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韦达定理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加军[1](2017)在《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及其应用》文中认为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及其应用能很好地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代数变形能力,在高校自主招生和数学竞赛中颇受青睐,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分类赏析.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为:如果一元三次多项式a3x3+a2x2+a1x+a0=0(a3≠0)的根是x1,x2,x3,那么有
杨先浩,陈友红[2](2021)在《巧用韦达定理解二次函数压轴题》文中研究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难点内容.其应用非常广泛,进入高中后尤为明显,在解决有关方程、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问题中都有着广泛而实际的应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区非常重视对该定理的考查,在各地的中考或名校的模拟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融入韦达定理的压轴题.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在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中应用韦达定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现精选几道试题和大家分享.
吴优[3](2018)在《高二学生圆锥曲线掌握水平及数学核心素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圆锥曲线是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虽然国内外关于圆锥曲线的研究很多,但研究具体错误类型的文章并不多,鉴于此,本文通过调查高二学生对圆锥曲线的掌握水平情况并列举出具体的错误类型,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圆锥曲线方面的缺陷,使教师清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怎样的错误,对学生进一步的指导提供建议。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多种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态度,体现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是近年我国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本文着眼于高中圆锥曲线知识,通过测试、问卷等形式,研究高中生对圆锥曲线三类问题的掌握情况,并基于此分析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情况。笔者希望这一篇研究能为数学核心素养概念融入高中数学教育做出一点贡献。本文主要基于三类圆锥曲线问题,分别为定义、标准方程以及有关圆锥曲线的综合性问题。首先,基于涉及上面三类圆锥曲线问题的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结果,研究高二学生对这些圆锥曲线问题的掌握情况,并且结合对师生的访谈总结分析了学生在解决每种问题中出现的错误类型。比如:借助SOLO分类模型,将学生对每一类问题的掌握水平进行划分,然后评估高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整体水平。再次,基于高二学生对上述三类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我们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进行划分,并从整体上评估他们的数学运算素养、逻辑推理素养、数学建模素养和数学抽象素养处于何种水平?本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标准方程掌握较好,对圆锥曲线综合性问题掌握较好。考虑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有待提高,数学建模素养个体差异较大,逻辑推理素养较好,数学抽象素养处于一般水平。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分析产生这些结果的可能原因,并由此给出适当的教学建议及学习建议。
王强[4](2019)在《高效可证安全的属性基加密方案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分布式、云计算和信息中心网络(ICN)环境中进行数据的共享和开展的各种应用需求越来越多,利用这些技术可以轻松获得有益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利益和经济价值,同时也产生了潜在的数据安全隐患,比如近年来各种数据泄露事故频发。而属性基密码体制作为基于身份密码体制扩展的一种新型的密码学原语被提出,可以在各种应用场景实现安全灵活的数据共享,数据细粒度访问控制,相关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处于热点阶段。本文探索解决属性基加密体制在云计算、信息中心等不同网络环境中实际应用的关键性问题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设计安全高效的属性基加密的构造方案。其中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CP-ABE)是一种有前景的原语,可通过提供灵活的一对多加密来实现云计算中的通用和安全数据共享。通过研究解决属性基方案的构造问题的同时,为今后构造多功能属性基方案提供基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包括:1.云计算中提出带有授权等式测试功能的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支持等式测试的公钥加密(简称PKE-ET)方案允许检测两个不同公钥加密的密文器包含同一个明文。本文结合PKE-ET和CP-ABE的方案思想,提出了带有等式测试的CP-ABE概念(CP-ABE-ET)。通过利用ABE-ET原语,接收方可以委托云服务器对使用不同访问策略加密的两条消息进行等式测试。在授权等式测试期间,云服务器不能获取使用任一访问策略加密消息的任何信息。设计了一种利用双线性配对和韦达定理的CP-ABE-ET新方案,并在标准模型中正式给出了该方案的安全性证明,验证了该方案是有效的、实用的。2.代理重加密在信息中心网络访问控制框架中的应用信息中心网络(ICN)的应用中,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以传统加密技术为基础,不仅会带来高昂的客户端开销,而且对最终用户的内存和计算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在ICN框架中采用的代理重加密(PRE)方案来实现密文访问安全授权,以帮助减少客户端开销,同时保证订阅者之间(甚至是订阅者与其合作者之间)的安全灵活数据共享。该方案在非交互性和抗共谋性方面具有额外优势。通过证明,在重加密过程中,该方案能够抵抗可复制的自适应选择密文攻击(RCCA),且在整个ICN加密过程中,能够抵抗选择密文攻击。通过对该方案的性能分析还表明,它在计算量和通信复杂性方面工作更高效。3.实现无收据性和反胁迫性的可扩展电子投票协议在远程选举中,贿选和投票胁迫对大型远程选举形成了威胁。候选人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等手段,诱使投票人偏离自己真实的选举意愿,破坏选举的公平性和民主。为了解决远程选举中的安全性问题,本文提出了“无收据性”概念的新协议,并引入了全新的隐秘性保护技术,以实现提出的新协议设计,是基于代理重加密技术构建的新协议,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简单、灵活和实用。同时使用这种新技术构建的电子投票协议,保留了电子投票协议当前最新的大多数优异特征。4.云动态群的安全反共谋数据共享方案优化Zhu-Jiang提出了一种针对云动态群的安全反共谋数据共享方案。通过研究发现,Zhu-Jiang的方案针对现有用户注册阶段的伪造攻击是不安全。本文提出的攻击表明,任何外部敌手都可以伪装成群管理员,向现有群用户发出无法抵御的伪造攻击。本文提出了在不牺牲原方案高效率和群动态特性前提下的改进方案。5可验证授权的混合加密密文策略属性基方案优化Xu提出了一种可验证外包解密的混合密文策略ABE,该方案指出,外包解密的正确性可以由用户进行验证。通过对该方案仔细研究后,发现Xu的方案在应对伪造攻击时是不安全,存在安全漏洞。本文提出的攻击方案证明了任何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消息伪造或篡改有效密文,替换用户打算解密的原密文。本文提出的改进的方案弥补了VD-CPABE的弱点。
曹付生[5](2018)在《韦达定理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在提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对高中数学内容也做了部分调整,比如加强了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研究,特别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的研究,突出韦达定理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作用.下面就韦达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做一简单介绍,以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刘娥[6](2014)在《韦达定理应用及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韦达定理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探讨其在方程、代数式求值、解析几何中的广泛应用是必要的,结合现有教材安排,若能添加必要的韦达定理及其应用部分的教学,为以后的高中数学做好铺垫,对中学数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堯初,张广德,陈品长[7](1979)在《韦达定理及其应用》文中提出 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是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工具。本文只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谈韦达定理及其应用。
候英杰[8](2018)在《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文中指出郑州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八年,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衔接”问题日益突出,它直接影响着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导致部分新高一学生的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与初中的数学学习相比,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要面临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等很大跨度。如何研究初高中数学的知识衔接、教法衔接、学法衔接与心理衔接,提出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办法,以使学生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顺利过渡,将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一线高中数学教师的面前。本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包括:课题的提出、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研究过程。第二章介绍主要做法和经验。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郑州市四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与初高中数学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认识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四个方面:教材的编写、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等剖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三章介绍研究成效。从衔接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与学生的心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具体对策。第四章简述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王蓬苁,胡典顺[9](2018)在《例谈韦达定理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文中认为1.问题的提出韦达定理(Vietatheorem)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习的一个重要定理,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九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方程,而判定方程是否有根是根据根的判别式来断定的,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有根的情况下,通过韦达定理就可以说明根与系数蕴含的是一种什么关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要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理的意义.明确定理的
杨泽[10](2020)在《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问题驱动式教学(PDT,Problem-driven teaching)又称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本文介绍了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结合我们的“教”与“学”的实践,提出了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新方法将要解决的问题(称为主问题)分解为某些子问题,给出主问题和子问题以及子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求解各个子问题的知识点,构建各个子问题的知识库.按照子问题一定的求解顺序,通过子问题的求解达到对主问题的求解.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法.通过文献综述,逐步弄清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掌握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将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应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全文共分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通过文献阅读,阐述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二章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介绍原始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几种理解及其理论基础,提出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阐述新方法的理论基础,如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苛勒的顿悟说等,分析新方法的五大优势,给出新方法的实现步骤以及问题分解的两种方法:线性分解和非线性分解.另外,为突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本章还介绍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分析其与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异同.第三章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分析.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蓝本,梳理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数学的知识结构,构建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所需要的知识库.分析发现,利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时,不同学段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对象性,并立足于最近发展区域理论,问题构建应具有系统性和策略性.第四章创新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实践.以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数学内容为研究对象,在新授课和习题课中开展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
二、韦达定理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韦达定理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求方程 |
二、求值或最值 |
三、讨论范围 |
四、证明不等式 |
(2)巧用韦达定理解二次函数压轴题(论文提纲范文)
1抛物线与直线y=h相交 |
2抛物线与直线y=kx+b(k≠0)相交 |
3抛物线与多条直线相交 |
(3)高二学生圆锥曲线掌握水平及数学核心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圆锥曲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1.2 学习圆锥曲线的意义 |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圆锥曲线的文献综述 |
2.1.1 圆锥曲线的起源与发展 |
2.1.2 圆锥曲线课程标准要求及高考形势分析 |
2.1.3 关于圆锥曲线学习与认知水平的已有研究 |
2.2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
2.2.1 核心素养 |
2.2.2 数学核心素养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框架 |
3.2 研究对象 |
3.3 编制说明 |
3.3.1 测试卷编制说明及评分标准 |
3.3.2 调查问卷编制说明 |
3.4 研究方法 |
3.5 评价方案 |
3.5.1 掌握水平评价方案 |
3.5.2 数学核心素养水平评价方案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
4.1 测试卷及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4.1.1 测试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4.1.2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掌握水平结论与分析 |
4.2.1 圆锥曲线定义的掌握水平分析 |
4.2.2 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的掌握水平分析 |
4.2.3 圆锥曲线综合性问题的掌握水平分析 |
4.3 素养水平统计与分析 |
4.3.1 数学运算素养 |
4.3.2 数学建模素养 |
4.3.3 逻辑推理素养 |
4.3.4 数学抽象素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教学建议 |
5.1 结论 |
5.2 教学建议 |
第六章 不足与改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4)高效可证安全的属性基加密方案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及贡献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简介 |
2.1 数学基础知识 |
2.1.1 韦达定理 |
2.1.2 循环群 |
2.1.3 双线性映射 |
2.1.4 多重线性映射 |
2.1.5 复杂性假设 |
2.1.6 与门访问结构 |
2.1.7 Shamir's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2.1.8 一次性签名 |
2.2 安全模型 |
2.2.1 KP-ABE形式化定义和安全模型 |
2.2.2 CP-ABE形式化定义和安全模型 |
2.3 经典方案回顾 |
2.3.1 Goyal等人的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 |
2.3.2 Bethencourt等人的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 |
2.3.3 Ateniese等人的代理重新加密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支持等式测试的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算法 |
3.1 ABE-ET方案的形式定义与安全模型 |
3.1.1 形式化定义 |
3.1.2 安全模型 |
3.2 CP-ABE-ET方案设计 |
3.3 安全性证明 |
3.4 性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RE方案在ICN框架中的应用 |
4.1 PRE方案的形式化定义与安全模型 |
4.1.1 方案定义 |
4.1.2 系统模型 |
4.1.3 安全模型 |
4.2 PRE方案在ICN框架中的应用 |
4.3 安全性证明 |
4.4 有效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收据性和反胁迫性的可扩展电子投票协议 |
5.1 方案相关定义 |
5.2 系统模型 |
5.3 新协议设计 |
5.3.1 设计思路 |
5.3.2 技术实现细节 |
5.4 系统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反共谋数据共享和可验证授权密文策略方案优化 |
6.1 云动态群的安全反共谋数据共享方案的优化 |
6.1.1 Zhu-Jiang数据共享方案概要 |
6.1.2 当前用户注册过程中的安全漏洞 |
6.1.3 用户注册建议 |
6.2 可验证授权电路密文策略属性基混合加密方案优化 |
6.2.1 Xu等人VD-CPABE简述 |
6.2.2 VD-CPABE的分析和改进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7.2 进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6)韦达定理应用及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理内容 |
二、韦达定理的应用 |
1.字母系数方程的解法 |
2.代数式值的求法 |
3.利用韦达定理解决部分二元二次方程组 |
4.韦达定理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
三、教材安排 |
四、教学建议 |
(8)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综述及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过程 |
2 主要做法与经验 |
2.1 高一学生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2.1.1 高一新生的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设计 |
2.1.2 高一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 教师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2.2.1 初、高中数学教师对衔接问题认识的调查问卷设计 |
2.2.2 高中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3 初中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2.3 探究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 |
2.3.1 教材方面 |
2.3.2 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比 |
2.3.3 教师方面的因素 |
2.3.4 学生方面的因素 |
3 研究成效 |
3.1 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
3.1.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脱节”的知识点 |
3.1.2 衔接校本教材案例编制 |
3.1.3 增加初、高中数学教师间的交流 |
3.2 教师教法上的衔接 |
3.2.1 合理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学习模式上的顺利衔接 |
3.2.2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
3.2.3 培养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率 |
3.3 学生心理上的衔接 |
3.4 学生学法上的衔接 |
3.4.1 培养学生勤奋、坚持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
3.4.2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
3.4.3 引导与促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
4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学科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应用价值 |
1.3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3.1 国内现状研究 |
1.3.2 国外现状研究 |
1.4 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
1.4.1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2 本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 |
2.1 原始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
2.1.1 原始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 |
2.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1.3 建构主义理论 |
2.1.4 苛勒的顿悟说 |
2.2 原始问题驱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异同 |
2.2.1 启发式教学概述 |
2.2.2 问题驱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相同点 |
2.2.3 问题驱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 |
2.3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及其实现 |
2.3.1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 |
2.3.2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的理论基础 |
2.3.3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的优势 |
2.3.4 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实现方法 |
第3章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分析 |
3.1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
3.1.1 小学教材内容分布分析 |
3.1.2 小学教材内容的划分意图 |
3.2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
3.2.1 初中数学内容分布分析 |
3.2.2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划分意图 |
3.3 高中数学教材分析 |
3.3.1 高中数学内容分布分析 |
3.3.2 设置高中教材内容的四条主线的意图 |
3.4 对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要求 |
3.4.1 问题结构应具有层次性 |
3.4.2 问题设计应具有对象性 |
3.4.3 问题设计应立足于最近发展区域理论 |
3.4.4 问题构建应具有系统性 |
第4章 创新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实践 |
4.1 新授课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 |
4.1.1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案例 |
4.1.2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案例 |
4.1.3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案例 |
4.1.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教学设计案例 |
4.2 习题课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韦达定理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及其应用[J]. 李加军. 数学通讯, 2017(09)
- [2]巧用韦达定理解二次函数压轴题[J]. 杨先浩,陈友红. 中学生数学, 2021(04)
- [3]高二学生圆锥曲线掌握水平及数学核心素养研究[D]. 吴优.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4]高效可证安全的属性基加密方案及其应用研究[D]. 王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5]韦达定理及其应用[J]. 曹付生. 中学生数学, 2018(17)
- [6]韦达定理应用及教学探究[J]. 刘娥. 新课程学习(下), 2014(03)
- [7]韦达定理及其应用[J]. 朱堯初,张广德,陈品长. 中学数学, 1979(03)
- [8]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D]. 候英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9]例谈韦达定理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 王蓬苁,胡典顺. 中学数学研究, 2018(04)
- [10]基于问题分解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杨泽.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