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芫花治疗慢性气管炎药化药理的初步研究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魏均娴[1](1976)在《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植物化学研究简介(下)》文中指出自1971年以来,国内在防治慢性气管炎的中草药中进行过化学成份研究的约123种,包括植物药和动物药。本文分二大部分介绍,(Ⅰ)统计了动植物药的种类、有效部位及作用,并按植物的系统分科排列,以便查找。(Ⅱ)将已知结构中有效成份归纳为14大类:酸及盐类、醇类化合物、生物碱、氨基酸类、蒽甙、蒽醌及醌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树酯、皂甙、砜类化合物、甾醇及三萜、挥发油及其它。并列出一些主要的已知成份的化学结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防治慢性气管炎协作组[2](1973)在《芫花治疗慢性气管炎药化药理的初步研究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 芫花,别名老鼠花。系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Daphne genkwa Siebold et Zuccorim的干燥花蕾。祖国医学记载:其性温,味苦辛,有毒。入肺肾二经,功用为泻下和利尿。主治"咳逆上气,喉鸣喘急,咽肿气短,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等。
王莉[3](2004)在《芫花根总黄酮的药理作用和芫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和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芫花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在民间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次生代谢物是中草药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黄酮类化合物是芫花中含量较多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以及镇痛等多种功效,且毒副反应少。然而,作为芫花主要成分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迄今为止未见报道。而免疫紊乱是多种疾病的发病因素,炎症和疼痛是多种疾病普遍表现出一般临床表征。据此,本论文课题系统地研究了芫花根皮乙醇提物总黄酮的免疫调节、抗炎和镇痛的药理活性,并对芫花根皮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其结果可小结为: 1 芫花根总黄酮的药理作用 1.1 免疫调节作用 以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ol,DNCB)诱导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以适量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分别诱导小鼠DTH增强和减弱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芫花根总黄酮(the total flavonoids of Daphne genkwa,DTF)对小鼠DTH反应的影响;以巯基乙醇酸钠诱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不同剂量的DTF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IL-1的影响;以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观察不同剂量的DTF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生成的影响;以超适剂量的DNCB诱导小鼠免疫耐受,观察DTF对小鼠TS细胞亚群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DTF对CY诱导的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和减弱均有显著的下调和提升作用,可显著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并可剂量依赖性的促进Con A诱导的小鼠T淋巴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细胞增殖、IL一2的分泌。单独使用O丁F,适量可显著减弱超适量ONCB诱导的小鼠的免疫耐受,与C丫合用能增强超适量ONCB引起的小鼠免疫耐受。 结论:O下F是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是细胞免疫调节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增殖、T淋巴细胞分泌IL一2以及Ts细胞相对数量改变来起作用。 1.2抗炎作用 采用组胺诱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角叉菜引起的大鼠炎症足肿胀为早期急性炎症模型,以福氏完全佐剂(freund’5 eomplete adjuvant,FCA)引起的大鼠炎症足肿胀、脱脂棉引起的肉芽肿为慢性炎症模型,采用内皮网状系统的吞噬作用为实验范本,观察O下F的抗炎功效。 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OTF可显著的抑制组胺诱导的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角叉菜和FCA引起的大鼠炎症足肿胀、脱脂棉引起的肉芽肿,促进内皮网状系统(r eticu!ar endothelial syatem,RES)的吞噬作用;并可减少炎症组织中介导炎症发生的丙二醛(MOA)、前列腺素E2( pGEZ)、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一lp(lL一lp)和肿瘤杀伤因子一a(TNF一a)等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催化合成过量NO产生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力,提升具有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的超氧化物歧化酶(500)、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 结论:O下F是抑制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主要有效成分,并提示,O丁F可能是通过抑制早期炎症因子!L一lp和TNF一a的分泌,以减少户GEZ、MOA、NO等晚期炎症因子的产生;通过提升500、CAT的活力清除氧自由基,以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进而减少MOA的产生;通过抑制iNOS的活力防止过量的NO产生;通过抑制COX一2来减少PGEZ的产生;通过RES的吞噬作用促进损伤组织的复原,这几种途径来发挥其抗炎的药理功效。 1.3镇痛作用 采用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tis,从)大鼠为研究对象,研究0丁F对疼痛的抑制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O丁F可显著的增加AA大鼠的痛阂,降低大鼠的疼痛级别,减少炎症组织中尸GEZ的产生,提升炎症组织中500和CA下的活力,抑制大脑中NOS活力使NO含量减少,提升外周血中NOS活力使NO含量增加,并可抑制大脑海马区原癌基因C一FOS的表达。王莉芫花根总黄酮的药理作用和芫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结论:O下F是镇痛的有效成分,并提示OTF镇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一2的活力来减少PGEZ的生成,通过抑制NOS的活力来减少脑组织中NO的含量,通过提升外周血NOS的活力来促进NO的生成,通过提升500和CAT的活力来阻碍过氧化作用,通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内源性片肤含量,以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2芜花根的化学成分 2.1芫花根醉提物中、大极性组分的化学成分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L日一20柱层析方法,从芫花根醇提物的中、大极性组分中,分离、鉴定出18种化合物,包括9种黄酮类化合物、4种香豆素类化合物、4种二菇原酸醋类化合物和,种凿醇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3一经基毛瑞香素01(A01)、2气经基一3-甲氧基毛瑞香素01(A02)、3一甲氧基毛瑞香素日(A03)、3”一甲氧基毛瑞香素G(A04)、了-甲氧基毛瑞香素H(A05)、芫花素(A06)、芫根戒(A07)、毛瑞香素B(A08)和毛瑞香素G(Aog);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是7一经基一6一甲氧基一4[(2-氧杂一阵,一苯并毗喃一7一基)一氧基]·ZH一1一苯并叱喃一2一酮(A10)、伞形花内醋(All)、瑞香戒(A12)、西瑞香素(A1
苗培培[4](2016)在《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UGT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芫花(Genkwa Flos)是中国特有的瑞香科植物Daphne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表明芫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镇咳、祛痰、镇痛、抑菌、抗炎、抗惊厥、抗肿瘤等。其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潜在的抗肿瘤活性,使其有望成为常用的辅助性治疗药物,将来可能与其它药物合用的机率越来越大。但有研究发现长期大剂量使用芫花可致肝、肾、脑等器官出现严重损伤,并且芫花对皮肤及黏膜具有严重的刺激性。有研究表明芫花中的二萜原酸酯类成分既是芫花的生物活性成分又是致毒的主要物质。长久以来,芫花的毒性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对于芫花的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毒性物质基础的发现,而其致毒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UGTs)是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酶之一,主要分布于肝脏、肠道、肾脏等器官。其功能是催化内源性物质、外源性化合物及毒性代谢物转化为极性较强的结合物,经肾脏排出体外。因此,UGTs的数量和活性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消除,UGTs介导的代谢是外源物在体内重要的解毒途径,对维持机体的稳定及药物发生药效至关重要。曾有研究报道芫花对细胞色素CYP450酶活性的影响,而其对Ⅱ相代谢酶UGTs活性的影响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文重点考察了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肝脏UGTs活性的影响,并推测芫花致肝毒性的两条可能途径。文中分别以4-硝基酚(4-NP)、雌二醇和胆红素为探针底物,采用UV、HPLC和UPLC-MS的方法,测定单位时间单位蛋白浓度下底物的消耗量或代谢物的生成量,以此作为判断酶活性的指标,用于考察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UGTs、UGT1A1活性的影响。实验研究如下:1体外UGT1A1酶活性测定条件的优化本部分选择UGT1A1的探针底物雌二醇,以单位时间单位蛋白浓度生成的代谢产物量考察酶活性。首先建立了雌二醇代谢产物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HPLC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靠、专属性强、精密度、回收率及定量限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该方法满足雌二醇代谢产物在后续研究中的定量要求,并确定最终温孵时间为30 min,蛋白浓度0.5 mg·mL-1用于酶动力学分析。2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肝微粒体UGTs、UGT1A1活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2.1芫花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利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得到芫花醇提物,萃取得到氯仿萃取物,采用HPLC方法对两者中的3种黄酮类成分(芫花素、芹菜素及羟基芫花素)进行含量测定,芫花醇提物中芹菜素、羟基芫花素和芫花素分别占6.34%、8.72%、6.06%;氯仿萃取物中芹菜素、羟基芫花素和芫花素分别占1.00%、6.40%、18.38%;比色法测定两者中的总二萜含量分别为30.72%和36.33%。本章为后续考察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酶活性的影响提供基础。2.2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肝微粒体UGTs活性的影响本实验以4-NP为探针底物,采用UV法测定其剩余量,评价各成分对体外肝微粒体(MLM、RLM、HLM)中UG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UGTs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在MLM、RLM、HLM三种体系中芫花醇提物对UGTs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其它成分都强,且抑制作用具有种属差异性。2.3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肝微粒体UGT1A1活性的影响2.3.1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RLM中UGT1A1活性的影响本节实验以雌二醇为探针底物,采用HPLC法测定雌二醇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评价了芫花醇提物、氯仿萃取物和羟基芫花素对RLM中UGT1A1活性的影响。芫花醇提物、氯仿萃取物和羟基芫花素对RLM中UGT1A1均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性抑制(Ki=4.62μM)、非竞争性(Ki=28.3μM)和竞争性抑制(Ki=32.3 μM),抑制强弱为:氯仿萃取物(IC50=8.76μM)>羟基芫花素(IC50=10.93 μM)>芫花醇提物(IC50=46.32 μM)。2.3.2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HLM中UGT1A1活性的影响本节实验以雌二醇为探针底物,采用HPLC法测定雌二醇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评价了芫花醇提物、氯仿萃取物和羟基芫花素对HLM中UGT1A1活性的影响;另外以胆红素为探针底物,采用UPLC-MS法测定胆红素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评价了芫花素和芹菜素对HLM中UGT1A1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芫花醇提物和氯仿萃取物对HLM中UGT1A1的活性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且都为反竞争性抑制类型(Ki分别为 1.464 μM、46.90 μM),抑制强弱顺序:氯仿萃取物(IC50-10.36 μM)>芫花醇提物(IC50=32.49 μM)。羟基芫花素、芫花素和芹菜素是芫花中主要的3种黄酮类化合物,羟基芫花素对HLM中的UGT1A1具有弱抑制作用,而芫花素和芹菜素则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三者均为竞争性抑制作用(Ki分别为:22.45 μM、16.47 μM、4.080μM),抑制强弱顺序:芹菜素(IC50=12.40μM)>芫花素(IC50=23.21μM)>羟基芫花素(IC50-76.31 μM)。2.3.3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rhUGT1A1活性的影响本节实验采用与前两节相同的方法考察了芫花醇提物和羟基芫花素对rhUGT1A1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芫花醇提物和羟基芫花素均中等强度的抑制UGT1A1的活性,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性抑制(Ki=5.59 μM)和混合型抑制(Ki=3.44 μM,αKi=73.33,α=21.33),抑制强弱顺序:芫花醇提物(IC50=8.382μM)>羟基芫花素(IC50=20.07 μM);该结果与前两节实验中两者对UGT1A1的活性都有抑制作用的结果相同,但抑制类型和抑制强弱不同,再次验证了肝脏代谢酶存在种属差异,使得药物作用于不同种属UGT1A1时,呈现出不同的效果。3芫花及其主要成分体内对大鼠肝脏UGTs、UGT1A1活性的影响本部分实验分别采用芫花醇提取物(0.25g·kg-1·d-1、0.05 g·kg-1·d-1)、芫花氯仿萃取物(0.25 g·kg-1·d-1、0.05 g·kg-1·d-1)连续7d灌胃诱导大鼠,及羟基芫花素(100 mg·kg-1·d-1)连续7d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制备肝微粒体,考察各成分对UGTs、UGT1A1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芫花醇提物、氯仿萃取物和羟基芫花素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内UGTs酶的活性,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芫花提取物体内诱导大鼠后,肝微粒体UGT1A1活性增强,呈诱导趋势,但与空白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羟基芫花素组大鼠肝微粒体中UGT1A1酶活性稍有下降,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芫花及其主要成分(乙醇及氯仿提取物、黄酮类成分)在体内外均可显著抑制UGTs的活性。现有文献表明芫花二萜原酸酯类成分具有直接的肝细胞毒性作用,并且在体内存在Ⅱ相代谢解毒过程,因此推测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UGTs活性的抑制可能阻碍毒性成分(二萜类)的Ⅱ相解毒过程,从而使毒性成分和次生毒性代谢物在体内蓄积,发生毒性反应,这可能是芫花致毒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芫花主要成分对UGT1A1也呈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我们芫花可能扰乱体内内源物胆红素的代谢,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可致肝细胞损伤;同时,芫花对UGTs、UGT1A1活性的影响,也提示我们临床应用芫花时要警惕其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另外,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UGT1A1活性影响的体内外结果不同,分析原因可能为:药物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下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转化后,作用于UGT1A1酶的物质与体外温孵体系中的成分有很大差别,最终导致不同结果。
黄詠楷[5](1973)在《我国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中草药物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说明 老年慢性气管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指引下,我国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两年来深入农村、工矿等基层单位与当地赤脚医生一起开展了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群众运动。这个运动范围之广、参加研究人员之众及研究进展之迅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已有部分疗效较好、使用安全的药物广泛使用并准备正式生产。这方面的工作很多,资料甚为丰富,本文仅就临床药物研究、药用植物化学及药理研究等方面作一扼要介绍。
李博[6](2011)在《芫花黄酮苷元的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芫花中3种主要黄酮苷元成分芹菜素、芫花素、3’-羟基芫花素,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单体成分的制备工艺并对其部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芫花炮制前后和其中单体成分的镇咳祛痰药理作用,以及芫花不同极性提取物和其单体成分的抗氧化作用进行初步研究,为芫花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其单体成分构效关系进行研究,为化合物结构改造及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材料:芫花药材(安国),芹菜素对照品(昆明科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芫花素对照品(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毛淑杰研究员提供);HP-20树脂(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D-312树脂(山东鲁抗立科药物化学有限公司)、DM-301、HPD-600树脂(沧州宝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AB-8树脂(南开大学化工厂);聚酰胺(100-200目,沧州宝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硅胶(200-300目,青岛海洋化工);昆明种小鼠(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1、采用HPLC法对芫花药材中的芹菜素、芫花素、3’-羟基芫花素3种黄酮苷元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2、采用超声提取法、溶剂热提取法、冷浸法提取芫花中的3种黄酮苷元成分,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相结合,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3、利用大孔树脂对3种黄酮苷元成分粗提取物进行初步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确定最佳纯化条件。4、利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制备3种黄酮苷元成分单体。5、采用体外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对芫花及其单体成分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构效关系进行研究。6、采用氨水刺激法和气管段酚红法对芫花及其单体成分镇咳祛痰作用及其构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对芫花药材中的芹菜素、3’-羟基芫花素、芫花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并对2批芫花药材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别为4.7974 mg·g-1,2.8910 mg·g-1,3.4094 mg·g-1和3.7922 mg·g-1,2.3771 mg·g-1,2.6956 mg·g-1。2、经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3种黄酮苷元成分溶剂热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经粉碎后,在60℃提取温度下按物料比1:10加入70%乙醇,每次提取1h,提取3次;超声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后,于室温下按物料比1:15加入70%乙醇,每次提取30min,提取3次。经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依次为溶剂热提取〉超声提取〉冷浸提取。3、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为:树脂型号为AB-8,上样醇浓度为35%,上样药液浓度为0.1g生药·mL-1, pH值为pH4~5,上样体积为16BV(16倍柱体积)。上样后先以20BV 20%乙醇除杂,再以9BV pH5~6的95%乙醇洗脱。经树脂处理后3种黄酮苷元总纯度由4.3%提升至8.9%,纯化率206.4%。4、经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制备的芫花素、芹菜素、3’-羟基芫花素单体纯度分别为97.0%,82.2%,86.3%,收率分别为49.5%,45.4%,36.9%;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制备的3种黄酮苷元成分单体纯度分别为93.7%,78.0%,74.9%,收率分别为35.3%,49.6%,30.1%。5、经实验证明,芫花不同极性提取物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其中以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芫花素、芹菜素、3’-羟基芫花素的羟自由基清除IC50分别为0.096 mg·mL-1,0.072 mg·mL-1,0.063 mg·mL-1;超氧阴离子清除IC50分别为0.375 mg·mL-1,0.362 mg·mL-1,0.147 mg·mL-1,且均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通过构效比较发现:黄酮化合物B环上酚羟基越多,抗氧化能力越强;A环7位酚羟基对分子抗氧化能力有贡献作用;酚羟基位于B环上的抗氧化效果可能优于其位于A环上的效果。以上构效关系对黄酮化合物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影响比其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更显著。6、经药理实验证明,芫花炮制后镇咳祛痰作用无明显变化;通过灌胃给药,发现3种黄酮苷元均具有显著镇咳祛痰作用,在中剂量(300mg·kg-1)、低剂量(150mg·kg-1)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黄酮分子结构中的A环7位酚羟基经甲氧基化后,有助于提高其镇咳效果;B环酚羟基数目增加及A环7位酚羟基经甲氧基化后,有助于提高其祛痰作用。结论:1、建立了芫花药材中的3种黄酮苷元芹菜素、芫花素、3’-羟基芫花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该法简便、迅速,为芫花成分提取分离工艺和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基础。2、经比较和工艺优化,确定了芫花3种黄酮苷元的最佳制备方法及最佳工艺。3、实验发现芫花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为芫花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4、通过药理实验为芫花炮制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明确了3种黄酮苷元抗氧化活性和镇咳祛痰活性的部分构效关系,对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并为其镇咳祛痰活性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化室[7](1979)在《我国三十年来中草药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 我国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约有五千余种,常用的亦有近千种。中医应用中草药防病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民族的繁荣昌盛,保障人民的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推动全国中草药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中西医药的结合,为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更好地为广大劳动人民防病治病服
全国防治慢性气管炎办公室[8](1976)在《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卫生路线指引下,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推动下,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大搞群众运动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国从民间发掘出共约300种有效的中草药。仿制和试制了70多种化学合成药。1973年全国会议评议的6种中草药制剂(复方阴阳莲、紫花杜鹃、烈香杜鹃、矮地茶、芸香草气雾剂、复方杜鹃油)及合成药15种已相继投入生产。近两年来各省、市又鉴定和安排生产一批有效药物如照山白、蔊菜素、牡荆、猫眼草、夜关门、热参、青兰、杜鹃素、暴马子等约60多种。新药苗头不断涌现,形势一片大好。一、中草药研究的概况1.杜鹃类药物:杜鹃花科植物全世界约有1,300多种,我国有700多种,分布很广,资源丰
防治慢性气管炎办公室[9](1975)在《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推动下,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大搞群众运动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国从民间发掘出共约300种有效的中草药。仿制和试制了70多种化学合成药。1973年全国会议评议的6种中草药制剂(复方阴阳莲、紫花杜鹃、烈香杜鹃、矮地茶、芸香草气雾剂、复方杜鹃油)及合成药15种已相继投入生产。近两年来各省、市又鉴定和安排生产一批有效药物如照山白、蔊菜素、牡荆、猫眼草、夜关门、热参、青兰、杜鹃素、暴马子等约60多种。新药苗头不断涌现,形势一片大好。
宗明月[10](2021)在《芫花根中倍半萜类成分的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瑞香属植物,作为中国传统民间用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药大辞典》中亦有记载芫花根具有逐水、解毒之功效,对于水肿、风湿痹痛、疥疮等有较好疗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鼻炎等。芫花根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成分,但这类结构的天然化合物的抗炎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组采用分子对接以及Griess法,优选出从芫花根中提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炎活性及其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芫花药用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对已分离鉴定的10个倍半萜类单体化合物进行对接打分并且采用Griess法检测10个单体化合物对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同时运用MTT法检测10个单体化合物对RAW 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根据分子对接、NO抑制活性以及细胞毒性的实验结果,选出高效低毒的活性化合物,并对活性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运用ELISA法检测活性化合物对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和炎症因子TNF-α以及IL-6过量释放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活性化合物对炎症蛋白iNOS和COX-2蛋白高表达和对NF-κB信号通路中IκB-α蛋白的降解以及MAPK通路中的ERK、JNK、p38蛋白磷酸化的调控作用,采用分子对接法分析化合物与靶标蛋白(iNOS、COX-2、JNK、ERK、p38等)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的活性位点以及主要作用力。分子对接打分结果显示,愈创木烷型倍半萜(1、2、4)和菖蒲烷型倍半萜(7)总分排名比较靠前,同时采用Griess法进行验证检测了10个单体化合物在100μM浓度下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愈创木烷型倍半萜(1、2、4)和菖蒲烷型倍半萜(7)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这与分子对接的结果较为一致,MTT平行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此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无细胞毒性。根据初筛实验结果显示,挑选出2个愈创木烷型类倍半萜(2和4)和1个菖蒲烷型倍半萜(7)为活性化合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Griess和ELISA实验结果表明:愈创木烷型类倍半萜(2和4)和菖蒲烷型倍半萜(7)均能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因子NO、PGE2和TNF-α。化合物2在6.25μM~25μM时对LPS诱导产生的IL-6有显著抑制作用;化合物7在12.5μM~25μM时对LPS诱导产生的IL-6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化合物4仅在高浓度50μM时对LPS诱导产生的IL-6有显著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2、4和7)均能显著下调LPS诱导的iNOS、COX-2蛋白高表达;化合物2对MAPK信号通路中的p38,JNK蛋白的磷酸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化合物7对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JNK蛋白的磷酸化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4仅对MAPK信号通路中JNK蛋白的磷酸化有抑制作用;三个化合物(2、4和7)对LPS诱导的NF-κB/IκB-α降解均无显著抑制作用。根据Western Blot的实验结果,挑选出可调控炎症蛋白高表达的化合物,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寻找化合物与炎症相关靶标蛋白(iNOS、COX-2、JNK、ERK、p38)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的活性位点及其主要作用力。综上所述,愈创木烷型倍半萜(2和4)以及菖蒲烷型倍半萜7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炎症蛋白iNOS,COX-2的表达以及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而对NF-κB通路的激活无任何影响。对接结果发现,Arg388,Trp188,Asp376是化合物与iNOS发生相互作用时的主要氨基酸残基活性位点;Arg120和Ser530是化合物作用于COX-2蛋白的主要氨基酸残基活性位点;化合物与JNK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主要氨基酸残基位点是Met111,Asn194,Asn152,Gln75,Gln37;与ERK蛋白发生相互作用时的主要氨基酸活性位点是Met108,Glu50和Ser170;与p38蛋白发生相互作用时的主要氨基酸残基活性位点为Lys53。
二、芫花治疗慢性气管炎药化药理的初步研究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芫花治疗慢性气管炎药化药理的初步研究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3)芫花根总黄酮的药理作用和芫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芫花根总黄酮的免疫调节活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DTF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影响 |
1.2.2 DTF对小鼠巨噬细胞生成II-1的影响 |
1.2.3 DTF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
1.2.4 DTF对小鼠T淋巴细胞产生IL-2的影响 |
1.2.5 DTF对小鼠T_S细胞亚群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DTF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影响 |
2.2 DTF对小鼠巨噬细胞生成IL-1的影响 |
2.3 DTF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
2.4 DTF对小鼠T淋巴细胞产生IL-2的影响 |
2.5 DTF对小鼠T_S细胞亚群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芫花根总黄酮的抗炎活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DTF对组胺引起的小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
1.2.2 DTF对角叉质菜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
1.2.3 DTF对角叉菜引起的大鼠炎症足炎症介质/酶含量/活性的影响 |
1.2.4 DTF对FCA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度的影响 |
1.2.5 DTF对FCA引起的大鼠炎症足炎症介质/酶含量/活性的影响 |
1.2.6 DTF对大鼠脱脂棉肉芽肿的影响 |
1.2.7 DTF对RES吞噬作用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DTF对组胺引起的小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
2.2 DTF对角叉质菜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
2.3 DTF对角叉菜引起的大鼠炎症足炎症介质/酶含量/活性的影响 |
2.4 DTF对FCA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
2.5 DTF对FCA引起的大鼠炎症足炎症介质/酶含量/活性的影响 |
2.6 DTF对大鼠脱脂棉肉芽肿的影响 |
2.7 DTF对RES吞噬作用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芫花根总黄酮的镇痛活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DTF对AA大鼠痛阈的影响 |
1.2.2 DTF对AA大鼠疼痛级别的影响 |
1.2.3 DTF对AA大鼠炎症足疼痛介质/酶含量/活性的影响 |
1.2.4 DTF对AA大鼠大脑海马区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DTF对AA大鼠痛阈的影响 |
2.2 DTF对AA大鼠疼痛级别的影响 |
2.3 DTF对AA大鼠炎症足疼痛介质/酶含量/活性的影响 |
2.4 DTF对AA大鼠大脑海马区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芫花根的化学成分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提取及分离过程 |
1.2.2 气质联用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芫花根中、大极性组份的化学成分 |
2.2 芫花根弱极性组份的化学成分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芫花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综述 |
致谢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已投稿期刊论文 |
(4)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UGT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UGTs对内外源物的代谢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
1 UGTs的分类 |
2 UGTs参与内源性物质的代谢 |
3 UGTs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 |
4 UGTs活性的其它影响因素 |
5 评价UGTs活性的实验方法 |
6 药物对代谢酶抑制作用的评价方法 |
7 UGTs基因和蛋白表达检测方法 |
8 小结 |
第二章 芫花的研究进展 |
1 芫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2 芫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3 芫花的毒性研究 |
4 芫花毒性机制的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体外UGT1A1酶活性测定条件的优化 |
1 仪器及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部分 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肝微粒体UGTs、UGT1A1活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
第一章 芫花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
1 仪器及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肝微粒体UGTs活性的影响 |
1 仪器及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肝微粒体UGT1A1活性的影响 |
第一节 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RLM中UGT1A1活性的影响 |
1 仪器及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HLM中UGT1A1活性的影响 |
1 仪器及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rhUGT1A1活性的影响 |
1 仪器及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讨论与总结 |
第三部分 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大鼠肝脏UGTs、UGT1A1活性影响的体内实验研究 |
1 仪器及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芫花黄酮苷元的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 芫花黄酮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
二、黄酮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 |
三、黄酮化合物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芫花中黄酮苷元成分的含量测定 |
1 仪器及试剂 |
2.实验方法 |
3 方法学考察 |
4 小结 |
第二章 芫花黄酮苷元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
第一节 超声提取法工艺研究 |
第二节 溶剂热提法工艺研究 |
第三章 大孔树脂纯化芫花黄酮苷元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小结 |
第四章 芫花黄酮苷元单体分离研究 |
1 仪器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小结 |
第五章 芫花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
1 仪器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第六章 芫花成分镇咳祛痰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 |
第一节 芫花成分镇咳作用研究 |
第二节 芫花成分祛痰作用研究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图 |
(10)芫花根中倍半萜类成分的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前言 |
1.1 芫花的主要化学成分 |
1.1.1 萜类化合物 |
1.1.2 黄酮类成分 |
1.1.3 香豆素类成分 |
1.2 芫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2.1 抗炎作用 |
1.2.2 抗肿瘤作用 |
1.2.3 免疫抑制作用 |
1.2.4 镇痛作用 |
1.2.5 镇咳祛痰作用 |
1.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1.3.1 分子对接 |
1.4 立题依据及意义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仪器 |
2.4 溶液配制 |
2.4.1 RPMI 1640 细胞培养基 |
2.4.2 1×PBS缓冲液(高压灭菌) |
2.4.3 MTT溶液 |
2.4.4 100μg/m L LPS溶液 |
2.4.5 电泳液 |
2.4.6 1×转膜液 |
2.4.7 1 M Tris-HCl(pH=6.8,pH=8.8) |
2.4.8 30%Acr-bis |
2.4.9 10%SDS |
2.4.10 1×TBS-T溶液 |
2.4.11 7%脱脂奶粉溶液 |
2.4.12 Western一抗二抗去除液 |
2.4.13 抗体稀释 |
2.4.14 75%乙醇 |
2.5 细胞培养 |
2.5.1 细胞传代培养 |
2.5.2 细胞冻存 |
2.5.3 细胞复苏 |
2.5.4 细胞计数 |
2.6 MTT法检测化合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 |
2.6.1 实验原理 |
2.6.2 实验步骤 |
2.7 Griess法检测化合物对炎症介质NO的影响 |
2.7.1 实验原理 |
2.7.2 实验步骤 |
2.8 ELISA实验 |
2.8.1 实验原理 |
2.8.3 ELISA法测定PGE_2水平 |
2.8.4 ELISA法测定TNF-α水平 |
2.8.5 ELISA法测定IL-6水平 |
2.9 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蛋白表达水平 |
2.9.1 实验原理 |
2.9.2 蛋白的提取 |
2.9.3 实验步骤 |
2.10 分子对接 |
2.10.1 基本原理 |
2.10.2 实验步骤 |
3 实验结果 |
3.1 10个化合物的分子对接结果 |
3.2 10个化合物对LPS诱导RAW264.7 释放NO的结果 |
3.3 三个活性化合物对RAW264.7 细胞的细胞毒性 |
3.4 Griess法检测化合物对炎症介质NO释放的抑制活性 |
3.5 ELISA法检测化合物对炎症介质PGE_2的抑制作用 |
3.6 ELISA法检测化合物对炎症因子TNF-α的抑制作用 |
3.7 ELISA法检测化合物对炎症因子IL-6的抑制作用 |
3.8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3.8.1 检测活性化合物对iNOS和COX-2蛋白的抑制作用 |
3.8.2 检测活性化合物对NF-κB通路中IκB-α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 |
3.8.3 检测活性化合物对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 |
3.9 分子对接结果 |
3.9.1 检测活性化合物与iNOS蛋白的相互作用 |
3.9.2 检测活性化合物与COX-2蛋白的相互作用 |
3.9.3 检测活性化合物与JNK蛋白的相互作用 |
3.9.4 检测活性化合物与ERK蛋白的相互作用 |
3.9.5 检测活性化合物与p38 蛋白的相互作用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芫花治疗慢性气管炎药化药理的初步研究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防治慢性气管炎中草药植物化学研究简介(下)[J]. 魏均娴. 中草药通讯, 1976(02)
- [2]芫花治疗慢性气管炎药化药理的初步研究及疗效观察[J].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防治慢性气管炎协作组. 中草药通讯, 1973(05)
- [3]芫花根总黄酮的药理作用和芫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D]. 王莉. 扬州大学, 2004(04)
- [4]芫花及其主要成分对UGT酶活性的影响[D]. 苗培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5)
- [5]我国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中草药物研究近况[J]. 黄詠楷. 新医学, 1973(12)
- [6]芫花黄酮苷元的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 李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1)
- [7]我国三十年来中草药研究概况[J].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化室. 药学学报, 1979(12)
- [8]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进展[J]. 全国防治慢性气管炎办公室. 人民军医, 1976(12)
- [9]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研究进展[J]. 防治慢性气管炎办公室. 医学研究通讯, 1975(12)
- [10]芫花根中倍半萜类成分的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D]. 宗明月. 烟台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