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綦江隆盛镇看低山丘陵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霞[1](2020)在《重庆市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林下经济是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它转变了林业增长方式,符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参考文献、基础理论和书籍的基础上,实地调研、收集了2016年至2018年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所有文件,综合分析重庆市綦江区地理区位、气候条件、森林资源、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主要模式等方面,并深入农户充分了解林下经济从业者面临的困难及期望得到的帮助等,得出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差;二是綦江区林下经济规模小、缺乏龙头带动;三是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单一;四是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进一步制约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林下经济发展缺乏规划支撑。政府有效规划的缺失导致綦江各区域林地资源量和林下经济开发量不匹配,林下经济区域发展呈现“北重南轻”的态势;二是缺乏资金投入,银行贷款艰难。资金缺乏是綦江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农村居民较少投资林下经济产业,林下经济投资难以融资贷款,林下经济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等导致林下经济发展受阻。三是经营观念落后,销售水平不足,品牌建设滞后。目前,广大林农的科技文化素质整体较低,林业科技人员、设备、资金等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乡村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弱。销售难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林下经济因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品牌维护、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市场开拓受阻。四是林下经济技术推广不足。五是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普遍认为林下生态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区别,因此缺乏参与热情。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要促进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二是优化经济环境,建立林下经济风险防范机制,吸引多元化资本投资;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自身品牌;四是强化政府公共部门服务职能,为林下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加强林下经济知识宣传,改变群众对农林经济的传统认识。科学解决林下经济发展问题,有利于促进重庆市綦江区经济的创新发展。本文研究对重庆市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王力力[2](2018)在《基于GIS网格建模的县域尺度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研究 ——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长期受限于区域空间管理“条块化”分割与发展定位“趋同化”模式,缺乏差异化的空间发展“顶层设计”指引,一定程度上触发了某些区域资源衰竭、环境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空间、经济、社会、制度、环境、生态等为节点的复杂问题链。针对以上问题,主体功能区概念应运而生,并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逐步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合理统筹未来经济、人口、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的空间分布格局,使资源在各区域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合理高效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国土空间规划已进入新时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体系已明确为国家任务,以国、省两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在市县域尺度推进形成空间评价、空间叠加(即“多规合一”)、空间布局和空间政策“四位一体”的空间规划框架是该任务的核心内容。其中,国土空间开发条件适宜性评价一方面是地理学的传统优势领域,另一方面也亟待在目标导向、指标体系、分析单元、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深化,以此适应县域尺度空间功能识别的实践性需求。为此,本文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以《省级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为蓝本,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气象数据、灾害数据、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空间规划所需其它基础数据,通过构建基于GIS网格的县域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系统,完成了綦江区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并经过比较不同功能区划模型,实现了綦江区国土空间功能的跨行政区网格化识别。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源于《省级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指标体系的高水平设计,具有明确的地理含义、简洁高效的集成方法,所以部分指标和算法可以沿用,但另一部分需要针对网格单元重新建模。沿用的有生态脆弱性空间评价、生态重要性空间评价两个单项指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指数、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指数、生态系统发展限制指数和国土开发条件综合指数四个综合指标。重建的包括土地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流域水资源可获取性评价、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空间密度、GDP空间密度和交通区位优势度7个单项指标。最终实现了綦江区国土开发适宜性网格化识别。(2)考虑到中等县域空间的空间尺度问题,为了准确揭示县域尺度下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格局,本研究以精度最高的25m×25m的网格为评价单元。綦江区空间发展功能指数范围在-4.18-5.11之间。就空间发展功能指数的空间整体分布来看,空间发展功能指数数值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较低的中部区域,尤其是集中在沿江两侧、綦江区县城和中心镇附近,表明这些区域适宜用作城镇发展空间;空间发展功能指数较低的区域这组要分布在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及植被覆盖较好的山地区域。(3)运用国土开发条件综合指数区划模型、国土空间开发条件判别指数区划模型和模糊ISODATA聚类区划模型,分别进行了綦江区适宜性格局的网格化识别。其中,在国土开发条件综合指数区划模型下,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比例关系为20.08:37.63:42.29。国土空间开发条件判别指数区划模型,得到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比例关系为11.27:45.31:43.42。通过模糊ISODATA聚类区划模型,得到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比例关系为16.53:34.20:49.27。通过比较三种区划方案下,“三区”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特征,最终确定了模糊ISODATA聚类区划模型为最优模型,从而完成綦江区国土空间功能的跨行政区网格化识别。
范昌全,蔡书良,邹盛贵[3](1996)在《从綦江隆盛镇看低山丘陵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文中研究表明隆盛镇位于重庆綦江县东北,地貌组合为低山丘陵。1994年被确定为重庆市山区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镇建设试点,抓住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生态建设、社会协调和生产要素合理组合,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农业经济之路。1995年人均粮食698kg,多种经济收入1310元/人,栽种果树2.91万株。
二、从綦江隆盛镇看低山丘陵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綦江隆盛镇看低山丘陵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思路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2.4 研究思路 |
1.3 本文的不足 |
1.4 技术路线 |
2 林下经济发展基础理论及经验启示 |
2.1 林下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
2.2 林下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
2.2.1 生态容量理论 |
2.2.2 外部性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国内外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经验 |
2.3.1 国外林下经济发展历程 |
2.3.2 国内林下经济发展历程 |
2.3.3 国内外林下经济发展经验 |
2.4 国内一些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
2.4.1 建立成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
2.4.2 科技支撑作用巨大 |
2.4.3 完善林业财政补贴、优惠税收制度 |
2.4.4 积极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
3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及现状 |
3.1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
3.1.1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
3.1.2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
3.1.3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森林资源条件 |
3.2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
3.2.1 林下种植 |
3.2.2 林下养殖 |
3.2.3 林下采集 |
3.2.4 林下休闲旅游 |
3.3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
3.3.1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
3.3.2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
3.4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 |
4 綦江林下经济发展实地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问卷设计与调查 |
4.1.1 问卷的设计 |
4.1.2 问卷的调查 |
4.2 綦江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4.2.1 基础设施条件差 |
4.2.2 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单一 |
4.2.3 规模小,缺乏龙头带动 |
4.2.4 产业化经营水平、销售水平有待提高 |
5 綦江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5.1 林下经济发展缺乏规划支撑 |
5.2 缺乏资金投入,银行贷款艰难 |
5.3 经营观念落后,销售水平不足,品牌建设滞后 |
5.4 林下经济技术推广不足 |
5.5 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 |
6 綦江林下经济发展的措施 |
6.1 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探索农村“三变”改革 |
6.2 优化经济环境,建立林下经济风险防范机制,吸引多元化资本投资 |
6.3 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自身品牌 |
6.4 强化政府公共部门服务职能,为林下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6.5 加强林下经济知识宣传,改变群众对农林经济的传统认识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基于GIS网格建模的县域尺度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研究 ——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小结与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綦江区基本概况 |
2.1 区位特征 |
2.2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3 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空间分析 |
3.1 土地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 |
3.1.1 研究方法 |
3.1.2 数据来源 |
3.1.3 评价结果 |
3.2 地表水资源可获取性评价 |
3.2.1 研究方法 |
3.2.2 数据来源 |
3.2.3 结果分析 |
3.3 环境污染物排放空间化评价 |
3.3.1 研究方法 |
3.3.2 数据来源 |
3.3.3 结果分析 |
3.4 自然灾害危险性空间化评价 |
3.4.1 研究方法 |
3.4.2 数据来源 |
3.4.3 结果分析 |
4 生态系统限制因素空间分析 |
4.1 生态脆弱性空间化评价 |
4.1.1 研究方法 |
4.1.2 数据来源 |
4.1.3 结果分析 |
4.2 生态重要性空间化评价 |
4.2.1 研究方法 |
4.2.2 数据来源 |
4.2.3 结果分析 |
5 社会经济动力要素空间分析 |
5.1 人口密度空间化评价 |
5.1.1 研究方法 |
5.1.2 数据来源 |
5.1.3 结果分析 |
5.2 GDP密度空间化评价 |
5.2.1 研究方法 |
5.2.2 数据来源 |
5.2.3 结果分析 |
5.3 交通区位优势度评价 |
5.3.1 研究方法 |
5.3.2 数据来源 |
5.3.3 结果分析 |
6 国土空间综合评价与功能空间识别 |
6.1 国土空间综合评价数据集成 |
6.1.1 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指数 |
6.1.2 生态系统发展限制指数 |
6.1.3 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指数 |
6.1.4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
6.2 国土开发条件综合指数区划模型 |
6.2.1 计算模型 |
6.2.2 区划结果 |
6.3 国土空间开发条件判别指数区划模型 |
6.3.1 计算模型 |
6.3.2 区划结果 |
6.4 模糊ISODATA聚类区划模型 |
6.4.1 计算模型 |
6.4.2 区划结果 |
6.5 方案比较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从綦江隆盛镇看低山丘陵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綦江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云霞. 西南大学, 2020(01)
- [2]基于GIS网格建模的县域尺度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研究 ——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D]. 王力力. 重庆师范大学, 2018(01)
- [3]从綦江隆盛镇看低山丘陵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J]. 范昌全,蔡书良,邹盛贵.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