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一、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蒙琪[1](2021)在《鸡蛋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间相互作用及其凝胶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鸡蛋液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凝胶特性,是优质的动物性蛋白来源,但是其应用范围较窄,多为鲜食和应用在鸡蛋布丁、鸡蛋干及蒸蛋糕等以鸡蛋为主的产品中,在以其它蛋白为主的凝胶体系中使用较少,这样就限制了鸡蛋营养价值和凝胶特性在其它凝胶类产品中的发挥。大豆分离蛋白(SPI)是优质的植物蛋白,价格低廉,市场上使用它的产品较多,但是其蛋氨酸含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配比,拉低了其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同时,其凝胶性不足以满足食品生产的需要,因此本论文以凝胶性为着力点进行研究,将鸡蛋液和SPI在营养和凝胶性上进行互补复配,制备高蛋白质浓度的复合凝胶并阐述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弥补SPI的劣势,并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复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考虑到鸡蛋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脂质等其它成分对复合凝胶性质的影响,进一步贴近食品生产的实际现状,更有利于为食品生产和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测定和比较pH为7的鸡蛋蛋清液(EW)、蛋黄液(EY)和全蛋液(TWE)的物理化学性质,并研究不同蛋白质浓度(4%-11%)下蛋清凝胶、蛋黄凝胶和全蛋凝胶的性质,以期为鸡蛋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整个成胶过程中,蛋清液与全蛋液的储存模量(G’)变化趋势类似,而蛋黄液由于溶解度低和固形物含量高,使得保温和降温过程中G’显着低于蛋清液和全蛋液。凝胶质构性的结果表明,蛋白质浓度对凝胶的硬度和咀嚼性有极大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和0.895,p<0.01),而凝胶的弹性和内聚性主要受蛋白质种类的影响。当蛋白质浓度为10%时,全蛋凝胶在凝胶硬度上分别高于蛋清凝胶和蛋黄凝胶20%和53%,在咀嚼性上较两者分别高111%和76%,并保持了蛋黄凝胶的高内聚性。凝胶保水性随蛋白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蛋白质浓度下,三种凝胶的保水性大小与其固形物含量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7,p<0.01)。扫描电镜图片直接显示了三者微观结构的差异,即蛋清凝胶具有较均匀、刚性的颗粒型网络结构,蛋黄凝胶呈现为均匀、致密和较光滑的结构,全蛋凝胶的网络结构更偏向于蛋清凝胶,只是颗粒更小、网络更密集。其次,选择全蛋液和蛋黄液与SPI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研究,说明了全蛋液和蛋黄液与SPI复配过程中各部分起到的作用。蛋白质溶解度结果说明,加入25%的全蛋液或蛋黄液造成复合溶液的溶解度最大,较SPI的溶解度分别增大20%或9%。蛋黄液的低溶解度和高固形物含量对复合溶液的溶解度和固形物含量有显着的影响。全蛋液,尤其是蛋黄液的比例增大还会引起复合溶液总巯基含量和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增大。当全蛋液/蛋黄液的比例为75%时,复合溶液的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最大,相较于SPI,其增幅达到132%/565%。全蛋液相较于蛋黄液对复合凝胶G’和硬度的增强效果更大,这说明了蛋清蛋白是造成复合溶液G’和硬度增大的主要原因。蛋黄液的比例增大对复合凝胶的弹性无显着影响,但超过50%的全蛋液会造成凝胶的弹性显着降低。凝胶水分状态结果表明,加入鸡蛋液尤其是加入蛋黄液,可以提高结合水的稳定性。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少量来自全蛋液的非蛋白物质的填充使得TWE-SPI复合凝胶的网络呈现紧实的线性网络结构,而蛋黄液中过多的非蛋白成分的参与则造成其与SPI复合凝胶的网络结构粗糙、粘连。筛选出最佳的预热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处理的条件后,研究预热和TG酶两种处理方式对TWE-SPI复合凝胶的各自及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预热处理可以提高SPI溶液的蛋白质溶解度、表面疏水性,造成蛋白质及其它成分重新分布排列,使得凝胶微观结构变得平整,从而增强复合凝胶的G’和硬度,但是作用效果较小。添加TG酶对各溶液的蛋白质溶解度无显着影响,对SPI的表面疏水性也无影响,但可降低鸡蛋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从而造成复合溶液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下降18%,它主要是促进蛋白质之间的交联反应,使凝胶网络结构更加明显,从而引起复合凝胶G’和硬度显着增大。当同时采用预热和TG酶两种处理方式时,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溶液的蛋白质溶解度较对照组上升约27%,表面疏水性仅下降9%,蛋白质之间的交联良好,复合凝胶的网络结构紧实,硬度显着被提高。除了添加TG酶会造成复合凝胶的弹性下降以外,两种处理方式无论是单用还是协同使用,对SPI凝胶、全蛋凝胶和复合凝胶的弹性和内聚性几乎都没有影响。虽然添加TG酶会导致SPI凝胶、全蛋凝胶和复合凝胶的保水性下降,但是当同时采用预热和TG酶两种处理方式时,凝胶都可以保持其原有的高保水性。最后,从鸡蛋中含有油脂成分并且包埋良好的事实中得到启示,研究油的添加量(5%-20%)及油的种类对复合凝胶性质的影响,并使用此复合凝胶包埋油溶性活性物质β-胡萝卜素,既可以进一步提高此体系的营养性和凝胶性,又可以增加此体系的应用范围。实验选用含有不同比例饱和、单/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橄榄油和鲱鱼油进行包埋。结果表明,乳液为剪切变稀,粘度的变化规律与所选用的油脂自身的粘度相关,油的添加量越多,乳液的表观粘度越大。测定包埋有不同添加量和不同种类的油的凝胶的应变扫描和频率扫描,结果显示油在此体系中属于活性填充物,包埋有油的凝胶的G’和损耗模量都随着油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大,同时,在添加10%和15%油含量的凝胶之间有明显的提升,说明10%油含量可能是此体系性质的一个关键点。质构结果也说明包埋油后的凝胶体系在硬度和咀嚼性上会有进一步提高,如果添加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体系依旧能保持良好的弹性和内聚性。通过重物挤压法测定水和油的损失率,结果显示此凝胶体系对油有良好的包埋效果,且硬度的提高和水损失率的降低有利于减少油损失率。激光共聚焦图片表明,大部分油是被蛋白质及其它组分包裹在内部,油的添加量和油的种类对凝胶体系的微观结构几乎无影响。TWE-SPI复合体系是良好的载体,对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最大达到97%以上。

张红印[2](2021)在《酸枣仁蛋白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酸枣仁(Semen Ziziphi Spinosae,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ex H.F.Chou)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我国西北地区、黄河流域。酸枣仁生物活性多样、临床疗效显着,在中医临床和保健食品开发上应用较为广泛。作为首批药食同源物质,酸枣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备受关注,相关研究表明,酸枣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资源,蛋白含量约为27%,然而,目前对酸枣仁蛋白的研究较少,还未见对其功能特性和生物活性相关的深入研究,因此,为有效开发利用酸枣仁蛋白资源,探索更多潜在药用价值,对酸枣仁蛋白进行系统的生物活性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对酸枣仁蛋白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和生物活性研究,揭示酸枣仁蛋白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发掘新的具有良好食物特性和保健功能的植物蛋白资源,为酸枣仁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其相关的保健食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1酸枣仁蛋白提取工艺参数优化:以蛋白提取率和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对设计的不同提取工艺路线进行筛选,并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对最佳提取工艺进行提取工艺参数优选。2酸枣仁蛋白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研究:采用UV、FTIR、CD和荧光光谱等光谱方法分析酸枣仁蛋白的结构组成,检测酸枣仁蛋白的蛋白分子量、氨基酸组成、溶解度、热稳定性、乳化性、持油性和持水性等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评价酸枣仁蛋白的食品加工特性。3酸枣仁蛋白的免疫活性研究:通过体内、体外药理活性实验评价酸枣仁蛋白免疫活性,建立CTX诱导的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检测小鼠脏器指数、免疫因子分泌、脾淋巴细胞增值、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NK细胞杀伤力等指标,并对小鼠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建立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并基于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探讨酸枣仁蛋白调节免疫活性作用机制。4酸枣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法,对酸枣仁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探索具有显着生物活性的酸枣仁蛋白分离组分,并采用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肝癌细胞Hep G2,评价酸枣仁蛋白分离组分的增强免疫和抗肿瘤活性。5酸枣仁蛋白酶解工艺优选及生物活性研究:以水解度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指标,筛选酸枣仁蛋白酶解最适酶解蛋白酶,在此基础上,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优选最适酶解工艺参数;对所得的酸枣仁蛋白酶解物进行免疫活性评价;并基于体外抗氧化试验和体内、体外抗疲劳活性试验,比较酸枣仁蛋白和酸枣仁蛋白酶解物的生物活性差异。结果:1通过比较不同蛋白提取方法,确定了碱提酸沉法为酸枣仁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并采用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法对该方法进行参数优选,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20(g/m L)、p H=10、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49 min,蛋白质提取率为79.71%。对该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工艺参数准确可行。2对酸枣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酸枣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β-折叠构成,热变性温度为110.5℃,酸枣仁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小于40 k Da的亚基组成,其中25、35 k Da亚基含有糖蛋白结构。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酸枣仁蛋白具有理想的氨基酸组成,多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WHO/FAO对成人摄入量的要求。酸枣仁蛋白的持油性为2.38 g/g,持水性为3.63 g/g,并具有与大豆蛋白相似的溶解性。酸枣仁蛋白的乳化、起泡性能,随着p H值的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基于CTX诱导的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和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研究了酸枣仁蛋白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酸枣仁蛋白能够缓解CTX诱导的小鼠免疫功能降低,保护免疫器官生长状态,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小鼠血清中Ig M、Ig A、Ig G、TNF-α和IL-6等炎症相关因子的分泌,并调节免疫活性器官中CD4+、CD8+的表达;同时,酸枣仁蛋白能够促进RAW 264.7细胞得生长分化,刺激NO和炎症因子分泌,并基于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研究了酸枣仁蛋白对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调节免疫活性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酸枣仁蛋白可通过调节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调节JNK、ERK和IKBα蛋白表达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产生。4通过Sephadex G50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了S1F2G1和S1F2G2两个酸枣仁蛋白分离纯化组分,对各组分进行免疫活性评价,结果显示S1F2G1组分对RAW 264.7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活性,并能刺激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其作用效果强于酸枣仁蛋白,进一步Western Blot试验表明,S1F2G1组分能够调节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中免疫调节蛋白的表达。此外,通过CCK8法研究了各组分对肿瘤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S1F2G1组分对Hela和Hep G2细胞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当给药浓度为400μg/m 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71.67%和54.69%。5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蛋白酶的酶解活性,确定碱性蛋白酶为酸枣仁蛋白最适酶解蛋白酶,在此基础上优选提取工艺参数,得到了酸枣仁蛋白酶解最佳工艺为底物浓度5%,酶与底物浓度比2%,酶解温度50℃,酶解p H值8.0,酶解时间180 min;对酸枣仁蛋白酶解物进行体外免疫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酸枣仁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并能显着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ROS的产生(p<0.01);酸枣仁蛋白及酶解物的抗氧化和抗疲劳活性表明,与酸枣仁蛋白比较,酸枣仁蛋白酶解物在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DPPH和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抗氧化活性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提高;酸枣仁蛋白酶解物能够有效缓解运动疲劳小鼠各项检测指标,促进C2C12细胞的增殖、增加C2C12肌管中的ATP储存量和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消耗(p<0.01)。结论:本论文通过对酸枣仁蛋白提取工艺、结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的研究,获得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理化性质明确、功能特性优良的酸枣仁蛋白;免疫活性研究表明,酸枣仁蛋白能够调节CTX诱导的小鼠免疫低下模型中免疫器官淋巴细胞CD4+和CD8+的表达,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MAPK和NF-κB信号通路JNK、ERK、IKBα蛋白的表达,达到调节免疫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针对具有良好免疫调节活性的酸枣仁蛋白,采用现代蛋白分离技术及酶解技术,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及酶解研究,从中得到了免疫活性较好的酸枣仁蛋白纯化组分S1F2G1和酸枣仁蛋白酶解物,深入的实验研究表明S1F2G1组分对Hela和Hep G2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提示S1F2G1组分可通过MAPK和NF-κB通路的表达进而提高免疫活性而达到抗肿瘤作用;其酶解产物可在有效的免疫活性基础上发挥抗氧化及抗疲劳作用,其综上所述,酸枣仁蛋白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可靠的新的植物蛋白资源和食品与功能性食品原料。

魏馨瑶[3](2021)在《三七花蛋白的提取纯化、功能性质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文中指出三七花作为药食两用,既有多种药理活性又有食用价值,已广泛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关于三七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皂苷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而对于三七花中蛋白质的组成、功能性质研究甚少。因此,本论文以三七花为原料,采用Osborne法提取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三七花清蛋白、球蛋白提取条件优化;应用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对三七花清、球蛋白进行分离纯化;采用SDS-PAGE电泳和LC-MS/MS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对三七花清、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初步探讨了三七花不同种类蛋白的抗凝血活性,为三七花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三七不同部位的蛋白含量分析三七不同部位主根、茎叶及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81%、11.18%、18.47%,其中三七花的蛋白含量最高。三七花蛋白中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及醇溶蛋白含量依次为6.47%、3.04%、0.88%、1.46%,其中清、球蛋白含量较高。因此,以三七花中清、球蛋白含量为指标,进行三七花蛋白提取工艺研究。2.三七花清、球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出三七花清蛋白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90min,提取率为39.02%,纯度为87.41%。三七花球蛋白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液料比1:3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90min,提取率为4.61%,纯度为68.44%。3.三七花中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三七花清蛋白经DEAE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3个组分A1、A2、A3,并用SDS-PAGE检测组分分子量,分别在33k Da、37k Da、90k Da左右。采用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对组分A1进一步纯化后,得到三七花蛋白PNFA-1,分子量在37k Da。三七花球蛋白经DEAE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2个组分B1、B2,并用SDS-PAGE检测B1、B2的分子量,分别在65k Da、37k Da左右。采用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对洗脱峰B2进一步纯化后,得到三七花蛋白PNFA-2,分子量在65k Da。采用LC-MS/MS对三七花蛋白PNFA-1和PNFA-2进行分析,分别得到95个和61个肽段。4.三七花清、球蛋白的理化性质研究三七花清、球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3.8和4.7。三七花清、球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叠,其比例分别为51.2%和47.4%。三七花清、球蛋白的总疏基含量分别为9.83?mo L/g和9.34?mo L/g,其中游离疏基分别为5.91?mo L/g和7.62?mo L/g,二硫键分别为3.92?mo L/g和1.72?mo L/g。三七花清、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分别为699.83±20.6和1613.9±19.8。三七花清、球蛋白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93.43 mg/g和155.423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0.89 mg/g和51.82 mg/g。不同干燥方式对三七花清、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均具有一定影响。冷冻干燥和热风80℃干燥处理的三七花清、球蛋白游离巯基含量略大,说明处理过程中具有二硫键的断裂与重排。在冷冻干燥下,三七花清、球蛋白表面疏水性最高,而在热风80℃干燥下,蛋白表面疏水性变小。进一步对三七花蛋白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温度增加,三七花清、球蛋白β-折叠结构含量显着增加。以上结果说明,三七花蛋白受热变性,破坏分子间氢键,引起蛋白结构显着变化。5.三七花清、球蛋白的功能性质研究三七花清、球蛋白的持水性分别为4.827g/g和3.795g/g,清蛋白较球蛋白溶于水的能力和吸水性更强。三七花清、球蛋白的起泡性分别为12.12%和6.25%,清蛋白的起泡能力强于球蛋白。三七花中清蛋白的乳化能力强于球蛋白,而球蛋白的乳化稳定性更好。不同干燥方式对三七花清、球蛋白的功能性质均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三七花清、球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及起泡性降低,而乳化稳定性和浊度增加。6.三七花不同种类蛋白的抗凝血活性研究三七不同部位主根、茎叶、花的粗蛋白均具有抗凝血作用,其中三七花粗蛋白的抗凝效果最显着。在浓度为10mg/m L时,三七花清蛋白、球蛋白及醇溶蛋白可显着延长PT、TT及APTT时间,其中球蛋白抗凝血作用最好。

陈治旭[4](2020)在《人参烤鸡腌制工艺优化及贮藏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鸡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有增强体质、缓解疲劳的作用。人参是东北的特色产品,含有人参皂苷、人参多酚、人参黄酮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十分有益。现阶段我国整鸡制品加工技术较为传统,产品较为单一,缺少精深加工的营养保健型产品。现阶段消费者越来越热衷于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产品,因此本文以三黄鸡与人参为材料,开发一种新型营养保健烤鸡制品。本文主要研究滚揉腌制技术对烤鸡腌制特性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对腌制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人参烤鸡冷却品质及贮藏特性进行了研究。人参烤鸡真空滚揉腌制特性研究表明,传统湿腌法与真空滚揉腌制法均对鸡肉的腌制吸收率、出品率、肌原纤维小片化(MFI)等指标有影响;与湿法腌制相比,滚揉腌制可以有效提高鸡肉的腌制吸收率、出品率,降低鸡肉的硬度与烤制损失;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滚揉腌制对肌原纤维的破坏逐渐增大,当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产品的质构特性和感官造成负面影响。人参烤鸡腌制工艺优化试验研究表明,四个单因素中真空度、静腌时间、滚揉时间对人参烤鸡影响较为显着,且影响顺序依次为:滚揉时间(29)静腌时间(29)真空度;通过归一法得出各因素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进行正交试验发现,当静腌时间为2 h,滚揉时间为2 h,真空度为0.04 MPa时,人参烤鸡的腌制品质及食用品质最佳。人参烤鸡冷却品质及基本成分研究表明,添加人参浸提液组烤鸡的蛋白、脂肪、灰分、人参皂苷Rg1含量分别为21.84±0.09%、8.04±0.11%、0.97±0.005%、4.295±0.015μg/m L均高于对照组;人参的添加降低了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提高了烤鸡的营养价值;此外真空冷却组比自然冷却的冷却损失更低,冷却效率更高,色泽与质构特性也优于对照组。人参烤鸡贮藏特性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气调和真空包装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烤鸡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挥发性盐基氮值(TBV-N)、菌落总数等指标逐渐增加;气调包装的保质期在10-15天,真空包装在15-20天;其他条件一致时,随着人参浓度的增加,硫代巴比妥酸值有所下降,表明人参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脂肪的氧化,人参添加组相比于空白组可延长2-5天保质期。

程玉鑫[5](2020)在《干酪乳杆菌发酵蓝莓果渣对高脂膳食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文中指出由高脂膳食的持续摄入所导致的机体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是诱发机体患肥胖等疾病的关键因素,功能性的植物化学成分能有效缓解这一损伤作用。蓝莓果渣是果汁加工中的副产物,富含多种植物化学成分,而乳酸菌发酵后的蓝莓果渣中活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发生了变化,其功能活性进一步提高并且具有改善机体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了。并且,目前缺乏针对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论文旨在以经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发酵的蓝莓果渣(Fermented blueberry pomace,FBP)为研究对象,从肠道机械、化学、微生物和免疫多屏障肠道功能调节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FBP对高脂膳食小鼠小肠和大肠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探究FBP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潜能。分析了L.casei发酵蓝莓果渣的过程中FBP的功能活性变化,并测定了FBP对体外模拟肠道体系中粪便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的影响,结果指出:经L.casei(5%,v/v)发酵0-6天的FBP中L.casei活菌数、总多酚类化合物含量(Total polyphenols content,TPC)和抗氧化能力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发酵不同时间后的FBP都体现出对粪便菌群相对丰度及SCFA浓度的调节作用,而发酵42 h的FBP最能有效抑制肠道中潜在致病菌的增殖、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提高SCFA(特别是丁酸)的浓度。研究提示:FBP具备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并能改善体外模拟肠道体系中肠道菌群的结构。(2)探究FBP对高脂膳食小鼠小肠的机械、化学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测定了FBP对高脂膳食小鼠小肠的抗氧化、抗炎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小肠机械、化学屏障相关功能性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FBP提高了高脂膳食小鼠小肠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抗炎因子的含量,并降低了促炎因子的水平及髓过氧化氢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FBP改善了高脂膳食小鼠小肠的组织形态及杯状细胞密度;在m RNA及蛋白水平观察到FBP能显着提高高脂膳食小鼠小肠的紧密连接蛋白、黏附连接蛋白以及黏蛋白(Mucin,MUC)的表达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FBP能有效抑制高脂膳食小鼠小肠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和肌球蛋白轻链蛋白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的激活过程。研究指出:FBP能通过抑制NF-κB-MLCK通路的信号传导,提高高脂膳食小鼠小肠的机械和化学屏障功能。(3)探究FBP对高脂膳食小鼠大肠的机械、化学及微生物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了FBP对高脂膳食小鼠大肠机械、化学屏障相关功能性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并测定了FBP对高脂膳食小鼠大肠肠道菌群、SCFA及SCFA受体的影响,结果显示:FBP改善了高脂膳食小鼠结肠的组织形态;在机械和化学屏障方面,FBP上调了高脂膳食小鼠大肠的紧密连接蛋白、黏附连接蛋白以及MUC的表达量;在微生物屏障方面,FBP提高了高脂膳食小鼠大肠中功能性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SCFA的含量以及SCFA受体的基因表达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FBP能有效抑制高脂膳食小鼠结肠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激活、NF-κB信号通路和MLCK的激活过程。研究表明:FBP能通过抑制MAPK-NF-κB-MLCK通路的信号传导,提高高脂膳食小鼠大肠的机械、化学和微生物屏障功能。(4)探究FBP对高脂膳食小鼠小肠和大肠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研究以肠道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mmunoglobulin A,s Ig A)分泌量的多少作为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高低的评价靶点,分析了FBP对高脂膳食小鼠小肠和大肠中s Ig A产生和分泌途径的调节作用,并研究了肠道菌群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FBP能通过改善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能力的B细胞(Ig A+B)的产生过程、具有分泌Ig A能力的浆母细胞(Ig A+浆母细胞)的归巢过程、Ig A的产生过程和s Ig A的迁移过程来实现促进高脂膳食小鼠小肠和大肠中s Ig A分泌的作用;FBP改善了高脂膳食小鼠小肠派伊尔淋巴结(Peyer’s patches,PPs)中内化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提高了高脂膳食小鼠盲肠内容物中功能性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以及SCFA的浓度;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与肠道菌群丰度、SCFA的含量之间的正相关性表明了肠道有益菌群丰度的增加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提高密切相关。研究表明:FBP通过改善高脂膳食小鼠小肠PPs和盲肠内容物中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参与调节高脂膳食小鼠小肠和大肠中s Ig A的分泌过程,提高了高脂膳食小鼠小肠和大肠的免疫屏障功能。(5)探究FBP中多酚类化合物(Fermented blueberry pomace phenolic extraction,FBPE)调节小肠和大肠细胞屏障功能的潜能。研究以IPEC-J2小肠细胞和Caco-2大肠细胞为模型,以肠道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的高低为判断肠道细胞屏障功能变化的靶点,分析了FBPE对肠道细胞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FBPE能在m RNA和蛋白水平上调IPEC-J2细胞和Caco-2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中浓度(50-100μg/m L)FBPE对IPEC-J2细胞和Caco-2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的促进作用优于低浓度(25μg/m L)和高浓度(200μg/m L)FBPE的作用效果。研究提示:FBPE具有提高小肠和大肠细胞屏障功能的潜能。综上所述,本论文首先通过体外模拟肠道体系,确定了FBP具备改善粪便菌群结构及SCFA含量的潜能;其次,以高脂膳食小鼠为研究模型,从肠道机械、化学、微生物和免疫屏障的角度出发,分别探究了FBP对高脂膳食小鼠小肠和大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最后,通过分析小肠和大肠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的变化,推测FBPE具有提高肠道屏障功能的潜能,证实了FBPE可能是促使FBP改善高脂膳食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成分的推论。

刘亚勇[6](2020)在《复配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研究以及在冰淇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研究目的是将乳清蛋白(WP)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两种蛋白质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乳清-大豆分离复配蛋白质(WP-SPI),并将复配蛋白质应用到冰淇淋中。以复配蛋白质可以保持最多的结合水分为标准,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对复配蛋白质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确定乳清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复配比。以冰晶体的面积、平均直径和纵横比为衡量标准,利用冷冻显微镜来研究复配蛋白质的冰晶体大小。将最佳比例的复配蛋白质应用到冰淇淋中,制备出复配蛋白质冰淇淋。使用质构仪对冰淇淋的硬度进行测定,使用流变仪对冰淇淋的流变特性进行测定,最后测定冰淇淋的抗融化率和膨胀率。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具有更好品质的冰淇淋,为复配蛋白质在冰淇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对复配蛋白质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复配蛋白质的持水性都随着复配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并且持水性之间的差异显着。还能发现复配蛋白质的持水性随着复配蛋白质中大豆分离蛋白复配比例的增加而增强。复配蛋白质的持水性位于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单体蛋白的持水性之间,复配蛋白比例在3:7和4:6时出现峰值,即复配蛋白质持水性的最大值。2、对3%不同比例混合的复配蛋白质糖溶液进行冷冻循环处理,观察其冰晶体的大小,并通过Image Pro Plus软件对冰晶体图片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为:复配比为10:0、9:1、3:7的冰晶体面积较小,其冰晶体面积分别为:51.29μm2、72.94μm2、79.49μm2;复配比为10:0、3:7、9:1的冰晶体同样具有较小的平均直径,其平均直径分别为:7.42μm、8.61μm、8.92μm;而复配比为2:8、3:7、5:5的冰晶体则具有较小的纵横比值,其纵横比值为:1.70、1.71、1.82。从以上三个指标综合分析可以发现,3:7的复配比具有较好的冰晶体面积、平均直径和纵横比。3、通过对复配蛋白质持水性和冰晶体大小结果的分析,选择复配比为3:7(WP:SPI)的复配蛋白质进行冰淇淋的制备。制备出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复配蛋白(WP:SPI=3:7)冰淇淋以及全脂乳粉冰淇淋。对四种冰淇淋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为:所有冰淇淋料液均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表现为剪切稀化的现象。冰淇淋料液具有黏弹性,其流体行为主要以黏度为主导。温度在13-37℃的范围内,冰淇淋料液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复配蛋白质(WP:SPI=3:7)冰淇淋具有最高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四种冰淇淋的质构硬度分析同样表明,复配蛋白质(WP:SPI=3:7)冰淇淋具有最高的硬度。在对四种冰淇淋的融化率和膨胀率的结果分析中,依然是复配蛋白质(WP:SPI=3:7)有最好的抗融化性和最高的膨胀率。

朱高翔[7](2019)在《卵转铁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卵转铁蛋白(OVT)是禽蛋蛋清中主要的蛋白质,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功能。肠道作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作为机体外部环境与内部的环境的一道屏障,其免疫功能的平衡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究OVT对环磷酰胺(CP)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为其在营养保健食品和强化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禽蛋的深度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研究结果还有望揭示膳食营养成分与肠道免疫功能和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将60只雌性SPF昆明小鼠适应期饲养一周后随机分成五组:Control组、模型对照组、OVT低、中、高剂量组。通过连续3天腹腔注射CP(80 mg/kg)建免疫抑制模型后,OVT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2 mg/kg、20 mg/kg和200 mg/kg灌胃,Control组和CP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7天。试验结束后,采集小鼠的血液、脾脏、胸腺、小肠和肠道内容物。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技术、ELISA、RT-PCR、Western-blot检测肠道树突状细胞的成熟、细胞因子及其基因的表达、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和MAPK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分析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变化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功能代谢进行预测,探讨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其结果如下:(1)利用CP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探究OVT对免疫抑制小鼠机体免疫器官和体重的影响。研究发现,OVT能够减缓免疫抑制小鼠体重的下降,同时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结果说明OVT具备提高小鼠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2)利用CP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探讨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OVT促进了肠道DCs的成熟,并显着提高了DCs成熟相关表型因子MHC-II、CD83的表达(p<0.01);OVT还促进细胞因子及其mRNA的表达,显着促进了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TNF-α、IL-10和IgA的分泌(p<0.05),提高了肠道组织中TNF-α、IFN-γ、IL-4和IL-10及其mRNA的表达(p<0.05);此外,OVT显着上调了肠道组织中IgA和肠道内容物中sIgA的表达(p<0.05),同时显着抑制了免疫抑制小鼠肠道组织中p38、JNK、ERK的磷酸化(p<0.01)。结果说明OVT具备提高由CP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调节功能的能力。(3)利用CP建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损伤模型,探究OVT对肠道损伤的修复作用。通过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切片发现,OVT可以改善肠道粘膜结构,促进肠道绒毛和隐窝长度的增加,修复由CP所致肠道绒毛内部的空泡变形。结果说明OVT具备修复由CP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肠道粘膜损伤的能力。(4)利用CP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探究OVT对CP所致肠道菌群结构紊乱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OVT可以显着提高Alpha多样性分析指数Shannon和Simpson的表达(p<0.05),提高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OVT显着抑制了Helicobacter和Desulfovibrio相对丰度的表达(p<0.05),促进了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相对丰度的表达水平(p<0.05)。此外,PICRUST分析发现OVT还可以显着改善由CP所致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的抑制(p<0.05)。综合结果表明,OVT可以改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

黄瑾[8](2019)在《植物乳杆菌发酵大豆蛋白对其致敏性及致敏原消化稳定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营养价值高,但也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大豆的脱敏正成为食品工业的研究热点,发酵是一种潜在降低大豆致敏性的生物处理方法,但植物乳杆菌发酵大豆蛋白对其致敏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课题首先采用八株实验室自行分离的植物乳杆菌,研究了不同植物乳杆菌菌株发酵大豆分离蛋白(SPI)对其抗原性的影响,并通过蛋白降解与高级结构改变对植物乳杆菌脱敏SPI机制进行探讨,筛选得到最佳脱敏菌株。之后,从发酵时间、碳氮比、SPI浓度三个方面讨论发酵条件对植物乳杆菌脱敏大豆蛋白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探究植物乳杆菌B1-6发酵对SPI胃肠道消化稳定性及抗原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八株植物乳杆菌发酵SP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其抗原性显着性降低(83.8%-94.8%),植物乳杆菌ZR、L3-4、Dong、B1-6降低最明显且无显着差异(P>0.05),降低率分别为 94.86%、94.20%、93.96%、91.94%。发酵引起 SPI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53.8%-82.8%),及蛋白电泳条带减弱,尤其是(β-伴大豆球蛋白(7S)α’亚基、α亚基和β亚基条带几乎消失,植物乳杆菌Dong、B1-6发酵的7S和大豆球蛋白(11S)条带减弱最明显。肽含量(<10kDa)在部分菌株发酵样品中增加,尤其是植物乳杆菌Y-1、B1-6,分别增加至0.335mg/mL和0.517mg/mL。发酵对SPI的高级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蛋白表面疏水性增加1.6-3.3倍,蛋白的空间结构展开,导致蛋白内部的氢键断裂和二级结构的β-折叠骨架暴露,β-股含量大幅上升,β-转角含量降低12.9%-21.9%,反平行式β-折叠降低23.5%-31.1%,分子间β-折叠、α-螺旋含量变化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SPI抗原性降低与肽含量、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β-股密切相关。植物乳杆菌发酵SPI对其抗原性的影响与蛋白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有关。2、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研究发酵时间、碳氮比、SPI浓度对脱敏大豆蛋白的影响。随着发酵的进行,pH值逐渐下降,乳酸菌活菌数增加,SPI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7S和11S电泳条带减弱,发酵36h后减弱趋于平稳,至48h时到达最低。SPI的抗原性持续降低,至48h降低92.14%。随着碳氮比的增加,pH值下降,乳酸菌活菌数增加,C/N为2:5时,活菌数最高,pH值最低;SPI的抗原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分别降低至7.78%和115.16 μg/mg,7S的β亚基条带消失;当C/N为1:5和2:5时,7S的α’亚基、α亚基条带减弱最明显。随着SPI浓度增加,pH明显下降,活菌数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抗原性显着降低、7S和11S电泳条带降解,当SPI浓度为5%时,活菌数增至最高的8.521g(CFU/mL),抗原性降低92.91%,7S和11S电泳条带减弱显着。综上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碳氮比2:5、SPI浓度5%。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采用蛋白组学非标定量法(Label-free)分析得出,发酵前后,SPI共有差异蛋白45种,其中31种蛋白表达下调,14种蛋白表达上调,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下调差异蛋白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合下调差异蛋白的丰度,得出SPI的抗原性降低率为53.27%-86.97%。发酵后,SPI与五位大豆过敏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结合能力显着下降,分别降低73.47%、63.29%、38.72%、43.20%、63.5%,与预测的抗原性降低率较为一致,验证了抗原表位预测结果。3、采用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对大豆蛋白消化稳定性及致敏性的影响。在胃消化时,发酵后的大豆蛋白(FSPI)相较于SPI水解效率更高,蛋白更容易水解,至胃消化180min时,FSPI分子量750kDa以上占比只有0.1%,分子量3.5 kDa以下占比95.11%,低于SPI分子量750 kDa以上占比的8.73%,高于分子量3.5 kDa以下占比的87.48%,FSPI的7S和11S A3亚基蛋白电泳条带明显减弱,减弱情况大于SPI,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与1号和4号血清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降低,降低效率高于SPI。大豆蛋白发酵后交联聚集,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较长,水解作用时间较充裕,水解效率高与SPI。在十二指肠消化时,相较于SPI,FSPI的7S和11S条带基本消失,蛋白降解显着。至十二指肠消化30 min时,FSPI分子量50 kDa以上占比为零,分子量3.5 kDa以下占比92.63%,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至1384.8 mg/100g,与1号和4号血清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低于SPI,发酵引起蛋白的聚集,FSPI在十二指肠的消化效率更高,抗原表位被水解破坏,致敏性降低。

白文英[9](2015)在《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适量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营养保健食品,对营养保健食品中的免疫球蛋白价值进行有效分析研究,观察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价值。结果:营养保健食品中的免疫球蛋白成份具有一定的免疫生理功能,对诸多痛原微生物以及毒素有着非常强的抑制作用,比如,有效抑制志贺痢疾菌、流感病毒以及链球菌溶血素等。但是,免疫球蛋白的活性在高温、高压以及酸碱条件下会失去活性。结论: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功能性质的食品添加剂,在营养保健食品应用中要注意其纯度与价格的适中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免疫球蛋白免疫生理价值的发挥。

古丽巴哈尔·卡吾力[10](2015)在《鲜马奶粉制备工艺及其营养成分和功效研究》文中指出鲜马奶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草原资源。含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补虚强身、润燥美肤、清热止渴的作用,常人多食,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蛋白质组份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及防治疾病,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低分子脂肪酸对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有良好作用。国外有诸多马产品,而国内仅限于酸马奶,开发并应用马产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本研究通过以下4个方面对鲜马奶进行研究,揭示其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分来验证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进一步确定其食疗价值,为特色乳市场提供安全、稳定、质量可靠、具有保健功效的新产品,并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验证鲜马奶传统医疗价值,为鲜马奶粉的保健功能定位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1)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法制备鲜马奶粉,确定其工艺参数;(2)鲜马奶粉、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的基本组成进行了对比,并对鲜马奶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分析,为其功效研究提供基础。(3)进行鲜马奶粉抗疲劳、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功校研究;(4)初步研究了鲜马奶乳清蛋白中乳源性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通过上述研究为鲜马奶保健功效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1采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鲜马奶粉本研究通过两种方式制备鲜马奶粉,筛选其制备工艺参数,为鲜马奶粉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基础。(1)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筛选:以鲜马奶粉流动性、堆积密度、含水量、出粉率、蛋白质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的浓缩比例、进料流量、出口温度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索制备鲜马奶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为浓缩比例45%、进料流量为400ml/h、出口温度为80℃时,鲜马奶粉各指标均符合规定,为生产提供参考。(2)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筛选:在真空条件下,以鲜马奶的浓缩比例、物料层厚度、升华干燥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鲜马奶粉流动性、堆积密度、含水量、出粉率、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索制备鲜马奶粉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结果为鲜马奶粉最佳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物料层厚度0.5cm、升华干燥时间为32h、浓缩比例为45%,可以为生产提供参考。(3)分别对比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马奶粉各项指标综合考虑,鲜马奶粉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的优缺点,其结果显示两种制备鲜马奶粉方法各测定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考虑喷雾干燥比冷冻干燥喷雾速度快、耗能少、耗时短、方便、适合大生产条件等特点,所以选择喷雾干燥为制备鲜马奶粉最佳工艺。2鲜马奶粉、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营养成分对比及鲜马奶蛋白组成分析本研究首先对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的外观、香味、PH值、酸度、密度、总蛋白、总脂肪、17种氨基酸、9种不饱和脂肪酸、钙、铁、锌进行了检测和对比;结果表明,鲜马奶中钙含量为74.75mg/100g,铁含量为0.055mg/100g、锌含量为2.4mg/100g、磷含量为30.6mg/100g,其大小排序为鲜牛奶>鲜驼奶>鲜马奶>鲜驴奶;鲜马奶中9种不饱和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其中人体不能合成、婴幼儿脑部发育所必须的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较高,其中亚麻酸只有在鲜马奶中检测出为12.4%,其余鲜牛奶,鲜驴奶、鲜驼奶中未检测;17种氨基酸含量排序为鲜牛奶>鲜驼奶>鲜马奶>鲜驴奶。鲜马奶粉与鲜马奶进行对比,结果说明鲜马奶粉在喷雾干燥过程损失一部分微量元素和脂肪酸,与鲜马奶进行对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其余成分变化不明显。采用SDS-PAGE和QE-LC-MS方法对鲜马奶蛋白质组成进行分析,并且与蛋白图谱库进行对比,寻求鲜马奶中蛋白质组成,通过GO分类法对以检测蛋白质分别以其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细胞组成(cell component)三种方式进行归类并富集,揭示鲜马奶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鲜马奶粉营养结构合理、丰富。鲜马奶蛋白组学结果表明,鲜马奶中含有283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分别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正负调控、乳糖合成酶活性调节、细胞生长的正负调控、炎症反应的负调控、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大脑发育、血管生成的负调控、免疫反应、肿瘤标志等,进一步揭示鲜马奶生物学活性。3鲜马奶粉抗疲劳、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保健功能研究本研究通过如下三个方面对鲜马奶粉保健功能进行研究:1)鲜马奶粉抗疲劳作用研究:以鲜牛奶为阳性对照组,鲜马奶粉灌胃给予45天后,分别进行负重游泳、爬杆、血清尿素胆测定、血清乳酸含量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和肝糖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鲜马奶粉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肝糖原含量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延长小鼠游泳和爬杆时间,而明显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血清乳酸含量,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鲜马奶粉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疲劳作用;2)鲜马奶粉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研究鲜马奶粉对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损伤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鲜马奶粉灌胃45h后,测定小鼠肝脏、脾脏及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超氧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观察小鼠体重变化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鲜马奶粉可拮抗小鼠消瘦,提高血清、肝脏及脾脏中SOD和GSH的活性、减少MDA、MPO、XOD、NO、NOS的含量。因此鲜马奶粉具有阻止氧化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产生,增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3)鲜马奶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以鲜牛奶为阳性对照组,建立环磷酰胺免疫低下模型,通过观察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廓清能力、血清溶血素水平、对脾淋巴细胞的毒性、细胞因子分泌、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研究鲜马奶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鲜马奶粉能促进小鼠胸腺和脾脏发育,提高小鼠碳廓清能力及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泌量。因此鲜马奶粉具有显着的免疫增强作用。4鲜马奶中乳源性抗氧化活性肽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本研究通过二个步骤来进行:1)鲜马奶乳清蛋白中抗氧化活性肽提取:以酶解物中肽的含量、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等抗氧化活性为指标,以酶的种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糜蛋白酶)、酶解温度(25、35、45、55、65℃)、酶解时间(1、2、3、4、5h)、酶解PH值(5、6、7、8、9)、底物与酶的配比(30:1、40:1、50:1、60:1、70:1)为考察因素,筛选酶解工艺参数,结果为选择胰蛋白酶、酶解3.41h、酶解温度为50.14℃、酶解PH为8.0、底物与酶的配比为59.19:1,在此条件下酶解物抗氧化活性为较高;2)超滤分离鲜马奶乳清蛋白酶解物中抗氧化活性肽:分别采用3Kd、10KD、30KD分子量的超滤膜对酶解物进行超滤、得<3Kd、310Kd、1030Kd、>30Kd的4种分子量范围的酶解物,分别测定酶解物中肽的含量、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筛选其中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部分。结果在310Kd分子量范围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强,为进一步纯化、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检测提供依据。

二、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鸡蛋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间相互作用及其凝胶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蛋白质凝胶体系
        1.1.1 蛋白质凝胶体系的概述
        1.1.2 蛋白质凝胶的成胶方式
        1.1.3 蛋白质凝胶性的应用现状
    1.2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1.2.1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1.2.2 植物蛋白质之间或动物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1.2.3 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1.3 油滴对凝胶性质的影响研究
        1.3.1 乳液凝胶的概况
        1.3.2 油滴对乳液凝胶性质的作用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鸡蛋蛋清液、蛋黄液和全蛋液凝胶特性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
        2.2.1 主要材料
        2.2.2 主要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蛋白溶液的制备
        2.3.2 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2.3.3 蛋白质凝胶的制备
        2.3.4 凝胶性质的测定
        2.3.5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蛋清液、蛋黄液和全蛋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2.4.2 蛋清凝胶、蛋黄凝胶和全蛋凝胶的性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鸡蛋液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复配及其凝胶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和设备
        3.2.1 主要材料
        3.2.2 主要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复合溶液的制备
        3.3.2 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3.3.3 复合凝胶的制备
        3.3.4 凝胶性质的测定
        3.3.5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TWE/EY-SPI复合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3.4.2 TWE/EY-SPI复合凝胶的性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热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协同作用对复合凝胶性质影响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和设备
        4.2.1 主要材料
        4.2.2 主要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不同预热时间、TG酶添加量和保温时间下复合凝胶性质的变化
        4.3.2 预热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处理下各溶液的制备
        4.3.3 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4.3.4 预热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处理下各凝胶的制备
        4.3.5 凝胶性质的测定
        4.3.6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预热时间、TG酶添加量和保温时间下复合凝胶的性质
        4.4.2 预热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处理下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4.4.3 预热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处理下凝胶的性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的添加量及油的种类对复合凝胶性质影响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和设备
        5.2.1 主要材料
        5.2.2 主要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乳液的制备
        5.3.2 不同油添加量及油种类下乳液表观粘度的测定
        5.3.3 乳液凝胶的制备
        5.3.4 不同油添加量及油种类下乳液凝胶性质的测定
        5.3.5 包埋有β-胡萝卜素的乳液凝胶的制备
        5.3.6 包埋有β-胡萝卜素的乳液凝胶性质的测定
        5.3.7 数据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不同油添加量及油种类下乳液的表观粘度
        5.4.2 不同油添加量及油种类下乳液凝胶的性质
        5.4.3 包埋有β-胡萝卜素的乳液凝胶的性质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β-胡萝卜素在正己烷中含量的标准曲线
附录2:市面上常见的豆腐种类及其硬度
附录3: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酸枣仁蛋白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酸枣仁药材的现代研究进展
        1.1 化学成分
        1.1.1 萜类化合物
        1.1.2 黄酮类化合物
        1.1.3 生物碱类化合物
        1.1.4 脂肪酸和挥发油类成分
        1.1.5 其他成分
        1.2 酸枣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1 镇静催眠作用
        1.2.2 抗抑郁、抗焦虑作用
        1.2.3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2.4 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2 植物蛋白的研究进展
        2.1 植物蛋白的提取
        2.1.1 碱提酸沉法
        2.1.2 酶法提取
        2.1.3 有机溶剂提取法
        2.1.4 盐溶提取法
        2.1.5 其他提取方法
        2.2 植物蛋白的纯化
        2.2.1 盐析法
        2.2.2 等电点沉淀法
        2.2.3 透析法
        2.2.4 超滤法
        2.2.5 分子筛层析法
        2.2.6 离子交换层析法
        2.3 植物蛋白的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研究
        2.4 植物蛋白的生物活性研究
        2.4.1 免疫调节作用
        2.4.2 抗氧化作用
        2.4.3 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2.4.4 抗肿瘤作用
    3 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酸枣仁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酸枣仁药材质量检测研究
        2.1.1 基于2020 版《中国药典》的酸枣仁药材检测
        2.1.2 基于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方法的酸枣仁药材检测
        2.2 SZSP提取工艺研究
        2.2.1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2.3 SZSP提取率
        2.4 SZSP等电点的测定
        2.5 SZSP提取工艺参数优选
        2.5.1 单因素考察
        2.5.2 响应面优化SZSP提取试验
        2.6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酸枣仁药材质量检测结果
        3.1.1 基于2020 版《中国药典》的检测结果
        3.1.2 酸枣仁药材鉴别检测研究结果
        3.2 SZSP的等电点
        3.3 SZSP单因素考察结果
        3.3.1 p H值对SZSP提取率的影响
        3.3.2 提取温度对SZSP提取率的影响
        3.3.3 提取时间对SZSP提取率的影响
        3.3.4 料液比对SZSP提取率的影响
        3.4 响应面试验
        3.4.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3.4.2 回归模型建立与方差分析
        3.4.3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3.4.4 SZSP提取率的最佳条件和模型验证
        4 小结
    第二章 酸枣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酸枣仁和SZSP的营养成分分析
        2.1.1 凯氏定氮法检测蛋白含量
        2.1.2 酸枣仁和SZSP水分、灰分和脂肪含量的测定
        2.2 SZSP氨基酸的测定
        2.3 SZSP SDS-PAGE电泳测定
        2.3.1 SDS-PAGE电泳试剂配制
        2.3.2 SDS-PAGE电泳胶块配制及考马斯亮蓝染色
        2.3.3 SDS-PAGE电泳胶块配制及糖蛋白染色
        2.4 SZSP结构光谱检测
        2.4.1 圆二色谱(CD)检测
        2.4.2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检测
        2.4.3 内源荧光光谱光谱检测
        2.4.4 紫外吸收光谱检测
        2.5 SZSP的热稳定性检测
        2.6 SZSP的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2.7 SZSP的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测定
        2.8 SZSP的 Zeta电位分析
        2.9 SZSP溶解度的测定
        2.10 SZSP持油性和持水性测定
        2.11 SZSP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测定
        2.12 SZSP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测定
        2.13 SZSP最小凝胶浓度检测
        2.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SZSP的主要化学成分
        3.2 SZSP的氨基酸组成
        3.3 SZSP的 SDS-PAGE结果分析
        3.4 SZSP结构光谱检测结果
        3.4.1 圆二色谱(CD)检测结果
        3.4.2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检测结果
        3.4.3 内源荧光光谱光谱检测结果
        3.4.4 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结果
        3.5 热稳定性分析结果
        3.6 表面疏水性检测结果
        3.7 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检测结果
        3.8 Zeta电位分析结果
        3.9 溶解度检测结果
        3.10 持水性和持油性检测结果
        3.11 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检测结果
        3.12 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检测结果
        3.13 最小凝胶浓度检测结果
        4 小结
    第三章 酸枣仁蛋白的免疫活性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SZSP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力低下小鼠免疫调节的研究
        2.1.1 实验室动物给药及分组
        2.1.2 免疫器官指数检测
        2.1.3 小鼠血清中免疫因子检测
        2.1.4 小鼠免疫器官生化分析
        2.1.5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2.1.6 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2.1.7 小鼠巨噬细胞分泌NO和细胞因子检测
        2.1.8 中性红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2.1.9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检测
        2.1.10 小鼠NK细胞杀伤力检测
        2.1.11 小鼠血清溶血素检测
        2.1.12 小鼠免疫器官形态学检测
        2.1.13 小鼠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2 SZSP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免疫活性的影响
        2.2.1 RAW264.7 细胞培养
        2.2.2 SZSP对 RAW264.7 细胞增值的影响
        2.2.3 SZSP对 RAW264.7 细胞分泌NO的影响
        2.2.4 SZSP对 RAW264.7 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量的影响
        2.2.5 SZSP对 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量的影响
        2.2.6 Western Blot检测
        2.2.7 SZSP激活MAPK通路诱导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检测
        2.2.8 SZSP激活NF-κB通路诱导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检测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SZSP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力低下小鼠免疫调节结果
        3.1.1 SZSP对免疫抑制小鼠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1.2 SZSP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因子分泌的影响
        3.1.3 SZSP对免疫抑制小鼠LDH、ACP分泌的影响
        3.1.4 SZSP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
        3.1.5 SZSP对免疫抑制小鼠原代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3.1.6 SZSP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
        3.1.7 SZSP对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杀伤力的影响
        3.1.8 SZSP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3.1.9 SZSP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CD4~+和CD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3.2 SZSP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影响
        3.2.1 SZSP对 RAW264.7 细胞增殖的影响
        3.2.2 SZSP对 RAW264.7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3.2.3 SZSP对 RAW264.7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的影响
        3.2.4 SZSP对 RAW264.7 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3.2.5 SZSP对 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的影响
        3.2.6 SZSP对 MAPK通路调节免疫活性的研究
        3.2.7 SZSP对 NF-κB通路调节免疫活性的研究
        4 小结
    第四章 酸枣仁蛋白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预处理
        2.2 凝胶柱预处理
        2.2.1 葡聚糖凝胶(Sephadex)G-50 预处理、装柱与平衡
        2.2.2 DEAE-Sepharose Fast Flow装柱与平衡
        2.3 SZSP的分离纯化
        2.3.1 第一次Sephadex G-50 层析
        2.3.2 DEAE-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
        2.3.3 第二次Sephadex G-50 层析
        2.4 SDS-PAGE电泳的检测
        2.5 SZSP组分对RAW264.7、Hela和 Hep G2 细胞活性的影响
        2.5.1 小鼠RAW264.7 巨噬细胞的培养
        2.5.2 Hela细胞和Hep G2 细胞的培养
        2.5.3 CCK-8 法检测细胞活性
        2.5.4 SZSP纯化组分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激活MAPK和 NF-κB信号通路检测
        2.6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Sephadex G-50 层析
        3.2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
        3.3 第二次Sephadex G50 层析
        3.4 SDS-PAGE电泳的检测结果
        3.5 细胞活性检测结果
        3.5.1 酸枣仁分离纯化蛋白对RAW264.7 细胞活力影响
        3.5.2 酸枣仁分离纯化蛋白对Hela细胞活力影响
        3.5.3 酸枣仁分离纯化蛋白对Hep G2 细胞活力影响
        3.6 S1F2G1 分离蛋白组分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MAPK和 NF-κB通路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酸枣仁蛋白酶解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SZSP酶解工艺研究
        2.1.1 酶解蛋白酶种类的筛选
        2.1.2 SZSP酶解工艺的参数优选
        2.1.3 SZSP酶解工艺的确定及工艺验证
        2.1.4 SZSPH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2.2 SZSPH对 RAW264.7 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
        2.2.1 SZSPH对 RAW264.7 细胞活力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2.2.2 SZSPH对 RAW264.7 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影响
        2.3 SZSPH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
        2.3.1 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测定实验
        2.3.2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实验
        2.3.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2.3.4 ABTS~+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2.4 SZSPH抗疲劳活性研究
        2.4.1 SZSPH对 C2C12 细胞(小鼠成肌细胞)的活性影响
        2.4.2 SZSPH对小鼠体内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蛋白酶的确定及参数优选
        3.1.1 酶解蛋白酶的确定
        3.1.2 SZSP酶解工艺的参数优选结果
        3.1.3 酶解工艺的验证
        3.1.4 SZSPH的分子量分布检测结果
        3.2 SZSPH的 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
        3.3 SZSPH对 RAW264.7 细胞活力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3.4 SZSPH对 RAW264.7 细胞内ROS的影响
        3.5 SZSPH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3.5.1 SZSPH对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3.5.2 SZSPH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3.5.3 SZSPH对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
        3.5.4 SZSPH对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
        3.6 SZSPH抗疲劳活性研究
        3.6.1 SZSPH对 C2C12 细胞的影响
        3.6.2 SZSPH对运动疲劳小鼠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三七花蛋白的提取纯化、功能性质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三七花的研究进展
        1.1.1 三七花的营养成分研究
        1.1.2 三七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1.1.3 三七花的药理活性研究
    1.2 植物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1.2.1 植物蛋白的种类
        1.2.2 植物蛋白的提取方法
        1.2.3 植物蛋白的纯化方法
        1.2.4 植物蛋白的功能性质研究
        1.2.5 植物蛋白的生物活性研究
    1.3 三七蛋白的研究进展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性
        1.5.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三七花分级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三七不同部位粗蛋白的提取
        2.3.2 三七花分级蛋白的提取工艺
        2.3.3 料液比、时间、温度对三七花清蛋白提取工艺的影响
        2.3.4 料液比、时间、温度、盐浓度对三七花球蛋白提取工艺的影响
        2.3.5 数据分析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1 三七不同部位的蛋白含量分析
        2.4.2 不同单因素对三七花清蛋白提取工艺的影响
        2.4.3 不同单因素对三七花球蛋白提取工艺的影响
        2.4.4 三七花分级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确定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三七花分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三七花清、球蛋白分离纯化
        3.3.2 三七花清、球蛋白的鉴定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三七花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3.4.2 三七花清、球蛋白的鉴定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三七花分级蛋白的理化性质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三七花清、球蛋白等电点的测定
        4.3.2 三七花清、球蛋白巯基含量的测定
        4.3.3 三七花清、球蛋白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4.3.4 三七花清、球蛋白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4.3.5 三七花清、球蛋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的测定
        4.3.6 不同干燥方式对三七花清、球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4.3.7 数据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三七花清、球蛋白等电点结果分析
        4.4.2 三七花清、球蛋白巯基含量结果分析
        4.4.3 三七花清、球蛋白表面疏水性结果分析
        4.4.4 三七花清、球蛋白氨基酸组成结果分析
        4.4.5 三七花清、球蛋白红外光谱的结果分析
        4.4.6 不同干燥方式对三七花清、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三七花分级蛋白的功能性质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三七花清、球蛋白溶解性的测定
        5.3.2 三七花清、球蛋白持水性及持油性的测定
        5.3.3 三七花清、球蛋白乳化性的测定
        5.3.4 三七花清、球蛋白起泡性的测定
        5.3.5 不同干燥方式对三七花清、球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5.3.6 数据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三七花清、球蛋白的溶解性结果分析
        5.4.2 三七花清、球蛋白的持水性及持油性结果分析
        5.4.3 三七花清、球蛋白的乳化性结果分析
        5.4.4 三七花清、球蛋白的起泡性结果分析
        5.4.5 不同干燥方式对三七花清、球蛋白的功能性质影响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三七花蛋白的抗凝血活性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6.3 实验方法
        6.3.1 三七不同部位蛋白的体外抗凝血活性研究
        6.3.2 数据分析
    6.4 实验结果
        6.4.1 三七不同部位粗蛋白的抗凝血活性
        6.4.2 三七不同部位分级蛋白的抗凝血活性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人参烤鸡腌制工艺优化及贮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肉鸡制品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1.2.1 肉鸡制品概述
        1.2.2 腌制技术
        1.2.3 熏制技术
        1.2.4 烤制技术
        1.2.5 卤煮技术
        1.2.6 包装及贮藏技术
    1.3 人参应用研究现状
        1.3.1 人参营养价值及分类
        1.3.2 人参应用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人参烤鸡真空滚揉腌制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腌制液的制备
        2.3.2 样品处理
        2.3.3 指标检测方法
        2.3.4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腌制吸收率的影响
        2.4.2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出品率的影响
        2.4.3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剪切力的影响
        2.4.4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持水性的影响
        2.4.5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水分含量的影响
        2.4.6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盐分含量的影响
        2.4.7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pH的影响
        2.4.8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4.9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的影响
        2.4.10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色泽的影响
        2.4.11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质构特性的影响
        2.4.12 不同腌制技术对烤鸡感官评定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参烤鸡腌制工艺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腌制液基础配方
        3.3.2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3.3 腌制工艺单因素试验
        3.3.4 腌制工艺正交优化试验
        3.3.5 指标检测方法
        3.3.6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静腌时间对烤鸡品质的影响
        3.4.2 滚揉时间对烤鸡品质的影响
        3.4.3 真空度对烤鸡品质的影响
        3.4.4 腌制温度对烤鸡品质的影响
        3.4.5 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参烤鸡冷却品质及贮藏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样品处理
        4.3.2 指标检测方法
        4.3.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人参烤鸡基本成分
        4.4.2 冷却方式对人参烤鸡品质的影响
        4.4.3 不同包装方式对人参烤鸡贮藏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干酪乳杆菌发酵蓝莓果渣对高脂膳食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问题的由来
    2 肠道屏障功能研究进展
        2.1 肠道屏障的组成及作用
        2.2 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模型
    3 膳食与肠道屏障功能研究进展
        3.1 高脂膳食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3.2 功能性膳食与肠道屏障功能
    4 蓝莓果渣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研究进展
        4.1 蓝莓果渣研究现状
        4.2 提高蓝莓果渣功能活性的方法
        4.3 蓝莓果渣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进展
    5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5.2 研究内容
        5.3 技术路线
        5.4 创新点
第二章 FBP的活性评价及对粪便菌群的改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设备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主要实验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活化4株乳酸菌并测定生长曲线
        3.2 测定4株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渣的菌落总数
        3.3 筛选用于发酵蓝莓果渣的L.casei的接种量
        3.4 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FBP中活菌数及pH值
        3.5 测定FBP中 TPC含量的变化
        3.6 测定FBP的抗氧化能力
        3.7 体外模拟胃、小肠消化和结肠发酵
        3.8 检测粪便中菌群的变化
        3.9 应用16S rRNA Illumina测序技术分析高剂量发酵42 h的FBP对粪便菌群的影响
        3.10 测定结肠发酵液中SCFA浓度
        3.11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4株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及pH值
        4.2 最适生长条件下4种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渣中的活菌数
        4.3 用于发酵蓝莓果渣的L.casei的最适接种量
        4.4 FBP中活菌数及pH变化
        4.5 FBP中 TPC、抗氧化能力及两者的相关性分析
        4.6 FBP对粪便中菌群的影响
        4.7 高剂量发酵42h的FBP对粪便菌群的影响
        4.8 FBP对 SCFA浓度的影响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章 FBP改善高脂膳食小鼠小肠机械、化学屏障功能及作用机制
    1 前言
    2 材料与设备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2.3 实验试剂
        2.4 主要实验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测定FBP的成分
        3.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3.3 测定肝脏及小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
        3.4 测定小肠组织细胞因子及MPO活性
        3.5 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
        3.6 应用qPCR法测定小肠组织中基因表达
        3.7 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的表达量
        3.8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FBP中主要化学物质及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
        4.2 FBP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4.3 FBP对肝脏及小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4.4 FBP对小肠组织炎症水平的影响
        4.5 FBP对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4.6 FBP对小肠组织机械、化学屏障相关功能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4.7 FBP通过NF-κB和 MLCK信号通路提高小肠机械、化学屏障功能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FBP改善高脂膳食小鼠大肠机械、化学和微生物屏障功能及作用机制
    1 前言
    2 材料与设备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2.3 实验试剂
        2.4 主要实验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3.2 观察大肠的组织形态
        3.3 测定大肠中氧化应激水平
        3.4 测定大肠中炎症水平
        3.5 分析大肠的机械、化学屏障功能
        3.6 分析大肠微生物屏障功能
        3.7 测定大肠中MAPK、NF-κB和 MLCK信号分子表达量
        3.8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FBP对结肠指数及结肠形态的影响
        4.2 FBP对大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4.3 FBP对大肠组织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FBP对大肠机械、化学屏障功能的影响
        4.5 FBP对大肠微生物屏障功能的影响
        4.6 FBP通过MAPK-NF-κB-MLCK信号通路提高大肠机械、化学和微生物屏障功能
    5 讨论
    6 小结
第五章 FBP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脂膳食小鼠小肠和大肠的免疫屏障功能
    1 前言
    2 材料与设备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2.3 实验试剂
        2.4 主要实验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3.2 测定小肠中sIgA的产生和分泌
        3.3 测定大肠中sIgA的产生和分泌
        3.4 分析小肠中PPs内化菌群组成及丰度
        3.5 分析盲肠内容物中有益菌群丰度
        3.6 测定盲肠内容物中SCFA含量
        3.7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FBP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4.2 FBP对小肠sIgA分泌的影响
        4.3 FBP对大肠sIgA分泌的影响
        4.4 FBP对小肠PPs中内化菌群的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4.5 FBP对盲肠内容物中有益菌群的影响
        4.6 FBP对盲肠内容物中SCFA含量的影响
        4.7 FBP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脂膳食小鼠肠道sIgA分泌
    5 讨论
    6 小结
第六章 FBPE促进小肠细胞和大肠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设备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主要实验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对IPEC-J2和Caco-2 细胞进行复苏、传代及冻存
        3.2 测定FBPE对 IPEC-J2和Caco-2 细胞的毒性作用
        3.3 测定IPEC-J2和Caco-2 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量
        3.4 测定IPEC-J2和Caco-2 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
        3.5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FBPE对 IPEC-J2和Caco-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2 FBPE对 IPEC-J2 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4.3 FBPE对 Caco-2 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5 讨论
    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全文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
致谢

(6)复配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研究以及在冰淇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1.2.1 大豆分离蛋白
        1.2.2 乳清蛋白
    1.3 冰晶体产生的原理及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
    1.4 影响冰结晶的因素
    1.5 温度、浓度、复配比例对蛋白质的影响
        1.5.1 温度对蛋白质的影响
        1.5.2 浓度对蛋白质的影响
        1.5.3 复配比对蛋白质的影响
    1.6 复配蛋白质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1.7.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7.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8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及其复配蛋白质的持水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不同浓度、不同复配比SPI、WP及 WP-SPI溶液的制备
        2.3.2 不同处理温度SPI、WP及 WP-SPI溶液的制备
        2.3.3 LF-NMR测定
    2.4 数据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不同加水量、不同温度对SPI持水性的影响
        2.5.2 不同加水量、不同温度对WP持水性的影响
        2.5.3 不同加水量、不同复配比对WP-SPI持水性的影响
        2.5.4 不同加水量、不同温度对WP-SPI持水性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及其复配蛋白质冰晶体大小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不同复配比SPI、WP及 WP-SPI溶液的制备
        3.3.2 冰晶体大小的测定
    3.4 数据分析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不同复配比WP-SPI冰晶体的大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配蛋白质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冰淇淋制作工艺
        4.3.2 操作要点
        4.3.2.1 混合料液的制备
        4.3.2.2 混合料液的杀菌
        4.3.2.3 混合料液的均质
        4.3.2.4 老化
        4.3.2.5 凝冻
        4.3.2.6 硬化
        4.3.3 冰淇淋制作配方表
        4.3.4 冰淇淋理化指标的测定
        4.3.4.1 冰淇淋膨胀率的测定
        4.3.4.2 冰淇淋融化率的测定
        4.3.4.3 冰淇淋流变学特性的测定
        4.3.4.4 冰淇淋质构特性的测定
    4.4 数据处理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不同蛋白质冰淇淋的静态流变分析
        4.5.2 不同蛋白质冰淇淋粘弹性的动态流变分析
        4.5.3 不同蛋白质冰淇淋的硬度分析
        4.5.4 不同蛋白质冰淇淋的融化性和膨胀率分析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卵转铁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卵转铁蛋白的研究现状
        1.1.1 卵转铁蛋白的结构
        1.1.2 卵转铁蛋白的抗菌活性
        1.1.3 卵转铁蛋白的抗病毒活性
        1.1.4 卵转铁蛋白的抗氧化活性
        1.1.5 卵转铁蛋白的免疫调节活性
    1.2 肠道免疫
        1.2.1 肠道免疫与树突状细胞
        1.2.2 肠道免疫与肠道菌群
    1.3 免疫抑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卵转铁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2.2.2 小鼠体重的记录
        2.2.3 脏器指数的测定
        2.2.4 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2.2.5 数据处理
    2.3 试验结果
        2.3.1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2.3.2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的影响
        2.3.3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卵转铁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原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血清的采集与处理
        3.2.2 肠道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3.2.3 肠道DCs表型因子的流式细胞检测
        3.2.4 血清中TNF-α、IL-10与IgA的测定
        3.2.5 肠道组织中TNF-α、IFN-γ、IL-10、IL-4与IgA的测定
        3.2.6 肠道内容物中sIgA的测定
        3.2.7 小鼠肠道组织总RNA的提取与c DNA的合成
        3.2.8 RT-PCR
        3.2.9 小肠组织蛋白的提取
        3.2.10 小肠组织蛋白的变性
        3.2.1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3.2.12 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
        3.3.1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TNF-α、IL-10及IgA的影响
        3.3.2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DCs成熟相关表型因子的影响
        3.3.3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TNF-α、IFN-γ、IL-4和IL-10 表达的影响
        3.3.4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和IL-10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3.5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细胞因子分泌平衡的影响
        3.3.6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IgA及肠道内容物sIgA的影响
        3.3.7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p38 MAPK活化的影响
        3.3.8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ERK活化的影响
        3.3.9 OVT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JNK活化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卵转铁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的改善作用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原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肠道内容物微生物菌群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4.2.2 PCR扩增
        4.2.3 16S rDNA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4.2.4 生物学分析
        4.2.5 数据处理
    4.3 试验结果
        4.3.1 16S rDNA V3-V4 区微生物菌群基因PCR扩增结果
        4.3.2 16S rDNA测序数据结果统计
        4.3.3 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
        4.3.4 肠道微生物菌群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结构组成
        4.3.5 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预测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的初步成果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

(8)植物乳杆菌发酵大豆蛋白对其致敏性及致敏原消化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大豆
        1.1 大豆概述
        1.2 大豆蛋白分类
        1.2.1 2S蛋白和15S蛋白
        1.2.2 7S蛋白
        1.2.3 11S蛋白
    2 大豆蛋白致敏及脱敏方式
        2.1 食物过敏
        2.2 大豆致敏反应
        2.3 大豆致敏蛋白
        2.4 大豆蛋白脱敏方式
        2.4.1 热处理
        2.4.2 酶解法
        2.4.3 非热处理
        2.4.4 微生物发酵
    3 食物中致敏蛋白的消化稳定性
        3.1 致敏蛋白的消化稳定性
        3.2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
        3.2.1 静态单室模型
        3.2.2 动态单室模型
        3.2.3 动态双室和多室模型
    4 本研究概况
        4.1 研究目的意义
        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大豆蛋白对其抗原性及蛋白结构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材料
        1.1.2 菌株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
        1.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1.3.2 大豆分离蛋白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1.3.3 植物乳杆菌发酵大豆蛋白
        1.3.4 大豆蛋白发酵及相关微生物指标测定
        1.3.5 大豆蛋白的抗原性
        1.3.6 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肽含量测定
        1.3.7 SDS-PAGE蛋白电泳
        1.3.8 表面疏水性
        1.3.9 傅立叶红外光谱
        1.3.10 数据统计
    2 结果分析
        2.1 大豆蛋白的主要成分含量分析
        2.2 发酵前后大豆蛋白的pH值及乳酸菌活菌数的变化
        2.3 发酵前后大豆蛋白的抗原性
        2.4 发酵前后大豆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肽含量的变化
        2.4.1 发酵前后大豆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
        2.4.2 发酵前后大豆蛋白肽含量测定
        2.5 发酵前后大豆蛋白的SDS-PAGE蛋白电泳
        2.6 发酵前后大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
        2.7 发酵前后大豆蛋白的傅立叶红外光谱
        2.8 主成分分析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发酵条件对植物乳杆菌B1-6脱敏大豆蛋白的影响及脱敏效果验证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材料
        1.1.2 发酵菌株
        1.1.3 主要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
        1.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1.3.2 菌种活化
        1.3.3 发酵前后pH值测定
        1.3.4 乳酸菌活菌数测定
        1.3.5 可溶性蛋白含量
        1.3.6 SDS-PAGE蛋白电泳
        1.3.7 大豆蛋白的抗原性
        1.3.8 植物乳杆菌B1-6发酵大豆蛋白的条件选择
        1.3.9 大豆蛋白发酵前后的差异蛋白鉴定
        1.3.10 大豆蛋白发酵前后的差异蛋白抗原表位预测
        1.3.11 大豆蛋白发酵前后与人血清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
        1.3.12 数据统计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发酵时间对植物乳杆菌B1-6发酵大豆蛋白的影响
        2.2 不同蛋白浓度对植物乳杆菌B1-6发酵大豆蛋白的影响
        2.3 不同碳氮比对植物乳杆菌B1-6发酵大豆蛋白的影响
        2.4 大豆蛋白发酵前后的差异蛋白鉴定
        2.5 大豆蛋白发酵前后的差异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分析
        2.6 大豆蛋白发酵前后与人血清中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
        2.6.1 与人血清中特异性IgE结合的最适蛋白浓度确定
        2.6.2 最适条件下的大豆蛋白与人血清中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植物乳杆菌B1-6发酵对大豆蛋白消化稳定性及致敏性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材料
        1.1.2 发酵菌株
        1.1.3 主要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
        1.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1.3.2 菌种活化
        1.3.3 发酵大豆蛋白的制备
        1.3.4 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
        1.3.5 pH值测定
        1.3.6 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大豆蛋白的显微结构
        1.3.7 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大豆蛋白的蛋白、肽分子量分布
        1.3.8 SDS-PAGE蛋白电泳
        1.3.9 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大豆蛋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
        1.3.10 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大豆蛋白与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
        1.3.11 数据统计
    2 结果分析
        2.2 植物乳杆菌B1-6发酵对消化过程中大豆蛋白的pH变化
        2.3 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大豆蛋白的显微结构
        2.4 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大豆蛋白的蛋白、肽分子量分布
        2.5 SDS-PAGE蛋白电泳
        2.6 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大豆蛋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
        2.7 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大豆蛋白与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工作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鲜马奶粉制备工艺及其营养成分和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鲜马奶粉制备工艺研究
    1 喷雾干燥法制备鲜马奶粉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冷冻干燥法制备鲜马奶粉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3 鲜马奶粉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对比
        3.1 仪器与设备
        3.2 方法
        3.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鲜马奶粉、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营养成分、基本性质及鲜马奶蛋白组学研究
    1 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营养成分及基本性质对比研究
        1.1 仪器与试剂(厂家、批号)
        1.2 方法
        1.3 结果
    2 鲜马奶与鲜马奶粉营养成分对比研究
        2.1 仪器与试剂(厂家、批号)
        2.2 方法
        2.3 结果
    3 鲜马奶蛋白组学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方法
        3.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鲜马奶粉功效研究
    1 鲜马奶粉抗疲劳作用研究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2 鲜马奶粉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
        2.3 结果
    3 鲜马奶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方法
        3.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鲜马奶粉抗氧化活性肽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 酶解法提取鲜马奶乳清蛋白中抗氧化活性肽工艺参数筛选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超滤法分离纯化鲜马奶乳清蛋白中抗氧化活性肽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浅谈新疆马奶及其产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鸡蛋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间相互作用及其凝胶特性的研究[D]. 张蒙琪. 江南大学, 2021(01)
  • [2]酸枣仁蛋白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张红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三七花蛋白的提取纯化、功能性质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D]. 魏馨瑶.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4]人参烤鸡腌制工艺优化及贮藏特性研究[D]. 陈治旭. 吉林大学, 2020(03)
  • [5]干酪乳杆菌发酵蓝莓果渣对高脂膳食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D]. 程玉鑫.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4)
  • [6]复配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研究以及在冰淇淋中的应用[D]. 刘亚勇.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7]卵转铁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D]. 朱高翔.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8]植物乳杆菌发酵大豆蛋白对其致敏性及致敏原消化稳定性的研究[D]. 黄瑾.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价值研究[J]. 白文英. 中国保健营养, 2015(04)
  • [10]鲜马奶粉制备工艺及其营养成分和功效研究[D]. 古丽巴哈尔·卡吾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免疫球蛋白在营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