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政府邀请”进行干涉的法律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林启楠[1](2013)在《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法律研究 ——以在穗普通外国人就业管理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普通外国人(以下简称外国人)来华就业。然而我国的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存在立法滞后、管理机构杂乱、信息不畅通等诸多问题,导致外国人在华就业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断增多的涉外案事件,扰乱了出入境和社会管理秩序。如不妥善解决外国人就业管理问题,势必影响社会和谐及稳定,给政府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广州已成为国内继京、沪之后外国人就业人数最多的城市,其就业管理问题在我国众多城市中来说严重而极具代表性。越秀区多次发生非洲公民围堵派出所事件,全市“三非”案件、外国人违法犯罪案件突出,引起全国的重视。但仅靠广州的地区创新,作用是有限的。因此研究、完善外国人在华的就业管理制度,指导地方的外国人就业管理,在理论、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广州(以下简称穗)的普通外国人就业管理为例,结合出入境管理工作实践,采用了文献法、统计计量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在穗普通外国人就业管理中状况,指出我国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做法,提出了我国普通外国人就业管理的完善对策,以期从立法、行政管理两方面对我国的就业管理制度予以完善,解决各地的外国人就业管理之困。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第二至第四章为正文部分,其中第二章以穗为例,介绍外国人在华的就业现状,对在华就业外国人进行界定后,从就业人数、职业构成、就业特点及其就业新趋势-非法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关于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的实证分析,先介绍建国以来在华外国人就业管理的实践,其次介绍现行就业管理的相关制度,最后分析穗在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立法方面签证政策过于宽松、就业立法滞后、处罚力度轻、专家认定资格认定过于宽泛,管理方面就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部门执法职能错位、部门信息不畅通等;第四章论述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法律对策的完善,其第一节考察欧美日发达国家对国内普通外国人就业管理的先进经验,第二节先提出我国外国人就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后进一步从立法、管理两方面提出具体法律对策对就业管理进行完善。
杜栎荣[2](2012)在《国际制裁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自从朝核危机爆发以来,整个朝鲜半岛甚至东北亚区域就变得越来越不平静。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军事冲突时有发生,给东北亚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同时,朝鲜一次次的宣布进行核试验,也给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带来威胁。朝核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朝核问题之所以称其为问题,是因为它使全世界都处于一种核安全困境之中,对全人类的利益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除此之外,它还关系到周边大国在东北亚区域的战略利益。从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角度来看,朝鲜拥核不仅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利益,而围绕朝核问题产生的一系列其他问题都影响着中国东北亚战略的实施,关系到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应用和中国的健康发展与和平崛起。对美国来说,美国本身就是朝核问题的当事国,是朝核问题爆发的直接原因。从美国的全球战略角度看,朝鲜拥核是对美国霸权利益的挑战,所以美国不希望朝鲜拥有核武器,但是美国希望朝鲜半岛能够处于一种其能控制的特定状态,作为其遏制中国的战略支点。所以对于朝核问题的解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声。但是,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特征和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朝核问题的解决也被纳入一种国际政治合力当中。伴随着朝核问题的解决,形成了大国之间的“博弈”局面。而博弈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朝核问题解决的进程。朝核问题关系到周边大国的战略利益,虽然各国的利益具有差异性,但是仍然具有共同的利益选择,从而使各国在朝核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合作的可能性,而朝核问题也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得到解决。作为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手段,国际制裁也被应用到解决朝核问题的实践中。其作为国际法的一部分,已得到了普遍的接受,而且国际制裁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国际制裁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而当今的国际社会是一个分权的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不存在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国际执行机构和司法机构,对国际制裁的实施只能依靠国家的自律和对国际法的自觉遵守。所以国际制裁的执行仍然缺乏强制措施,国际制裁的效力在受到质疑。虽然国际制裁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国际制裁也会被当作强权政治的工具,如果制裁不当,往往会给被制裁国家带来灾难和产生人道主义危机。所以本论文从国际制裁入手,结合朝核问题,研究如何发挥国际制裁的功能,使朝核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又要避免带来人道主义危机。
陈兵,刘征[3](2011)在《国际视域下非政府组织生长的原因解说》文中研究表明非政府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蓬勃生长,其作用日益突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除全球化下经济发展和信息浪潮涌动之外,还包括当下国际社会法律现状的因素,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第一,国际法强势化走向在克服其弱势化时的需要;第二,主权国家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对非政府组织的承认;第三,合法存在于主权国家法律管辖权的空白场域。基于此,主权国家有必要采取引导和合作的对策,改善对非政府组织运行的现有态度。
王锋[4](2009)在《广东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央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基础设施,广东省邮政公司是中国邮政属下最大的一个省级邮政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邮政针对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邮政电子商务、建设现代化邮政的战略,作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邮政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本文第一部分案例主体,首先描述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广东省邮政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介绍了广东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背景以及几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从电子商务切入到以后遇到的发展瓶颈,期间经历了发展定位不清晰、业务盲目扩展、业务收入下降等困难。本文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首先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电子商务的概况,然后利用PEST分析方法和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对该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广东邮政作为具备金融、实物送递、信息“三流合一”优势的企业,必须抓住机遇通过电子商务发展传统邮政业务,创新发展新业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接着,对广东邮政相关政策、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做出了相关的SWOT模型和价值链的分析,得出广东邮政在网络、品牌、渠道等资源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在机制、资金、人才方面劣势明显,必须依托邮政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在重点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发展邮政特色的电子商务道路。文章最后分析了该企业应采取的目标市场选择和竞争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市场进入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
余育国[5](2007)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人民政协理论应是系统的、发展的,外交学理论同样应是系统的、发展的,在这种系统的理论框架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研究也应当是系统的、发展的。本文依据逻辑顺序次第展开,探讨了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性质、特点、作用、内容、途径和载体等,涉及到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思想与政策、内容与形式、内在机制与外部环境。一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指导思想的研究上提出,人民政协在对外交往中要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把握党的外交思想,从总体上坚持党和国家的正确外交原则,包括全面把握与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国际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和而不同”和胡锦涛同志“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同时,要坚持用发展的、系统的、辩证的和重点论的观点,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正确分析政协对外交往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性质和特点的研究上认为,人民政协的性质和我国的总体外交格局决定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性质是人民外交;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决定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外交中具有重要地位;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具有联系广泛、代表性强、层次较高、影响较大、形式灵活、亦官亦民的特点。人民政协在对外交往中,要坚持自身对外交往固有的性质,并通过发挥特点和优势,体现这种固有的性质。三是在人民政协促进我国外交民主化的作用研究上认为,中国有中国特殊的民主观念,但在尊重民主的一般性原则下,人民政协一定要践行民主政治思想,促进我国外交民主化。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活动有利于完善我国外交工作的协商、监督和参与机制,有利于改善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外交形象,使中国外交迈向民主化和现代化。所以,本文从协商的角度,探讨了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形成上发挥作用的必要性、特殊性和机制;然后从监督的角度,探讨了人民政协如何在对外交政策落实上发挥作用,提出要加强对外交活动情况的审议、围绕外交方面的问题反映社情民意、针对外交政策的落实开展视察考察、参与对外交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检查等。最后从参与的角度,探讨了人民政协在协助外交政策落实上的特殊作用,认为人民政协对外交活动的民主参与,表现出对国民外交的拓展性,对政府外交的辅助性,对公众外交的引导性和对公共外交的提升性。四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重要内容的研究上认为,人民政协要结合政协的优势和特点,围绕新时期的三大任务,抓住当前国际国内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具体来讲,由于人民政协的第一要务是促进发展,人民政协要通过对外交往促进我国的发展外交;由于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国内统一战线与国际统一战线理论具有逻辑一致性,人民政协要通过对外交往促进世界和谐与国内和谐;由于人民政协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发扬民主的协商形式与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相适应,人民政协要通过对外交往来促进我国的人权外交。五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形式与载体的研究上认为,外交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外交大会、会议或会商,即国家代表定期会晤;以声明、信件、照会、备忘录等形式的外交文书往来;规定国家间关系各种问题的双边和多边的国际条约和协定的筹备和缔结;进行政治谈判或其他的谈判;国家代表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在报刊上阐明政府对某些对外政策问题的立场,发布关于重大国际事件的正式消息,正式出版国际条约和文件。人民政协在开展对外交往中一般来说不能超越这些方式,但在这些主要方式中,有些具体外交方式人民政协是不能用的,有的虽然可以用但可能角度不一样,具体手段与要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人民政协由于自身特有的性质和地位,在对外交往中有着特有的途径与载体。本文进而认为,人民政协要把握开展外交互访的特征,切实增强人民政协开展外交互访的目的性、有效性,合理安排外交互访的内容;要综合运用外交声明、座谈会、研讨会、纪念会、招待会、接受采访、发表演说等途径,宣传我国的外交政策与立场;要通过国际会议,促进我国多边外交的发展;要搭建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立体化平台,发挥政协主席对外交往与政协组织对外交往的优势与作用。六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比较研究上认为,由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并同人民代表大会一样,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又由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对象是议会,所以,对人民政协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政党和西方议会在对外交往中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进而认为,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不同于人大的对外交往,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是人民外交,人大的对外交往是议会外交;人民政协不是议会,它和议会外交也不同,在外交的阶级性、目的性和方式上都有明显区别。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政党外交也不同,中国的政党外交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而人民政协包括了中国各政党和主要人民团体。但是,人民政协与我国人大、政党和西方议会在对外交往上又有着兼容性与相似性的一面。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同人大一样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对外交往中,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人民政协同西方国家议会一样,包括了各政党的代表人士,要加强与议会的交流和合作;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要积极参与我国的政党外交,充分吸收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活动,支持民主党派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活动。最后,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必须立足于体系的完善,着眼点有两个:一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人民政协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外交学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二者在学科特点上有很多相似性,这是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的学理基础。以此为基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也就应有两个方面:即学与术。学是关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本体论部分,包括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性质、地位、特点和内容等,术是关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应用论部分,包括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途径、机制、作用、环境等。当然,这两个方面也不能截然分开。否则就称不上是体系。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建设的方向应是建立关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学与术;能否建立起关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学与术,是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成熟与否、全面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在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中,提倡学术思维,才能树立科学精神,将之视为科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二是从内政与外交相结合的层面,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从内政层面而言,人民政协在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完善上起着协商、监督的作用;从外交层面而言,人民政协以参政的方式,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两个层面结合最终促进了中国外交的民主化、现代化。研究外交或研究人民政协,都必须研究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同时,研究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是一个交叉学科的问题,既属于对人民政协研究的范畴,又属于对中国外交学研究的范畴,二者的密切联系体现于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关系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当代政协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决定了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工作的发展,政协对外交往工作的发展状况往往是政协事业与外交事业发展的表现,其取得的成绩是政协事业得以开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外交工作成绩的一个侧面。
刘超杰[6](2006)在《国际政治中的制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围绕国际政治中的制裁进行研究,重点是从理论上研究制裁和分析总结中国反制裁的措施与经验。论文包括绪论和正文,正文分七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重点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找出论文研究的思路:首先从理论上研究制裁,其次用案例论证,最后重点放在中国反制裁研究上。第一章主要说明和论述与论文有关的两个主要问题。重点说明论文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国际政治中的制裁;对比说明世界经济中的制裁,以区别它和国际政治中的制裁的不同;分别阐述国际政治中制裁与世界经济中制裁两个不同概念的特征。简单叙述中外古代的制裁,以期使论文在时间上有一个连贯性。第二章主要辨析和论述制裁的诸多内容。重点从理论上研究政治制裁、外交制裁、经济制裁、文化制裁、军事制裁和法律制裁的内涵和特征。并从实践上阐述,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制裁目的不同、被制裁国不同等,如何实施这些制裁。第三章重点探讨制裁效果与反制裁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试图论证每个指标在评价效果上的作用及宏观把握指标体系对评价制裁效果与反制裁效果的意义。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重点研究制裁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分析制裁对制裁国与被制裁国及相关国家关系的影响;依据理论和现实,论证制裁的发展趋势。第五章专门分析联合国的制裁。重点研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通过制裁,在制止战争与解决人道主义危机、打击恐怖主义和恢复民主政体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第六章专门讨论美国的制裁。重点研究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为了维护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利益和称霸世界,对与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同的国家进行的制裁;分析美国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如何拿起制裁大棒恃强凌弱的。第七章是论文研究的落脚点。用浓重的笔墨分析和研究两大阵营对峙期间美国等国的制裁与中国的反制裁和北京政治风波后美国等国的制裁与中国的反制裁。对两大阵营对峙期间的制裁,重点分析美国等国对中国制裁的过程及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对中国制裁变化的原因;探讨在对中国的制裁过程中,美国与其盟国既合作又斗争的深刻原因;重点研究面对长达20多年的制裁,中国如何采取措施打破孤立和制裁的。对北京政治风波后的制裁,重点研究美
李伯军[7](2005)在《不干涉内政原则研究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分析》文中提出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作为国际法上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它的一个必然逻辑结果就是国家必须坚持和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作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法上经过了一个提出、确立、强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一起构成了整个国际法律体系的最重要的基础,从学术上探讨和研究不干涉内政原则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该原则作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既具有法律性特征,同时也具有其政治性和伦理性的特征,因此,笔者拟采用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探讨,旨在主要从法律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当中来揭示和把握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如何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实践当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本论文的一个基本预设前提是:国际社会是作为一个“无政府状态”社会而存在的。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当中,如果要想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那么,维持一个健康、公正、合理和稳定的国际法律秩序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国际法作为支配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国际关系的“法治化”进程也将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因此,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当中,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将一直是维护国际秩序的两个最基本的原则。 本论文总共包括一个引言部分、一个主体部分(包括六个章节的内容)和一个结论部分(第七章)。 在论文的引言部分,笔者主要就该论文选题的缘起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的研究重点与难点等问题进行了交代。 在论文的第一章里,笔者首先就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理论渊源以及国家在这方面的相关历史实践作了一番考察,笔者认为,该原则在国际法上的存在的一个基本逻辑前提主要是基于国家主权原则。而它的另外两个重要的理论渊源是来自早期自然法学说和后来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理论,这两个学说和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原则是国家所固有的基本自然权利,而不干涉既是国家
赖志刚[8](2002)在《“应政府邀请”进行干涉的法律地位》文中研究指明“政府邀请”因国内冲突和国外威胁而产生 ,应前者而进行的干涉与国际法的不干涉原则及民族自决权相冲突。而对于后者进行的干涉 ,是集体自卫权的体现 ,但在现实中同样可能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应政府邀请”进行干涉的法律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政府邀请”进行干涉的法律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1)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法律研究 ——以在穗普通外国人就业管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现状—以穗为例 |
第一节 在华普通就业外国人的界定 |
第二节 在穗普通外国人就业现状 |
一、 来华外国人的目的趋势 |
二、 在穗普通就业外国人的数量 |
三、 在穗普通就业外国人的职业构成 |
四、 在穗普通外国人就业的特点 |
五、 在穗普通外国人就业的新动向:非法就业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实证分析—以穗为例 |
第一节 建国至今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的实践 |
一、 建国至今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的历程 |
二、 在穗普通外国人就业管理的实践探索 |
第二节 现行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的有关政策 |
一、 外国人在华就业的原则 |
二、 外国人在华就业许可制度 |
三、 外国人在华就业的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在穗普通外国人就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源头把关不够严格 |
二、 涉外就业立法滞后 |
三、 管理部门众多,效率低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法律对策的完善 |
第一节 国外有关外国人就业管理经验 |
一、 美国的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 |
二、 其他国家的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 |
第二节 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法律对策的完善 |
一、 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的原则 |
(一) 国家主权原则 |
(二) 国民待遇原则 |
二、 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法律对策的具体完善 |
(一) 收紧签证政策,把好外国人入境关 |
(二) 构建合乎国情的就业法律体系 |
(三) 整合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国际制裁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1 论文选题的目的 |
1.2.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际制裁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问题的梳理 |
2.1 制裁的含义 |
2.2 国际制裁的界定 |
2.2.1 国际制裁的形式 |
2.2.2 国际制裁的功能 |
2.2.3 国际制裁的合法性 |
第三章 朝核问题及其影响 |
3.1 朝核问题的产生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
3.1.1 朝核问题的产生 |
3.1.2 朝核问题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
3.2 朝核问题中周边国家的立场与态度 |
3.2.1 韩国的立场与态度 |
3.2.2 中国的立场与态度 |
3.2.3 美国的立场与态度 |
3.2.4 俄罗斯的立场与态度 |
3.2.5 日本的立场与态度 |
第四章 国际制裁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影响 |
4.1 国际社会对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制裁 |
4.1.1 1718号决议 |
4.1.2 1874号决议 |
4.2 国际制裁对朝核问题的影响 |
4.3 朝核问题中的国际合作 |
第五章 朝核问题未来走向 |
5.1 影响朝核问题未来走向的主要因素 |
5.2 朝鲜改变政策的可能性 |
5.3 解决朝核问题的路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国际视域下非政府组织生长的原因解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法强势化走向在克服其弱势化时的需要 |
(一) 直接参与国际法的制订和执行。 |
(二) 通过软化主权国家的强势地位和刚性特质, 达到使国际法易于统一和被完整执行的目的。 |
(三) 发挥道德监督的作用, 使国际法的主旨得以实现。 |
二、主权国家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对NGO的承认 |
三、合法地处于主权国家管辖权的空白场域 |
四、余论 |
(4)广东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电子商务有关概念 |
1.1.2 世界各国邮政发展趋势 |
1.1.3 电子商务发展对邮政的影响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和评论 |
1.3.1 企业竞争战略概述 |
1.3.2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
1.3.3 PEST分析 |
1.3.4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1.3.5 SWOT分析 |
1.3.6 价值链分析 |
第一部分 案例主体部分 |
第二章 邮电分营,启动广东邮政电子商务战略 |
2.1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历程及现状 |
2.2 广东省邮政公司发展历程及概况 |
2.3 邮政电子商务启动背景 |
第三章 广东邮政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
3.1 电子商务起步阶段 |
3.2 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电子商务 |
3.3 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务 |
3.4 信息增值服务 |
3.5 广东邮政电子商务发展瓶颈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外部环境分析 |
4.1 当时国内外电子商务概况 |
4.1.1 国内状况 |
4.1.2 国际状况 |
4.2 邮政电子商务竞争环境PEST分析 |
4.2.1 政治环境(Political) |
4.2.2 经济环境(Economic) |
4.2.3 社会环境(Social) |
4.2.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
4.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4.3.1 航空客票代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4.3.2 包裹业务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4.4 广东邮政必须抓住机遇发展电子商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部条件分析 |
5.1 广东邮政政策分析 |
5.2 资源分析 |
5.2.1 基础网络资源 |
5.2.2 渠道资源 |
5.2.3 人力资源 |
5.2.4 服务品牌和信誉 |
5.3 SWOT分析 |
5.3.1 广东邮政SWOT分析 |
5.3.2 航空客票代理业务SWOT分析 |
5.3.3 包裹业务SWOT分析 |
5.4 价值链分析 |
5.5 广东邮政电子商务应在重点行业进行突破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邮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
6.1 目标市场选择 |
6.1.1 航空客票代理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
6.1.2 包裹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
6.2 公司竞争战略 |
6.2.1 航空客票代理业务的目标市场竞争战略选择(低成本战略) |
6.2.2 包裹业务的目标市场竞争战略选择(最佳价值战略) |
6.3 市场进入战略 |
6.3.1 采取先同行业合作再独立运营进入航空客票代理市场 |
6.3.2 整合网购和包裹的创新模式进入包裹业务市场 |
6.4 品牌发展战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关于题目: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意义 |
(一) 可以将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经验进行理性升华,以指导实践 |
(二) 可以丰富我国外交理论,促进中国特色外交学建立与完善 |
(三) 可以促进中国外交的民主化和现代化 |
三、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
(一) 在对人民政协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相关性成果 |
(二) 在外交学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相关性成果 |
(三) 在政治学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相关性研究成果 |
(四) 在外交思想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相关性成果 |
四、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
(一) 在研究的基本思路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二) 在研究方法上,努力实现各相关学科方法的有效嫁接 |
五、本文的主要内容(论文的基本框架) |
(一)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 |
(二)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性质和特点 |
(三) 人民政协在实现民主外交中的独特作用 |
(四)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工作的重要内容 |
(五)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途径与载体 |
(六)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比较研究 |
六、本文理论创新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
(一) 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研究上做了些尝试 |
(二) 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实践研究上做了些尝试 |
(三) 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上做了些尝试 |
第一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 |
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要以党的外交思想为指导 |
(一) 要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把握党的外交思想 |
(二) 必须从总体上坚持党和国家的正确外交原则 |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工作要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 |
(一) 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
(二) 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要坚持系统的观点 |
(三) 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要坚持重点论的观点 |
(四) 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要坚持辩证的观点 |
第二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性质和特点 |
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性质 |
(一) 人民政协性质决定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在性质上是人民外交 |
(二) 总体外交格局决定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在性质上是人民外交 |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特点 |
(一)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特点 |
(二) 具有层次较高、影响较大的特点 |
(三) 具有形式灵活、亦官亦民的特点 |
第三章 人民政协在实现民主外交中的独特作用 |
一、人民政协在外交决策形成中的民主协商作用 |
(一) 必须正确认识人民政协在外交决策形成中的重要地位 |
(二) 必须理性认识人民政协在外交决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
(三) 必须建立、健全人民政协在外交决策形成中的协商机制 |
二、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落实中的民主监督作用 |
(一) 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落实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必要性研究 |
(二) 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落实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特殊性研究 |
(三) 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落实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途径研究 |
三、人民政协在外交活动中的民主参与作用 |
(一) 从外交角度看,当代外交发展需要人民政协的民主参与 |
(二) 从政协角度看,人民政协需要在外交工作中积极参与 |
(三) 从政协与外交的交叉角度看,政协对外交的民主参与具有独特作用 |
第四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 |
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我国的发展外交 |
(一)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推进发展外交的发展 |
(二) 要通过对外交往,交流中国与外国的发展经验 |
(三) 要通过对外交往,为我国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
(四) 要通过对外交往,努力促进我国与外国的合作 |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我国的人权外交 |
(一) 要加强对人权外交的研究,应对西方人权外交上的挑战 |
(二) 要加强与外国类似机构的联系,积极进行人权对话 |
(三) 要宣传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成就,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 |
三、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我国的和谐外交 |
(一) 要提高对促进我国和谐外交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
(二) 要大力宣传中国和合文化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和政策 |
(三) 要将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扩展到国际政治生活之中 |
(四) 要通过对外交往,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理解 |
(五) 要通过对外交往,促进我国国内和谐 |
第五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途径与载体 |
一、对人民政协开展的外交互访的探讨 |
(一) 把握人民政协开展外交互访的特征 |
(二) 切实增强人民政协开展外交互访的目的性、有效性 |
(三) 合理安排外交互访的内容 |
二、对人民政协对外宣传的探讨 |
(一) 充分运用外交声明,表明我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态度 |
(二) 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纪念会等,宣传我国外交政策 |
(三) 举行联谊性招待会,增进外国友人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
(四) 接受采访,有针对性的澄清对我国外交方面的疑虑 |
(五) 运用演说这一途径,系统阐述外交方面的观点 |
三、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探讨 |
(一) 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必要性分析 |
(二) 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可行性分析 |
(三) 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特殊性分析 |
(四) 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作用分析 |
四、对人民政协对外交往载体的探讨 |
(一) 要充分发挥政协主席外交作为首脑外交的重要作用 |
(二) 要建立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条块有效交叉的对外交往体系 |
第六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比较研究 |
一、人民政协与人大对外交往的比较 |
(一) 人民政协与人大在对外交往工作上的区别 |
(二) 人民政协与人大在对外交往工作上的联系 |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西方议会外交的比较 |
(一)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西方议会外交的求异研究 |
(二)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西方议会外交的求同研究 |
三、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政党外交的比较 |
(一)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政党外交的区别 |
(二)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政党外交的类似性 |
(三)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各政党在对外交往上的作用 |
(四) 人民政协要积极参与政党外交活动 |
结语 |
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 |
二、从内政与外交相结合的层面,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 |
参考文献 |
附:本人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表 |
后记 |
(6)国际政治中的制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 |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国际政治中的制裁与世界经济中的制裁的异同及特征 |
一、两者之间的异同 |
二、国际政治中制裁的特征 |
三、世界经济中制裁的特征 |
第二节 中外古代的制裁 |
一、中国古代的制裁 |
二、外国古代的制裁 |
第二章 制裁内容 |
第一节 制裁方式和内容 |
一、政治制裁 |
二、外交制裁 |
三、经济制裁 |
四、文化制裁 |
五、军事制裁 |
六、法律制裁 |
第二节 研究制裁内容的意义 |
第三章 制裁效果与反制裁效果评价 |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 |
一、制裁能力与反制裁能力 |
二、协同他国的联合制裁能力与协同他国的联合反制裁能力 |
三、制裁措施的可行性与反制裁措施的可行性 |
四、制裁目的的实现程度与反制裁目的的实现程度 |
五、制裁收益和损失与反制裁收益和损失 |
第二节 评价的意义 |
第四章 制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
第一节 制裁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制裁对国际政治影响的历史考察 |
二、制裁是解决国际争端和实现目的的重要手段 |
三、制裁对国际政治影响的两面性 |
第二节 制裁对制裁国与被制裁国及相关国家关系的影响 |
一、制裁促使制裁国和被制裁国寻找支持国,国际力量出现分化和组合 |
二、制裁给相关国家带来的损失 |
三、制裁给某些国家带来的机遇 |
第三节 国际政治中制裁的发展趋势 |
一、国际力量大分化大改组时期,制裁有上升趋势 |
二、联合国在制裁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
第五章 联合国的制裁 |
第一节 制裁是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 |
第二节 制止战争与解决人道主义危机 |
一、冷战后战争出现了新变化 |
二、对伊拉克的制裁 |
三、对南斯拉夫的制裁 |
第三节 打击恐怖主义 |
一、联合国加强反恐合作 |
二、对利比亚的制裁 |
三、对阿富汗的制裁 |
第四节 恢复民主政体 |
第六章 美国的制裁 |
第一节 因意识形态对立进行的制裁 |
一、因意识形态对立进行制裁的特点 |
二、对古巴的制裁 |
第二节 因利益受损进行的制裁 |
一、对伊朗的制裁 |
二、对叙利亚的制裁 |
第三节 美国今后制裁的重点领域和走向 |
第七章 美国等国对中国的制裁与中国的反制裁 |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后到中美建交前,美国等国对中国的制裁与中国的反制裁 |
一、美国等国对中国制裁的过程和内容 |
二、中国的反制裁 |
第二节 北京政治风波后,美国等国对中国的制裁与中国的反制裁 |
一、美国等国对中国的短暂有限制裁 |
二、中国的反制裁 |
第三节 中国反制裁取得的基本经验 |
结论 |
中文参考文献 |
外文参考文献 |
后记 |
(7)不干涉内政原则研究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西文略语表 |
引论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四、论文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一章 问题的起点 |
第一节 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一个历史考察 |
一、理论基础 |
二、来自国家实践的启示:国际关系中的干涉与反干涉传统 |
三、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国际法上的确立 |
第二节 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概念之探析 |
一、对干涉的界定 |
二、何谓内政? |
三、国家主权、独立与不干涉内政原则 |
第三节 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政治、法律与道德基础 |
一、概述 |
二、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不干涉内政原则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当代国际法上的地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当代国际法上的强化 |
一、联合国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阐释 |
二、区域组织与不干涉内政原则 |
三、相关国际条约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确认 |
第三节 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的不干涉内政原则 |
一、概述 |
二、不干涉内政原则与其它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关系 |
第四节 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习惯国际法地位 |
第五节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否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
第六节 小结 |
第三章 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例外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三个例外 |
一、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维持和平行动 |
二、《联合国宪章》第51条所规定的自卫权的行使 |
三、联合国安理会开展的集体人道主义干涉行动 |
第三节 对几种所谓的”例外干涉论”的回应与批评 |
一、为保护本国在国外公民的权利而进行的干涉 |
二、依据“条约权利”所进行的干涉 |
三、依据所谓“受邀请的权利”而进行的干涉 |
四、针对“失败国家”而进行的干涉 |
五、为支持“自决”而进行的干涉 |
六、所谓的单边人道主义干涉 |
七、以反恐为目的所进行的干涉 |
八、意识形态式的干涉 |
九、内部冲突中的干涉 |
十、对不遵守或破坏习惯国际法的国家所进行的干涉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适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国际联盟体制下的适用 |
一、国际联盟行政院的适用 |
二、国际常设法院的适用 |
第三节 联合国体制下的适用 |
一、联合国大会的适用 |
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适用 |
三、国际法院的适用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联合国体制下的干涉 |
第三节 区域组织下的干涉 |
一、欧洲共同体的干涉 |
二、美洲国家组织的干涉 |
三、非洲联盟的干涉 |
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干涉 |
五、区域性军事防御组织下的干涉 |
六、小结 |
第四节 “帝国式”干涉的出现 |
一、帝国式干涉的非法性、非正当性与非道德性 |
二、帝国式干涉的扩散性 |
三、帝国式干涉的“合法化”趋势 |
第五节 全球化: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超越? |
一、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
二、内政概念的日益模糊性 |
三、非强制性干涉日益增多的可能性 |
第六节 小结 |
第六章 重新评估不干涉内政原则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重塑当代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 |
一、对拟进行干涉的前提条件的几点澄清 |
二、重塑《联合国宪章》中的不干涉内政原则 |
三、发展中国家的选择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
四、“应政府邀请”进行干涉的法律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普通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法律研究 ——以在穗普通外国人就业管理为例[D]. 林启楠.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2]国际制裁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影响[D]. 杜栎荣. 延边大学, 2012(02)
- [3]国际视域下非政府组织生长的原因解说[J]. 陈兵,刘征. 江汉论坛, 2011(09)
- [4]广东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王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 [5]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余育国. 河北师范大学, 2007(08)
- [6]国际政治中的制裁研究[D]. 刘超杰. 中共中央党校, 2006(12)
- [7]不干涉内政原则研究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分析[D]. 李伯军. 武汉大学, 2005(05)
- [8]“应政府邀请”进行干涉的法律地位[J]. 赖志刚. 法学杂志,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