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宫颈原位癌?

什么是宫颈原位癌?

一、什么是子宫颈原位癌?(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茹,孙永红,陈永林[1](2021)在《HPV18型相关的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原位腺癌及鳞状细胞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及腺癌发生的主要病因,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可检测出高危型HPV16型及18型感染。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发病率低,侵袭性高且预后较差的宫颈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与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HPV18型感染相关的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原位腺癌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罕见病例,对其诊疗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HP 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陈蔚洋,严浩吉,魏桢婷,王小文,邓诗扬,黄桁,姜凯元,田东[2](2021)在《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 metastasis,RLN LNM)是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转移的主要方式之一,阳性患者术后总体生存较差,同时RLN LNM多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此外,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也是EC根治术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关于食管鳞癌RLN LNM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普遍认为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是影响RLN LNM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RLNLNM的具体关系仍存在争议。本文就国内外有关食管鳞癌RLN LNM的危险因素(原发肿瘤、淋巴结等)、模型建立及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做一综述,为评估食管鳞癌RLN LNM风险,制定最佳治疗策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高咏梅[3](2021)在《宫颈锥切与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治疗宫颈原位癌及对患者复发率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将宫颈锥切与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应用于宫颈原位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该院中存在资料登记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录入其中符合要求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记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选择宫颈锥切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治疗时选择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和疼痛程度等数据进行记录。结果该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22%,相较于研究组的94.44%来说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而在研究结果中,发现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5,P<0.05)。结论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配合盆腔淋巴结切除应用于宫颈原位癌的治疗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意义重大,同时还能显着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治疗体验提升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陈静,陈煜岊,弋文娟[4](2020)在《阴道镜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子宫颈癌漏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阴道镜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子宫颈癌漏诊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活组织检查,且组织学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原位癌、扁平湿疣或湿疣样改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并进行术后病理检查。比较子宫颈阴道镜活组织检查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并对阴道镜子宫颈活组织检查中子宫颈癌漏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慢性子宫颈炎诊断准确率为59.70%(40/67),对扁平湿疣或湿疣样改变诊断准确率为51.58%(49/95),对CINⅠ诊断准确率为85.14%(63/74),对CINⅡ、CINⅢ及子宫颈原位癌诊断准确率为73.63%(67/91),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患者共计219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66.97%(219/327);术后病理提示诊断不足患者43例(13.15%),诊断过度患者48例(14.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颈病变占子宫颈面积<50%、阴道镜图像质量不满意以及患者年龄≥50岁是子宫颈癌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阴道镜下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准确性不高,易发生子宫颈癌漏诊,应提高阴道镜操作技能,同时关注老年女性及阴道镜图像不满意患者的检查,以进一步降低子宫颈癌漏诊率。

宋芳,王建东,张师前,王玉东,隋龙,薛凤霞[5](2020)在《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治专家共识(2020)》文中提出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是局限于阴道上皮内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性改变,多为阴道浸润癌的癌前病变。早在1952年,Graham和Meigs首次报道了3例因子宫颈原位癌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发现的阴道原位癌患者,提出了阴道上皮内瘤变这一概念[1]。迄今为止,VaIN依然是少见的下生殖道癌前病变,大多在子宫颈病变筛查或因其他指征随访时意外发现。约10%的高级别VaIN进展为阴道浸润癌[2]。近年来,随着子宫颈癌筛查、子宫颈病变规范化诊治工作的推进,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患者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有关VaIN的临床研究屡有报道,VaIN的诊治逐渐得以重视。鉴于阴

加倩[6](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张颖,叶元滋,徐洪海,陈炎,孟刚[7](2020)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扩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HPV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子宫颈外口见一隆起型肿块,肿块大小3.0 cm×2.5 cm×1.7 cm,向上累及宫颈管内口;子宫宫腔内未见明显肿块,子宫内膜菲薄且较光滑;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未见明显肿块。镜检:子宫颈中分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浸润性病灶周围可见原位癌区域,癌组织浸润至子宫颈管壁周围纤维脂肪组织,并见脉管内癌栓形成及神经侵犯现象,肿瘤向下侵犯阴道壁上1/3;子宫内膜经全部取材制片,镜下见宫角处局灶子宫内膜表面黏膜上皮呈原位鳞状细胞癌改变,周围子宫内膜呈萎缩性改变,且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不相连续;双侧输卵管伞部黏膜上皮均见局灶原位鳞状细胞癌成分,周围输卵管黏膜上皮及间质均未见癌组织,未见脉管内癌栓。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免疫表型: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肿瘤p16均阳性,输卵管肿瘤WT-1阴性,肿瘤CK5/6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HPV-DNA检测子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均显示HPV16型感染阳性。结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相关病例较为罕见,其发生机制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马云[8](2020)在《宫颈截除术治疗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宫颈截除术治疗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绝经后患者94例,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均提示HSIL。根据治疗的手术方式分为宫颈截除组(47例)和宫颈锥形电切组,即LEEP组(47例)。回顾了宫颈截除组和LEEP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情况、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宫颈管粘连、切口感染以及创面出血情况)、术后切缘阳性情况、术后6个月HPV转阴率、宫颈病变复发情况以及术后WHOQOL-100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宫颈截除组的术中失血量为(18.36±10.38)毫升,LEEP组为(10.28±3.84)毫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分别为(25.74±6.91)分钟和(15.26±2.79)分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1±0.78)天和(3.94±0.53)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2.宫颈截除组和LEEP组术后各有1例发生宫颈管粘连(2.13%);宫颈截除组有2例患者出现创面出血(4.26%),而LEEP组只有1例(2.13%);两组均无术后切口感染。宫颈截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而LEEP组为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3.比较两组的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宫颈截除组0例(0.00%),LEEP组6例(12.7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6个月复查HPV的转阴率,宫颈截除组为88.89%,而LEEP组为67.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访6个月至2年的宫颈病变复发率,宫颈截除组0例(0.00%),LEEP组6例(12.7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4.宫颈截除组的术后WHOQOL-100生存质量测定表评分在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宗教的评分分别为74.40±11.52、35.06±5.41、59.74±10.65、50.60±8.34、38.72±9.53、100.60±29.81、11.64±3.70,而LEEP 组为77.53±10.00、37.79±9.86、63.98±11.62、53.68±9.76、41.23±7.99、103.98±26.94、12.62±2.54,两组患者在术后生存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结论:治疗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时,LEEP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但宫颈截除术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的HPV转阴率,降低切缘阳性率和宫颈病变复发率。两种手术方式在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包括宫颈管粘连、创面出血和切口感染方面无明显差异。宫颈截除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临床推广应用之前,尚需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李岱株[9](2020)在《3188例患者宫颈病理诊断结果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 的]根据患者的宫颈病理诊断,通过比较患者的宫颈病检结果、HPV感染情况、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HPV及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诊断的预测价值。[方 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有宫颈病检的患者,依据病检结果分为:宫颈癌相关病变1004例和非宫颈癌相关病变2184例,对应比较不同宫颈病变中相应的HPV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两种宫颈癌初筛方法对宫颈病变的预测效果。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年龄:本组资料中,3188例有宫颈病理诊断的患者,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15岁,按年龄以组距10分成5组,分别为15~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6~岁,每组患者中以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非宫颈癌相关的其他宫颈病变、CINⅠ、CINⅡ、CINⅡ-Ⅲ、CINⅢ/原位癌、CIN病变合并、浸润癌,比较非宫颈癌相关的其他病变、CIN病变及浸润癌变在各年龄段患者中的发病率,发现在非宫颈癌相关的其他宫颈病变中,15~25岁的患者发病率最低,26~65岁之间各年龄段患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CIN病变中,26~35岁的患者发病率最高且均高于36岁以上各年龄段的患者(P>0.05),但与15~25岁的患者相比发病率差异不明显(P<0.05);浸润癌中,46~55岁的患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36~45岁的患者,两者之间发病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这两个年龄段患者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任一年龄段的患者(P<0.05)。2.非宫颈癌相关病变:3188例病理诊断结果中与宫颈癌无关的病例有2184例,其中宫颈炎症1908例,宫颈息肉26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7例,无病变9例,每种病变中有HPV检查结果的分别有846例、45例、6例、2例,HPV检测为阳性的分别有679例、7例、6例、2例,阳性率分别为80.3%、15.6%、100%、100%。可以看出在非宫颈癌相关的其他病变中也有较高的HPV阳性率。3.宫颈癌相关病变3188例宫颈病检中提示为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变的患者有1004例,其中HPV阳性患者共616例,包括HPV分型(PCR)检测为阳性的409例和(HC2)检测为阳性的207例。HPV阴性患者35例。有细胞学检查的417例。3.1.409例HPV分型阳性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384例,低危型HPV感染11例,混合型HPV感染14例,分别统计出在这三种HPV感染情况下CINI、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的患者例数,比较CINⅠ、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中三种HPV的感染情况是否存在差异,发现在CINI病变中低危型HPV感染的患者远远高于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结果存在的差异有意义(P<0.05):在CINⅢ及以上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又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的患者,结果存在的差异有意义(P<0.05);而低危型HPV和混合型HPV以及高危型HPV和混合型HPV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感染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3.2.409例HPV分型(PCR)阳性患者中384例是高危型感染,将其以感染HPV的型别分为16/18高危组、16/18合并其他高危组、非16/18高危组,以宫颈病检结果将每组感染的患者分别分为CINⅠ组、CINⅡ组、CINⅡ-Ⅲ组、CINⅢ/原位癌组、浸润癌组,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HPV型别感染下发生宫颈病变的情况是否有差异,结果16/18高危组与16/18合并其他高危组比较及16/18合并其他高危组与非16/18高危组比较,宫颈发生病变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16/18高危组与16/18高危组比较,宫颈发生病变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16/18高危组CINⅠ的发生率低于非16/18高危组,而CINⅡ-Ⅲ、CINⅢ/原位癌、浸润癌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16/18高危组。3.3.207例经HC2检测出HPV 阳性的患者,以宫颈病理诊断将其进行分组,分为CINⅠ组、CINⅡ组、CINⅡ-Ⅲ组、CINⅢ/原位癌组与浸润癌组,对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的病毒负荷量在其内部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病毒负荷量的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3.4.207例HC2检测出的高危HPV阳性患者中同时有细胞学检查结果的患者有119例。将其分为细胞学正常组(NILM)和细胞学异常组(≥ASCUS),将两组的病毒负荷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细胞学结果是否正常与病毒负荷量有相关性(r=0.252,P=0.006<0.05),且发现细胞学异常组的病毒负荷量明显高于细胞学正常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把细胞学结果异常的患者细化分为ASCUS/ASC-H、LSIL、HSIL3组,将每组的病毒负荷量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7。在ASCUS/ASC-H、LSIL、HSIL3组异常程度不同的细胞学检查结果中,又将每组的HPV病毒负荷量以数值进行分组,分为低载量组(1.00~99.99)、中载量组(100.00~999.99)、高载量组(≧1000.00);ASCUS/ASC-H组,病毒负荷量为低、中、高时所占比分别为30%、60%、10%;LSIL组,病毒负荷量为低、中、高时所占比分别为17.9%、50%、32.1%;HSIL组,病毒负荷量为低、中、高时所占比分别为22.2%、33.3%、44.4%;3组异常程度不同的细胞学检查结果中病毒负荷量为低、中、高时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有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共417例,其中细胞学检查异常(≥ASCUS)的有174例,总异常率为41.7%(174/417)。CIN Ⅰ组,(CINⅡ组,(CINⅡ-Ⅲ组,CIN Ⅲ/原位癌组,浸润癌组中细胞学的异常率分别为:19.65%(34/173)、35.0%(28/80)、53.13%(34/64)、72.13%(44/61)、87.18%(34/39),可以看出宫颈病变级别较高时,细胞学的异常率也随之较为显着,统计结果存在差异(P<0.05)。3.6.35例HPV阴性的宫颈病变患者多以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最终行宫颈病检,发现CINⅠ患者27例,CINⅡ患者5例,CINⅢ原位癌患者1例,浸润癌患者2例(1例鳞癌,1例腺癌)。可以看出当HPV检测为阴性时,也有发生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变的可能。[结 论]1.本课题研究中,非宫颈癌相关的其他病变可能在15~25岁的患者中发病率较低,在CIN病变中,26~35岁的患者发病率最高,浸润癌中,46~55岁的患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36~45岁的患者。发生癌变的患者多数为3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可能是因为从感染HPV到最终发展成为恶性肿瘤一般需经历数年甚至长达十余年的时间。2.在临床中也存在很多跟HPV感染有关的非宫颈癌相关病变,对这些患者也需恰当的随诊观察,避免其中有的患者存在HPV长期持续感染而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变。3.CINⅡ以上的高级别宫颈病变多由HR-HPV持续感染导致,且其中主要致病亚型以16、18型为主,但16、18型HPV与其他高危型别的HPV同时混合感染时并不会增加宫颈病变向高级别发展的机会。因此,在临床宫颈癌筛查工作中,在加强对16、18型阳性患者随诊观察的同时,并不必要对同时混有16、18及其他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进行过度筛查和诊疗,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及费用负担。4.本组资料中,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HPV病毒负荷量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5.本组资料中,细胞学检测结果与病毒负荷量之间存在联系性,细胞学检测异常的患者HPV病毒负荷量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测正常的患者,但细胞学的异常程度与HPV病毒负荷量大小并无明显关联。6.宫颈病变的程度越重细胞学的异常检出率越高。7.临床中存在HPV阴性的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其多以临床症状就诊而发现,因此在宫颈癌筛查工作中我们也需关注HPV阴性的筛查者,应注重结合筛查者的临床症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排查,必要时对这些HPV阴性筛查者仍需进行阴道镜检查或宫颈活检,以减少漏诊率,降低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

袁春女[10](2020)在《阴道镜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深度学习诊断系统的建立和验证》文中研究指明阴道镜辅助下子宫颈活检是诊断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金标准,但目前其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在很大程度上随着临床医生的经验水平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波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同时,我国目前需要接受阴道镜检查的患者数量与经验丰富的阴道镜医生的数量不匹配,导致患者需要经过很长的待诊期才能得到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医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辅助诊断能利用影像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其他可能的生理、生化手段,结合计算机的深度学习和分析计算,辅助发现病灶,提高诊断准确率,在医学影像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和阴道镜诊断的结合,也许能有效缓解目前宫颈癌筛查的压力,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本研究回顾性调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阴道镜室自2013年8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共22330份合格病例,收集其阴道镜图像(7.5倍放大倍数下拍摄)、年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子宫颈细胞学结果、子宫颈转化区类型、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等临床信息。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用Lableme软件对阴道镜图像中的病变部位进行标注,按训练集:测试集:验证集=8:1:1的比例将所有入组病例进行随机分配。预先使用Image Net数据库中的百万张图片预训练出Rens Net模型,再输入大量训练集中的阴道镜图像进行迁移学习,训练出多模态ResNet分类模型,U-Net分割模型和Mask R-CNN检测模型,并计算验证集中该模型诊断及分割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召回率、Dice指数等指标。同时,为了比较模型在普通阴道镜图像和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表现,本研究收集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阴道镜室2019年3月到2019年9月诊治的共5384份高清阴道镜图像病例作为独立样本再次验证上述三个模型的相关诊断指标,比较模型在不同类型的阴道镜图像中的适应性。除此之外,我们对五位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五位不同年资的阴道镜专家的阴道镜诊断、病理诊断、活检位点及每个活检位点对应的病理结果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横向比较深度学习模型与临床不同年资的阴道镜专家的诊断能力。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训练,RensNet分类模型区分阴道镜图像是否有病变的整体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10%、85.38%和82.62%。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3。在此基础上,U-Net分割模型在醋酸图像中分割出病变区域的召回率和Dice指数分别是84.73%和61.64%,整体准确率达95.59%。在碘图像中,召回率、Dice指数和整体准确率分别是:87.78%、63.80%和95.70%。除此之外,Mask R-CNN检测模型识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度在醋酸图像和碘图像中分别达到了84.67%和84.75%。在高清阴道镜图像的独立样本验证中,分类模型表现比在普通阴道镜图像中稍差一些,区分是否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73.37%、58.16%和0.71。与阴道镜专家的诊断水平相比,模型诊断普通阴道镜图像的水平高于整体阴道镜专家的水平,诊断高清阴道镜图像的水平与年轻专家水平持平,比高年资专家水平稍差。分割模型和检测模型在两个数据库中的表现基本持平。在诊断决策所需时间上,临床医生诊断一个病例所需时间按分计算,而诊断模型从上传图像到输出结果总时间能控制在10秒以内,如果不计算图像上传的时间,模型进行诊断所需时间在1秒以内。本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阴道镜诊断系统能较准确地区分正常和异常阴道镜图像,并能在此基础上分割出可疑病变的区域,指导HSIL区域活检。同时,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能够有效缓解当前阴道镜检查的压力,为分流患者、推荐活检部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是,模型在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诊断水平略低于在普通阴道镜图像中的诊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优化。第一部分阴道镜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深度学习诊断系统的建立目的:回顾性收集大量临床阴道镜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处理,为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做好大数据的准备。在大数据集基础上,通过深度学习建立分类模型、分割模型和检测模型,形成一个完整的阴道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方法:回顾性调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阴道镜室自2013年8月至2018年3月所诊治的有病例,按照排除标准纳入合格病例后,收集其7.5倍镜下拍摄的阴道镜图像三张(生理盐水图像、醋酸图像、碘图像各一)、年龄、HPV检测结果、子宫颈细胞学结果、子宫颈转化区类型、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等临床信息。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用Labelme软件对阴道镜图像中的病变部位进行标注,并区分LSIL和HSIL。按训练集:测试集:验证集=8:1:1的比例将所有合格病例随机分配入组病例,最终以验证集的诊断结果作为模型的诊断结果。利用Image Net数据库预训练ResNet模型,再输入大量阴道镜图像进行迁移学习,建立多模态ResNet分类模型、U-Net分割模型和Mask R-CNN检测模型。计算分类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割模型的召回率、Dice指数,检测模型的诊断准确率等指标。结果:1.经过纳入排除标准,共有22330例病例纳入研究,包括10365例正常病例、6357例LSIL病例和5608例HSIL病例。2.所有入组病例的年龄分布为:25岁以下:25-55岁:55岁以上=1.72%:92.22%:6.04%。所有入组病例中,高危HPV感染率为94.49%。所有入组病例的细胞学结果分布为:NILM:ASCUS:LSIL:ASCH:HSIL:SCC=33.67%:26.41%:23.49%:7.93%:8.40%:0.10%。所有病例的子宫颈转化区类型分布为:1型子宫颈转化区:2型子宫颈转化区:3型子宫颈转化区=12.99%:8.10%:78.91%。3.ResNet分类模型区分阴道镜图像是否有病变的整体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10%、85.38%和82.62%。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3。4.U-Net分割模型在醋酸图像中分割出病变区域的召回率和Dice指数分别是84.73%和61.64%,整体准确率达95.59%。在碘图像中,召回率、Dice指数和整体准确率分别是:87.78%、63.80%和95.70%。5.Mask R-CNN检测模型识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度在醋酸图像和碘图像中分别达到了84.67%和84.75%。通过醋酸图像和碘图像识别出HSIL患者的准确率分别为87.27%和88.47%。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能较准确地区分正常和异常阴道镜图像,并能在此基础上分割出可疑病变的区域,指导HSIL区域活检。第二部分阴道镜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深度学习诊断系统的独立样本验证目的:收集独立样本(高清阴道镜图像)数据对诊断系统中的分类、分割和检测模型进行再次验证。横向比较模型在普通阴道镜图像和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表现。纵向比较模型诊断水平与临床阴道镜专家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阴道镜室自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诊治的所有高清阴道镜图像病例,按照第一部分的排除标准纳入合格病例后,收集合格病例的临床资料(同第一部分)及5位不同年资的阴道镜专家的诊断结果、活检位点和各位点的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阴道镜图像中的病变部位进行标注,所有病例均作为验证集计算结果。所得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病变区域召回率、Dice指数等均同普通阴道镜图像结果进行纵向比较,和阴道镜专家的诊断结果进行横向对比。结果:1.ResNet分类模型在高清阴道镜图像中验证的整体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83%、73.37%和58.16%。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71。2.U-Net分割模型在醋酸高清阴道镜图像中分割出病变区域的召回率和Dice指数分别是85.35%和47.21%,整体准确率达94.32%。模型在碘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召回率、Dice指数和整体准确率分别是:85.87%、48.74%和94.52%。3.Mask R-CNN检测模型识别HSIL位点的敏感度在醋酸高清图像和碘高清图像中分别达到了84.76%和82.61%。通过醋酸高清图像和碘高清图像识别HSIL患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0.56%和89.78%。4.以正常和异常为界,五位专家的平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0%,72.92%和71.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2%和83.03%。这个结果低于分类模型在普通阴道镜图像中的诊断结果,但高于分类模型在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结果。5.在病变病例中,五位专家活检出HSIL的平均准确率为27.5%;活检出SIL的平均准确率为67.97%;每个患者的平均活检个数为2.39。准确率均高于检测模型对HSIL活检位点的识别准确率。结论:诊断系统各模型在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表现较普通阴道镜图像中的表现略差。模型在普通阴道镜图像中的诊断水平高于高年资阴道镜专家水平;在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诊断水平同低年资阴道镜专家水平相当,低于高年资阴道镜专家水平。

二、什么是子宫颈原位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什么是子宫颈原位癌?(论文提纲范文)

(1)HPV18型相关的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原位腺癌及鳞状细胞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病理检查
        1.1.1大体检查
        1.1.2镜检
        1.1.3免疫表型
        1.1.4病理诊断
2 讨论

(2)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危险因素
    1.1 肿瘤因素
        1.1.1 肿瘤部位
        1.1.2 肿瘤分化程度
        1.1.3 肿瘤浸润深度
        1.1.4 肿瘤长径
    1.2 淋巴结因素
        1.2.1 区域淋巴结转移
        1.2.2 RLN LNs和影像学指标
    1.3 其他因素
        1.3.1 脉管癌栓
        1.3.2 神经侵犯与病变侵及食管全周
2 预测模型
3 RLN LNM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4 结语

(3)宫颈锥切与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治疗宫颈原位癌及对患者复发率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相关量化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3 讨论

(5)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治专家共识(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VaIN命名的修订
2 VaIN的流行病学
3 VaIN的高危因素
    3.1 年龄
    3.2 高危型HPV感染
    3.3 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
    3.4 放射治疗史
    3.5 免疫功能异常
    3.6 其他因素
4 VaIN的诊断
    4.1 细胞学
    4.2 高危型HPV检测
    4.3 阴道镜检查
        4.3.1 VaIN阴道镜下表现
        4.3.2 未切除子宫患者的阴道镜检查
        4.3.3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阴道镜检查
        4.3.4 阴道镜诊断VaIN的准确性及注意事项
5 VaIN的治疗
    5.1 药物治疗
    5.2 物理治疗
    5.3 手术切除
    5.4 阴道腔内放射治疗
6 VaIN临床管理策略
    6.1 阴道LSIL的管理策略(保守优先、密切观察)
    6.2 阴道HSIL的管理策略(基于风险的分层管理策略)
    6.3 育龄女性孕前及妊娠期VaIN的管理策略(孕前按需治疗、孕期安全保守原则)
7 随访
8 总结

(6)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7)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眼观
    2.2 镜检
    2.3 免疫表型
    2.4 HPV-DNA检测结果
    2.5 病理诊断
    2.6 随访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病理特征
    3.3 发病机制
    3.4 诊疗及预后

(8)宫颈截除术治疗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对比
    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4. 两组患者术后切缘阳性情况对比
    5. 两组患者术后HPV情况对比
    6. 两组患者术后宫颈病变复发情况对比
    7. 两组患者术后WHOQOL-100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对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9)3188例患者宫颈病理诊断结果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阴道镜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深度学习诊断系统的建立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阴道镜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深度学习诊断模型的建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临床资料收集与预处理
        2.3 阴道镜检查图像的预处理
        2.4 深度学习模型骨架的建立
        2.5 多模态RensNet分类模型
        2.6 U-net分割模型
        2.7 Mask R-CNN检测模型
        2.8 模型评估指标
    3 结果
        3.1 建模阶段入组数据基本分布
        3.2 ResNet分类模型能区分正常病例和病变病例的准确性
        3.3 U-Net分割模型能区分病变病例子宫颈正常区域和病变区域的准确性
        3.4 Mask R-CNN检测模型检测HSIL的准确性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阴道镜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深度学习诊断模型的独立样本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数据预处理
        2.3 模型验证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独立样本验证阶段入组数据基本分布
        3.2 分类模型在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验证结果
        3.3 分割模型在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验证结果
        3.4 检测模型在高清阴道镜图像中的验证结果
        3.5 模型诊断结果同医生诊断结果的比较
        3.6 高清阴道镜图像和普通阴道镜图像的区别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什么是子宫颈原位癌?(论文参考文献)

  • [1]HPV18型相关的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原位腺癌及鳞状细胞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J]. 王燕茹,孙永红,陈永林.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12)
  • [2]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陈蔚洋,严浩吉,魏桢婷,王小文,邓诗扬,黄桁,姜凯元,田东.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12)
  • [3]宫颈锥切与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治疗宫颈原位癌及对患者复发率影响分析[J]. 高咏梅.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9)
  • [4]阴道镜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子宫颈癌漏诊影响因素分析[J]. 陈静,陈煜岊,弋文娟.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0(08)
  • [5]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治专家共识(2020)[J]. 宋芳,王建东,张师前,王玉东,隋龙,薛凤霞.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08)
  • [6]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1例并文献复习[J]. 张颖,叶元滋,徐洪海,陈炎,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07)
  • [8]宫颈截除术治疗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疗效研究[D]. 马云. 苏州大学, 2020(02)
  • [9]3188例患者宫颈病理诊断结果临床分析[D]. 李岱株.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阴道镜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深度学习诊断系统的建立和验证[D]. 袁春女. 浙江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什么是宫颈原位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