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迎接邮电通信的更大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特约评论员[1](1992)在《迎接邮电通信的更大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第29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提出:搞好企业,搞活全网,促进邮电通信的更大发展。促进邮电通信的更大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邮电部门的殷切期望。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听取邮电部的汇报时强调,搞改革开放,没有邮电不行,发展邮电"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是信息时代,发展通信信息产业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
张秉银[2](1992)在《加快邮电通信发展 促进江苏经济腾飞》文中认为 江苏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也是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对邮电通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快我省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江苏邮电要迈大步"和邮电部"搞好企业、搞活全网、促进邮电通信的更大发展"的要求,从江苏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超前意识,立足较高起点。争取较
龙瑞琴[3](1995)在《重庆市邮电经济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文中指出叙述了重庆市邮电经济面临来自三峡工程上马和沿江开发开放及非邮电部门的竞争等的挑战。阐明了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对邮电的重视和支持、对外开放可能更多的引进国外技术及资金、邮电商品可进入市场经济大市场等都为发展邮电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最后对加快重庆市邮电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广筹通信建设资金、用好用足优惠政策、装备先进通信设备、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等对策,以适应重庆市经济发展对邮电的需要。(ed)
刘强[4](2007)在《区域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文运用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的特点,对今后一个时期河北省区域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完善产业结构的产业政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文主要有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论文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目标,构建了综合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体系,对河北省总体经济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与全国以及其他省市的比较,指出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第二部分,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分析与主导产业评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据产业关联效应理论,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河北省的40个行业进行关联效应系数测算,并依据测算结果对河北省目前及未来的主导产业作了详细的评价和选择。二是应用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理论,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同全国其它省市(特别是周边省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区域优势产业,并对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优势、省内各主要城市之间工业竞争力优势和河北省工业行业竞争力优势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河北省及其各主要城市的区域优势产业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部分,主要对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论文简要分析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成因之后,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估测了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定量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最后提出适宜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第四部分,产业结构调整与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论文首先对河北省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状况以及三次产业产值波动对GDP波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然后,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稳定性和持续性和经济增长效率效益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提高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措施作了简单分析。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提升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和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在介绍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转换经验的基础上,论文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建设关系两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本文旨在为河北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的竞争优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王大虎[5](2007)在《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在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共享经济增长喜悦的同时,己经清醒地看到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又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文化素质较低;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经济未完全走上提高效益的轨道;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在继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工业化、城市化及现代化的不协调等,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障碍。然而中国遇到的不仅仅是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遇到了创新的机遇,当发展的障碍和创新的机遇结合在一起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研究新挑战表现出来的新形式和新特点,研究如何才能使21世纪的中国从不可持续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从大规模生态赤字转向大规模生态建设、从不断向环境透支与索取转向合理利用两种资源、从环境污染转向环境保护的文明与进步时代,其解决对策、价值取向和正确路径在哪里?自然条件是无法选择的,发展模式却是可以选择的。从现在起,我们要果断地放弃先前那种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是既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点在提高环境质量”的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重点在经济发展兼顾环保”的发展模式。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应当是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下对经济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创新。换句话说,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下,在经济创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满足全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众多,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等主要社会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他结构由于篇幅有限而不能论及。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主要是指对构成国民经济整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产业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整与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人力结构、所有制结构和消费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其中产业结构调整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重点。狭义的经济结构调整可理解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可持续发展研究应从市、县区域作起,它是整个空间系统的一个单元,而且具有综合性,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持续发展问题。“着眼于全球,着手于区域”己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普适性原则,从宏观上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可操作性途径。因此,本文重点以廊坊市为例研究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间的相关关系,运用数量方法对廊坊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及能力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基于经济结构优化的廊坊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本研究的创新点等绪论部分和经济结构概念、经济结构优化内涵、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之间相关关系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然后,构建切实可行的、适合廊坊市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廊坊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证分析:阐述并运用系统分析、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量方法,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AS、Eveiws和SPSS对廊坊市及其他11市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数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11市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综合排名,同时对廊坊市六县、两区、两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第四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运用偏离份额法等计量方法对廊坊市现有的经济结构、优势产业等进行实证分析。目的是通过这些产业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对未来廊坊市可持续发展找出理论依据。第五部分:提出了基于经济结构优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提出适合廊坊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对策,社会进步、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人力资源开发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与对策,这是本论文的最终落脚点。
葛镭[6](1992)在《服务经济建设 培养邮电人才》文中研究指明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邮电教育是面向邮电行业的部门教育,必须主动为邮电通信服务,努力适应邮电通信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邮电事业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邮电教育部门的光荣使命和责任。邮电通信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社会对邮电通信的需求愈
本刊编辑部[7](1994)在《精华荟萃 携手并进——世界着名通信厂商中国访谈录》文中指出94国际邮电通信、计算机及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展览会及会议即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这将是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层次最高、参展厂商最多、展出面积最大的国际盛会。 改革开放10多年来,中国邮电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开发、研制并合资生产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极大改善了中国的通信环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吸引了大批的海内外投资者,由此而激发的全社会的通信需求将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本届展览会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刊编辑部在展览会举办之前,书面采访了中国邮电部门及有关官员、世界着名电信集团公司,请他们就全球通信技术最新发展、市场预测,特别是中国通信市场前景等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此次活动受到了包括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PTAC)在内的15家国内外大公司的热情支持。他们对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并对中国通信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现将采访所得辑录于本刊特稿,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黄建裕[8](2001)在《《案例》:广东光泰电信器材公司——厉行变革、开拓创新、再塑行业领导地位》文中指出本文包括案例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案例部分阐述了光泰公司的历史背景、现状,电信物资供应市场的经济特性与竞争情况、邮电体制改革对光泰公司的冲击及发展趋势等内容;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对电信物资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光泰公司的资源优势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光泰公司在新的形势下应采取的经营战略。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行业吸引力评估方法、竞争优势评估方法、SWOT分析法、相关与不相关多元化理论、组织结构和制度创新与战略实施的关系以及市场营销等理论对本文的战略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本文还大量运用财务会计学知识和微机手段,对文中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杨泰芳[9](1991)在《依靠科技发展邮电》文中提出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魏琴[10](2001)在《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本论文的目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扩大西部的对外开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的工作。西部的对外开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从目前已有的文献资料看,谈西部发展问题的多,谈西部对外开放问题的少。本论文的目的,就是以西部对外开放为切入点,以投资环境、战略研究、外资利用等问题为主线,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归纳、借用、发展,并作出进一步的探究,提出一些新的论点,充实拓宽本领域的研究,为西部的早日腾飞尽一点微薄之力。2.本论文的研究方法(1)定性分析为主,但也有极为少量的定量分析。这主要是出于手头资料、数据、篇幅和个人能力的有限。(2)归纳,借用与发展。本论文既有对目前一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文献的回顾和借用,也有自己探索发掘出来的新论点。(3)比较研究。通过横向比较,找出西部与中部、东部乃至全国的发展差距;同时运用纵向比较,来说明西部对外开放的沿革。(4)数据、资料力图新颖。如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律的修改,酒乡网的开通,以及2000年西部论坛会上通报的优惠政策,都是采用最新的信息。本论文交稿前一天,都还在力争使用最新资料。(5)案例研究。如在西部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议中,使用了丰富确凿的案例,增加了论文的生动性和说服力。(6)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新论点。如西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应注意的事项;招商引资中应大小企业并举;现代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在理论上使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天然具有特殊优势;不要过度依赖税收优惠政策和中央政府等,都是本论文的成果。3.本论文的成果和结论(1)东部发展再好,没有西部的发展,中国就会象瘸了一条腿的长跑运动员;在世界经济竞赛中,只能参加残疾人运动会。西部对外开放是贯彻邓小平战略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实现内需型经济扩张的需要,关系到我国协调发展、现代化全局、民族团结、国家社会安定。(2)西部对外开放有其区域性特点,一味东施效颦,可能会使别人的佳<WP=7>肴成为自己的毒药。要把西部对外开放带来的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作为对外开放工作进展好坏的衡量标准。(3)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流向西部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重中之重。要注意利用外资发展西部的基础设施,综合改善西部投资环境。(4)西部地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尚属低水平,这与其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极不相称。发展国际旅游业是西部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必由之路。(5)西部对外开放必须要有超常思路,要进行战略研究。西部出口跨越式发展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是这方面的两个有意义的尝试。(6)新亚欧大陆桥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物流条件,使落后的西部可以在对外开放中早日实现经济腾飞。(7)西部在吸引外资上面临机遇与挑战。近期利用外资的对策有:制订新的引资战略;有重点、有步骤地招商引资,等等。(8)西部对外开放中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对税收优惠政策过度依赖;对中央政府过分依赖;过分强调资源优势;片面追求人才,认为西部对外开放可以一蹴而就,等等。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中均应避开这些误区,以便更快捷地朝着目标迈进。4.本论文的结构本论文共分为7大部分:题目、主题词、目录、序言、正文、结论及参考文献。
二、迎接邮电通信的更大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迎接邮电通信的更大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4)区域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2-1-1 实证研究 |
2-1-2 经验研究 |
§2-2 产业结构 |
§2-3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产业政策 |
2-3-1 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政策 |
2-3-2 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政策 |
2-3-3 产业布局理论与产业政策 |
第三章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评价 |
§3-1 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体系 |
3-1-1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目标任务 |
3-1-2 综合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体系 |
3-1-3 综合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 |
§3-2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评价 |
§3-3 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评价 |
3-3-1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 |
3-3-2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 |
3-3-3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 |
§3-4 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四章 河北省产业关联效应分析与主导产业选择 |
§4-1 产业关联理论概述 |
4-1-1 产业关联方式及类型 |
4-1-2 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
4-1-3 关联效应系数的计算 |
§4-2 河北省产业关联效应计量分析 |
4-2-1 前向关联效应系数的计算 |
4-2-2 后向关联效应系数的计算 |
§4-3 河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 |
4-3-1 选择主导产业的意义 |
4-3-2 河北省主导产业的确定 |
第五章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分析 |
§5-1 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概述 |
5-1-1 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内涵 |
5-1-2 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评价 |
§5-2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分析 |
5-2-1 河北省产业总体竞争力分析 |
5-2-2 河北省三次产业竞争力分析 |
5-2-3 河北省优势产业的调整方向 |
§5-3 河北省工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分析 |
5-3-1 理论模型 |
5-3-2 实证分析 |
第六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
§6-1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成因 |
§6-2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分析 |
6-2-1 一个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
6-2-2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 |
6-2-3 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
§6-3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分析 |
6-3-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 |
6-3-2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途径 |
§6-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6-4-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益的内涵与测算方法 |
6-4-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6-4-3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七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 |
§7-1 河北省宏观经济运行总量分析 |
§7-2 河北省三次产业产值的增长与波动 |
7-2-1 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与波动 |
7-2-2 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与波动 |
7-2-3 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与波动 |
7-2-4 三次产业波动对GDP波动的影响 |
§7-3 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评价 |
7-3-1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分析 |
7-3-2 经济增长效率效益分析 |
7-3-3 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综合评价 |
§7-4 提高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措施 |
第八章 其他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及区域经济发展经验 |
§8-1 国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经验与借鉴 |
§8-2 境外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借鉴 |
第九章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
§9-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
9-1-1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
9-1-2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
9-1-3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
9-1-4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
§9-2 产业结构调整与河北省城镇化建设 |
9-2-1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 |
9-2-2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
§9-3 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几点建议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本文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10-2 本文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5)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预期价值 |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技术关键 |
§1-4 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
§2-1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 |
2-1-1 经济结构的概念 |
2-1-2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2-2-3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层面 |
2-2-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
§2-3 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
2-3-1 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
2-3-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
§3-1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两种方法 |
3-1-1 可持续发展的货币评价方法 |
3-1-2 可持续发展的非货币评价方法 |
§3-2 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述 |
3-2-1 国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 |
3-2-2 国内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 |
§3-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类型及对比分析 |
3-3-1 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指标 |
3-3-2 层次结构指标体系 |
3-3-3 多维矩阵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3-4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3-5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 |
3-5-1 评估指标体系选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3-5-2 基于多维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四章 廊坊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证评估 |
§4-1 廊坊市概况 |
4-1-1 廊坊市区位 |
4-1-2 行政区划基本情况 |
§4-2 廊坊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1 人口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
4-2-2 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
4-2-3 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
4-2-4 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
4-2-5 社会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
§4-3 评价流程、方法与评价模型的建立 |
4-3-1 评价流程介绍 |
4-3-2 分析方法介绍 |
§4-4 廊坊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
4-4-1 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分析 |
4-4-2 人口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分析 |
4-4-3 社会发展水平分析 |
4-4-4 资源发展水平分析 |
4-4-5 环境发展水平分析 |
§4-5 廊坊市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 |
§4-6 廊坊市各区县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 |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实证分析 |
§5-1 廊坊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5-1-1 经济总量分析 |
5-1-2 产值结构分析 |
5-1-3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
5-1-4 经济繁荣性分析 |
§5-2 廊坊市产业结构分析 |
5-2-1 廊坊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
5-2-2 廊坊市总体产业结构与优势产业分析 |
5-2-3 廊坊市各产业内部优势与竞争力分析 |
5-2-4 廊坊市各地区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
§5-3 廊坊市人口结构分析 |
5-3-1 廊坊市人口规模分析 |
5-3-2 廊坊市人口结构分析 |
§5-4 廊坊市资源结构分析 |
§5-5 廊坊市环境分析 |
第六章 基于经济结构优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6-1 提升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
6-1-1 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
6-1-2 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
6-1-3 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 |
6-1-4 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
6-1-5 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
6-1-6 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
§6-2 廊坊市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
6-2-1 廊坊市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6-2-2 廊坊市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条件 |
6-2-3 廊坊市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
§6-3 廊坊市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
6-3-1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
6-3-2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
6-3-3 矿产资源及能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
§6-4 廊坊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
6-4-1 完善环境立法体系,把环保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
6-4-2 研究和开发环境保护科学新技术 |
6-4-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
6-4-4 推行市场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运作方式 |
6-4-5 建立生态环境税费制度 |
6-4-6 依据廊坊市情,定位园林城市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相关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8)《案例》:广东光泰电信器材公司——厉行变革、开拓创新、再塑行业领导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案例》正文 |
引言 |
公司概况 |
概况 |
历史沿革 |
物资供应行业状况 |
国外类似行业情况 |
国内的行业情况 |
国内的行业特性 |
改革与冲击 |
各部门业务开展情况 |
公司本部业务 |
科讯公司 |
南方开发公司 |
南方供销公司 |
粤邮储运公司 |
新网星公司 |
公信招标公司 |
竞争对手 |
南方集团 |
珠江公司 |
网星公司 |
各市局成立的各种供应公司 |
生产商自身的销售部门 |
案例分析 |
1 案例写作的意义 |
2 案例总体情况 |
3 改革带来的冲击 |
4 市场与竞争分析 |
4.1 市场竞争的特点 |
4.2 市场的分类 |
4.3 市场吸引力评估 |
4.4 竞争对手分析 |
4.5 主要竞争对手竞争优势评估 |
4.6 销售额与市场占有率分析 |
5 战略决策 |
5.1 光泰公司的竞争优势分析 |
5.2 未来竞争优势评估 |
5.3 公司SWOT分析 |
6 多元化经营战略 |
6.1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 |
6.2 公司资源情况分析 |
6.3 有重点的多元化战略 |
7 总体发展战略 |
8 战略实施 |
8.1 调整组织机构 |
8.2 进行观念和制度创新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序言 |
第一章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概述 |
第一节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沿革 |
一、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含义及特点 |
二、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 |
第二节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
一、 贯彻邓小平战略构想的根本要求 |
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
三、 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迫切需要 |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
五、 我国全面协调发展及现代化全局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
六、 实现内需型经济扩张的需要 |
七、 缓解东、西部之间地区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区域性特点 |
一、 西部对外开放的目标选择 |
二、 西部对外开放的联系形式 |
三、 西部对外开放的经济要素条件 |
四、 西部外部市场分布的趋势 |
第四节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效益 |
一、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与微观经济效益 |
二、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与宏观经济效益 |
三、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与社会效益 |
第二章 西部对外开放投资环境的改善 |
第一节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概念及内容 |
一、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概念 |
二、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内容 |
三、 西部地区优化投资环境的着眼点 |
第二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 |
一、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现状 |
二、 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
第三节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利用外资的政策 |
一、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利用外资的基本政策 |
二、 改善利用外资发展基础设施的效益 |
第四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
一、 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
二、 西部地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思路 |
第五节 综合实施改善西部投资环境的措施 |
一、 切实提高合作效率 |
二、 寻求中外合作双方利益的结合点 |
三、 调整开放层次,扩大开放度 |
四、 着力办好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 |
五、 随时调整改善投资环境的具体措施 |
第三章 西部对外开放中的国际旅游业 |
第一节 西部地区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意义和机遇 |
一、 西部地区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意义 |
二、 西部地区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机遇 |
第二节 西部地区国际旅游业资源的独特优势 |
一、 西部自然旅游资源优势 |
二、 西部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
第三节 西部地区国际旅游业的低发展水平 |
一、 西部地区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低的具体表现 |
二、 西部地区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
第四节 西部地区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主要内容 |
一、 合理规划旅游路线 |
二、 开发旅游项目 |
三、 完善旅游设施 |
四、 发展旅游商品 |
五、 开拓与组织客源 |
第四章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两大战略研究 |
第一节 西部地区出口跨越式发展战略 |
一、 西部地区出口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定义和意义 |
二、 实施西部地区出口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
第二节 西部地区“走出去”战略 |
一、 西部地区“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
二、 制约西部地区“走出去”战略的瓶颈 |
三、 西部地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途径和有关建议 |
第五章 西部对外开放中的利用外资 |
第一节 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西部外资利用工作缺乏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 |
二、 引进外资的方式与项目不够灵活多样 |
三、 外资自身结构与外资使用效益尚不尽人意 |
四、 出口创汇有限和投资环境薄弱 |
第二节 西部地区吸引外资面临的机遇 |
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有利于增长其吸收外资的竞争力 |
二、 相关法律的修改为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提供了保证 |
三、 加入WTO有利于西部地区吸引外资 |
第三节 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近期对策 |
一、 制订新的引资战略 |
二、 有重点、有步骤地招商引资 |
三、 积极宣传,继续合理引导外资流向 |
四、 加大西部国有企业吸引外资嫁接改造的力度 |
第六章 西部对外开放与新亚欧大陆桥 |
第一节 新亚欧大陆桥与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
一、 新亚欧大陆桥简介 |
二、 新亚欧大陆桥贯通对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积极影响 |
第二节 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运输的改善 |
一、 加强西段路网建设 |
二、 降低运价、提高竞争力 |
三、 减少口岸检验手续 |
第七章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应避开的误区 |
一、 忌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过度依赖 |
二、 忌过度依赖中央政府 |
三、 忌过度短视行为 |
四、 忌过分强调资源优势 |
五、 忌片面追求人才 |
六、 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一蹴而就的偏见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迎接邮电通信的更大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迎接邮电通信的更大发展[J]. 本刊特约评论员. 通信企业管理, 1992(01)
- [2]加快邮电通信发展 促进江苏经济腾飞[J]. 张秉银. 通信企业管理, 1992(03)
- [3]重庆市邮电经济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J]. 龙瑞琴. 四川通信技术, 1995(01)
- [4]区域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D]. 刘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1)
- [5]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大虎.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6)
- [6]服务经济建设 培养邮电人才[J]. 葛镭.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2(02)
- [7]精华荟萃 携手并进——世界着名通信厂商中国访谈录[J]. 本刊编辑部. 世界电信, 1994(05)
- [8]《案例》:广东光泰电信器材公司——厉行变革、开拓创新、再塑行业领导地位[D]. 黄建裕. 暨南大学, 2001(01)
- [9]依靠科技发展邮电[J]. 杨泰芳. 邮电企业管理, 1991(05)
- [10]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研究[D]. 魏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