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一、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袁丽莎[1](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 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贫血达标情况及铁代谢状况,分析中医证候与贫血达标情况、功能性铁缺乏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MHD肾性贫血及功能性铁缺乏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临床病例调查问卷,多中心调查北京市四家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MHD肾性贫血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血常规、铁代谢相关实验室检查。将数据录入EXCEL表中,确保录入信息无误,导入SPSS 22.0软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公因子,归纳中医证候要素;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公因子进行变量系统聚类,探索中医证候要素组合规律,归纳证型;统计血红蛋白(h emoglobin,Hb)达标率与铁代谢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的Hb达标率与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临床研究共纳入286例MHD肾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175例(61.2%),女性111例(38.8%);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60.77±11.29)岁;60~70年龄段例数最多,有107例(37.4%)。透析龄0.55~29.53年,平均(5.80±4.07)年,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最多,有144例(50.3%),其次为5~10年的有100例(35%),透析时间越长,例数越少。原发病情况,糖尿病肾病最多,为94例,高血压肾损害44例,慢性肾炎40例,多囊肾11例,其他97例。(2)血红蛋白达标情况:Hb达标患者共208例(72.7%),平均Hb浓度为(120.69±7.96)g/L,Hb 未达标患者共 78 例(27.3%),平均 Hb 浓度为(101.36±7.05)g/L,贫血治疗达标率为72.7%。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144例患者中,女性有32例(59.3%)Hb达标,男性有68例(75.6%)Hb达标,男女两组Hb达标率比较,女性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铁代谢情况:铁缺乏患者共有63例(22%),其中包括绝对性铁缺乏患者20例(7%),功能性铁缺乏患者43例(15%);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 ation,TSAT)达标患者共223例(78%),TSAT达标率为78%;SF达标患者共138例(48.3%)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达标率为48.3%,铁过载患者共32例(11.2%),铁过载发生率为11.2%。女性患者中有16.2%发生铁过载,男性有8%发生铁过载,女性患者铁过载发生率更高;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144例患者中,女性有15例发生功能性铁缺乏,占27.8%,男性有12例发生功能性铁缺乏,占13.3%,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功能性铁缺乏患者中,平均Hb浓度为(111.63±11.44)g/L,SF 为(504.95±337.79)ng/mL,TSAT 为(16.63±2.4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为(72.20±7.36)%;243例非功能性铁缺乏患者中,平均Hb为(116.12±11.49)g/L,SF为(426.78±384.56)ng/mL,TSAT 为(30.06±9.70)%,N%为(69.46±7.56)%,功能性铁缺乏组中 H b、TSAT更低,SF、N%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因子分析结果:对调查结果中出现频率大于15%的症状、舌象进行因子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12个公因子F1、F2、F3……F11、F12,每个公因子包含的症状及舌象按所占比重大小的顺序列出如下:F1:心悸,胸闷,少气懒言,头晕,神疲乏力;F2:苔腻,苔黄,腰膝酸软;F3:多梦,失眠,眼花,头晕,神疲乏力,健忘,口黏腻;F4:口苦,口黏腻,口干口渴,烦躁易怒;F5:恶心呕吐,纳呆;F6:舌红,腰膝酸软;F7:眼花,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舌红;F8:眼睑浮肿;F9:苔白,腰膝酸软;F10:畏寒肢冷,耳鸣;F11:面色颧红,手足瘛纵,大便干结,健忘;F12:口唇青紫,面色黧黑。归纳提取公因子的中医证候要素: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中焦,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为主。(5)聚类分析结果:对12个公因子的变量系统聚类,依据临床实际意义,可聚为4类,第一类包括F1、F4、F7,可归纳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第二类包括F10、F11、F12,可归纳为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第三类包括F2、F3、F8、F9,可归纳为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第四类包括F5、F6,可归纳为肾虚兼中焦湿热。基于公因子得分,得出每例患者的聚类类型即证型归属。各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第三类最多有109例(38.1%),其次是第一类62例(21.7%)、第二类 59 例(20.6%)、第四类 56 例(19.6%)。(6)基于聚类证型,分析证型与Hb达标及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结果Hb达标率由高到低的证型排序是:第二类>第四类>第三类>第一类。即第一类Hb达标率最低,证型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其次是第三类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由高到低的证型排序是: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一类证型发生率最高,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其次是第二类,为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与第一类证型相比,第三类和第四类证型的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进入血液透析的早期阶段,不同性别Hb达标率及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不同,女性患者的Hb达标率更低,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更高。性别与铁过载相关,女性患者铁过载发生率更高;功能性铁缺乏较非功能性铁缺乏患者的Hb更低,铁储备更高,铁利用更低,炎症指标更高。(2)MHD肾性贫血患者的病位证素包括肾、脾、肝、心、中焦,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为主。中医证型最多的是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其次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肾虚兼中焦湿热。(3)Hb达标率最低的证型是心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兼血虚、湿热、血瘀,以脾肾二脏为主,本虚以气血不足及阴虚为主,湿热血瘀是主要的标实证候;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心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兼血虚、湿热、血瘀、风动。肝阴虚可能与功能性铁缺乏相关。

张琨[2](2017)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市7家三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47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CVD组和无CVD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然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472例MHD患者中,平均年龄55.60±11.93岁,男性243例,女性229例,平均透析龄39.30±21.85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266例,发病率为56.4%。CVD组与无CVD组比较,年龄、透析龄、透析前收缩压、透析前血肌酐(Scr)、血尿酸(UA)、胱抑素C(Cys-C)、尿素清除指数(Kt/V)、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磷、B型脑钠肽(BN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透析前舒张压、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透析前尿素氮(BU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血尿酸、胱抑素C、甘油三酯及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结论1、心血管疾病在MHD患者中的发病率高,需积极预防和治疗;2、年龄、透析龄、血尿酸、胱抑素C、甘油三酯及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樊烨,朱学农,万立新,匡树根[3](2014)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感染防控方法。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350例,透析后按照有无感染肝炎病毒分为肝炎组(97例)和正常组(253例),将肝炎组再次分为输血组(58例)和非输血组(39例),分析输血对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结果:2007年2012年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逐年增高,其中2012年的HBV阳性率、HCV阳性率及HBV+HCV阳性率显着较低(P<0.05);正常组输血次数、输血量显着低于肝炎组(P<0.05)。结论:输血、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均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将HBV、HCV阳性患者进行隔离,严格消毒透析设备。

杜玉凤[4](2014)在《396例苏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苏州市立医院396例血液透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原发病、血液透析方式及频率、透析质量控制情况等,初步了解苏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并为血液透析的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登记检查并确诊为终末期肾病于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396例患者。从本院血液透析室收集血液透析患者资料,收集内容涵盖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采用的血液透析方式、每周透析次数、透析年限以及透析转归、血管通路、血透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1、性别和年龄:男性214例(54.04%),女性182例(45.96%),男女比例为1.17:1。患者年龄范围在20~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0±14.71)岁,51岁~60岁年龄段最多101例(25.50%),40岁以下患者共41例(10.35%),所占比例最少。其中患者主要分布在40~60岁。2、原发病和分布情况:原发病的病因集中在以下五种病因:396例血透患者中,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有294例,占74.24%,其次为糖尿病肾病患者47例(11.87%),高血压肾病19例(4.80%),多囊肾14例(3.54%),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继发者6例(1.52%),原因不明者16例(4.03%)。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一位,其次为糖尿病肾病。3、透析方式和透析频率:单纯血液透析的有324例(81.82%),使用血液透析和间断血液透析滤过的有48例(12.12%),使用血液透析和间歇高通量透析的有7例(1.77%),使用血液透析联合间断血液透析滤过及高通量透析的有17例(4.29%)。选择每周进行一次血液透析的只有1例(0.25%),选择每周进行两次和三次血液透析分别有141例(35.60%)和252例(63.64%),每周四次的有2例(0.51%)。4、血管通路: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者331例(83.59%),采用长期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者50例(12.62%),使用临时导管透析者15例(3.79%)。5、透析时间和透析转归:血液透析时间最短的只有6个月,时间最久的是14年。透析时间小于等于1年患者56例(14.14%),大于1年小于等于5年患者210例(53.03%),大于5年小于等于10年患者122例(30.81%),透析年限大于10年的患者8例仅占(2.02%)。329例(83.08%)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14例(3.54%)转院治疗,4例(1.01%)改为腹膜透析,6例(1.52%)已行肾脏移植治疗,1例(0.25%)放弃治疗,42例(10.60%)患者死亡。42例死亡患者中,死亡原因第一位为心血管意外,共有14例(33.33%),其次为脑血管意外9例(21.43%),死于感染的有6例(14.29%),消化道出血2例(4.76%),猝死的共有11例(26.19%)。6、透析并发症情况:396例患者中有高血压者331例(83.59%),总体血压控制达标者(<140/90mmHg)163例(41.16%);血红蛋白控制达标者有106例(26.77%);血钙控制达标者(2.1mmol/l~2.37mmol/l)163例(41.16%);血磷达标者(1.13mmol/l~1.78mmol/l)134例(33.84%);甲状旁腺激素达标者(150pg/ml~300pg/ml)98例(24.75%);血浆白蛋白达标者(≥35g/l)270例(68.18%)。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以中年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发疾病中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3.以单纯血液透析为主要透析方式,透析频率多为2~3次/周。4.血液透析患者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要血管通路。5.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并发症为贫血、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5](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表明

时艳霞[6](2012)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及自理程度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自理程度,分析它们之间关系,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支持,自理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血透室对规律透析达三个月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生存质量调查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理程度分级分别测定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自理程度情况,将收集的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结果:⑴男性患者躯体疼痛和健康变化得分高于女性(p <0.05);无并发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并发症患者(p <0.05);已婚患者健康变化得分高于丧偶或离异患者(p <0.05);透析10年以上患者的生理机能、精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心理内容得分低于其他组(p <0.05);新农合患者生理机能的得分高于其他组(p<0.05)。老年患者生理机能,精神状况得分低于其他组(p<0.05)。⑵患者生存质量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患者自理程度呈正相关;与健康变化呈负相关,但与患者年龄不相关。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所占比例为78.2%;获得高水平社会支持的患者其社会功能优于其他组(p <0.05)。⑷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可以自理的占62%,不能完全自理的为38%。可以自理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高于不能完全自理患者(p <0.05)。⑸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心理内容的关键因素为:年龄、自理程度、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影响患者生理内容关键因素为:自理程度;影响患者健康变化关键因素为:自理程度、婚姻、性别。结论:⑴维持性血液透患者自理程度越高、并发症越少、年龄越小、社会支持利用度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⑵对于女性、并发症、自理程度低、离异丧偶、血透年限大于10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社会支持。⑶应鼓励血透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高其自理程度。

张秀[7](2010)在《丙肝病毒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分析丙肝病毒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864例,根据有无丙肝病毒感染分为丙肝病毒感染组217例,非丙肝病毒感染组647例,观察两组肝功能情况、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丙肝病毒感染率25.11%;丙肝病毒感染组、非丙肝病毒感染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P>0.01有显着差异性;丙肝病毒感染组、非丙肝病毒感染组患者的生存率1年生存率比较P>0.05,无显着差异性。两组2~4年、5年生存率比较P>0.01有显着差异性。结论丙肝病毒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着显着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有高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等因素,应把丙肝病毒感染列入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因素之中。

续一连[8](2010)在《健康教育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血液透析临床意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除去,是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也是尿毒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液透析技术使慢性肾衰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由于血透患者肾性贫血需要反复输血,而增加了乙肝和丙肝的感染几率,因此,成为感染病毒性肝炎的

王璠[9](2010)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文中指出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由于近期死亡率较低、缓解尿毒症临床症状较迅速,仍是多数ESR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由于存在多种尿毒症或透析相关并发症,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与正常人存在很大的差距,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很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提高MHD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中医中药在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及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在既往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关中医证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回顾性分析了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各方面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文献综述分为两篇。第一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主要论述了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各种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第二篇为“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研究”。主要概括介绍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因病机特点、辨证分型、中医中药治疗及对并发症的防治。临床研究部分,回顾性分析43例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与原发病、年龄、透析龄、动脉血压、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乘积、标准化蛋白分解率、尿素下降率及尿素清除指数等的关系,并与随机抽取的43例血液透析存活患者相比较;记录死亡组患者的中医证型,总结中医证候规律,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中医证型分布与死亡原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血液透析死亡患者原发病因中糖尿病肾病最多,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比较死亡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透析龄、动脉血压、血浆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透前肌酐水平、尿素下降率、钙磷乘积、尿素清除指数及标准化蛋白分解率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的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及单纯虚证为主,瘀血阻络组患者贫血最为严重,脾肾气虚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对较好,透析较为充分,脾肾阳虚组患者营养状况最差,透析充分性较差,气阴两虚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最为严重。

高伟[10](201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修订完善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编制,验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应用该量表对临床血透治疗的患者进行实测与分析,为临床工作中对血透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提供指导,更好的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应用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进行临床现况调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及国际通用量表的设计原则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量表维度进行重新划分以修改并完善量表,然后通过量表可行性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单因素分析的方法来验证量表并予以讨论。结果:(1)本次调查的接受率为100%,完成率为100%,平均完成时间为7.54分钟,最长时间为10分钟,最短时间为5分钟。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可接受性。(2)效度验证:①结构效度:量表整体拟合检验的卡方值(CMIN)为114.168,自由度(DF)为134,CMIN/DF的值为0.852,P值为0.750,GFI为0.968,AGFI为0.935,量表因子结构模型拟合度良好;②内容效度:每个条目得分和其所在维度得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说明每个条目与所在的维度具有高相关性;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3)信度验证:①分半信度法计算量表信度系数R为0.9052;②本量表各维度Chronbach’s a coefficient在0.7581-0.8978之间,总体的Chronbach’s a coefficient为0.8806;说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4)反应度验证:间隔2周,对调查对象重复测量,量表各维度治疗前后得分t值在1.831-6.427之间,各检验P值除F2以外,均<0.01,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反应度。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是可行、可信、准确、敏感的;研究结果为测评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选择的工具,为临床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也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积累了经验。

二、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西医研究进展
        1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机制
        2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中医药研究进展
        1 慢肾衰及肾性贫血的相关中医病名
        2 现代医家对慢肾衰及肾性贫血的病机认识和辨治经验
        3 血液透析相关证候研究
        4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证候研究
        5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研究方法
        1.7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血红蛋白达标情况
        2.3 铁代谢状况
        2.4 症状及舌象分布情况
        2.5 基于因子分析的证候要素分析结果
        2.6 基于聚类分析的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探究
        2.7 中医证候与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及功能性铁缺乏的关系
    3 讨论
        3.1 血红蛋白达标及铁代谢情况
        3.2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讨论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候特征
        3.4 中医证候与血红蛋白达标及功能性铁缺乏的相关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2.2
3 讨论

(4)396例苏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致谢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及自理程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步骤
    1.5 理论基础
    1.6 有关概念界定
        1.6.1 维持性血液透析
        1.6.2 生存质量
        1.6.3 社会支持
        1.6.4 自理程度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计算公式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工具
    2.3 量表信效度
    2.4 资料收集过程
    2.5 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状况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得分状况
    3.4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因素
        3.4.1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一般因素
        3.4.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与社会支持、自理程度相关性分析
        3.4.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分析
        4.1.1 生理职能
        4.1.2 情感职能
        4.1.3 精力
        4.1.4 社会功能
        4.1.5 总体健康期望
        4.1.6 精神健康
        4.1.7 生理机能
        4.1.8 躯体疼痛
        4.1.9 生存质量水平
    4.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分析
    4.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理程度分析
    4.4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因素
        4.4.1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一般因素分析
        4.4.2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的关键因素分析
    4.5 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研究
        4.5.1 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
        4.5.2 生存质量与自理程度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3 展望
    5.4 局限性
    5.5 创新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健康教育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
        1.3.1 面对面的交谈:
        1.3.2 编写、印发宣传手册:
        1.3.3 集中授课:
        1.3.4 交谈问答式教育:
2 结果
3 讨论

(9)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1 心血管疾病(Cardiometabolic risk,CVD)
        2 脑血管病变
        3 感染
        4 营养不良
        5 消化道出血
        6 肿瘤
        7 透析充分性影响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
        8 其他因素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研究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中医中药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诊断标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研究
    一、研究步骤与内容简述
    二、研究内容
        (一) 构建完善血透患者生存质量信息调查表
        (二) 临床现况调查
    三、研究方法
        (一) 信度分析
        (二) 效度分析
        (三) 反应度分析
        (四) 单因素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统计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一) 年龄构成
        (二) 性别比例
        (三) 婚姻状况
        (四) 教育程度
        (五) 经济收入
        (六) 医疗费别情况
        (八) 总透析时间
        (九) 调查记录初步分析
    二、量表的可接受性评价
        (一) 接受率评价
        (二) 完成率评价
        (三) 完成时间评价
    三、效度分析
        (一) 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二) 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三) 标准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四、信度分析
        (一) 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二) 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Chronbach's α coefficient)
        (三) 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
    五、反应度分析
    六、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年龄对量表得分的影响
        (二) 不同性别对量表得分的影响
        (三) 文化程度对量表总分的影响
        (四) 不同原发疾病对量表评分的影响
        (五) 不同经济收入对量表评分影响
        (六) 总透析时间对量表评价的影响
讨论
    一、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意义
    二、量表考评方法及结论分析
        (一) 信度分析
        (二) 效度分析
        (三) 反应度分析
        (四) 影响量表评分因素的探讨
    三、本课题应用前景及特色
    四、存在的问题
        (一) 样本量数量的大小
        (二) 患者的依从性
        (三) 血透患者病例来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中文详细摘要

四、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D]. 袁丽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D]. 张琨. 郑州大学, 2017(02)
  • [3]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J]. 樊烨,朱学农,万立新,匡树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8)
  • [4]396例苏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D]. 杜玉凤. 苏州大学, 2014(04)
  • [5]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及自理程度相关性研究[D]. 时艳霞. 南昌大学, 2012(01)
  • [7]丙肝病毒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 张秀.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09)
  • [8]健康教育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J]. 续一连.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07)
  • [9]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D]. 王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D]. 高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