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溃疡安对大鼠胃液、胃酸分泌及胃粘膜血流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肖倩倩[1](2011)在《和胃安神胶囊促眠、抗溃疡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睡眠障碍患者逐渐增多;而其中“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睡眠障碍”、“其他疾病相关性睡眠障碍”类型的失眠患者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现代睡眠医学的发展,以消化性溃疡为代表的胃肠疾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日益得到现代医学重视,相关机制和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目的:研究和胃安神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睡眠障碍大鼠促眠、抗溃疡作用机制方法:用水浸束缚应激法和醋酸涂抹法复制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睡眠障碍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脑组织和外周血清中5—HT.5—HIAA、NE、ChE的含量。结果:和胃安神胶囊能够使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睡眠障碍大鼠脑组织和血清的5—HT.5—HIAA、ChE含量均提高,NE含量均降低。结论:和胃安神胶囊能够多靶点、多方位、多层次的作用于模型大鼠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整体调节内环境,可能通过对与神经—内分泌网络相关的脑组织和外周血清中递质5—HT,5—HIAA, NE,ChE的调节实现其促眠、抗溃疡作用。
宋映周[2](2011)在《针刺对于乙醇型胃溃疡模型大鼠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是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中的一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嗳气、泛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或胃粘膜的防御能力减弱,或两者兼有,从而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因素与胃粘膜的防御因素之间失去平衡而发病。病情若进一步发展,常并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胃与睡眠的相关性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素问·逆调论》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后世历代医家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邪犯胃及劳逸失度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则影响到气机运行而导致“卧不安”的病理状态。针灸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及扶正祛邪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针刺疗法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综合调整机体,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细胞因子的释放,以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研究表明,针刺对于由脾胃失调导致的失眠具有健脾和胃,安神定志的作用,能够促进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胃粘膜、胃壁的修复,且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及增加睡眠时间。研究目的:本实验采用乙醇灌胃造模法制备胃溃疡大鼠模型,采用针刺疗法,选择中脘、足三里及申脉、照海作为治疗穴位,以各组的行为学改变、胃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睡眠时间的影响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为研究指标,以期进一步探讨针剌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及胃溃疡与睡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适应环境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Ⅰ、Ⅱ、Ⅲ组,每组8只。采用乙醇法大鼠复制溃疡模型。各治疗组造模后开始针刺,连续治疗5天。治疗结束后,先检测行为学,然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检测。以上两项检测完成后迅速将其断头处死取材,检测各组胃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血清TNF-α含量变化。实验结果:1.行为学:模型组旷场实验走格数高于空白组和各治疗组,统计有极显着差异(P<0.01);空白组与治疗Ⅰ、Ⅱ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空白组与治疗Ⅲ组比较无差异。2.溃疡指数(UI):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与治疗Ⅰ、Ⅲ组相比,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与治疗Ⅱ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3.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睡眠时间:模型组与空白组、治疗Ⅲ组相比,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与治疗Ⅰ、Ⅱ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4.TNF-α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与治疗Ⅲ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治疗Ⅲ组与治Ⅰ疗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针剌能有效改善AU模型大鼠的精神状态,改善其行为能力。2.针刺能减轻AU模型大鼠溃疡灶炎性渗出,缓解出血,促进粘膜修复。3.针剌可延长AU大鼠戊巴比妥钠阈计量睡眠持续时间。改善戊巴比妥钠诱导的胃溃疡模型大鼠的睡眠质量。4.针剌能减少血清TNF-α含量,提示针刺疗法可能通过免疫系统调节,促进胃溃疡愈合。综上所述,本实验提示,针刺对胃溃疡有治疗作用,且提示“胃不和则卧不安”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病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宿杨帅[3](2011)在《不同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及机体机能状态对胃运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影响穴位效应的因素,观察不同针刺手法、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中脘穴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胃运动的影响。阐明穴位的作用性质与不同刺激参数和不同机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对SD大鼠足三里或中脘穴分别进行不同的针刺刺激,采用液囊记录胃内压变化的方法观察针刺前后胃运动的改变。(1)生理状态下,选用不同强度的手针和电针对两穴位进行针刺,观察该状态下两穴位对胃运动的作用特点,并筛选出作用效果较好的一组手针和电针刺激。(2)建立胃运动低下模型和胃窦部扩张模型,选用生理状态下效果较好的手针和电针刺激对两穴位进行针刺,观察这两种状态下两穴位对胃运动的作用特点。结果:三种不同状态下,不同针刺刺激足三里穴均可引起胃内压升高,胃运动增强;不同针刺刺激中脘穴均可使胃内压下降,胃运动减弱。不同刺激参数和机能状态可引起穴位作用效果出现强弱差异。结论:足三里和中脘对胃运动的调节有其固有的性质,且两穴位的这种功能属性不会随刺激参数和机能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朱焕金[4](2009)在《健脾益气方药调控血小板活化因子对急性胃粘膜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健中愈疡片保护乙酸致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健中愈疡片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思密达组、生理盐水组、空白组;预先给SD大鼠按高剂量44.76g/(kg·d)与低剂量14.92 g/(kg·d)两种不同浓度灌服健中愈疡片混悬液,思密达组按3.0g/(kg·d)的浓度灌服思密达,生理盐水组及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1周后采用改良后Okabe乙酸涂抹法造模,空白组采用假手术,仅以生理盐水代替乙酸注入玻管内。②分别以造模后7小时及7天后各组处死一半大鼠,取大鼠胃粘膜组织,肉眼观察其损伤情况。③取胃溃疡组织制作切片并作HE及PAS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粘膜组织PAF进行检测并用光学显微镜定量测定其表达情况及做统计学处理。结果:造模后7小时,健中愈疡片无论高剂量与低剂量,胃粘膜损伤的溃疡指数均低于思密达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而思密达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经7天治疗后,药物组大鼠溃疡指数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健中愈疡片高、低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乙酸致大鼠溃疡模型中的PAF在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中愈疡片混悬液能够降低乙酸致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数,提示健中愈疡片对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且其治疗作用对剂量无明显依赖,对大鼠胃粘膜起保护及修复损伤的作用;乙酸致大鼠溃疡模型中的PAF在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以健中愈疡片为代表的健脾益气方药对胃粘膜损伤具有肯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王述菊[5](2008)在《针刺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向调节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刺对机体的影响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总的看来是一种良性双向调整作用,即通过触发机体自身固有的调整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实现其防病治病、增强免疫机能等作用,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较少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记录大鼠内脏神经中枢孤束核神经元单细胞活动及胃运动,分辨在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针刺调节胃运动的穴位“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增强”和“抑制”双向调节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促进胃运动和抑制胃运动穴位对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和孤束核两类神经元活动的调控作用,系统探讨针刺穴位引起的双向调节效应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神经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5只,体重300~350g之间,用10%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1.0~1.2g/kg)。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Paxinos和Watson,1998),在孤束核(A-11.3~-14.3mm;L0~2.3mm;H4~7mm)所在颅骨部位用台式牙钻车钻孔,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神经元放电信号经微电极放大器、Vc-10生物物理放大器(AVB-10)二级放大后显示在示波器上,并输入PowerLab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和胃运动,胃内压由插管经三通装置输入压力换能器,将液体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生物放大器放大后,输入PowerLab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暴露左侧颈静脉、颈总动脉。静脉插管直接与注射器相连,以备静脉用药。颈总动脉血压由动脉插管经三通装置输入压力换能器,将液体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载波放大器放大,输入PowerLab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血压以监测大鼠全身状况。分别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单细胞记录结束后,进行组织学定位,将记录部位在孤束核以外的数据删去不用。PowerLab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及Chart5.0 for Window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针刺前、针刺后及差值做描述性统计表示为均值±标准差,针刺前后数值做配对t检验,以观察针刺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胃内压的影响。用药前后相应组做针刺前后数值配对t检验,观察药物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各统计均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标准。结果(1)我们在正常大鼠、阿托品后胃运动低下大鼠及胃复安后胃运动亢进大鼠,分别针刺后肢“足三里”、前肢“内关”、腹部“中脘”、“气海”穴观察对NTS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能明显激活NTS神经元放电活动(P<0.05)。肢体部位的穴位刺激与腹部穴位刺激引起的NTS神经元放电增加的激活效应无明显差异。针刺不同穴位对不同胃运动状态的模型大鼠NTS神经元活动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无论是阿托品后胃运动低下大鼠,还是胃复安后胃运动亢进大鼠,虽然NTS神经元自发活动背景都有轻微增加,但与正常大鼠相比,NTS神经元放电背景差异都不显着(P>0.05)。(2)我们在正常大鼠、阿托品后胃运动低下大鼠及胃复安后胃运动亢进大鼠观察了针刺不同穴位对不同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调节作用。分别针刺后肢“足三里”、前肢“内关”、腹部“中脘”、“气海”穴,对实验动物的胃内压有不同形式和不同强度的调节效应。对于正常大鼠,针刺后肢“足三里”、前肢“内关”穴均引起胃内压水平的明显增加(P<0.01)。针刺腹部“中脘”、“气海”穴均引起胃内压水平的明显降低(P<0.01)。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大鼠的胃内压显着降低,针刺阿托品后胃运动低下大鼠“足三里”、“内关”,胃内压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针刺“中脘”、“气海”仍能引起本来已经处于较低水平的胃内压进一步降低(P<0.01)。静脉注射胃复安后,大鼠的胃内压显着升高,针刺胃复安后胃运动亢进大鼠“足三里”、“内关”,仍能引起本来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胃内压进一步升高(P<0.01),而针刺“中脘”、“气海”引起胃内压水平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均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激活密切相关。“足三里”、“内关”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中脘”、“气海”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抑制胃运动为主。针刺上述穴位对胃运动的这种调节效应与是否直接或间接激活孤束核神经元及消化系统的节段性交感神经有关,当迷走神经兴奋性占优势时促进胃运动,而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则抑制胃运动,使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够保持在不同活动背景情况下的平衡状态,发挥针刺的双向良性调节效应。而且,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内脏器官有双向调节效应,可能表现为不同穴位的综合作用是对机体的双向良性调节效应。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针刺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但这种效应都是纠正机体机能活动向正常平衡与稳态状态方向的良性调节。
赵红晔[6](2008)在《溃疡平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临床验方溃疡平的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并探讨溃疡平促进胃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改良Okabe法制备慢性乙酸胃溃疡模型,观察溃疡平对胃溃疡的抑制作用,观察溃疡组织的病理形态,检测胃粘膜粘液含量及胃粘膜血流量,测定胃液量、胃液pH及胃蛋白酶活性,测定血清MAD含量、SOD活性和NO含量,并测定溃疡周围粘膜EGF和EGFR mRNA的表达。结果:溃疡平对胃溃疡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并可抑制胃溃疡的发展,溃疡平低、中、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率分别为28.43%、66.72%和92.26%。溃疡平可减少囊状扩张腺体数目(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01),增加再生粘膜厚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增加粘膜下微血管数目(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01),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数目(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01);增加胃粘膜粘液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亦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减少胃液分泌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降低血清MDA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增加血清SOD活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增加血清NO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溃疡平可使溃疡周围胃粘膜中的EGF和EGFRmRNA表达上调(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溃疡平对胃溃疡具有较好促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胃粘膜的损伤,增强胃粘膜防御能力,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和增强胃溃疡边缘上皮细胞EGF和EGFR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组织修复。
关冬梅[7](2008)在《复方胃利散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对复方胃利散主要药效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适应症状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胃利散能显着降低乙醇致大鼠胃溃疡的溃疡指数;显着降低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的溃疡指数,并降低胃液酸性;显着降低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溃疡指数,并显着升高血清SOD活力及降低血清MDA含量;显着降低水浸应激致小鼠胃溃疡的溃疡指数,并显着升高血清SOD活力及降低血清MDA含量;显着降低盐酸半胱氨酸致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溃疡指数,升高肠黏膜PGE2含量,降低胃液酸性;显着降低乙酸致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溃疡指数,升高肠黏膜PGE2含量,降低胃液酸性;显着降低氨水致大鼠慢性胃炎程度,降低胃液pH值,降低胃粘膜炎症指数并增加PAS阳性层厚度;显着降低水杨酸钠致大鼠慢性胃炎程度,降低胃液pH值,降低胃粘膜炎症指数并增加PAS阳性层厚度;显着降低0.6%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
赵红晔,王滨[8](2008)在《中药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肖莉[9](2008)在《大鼠二氧化碳气腹后胃粘膜再灌注损伤及异丙酚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大鼠二氧化碳气腹后引起的胃粘膜再灌注损伤并探讨异丙酚对胃粘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由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280~320克左右,实验前禁食24小时,自由饮水。实验前进行1星期的适应性喂养。二、动物分组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A组:对照组,尾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ml/kg/h)1h,同时保持0气腹压。B组:缺血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20mmHg气腹压力1h。C组:再灌注组,处置同B组,气腹1h后,保持无气腹压0.5h。D组:保护组,20mmHg气腹1h,无气腹0.5h,整个过程中尾静脉泵注1mg/ml的异丙酚10ml/kg/h(异丙酚原液用生理盐水做10倍稀释而成)。三、实验方法10%水合氯醛(3 ml/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然后将动物固定于手术台,尾静脉穿刺,以备泵注异丙酚或生理盐水。腹部酒精消毒,于脐上将气腹针插入腹腔内。A组不向腹腔内充入CO2,保持0气腹压1h;B、C、D组充入CO2,并使气腹压力维持在20mmHg。A、B、C组均泵注生理盐水10ml/kg/h;D组泵注异丙酚10mg/kg/h,异丙酚原液(10mg╱ml)用生理盐水做10倍稀释。C,D组在气腹1h后,停止气腹,保持0气腹压0.5h,每组泵注液体种类及时间,以及气腹压力、气腹时间和气腹后时间见表1。四、观察指标及生化检测1、形态学指标(1)胃粘膜光镜:实验结束时开腹,迅速游离全胃,沿大弯部剖开,冷生理盐水漂洗内容物,在腺胃区中部病变明显部位取2×3mm胃粘膜用10%甲醛固定24-48h,待做光镜标本,常规石蜡包埋,行4um切片,HE染色。(2)胃粘膜透射电镜:胃粘膜标本获得方式同(1),取1×0.5mm胃粘膜置于2.5%的戊二醛双蒸水固定液中,4℃冰箱保存,待做电镜标本。2、生化学指标(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胃粘膜标本置于液氮中迅速冷冻备用。统一称重后置4℃生理盐水中,制备为10%匀浆,4℃、100000r╱min离心15min,分离上清液,-80℃保存。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通过黄嘌呤及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后者氧化羟胺形成亚硝酸盐,在显色剂的作用下呈现紫红色,用比色测定其吸光度,结果以亚硝酸盐单位表示。(2)丙二醛(MDA):标本制备同上。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利用过氧化脂质主要降解产物丙二醛在酸性条件下两分子硫代巴比妥缩合生成红色物质,于532nm比色测定。(3)一氧化氮(NO):标本制备同上。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化学性质活泼,在体内代谢很快转为NO2-和NO3-,而NO2-又进一步转化为NO3-,利用硝酸还原酶特异性将NO3-还原为NO2-,通过显色深浅测定其浓度的高低。(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标本制备同上。GSH-PX可以促进过氧化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反应生成水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H-PX的活力可用其酶促反应的速度来表示,测定此酶促反应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消耗,则可求出酶的活力。各指标的检测均按试剂盒使用说明操作进行。五、统计分析用使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P<0.05认为差别具有显着性意义。实验结果一、各组光镜结果比较A组:正常胃粘膜组织。B组:粘膜下层少量炎细胞浸润,胃粘膜表面有些轻度糜烂。C组:胃粘膜凹陷,形成浅溃疡,粘膜下层炎细胞浸润。D组:炎细胞浸润减少,胃粘膜表面比较平整光滑,接近正常胃粘膜组织。二、各组透射电镜结果比较A组:壁细胞内大量的细胞内小管及正常线粒体,核膜光滑。主细胞内大量粗面内质网及一些正常结构线粒体。B组:壁细胞胞质内少数线粒体有絮状改变,细胞核核型不规则,微管泡系统有所减少。主细胞核形不规则,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水肿,基质密度下降,外形模糊,内有絮状物改变。C组:壁细胞核形不规则,异染色质边集,微管泡减少,胞质内见有髓鞘样结构,线粒体外膜破损,核膜肿胀。主细胞:核膜肿胀,异染色质边集,粗面内质网过度扩张。D组:壁细胞微管泡系统开始增多。主细胞粗面内质网肿胀相对减轻。三、生化指标再灌注组MDA升高,SOD,NO,GSH-PX降低,与其它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异丙酚组与再灌注组相比,MDA降低,SOD,NO,GSH-PX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显着。而异丙酚组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二氧化碳气腹对大鼠胃粘膜可以造成缺血再灌注(I/R)损伤。2、异丙酚对大鼠胃粘膜的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通沙万[10](2007)在《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胃粘膜修复作用机理探讨》文中认为胃溃疡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累及胃粘膜肌层的坏死性缺损病变。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嗳气泛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容易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和癌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在临床上使用中药复方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取得溃疡愈合率高和复发率低的较好疗效。本文从文献综述、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3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一、文献综述中医学对胃溃疡的病名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和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胃溃疡属于“胃脘痛”等范畴。其病因主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胃溃疡的发生。初病在气,久病则入络。病性多属虚实夹杂,其中脾胃虚弱是病理基础,兼有湿热、气滞和痰瘀。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临床上采用辨证分型、基础方加减、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以及针灸等方法治疗胃溃疡。众多资料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胃溃疡取得溃疡愈合率高和复发率低的较好疗效。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许多中药防治胃溃疡以及防止溃疡复发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杀幽门螺杆菌(Hp)、抗自由基损伤、促进粘膜粘液分泌、增加前列腺素含量、促进粘膜细胞增殖等。然而缺乏从分子细胞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对胃溃疡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线粒体DNA修复酶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报道。现代医学对胃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溃疡愈合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认为胃溃疡的发生是由于针对胃粘膜的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失去平衡所致。侵袭因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Hp)、胃酸、胃蛋白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胆盐等。防御因素主要包括胃粘液-粘膜屏障、粘膜细胞更新和再健能力、粘膜血流、内源性前列腺素和多种胃肠激素作用等。其中Hp感染、胃酸和胃粘膜防御能力减弱是导致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中和胃酸药物、抗胆碱能药物、根除Hp感染药物以及保护胃粘膜药物等。随着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相继应用于临床,使胃溃疡近期愈合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停药后溃疡复发率仍然比较高。二、临床观察(一)观察目的观察目的在于客观评价健中愈疡片治疗脾气虚证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从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胃泌素水平,体表胃电图3个方面评价健中愈疡片在两个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和不同人种民族的生活习惯下用来治疗脾气虚证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并且从分子细胞生物学角度探讨该药对脾气虚证胃溃疡患者胃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线粒体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含量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提供临床依据。(二)观察方法将纳入标准的脾气虚证胃溃疡患者36例,随机分为在老挝首都万象收集的健中愈疡片1组12例;在中国广州收集的健中愈疡片2组12例和法莫替丁胶囊组12例;健中愈疡片1组和2组均同样给予口服健中愈疡片治疗;法莫替丁胶囊组给予口服法莫替丁胶囊治疗,三组病人均治疗观察30天。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观察,血清胃泌素水平检测,体表胃电图检查,以及采用RT-PCR(sybr-green定量法)方法测定各组病人治疗前后胃粘膜组织线粒体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的含量。(三)观察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健中愈疡片1组和2组均能够显着改善脾气虚证胃溃疡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对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腹胀痞满、纳呆食少、大便稀溏、体倦乏力等症状均有极显着的改善作用(P<0.01),对恶心呕吐以及舌脉象等症状也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0.05)。两组治疗后对于脾气虚证胃溃疡患者所表现的各种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基本相同,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且在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腹胀痞满等症状的改善作用上两组均明显优于法莫替丁胶囊组(P<0.05)。同时两组均能够显着升高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均能够显着加快和增大患者的餐后胃电图频率和幅值参数(P<0.05,P<0.01)。并且两组均能够显着升高脾气虚证胃溃疡患者的胃粘膜组织线粒体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的含量(P<0.01)。两组在各指标的变化比较基本相同,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和83.3%,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法莫替丁胶囊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痊愈率上两组与法莫替丁胶囊组比较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四)结论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健中愈疡片在不同国家地理环境和不同人种民族生活习惯下的老挝万象和中国广州用于治疗脾气虚证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均获得较好的疗效,不受地方的地理环境和人种民族的生活习惯的明显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健中愈疡片通过调节脾气虚证胃溃疡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胃排空功能;增高胃粘膜组织线粒体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的含量、提高受损胃粘膜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溃疡的自我愈合等作用机理,从而能够促进脾气虚证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速度和愈合质量。健中愈疡片用于治疗脾气虚证胃溃疡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和临床推广应用。三、动物实验(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健中愈疡片对实验性脾气虚证胃溃疡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影响,以及该药改善实验性脾气虚证胃溃疡大鼠体重、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肠胀气等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推广应用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提供实验依据。(二)资料与方法采用小承气汤加消炎痛造模方法制成脾气虚证胃溃疡模型大鼠。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胃溃疡模型组、健中愈疡片组和法莫替丁组,各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脾虚胃溃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健中愈疡片组给予健中愈疡片混悬液灌胃,法莫替丁组给予法莫替丁溶液灌胃。造模前后和灌胃治疗30天后均观察大鼠的饮食、活动等一般情况,用电子天平秤大鼠体重,检测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用Okabe改良法测量大鼠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观察大鼠肠胀气的发生情况。(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健中愈疡片能够显着升高脾虚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大鼠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明显改善脾虚胃溃疡模型大鼠体重、肠胀气等;各指标与脾虚胃溃疡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四)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健中愈疡片可能通过调节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促进溃疡愈合,改善肠胀气等作用机制,从而发挥治疗脾气虚证胃溃疡的作用。可为临床推广应用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提供实验依据。
二、溃疡安对大鼠胃液、胃酸分泌及胃粘膜血流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溃疡安对大鼠胃液、胃酸分泌及胃粘膜血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和胃安神胶囊促眠、抗溃疡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消化性溃疡、失眠之中西医认识 |
1.1 中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
1.2 中西医对失眠的认识 |
2. "胃不和"与"卧不安"之中医论述 |
2.1 "胃和"与"卧安"之中医生理 |
2.2 "胃不和"与"卧不安"之中医病理 |
2.3 胃不和与卧不安之中医治疗 |
2.4 胃溃疡之中医论述以及与不寐关系之中医论述 |
3. 消化性溃疡与睡眠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
3.1 与胃肠疾病相关的消化系统和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神经系统关系的现代生理学研究 |
3.2 消化性溃疡疾病与睡眠障碍的现代病理学研究 |
3.3 消化性溃疡疾病与睡眠障碍之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物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复制 |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3 取材 |
2.4 实验指标测定 |
3. 实验研究结果 |
3.1 和胃安神胶囊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脑组织中5—HT/5—HIAA含量的影响 |
3.2 和胃安神胶囊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中5—HT/5—HIAA含量的影响 |
3.3 和胃安神胶囊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NE含量的影响 |
3.4 和胃安神胶囊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脑组织、血清中ChE含量的影响 |
3.5 和胃安神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相关睡眠障碍大鼠脑组织中5—HT/5—HIAA含量的影响 |
3.6 和胃安神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相关睡眠障碍大鼠血清中5—HT/5—HIAA含量的影响 |
3.7 和胃安神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相关睡眠障碍大鼠脑组织、血清中NE含量的影响 |
3.8 和胃安神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相关睡眠障碍大鼠脑组织、血清中ChE含量的影响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立题背景 |
1.2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优势 |
2. 和胃安神胶囊组方分析 |
2.1 和胃安神胶囊的方药分析及组方意义 |
2.2 现代药理研究 |
3. 实验结果讨论 |
3.1 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学说的关联 |
3.2 促眠作用的调节机制探讨 |
3.3 和胃安神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睡眠障碍大鼠抗溃疡作用的调节机制探讨 |
3.4 ChE与对消化性溃疡相关睡眠障碍大鼠促眠、抗溃疡作用的调节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2)针刺对于乙醇型胃溃疡模型大鼠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胃与睡眠相关性的研究探讨 |
1. "胃与睡眠相关性"的病因病机探讨 |
1.1 "胃不和"的病因病机 |
1.2 "胃不和"导致失眠的病因病机 |
2. 从"胃不和"论治失眠 |
2.1 中药治疗 |
2.2 针灸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
1. 胃溃疡的发病原因研究 |
2.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 |
3. 针灸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1 大鼠一般情况及行为学 |
2 胃组织病理形态学的观察 |
3 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睡眠时间的观察 |
4 针刺对乙醇型胃溃疡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观察 |
讨论 |
1 针刺对乙醇型胃溃疡大鼠行为学影响 |
2 针刺对AU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和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睡眠时间的影响 |
2.1 针刺对AU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2.2 针剌对AU大鼠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睡眠时间的影响 |
2.3 针剌对AU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与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睡眠时间之间相关 |
3 针剌对AU大鼠血清中TNF-α的影响 |
3.1 针刺对AU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与血清中TNF-α含量之间相关 |
实验部分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不同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及机体机能状态对胃运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仪器及药物 |
二、实验方法 |
(一) 胃内压测定 |
(二) 统计分析 |
三、实验结果 |
(一) 针刺足三里穴或中脘穴对正常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
(二) 针刺足三里穴或中脘穴对胃运动低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
(三) 胃窦部扩张状态下针刺足三里穴和中脘穴对胃内压的影响 |
讨论 |
(一) 足三里和中脘影响胃运动作用机制的研究 |
(二) 穴位选择依据 |
(三) 动物模型选择 |
(四)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健脾益气方药调控血小板活化因子对急性胃粘膜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胃粘膜的防御机制 |
二、健脾益气方药对胃粘膜的作用 |
三、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胃粘膜损伤的作用 |
第二部分 实验 |
一、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针刺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向调节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及药物 |
2. 手术操作 |
2.1 孤束核细胞外记录手术 |
2.2 胃内压记录手术 |
2.3 静脉给药及血压记录手术 |
3. 实验记录 |
3.1 孤束核神经元细胞外记录 |
3.2 胃内压记录 |
3.3 血压记录 |
4. 胃运动低下和胃运动亢进动物模型的制作 |
5. 实验穴位选择 |
6. 实验程序 |
7. 记录部位的组织学定位 |
8. 数据采集及分析 |
结果 |
1. 孤束核神经元的一般电生理学特性 |
2. 胃运动低下和胃运动亢进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活动的稳定性及变化 |
3. 针刺不同穴位对不同状态下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
3.1 针刺“足三里”对不同状态下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
3.2 针刺“内关”对不同状态下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
3.3 针刺“中院”对不同状态下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
3.4 针刺“气海”对不同状态下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
3.5 针刺不同穴位对不同状态下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活动影响的小结 |
4. 针刺不同穴位对不同状态下大鼠胃运动的影响 |
4.1 针刺“足三里”对不同状态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
4.2 针刺“内关”对不同状态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
4.3 针刺“中脘”对不同状态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
4.4 针刺“气海”对不同状态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
4.5 针刺不同穴位对不同状态下大鼠胃内压影响的小结 |
讨论 |
1. 孤束核的现代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胃运动作用机制的认识 |
3. 穴位选择依据 |
4. 针刺调节胃运动的作用机制研究 |
5. 针刺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运动的调节与孤束核的关系 |
6. 结论 |
7. 本课题的创新点 |
8.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针刺调节胃功能的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孤束核内的神经递质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溃疡平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 |
(7)复方胃利散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消化性溃疡致病原因及状况 |
2.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及中药治疗 |
3.慢性胃炎研究现状 |
4.立题依据 |
实验材料 |
1.受试药物 |
2.实验动物 |
3.药品与试剂 |
4.主要仪器 |
实验方法 |
1.复方胃利散对胃溃疡的影响 |
1.1 WLP对乙醇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 |
1.2 WLP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
1.3 WLP对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 |
1.4 WLP对水浸应激所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 |
2.复方胃利散对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 |
2.1 WLP对盐酸半肌氨酸致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 |
2.2 WLP对乙酸致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 |
3.复方胃利散对慢性胃炎的影响 |
3.1 WLP对氨水致大鼠慢性胃炎的影响 |
3.2 WLP对水杨酸钠致大鼠慢性胃炎的影响 |
4.复方胃利散的镇痛作用 |
4.1 WLP对醋酸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 |
4.2 WLP对热板法小鼠的镇痛作用 |
实验结果 |
1.复方胃利散对胃溃疡的影响 |
1.1 WLP对乙醇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 |
1.2 WLP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
1.3 WLP对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 |
1.4 WLP对水浸应激所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 |
2.复方胃利散对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 |
2.1 WLP对盐酸半胱氨酸致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 |
2.2 WLP对乙酸致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 |
3.复方胃利散对慢性胃炎的影响 |
3.1 WLP对氨水致大鼠慢性胃炎的影响 |
3.2 WLP对水杨酸钠致大鼠慢性胃炎的影响 |
4.复方胃利散的镇痛作用 |
4.1 WLP对醋酸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 |
4.2 WLP对热板法小鼠的镇痛作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病理照片 |
(9)大鼠二氧化碳气腹后胃粘膜再灌注损伤及异丙酚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二、英文缩略语 |
三、论文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五、参考文献 |
六、附录 |
综述 |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胃粘膜修复作用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中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概况 |
一、胃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 |
二、胃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 |
三、胃溃疡的中医治疗原则 |
四、胃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 |
五、中药治疗胃溃疡及防止胃溃疡复发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
一、胃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胃溃疡的药物治疗 |
三、胃溃疡粘膜损伤修复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研究 |
四、线粒体DNA修复系统相关酶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文献综述小结 |
第四节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临床观察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一、诊断标准 |
二、纳入病例标准 |
三、排除病例标准 |
四、病例资料 |
五、治疗方法 |
六、观察方法 |
七、疗效判定标准 |
八、统计学处理 |
第二节 治疗结果 |
一、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结果比较 |
二、血清胃泌素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
三、体表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
四、胃粘膜组织线粒体DNA修复酶含量测定结果比较 |
五、胃镜疗效比较 |
六、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
二、血清胃泌素检测结果分析 |
三、体表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
四、胃粘膜组织线粒体DNA修复酶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六、综合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一、材料 |
二、方法 |
第二节 实验结果 |
一、一般情况观察 |
二、血清胃泌素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
三、大鼠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评分结果比较 |
四、对肠胀气的影响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一般情况观察结果分析 |
二、血清胃泌素检测结果分析 |
三、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评分结果分析 |
四、对肠胀气的影响结果分析 |
五、综合分析 |
第四章 理论探讨 |
第一节 中医古代医家对胃脘痛的理论认识 |
第二节 中医学对脾胃生理病理的概括 |
第三节 脾虚证与胃泌素的关系研究 |
第四节 脾虚证与胃肠动力的关系研究 |
第五节 脾虚证与细胞线粒体的关系研究 |
第六节 健中愈疡片处方的理论依据 |
第七节 对照组药物的设立及意义 |
结语 |
一、文献综述 |
二、临床观察 |
三、动物实验 |
四、创新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溃疡安对大鼠胃液、胃酸分泌及胃粘膜血流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和胃安神胶囊促眠、抗溃疡作用机制研究[D]. 肖倩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2]针刺对于乙醇型胃溃疡模型大鼠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D]. 宋映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3]不同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及机体机能状态对胃运动的影响[D]. 宿杨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4]健脾益气方药调控血小板活化因子对急性胃粘膜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D]. 朱焕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5]针刺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向调节效应研究[D]. 王述菊. 湖北中医学院, 2008(09)
- [6]溃疡平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赵红晔.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1)
- [7]复方胃利散药效学研究[D]. 关冬梅. 沈阳药科大学, 2008(11)
- [8]中药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赵红晔,王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07)
- [9]大鼠二氧化碳气腹后胃粘膜再灌注损伤及异丙酚的保护作用[D]. 肖莉. 中国医科大学, 2008(08)
- [10]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胃粘膜修复作用机理探讨[D]. 通沙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