环境质量和医疗资源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研究对象为山东省公办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段为10-18岁的青少年。研究内容与方法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从青少年健康状况的描述、评价、时空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等角度对2014年-2018年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管理策略,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总结归纳目前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青少年健康评估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采用文献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通过初筛与二次筛选,选取与青少年健康相关的文献,遵循系统评价的流程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综述。(2)从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健康疾患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采用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χ2检验、t检验等相关的统计推断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青少年健康指标进行比较,采用线性趋势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对各健康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的强度进行分析。(3)构建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明确评价指标的前提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构建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文献复习及专家咨询法,纳入与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最为密切的3大类9项指标;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模型,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相对权、计算合成权重,从而确定一、二级维度指标的权重,构建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有效学习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利用BPNN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再利用遗传算法对BPNN的连接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构建GA-BPNN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建成并进行训练验证后,固定模型,然后对青少年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4)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空间分布的异质性,采用变化收敛性检验分析青少年健康变化的收敛趋势,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影响青少年健康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应对之策。研究结果2014年-2018年共纳入了 22,311,212名10-18岁中小学生,其中女生占47.10%,男生占52.90%,农村学生占58.00%,城市学生占42.00%。(l)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分析2014年-2018年5次青少年体检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地区青少年BMI指数在5年间大致呈逐年增大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份男生的BMI指数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年龄变化看,青少年BMI指数在各年份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10-14岁时,增长速度较快。2014年-2018年不同性别、不同地区青少年身体形态标准得分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份女生的标准得分高于男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青少年生理功能指标分析2014年-2018年青少年体重肺活量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仅女生表现出轻微的波动上升趋势,各年份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份间男生高于女生,城乡差异不明显。2014年-2018年各年份青少年生理功能标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的生理功能标准得分在5年间基本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而男生标准得分在各年份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年份间女生标准得分均高于男生,城乡学生间的差异不明显。(3)青少年健康疾患指标分析①超重肥胜。2014年-2018年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线性趋势性检验,P<0.001),2018年肥胖率达到16.92%。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增加幅度大于男生,农村学生大于城市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逐渐降低,10-12岁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要高于13-15岁组和16-18岁组。就性别差异而言,无论是总体超重和肥胖率还是经过年龄分层之后,男生的超重和肥胖率要明显高于女生(P<0.O01)。城市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01)。②生长迟缓与消瘦。总体上,2014年-2018年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的检出率较低,男生生长迟缓和消瘦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农村学生的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③血压偏高。2018-2018年各年份男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0.001),2014-2015年农村学生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2016-2018年农村学生开始低于城市学生(P<0.001)。5年间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线性趋势性检验,P<0.001),男生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增加幅度大于女生,城市学生大于农村学生。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情况显示:血压偏高检出率在超重和肥胖组青少年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的青少年。随着体重的增加检出率呈现出不断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龋齿。青少年恒牙龋齿检出率在2014-2018年间明显降低。2018年比2014年下降了 5个百分点。各年份间,女生的恒牙龋齿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0.001);农村学生总体上高于城市学生(P<O.O01)。⑤视力不良。总体上,从2014年到2017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在2018年又呈突然增高的趋势,提示视力不良仍然需要重点关注。视力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增高,16-18岁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最高。女生高达80%以上,男生高达75%以上,各年份均具有相同的年龄分布。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显着低于女生(P<0.001),农村地区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显着低于城市地区青少年(P<0.001)。(4)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从总体上看,2014年-2018年青少年综合评价得分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其他年份相比,2018年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下降幅度较大。在每个年份,青少年健康综合得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趋势,16岁是综合评价得分最低值,17和18岁有所回升。女生高于男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空间分布上看,山东省西北部和南部地区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较高,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低分区主要位于山东省东部的胶东半岛地区,青少年综合健康水平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分布。相邻地区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情况并不是同质的,高分区呈典型的“灶点”分布。(5)青少年综合评价得分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2014年-2018年山东省各地市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5年间的空间分布模式仍表现为“西高、东低、中部居中”的基本格局。各地市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空间分布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在宏观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势,高分区趋向于高分区聚集,低分区倾向于低分区聚集;与2014年相比,2018年的健康综合评价得分集聚趋势有所强化。在控制人均GDP、城市化率、环境质量、医疗资源等变量的条件下,2014-2018年各地区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变化存在收敛性,说明各地区青少年综合健康水平预期将逐步趋同于某一较低水平或较高水平。经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4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对于青少年综合健康水平的影响系数有正有负,综合所有系数来看,主要为负系数,提示人均GDP越低的地区,青少年的健康综合得分反而越高。居民生活水平对青少年健康综合水平的影响为正,居民生活水平越好,可以对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说明人口城市化水平越高,青少年健康综合得分越低。环境质量和医疗资源变量对青少年健康的综合水平产生正向影响。结论与对策建议主要结论:(1)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总体上属于良好状态,除超重肥胖、近视、龋齿等健康问题外,血压偏高甚至高血压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新的威胁。(2)2014年-2018年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存在波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差异程度有所降低,呈“西高、东低、中部居中”的基本格局,青少年健康状况分布不均衡。(3)各地区青少年健康综合水平的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在全局和局部均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趋势,集聚趋势随时间变化有所强化,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变小并趋于稳定,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4)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状况、居民生活水平、环境质量、医疗卫生资源等对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水平具有显着影响。对策建议:(1)推进“健康第一”理念的传播,把健康优先作为促进青少年发展的行动准则;(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的促进作用,建设“健康家庭”;(3)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发挥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4)针对目前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做到精准发力与分类施策;(5)加强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6)定期开展青少年健康状况监测、评价,及时施加干预,改善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不平等状况。研究创新与不足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利用2014年-2018年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普查资料,能够获得全部调查对象的相关健康指标,相对于抽样调查数据而言,结果的准确性更高,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2)采用属性层次模型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构建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弥补了以往层次分析法过分依赖专家经验的不足和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点的缺陷,简化了评价程序,使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化。(3)采用面板数据对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时间变化收敛性检验,同时构建嵌入空间和时间特征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影响青少年健康状况存在时空分布差异的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及医疗资源因素,为后续的类似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不足之处:(1)受资料可得性限制,本研究仅纳入10-18岁的在校学生,缺少对19岁年龄组以及已经辍学青少年的研究;另外,仅纳入了 2014-2018年的数据,这样的短面板数据时间跨度较小,因此地市的所包含的信息较少,无法讨论扰动项是否存在自相关,导致后续相关结果的分析不太理想。(2)仅分析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缺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经济、社会、环境和医疗卫生资源对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影响,缺乏对微观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
刘贝贝,青平,肖述莹,廖芬[2](2019)在《食物消费视角下祖辈隔代溺爱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从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溺爱角度出发,基于湖北省1125户留守儿童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和Bootstrapping分析方法,探讨了隔代溺爱与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祖辈作为看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会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从而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祖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越大,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力就越弱,越容易导致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进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负向影响。
杨艳琼[3](2017)在《营养改善计划对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影响的效果评估》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新疆兵团下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评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为改善农村地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1.采用记账法对中小学生的食物摄入情况进行调查,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状况,计算人均摄入量并参考2013年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同年龄段参考摄入量平均水平计算达标比例。2.按照标准测量方法测量监测学生的身高体重,并参考《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判定生长迟缓、消瘦及超重肥胖的检出率。3.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中小学生血红蛋白浓度,按诊断标准计算贫血患病率,并测定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浓度。数据整理后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年龄、性别进行描述分析并与2011年基线数据分析比较。结果:1.各学校粮谷类(324.35g)和食用油(22.22g)供给量适宜,蔬菜(269.86g)、禽畜肉(51.31g)、蛋(48.26g)和奶(85.24g)供给量不足,而豆类(17.14g)供给量严重不足,一半以上学校摄入量为0,各学年监测结果与2011年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P>0.05)。各学校能量(1995.73kcal)、蛋白质(57.08g)、维生素A(554.87μgRE)、铁(16.55mg)和锌(8.74mg)的供给量适宜,而维生素C(63.47mg)、钙(831.95mg)的供给量不足,将连续4学年监测数据与2011年基线数据进行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3.64,P<0.05)。2.所调查学生身高男生818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女生814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生均在1518岁低于新疆平均水平;体重男生1318岁低于全国及新疆平均水平,女生18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8岁除16岁组低于新疆平均水平,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生长迟缓率为6.8%,男生(8.1%)高于女生(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5.40,P<0.001)。不同年龄比较,在高年龄组(1718岁)生长迟缓检出率最高(?2=385.26,P<0.001)。总消瘦率为6.6%,男生(7.6%)高于女生(5.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40,P<0.001)。不同年龄组比较,1618岁组消瘦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8.89,P<0.001)。不同学年与基线数据比较,营养不良率逐年降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粮谷类、能量、蛋白质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4.总超重率为9.0%,其中男生10.6%,女生7.2%;总肥胖率为3.5%,男生4.2%,女生2.7%。男女生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53.18,P<0.001),不同年龄比较,低年龄组(68岁)超重肥胖高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53.18,P<0.001)。不同学年与基线数据比较,超重肥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食用油类、能量和蛋白质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5.总贫血患病率为14.4%,其中男生14.7%,女生14.1%,男女生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3,P=0.56)。不同年龄组比较,1112岁组贫血患病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7.60,P<0.001)。不同学年与基线数据比较,贫血患病率逐年降低。经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畜禽肉类、维生素A、铁、钙为贫血的影响因素。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测定结果均低于参考值,男女生维生素A水平无性别差异而维生素D水平存在性别差异(t=4.97,P<0.001)。结论:1.所监测兵团农村学校义务教育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营养改善计划后食物供给及能量营养素摄入有较大提高,但豆类食物供给量偏低,营养素方面,蛋白质、钙以及铁的供给量需增加。2.所监测对象高年龄组学生的身高、体重未达到全国及新疆平均水平,男生较女生达标程度低。3.男生较于女生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提示男生是营养监测及改善的重点对象。在年龄方面,高年龄组营养不良高发,低年龄组易发超重肥胖。4.相比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前,学生的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营养不良率明显呈现降低趋势。5.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贫血患病率明显降低;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检测结果远低于参考值,且男女生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需增加富含维生素A、D食物供给,改善本地区学生营养状况。
蔡丽[4](2020)在《9-12岁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及其看护人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武汉市9~12岁学龄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膳食营养状况以及看护人营养KAP情况,探讨影响学龄儿童营养状况的看护人相关因素,为改善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武汉市某区选取两所小学,将其在校三~六年级全体学生及其一名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以及膳食调查(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看护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和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SPSS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儿童各膳食摄入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对体格发育的影响,并探究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看护人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得到797份儿童-看护人配对资料,其中男童373名(46.8%),女童424名(53.2%)。(1)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各年龄性别组儿童身高体重均值低于全国城乡平均水平(P<0.05);男童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4%、16.6%、9.7%,女童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7%、7.1%、6.6%,男女童的体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儿童膳食营养状况:膳食结构方面,仅谷薯类及杂豆和畜禽肉类达到标准摄入量。膳食营养素方面,儿童能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比例超过20.0%;维生素方面,超过90.0%的儿童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矿物质方面,近100.0%的儿童钙摄入量不足,超过90.0%的儿童硒摄入不足;儿童三大营养素供能比较为合理。(3)看护人营养KAP情况:营养知识方面,看护人平均知晓率为67.3%,看护人对媒体信息、常见营养缺乏症和主要营养素认知较不理想;营养态度方面,看护人平均得分率为65.8%,有23.5%的看护人对听取营养知识意愿呈无所谓态度;营养行为方面,看护人平均得分率为63.3%,有16.8%的家庭饮食不规律。(4)儿童膳食营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儿童身高与膳食种类中的谷薯类及杂豆、蔬菜类以及膳食营养素中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铁的摄入量成正相关(P<0.05);体重与膳食种类中的谷薯类及杂豆、蔬菜类以及膳食营养素中的能量、维生素A和铁的摄入量成正相关(P<0.05)。(5)儿童营养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体格发育方面,儿童身高体重受户籍、看护人身份的影响(P<0.05);膳食种类方面,儿童蔬菜类的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水果类的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P<0.05)。畜禽肉类的摄入达标率受看护人身份的影响(P<0.05)。蛋类的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得分呈正相关(P<0.05)。大豆及坚果类的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和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膳食营养素方面,能量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维生素A、维生素B2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儿童维生素B3的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来源的影响,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得分呈正相关。维生素C的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得分呈正相关。钙摄入量与看护人营养知识和行为得分呈正相关。铁摄入达标率受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结论:该地区9~12岁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看护人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态度不积极和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并存。儿童各膳食摄入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与儿童体格发育密切相关,看护人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儿童多种膳食摄入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相关。应采取措施对看护人进行营养干预,以改善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
吴慧攀[5](2019)在《中国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少年期作为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以及成人化后的初期,处于人生发展发育的重要时期,各种心理活动非常活跃,各种心理素质处于形成阶段但却未呈稳定趋势,易变性较强,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易出现心理亚健康状况。我国政府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政策、规划均明确提及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加大对青少年人群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相关研究表明,心理问题对个体神经调节机制、神经系统等具有直接影响,从而对个体生理活动产生影响以及会导致一系列身体反应,个体体质健康状况将因此而发生变化。探讨不同心理健康程度青少年的身心关系,特别是关注心理亚健康青少年群体,不仅对改善心理亚健康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总体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改善。基于以上背景,依据“男女比例、城乡比例、南北比例”大致相同的原则,研究人员于20152016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国各行政区(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共选取16545名(男:8344,女:8201)青少年,利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中的心理问卷进行心理亚健康测试,并同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生活习惯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以心理亚健康视角探讨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质健康各指标、总体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影响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和体质健康关系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鉴别、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改善、心理亚健康运动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升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体质健康水平。本研究从以下三个研究对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心理亚健康与体质健康关系、心理亚健康的运动干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果:研究一:目的:了解我国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况,探讨影响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各行政区的初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每个年级分别抽取男女各120人左右,共选取16545位青少年进行心理亚健康测试和生活习惯调查,运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法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人口统计学因素与心理亚健康: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20.7%,女性检出率为18.6%,男女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2.5%和20.6%,大学生为10.5%。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力活动与心理亚健康:“每天锻炼30-60min(OR=0.858,P<0.05)”、“每天视频时间1-2小时(OR=0.782,P<0.05)”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负相关;(3)饮食习惯与心理亚健康:“基本都吃早餐(OR=0.700,P<0.05)”、“蔬菜基本都吃(OR=0.559,P<0.05)”、“鱼肉基本都吃(OR=0.801,P<0.05)”、“乳制品基本都吃(OR=0.831,P<0.05)”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负相关;(4)“排便基本正常(OR=0.570,P<0.05)”、“平时重视健康(OR=0.482,P<0.05)”、“对身体自信(OR=0.485,P<0.05)”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负相关;(5)“每天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OR=1.486,P<0.05)”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正相关。小结:(1)相比大学生,中学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更高。相比女性,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更高;(2)积极主动的体力活动、良好的健康意识和饮食习惯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情况具有负相关关系;(3)睡眠时间不足增加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风险。研究二:目的:深入了解中国心理亚健康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研究一中的青少年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采用Z分法、雷达图法、logistic回归法对心理亚健康调查数据和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以“心理健康”为参照,心理亚健康状态与正常体重为负相关关系(OR=0.034,P<0.05);(2)以“心理健康”为参照,心理亚健康状态与30秒仰卧起坐高等级(OR=0.142,P<0.05)、坐位体前屈高等级(OR=0.121,P<0.05)、20米往返跑高等级(OR=0.195,P<0.05)为负相关关系;(3)以“心理健康”为参照,心理亚健康与体能指数为负相关关系(OR=0.203,P<0.05);(4)男性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症状、心理亚健康状态体能指数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988、0.918、0.879,女性分别为0.996、0.924、0.825;(5)相比其它月收入,家庭月收入在2001-5000元之间的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低体能指数、超重、肥胖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39.7%、40.2%和42.4%,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其它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小于30min的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低体能指数、超重、肥胖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52.2%、52.6%和56.7%,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1)与心理健康青少年相比,心理亚健康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更高,体能水平更差;(2)相对于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与青少年正常体重、肌肉耐力、柔韧性、心肺耐力水平呈负相关;(3)家庭月收入、锻炼时间与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相关性。研究三:目的:探索通过运动干预为手段改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水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在城乡初中、高中共选取8个班级、大学选取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运动干预;结果:(1)运动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亚健康检出情况未呈现差异;(2)城市初中、高中和大学对照组班级后测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7.8%、28.9%、24.4%,实验组班级后测检出率分别为0%、4.2%、0%。乡镇初中、高中对照组班级后测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5.0%、25.0%,实验组班级后测检出率分别为2.2%、0%。以上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初中、高中、大学对照组男性后测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6.3%、31.1%、0.%,实验组后测检出率分别为2.0%、2.1%、0%。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学对照组、实验组女性后测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1.7%、21.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运动干预对男性青少年、中学生的心理亚健康改善具有一定的近期效应。综合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结论:(1)相比大学生,中学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更高。相比女性,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更高;(2)生活习惯(体力活动、健康意识、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具有相关性,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风险;(3)相比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群体超重、肥胖率更高,体能水平更差。在体能各指标中,心理亚健康青少年的心肺耐力水平、柔韧性水平、肌肉耐力水平相比心理健康青少年,体现出明显差距。建议:(1)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坚持锻炼、睡眠充足、营养摄入均衡等,其中在中学阶段的培养更为关键。(2)建议在青少年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更多纳入增强心肺耐力、柔韧性和肌肉耐力的锻炼项目。
魏萱,杨平,徐凌忠,盖若琰,袁云,赵秀秀[6](2015)在《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为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样本,并用自制调查表获得数据资料,通过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率、超重或肥胖率、消瘦率分别为5.84%、9.04%、3.89%。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为:接受营养讲座或义诊、注重儿童饮食搭配、独生子女、偏食挑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为:边吃边玩、家庭食品支出、留守儿童、母亲年龄。消瘦的影响因素为:认为饮食重要、服用保健品。结论: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大农村地区膳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梁巧,肖延风,张美真,李若春,李荟[7](2019)在《486名3~6岁儿童体重指数与饮食行为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邹杨[8](2020)在《运脾开胃方治疗脾失健运证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运脾开胃方治疗脾失健运证小儿厌食的作用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提供更多临床方法。方法:本实验研究通过收集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脾失健运证厌食患儿总共58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运脾开胃方,对照组予以楂曲合剂,治疗前对患儿进行临床证候积分评定,再通过连续治疗4周后,对患儿再次进行临床证候积分评定,通过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积分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结果分析。结果:①各症状积分方面: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前后在食欲、食量、面色、精神情绪、嗳气呃逆、腹胀腹痛、大便这些证候上,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在食欲、食量、嗳气呃逆、腹胀腹痛这些证候上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面色、精神情绪、大便这些证候上,两组患儿改善情况差异不显,而在形体消瘦这个证候上,两组均无明显改善。②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共28例,其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共30例,其中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4周疗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两组用药均可以明显改善食欲、食量、面色、情绪、嗳气呃逆、大便这些症状,但不能改善患者形体消瘦情况。且运脾开胃方较楂曲合剂在改善食欲、增加食量,改善嗳气呃逆、腹胀腹痛症状上疗效更优,在面色、情绪、大便不调情况上优势不显。本实验展现了中药汤剂治疗厌食患儿的优势,并为临床应用运脾开胃方增加了有效的临床依据。
陶行,尹小俭[9](2015)在《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营养状况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了解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砀山县和萧县9-13岁留守、随迁和城市儿童共1,936人(男生1,069人,女生867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的营养状况。研究结果:1)体格方面,总体上城市儿童男生身高、体重和BMI在三组中最高,其中身高比随迁儿童(最低组)高2.5cm,体重和BMI比留守儿童(最低组)分别高出4.2kg和1.3kg/㎡;女生身高、体重和BMI最高同样为城市儿童最高,比随迁儿童(最低组)分别高2.7cm、1.6kg和0.4kg/㎡;2)营养不良检出状况:城市儿童、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0.4%、1.2%和1.9%,女生分别为0.5%、1.7%和2.6%,消瘦方面,男生分别为9.8%、8.9%和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分别为9.0%、11.6%和1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城市、随迁和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方面,男生分别为17.9%和10.6%、10.4%和8.9%、10.0%和3.3%,其中城市和留守儿童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3%和4.1%、5.6%和2.6%、2.6%和5.7%,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4)生活习惯方面,城市儿童一日三餐摄取状况,食物的摄取频率均好于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城市儿童在身高发育等方面好于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比例(主要为消瘦)高于城市和随迁儿童,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比例则高于随迁和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习惯和食物摄取方面相对较差,其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武大伟[10](2020)在《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人类持续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儿童的健康水平反映了人类总体的经济和医疗水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健康水平的体现。提高儿童的健康、促进儿童健康管理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学龄前儿童由于各种营养摄入不足,缺乏营养或卫生习惯差等原因,导致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贫血、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龋齿、肥胖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生长。因此对儿童健康现况的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的研究必不可少。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超重和肥胖等营养状况的流行现况及变化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合理科学的健康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海口市4个市辖区,每个辖区随机抽取1个社区,共抽取4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幼儿园的海口市户籍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自制问卷收集被调查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家庭收入等)、生活方式、日常饮食情况、饮食行为等资料。并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的儿童健康档案数据。分析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分布特征,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32份,回收有效问卷596份。调查对象男童317(53.19%),女童279名(46.81%),男童平均月龄54.87±11.41,女童平均月龄55.71±11.69。2.在调查的儿童中,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2.22%,营养不良检出率7.14%(低体重2.73%、生长迟缓3.57%、消瘦3.15%),营养过剩检出率为12.39%(超重9.66%、肥胖2.73%)。3.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贫血风险更低(OR=0.489,95%CI 0.248-0.963);每周吃虾和贝类频次≥5天比<5天儿童的消瘦风险更高(OR=4.671,95%CI 1.376-15.856);少数民族比汉族儿童的低体重风险更高(OR=5.042,95%CI 1.308-19.441);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儿童的超重及肥胖风险更高(OR=2.679,95%CI 1.524-4.710)。4.相关性分析显示,儿童H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吃豆制品、每周和奶制品正相关;与户籍、每天累计运动时间、每天累计睡眠时间、挑食)与负相关。儿童W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喝酸奶频次和食物响应正相关;与每日睡眠时长、不良进食习惯和外因性进食负相关。儿童BAZ与独生子女、食物响应和主动进食能力正相关;与每周吃虾及贝类的频次和不良进食习惯负相关。结论:1.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整体营养状况一般,生长发育水平低于WHO标准,贫血和营养不良情况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营养过剩情况较好,但存在逐年上升趋势。2.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受到自身特征、生活情况、日常饮食以及饮食行为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提示我们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政府之间合作,完善儿童健康监管体系,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家长健康意识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监管,形成科学规范的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二、消瘦儿童的合理饮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瘦儿童的合理饮食(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研究 ——基于2014-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意义 |
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1. 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 |
1.1 国外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 |
1.2 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 |
2. 儿童青少年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2.1 国外儿童青少年健康指标体系研究 |
2.2 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指标体系研究 |
3. 中国青少年健康现状及主要问题 |
4. 儿童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5. 遗传神经网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三章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质量控制与数据清洗 |
2.1 质量控制 |
2.2 数据清洗 |
3. 研究方法 |
3.1 属性层次分析法 |
3.2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NN) |
3.3 时空分析方法 |
3.4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分析结果 |
1. 青少年基本情况构成 |
2. 身体形态指标分析(BMI) |
3. 身体形态标准得分 |
第五章 青少年生理功能指标分析结果 |
1. 生理功能指标分析 |
2. 生理功能标准得分 |
第六章 青少年健康疾患指标分析结果 |
1. 营养状况 |
2. 血压偏高 |
3. 龋齿 |
4. 视力不良 |
5. 健康疾患标准得分 |
第七章 基于GA-BPNN评价模型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 |
1. 基于GA-BPNN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2. 2014年-2018年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情况 |
3. 2014年-2018年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空间分布情况 |
第八章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
1.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时空差异与收敛性检验 |
1.1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的空间集聚变化 |
1.2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时间演变 |
1.3 变化收敛性检验 |
2.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
2.1 基于OLS模型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
2.2 基于GTWR模型的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
第九章 讨论 |
1.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结果讨论 |
2. 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讨论 |
3.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讨论 |
4. 时空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
1. 主要结论 |
2. 政策建议 |
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食物消费视角下祖辈隔代溺爱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
(一) 隔代溺爱程度对农村留守儿童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 |
(二) 农村留守儿童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与其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
(三) 隔代溺爱程度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链式影响作用 |
三、数据来源 |
四、实证分析 |
(一) 相关性分析 |
(二) 假说检验 |
1. 看护人影响力在祖辈隔代溺爱与农村留守儿童非健康食物的消费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
2. 祖辈隔代溺爱对农村留守儿童非健康食物消费的影响。 |
3. 农村留守儿童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
4. 隔代溺爱程度通过看护人影响力以及农村留守儿童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链式中介作用。 |
五、结论与启示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启示 |
(3)营养改善计划对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影响的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
3 评判标准 |
4 质量控制 |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4)9-12岁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及其看护人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2.1.2 样本量估计 |
2.1.3 抽样方法 |
2.1.4 伦理申明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内容 |
2.4 判定标准 |
2.4.1 体格发育判定标准 |
2.4.2 膳食营养判定标准 |
2.5 质量控制 |
2.6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3.1.1 学龄儿童基本情况 |
3.1.2 看护人基本情况 |
3.2 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
3.2.1 儿童身高、体重与全国儿童身高、体重比较 |
3.2.2 儿童消瘦、超重及肥胖情况 |
3.3 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
3.3.1 儿童膳食结构 |
3.3.2 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 |
3.3.3 宏量营养素供能比 |
3.4 看护人营养KAP调查 |
3.4.1 看护人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
3.4.2 看护人营养相关态度 |
3.4.3 看护人营养行为 |
3.5 儿童膳食营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 |
3.6 儿童营养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
3.6.1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
3.6.2 儿童膳食结构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
3.6.3 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
4.2 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
4.3 看护人营养KAP调查 |
4.4 儿童膳食营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 |
4.5 儿童营养状况与看护人相关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创新之处 |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3 调查问卷 |
(5)中国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核心概念界定与释义 |
1.2.2 心理健康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
1.2.3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1.2.4 运动干预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假设 |
2 研究一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3 研究二中国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研究 |
3.1 引言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4 研究三心理亚健康青少年的运动干预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特色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附录 青少年生活习惯及心理亚健康调查问卷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伦理批准函 |
致谢 |
(6)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 1 对象 |
1. 2 评价标准 |
1. 3 质量控制 |
1. 4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 1 一般情况及儿童营养状况 |
2. 2 家长膳食营养知识来源及行为态度 |
2. 3 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2. 3. 1 生长迟缓 |
2. 3. 2 消瘦 |
2. 3. 3 超重或肥胖 |
3 讨 论 |
3. 1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 |
3. 2 家长态度 |
3. 3 儿童营养状况原因分析 |
(7)486名3~6岁儿童体重指数与饮食行为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体格测量 |
1.2.2 调查内容 |
1.2.3 调查方法 |
1.2.4 分组标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2 3~6岁儿童饮食行为特征 |
2.3 3~6岁儿童BMI与饮食行为的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 论 |
3.1 3~6岁儿童体重指数现状分析 |
3.2 3~6岁儿童饮食行为分析 |
3.3 不同BMI儿童饮食行为的差异分析 |
(8)运脾开胃方治疗脾失健运证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厌食的认识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的认识 |
1.3 病机的认识 |
1.4 治疗原则 |
1.5 从五脏论治 |
1.6 治疗方法 |
2.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的认识 |
2.1 病因的认识 |
2.2 病机的认识 |
2.3 现代医学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 |
2.1 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 |
2.2 病例选择及纳入和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案 |
3.2 观察步骤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评定标准 |
3.5 记录 |
3.6 安全性评价 |
3.7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4.1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分析 |
4.2 治疗前证候积分对比 |
4.3 治疗前后治疗组证候积分对比 |
4.4 治疗前后对照组证候积分对比 |
4.5 治疗后两组积分对比 |
4.6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全方分析 |
2. 药物分析 |
2.1 君药 |
2.2 臣药 |
2.3 佐药 |
2.4 使药 |
结语 |
1. 对试验结果的总结 |
2. 试验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营养状况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2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研究对象 |
2.2研究方法 |
2.2.1问卷调查 |
2.2.2体格测试 |
3研究结果 |
3.1城市、随迁和留守儿童少年体格发育比较 |
3.2城市、随迁和留守儿童少年营养不良检出率比较 |
3.3城市、随迁和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比较 |
3.4日常生活习惯 |
3.5饮食习惯 |
4分析与讨论 |
5结论 |
(10)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儿童健康管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1.3 理论依据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质量控制 |
1.8 统计分析方法 |
1.9 技术路线 |
2 研究结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变化 |
2.3 不同特征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4 不同生活情况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5 不同日常饮食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6 不同饮食行为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7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8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相关性研究 |
3 讨论 |
3.1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生活现况 |
3.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饮食现况 |
3.3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现况 |
3.4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现况 |
3.5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现况 |
3.6 海口市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 |
3.7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
3.8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
3.9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的相关性分析 |
3.10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
4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策略探讨 |
4.1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策略 |
4.2 儿童贫血的防治策略 |
4.3 儿童自身及家庭因素建议 |
4.4 社会因素建议 |
5 结论 |
6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发展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
致谢 |
四、消瘦儿童的合理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青少年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研究 ——基于2014-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D]. 秦文哲. 山东大学, 2019(02)
- [2]食物消费视角下祖辈隔代溺爱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J]. 刘贝贝,青平,肖述莹,廖芬.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1)
- [3]营养改善计划对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影响的效果评估[D]. 杨艳琼. 新疆医科大学, 2017(10)
- [4]9-12岁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及其看护人相关因素研究[D]. 蔡丽.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5]中国心理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吴慧攀.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魏萱,杨平,徐凌忠,盖若琰,袁云,赵秀秀.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02)
- [7]486名3~6岁儿童体重指数与饮食行为的相关分析[J]. 梁巧,肖延风,张美真,李若春,李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9(03)
- [8]运脾开胃方治疗脾失健运证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D]. 邹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营养状况的比较研究[J]. 陶行,尹小俭. 体育与科学, 2015(05)
- [10]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D]. 武大伟. 海南医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