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颂系列》油画入选

《茶文化颂系列》油画入选

一、《茶文化颂系列》油画选登(论文文献综述)

陈芳[1](2013)在《薛行彪油画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薛行彪1944年8月出生于福建福清,是福建当代油画界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油画艺术家。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院艺术系。197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进修班。七十年代末品读中国画论,开始关于写意油画的探索,八十年代深入云南和闽江之行付以实践,88年发表论文《油画写意性探讨》。90年深入西北感受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艺术,历时百余日。95年到96年期间应邀为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进行学术研究,尝试“意象范围内的抽象”创作。探索写意油画中的“笔、韵、气、势”“超以象外”的意味之美。随后多次访问欧美等国家,渐识西方当代艺术,回国后致力于艺术形式和绘画语言的发掘和拓展,寻求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历任福建师大美术系主任及教授、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福建省画院常务副院长、福建省美术专业高级职务评委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美展评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协会理事、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福建省造型艺术产业协会会长、福建省美协顾问。油画作品连续入选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一、三两届中国油画展、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获中国首届油画写生作品汇展凤凰奖。曾应邀参加德国莱法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并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专集四部,作品广为收藏。薛行彪将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坚持虚心学习,认真研究的态度。从写实到写意,始终坚持对油画深层次的探索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影响了诸多的油画学者。画家丰富的人生和艺术阅历以及画家对油画艺术长期坚持不懈地探讨,不断创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思想都非常值得学习。本文主要是对他的艺术成长历程和艺术风格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薛行彪的生平和艺术历程;二、薛行彪作品分期以及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和形成;三、薛行彪油画作品中的艺术特质和美学特征;四、薛行彪油画的艺术情怀和艺术理念,以及薛行彪油画现实艺术价值。

李荣芝[2](2012)在《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演进及跨文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时代周刊》在1971年的封面用“China: A whole new game”的标题报道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确实在中国没有哪项运动能像乒乓球一样在世界体坛不断创造奇迹,不断揽金夺银,为中国体育在世界舞台树起一面又一面辉煌的旗帜。也没有哪项运动能如此风靡亿万中国人,如此深刻地介入和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乒乓球运动代表了中国竞技体育之内涵与外延,是竞技体育核心意义、价值、功能的最佳成功体现。乒乓虽小,但它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带给我们扣人心弦,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纵观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传播的历史过程,其在各个历史阶段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世界乒坛格局是是中国独霸乒坛,“一枝独秀”,世界其他国家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却有日渐势衰之势,如何实现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等问题的关注显得尤为迫切。21世纪之际,梳理百年来乒乓球运动向现代的演化过程,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乒乓球文化的传播,应该成为学界及社会各界回顾这一阶段史学演变的主要问题意识,同时对乒乓球为我国体育体制探路,直至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体育强国的考察和评价也将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本课题运用历史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对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演进及国际传播的研究,从学理上揭示乒乓球文化传播的规律,以史为鉴,探索现今乒乓球国际传播的现实难题,尤其我国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路径,本课题的研究将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论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正文包括5大部分。文章首先对乒乓球运动的历史及起源进行了史料考证,同时对乒乓球文化进行了解读。19世纪初叶,正是由于欧洲网球运动的盛行,导致了乒乓球的诞生。研究发现最早记载乒乓球的文字来源于19世纪晚期的英国。在19世纪中后期“乒乓”此名称被引入后,乒乓球一度狂热。在经历过1900年-1904年逐渐简单又大力的开发,乒乓球在1905至1910年的中欧流行传播开来,乒乓球在欧洲失宠一段时间,之后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获得复兴。乒乓球文化是研究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逻辑起点,本研究认为乒乓球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乒乓球运动方式及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复合体。它具有全面性和特殊性、参与性、娱乐性等特征,其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等。接下来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及早期传播进行了研究。乒乓球文化的产生与演进经历了从玩耍到游戏、从游戏到竞技、从竞技到乒乓球文化体系的完善三次飞跃过程,乒乓球文化的形成与完善,刻下了时代的深深烙印,它与近代体育的产生、近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息息相关。20世纪初时乒乓球已经具有现今的某些复杂性,一些关于乒乓球运动的相应音乐、新闻报道、体育报刊和体育书籍等传播载体,给此时的乒乓球大众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传播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主要对英国、美国、日本、苏联等国家乒乓球运动发展历史进行了考察。欧美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环境,催生了乒乓球的诞生与发展。在1926年-1951年间,其主要通过商人、神职人员、军人等松散型的人际传播以及随后有序的组织传播,使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广为人知;在1952—1959年,以日本为首的对乒乓球技战术的创新,借助赛事,通过规范化的组织传播和现代大众媒介传播,此阶段乒乓球被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1960年~1969年,我国通过国家主体实行“自上而下”的制度,通过广泛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现代大众媒介传播等,使乒乓球获得新的生命和意义。大众媒介对乒乓球的传播主要包括图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网络及音像等,从传统上看,人们依然把报刊、新闻报道及新闻评论当作了解乒乓球文化的最重要渠道和手段。见证历史的《The Table Tennisand Pastimes Pioneer》、现今世界最权威的乒乓球历史杂志——《The TableTennis Collector》、中国最权威的乒乓球杂志——《乒乓世界》,是历史和现今传播乒乓球文化最为重要的媒介。中国乒乓球的嘉年华活动――“国球大典”,把作为娱乐文化的乒乓球传播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接下来对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史料考证,认为乒乓球在我国民国时期应运而生,由西方的定居者带到中国。时任设在瑞士的国际乒联乒乓球博物馆馆长洽克·霍伊先生提供的明信片确凿无误地证明,乒乓球至少在1901年已经传入了中国,地点是在中国的天津。近代中国在乒乓球组织、竞赛、技术、规则、女子乒乓球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有益的探索与发展,为当今我国乒坛的霸主地位与乒乓球事业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解放后从1959年容国团为我国夺得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后,中国利用举国体制的优势,采用组织和群体传播的多种方式,使乒乓球深刻地介入和影响到中国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通过问卷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认为乒乓球文化价值在中国具有相当高的认可度,其文化影响涵盖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出于乒乓球文化的价值、体育全球化的驱动、乒乓球文化的现代多元性要求、我国国家新形象的构建及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的目的,中国在世界乒乓球文化的传播责无旁贷,需要担当更大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对目前主要瓶颈的分析,以韩国跆拳道以及印度瑜伽的世界传播成功经验实例,认为实现乒乓球跨文化传播路径:加强乒乓球文化的认同;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的乒乓球文化传播的体系;以我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为载体,发展乒乓球运动文化;加强乒乓球文化研究,对乒乓球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建。

永巴[3](2011)在《2010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义丰[4](2010)在《艺术网络营销》文中研究说明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是由二级市场所带动的。按国外艺术市场发展的经验,当艺术家完成作品首先会交给画廊代理,画廊担任艺术中介者的角色,运用它的专业将作品大力宣传并介绍给买家,当艺术家广为人知之后,他的作品能够大量流通之时,如果收藏家要出让他们的藏品,才会交由拍卖公司拍卖;因此一般称画廊为一级市场,而拍卖会则为二级市场;国外艺术市场的发展是先一级市场成熟后,再推至二级市场的诞生,是按市场“推”的力量逐步发展而成的。反观中国的市场刚好相反,率先由拍卖会来主导,当拍卖会钦点艺术家的作品成功拍出之后,艺术家便很容易为买家所认识、所追捧,在加上改革开放后,这几年经济发展形势迅猛,让每场拍卖会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倒过来影响对艺术品的大量需求,在短期间内不仅拍卖公司激增,连带地更促进了画廊的兴旺发展;画廊的诞生是因应客户强烈的购买需求,因此中国艺术市场的形成很明显体现另一种由拍卖会领军,激发买家要货那股市场“拉”的力量所造成:这是国内外艺术市场形成,有着本初上的不同。因此在面对西方传统对市场行销管理运作的原则原理时,不能完全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全部照抄,还得本土化有效地调整一番。中国是在1994年开始与世界的LQWHUQHW联网;早期的中国网站,绝大部分是按照国外的经验与模式来架设的。如世界最大的入门网站是雅虎,国内按其模式设立了搜狐、网易;世界最大网络书店是亚马逊,中国则以其为样板,发展成世界最大的中文网上商城“当当网”;网路经济虽然有其全球化的普及性,但由于国与国之间语言差异所造成市场短暂阻隔的时间差,让地域型的网站有机会取得先机,迈向成功。这是网络经济既有的成功模式可以复制的普遍性,又有必须适应当地语言环境要求的独特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1,&)在北京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报告①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2.98亿,中国网民规模开始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显示中国“虚拟市场”规模已经名列前茅。②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0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艺术网络营销,做为大势所趋之下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实用学科,其课题的研究不能离开地域的特性,也无法躲开全球化的浪潮。本论文就是以艺术市场为核心,反思西方营销管理的理论,再进一步结合当下网络经济的特性,辅之以国内外案例和行业报道,希望系统的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性的网络营销概念与可以有效运用的营销规划流程。有人说:管理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而对艺术网络营销而言:一方面既要顾及地域特性的现实,同时也不能漠视要对网络经济时代的未来充满想象。

冯英[5](1996)在《《茶文化颂系列》油画选登》文中研究表明

二、《茶文化颂系列》油画选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文化颂系列》油画选登(论文提纲范文)

(1)薛行彪油画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薛行彪的生平和艺术历程
    第一节 艺术启蒙教育(1944年—1960年)
    第二节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学习之路(1960年—1964年)
    第三节 毕业分配工作到调回福建师大艺术系任教(1965年—1976年)
    第四节 浙江美院的进修学习(1978年—1979年)
    第五节 进修结业回师大任教和“走南闯北”的艺术历程
    第六节 在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的学习经历
    第七节 两次赴欧洲考察的艺术心得和学习经历
第二章 薛行彪各个时期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文革时期的油画风格
    第二节 油画写意风格的初探
    第三节 写实风格向写意风格的过渡
    第四节 “意象范围内的抽象”尝试
    第五节 写意风格的成熟
第三章 薛行彪油画的艺术特质和美学思想
    第一节 油画作品中对民族风格的探索
    第二节 油画作品中的“笔、韵、气、势”
    第三节 油画作品追求“言简意赅”
    第四节 油画作品中的中国艺术精神
    第五节 油画艺术创作源于生命之旅
第四章 薛行彪的油画的思想理论和艺术情怀以及现实艺术价值
    第一节 薛行彪对于艺术创作以及中国美术教育的思考
    第二节 文化自觉与深层拓展(薛行彪谈福建写意油画)
    第三节 大爱如山——薛行彪的家园情节
    第四节 寄情山水——寄居武夷山下,回归自我,走向自由
    第五节 薛行彪油画艺术的现实艺术价值
结论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版图说明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演进及跨文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文化及文化传播
        1.3.2 关于体育文化、体育跨文化传播
        1.3.3 关于乒乓球、乒乓球文化与乒乓球文化传播
        1.3.4 已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的理论视角
        1.4.1 跨文化传播理论
        1.4.2 符号互动理论
    1.5 研究对象、方法、思路与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思路
        1.5.4 研究内容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创新点
2 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渊源及文化解读
    2.1 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渊源
        2.1.1 游戏来源
        2.1.2 起源地之争辨
    2.2 乒乓球文化的解读
        2.2.1 乒乓球文化的概念
        2.2.2 乒乓球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2.2.3 乒乓球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3 乒乓球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早期传播
    3.1 乒乓球文化的产生与演进
        3.1.1 从玩耍到游戏:乒乓球文化的第一次飞跃
        3.1.2 由游戏到竞技:乒乓球文化的第二次飞跃
        3.1.3 文化体系的完善:乒乓球文化的第三次飞跃
    3.2 乒乓球文化形成背景透视
    3.3 乒乓球文化早期的传播载体
        3.3.1 广告
        3.3.2 专利与商标
        3.3.3 部分音乐
        3.3.4 纸质媒介
        3.3.5 贺卡与集邮
        3.3.6 相关艺术品
4 乒乓球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4.1 乒乓球运动在欧美的兴起与传播
        4.1.1 乒乓球运动在欧美的兴起
        4.1.2 乒乓球运动在欧美的传播
        4.1.3 乒乓球运动在欧美传播的方式、特征及价值
    4.2 乒乓球运动在非洲的兴起与传播
        4.2.1 在非洲的传播的方式与特征
        4.2.2 在非洲传播的价值
    4.3 乒乓球运动在亚洲的兴起与传播
        4.3.1 在日本的兴起与传播
        4.3.2 乒乓球运动在亚洲的传播方式、特征
        4.3.3 乒乓球运动在亚洲的传播价值
    4.4 乒乓球文化的欧亚对抗及发展
        4.4.1 乒乓球文化的欧亚对抗
        4.4.2 乒乓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4.5 乒乓球文化在世界传播的个案研究
        4.5.1 乒乓球文化的传播载体
        4.5.2 乒乓球的文化传播媒介
        4.5.3 传播媒介对乒乓球文化的影响
        4.5.4 “一粒粟中看世界”——平面媒体下的乒乓球传播个案分析
    4.6 作为娱乐文化的乒乓球
        4.6.1 乒乓球文化娱乐性的形成
        4.6.2 乒乓球文化娱乐性的发展
5 乒乓球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5.1 乒乓球运动的引入
        5.1.1 对目前乒乓球引入近代中国历史的质疑
        5.1.2 具体历史考证
    5.2 乒乓球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5.2.1 组织的建立及发展
        5.2.2 赛事的开展
        5.2.3 技战术的演变
        5.2.4 乒乓球规则的变动及发展
        5.2.5 女子乒乓球发展
    5.3 乒乓球文化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5.3.1 乒乓球文化在现代中国的传播方式与特征
        5.3.2 乒乓球文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5.4 “千岩万壑路不定” ――乒乓球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困境
6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实证研究
    6.1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理论
    6.2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6.2.1 乒乓球文化的价值
        6.2.2 体育全球化的驱动
        6.2.3 乒乓球文化的现代多元性要求
        6.2.4 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
    6.3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瓶颈
        6.3.1 乒乓球缺乏世界职业体育流行项目的基本特征
        6.3.2 世界乒乓球文化发展的失衡
        6.3.3 乒乓球文化认同的矛盾
    6.4 世界其他运动对乒乓球文化传播的启示
        6.4.1 跆拳道
        6.4.2 瑜伽
    6.5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路径
        6.5.1 加强乒乓球文化的认同
        6.5.2 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的乒乓球文化传播的体系
        6.5.3 以我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为载体,发展乒乓球运动文化
        6.5.4 加强乒乓球文化研究,对乒乓球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后续研究内容
    7.3 未来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展望与设想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部分访谈记录
附件三:部分专家邮件来往录

(4)艺术网络营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独特的中国艺术市场
    第二节 世界最大的网民规模
    第三节 网络营销的现实与想象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重点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价值
第一章 艺术市场概论
    第一节 市场的形成
        一 需求与欲望
        二 交换的效用
    第二节 市场的类型
        一 买方市场(buyer's market)与卖方市场(seller's market)
        二 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t)与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
        三 区域市场(regional market)与全球市场(global market)
        四 实体市场(real market)与虚拟市场(virtual market)
    第三节 环境对市场的影响
        一 经济的动向
        二 政治的现况
        三 社会文化的趋势
        四 人口结构的变动
        五 科技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 艺术市场的营销
    第一节 市场营销的沿革
        一 产品导向(Production orientation)
        二 销售导向(Sales orientation)
        三 消费者导向(Customer orientation)
    第二节 消费者研究
        一 艺术市场有哪些关系人
        二 消费者的角色
        三 艺术消费的动机
        四 是谁在决定消费
        五 艺术消费的决策流程
    第三节 目标市场区隔
        一 目标市场设定
        二 如何区隔市场
第三章 营销规划
    第一节 产品(PRODUCT)
        一 产品的核心
        二 产品的形式
        三 产品的延伸:
    第二节 价格(PRICE)
        一 影响定价的因素
        二 几种定价的方法
    第三节 渠道(PLACE)
        一 中间渠道身份的细分
        二 中间渠道的运作方式
        三 中间渠道的功能
        四 渠道层级
        五 渠道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 促销(PROMOTION)
        一 推广宣传手法
        二 推广预算提列的几种方法
    第五节 营销规划流程
        一 确立任务目标
        二 分析内外资源
        三 寻求机会与挑战
        四 目标市场的选择
        五 拟定营销计划
        六 执行计划
        七 成果评估
第四章 网络时代的营销
    第一节 认识互连网
        一 何谓"互联网"(Internet)
        二 互联网的特性
    第二节 网络的营销环境
        一 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二 网络营销技术基础
    第三节 网络的营运模式
        一 商店模式(B2C)
        二 配套单位协作模式(B2B)
        三 商城平台模式(B2C,C2C)
        四 线上拍卖模式(B2C,C2C)
        五 门户网站模式
        六 在线服务方式
        七 远程教育模式
        八 中介服务模式
        九 搜索服务模式
第五章 艺术的网络营销概念
    第一节 网络营销的新观念
        一 商品提供的概念不同
        二 资讯流通的情况有异
        三 竞争态势的观念转变
        四 营销手段的有效寻求
    第二节 网络的营销方式
        一 电子邮件的广告信函email
        二 搜索引擎与关键字
        三 博客(EORg)的运作
        四 成立虚拟社群
        五 行动上网传播
        六 其它线上推广技巧
    第三节 网络的获利来源
        一 从交易中获得收入:
        二 从广告中获得收入
        三 从赞助上获得收入
        四 从结盟获得收入
        五 从会员获得收入
第六章 艺术如何进行网络营销
    第一节 艺术上线
        一 美术
        二 音乐
        三 戏曲、舞蹈、剧团
        四 文学
        五 影片
    第二节 如何进行电子商务
        一 信息流
        二 金流
        三 物流
        四 诚信机制
        五 法律规章
    第三节 网络营销的作业流程
        步骤一 明定营销目标
        步骤二 分析环境资源
        步骤三 列出机会点与问题点
        步骤四 选择目标市场
        步骤五 评估网站设立方式
        步骤六 拟定网络营销组合(4P&4C)
        步骤七 运用网络资源
        步骤八 网络营销的管理与修正
第七章 艺术运用网络营销实例
    第一节 艺术家网站
        一 网络对艺术家的影响
        二 艺术家的网络资源
        三 案例参考:玫瑰画家黄腾辉
    第二节 数位文学
        一 网络对文学的影响
        二 作家的网络资源
        三 案例参考:《风之寄》的网络小说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网络营销的金科玉律
        一 面向产品概念的考量
        二 面向价格收益的考量
        三 面向渠道运用的考量
        四 面向推广方式的考量
    第二节 网络营销不是万灵丹
        一 科技艺术之挪用仿冒问题
        二 当代艺术的存在方式问题
        三 网络艺术市场的流通瓶颈问题
        四 网络世界的法律规范不及问题
        五 虚拟无法完全脱离现实问题
    第三节 迎接网络速动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四、《茶文化颂系列》油画选登(论文参考文献)

  • [1]薛行彪油画艺术研究[D]. 陈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2]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演进及跨文化传播研究[D]. 李荣芝. 上海体育学院, 2012(04)
  • [3]2010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下)[J]. 永巴. 中国藏学, 2011(02)
  • [4]艺术网络营销[D]. 陈义丰.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10)
  • [5]《茶文化颂系列》油画选登[J]. 冯英. 农业考古, 1996(04)

标签:;  ;  ;  

《茶文化颂系列》油画入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