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振动交换器的特点及应用

电磁振动交换器的特点及应用

一、电磁式振动交流器的特性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璟辉[1](2003)在《机车牵引变流器试验微机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C -drive locomotive converter tests based on 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 controls. Compared with limit of some current test systems, it designs a computer system combined with Virtual Instrument skills. Then virtual Instrument skills provide an operable and visual measure system. And the computer deals with the data. In this paper various test means are discussed, and new harmonic test method is presented. The essential functions are realized, which has brought about new references in the Locomotive converter test fields.Chapter 2 first presents a general frame of the design idea. Then points out range of the tests. The chief require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has been indicated.Chapter 3 first presents the input and output characters test means. And designs the voltage, current and moment test circuits. Then test and analysis the moment and frequency characters combined with the circuits.Chapter 4 mainly introduces the harmonic test method. It measures and analysis the harmonic with the sampling circuit and computer FFT transform. Then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proved through the Wellsupp-90 converter system. At last, the problem of harmonic elimination is discussed.Chapter 5 deals with the input and output power tests. The means of power factor calculation is discussed. The Phase-gap and aberrance factor measuring circuits are presented. It also calculates the converter efficiency by power analysis. And studies the factors that have influence on converter efficiency.Chapter 6 presents the system software. With Virtual Instrument skills the alternative interfa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visual analysis method is introduced. The measure and analysis platform as a whole is presented. Finally software methods in system interfere disposal are discussed.

庞晓旭[2](2015)在《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带式输送机在运行尤其是过渡过程中表现出的动力学问题越来越明显,严重的将导致断带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依然以静态设计为主,主要通过加大安全系数来保证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进一步研究大型带式输送机的振动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理论、案例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办法,以可控驱动系统满足带式输送机动力学要求为目标,具体研究大型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的动力学问题,为大型带式输送机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论文基于悬链线理论建立了输送带最小张力垂度条件的辊间输送带弹性悬链线方程,提出了考虑弹性模量的辊间输送带最小张力的垂度条件,得到了辊间输送带最大垂度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及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为较准确的计算垂度条件下的最小张力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掌握大型带式输送机在过渡过程中的振动特性,论文建立了基于输送带粘弹性微分本构方程的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动位移和动张力的解析解,通过仿真分析探讨了影响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限制大型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的控制策略及下运极端工况下零转速满转矩的控制方法,并通过案例和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控制策略与方法的正确性及优越性。且论文根据纵向振动动力学方程求解过程提出了一种可以简化为粘弹性杆或弹性杆系统的连续纵向振动动力学偏微分方程的一般求解方法,为类似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方法。为了解决大型带式输送机由于振动和冲击引起动张力过大而导致输送带断带引发的次生事故,论文提出了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的设计原则:在正确判断断带发生的同时对输送带实施快速、可靠、有效的抓捕,并以此研制了多信号检测的全断面液压楔形抓捕装置。通过理论、仿真及试验研究得出了该抓捕装置在12°自锁角下具有最优的抓捕效果,其抓捕时间仅有0.75s,为断带抓捕装置的设计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减小大型带式输送机在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振动问题提供一些适宜的控制方法,也为输送机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朱士海[3](2003)在《功率因数校正拓扑结构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电网的质量问题显得日益严重。导致电网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压型不控整流器在功率设备中被广泛采用。为解决电网谐波污染、提高供电质量,功率因数校正(PFC)、有源滤波(APF)等技术得到发展。由于中大功率设备在电网中占有很大比重,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在解决电力公害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三相PFC已经成为国际电力电子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本文着重研究了单相和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的电路拓扑和控制方法,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总结了各种典型拓扑的特点,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加以实验验证。比较研究的结果能为各种电路拓扑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借鉴指导。论文还提出了一个工作于CCM模式下新型控制方式的整流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具有直流输出电压低、功率因数高、EMI干扰小、体积小、噪音低、效率高等显着的优点。 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是电力电子学今后10~20年内意义重大的研究方向,决定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兴衰命运。而电力电子拓扑的标准化是其中重要的研究目标,本文所做工作为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魏志远[4](2015)在《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动车的快速性、便捷性、安全性及舒适性等优点使其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速动车的安全运行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其RAMS即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及安全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交流接触器是高速动车上应用非常广的一个重要辅助器件,它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直接关乎着轨道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分析评价方法对提高高速动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高速动车的交流接触器的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方法展开研究。根据典型交流接触器的结构特点和电压电流特性,以失效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对交流接触器的的失效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确定了交流接触器失效的判据,并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标准对其失效等级进行划分。对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的试验条件与设计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试验条件及方法。构建了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使用寿命模拟试验平台,进行了接触器触点监控电路、数据采集电路、驱动控制电路等硬件设计。试验平台以计算机作为的控制核心,通过数据采集电路与触点监控电路实现各种测量参数及数据的采集工作,通过驱动控制电路对整个实验平台进行自动运行控制。系统测试程序是在LabVIEW软件环境中开发的,测试软件进行了用户登录与软件启动、流程控制、数据采集及可靠性评价等功能软件程序的开发。本文在可靠性数据分析的理论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指数分布和威布尔分布的参数点估计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对交流接触器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验证了接触器失效更加符合Weibull分布规律,并检验了分布的拟合优度。最后,根据建立的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估模型进行了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寿命预测分析,并证明了论文所采用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高速动车组交流接触器的可靠性评价和寿命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宋孝炳[5](2013)在《粉粒体计量系统的自动称量装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动称量系统是一种集在线动态称量和对工业过程实时监控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于冶金、水泥、橡胶、食品、塑料等各种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设计开发一种技术先进的计量控制系统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原粉粒体计量系统所存在的计量精确度不高的情况,对其进行设计改进及研究。先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到其影响因素:如装置设计缺陷导致的冲击力过大、物料下料过程中的空中落料、数据采集的误差等等,这些都是促使该系统亟待改进的原因,并且原装置的控制系统采用的是额定转速下的下料系统,实时性不高。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粉粒体计量系统的发展现状、装置的硬件选择、误差校正方法、软件编程等,在控制系统上研究了一种以PLC和系统监控软件WINCC相结合的自动计量控制系统,完成了一种具有性价比较高、可推广应用的自动计量控制系统。PLC因为其功能强大、容易使用、可靠性高等特点,常常被用作现场数据的采集和设备的控制。组态软件作为用户可自行定制功能的软件平台,在PC机上可开发出友好界面、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智能控制,人性化程度较高。

谢维敏,姜建国[6](1995)在《直流传动系统的低频振荡及其反振荡解耦控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调速系统中,直流电机传动系统仍占主导地位,但在此类系统中,程度不同的存在低频振荡问题,这种低频振荡的振荡频率较低(在50Hz以下),并且振荡频率随电流和速度是变化的。在实际工程中,这种低频振荡常引起电气设备、机械装置和土木建筑结构的振动,严重的已引起共振。本文从实际工程中出现的提升机振动和井塔振动现象入手,分析了这种振荡的机理和危害,并研究了用于消除这种振荡的反振荡解耦控制法。文中还介绍了此法在井塔消振工程中的应用结果。

靳德峰[7](2012)在《高频电液颤振器流固耦合振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程中对大激振力、高频、微幅且小体积的颤振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电液颤振器多由阀控缸或马达构成,由于伺服阀频响特性的限制,振动频率很难提高。因此,研究如何在利用液压振动技术的大激振力的情况下提高振动频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2D激振阀控电液颤振器的工作原理,重点研究了弹性端盖的受迫振动与激振流体的流固耦合作用,分析了颤振器及其关键元件弹性端盖的振动模态,搭建了振动实验台,进行了振动实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流固耦合分析:利用CFX(?)(?)ANSYS(?)(?)颤振器振动腔的流场和结构场进行了双向同步交替计算的流固耦合联合求解。首先通过AMESim仿真得到颤振器在不同频率下振动腔的压力波形,然后将其导入CFX作为流固耦合分析的入口边界条件,实现对振动腔流场的非定常求解和弹性端盖的瞬态动力学分析。2.模态分析:首先在ANSYS中对高频电液颤振器做有限元模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获取颤振器固有频率和振型等各模态参数,对颤振器性能预估,根据振型对颤振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一些改进方案。最后对颤振器的关键元件弹性端盖进行了流固耦合模态分析,从仿真结果来看流体降低了弹性端盖各阶的频率但对振型的影响可以忽略。3.振动实验研究:搭建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了弹性端盖的弹性刚度随压力的变化;颤振器振动腔的体积变化对振动波形的影响;不同质量的负载对颤振器共振性能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该颤振器高频情况下振动非常稳定。

阮德玉[8](2011)在《车辆主动悬架用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速公路网的大量建设,车速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悬架系统作为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通用性及汽车寿命等多种使用性能有很大影响。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由于难以兼顾平顺性和操稳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因此效果有限。对于半主动悬架系统而言,由于不能提供主动力,仅能消耗能量,故其在平顺性与操稳性方面远不及主动悬架系统。在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中,对于控制算法的研究成果已颇为丰富,而对于动悬架系统的关键部件即作动器方面的研究还显得较为缺乏。基于此,本文围绕车辆主动悬架作动器的关键环节展开研究。本文基于汽车动力学关系,结合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车辆七自由度运动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分析研究,确定了主动悬架作动器主要工作参数。针对车辆主动悬架作动器的关键零部件和作动器设计目标,系统地查阅了各种车辆悬架用作动器的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加工成本及试验样机的可实施性,选择以磁感应定律为理论基础,设计了一款车辆主动悬架用直线直流作动器,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根据直线直流电动机技术研究成果,对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结构进行了详尽设计,并对作动器进行仿真分析和计算,探讨了结构参数和电源电压对作动器电磁力的影响规律。对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驱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和分析,给出了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模混合双闭环(位置环和电压环)串级控制方式,为了实现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以满足电压环实时控制的需要,同时保证电压内环和位置外环有足够的带宽,以使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能力。对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控制电路,主要包括电池、直流电压Buck变换器与H型双极式、电压传感器、力传感器、输入与输出信号器、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工作平台等部件,对其建立起简易的试验测试平台,并针对作动器电磁力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作动器的电磁力控制电路满足了车辆主动悬架作动器电磁力的要求。整个研究证明了本文所设计的作动器产生的作动力满足设计要求;仿真及试验结果也表明,采用本文设计的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可以有效改善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吴晓宇[9](2014)在《基于异步电机谐波特性的高速车辆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不断的建成和完善,高速车辆的各方面性能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高速列车不断地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且进行消化再创新,从而使列车的运行速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我国铁路的整体运输能力和建设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高速列车由于速度的提高,其运行环境急剧恶化,将会对车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更多的问题。尤其是与传动系统相关的问题,如牵引时电机振动的影响、起动时电机谐波转矩的影响等。为此必须对传动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谐波转矩对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控制研究”(批准号:51205433)的资助,围绕谐波转矩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异步牵引电机的谐波和谐波引起的谐波转矩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成果,论文完成了以下工作:1.首先对异步牵引电机的谐波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谐波对电机的影响;导出了异步牵引电机基波电磁转矩、谐波电磁转矩的计算公式,获得了谐波转矩的时域分布,并进行了相关分析。2.根据电机的输出电磁转矩是否包含谐波转矩,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分别建立了两种异步牵引电机系统模型;结合系统仿真得到的输出波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车辆系统多体模型;通过MATLAB与SIMPACK联合仿真使异步牵引电机系统模型输出的转矩耦合于车辆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列车在牵引起动工况下直线运行时谐波转矩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传动系统对车辆系统动力性的影响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黄泽仁[10](1967)在《电磁式振动交流器的特性与应用》文中提出 振动变流器是交流调制式直流放大器中变换直流信号为交流信号的变换器.它是现代自动化装置、电子仪器中广泛应用的重要部件. 交流调制式直流放大器与直接耦合直流放大器相比,交流放大级中受超低频的大量噪声(如闪烁效应噪声、热噪声、电源和周围温度等变动引起的噪声)的影响少,由于放大级是交流耦合级,电源装置亦可大为简化.振动变流器可适应于极低至极高阻抗的信号源,

二、电磁式振动交流器的特性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式振动交流器的特性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机车牵引变流器试验微机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机车牵引变流器试验检测系统概述
    1.2 检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目的与任务
第2章 检测系统结构和性能分析
    2.1 检测系统的工作要求及测试范围
    2.2 检测系统功能和总体方案
    2.3 系统参数的选择
第3章 变流器输出特性的检测
    3.1 输出电压电流的测定
        3.1.1 负载电压的检测
        3.1.2 负载电流的检测
    3.2 转速和频率特性的测试
        3.2.1 转速检测电路的设计
        3.2.2 频率调节范围检测
    3.3 输出转矩特性的测试
        3.3.1 输出转矩检测电路
        3.3.2 转矩特性的分析
第4章 变流器输入、输出谐波的检测
    4.1 谐波检测方法的设计
    4.2 谐波采样电路参数选择
        4.2.1 输入信号的转换
        4.2.2 采样电路频率要求
        4.2.3 电压、电流的采样
        4.2.4 采样程序设计
    4.3 计算机FFT谐波分析
        4.3.1 快速傅立叶变换原理
        4.3.2 虚拟谐波测量仪的设计
        4.3.3 谐波试验结果分析
第5章 变流器输入输出功率的检测
    5.1 输入功率的检测
        5.1.1 输入功率检测方法
        5.1.2 模拟信号的A/D采集
        5.1.3 相位差测量电路的设计
    5.2 输出功率的检测
        5.2.1 输出功率检测方法
        5.2.2 电流畸变因数的测量
        5.2.3 位移因数的测量
    5.3 功率和效率测定试验
第6章 软件设计
    6.1 虚拟仪器应用软件
    6.2 系统软件设计方法
        6.2.1 CVI控件的运用
        6.2.2 检测系统界面的建立
        6.2.3 系统可视化设计
    6.3 信号采集软件分析
        6.3.1 模拟信号采集软件
        6.3.2 系统干扰的软件处理
    6.4 系统软件流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2)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带式输送机概述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4 带式输送机及动态分析研究现状
        1.4.1 大型带式输送机发展现状
        1.4.2 大型带式输送机存在的动力学问题
        1.4.3 大型带式输送机动态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特点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动力学分析
    2.1 输送带动特性分析
        2.1.1 输送带基本特性
        2.1.2 输送带粘弹性数学模型
    2.2 辊间输送带垂度特性分析
        2.2.1 经典悬链线方程
        2.2.2 弹性悬链线方程
        2.2.3 实例对比分析
        2.2.4 辊间输送带垂度仿真研究
        2.2.4.1 弹性悬链线仿真
        2.2.4.2 辊间距影响
        2.2.4.3 张力影响
        2.2.4.4 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2.3 带式输送机弹性波动理论
    2.4 纵向连续性动力学方程
        2.4.1 输送机动力学方程
        2.4.2 动力学方程解析
        2.4.3 不同张紧型式动张力解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影响因素研究
    3.1 带式输送机整机系统的要求
        3.1.1 带式输送机对驱动装置和制动装置的要求
        3.1.2 带式输送机对张紧装置的要求
    3.2 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的影响
        3.2.1 最优启动速度曲线
        3.2.2 常用启动控制加速度时间响应
        3.2.3 加速度时间响应
    3.3 输送带粘性阻尼影响
        3.3.1 加速度时间响应特性
        3.3.2 不同阻尼下动张力特性
    3.4 张力影响
    3.5 输送量影响
    3.6 张紧方式影响
    3.7 带速影响
    3.8 小结
第四章 上运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特性应用研究
    4.1 输送机动力学计算
        4.1.1 带式输送机参数
        4.1.2 动力学计算
    4.2 不同启动时间下动态响应特性
        4.2.1 满载工况下动态响应特性
        4.2.2 空载启动下动态响应特性
    4.3 工业试验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下运带式输送机特性研究
    5.1 下运带式输送机运行特性分析
        5.1.1 下运带式输送机启动特性
        5.1.2 下运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特性
        5.1.3 下运带式输送机停机制动特性
        5.1.4 下运带式输送机其它工况特性
    5.2 带式输送机基本参数
    5.3 输送机不同工况下张力计算
        5.3.1 不同工况下张紧力分析
        5.3.2 满载下张力计算分析
        5.3.3 最大发电工况张力计算分析
        5.3.4 最大电动工况张力计算分析
    5.4 下运带式输送机振动特性分析
    5.5 工业试验研究
    5.6 小结
第六章 带式输送机振动试验及断带抓捕研究
    6.1 带式输送机试验系统设计
        6.1.1 模拟试验系统组成及参数
        6.1.2 动力学计算
        6.1.3 集成液压控制系统
    6.2 集成控制系统设计
        6.2.1 带式输送机模拟加载控制方式
        6.2.2 能量回馈四象限变频器工作原理
        6.2.3 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
    6.3 带式输送机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6.3.1 不同启动时间下振动试验研究
        6.3.2 不同速度下振动试验研究
        6.3.3 不同运量下振动试验研究
        6.3.4 下运工况试验研究
    6.4 断带抓捕装置研究
        6.4.1 断带抓捕装置设计原则
        6.4.2 断带抓捕装置方案设计
        6.4.3 自锁角仿真分析
        6.4.4 试验研究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3)功率因数校正拓扑结构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功率因数校正的意义
    §1-2 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立题意义及本文的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2-1 主电路拓扑结构的分类
    §2-2 单相PFC拓扑效率比较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一种新型的单相PFC整流电路
    §3-1 变频家电领域单相功率因数校正方案比较
    §3-2 新型单相PFC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3-3 输入电感的设计
    §3-4 仿真和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4-1 概论
    §4-2 各类典型三相PFC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
    §4-3 各类典型三相PFC电路拓扑比较
    §4-4 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1.2.1 接触器失效机理研究现状
        1.2.2 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2.3 接触器模拟寿命试验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论文的研究目的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失效分析
    2.1 高速动车组交流接触器结构及特性
        2.1.1 交流接触器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2.1.2 交流接触器的 I-U特性
    2.2 交流接触器失效的理论基础
        2.2.1 失效与失效分析
        2.2.2 交流接触器失效的模式
        2.2.3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失效机理分析
        2.2.4 交流接触器失效判据
        2.2.5 交流接触器失效等级划分
    2.3 小结
第3章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系统硬件设计
    3.1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技术依据
        3.1.1 高速动车组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条件分析
        3.1.2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寿命试验的设计要素
        3.1.3 高速动车组交流接触器试验要求以及方法
    3.2 测试系统的硬件总体设计
        3.2.1 测试系统的硬件选型要求
        3.2.2 总体方案设计
    3.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3.1 传感器与可控开关选型
        3.3.2 接触器触点监控电路设计
        3.3.3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3.3.4 驱动控制电路设计
        3.3.5 测试系统抗干扰措施
    3.4 小结
第4章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的开发环境
    4.2 系统软件整体设计
        4.2.1 用户登陆与启动界面
        4.2.2 试验参数设置
        4.2.3 试验控制流程
        4.2.4 控制电路程序设计
        4.2.5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2.6 可靠性评估程序设计
        4.2.7 抗干扰软件设计
    4.3 小结
第5章 高速动车组交流接触器试验结果与可靠性评价
    5.1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寿命试验结果
        5.1.1 高速动车试验数据采集
        5.1.2 高速动车接触器电寿命试验接通与分断过程测试结果
        5.1.3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失效分析
        5.1.4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故障数据
    5.2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理论基础
        5.2.1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寿命分布分析与统计推断
        5.2.2 寿命分布及故障分布特性
        5.2.3 可靠性特征量的估计
    5.3 高速动车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
        5.3.1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特征量分析
        5.3.2 试验结果以及拟合优度检验
        5.3.3 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与寿命预测结果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粉粒体计量系统的自动称量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3 自动称量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计量装置的发展现状
        1.3.2 计量系统的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1.4 本课题所做研究的内容及主要工作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所做的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
    2.1 误差来源分析
        2.1.1 物料输送过程中的误差
        2.1.2 信号采集过程中的误差
    2.2 空中余料的估计
        2.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2.2.2 空中余料质量的估算
        2.2.3 冲击力计算
        2.2.4 控制量的确定
    2.3 动态称量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
        2.3.1 传统的PID控制算法
        2.3.2 迭代学习控制的基本原理
        2.3.3 开环和闭环迭代学习控制
    2.4 粉粒体称量过程中的迭代学习控制
        2.4.1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2.4.2 系统仿真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及各分部设计
    3.1 总体分析
    3.2 料斗设计
        3.2.1 料斗体的设计
        3.2.2 料斗振动形式的选择
    3.3 输料器设计
        3.3.1 几种输料器选择
        3.3.2 螺旋输料体设计
        3.3.3 动力计算
    3.4 辅助装置的设计
        3.4.1 密封装置
        3.4.2 缓冲锥的设计
    3.5 系统的总体机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称量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
    4.1 系统电路的整体构架
    4.2 自动计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
    4.3 自动加料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
        4.3.1 称重传感器
        4.3.2 称重显示器
        4.3.3 变频器的选择
        4.3.4 振动电机的选择
        4.3.5 电磁阀的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的总体设计
        5.1.1 三级计算机控制方案介绍
        5.1.2 系统总体分析
    5.2 可编程控制器
        5.2.1 PLC的工作原理
        5.2.2 PLC的特点
        5.2.3 PLC的发展趋势
    5.3 自动称量控制系统中PLC的选型
        5.3.1 处理器相关模块选择
        5.3.2 上位机硬件配置
        5.3.3 PLC硬件系统配置
    5.4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4.1 STEP 7软件介绍
        5.4.2 PLC总体设计
        5.4.3 计量系统的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计量系统的监控系统设计
    6.1 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2 监控组态软件的选用
        6.2.1 常用的组态软件简介
        6.2.2 SIMATIC WinCC的使用
    6.3 计量控制系统的监控
        6.3.1 登录界面介绍
        6.3.2 现场操作显示界面
        6.3.3 物料管理界面
        6.3.4 故障显示界面
        6.3.5 报表处理界面
    6.4 上位机与PLC之间的通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课题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7)高频电液颤振器流固耦合振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振动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1.2 激振器概述
        1.2.1 激振器简介及作用
        1.2.2 激振器分类及比较
    1.3 流固耦合的研究现状
        1.3.1 流固耦合的力学概念
        1.3.2 流固耦合的分类
        1.3.3 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1.3.4 流固耦合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流固耦合求解方法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Arbitrary Larangian-Eulerian方法
    2.3 ALE控制方程
    2.4 ALE有限元数值方法
        2.4.1 基本方程
        2.4.2 有限元数值离散方程
        2.4.3 耦合系统方程
        2.4.4 自由液面上的运动边界处理
    2.5 仿真软件介绍
        2.5.1 ANSYS
        2.5.2 ANSYS CFX
        2.5.3 ANSYS ICEM CFD
    2.6 ANSYS耦合场分析
        2.6.1 耦合场分析概述
        2.6.2 耦合场分析定义
        2.6.3 耦合场分析类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颤振器模型的建立及流固耦合分析
    3.0 引言
    3.1 高频电液颤振器工作原理及特点
    3.2 双向流固耦合分析
        3.2.1 双向流固耦合概述
        3.2.2 Workbench+CFX双向流固耦合流程
        3.2.3 网格划分
        3.2.4 流固耦合单元选择
        3.2.5 流固耦合计算的实现
        3.2.6 开放式边界入口压力计算
    3.5 流固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3.5.1 弹性端盖振幅分析
        3.5.2 弹性端盖加速度分析
        3.5.3 颤振器振动腔压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频电液颤振器有限元模态分析
    4.1 引言
    4.2 模态分析概述
    4.3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4.4 ANSYS模态分析
        4.4.1 Workbench模态分析流程
        4.4.2 颤振器材料属性的确定
        4.4.3 颤振器网格划分
    4.5 颤振器模态分析
        4.5.1 边界条件的确定
        4.5.2 约束模态计算
    4.6 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4.6.1 不考虑流固耦合弹性端盖的模态分析
        4.6.2 弹性端盖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频电液颤振系统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高频电液颤振器实验平台
    5.3 控制器及数据采集模块
        5.3.1 颤振系统控制器
        5.3.2 传感器选型
        5.3.3 数据采集模块
    5.4 弹性端盖弹性刚度实验
    5.5 颤振器体积变化对振动波形的影响
        5.5.1 颤振器进油口压力波形分析
        5.5.2 颤振器振动腔压力波形分析
        5.5.3 颤振器进油口压力与振动腔的压力分析
        5.5.4 弹性端盖加速度波形分析
        5.5.5 实验波形与仿真波形比较
    5.6 颤振器的共振特性的研究
        5.6.1 负载质量m=85kg的共振实验
        5.6.2 负载质量m=120kg的共振实验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8)车辆主动悬架用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对车辆主动悬架的研究现状
        1.2.1 车辆主动悬架的各种控制策略
        1.2.2 车辆主动悬架用作动器的研究现状
    1.3 直线作动器的特点与研究现状
        1.3.1 直线作动器的特点与分类
        1.3.2 直线作动器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车辆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研究
    2.1 概述
    2.2 车辆悬架的性能参数
        2.2.1 汽车悬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2.2.2 悬架的性能评价参数
    2.3 车辆悬架的动力学方程
        2.3.1 车辆振动系统简化模型的参数
        2.3.2 汽车振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
        2.3.3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的设计
    2.4 主动悬架模型的仿真模拟
    2.5 本章小结
3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设计理论
    3.1 引言
    3.2 直线直流作动器基本工作原理
    3.3 动铁型直线直流作动器
        3.3.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3.2 动铁型直线直流作动器的推力计算
        3.3.3 有效磁通密度BE 的计算
        3.3.4 铁心中磁通密度的计算
    3.4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结构
        3.4.1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3.4.2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评价
        3.4.3 车辆主动悬架用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评价与设计目标建立
    3.5 本章小结
4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设计技术
    4.1 引言
    4.2 永磁直线作动器结构原理
        4.2.1 做动器初级齿槽
        4.2.2 做动器次级参数
        4.2.3 槽满率的计算
        4.2.4 作动器初级绕组的电阻电感计算
    4.3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有限元分析
        4.3.1 直线作动器几何模型的建立
        4.3.2 有限元网格的剖分
        4.3.3 直线作动器各部分材料属性和电路的设置
    4.4 作动器结构参数对作动器电磁力的影响
        4.4.1 作动器初级绕组数
        4.4.2 作动器初级绕组电路的关联方式
        4.4.3 作动器初级铁心齿宽h
        4.4.4 作动器次级永磁体的长度L
        4.4.5 作动器次级永磁厚度B
        4.4.6 气隙厚度t
    4.5 电源电压对作动器电磁力的影响
    4.6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构造
    4.7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瞬态温度场仿真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静态特性实验与仿真研究
        5.2.1 永磁直线作动器的电磁力实验研究
        5.2.2 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试验与有限元仿真对比
    5.3 本章小结
6 作动器的驱动器电路设计与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作动器控制电路结构及控制原理
        6.2.1 作动器控制电路的电压环
        6.2.2 作动器控制电路的位置环
        6.2.3 作动器力方向控制电路
    6.3 作动器控制电路实验研究
        6.3.1 控制电路的电压环实验研究
        6.3.2 作动器电磁力控制试验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 程序代码

(9)基于异步电机谐波特性的高速车辆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列车异步牵引电机的发展和现状
        1.2.2 异步牵引电机谐波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车辆系统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高速列车异步牵引电机谐波分析
    2.1 异步牵引电机基本原理
        2.1.1 基本结构
        2.1.2 运行原理
    2.2 牵引逆变器输出谐波特性分析
        2.2.1 牵引逆变器工作原理
        2.2.2 逆变器输出谐波分析
    2.3 谐波对电机损耗的影响
        2.3.1 谐波等效电路
        2.3.2 定子、转子损耗的计算
        2.3.3 机械损耗与杂散损耗的计算
        2.3.4 功率因数与电机效率的计算
    2.4 谐波对转矩的影响
        2.4.1 产生稳定谐波转矩
        2.4.2 产生振荡谐波转矩
    2.5 实例分析
        2.5.1 谐波对电机损耗的分析
        2.5.2 异步牵引电机谐波转矩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异步牵引电机系统的仿真研究
    3.1 异步牵引电机的数学模型
        3.1.1 3/2 坐标变换
        3.1.2 异步牵引电机模型
    3.2 理想电源下的异步牵引电机系统模型
        3.2.1 仿真模型
        3.2.2 仿真分析
    3.3 逆变器-异步牵引电机系统模型
        3.3.1 矢量控制
        3.3.2 仿真模型
        3.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联合仿真的谐波转矩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
    4.1 车辆系统多体动力学建模
        4.1.1 模型的处理
        4.1.2 模型自由度的处理
        4.1.3 轨道不平顺
        4.1.4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4.1.5 SIMPACK 建模
    4.2 MATLAB 与 SIMPACK 联合仿真模型
    4.3 异步牵引电机谐波转矩频率分析
    4.4 谐波转矩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4.4.1 对车身的影响
        4.4.2 对构架的影响
        4.4.3 对轮对的影响
        4.4.4 对牵引电机的影响
        4.4.5 对其他传动部件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电磁式振动交流器的特性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机车牵引变流器试验微机检测系统的研究[D]. 赵璟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03(03)
  • [2]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特性研究[D]. 庞晓旭. 太原理工大学, 2015(09)
  • [3]功率因数校正拓扑结构优化的研究[D]. 朱士海. 浙江大学, 2003(02)
  • [4]高速动车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评价及寿命模拟研究[D]. 魏志远. 吉林大学, 2015(08)
  • [5]粉粒体计量系统的自动称量装置研究[D]. 宋孝炳.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6)
  • [6]直流传动系统的低频振荡及其反振荡解耦控制[J]. 谢维敏,姜建国. 电气传动自动化, 1995(02)
  • [7]高频电液颤振器流固耦合振动研究[D]. 靳德峰.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
  • [8]车辆主动悬架用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 阮德玉. 重庆大学, 2011(07)
  • [9]基于异步电机谐波特性的高速车辆动力学研究[D]. 吴晓宇. 重庆理工大学, 2014(01)
  • [10]电磁式振动交流器的特性与应用[J]. 黄泽仁. 电子技术, 1967(01)

标签:;  ;  ;  ;  ;  

电磁振动交换器的特点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