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析初中语文教材的审美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黄腊英[1](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研究》文中认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在编写上增加了大量的古诗文篇目,这既符合当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理念,也是立德树人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具体落实的体现。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育人育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为研究对象,从“人与自身发展”“人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三个维度分析德育内容的具体体现,并从中总结出其在设置上的特点,为今后古诗文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核心概念、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进行阐述,为后续章节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根据相关文件对德育的要求,从“人与自身发展”“人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三个维度构建古诗文德育内容的具体分析框架,并确立22个德育内容类目,3个分析项目(教学目标、主、副题、思考·探究)。第三章、四章、五章分别从“人与自身发展”“人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三个维度对古诗文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作详细分析,并总结其在三个年级中的变化趋势。第六章以前面章节分析为基础,总结出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在设置上的特点,以及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本研究表明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的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私德教育又兼顾公德教育、切合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整体内容设计上凸显了“学生本位”和“综合素养”理念,因此,部编本初中语文在古诗文德育内容设置上较以往教材更符合当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自身教学素养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白小雨[2](2021)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选编及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初中语文教学有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其中议论文无疑是一大重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议论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深入理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选编的情况,对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的教学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7到9年级全册,共6本教材中议论文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进行研究,了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的选编情况,归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的选编特点。并归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解决在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引言部分以当前的教育理念为依据,详细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综述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表明了研究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选编及教学研究的意义。正文部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概述。这一部分首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界定的内容包括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和议论文。在进行了概念界定后,从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编写理念。第二部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选编概况。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选编现状。选编现状包括选文现状和编排现状,在选编现状这一章节本论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次,在了解选文现状和编排现状的基础上,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出发去探究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选文特点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编排特点。本论文研究得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选文特点包括:总体占比少,课型均衡、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合理性的统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编排特点包括:集中编排为主、循序渐进、助读系统清晰。第三部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通过两个调查问卷来分析目前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这一部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来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法单一、议论文知识空泛。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学习兴趣低、议论文知识不足、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第四部分是对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的建议。这一部分根据第三部分中找出的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选编特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第四部分也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提出建议。对教师教学的建议有:提高重视程度、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知识落实。对学生学习的建议有:提高学习兴趣、建构知识框架、掌握学习方法。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选编及教学研究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题目,本论文对其选文特点和编排特点做了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论文的写作帮助初中一线教师更好的使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使议论文的教学更加贴合教学实际、学生情况。今后,作者会吸取本次论文写作的经验,继续研究。
林媛媛[3](2021)在《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应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今的阅读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在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体验式阅读”由来已久,它强调通过对文本体验,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在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当中,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增强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本论文从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为基础,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实际教学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实施策略。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层面阐述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分别从概念和理论依据两方面对“体验式阅读”和“体验式阅读教学”展开具体的阐释,并且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含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分别从语文核心素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发展特点三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三部分,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这一部分主要是分为四节,第一节论述了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调查情况。第二节说明了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所取得的成绩。第三节是按照不同维度对问卷和访谈的调查结果进行梳理,通过梳理发现在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教学没有侧重点、教学步骤不够明确,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创设情境的方式单一,不够灵活具体、背景知识了解不充分,体验表层化等问题。第四节主要是对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应用策略。这一部分共分为五节。第一节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文学作品,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策略。第二节提出了体验式阅读教学要从三方面创设情境,要创设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和真情的氛围。第三节提出要根据文学作品的创作年代,结合背景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第四节提出了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要分为四个步骤来体验。第五节提出要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学习。
刘琢卓[4](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诞生于战火纷飞时期,深化于艰苦奋斗时期的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红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对他们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了红色文化的篇目,因此,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红色文化篇目及元素,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第一章,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篇目和元素统计及分析。首先,阐释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教育意义。其次,统计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篇目,共30篇,并从篇目数量、体裁、创作时代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数量编排合理,体裁多样,创作时代广泛等特点。最后,从“人”“事”“物”“魂”四个方面对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发现其具有类型多样且极富典型性的特点。对这些文本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立体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第二章,探寻当前初中语文红色文化教学现状。选取陕西南部两个城市的两所中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对当前红色文化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方式的使用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上会对部分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产生影响,从而使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认知有偏差、学习程度不深入等现象。这一调查为后文红色文化教学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第三章,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红色文化篇目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汲取红色文化营养,不断提升素养。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朗诵、情境创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红色文化学习兴趣。再次,在教学方法上应灵活多变,利用课文作文、学科融合、专题探讨、比较阅读等方法,使学生领略到红色文化精髓。最后,通过举办各类与红色文化相关活动,使红色基因得以传承。
王晗宇[5](2021)在《基于“朗读美学”的初中诗歌朗读教学价值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诗歌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古时,吟诵是诗词的主要呈现形式;现今,朗读的价值依然值得被认可。朗读教学在初中诗歌课堂上的实际应用被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提出,本论文依据“朗读美学”理论和已在初中推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选文,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分析“朗读美学”视域下初中诗歌朗读教学的价值,阐述当前初中诗歌朗读教学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初中诗歌朗读教学贡献力量。论文内容除引言、结语、参考文献和附录外,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朗读及朗读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介绍了论文的研究依据,即“朗读美学”相关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朗读目标与要求和诗歌文体特征。第二部分:指出朗读美学指导下初中诗歌朗读教学的价值。一是基于朗读美学的民族性特质,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基于朗读美学的风格化特质,促进个性发展;三是基于朗读美学的意境美特质,激发想象思维;四是基于朗读美学的韵律美特质,提升语言品质;五是基于朗读美学的“整体和谐观”,提高审美素养。第三部分:分析当前初中诗歌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期待水平较低;二、学生对诗歌朗读的民族性美学特质认同感缺失;三、学生朗读风格与诗歌文本风格难以融合;四、学生朗读意境与诗歌意境难以统一;五、学生诗歌朗读的韵律美表现不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诗歌朗读教学模式固化,学生朗读的自主性无法激活;二、教师对诗歌内蕴的汉语民族性特质缺少必要的发掘和引导;三、偏重于诗歌文本的讲解,忽视学生表达个性化风格的需求;四、对诗歌文本意境美的解读缺少层次,读者与作者缺失共鸣;五、偏重于朗读技能的训练,缺少内在情感的融入。第四部分:针对当前初中诗歌朗读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实施策略。第一,优化诗歌朗读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朗读意愿;第二,发挥汉语有声语言的民族性特质,增强学生朗读美的表现;第三,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美的风格;第四,多维度开掘诗歌文本意境,丰富学生朗读美的层次;第五,加强诗歌朗读技巧训练,促进朗读美精神层面的提升。
孙佩蓉[6](2021)在《儒家思想视域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研究》文中提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理念,重视以精神、情感为导向,在选文内容上,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选取。选入大量文质兼美的古诗文。古诗文汇集了中华民族传世的主流价值与思想精华。不仅以美的语言形式得以传承,更在于美的文化内涵。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注重“人”的价值,突出人与人、人与山川自然、人与社会国家的理念,可归纳为个人关于“爱国”“社会”“修养”等方面的思想涵养。“统编版”古诗文选文的理念与儒家思想关于个人“修身”以立世,“齐家”以化人,“治国”“平天下”以利苍生的处事原则不谋而合。基于此尝试将儒家思想与选文理念统筹整合,从二者共同点探寻选文深层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教材选文解读、学生品德修养、教学方法提供明确的方向。从而更好的利用教材,传承中华文化。本文基于上述理念,以儒家思想为视角,运用图表统计的方式,从朝代、作者、主题等角度,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进行分类整理,易于掌握时代、体裁下的作者思想情感,找出选文的隐性价值,为后文解读做铺垫。并结合选文理念与儒家思想的共同点,将选文分为博学广才、君子修养的“修身”精神;以和为贵、诗礼传家的“家庭齐家”思想;兼济天下、投身报国的“国家”观念三类,依据选文隐性价值提供的内容和线索,在分类中解读,充分挖掘古诗文选文的思想内涵。儒家思想与教材选文内容,在个人意识到家庭意识,逐步上升到民族、国家的大爱情怀方面,观点一致,这正是时代价值,与当代教育价值的体现。教材选文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统编版教材是儒家思想的载体,二者互为依托,不可剥离。唯有利用好教材,将选文优势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践行语文教育“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因而从选文上述优点中,结合选文使用现状具体分析,提出相关使用策略。
陈雪梅[7](2021)在《BOPPPS模式在初中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说明文的学习,指向学习者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说明文读写运用,但是在初中说明文教学当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偏差。BOPPPS模式因目标明确的参与式学习特色而受推崇,在高等教育课改中产生积极效果,在对BOPPPS模式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后,将其应用到初中说明文的教学当中。讨论初中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空泛、教学内容僵化、教学反馈不及时、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从说明文教学重文学轻实用其教学价值未能体现、教学方法单一未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广泛参与、教学目标千篇一律缺乏文本个性研究、考试题型单一与课标要求有差距这四个角度去分析说明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针对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经典说明文篇目,从标题与文意、思路与手法、词句与审美、模仿与习作这四个方面分析其所具的教学价值,进行基于BOPPPS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主问题串联参与式学习,为说明文的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情,评价思考BOPPPS模式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对各个环节灵活安排,不能由一个死板的模式跳脱到另一没有生机的模式当中。BOPPPS模式下的说明文教学也应追求学生在“语思审文”这几个素养上的提升,将学习材料内化为知识,将知识迁移,培养能力。
欧佳楠[8](2021)在《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局限于语文教材,拘泥于一篇课文,着眼于字词句的精讲细读,使得教学内容浅显化、教学过程形式化以及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既缺少知识体系的重组建构,又缺少问题本质的发现解决。而专题教学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新模式,创设真实语用情境,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品读经典性作品,主动思考探究实际问题,并生成个性化言语表达,于学习与运用中发展语言、思维、审美及文化。基于此,以任务为驱动,以成果为导向,开展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研究。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从背景缘起、选题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论证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方面梳理国内外专题教学的文献资料,概述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的目标方向。正文部分由三章内容组成,论述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的理论支架与实践应用。第一章分析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理论依据、原则及策略,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第二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重点设计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内容示例,选取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代表边塞诗,整合“观其象”边塞诗意象使用专题、“品其言”边塞诗语言表达专题、“悟其意”边塞诗主题探究专题,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成果生成素养内化,形成思辨读写一体化教学。第三章实施并评价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思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结语部分综合问题背景与探究成果归纳基本论点,简述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的价值意义。
杨羽[9](2021)在《《关雎》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文本教学价值的视角》文中指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古典诗歌选文的比重,提高了对古典诗歌的关注度。由于时代久远、文言记载等原因,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存在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教学古典诗歌存在轻视文本分析、忽视交给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过度依赖多媒体和教学活动的现象。语文名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语文名师有着对古典诗歌文本细致的解读,并且还能交给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古典诗歌文本的魅力。因此,本文尝试以文本教学价值为研究视角,选择程翔、李华平、李前尚三位语文名师的《关雎》课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提炼出三位语文名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共同追求,以期为古典诗歌教学提供有效方法。本文遵循“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分析——三位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得出古典诗歌教学启示”的研究思路,分六章论述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的《关雎》名师课例比较研究。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方向,界定核心概念,并提出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理论概述。概述文本层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文本层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分析的可行性。第三章,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分析。依据文本层次理论,分析古典诗歌的文本教学价值,并确定《关雎》的文本教学价值选择路径。第四章,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概述。从选取文本教学价值视角的意义及三位名师课例的原因两个方面概述《关雎》课例比较研究的背景。第五章,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基于文本层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比较研究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提炼出共同的文本教学价值追求。第六章,从课例比较研究中得到相应的启示。本部分主要从文本意义的建构和学生主体意义的建构两个方面,得到促进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实现的方法。
孙玥[10](2021)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古诗词带来的好处是终身受益的。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国粹,它承担着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文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对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维度解读古诗词,可以有效、准确把握古诗词的语言魅力,表情达意。自语文核心素养出炉后,如何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开展古诗词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作为论文的开端,围绕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展开阐述。第二部分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素养、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结合理论依据,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编特点进行梳理,分析审美鉴赏创造的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基于教学现状问题,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内涵和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原则,从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试析初中语文教材的审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初中语文教材的审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概念界定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研究的相关要求与分析框架 |
2.1 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研究的相关要求 |
2.2 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3章 人与自身发展维度的古诗文德育内容分析 |
3.1 人与自身发展维度的古诗文德育内容构成分析 |
3.2 人与自身发展维度古诗文德育内容的选编分析 |
第4章 人与社会发展维度的古诗文德育内容分析 |
4.1 人与社会发展维度的古诗文德育内容构成分析 |
4.2 人与社会发展维度古诗文德育内容的选编分析 |
第5章 人与自然发展维度的古诗文德育内容分析 |
5.1 人与自然发展维度的古诗文德育内容构成分析 |
5.2 人与自然发展维度古诗文德育内容的选编分析 |
第6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特点及教学导向 |
6.1 古诗文德育内容的主要特点 |
6.2 古诗文德育内容的教学导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选编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概述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相关概念 |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
2.议论文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编写理念 |
1.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
2.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要求 |
3.当代社会的需求 |
4.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选编概况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选编现状 |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选文现状 |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编排现状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选文特点 |
1.总体占比少,课型均衡 |
2.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
3.多样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的编排特点 |
1.集中编排为主 |
2.循序渐进 |
3.助读系统清晰 |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重视程度不高 |
2.教学方法单一 |
3.议论文知识空泛 |
(二)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 |
1.学习兴趣低 |
2.议论文知识不足 |
3.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
四、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教学的建议 |
(一)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1.提高重视程度 |
2.教学方法多样化 |
3.注重知识落实 |
(二)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
1.提高学习兴趣 |
2.构建知识框架 |
3.掌握学习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一、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
(二)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二、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价值 |
(一)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推学生发展 |
(二)呼应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特点,满足教学需要 |
(三)符合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拓展阅读兴趣 |
三、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
(一)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调查情况 |
(二)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所取得的成绩 |
(三)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四)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
(一)结合体裁,分类体验 |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体验 |
(三)结合背景,丰富体验 |
(四)循序渐进,优化体验 |
(五)利用留白,加深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4)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篇目和元素 |
第一节 红色文化基本内涵及教育意义 |
一、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
二、初中语文中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篇目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篇目概况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篇目分析 |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元素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的主要元素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元素的特点 |
第二章 初中语文红色文化教学现状 |
第一节 初中语文红色文化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基本情况 |
二、初中教师红色文化教学情况调查结果 |
三、初中生红色文化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
第二节 初中语文红色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
一、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 |
二、初中生学习现状 |
第三节 初中语文红色文化教学的影响因素 |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 |
二、优质红色文化作品不足 |
三、部分教师对红色文化认知不足 |
四、部分家庭教育的忽视 |
第三章 初中语文红色文化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教师不断提升素养广泛汲取红色营养 |
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
二、提升红色文化素养 |
第二节 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一、重视朗读,引发情感共鸣 |
二、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
第三节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学习红色文化精髓 |
一、课文作文,促进学习理解 |
二、学科融合,完善学习认知 |
三、专题探讨,提升学习效率 |
四、比较阅读,加深学习程度 |
第四节 举办丰富多彩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
一、开展红色文化语文活动 |
二、举办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朗读美学”的初中诗歌朗读教学价值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时代发展背景 |
2.专业发展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课堂观察法 |
4.案例分析法 |
(四)文献综述 |
1.初中诗歌教学方法相关研究 |
2.诗歌朗读教学策略相关研究 |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依据 |
(一)概念界定 |
1.朗读 |
2.朗读教学 |
(二)研究依据 |
1.“朗读美学”相关理论 |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 |
3.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 |
4.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朗读目标与要求 |
5.诗歌的文体特征 |
二、以“朗读美学”指导初中诗歌朗读教学的价值 |
(一)基于朗读美学的民族性特质,增强文化自信 |
1.增进对母语的亲近感 |
2.增强民族自豪感 |
(二)基于朗读美学的风格化特质,促进个性发展 |
1.满足多元需求 |
2.形成个性风格 |
(三)基于朗读美学的意境美特质,激发想象思维 |
1.唤醒想象力和创造力 |
2.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
(四)基于朗读美学的韵律美特质,提升语言品质 |
1.习得朗读技巧 |
2.获得良好的语感 |
(五)基于朗读美学的“整体和谐观”,提高审美素养 |
1.推动朗读者、文本、听者达成审美共鸣 |
2.促使朗读意愿的萌生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
三、当前初中诗歌朗读教学的问题及归因 |
(一)初中诗歌朗读教学现状调查基本信息 |
1.调查意义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内容 |
(二)当前初中诗歌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期待水平较低 |
2.学生对诗歌朗读民族性美学特质认同感缺失 |
3.学生朗读风格与诗歌文本风格难以融合 |
4.学生朗读意境与诗歌意境难以统一 |
5.学生诗歌朗读的韵律美不足 |
(三)初中诗歌朗读教学的问题归因 |
1.诗歌朗读教学模式固化,学生朗读的自主性无法激活 |
2.教师对诗歌中内蕴的汉语民族性特质缺少必要的发掘和引导 |
3.偏重于诗歌文本的讲解,忽视学生表达个性化风格的需求 |
4.对诗歌文本意境美的解读缺少层次,读者与作者缺少共鸣 |
5.偏重于朗读技能的训练,缺少了内在情感的融入 |
四、提升初中生诗歌朗读美感的教学实践策略 |
(一)优化诗歌朗读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朗读意愿 |
1.细化诗歌朗读教学目标 |
2.丰富诗歌朗读形式 |
3.完善朗读评价方式 |
(二)发挥汉语有声语言的民族性特质,增强学生朗读美的表现 |
1.朗读应沉稳而大气 |
2.朗读应含蓄而自然 |
(三)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培养学生朗读美的风格 |
1.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机会 |
2.采取鼓励机制,培养学生作为朗读者的传递意识 |
3.搭建交流平台,激活学生作为听者的审美期待 |
(四)多维度地开掘诗歌文本意境,丰富学生朗读美的层次 |
1.拓宽诗歌审美维度,读出诗歌意境的时空之美 |
2.扑捉诗歌语言韵味,读出诗歌意境的变化之美 |
(五)加强诗歌朗读技巧训练,促进朗读美精神层面的提升 |
1.强化朗读基本功训练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
2.多元开展非功利性的诗歌朗读活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中诗歌朗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儒家思想视域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初中“统编版”古诗文选文儒家思想体现 |
第一节 相关概述 |
一、儒家主流思想概述 |
二、儒家思想古诗文概念 |
三、初中“统编版”与儒家思想 |
第二节 初中“统编版”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统计 |
一、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数量 |
二、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朝代 |
三、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体裁 |
四、儒家思想古诗文单元主题 |
第二章 初中“统编版”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分类解读 |
第一节 儒家“修身正己”精神类选文 |
一、博学强识修内精神选文 |
二、君子人格修内精神选文 |
第二节 儒家“家道”思想类选文 |
一、以“和”为本的传家道文化选文 |
二、以“教”为主的正家道文化选文 |
第三节 儒家“家国同构”观念类选文 |
一、经世济民的仁爱胸怀 |
二、山川之爱的爱国情怀 |
三、以身殉国的报国使命 |
第三章 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价值分析 |
第一节 儒家思想选文现实价值 |
一、弘扬民族精神 |
二、传承中华文化 |
三、坚守爱国传统 |
第二节 儒家思想选文教育价值 |
一、德育教育价值 |
二、美育教育价值 |
三、语文素养培育 |
第四章 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使用现状及策略 |
第一节 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使用现状 |
一、古诗文选文考核分值情况 |
二、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考核内容 |
第二节 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使用策略 |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
二、以“文”为据,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
第三节 儒家思想古诗文选文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BOPPPS模式在初中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BOPPPS模式及初中说明文教学的任务 |
第一节 BOPPPS模式及其主要优势 |
一、BOPPPS教学模式 |
二、BOPPPS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三、BOPPPS模式的可行性和主要优势 |
第二节 初中说明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
一、获取文章关键信息 |
二、学习说明的表达方式 |
三、关注文本内容的独特性 |
第二章 初中说明文教学现状 |
第一节 初中说明文课堂教学常用模式 |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
二、紧扣文本,探寻规律 |
三、依据文本,学习语言 |
四、读写结合,促进发展 |
第二节 初中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初中说明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初中说明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BOPPPS模式下初中说明文教学设计示例与分析 |
第一节 《苏州园林》教学价值分析 |
一、标题与文意 |
二、思路与手法 |
三、词句与审美 |
四、模仿与习作 |
第二节 基于BOPPPS模式的《苏州园林》课堂教学设计 |
一、导入设计 |
二、目标设计 |
三、前测设计 |
四、参与式学习设计 |
五、后测设计 |
六、总结设计 |
第三节 基于BOPPPS模式的《苏州园林》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
一、有效性分析 |
二、师生参与互动 |
三、层次简单明晰 |
四、目标达成情况及时检测 |
第四章 BOPPPS模式应用于说明文教学的评价与思考 |
第一节 BOPPPS模式应用评价 |
一、强调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
二、促进师生多边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
三、促进语文素养发展,培养建立科学精神 |
第二节 BOPPPS模式应用思考 |
一、合理取舍安排BOPPPS模式环节 |
二、应用中融合其他教育教学理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苏州园林》参与式学习实录(部分) |
附录 B 《苏州园林》教学反馈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依据 |
一、基础理论依据 |
二、课程标准依据 |
三、语文教材依据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原则 |
一、教学目标具体化 |
二、教学内容整合化 |
三、教学过程探究化 |
四、教学方法灵活化 |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
第三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策略 |
一、情境:语用体验的策略 |
二、主题:随需而教的策略 |
三、任务:读写一体的策略 |
四、成果:聚合创生的策略 |
第二章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设计示例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设计说明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设计内容 |
第三章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实施与反馈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实施说明 |
一、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实施概况 |
二、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具体实施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评价反馈 |
一、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评价 |
二、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反馈 |
第三节 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反思启示 |
一、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反思 |
二、初中语文边塞诗专题教学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文艺诗评 |
附录 B 小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关雎》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文本教学价值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关键概念界定 |
1.2.1 课例 |
1.2.2 课例研究 |
1.2.3 文本 |
1.2.4 文本教学价值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课例研究法 |
1.4.3 比较研究法 |
1.5 研究现状综述 |
1.5.1 课例比较研究综述 |
1.5.2 教学价值研究综述 |
1.5.3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
1.5.4 《关雎》文本教学研究综述 |
2 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文本层次理论 |
2.1.1 文本层次理论概述 |
2.1.2 文本层次理论的适用性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可行性 |
3 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分析 |
3.1 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组成 |
3.1.1 语音声韵的教学价值 |
3.1.2 意义理解的教学价值 |
3.1.3 形象意境的教学价值 |
3.1.4 思想情感的教学价值 |
3.2 《关雎》的文本教学价值选择 |
3.2.1 抓住关键层次,进入文本内容 |
3.2.2 适度层次分析,把握整体结构 |
3.2.3 结合诗歌空白,引导个性解读 |
4 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概述 |
4.1 选取文本教学价值视角的意义 |
4.1.1 促进古典诗歌语言本位的回归 |
4.1.2 促进古典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 |
4.1.3 促进文本教学价值研究的发展 |
4.2 选取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的原因 |
4.2.1 三位语文名师具有代表性 |
4.2.2 三位语文名师的教学理念体现文本教学价值 |
4.2.3 三位语文名师的《关雎》课例以公开课进行 |
4.2.4 三位语文名师的《关雎》课例体现文本层次 |
5 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 |
5.1 三位语文名师课例中体现文本教学价值选择的差异性 |
5.1.1 文本关键层次选取的差异性 |
5.1.2 文本整体结构把握的差异性 |
5.1.3 文本层次空白填补的差异性 |
5.2 三位语文名师课例中促进文本教学价值实现的差异性 |
5.2.1 凸显学生主体的差异性 |
5.2.2 创设教学情境的差异性 |
5.2.3 引导协作会话的差异性 |
5.3 三位语文名师课例中共同的文本教学价值追求 |
5.3.1 文本意义建构的价值追求 |
5.3.2 主体意义建构的价值追求 |
6 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的启示 |
6.1 促进学生进行文本意义建构的启示 |
6.1.1 语言文字意义建构的方法 |
6.1.2 文章文学意义建构的方法 |
6.1.3 审美感知意义建构的方法 |
6.2 促进学生进行主体意义建构的启示 |
6.2.1 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方法 |
6.2.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
6.2.3 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 |
(二)古诗词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 |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一章 初中古诗词与“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
一、概念界定 |
(一)“语文核心素养” |
(二)“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
二、理论依据 |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依据古诗词的价值意义 |
(三)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
三、目标定位 |
(一)教学初始目标:营造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氛围 |
(二)教学过程目标: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能力 |
(三)教学终极目标:形成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品质 |
四、教材分析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选编特点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选编意义 |
第二章 “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方法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过程 |
(四)调查目的 |
二、调查结果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三、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展现的成效 |
(一)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浓郁 |
(二)教师关注古诗词情境创设 |
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诗词审美 |
(二)重视知识积累,轻视感性体验 |
(三)泛化美学教育,缺少校园语文 |
五、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一)诗词知识储备不足 |
(二)诗词情感体验不足 |
(三)审美创造能力薄弱 |
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枯燥,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
(二)功利化教育趋势明显,缺乏古诗词学习氛围 |
(三)鉴赏式教学存在不足,缺乏思维的促进发展 |
(四)教师掌握课堂话语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三章 初中古诗词“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教学策略 |
一、教师素养提升策略 |
(一)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欣赏教学 |
(二)排除语言障碍,灵活课堂氛围 |
(三)把握诗歌风格,突破鉴赏技巧 |
(四)结合诗词意境,再现情景交融 |
二、学生素养提升策略 |
(一)明确古诗词的重要性 |
(二)关注学生情感差异性 |
(三)加大诗词创作的练习 |
三、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
(一)善于感悟,强化审美理解力 |
(二)勤于吟诵,提高审美鉴赏力 |
(三)发挥想象,培养审美想象力 |
(四)大胆创作,培养审美创造力 |
四、教学实录反思 |
(一)《静夜思》教学反思 |
(二)《诗经·邶风·静女》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试析初中语文教材的审美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德育内容研究[D]. 黄腊英.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选编及教学研究[D]. 白小雨. 延安大学, 2021(12)
- [3]初中现当代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应用策略研究[D]. 林媛媛.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D]. 刘琢卓.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5]基于“朗读美学”的初中诗歌朗读教学价值及策略研究[D]. 王晗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儒家思想视域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研究[D]. 孙佩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BOPPPS模式在初中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雪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专题学习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研究[D]. 欧佳楠.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关雎》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文本教学价值的视角[D]. 杨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 孙玥.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