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饶县安坑戏剧《浣纱记》石雕(论文文献综述)
倪绍敏,李小云,段亚鹏[1](2019)在《多维关联分析视角下“浣纱记”图案的宗族教化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浣纱记》是梁辰鱼以吴越春秋故事为题材改编的传奇故事,借助戏曲独特的感染力,广泛流传且影响深远,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本文通过对"浣纱记"装饰图案形式表征与深层社会历史结构的探讨,从社会历史、戏曲文化、物质空间等多维度进行关联性分析,揭示了戏曲艺术顺应宗族教化而被宗族依赖的深层因素,其文化内涵会随着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衍变。
艾炬[2](2018)在《明清宗族演剧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宗族是分布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宗族关系是最主要的社会关系。明清时期是我国宗族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戏曲艺术高度繁荣时期。明中叶开始,宗族演剧活动逐步兴起,宗族与戏曲随即在多个层面产生了密切联系。对宗族演剧活动进行考察,不仅能很好地探究戏曲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而且能够揭示宗族活动在推动戏曲繁荣发展方面的积极影响。本文以明清时期的宗族演剧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家谱、地方志、文人文集、戏曲碑刻等为主要文献来源,运用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戏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与分析考证。本文分八个章节,第一章在参考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宗族制度的演进历程和宗族演剧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描述,以便对宗族演剧活动有一个宏观认识;第二章对宗族演剧的观演场所作较为全面的考察,揭示出宗族演剧观演场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第三章着重论述了宗族演剧的主要类型,展现了宗族演剧的丰富性和广泛性;第四章通过对部分戏曲大省的剧种剧目进行梳理,勾勒出宗族演剧的整体风貌及其在个别剧种演出方面的独特性;第五章论述了宗族演剧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探讨了宗族与戏曲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第六章通过对与戏曲演出有关的家法族规进行分析,阐述了明清家法族规对戏曲演出的多重影响;第七章通过对明清主要曲艺家族的戏曲活动进行梳理,论述了曲艺家族在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方面的重要贡献;第八章通过对明清几次大规模移民活动进行考述,探讨了宗族迁移对戏曲艺术传播的影响。通过梳理分析,我们对宗族演剧有这样一个清晰的认识:宗族演剧是乡村演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众日常生活行为规范有着巨大影响。一方面,宗族演剧活动以其广泛性、频繁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对戏曲艺术尤其是地方剧种剧目的繁荣与传播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戏曲艺术通过发挥祭祀、教化、娱乐、交流等社会功能,增强了宗族内部的凝聚力,促进了宗族文化发展。本文希冀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勾勒出宗族演剧的恢宏画卷,揭示出宗族与戏曲之间如影随形的难解之缘。宗族文化和戏曲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戏曲与宗族活动结合起来研究,戏曲艺术与宗族活动互为视角和对象,既拓展了研究的视域与空间,又有助于认识宗族活动与戏曲艺术发展之间的多重关系,进而发掘新的学术研究点。同时,通过对宗族与戏曲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探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对于整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田友国[3](2014)在《长江流域的祠堂布局》文中指出长江流域横跨中国19个省级行政区、三个地理阶梯。在这辽阔的地域上,民众建造祠堂总的原则是依山傍水,讲究风水,但具体到某个地区,也会因地制宜,有些微调与变动。下面以云贵巴蜀、湘鄂赣皖等地为例,探讨不同地区的祠堂布局,以及一些主要的差异。
丁鸣[4](2011)在《江西庐陵传统民居雕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遭中断的古老文明,而艺术是中华文明史中的明珠。历代留存的艺术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然而,历次战争和政治运动,对民族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洗劫;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热潮,则是对留存于世的传统民居雕饰的空前浩劫。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比传统民居雕饰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主体意识。在传统文化迅速流失的背景下,保护传统民居雕饰,确立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和文化认同感,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前些年徽派建筑在国内兴起热潮,在其社会与文化部门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在江西中部庐陵地区同样有相当多历史悠久、蕴藏着强烈赣文化哲学性格的古老建筑与建筑雕饰,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有引起重视,传统民居雕饰受到了很大破坏。本文是在分析庐陵传统民居建筑基本构架的基础上,结合江西中部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概况,从庐陵传统民居雕饰中的木雕、砖雕、石雕三个方面入手研究现存的庐陵传统民居建筑雕饰艺术。
罗春英[5](2010)在《包家金矿遗址等入围“国保”》文中认为本报讯 继石人乡庙会和石人桥灯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日前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上饶县茶亭包家金矿遗址和应家乡龚氏宗祠两牌楼及石刻《浣纱记》亦同时入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包家金矿遗址还入围2010年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
卢国复[6](1990)在《上饶县安坑戏剧《浣纱记》石雕》文中研究指明 江西省上饶县应家乡安坑村,《龚氏宗祠》后厅两侧,安放着两块巨型青石质戏剧石雕,采用高浮雕手法精刻而成,青石长3.2、宽1.7、厚0.2米,重约一千公斤。厅左侧为《前浣纱》,右侧为《后浣纱》(图一)。石雕共分四十四组画面,刻有各种人物二百四十个、战马十六匹、案桌十二张,各种道具如刀、枪、剑、戟、执扇、掌扇等,刻工严谨,造型生动,特别是人们熟知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西施,更是端庄秀丽,楚楚动人。其他人物也形神兼备,各尽其妙,栩栩如生。
二、上饶县安坑戏剧《浣纱记》石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饶县安坑戏剧《浣纱记》石雕(论文提纲范文)
(1)多维关联分析视角下“浣纱记”图案的宗族教化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案表征分析 |
1. 图案构图 |
2. 图案内容 |
3. 图案历史 |
二、宗族教化传统溯源 |
三、宗族教化分析 |
1. 社会历史维度——宗族教化的图像形式 |
2. 戏曲文化维度——戏曲图案的教化寓意 |
3. 空间分布维度——祠堂戏台的传播普及 |
结语 |
(2)明清宗族演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五、研究文献及方法 |
六、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宗族制度及宗族演剧概述 |
第一节 宗族制度的发展历程 |
一、氏族公社时期的父家长制家族 |
二、商周时期的宗法宗族制 |
三、魏晋隋唐时期的士族宗族制 |
四、宋元时期的官僚宗族制 |
五、明清时期的绅衿宗族制 |
第二节 宗族演剧的发展历程 |
一、宋金时期:宗族演剧的兴起 |
二、明清时期:宗族演剧的繁盛 |
三、清末民国:宗族演剧的衰落 |
小结 |
第二章 明清宗族演剧的观演场所 |
第一节 宗祠剧场——宗族演剧的主要场所 |
一、宗祠剧场的选址 |
二、宗祠剧场的形制 |
三、宗祠剧场的分布 |
四、宗祠剧场楹联及题记 |
第二节 其他剧场——宗族演剧的辅助场所 |
一、神庙剧场中的宗族演剧 |
二、会馆剧场中的宗族演剧 |
三、私宅酒楼中的宗族演剧 |
四、临时剧场中的宗族演剧 |
第三节 南北宗祠剧场举隅 |
一、安徽的宗祠剧场 |
二、江西的宗祠剧场 |
三、福建的宗祠剧场 |
四、浙江的宗祠剧场 |
五、山西的宗祠剧场 |
小结 |
第三章 明清宗族演剧的主要类型 |
第一节 宗族神灵祭祀演剧 |
一、宗族内神祭祀演剧 |
二、宗族外神祭祀演剧 |
第二节 宗族建祠修谱演剧 |
一、建祠演剧 |
二、修谱演剧 |
第三节 宗族个体生活演剧 |
一、添丁、婚礼、寿诞演剧 |
二、丧礼、葬礼、入祀演剧 |
三、科举及第、加官进爵演剧 |
四、宴请、聚会等礼宾演剧 |
小结 |
第四章 明清宗族演剧的剧种剧目 |
第一节 明清安徽地区主要剧种剧目 |
一、明代安徽的戏曲演出活动 |
二、清代安徽的戏曲演出活动 |
三、安徽宗族与傩戏演出活动 |
第二节 明清福建地区主要剧种剧目 |
一、明代福建的戏曲演出活动 |
二、清代福建的戏曲演出活动 |
三、福建宗族与四平戏演出活动 |
第三节 明清江西地区主要剧种剧目 |
一、明代江西的戏曲演出活动 |
二、清代江西的戏曲演出活动 |
三、江西宗族与目连戏演出活动 |
第四节 明清山西地区主要剧种剧目 |
一、明代山西的戏曲演出活动 |
二、清代山西的戏曲演出活动 |
三、山西宗族与赛戏演出活动 |
小结 |
第五章 明清宗族演剧的社会功能 |
第一节 宗族演剧的祭祀功能 |
一、寄托慎终追远的哀思 |
二、满足神灵护佑的心理 |
第二节 宗族演剧的教化功能 |
一、宣扬封建统治思想 |
二、宣扬宗法伦理思想 |
三、传承弘扬家族文化 |
第三节 宗族演剧的娱乐功能 |
一、营造节日狂欢气氛 |
二、丰富族人精神生活 |
第四节 宗族演剧的交际功能 |
一、促进宗族内部交际 |
二、促进宗族对外交际 |
小结 |
第六章 明清家法族规与戏曲演出 |
第一节 明清家法族规中的戏曲演出禁忌 |
一、演出禁忌的主要内容 |
二、演出禁忌的原因分析 |
三、演出禁忌的社会影响 |
第二节 明清家法族规中的禁约申告演剧 |
一、宗祠墓地保护禁约演剧 |
二、山林树木保护禁约演剧 |
三、水利庄稼保护禁约演剧 |
第三节 明清家法族规中对违禁者的罚戏 |
一、罚戏的主要事由 |
二、罚戏的社会影响 |
小结 |
第七章 明清曲艺家族与戏曲传承 |
第一节 明清吴江沈氏家族的戏曲活动 |
一、沈氏家族的戏曲创作 |
二、沈氏家族的曲坛影响 |
第二节 明清吴中叶氏家族的戏曲活动 |
一、叶氏家族的戏曲创作 |
二、叶氏家族的曲坛影响 |
第三节 明清吴江顾氏家族的戏曲活动 |
一、顾氏家族的戏曲创作 |
二、顾氏家族的曲坛影响 |
第四节 明清嘉兴卜氏家族的戏曲活动 |
一、卜氏家族的戏曲创作 |
二、卜氏家族的曲坛影响 |
第五节 特殊曲艺家族——山西乐户 |
一、明清山西乐户发展概况 |
二、山西乐户的作用与价值 |
小结 |
第八章 明清宗族迁徙与戏曲传播 |
第一节 明清山西移民与戏曲艺术的传播 |
一、明代“大槐树”移民 |
二、清代“走西口”之风 |
三、明清晋商的经商之路 |
四、山西移民对戏曲艺术的影响 |
第二节 明清川陕移民与戏曲艺术的传播 |
一、明清“湖广填四川”移民 |
二、明清“湖广填陕南”移民 |
三、川陕移民对戏曲艺术的影响 |
第三节 明清海外移民与戏曲艺术的传播 |
一、明清时期的台湾移民 |
二、明清时期的南洋移民 |
三、海外移民对戏曲艺术的影响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宗族演剧相关名词概念辑录 |
附录2 :中国部分古祠堂戏台一览表 |
附录3 :中国各省代表性剧种剧目一览表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长江流域的祠堂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云贵巴蜀:顺从山势 |
湘鄂赣皖:靠山近水 |
吴越之地:傍依水网 |
(4)江西庐陵传统民居雕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实施方案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
1.3.1 课题研究的方法 |
1.3.2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
1.3.3 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效果 |
1.3.4 学术构想与论文思路 |
第2章 江西庐陵传统民居雕饰艺术的背景和发展 |
2.1 江西庐陵地区的地理环境 |
2.2 江西庐陵地区的历史文化 |
2.3 庐陵传统民居雕饰艺术的发展 |
第3章 庐陵传统民居建筑与雕饰艺术特色 |
3.1 庐陵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特色 |
3.1.1 实用内敛、样式鲜明 |
3.1.2 注重风水,规划巧妙 |
3.1.3 人文兴盛,重视宗法 |
3.2 庐陵传统民居雕饰的艺术特色 |
3.2.1 雕饰的表现构成 |
3.2.2 雕饰的图案装饰 |
3.2.3 雕饰的文化内涵 |
第4章 .庐陵传统民居建筑木雕艺术 |
4.1. 撑拱.牛腿 |
4.2. 梁枋 |
4.3.雀替.梁托.垂花柱 |
4.4. 隔扇门窗 |
4.4.1. 隔扇心 |
4.4.2 条环板 |
4.4.3. 裙板 |
第5章 .庐陵传统民居砖雕艺术 |
5.1 门罩.门楼 |
5.1.1. 门罩 |
5.1.2. 门楼 |
5.2 影壁 |
5.3 漏窗(通气孔) |
第6章 庐陵传统民居建筑石雕艺术 |
6.1 牌坊 |
6.2 石柱础.石抱鼓.石狮子 |
6.2.1 石柱础 |
6.2.2 石狮子 |
6.2.3 石抱鼓 |
第7章 庐陵传统民居雕饰的可持续发展 |
7.1 庐陵传统民居雕饰工艺技法 |
7.2 庐陵传统民居雕饰艺术的借鉴 |
7.3 庐陵传统民居雕饰艺术的应用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谢辞 |
四、上饶县安坑戏剧《浣纱记》石雕(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维关联分析视角下“浣纱记”图案的宗族教化思想研究[J]. 倪绍敏,李小云,段亚鹏. 装饰, 2019(11)
- [2]明清宗族演剧研究[D]. 艾炬. 山西师范大学, 2018(04)
- [3]长江流域的祠堂布局[J]. 田友国. 寻根, 2014(02)
- [4]江西庐陵传统民居雕饰研究[D]. 丁鸣. 湖北工业大学, 2011(08)
- [5]包家金矿遗址等入围“国保”[N]. 罗春英. 上饶日报, 2010
- [6]上饶县安坑戏剧《浣纱记》石雕[J]. 卢国复. 江西文物, 1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