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禾花鲤稻田养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樊佳佳,马冬梅,朱华平,黄樟翰,黄剑华,李辉安[1](2021)在《F5代禾花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在稻田养殖条件下F5代禾花鲤形态特征对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测量稻田养殖的6月龄禾花鲤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高(X4)、头长(X5)、尾柄高(X6)、尾柄长(X7)、体宽(X8)和体质量(Y)9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F5代禾花鲤在稻田养殖条件下体质量的变异系数为9.39%。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对体质量性状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结果表明体宽(X8)和体长(X2)对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其体宽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617,间接通径系数为0.264;体长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03,间接通径系数为0.404;判别公式为Y=-231.615+71.416X8+10.934X2(R2=0.868)。【结论】以生长速度和体型为选育指标对禾花鲤连续进行5代选育,其体质量变异系数比未选育时降低,选育后代体型更加一致,决定其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宽和体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选育适合稻田养殖的禾花鲤提供基础。
鲁翠云,杜雪松,郑先虎,李超,程磊,孙志鹏,孙效文,陈忠[2](2021)在《金边鲤群体的遗传结构及个体间遗传差异的QTL标记分析》文中认为为了评估金边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ian)群体的遗传组成,制定合理的繁殖配组策略,本研究用24个QTL标记分析了金边鲤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192尾样本中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o)、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7.667、3.941、0.590、0.707和0.670,表明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具备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经Bonferroni校正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金边鲤群体有10个位点显着或极显着偏离平衡,多数位点表现为杂合子缺失。在此基础上统计了金边鲤雌、雄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1231~1.8563之间,遗传距离呈正态分布,且中间值位于0.7~0.9,占38.36%,结合聚类图将192个个体划分为3个繁殖组,组间呈现出显着的遗传分化,交叉配组能够有效避免近亲繁殖。研究结果为金边鲤选育、繁殖配组及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孙悦[3](2021)在《稻鱼共生对土壤微生境和鱼类内环境的影响及其互作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稻鱼共生(Rice-fish co-culture)是“全球重要的农业遗产系统”之一,在亚洲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我国稻田养鱼也有1600多年的历史,主要集中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地区。广东省粤北山区拥有充足的水源和经验丰富的水稻种植技术,是发展稻鱼共生的优良地区。同时,稻鱼共生模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外关于稻鱼共生系统土壤不同层级微生物与养殖对象肠道内环境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设置稻鱼共生组(RF)和水稻单作组(RM),分别对不同养殖时期(前期和后期)、不同层级土壤(0-2 cm、2-4 cm、4-6 cm、6-8 cm、8-10 cm、10-15cm和15-20 cm)进行采样,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系统分析。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对两种稻田系统的土壤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组稻田土壤及鱼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进行鉴定和分析;并利用生态网络分析了两种模式土壤微生物的系统稳定性。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稻鱼共生系统和池塘养殖鲤的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结构差异,分析了稻田养殖对鱼类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了稻鱼共生系统中土壤环境因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鱼类内环境的互作效应,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稻鱼共生对土壤理化因子和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稻鱼共生模式显着提高了前期土壤p H、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和后期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P<0.05);RF组与RM组土壤养分含量随分层变化的趋势一致,其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与0-10 cm相比,10-20 cm处显着降低(P<0.05);其中,有效钾含量在稻鱼共生后期逐渐积累在10-20cm处。(2)稻鱼共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门水平和属水平的细菌群落结构来看,稻鱼共生未改变0-20 cm土壤门和属水平的细菌物种组成,但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以及优势属的相对丰度上发生了明显变化。RDA结果表明,在土壤层级0-2 cm处,稻鱼共生全时期的硝氮和全磷含量显着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2-10 cm处土壤p H显着影响细菌群落结构;10-20 cm处土壤p H和铵态氮显着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后期RF组0-10 cm和10-20 cm土壤细菌群落分别聚集在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区域。生态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稻鱼共生的前、后期,与RM组相比(80.00%和78.78%),RF组中的细菌微生物之间的互动更积极(89.89%和79.58%)。(3)稻田环境对鲤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等条件下的池塘养殖相比,稻田环境显着提高了鲤的生长性能;降低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稻鱼共生组肠道微绒毛长度较短,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池塘养殖的鱼类相比,稻鱼共生组鲤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提高,显着提高了变形菌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丰度,显着降低了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mycesbovi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丰度。(4)土壤理化因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鱼类内环境的互作分析。结果表明,稻鱼共生模式下鲤肠道细菌种类与土壤0-10 cm和10-20 cm细菌种类相似度分别为30.52%和29.16%。鲤肠道微生物与0-10 cm土壤微生物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共有8个菌属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8个菌属存在极显着相关性(P<0.01),与10-20 cm土壤微生物无相关性(P>0.05);禾花鲤肠道微生物与0-10 cm土壤理化因子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共有4个菌属与理化因子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4个菌属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极显着相关性(P<0.01),与10-20 cm层级环境因子无相关性(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提高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改变了土壤和鲤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度,提高了土壤和鲤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性,保证了水稻和鲤生长的需求。鲤肠道细菌结构与土壤0-10 cm细菌物种组成更为接近,相关性更强。因此,稻鱼共生模式可促进土壤营养盐释放,土壤微环境更稳定,鲤肠道内环境更健康,值得大力推广。
程磊,何苹萍,韦嫔媛,鲁翠云,吴铁军,彭金霞[4](2021)在《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分析广西禾花鲤三个群体遗传结构》文中指出研究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广西全州、融水、环江三地禾花鲤(Cyprinus carpio)的遗传结构。在3个群体中共鉴定到19种D-loop与Cyt b序列的组合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16±0.010和0.008±0.004,禾花鲤线粒体DNA具有单倍型多样性高和核苷酸多样性低的特点。环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最低,但是核苷酸多样性却最高,反映了环江群体存在最明显的谱系混杂。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71.54%),禾花鲤三个群体间有显着的遗传分化(Fst=0.285; P<0.0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多数样本的线粒体单倍型属于华南鲤(C. carpio rubrefusus)类型,同时三地禾花鲤中均检测到一定频率的西鲤(C. carpio carpio)或远东鲤(C. carpio haematopterus)类型的线粒体单倍型,提示禾花鲤可能受到鲤养殖品种的杂交渐渗。研究初步揭示了广西禾花鲤的种质资源现状,为禾花鲤这一地方特色"稻鱼共作"品种的选育和苗种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张判,陈宇亮,廖文伟,孙迪,陈嗣建,李启标,邹记兴,周爱国[5](2020)在《华南地区4种鲤科鱼类肌肉营养成分和部分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试验研究选取了华南地区几种养殖的特色鲤科鱼类品种[禾花鲤(Procypris marus)、麦溪鲤和光倒刺鲃(Spinibarbas hollandi)]和野生捕捞的普通鲤鱼(Cyprinus Carpio)为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肠道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人工池塘养殖的光倒刺鲃和麦溪鲤,其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野生鲤鱼与禾花鲤;同时,禾花鲤的肌肉具有蛋白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的特性。同种消化酶活力在不同种类的鱼中有不同的活力表现,说明消化酶活力受鱼类品种、食性、栖息环境、投喂策略等多方面的影响。
樊海平,薛凌展,杨晓燕,钟全福,秦志清,黄德荣,张树兴[6](2020)在《投饵与不投饵稻田养殖‘福瑞鲤’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比较分析投饵与不投饵养殖模式对稻田养殖‘福瑞鲤’的生长情况,评估分析养殖经济效益。笔者在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开展了稻田不投饵养殖‘福瑞鲤’和不同放养密度投饵养殖‘福瑞鲤’试验。结果显示:经过74天养殖,投饵组2号、3号的平均日均增重量、平均瞬时增重率、平均体重分别是不投饵组1号的2.96和2.31倍,2.67和2.14倍,1.52、1.44倍;不同放养密度投喂组间‘福瑞鲤’生长速度和平均规格差异不显着(P>0.05),但单位产量差异较大。在试验条件下,不投饵组1号平均单位利润达到2.12元/kg,分别是投饵组2号、3号的1.1和1.23倍;售价差异导致投饵与不投饵养殖模式稻田养殖‘福瑞鲤’的总利润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一定渔获量、售价差异显着的前提下,稻田养殖‘福瑞鲤’无需开展投饵养殖方式;在投饵条件下,适当提高‘福瑞鲤’鱼种的放养密度,则有助于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潘正坤,孙迪,左至恒,何天庆,陈嗣建,李启标,卓孝磊,梁钧然,邹记兴,周爱国[7](2020)在《两种鲤血液生理生化及部分免疫指标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为综合评价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鲤鱼品种的免疫能力,该试验比较分析了清远连山禾花鲤稻田养殖品种和肇庆麦溪鲤养殖品种的血液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结果显示:在两个鲤品种的血液生理指标中,禾花鲤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麦溪鲤;在两个鲤品种的血液生化指标中,禾花鲤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显着高于麦溪鲤(P<0.05),禾花鲤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极显着高于麦溪鲤(P<0.01)。在两个鲤品种的免疫指标中,麦溪鲤血液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溶菌酶(LZM)、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显着强于禾花鲤(P<0.05)。研究表明:禾花鲤的免疫能力、耐低氧能力和肝脏、肾脏的解毒能力均在一定程度上弱于麦溪鲤。可以认为禾花鲤的养殖难度大于麦溪鲤,应在养殖中更加注重养殖环境的调控。
罗茵[8](2019)在《韶关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南岭禾花鲤已选育到第3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韶关市从2017年推广示范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以来,韶关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推广站")就开始进行禾花鱼的选育以及相应的技术指导工作。推广站副站长蓝昭军表示,"为选育出适合本地的禾花鱼品种,我们还在摸索阶段,目前对南岭禾花鲤的选育已经到了第3代。"
汪婷,黄凯,孙琳琳,左腾,林勇,梁艺馨[9](2019)在《禾花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禾花鲤肌肉营养成分及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合理开发利用禾花鲤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检测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养殖禾花鲤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部分矿物质及部分重金属含量,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对肌肉氨基酸进行评价,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I)、综合污染指数(P)和目标危险系数(THQ)对其肌肉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禾花鲤肌肉(鲜样)中粗蛋白、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89%、80.18%、1.03%和1.18%;肌肉中共检出18种氨基酸,总量为15.91%,其中包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6.59%),4种鲜味氨基酸(5.93%),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比为41.42%,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为70.7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55。肌肉(鲜样)中含磷2182.11 mg/kg、铜1.00 mg/kg、锌11.47 mg/kg、钙314.75 mg/kg、铁6.87 mg/kg,未检出锰,磷、锌、铜含量较高;含重金属铅0.140 mg/kg、镉0.008 mg/kg、总砷0.018 mg/kg,未检出锡,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GB 2762—2017)。THQ评价结果表明,镉产生的风险最低,砷产生的风险最高,单一重金属THQ与复合重金属的总危险系数(TTHQ)均小于1.0。【结论】禾花鲤味道鲜美,矿物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均较高,且目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养殖的禾花鲤肌肉中重金属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陈诏,李华,袁宗伟,徐鸿飞,赵何勇,滕云,卢飞麟,杨宾兰[10](2019)在《三江县稻田养殖红罗非鱼品质特性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质构仪和国家标准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稻田养殖红罗非鱼的品质特性和营养成分,并综合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稻田养殖红罗非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9.01%±0.09%,粗灰分含量1.05%±0.02%,粗脂肪含量为1.58%±0.15%,粗蛋白含量为19.83%±0.64%。稻田养殖红罗非鱼的质构特性分析表明其肌肉结实有弹性。稻田养殖红罗非鱼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占氨基酸总量(AA)的40.17%,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7.14%,均符合FAO/WHO的评价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3.74,呈味氨基酸(DAA)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9.14%。稻田养殖红罗非鱼肌肉中共检测出15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4.13%、30.29%、35.58%;∑SFA∶∑MUFA∶∑PUFA比例为0.96∶0.85∶1,∑n-6 PUFA∶∑n-3 PUFA为3.42。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常见稻田养殖品种,稻田养殖的红罗非鱼营养成分均衡且肉质较好。
二、禾花鲤稻田养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禾花鲤稻田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F5代禾花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F5代禾花鲤生长性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2.2 F5代禾花鲤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2.3 F5代禾花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
2.4 F5代禾花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 |
2.5 F5代禾花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回归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2)金边鲤群体的遗传结构及个体间遗传差异的QTL标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微卫星标记筛选 |
1.3 PCR扩增及检测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扩增情况 |
2.2 亲本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2.3 亲本群体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分布及繁殖组间的遗传分化 |
3 讨论 |
3.1 关于金边鲤亲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问题 |
3.2 关于亲本间遗传距离分布规律及配组问题 |
(3)稻鱼共生对土壤微生境和鱼类内环境的影响及其互作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稻鱼共作模式历史概述 |
1.1.1 传统水稻种植与稻鱼共生模式的比较 |
1.1.2 国外稻田养殖的发展状况 |
1.1.3 国内稻田养殖的发展状况 |
1.2 稻鱼共生效应 |
1.2.1 稻鱼共生的生态价值 |
1.2.2 稻鱼共生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1.3 稻鱼共生对养殖生物生理机能的影响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稻鱼共生对土壤理化因子和酶活性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区概况 |
2.1.2 土壤样品采集 |
2.1.3 土壤理化因子测定 |
2.1.4 土壤酶活性测定 |
2.1.5 数据分析与统计 |
2.2 结果分析 |
2.2.1 稻田养鱼后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 |
2.2.2 0-20 cm土壤水解酶活性变化趋势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稻鱼共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区概况 |
3.1.2 土壤样品采集 |
3.1.3 土壤细菌DNA提取 |
3.1.4 土壤细菌的PCR扩增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稻鱼共生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
3.2.2 门水平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
3.2.3 属水平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
3.2.4 两种模式在不同土壤分层物种间显着性差异的LEf Se分析 |
3.2.5 土壤理化因子与微生物分类之间的关系 |
3.2.6 两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态网络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稻田环境对鲤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概况 |
4.1.2 试验方法 |
4.1.3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稻田环境对鲤生长特性的影响 |
4.2.2 稻田环境对鲤血清生化指标及酶活性的影响 |
4.2.3 肠道组织结构的变化 |
4.2.4 稻田环境对鲤肠道微生物菌群Alpha和 Beta多样性的影响 |
4.2.5 肠道物种丰度差异性分析 |
4.2.6 鲤肠道细菌群落功能基因预测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土壤环境因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鱼类内环境的互作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土壤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测定 |
5.1.3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土壤各层级与鲤肠道微生物相似性分析 |
5.2.2 土壤各层级微生物与鲤肠道微生物相关性分析 |
5.2.3 土壤理化特性与鲤肠道微生物相关性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华南地区4种鲤科鱼类肌肉营养成分和部分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处理方法 |
1.3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
1.4 肠道酶活性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试验结果 |
2.1 4种鲤科鱼类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
2.2 4种鲤科鱼类肠道酶活性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4种鲤科鱼类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3.2 4种鲤科鱼类肠道酶活性评价分析 |
4 小结 |
(6)投饵与不投饵稻田养殖‘福瑞鲤’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地点 |
1.2 鱼种放养与管理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养殖模式稻田养殖‘福瑞鲤’的生长 |
2.2 经济效益分析 |
3 讨论 |
3.1 稻田养鱼是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
3.2 养殖关键技术的提升是有效提高稻田养殖经济效益的保障 |
3.3 优良品种是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基础 |
4 结论 |
(7)两种鲤血液生理生化及部分免疫指标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样本和数据采集 |
1.3 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两种鲤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
2.2 免疫指标的对比分析 |
2.2.1 两种鲤鱼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比较 |
2.2.2 两种鲤鱼血清的丙二醛(MDA酶)含量比较 |
2.2.3 两种鲤鱼血清的溶菌酶(LZM)活性比较 |
2.2.4 两种鲤鱼血清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比较 |
2.2.5 两种鲤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比较 |
3 讨论 |
3.1 两个鲤品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
3.2 两个鲤品种血清免疫指标的差异分析 |
(8)韶关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南岭禾花鲤已选育到第3代(论文提纲范文)
华南地区禾花鲤品系多 |
南岭禾花鲤为华南鲤选育而来 |
禾花鲤养殖要防天敌 |
【延伸阅读】 |
禾花鲤繁殖技术 |
1.1亲本选择 |
1.2亲本培育 |
1.3催产及产卵 |
1.4孵化 |
1.5苗种培育 |
(9)禾花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处理方法 |
1.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2.3 评价方法 |
1.2.3. 1 必需氨基酸评价 |
1.2.3. 2 矿物质含量评价 |
1.2.3. 3 重金属含量评价 |
1.2.3. 4 重金属安全性评价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
2.2 氨基酸测定结果 |
2.2.1 禾花鲤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
2.2.2 必需氨基酸评价结果 |
2.3 禾花鲤肌肉中矿物质含量测定结果 |
2.4 禾花鲤肌肉中部分重金属评价结果 |
3 讨论 |
3.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3.2 氨基酸评价分析 |
3.3 禾花鲤肌肉中矿物质分析 |
3.4 禾花鲤肌肉中重金属分析 |
4 结论 |
(10)三江县稻田养殖红罗非鱼品质特性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质构检测 |
1.2.2 营养成分检测 |
1.2.3 肌肉氨基酸营养评价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质构特性分析 |
2.2 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2.3 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 |
2.4 肌肉营养品质评价 |
2.5 脂肪酸分析 |
3 结论 |
四、禾花鲤稻田养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F5代禾花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J]. 樊佳佳,马冬梅,朱华平,黄樟翰,黄剑华,李辉安.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2]金边鲤群体的遗传结构及个体间遗传差异的QTL标记分析[J]. 鲁翠云,杜雪松,郑先虎,李超,程磊,孙志鹏,孙效文,陈忠. 淡水渔业, 2021(04)
- [3]稻鱼共生对土壤微生境和鱼类内环境的影响及其互作关系研究[D]. 孙悦. 天津农学院, 2021(08)
- [4]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分析广西禾花鲤三个群体遗传结构[J]. 程磊,何苹萍,韦嫔媛,鲁翠云,吴铁军,彭金霞. 水生生物学报, 2021(01)
- [5]华南地区4种鲤科鱼类肌肉营养成分和部分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 张判,陈宇亮,廖文伟,孙迪,陈嗣建,李启标,邹记兴,周爱国. 水产养殖, 2020(09)
- [6]投饵与不投饵稻田养殖‘福瑞鲤’经济效益分析[J]. 樊海平,薛凌展,杨晓燕,钟全福,秦志清,黄德荣,张树兴.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8)
- [7]两种鲤血液生理生化及部分免疫指标的比较分析[J]. 潘正坤,孙迪,左至恒,何天庆,陈嗣建,李启标,卓孝磊,梁钧然,邹记兴,周爱国. 水产养殖, 2020(03)
- [8]韶关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南岭禾花鲤已选育到第3代[J]. 罗茵. 海洋与渔业, 2019(08)
- [9]禾花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安全性评价[J]. 汪婷,黄凯,孙琳琳,左腾,林勇,梁艺馨.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7)
- [10]三江县稻田养殖红罗非鱼品质特性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 陈诏,李华,袁宗伟,徐鸿飞,赵何勇,滕云,卢飞麟,杨宾兰.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