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实验条件的探讨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实验条件的探讨

一、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实验条件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黄丽群[1](2021)在《一种新型凝胶电泳技术05SAR-PAGE的建立、应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几乎所有生物学过程的基础,表征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重点。蛋白质之间弱相互作用或低聚态的研究也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手段有分析型超速离心、核磁共振及非变性质谱等,这些方法可以获得精细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但操作流程相对复杂且成本高。如何简单、直观且低成本的鉴定弱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仍然存在挑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生物化学实验室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常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鉴定及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最常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是SDS-PAGE,能够分离并鉴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由于SDS是一种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结合后破坏了大部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因而SDS-PAGE无法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弱相互作用。Native-PAGE是一种非变性凝胶电泳方法,能够在不使蛋白质变性的基础上分离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但是蛋白质的迁移率受分子量大小、形状及带电荷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对蛋白质的分子量进行精确的标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浓度为0.05%w/v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月桂酰肌氨酸钠(Sarkosyl,SAR)应用于凝胶电泳体系,达到了分离及鉴定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概述如下:本文首先以表面活性剂SAR为研究对象,通过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发现SAR在溶液中存在两种构象,且SAR与蛋白质的结合没有构象选择性,且浓度为0.05%w/v的SAR对蛋白质的结构影响温和并具有普适性。进一步分析SAR与蛋白质的1H-15N HSQC谱图发现,SAR主要与表面氨基酸结合,不影响蛋白质的折叠状态。在此基础上,用0.05%w/v的SAR替代了传统SDS-PAGE中的0.1%w/v的SDS,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温和的凝胶电泳体系05SAR-PAGE。通过对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质进行05SAR-PAGE实验,发现蛋白质在凝胶中按照分子量大小迁移。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结合的SAR越多,且在凝胶电泳中迁移的速率越快。说明05SAR-PAGE能够用普适的蛋白质Marker对蛋白质分子量进行标定。然后,本文制备了适用于05SAR-PAGE凝胶电泳的蛋白质Marker,一步分离并鉴定了酸性蛋白质PhoBN和碱性蛋白质PhoRCP的同源二聚体;鉴定了酵母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同源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鉴定了膜蛋白CpxA的同源二聚体状态。并将05SAR-PAGE与免疫印迹相结合,鉴定了细胞裂解液中的PhoBN蛋白质的同源二聚体;同时,本文运用05SAR-PAGE方法成功观测到了PhoBN蛋白质的磷酸化态以及细胞色素C的单体和二聚体的甲基化状态。这些结果说明,05SAR-PAGE能够用于分离及鉴定弱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同源低聚状态及修饰态,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广的良好特性。最后,我们将05SAR-PAGE与SDS-PAGE结合,建立了新的二维电泳方法,并运用该方法与质谱技术相结合,成功鉴定出了大肠杆菌细胞膜裂解液中的膜蛋白异源复合体CpxA-OmpA。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SAR的性质及SAR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比SDS-PAGE成本更低廉的温和的新型凝胶电泳体系05SAR-PAGE。该技术能够用于弱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同源低聚态,修饰态的鉴定。05SAR-PAGE可以与免疫印迹相结合,还可以与其他的凝胶电泳方法如SDS-PAGE相结合将鉴定尺度拓宽至二维水平,发现并在细胞水平上鉴定出蛋白质的异源复合物。相信经过进一步优化发展的05SAR/SDS-PAGE二维电泳技术将有望被应用于更加复杂的蛋白质复合体的鉴定。

张锌杰[2](2021)在《微型多室电泳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的研制》文中指出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技术是指从复杂样品中筛选出对治疗疾病具有协同作用的活性成分的技术,其中活性成分通过干扰生物细胞的网络可以实现治疗疑难杂症的目的。现有的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技术由于筛选的复杂性,无法满足筛选活性成分快速准确、简单方便且高重现性的要求,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高活性成分筛选的可靠性和加快分析检测的速度,本学位论文研制一种基于多室电泳分离技术的微型多室电泳活性成分筛选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冷凝结构、循环结构、动力结构、分离结构和人机交互界面5个部分组成,采用IAP15W413AS单片机作为该系统的控制核心。首先,根据多室电泳分离的原理设计了用于分离靶蛋白复合物和小分子成分的电泳槽模型。同时该系统通过2个蠕动泵和1个气泵实现了电解液循环流动功能,并且通过大功率冷凝片和散热器对电泳槽温度进行冷凝,实现了电泳槽和电泳仪的一体化。其次,设计了冷凝器控制电路、电泳电压控制电路、电泳电流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气泵驱动电路、蠕动泵驱动电路、单片机接口电路、电源电路等硬件电路,同时对系统各模块之间的控制和联系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完成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最后,对调试完成的实验样机进行性能测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蠕动泵在0~30m L/min流速范围内流速误差不超过2%,同时电泳槽冷凝温度控制在10~20℃,稳定后温度误差<±0.2℃,符合系统设计的性能指标。通过对HSA标准样品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实验,验证了只需短短10分钟的电泳时间,目标物的迁移率就可达到70%以上,相比于传统活性成分筛选技术大约50%的迁移率,该系统大大提高了活性成分的筛选效率和重现性。

张少斌,吕淑霞,张冰[3](2021)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生物化学相关专业实验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一项常规实验项目,它可以用于蛋白质、多糖、糖蛋白、腺苷酸等多种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与鉴定。随着高等学校"宽口径,重基础"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单门课程的总学时越来越少,导致耗时长的实验项目无法开出,甚至全部实验课程取消,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实验原理与操作,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杨久明[4](2021)在《多室电泳技术中靶蛋白迁移参数研究及黄芩降糖活性成分筛选》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是世界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产生药效的体现是多组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并在不同的信号通路中产生协同作用,有效提升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是中药的成分复杂且多样,发挥药理作用的成分不清楚,协同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必要部分,其中活性成分筛选最为关键。目前存在的筛选技术如超滤法、平衡透析法、固定化酶法等,都被证明对于活性成分筛选具有可行性,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实验室前期研发了多室电泳技术,利用多室电泳技术(MCESS)联用液质(HPLC-MS/MS)技术,可以实现从中草药快速筛选潜在的活性化合物,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筛选条件温和、维持靶蛋白的三维结构等优点。多室电泳技术在应用时,还需要继续完善。由于筛选到的活性成分是从靶蛋白/活性成分复合物上解离下来的,靶蛋白迁移量与筛选到活性成分量直接相关,影响筛选活性化合物准确性以及重现性。因此,探究电压、缓冲溶液种类、离子强度、p H、时间等参数与靶蛋白迁移量相关性,确定最佳实验参数,制定靶蛋白实验条件参考,应用于筛选黄芩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今后高效应用多室电泳技术筛选提供良好基础。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多室电泳技术中靶蛋白迁移参数,包括电压、缓冲溶液种类、离子强度、pH、电泳时间,探究了人血清白蛋白、胰蛋白酶、酪氨酸酶的迁移量与各参数的相关性,最终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可作为今后实验中靶蛋白迁移参数选择的依据,为今后应用多室电泳技术筛选活性成分时提高效率。基于前期研究,α-葡萄糖苷酶的实验条件选择施加电压为12V,缓冲溶液为乙酸铵水溶液,溶液离子强度为0.010M,缓冲溶液p H值选择4.0,电泳时间为8min。通过计算迁移量为50.7%,与之前方法相比提高了近两倍,所需电泳时间节省近一倍。本文以Ⅱ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关键靶点α-葡萄糖苷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室电泳-液质联用技术,成功在黄芩提取物中筛选到七种潜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化合物。体外酶活性抑制实验表明,Baicalin、Wogonoside具有良好的ɑ-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与阳性对照组Acarbose接近,IC50值分别是62.02±4.134μmol L-1、80.04±4.628μmol L-1。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黄芩降糖作用机理,为今后中草药中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研究提供依据。

陈明慧[5](2020)在《基于等温扩增技术构建microRNA纳米检测传感器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MicroRNA(miRNA)在人体内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实现对人体miRNA含量的检测分析,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传统的miRNA检测分析方法因操作复杂、仪器设备昂贵、特异性差等缺点无法满足资源贫乏地区的早期检测和诊断的需求。因此,本文以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为基础,结合纳米探针技术,构建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miRNA检测纳米生物传感平台,以实现对体液样本中多种miRNA标志物的检测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Poly(A)加尾等温扩增技术,研发超灵敏生物循环发光miRNA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本章利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反应系统在磁性纳米颗粒(MNB)表面偶联特异结合目标miRNA的茎环DNA(h DNA),制备MNB-h DNA探针,实现复杂样本中目标miRNA的快速特异分离。接着,基于Poly(A)聚合酶加尾等温扩增技术在目标miRNA的3’羟基末端延伸出重复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序列,收集AMP焦磷酸化-ATP脱磷酸化转化反应所生成的循环生物发光信号,实现目标miRNA的超灵敏定量检测。对miRNA-21的检测灵敏度高达2.26×10-17mol/L,检测时间为120 min,对癌症病人全血样本中miRNA-21的检测结果与q RT-PCR的检测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该传感器无需复杂的miRNA提取程序即可直接检测血清中的miRNA-21,且可重复应用以降低检测成本,对miRNA的检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2.基于链置换等温扩增技术,构建快速便携的miRNA金纳米检测试纸条:本章制备不同粒径的金纳米颗粒(AuNP),设计具有荧光淬灭性能的黑洞淬灭剂2标记的茎环DNA(SH-h DNA-BHQ2),通过金巯键的反应制备金球探针(AuNP@h DNA-BHQ2),AuNP@h DNA-BHQ2可以与对应的目标miRNA互补配对。设计“侵入堆叠引物”(IS-引物)等温链置换扩增反应(Invading stack primer isothermal chain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reaction,ISAR),当h DNA/miRNA杂交后,h DNA的茎环结构被破坏,ISAR反应被激活,释放目标miRNA实现目标循环扩增和信号放大,生成大量带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的AuNP@ds DNA-BHQ2产物,该产物可以和特殊设计的反向荧光增强试纸条(Reverse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lateral flow test strip,rLFTS)反应,根据检测线上AuNP红色信号强度变化实现目标miRNA可视化裸眼定性检测,同时,检测线上包被的荧光分子Cy5/Cy3被金纳米粒子淬灭,根据荧光强度变化实现目标miRNA的灵敏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miRNA快速金纳米检测试纸条检测灵敏度为3.42×10-15 mol/L,检测时间缩短至35 min。此外,通过将不同荧光分子Cy5/Cy3标记到不同的检测线上,研究在同一试纸条上实现has-miRNA-5010-3p(miRNA-5010)和has-miRA-331-5p(miRNA-331)两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核酸标志物的同步测定,该试纸条成功用于帕金森患者全血样品中miRNA-5010和miRNA-331的检测,在实际样本的检测中检测结果与q RT-PCR一致,且和帕金森疾病临床分期结果一致,表明我们建立的方法在帕金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3.基于链置换等温扩增及CRISPR-Cas12a信号放大技术,研制超灵敏便携的miRNA金纳米检测试纸条:本章通过设计h DNA检测探针及对应的“侵入堆叠引物”构建链置换等温扩增反应(Invading stack primer isothermal chain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reaction,ISAR),当目标miRNA存在时,发生ISAR反应,反应后释放目标miRNAs,实现目标循环扩增和信号放大,ISAR生成大量的双链DNA产物(ds DNA),ds DNA被CRISPR-Cas12a系统识别,激活Cas12a蛋白的DNA核酸酶的“疯切”能力,高效切割反应体系中两头分别标记了生物素和地高辛的ss DNA序列(Digoxin-ss DNA-Biotin),该反应液体与设计的金纳米反向荧光增强检测试纸条(rLFTS)反应,产生相应可见信号变化,同时淬灭T线荧光,产生对应的定量荧光变化信号。结果表明,通过ISAR、CRISPR-Cas12a和rLFTS实现三重信号放大,该miRNA超灵敏金纳米检测试纸条检测灵敏度高达3.84×10-17 mol/L,检测时间仅需90 min。最后,使用此方法对口腔癌病人唾液样本中miRNA-31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q RT-PCR的检测结果具有优异的一致性,表明本方法可在资源匮乏社区实现对唾液样本miRNA的无创超灵敏检测。我们还对本方法的储存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本方法中可稳定保存6个月以上,性能未见明显下降。

胡雯雯[6](2019)在《复合维生素B片中5种成分的定量毛细管电泳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毛细管电泳因其较高的分离效能、消耗较少的样品以及简单的仪器结构等特点,在包括医学、药学、环境及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毛细管电泳的峰面积重复性相对偏差的问题限制了它在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最近开发出的一种高精度定量毛细管电泳仪针对这个问题,使用定量阀和自动进样器提高了进样精度。本课题使用这种定量毛细管电泳仪,建立了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B6(吡哆辛)、烟酰胺和泛酸钙5种维生素成分的分离分析方法,显着改善了定量重复性。还对这种定量毛细管电泳中的电隔离装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无需缓冲液池的电隔离装置。使用定量毛细管电泳仪,在考察实验条件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1、B2、B6、烟酰胺和泛酸钙5种维生素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方法,并做了方法学评价。复合维生素B片样品研粉后用乙腈-水(20:80,v/v)超声提取,经过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毛细管电泳仪进样分析,实验中微流注射泵连续供给40 mmol/L硼砂-硼酸缓冲液(pH 9.0),以工作电压为-10 kV进行电泳分离,维生素B1、B2、B6、烟酰胺的检测波长为280 nm,这4个组分出峰后切换至波长210 nm检测泛酸钙。实验显示,各组分之间均得到良好分离,日内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1.9%,与经典毛细管电泳相比精密度得到显着改善。维生素B1、B2、B6、烟酰胺及泛酸钙的浓度在0.02-16.46mg/mL范围内,峰面积对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68-9998内。各组分检出限在2.5-36μg/mL。各组分的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4.1%-98.9%。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1、B2、B6、烟酰胺和泛酸钙含量的同时测定。本论文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定量毛细管电泳分析的毛细管电接口装置,包括支架、亲水薄膜、导电胶、弹性石英毛细管、固定玻片。将毛细管断开再对齐,在断缝处覆盖亲水多孔的醋酸纤维素膜后,用导电胶覆盖,以支架和固定玻片固定毛细管,通过导电胶与电极连接。该装置制作方法简单、使用稳定,避免了使用缓冲溶液池的麻烦。已用于定量毛细管电泳分离胞嘧啶、尿嘧啶和腺苷样品。

耿少辉,陈宇坤,包宇,陈伟姣,张颖茜,王蕾[7](2017)在《3种点样方法对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膜电泳结果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用盖玻片、滤纸和盖玻片+擦镜纸3种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点样方法对电泳结果的影响,评价盖玻片与擦镜纸相结合的新型点样方法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3组的蛋白质相对含量有无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盖玻片+擦镜纸组的电泳结果优于其他2种,3组的蛋白质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异;盖玻片与擦镜纸相结合的点样方法较单纯使用盖玻片或滤纸的点样方法点样成功率有很大提高,出现的不良结果较少,能有效解决学生在电泳实验操作中的点样问题,可在教学实验中推广。

陆晓雯[8](2017)在《多功能醋酸纤维素超细纤维膜的构筑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静电纺丝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制备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具有微纳米纤维结构和一定机械强度的纤维的有效方法。醋酸纤维素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的纤维素酯,廉价易得且性能良好。本论文主要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和醋酸纤维素,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多种功能的醋酸纤维素电纺膜。(1)通过可见光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可以富集并分离糖蛋白的硼酸功能化醋酸纤维素电纺膜。我们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出了直径比较均匀的无明显缺陷的醋酸纤维素电纺膜,然后利用可见光引发的表面接枝聚合方法在电纺膜的表面引入不同接枝密度的硼酸官能团,最后以单一蛋白—卵清蛋白和复杂蛋白—鸡蛋清为模型蛋白,研究了硼酸功能化电纺膜对糖蛋白的富集、分离以及重复利用性能。硼酸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与顺式二羟基形成环酯,并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开环,而糖蛋白上的糖链含有大量的顺式二羟基结构,因此碱性环境下硼酸可以很容易地结合糖蛋白。然而通常情况下糖蛋白存在于生物体内,其pH大多数为7.4,采用pKa值较低的3-丙烯酰 胺基苯硼酸,更具有生物意义,并且与丙烯酰胺共聚后由于拉电子效应其pKa值会进一步降低,这样可以保证其在pH=7.4时也能有良好的结合顺式二羟基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硼酸功能化表面可以有选择的吸附大量糖蛋白,并且通过降低pH可以顺利使其分离,同时该膜还具有一定的重复利用性。在复杂蛋白质鸡蛋清中选择性吸附分离糖蛋白也有着良好的结果。(2)利用磺酰氟交换(SuFEx)反应构建了一种多功能的醋酸纤维素电纺膜平台,用于快速高效地引入功能性分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我们首先成功合成了含有磺酰氟官能团的聚合物PSO2F,然后将PSO2F与醋酸纤维素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纺丝,制备了含有不同含量磺酰氟官能团的醋酸纤维素电纺膜。基于磺酰氟官能团与硅醚基团的“点击”化学反应,成功地引入红色染料分散红1。通过反应前后颜色及吸光度的变化证明了该膜的可点击性后,又引入了具有排斥蛋白质、细菌粘附能力的PEG、和具有能够再进行反应的炔基、双键和疏基。实验结果表明该磺酰氟点击反应可以很好的保持功能性小分子的结构,使其功能性保持完好,是一种高效简单的制备功能性纤维支架的平台。(3)基于席夫碱反应原理构筑了不受基材限制的ε-赖氨酸配体纤溶表面。我们首先设计并成功合成了侧链上带有醛基的聚合物APDMEA和侧链上带有氨基和ε-赖氨酸的共聚物APMLys,然后将这些聚合物通过依次浸泡法负载到醋酸纤维素电纺膜及其它基材如聚氨酯、聚氯乙烯表面上,得到了 ε-赖氨酸配体改性的材料表面。最后利用材料表面ε-赖氨酸配体与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蛋白之间的特异性亲和作用实现了纤溶功能。该方法不仅可以适应于各种表面包括各种聚合物表面,难改性的PDMS以及金属表面,同时通过多次浸泡也可以调节表面赖氨酸的含量,改善纤溶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可以大量吸附血浆中的Plg蛋白,并能在t-PA的催化下顺利溶解初生血栓。此外,MTT比色法和溶血实验测试表明该ε-赖氨酸配体改性的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长期存在在血浆中其形貌也几乎不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张淑洁,司祥平,陈昀,曹建华,曹智祥,罗凯,邰秀秧[9](2015)在《醋酸纤维的性能及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醋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吸附过滤性能、吸湿性、卷曲性、耐酸碱性、稳定性等基本性能,重点分析了其力学性能与吸附过滤性能;然后根据醋酸纤维的特性,重点分析了醋酸纤维在卷烟行业、纺织行业、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王青松,蔡望伟,周代锋,费小雯,张云霞,肖曼,王颖,杜冠魁,颜冬菁,李崇奇,麦明晓,蔡苗[10](2014)在《图示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微量法》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微量法》的实验教学中实践了图示教学法,将授课中的重点难点简明扼要地用9个图概括出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实验条件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实验条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新型凝胶电泳技术05SAR-PAGE的建立、应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蛋白质凝胶电泳技术概述
        1.1.1 蛋白质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
        1.1.2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形成机理
        1.1.3 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因素
        1.1.4 蛋白质及多肽的凝胶电泳技术及检测
        1.1.5 非变性凝胶电泳
    1.2 表面活性剂概述
        1.2.1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
        1.2.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1.2.3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2.4 表面活性剂胶束化行为
        1.2.5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3 蛋白质聚合体概述
        1.3.1 蛋白质四级结构的分类及其生物学意义
        1.3.2 蛋白质聚合体的鉴定方法
    1.4 液体核磁共振技术概述
        1.4.1 核磁共振的原理
        1.4.2 常见的核磁共振观测参数
        1.4.3 液体NMR技术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应用
第2章 SAR溶液构象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样品的配制
        2.2.3 NMR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AR在溶液中存在两种构象
        2.3.2 SAR的临界胶束浓度
    2.4 小结
第3章 SAR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蛋白质样品制备
        3.2.3 NMR实验
        3.2.4 凝胶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蛋白质对SAR的结合无构象选择性
        3.3.2 0.05% w/v SAR对蛋白质的结构影响温和
        3.3.3 SAR与蛋白质结合比例的探究
    3.4 小结
第4章 05SAR-PAGE在一维电泳中的应用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
        4.2.4 制备细胞裂解液
        4.2.5 制备全膜裂解液
        4.2.6 Western Blotting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05SAR-PAGE分离蛋白质寡聚体
        4.3.2 05SAR-PAGE分离蛋白质修饰态
        4.3.3 05SAR-PAGE结合Western Blotting实验
    4.4 小结
第5章 二维05SAR/SDS-PAGE鉴定CPXA的复合物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仪器
        5.2.2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5.2.3 BCA法测蛋白质浓度
        5.2.4 2D 05SAR/SDS-PAGE凝胶电泳策略
        5.2.5 质谱测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全膜裂解液的蛋白质浓度测定
        5.3.2 05SAR-PAGE鉴定膜裂解液中CpxA的复合物
        5.3.3 2D 05SAR/SDS-PAGE鉴定膜裂解液中CpxA的复合物
        5.3.4 质谱结果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2.1 改良SAR的结构
        6.2.2 05SAR-PAGE用于鉴定原位水平的蛋白质低聚态及修饰态
        6.2.3 05SAR-PAG与二维电泳、质谱相结合用于鉴定大分子复合物
参考文献
附录A 全文英文简写对照表
附录B 05SAR/SDS-PAGE中CPXA复合物质谱鉴定结果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微型多室电泳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活性成分筛选技术研究现状
        1.2.2 电泳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1.4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理论概述
    2.1 引言
    2.2 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技术
        2.2.1 超滤筛选技术
        2.2.2 尺寸排阻色谱筛选技术
        2.2.3 中空纤维筛选技术
        2.2.4 磁珠富集筛选技术
    2.3 蛋白质电泳分离技术
        2.3.1 电泳技术理论概述
        2.3.2 电泳技术发展与分类
    2.4 IAP15W413AS单片机特性
    2.5 DC32240B035 工业串口屏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3.1 引言
    3.2 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结构设计
        3.2.1 系统整体结构
        3.2.2 电泳槽分离结构
        3.2.3 系统工作原理
    3.3 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3.1 系统硬件组成及控制原理
        3.3.2 电解液流速控制电路
        3.3.3 电泳槽温度控制电路
        3.3.4 电泳电压控制电路
        3.3.5 电泳电流检测电路
        3.3.6 单片机接口电路
    3.4 系统软件设计
        3.4.1 系统主程序流程
        3.4.2 电解液流速控制子程序流程
        3.4.3 温度冷凝控制子程序流程
        3.4.4 电泳电压控制子程序流程
        3.4.5 串口屏指令解析子程序流程
    3.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活性成分筛选系统性能评价
    4.1 引言
    4.2 系统实物图结构
    4.3 蠕动泵控制精度性能测试
    4.4 电泳电压与电流特性曲线测试
    4.5 电泳槽温度冷凝控制性能测试
    4.6 活性成分筛选实验及结果分析
        4.6.1 HSA活性成分筛选实验流程
        4.6.2 HSA活性成分筛选实验条件
        4.6.3 HSA活性成分筛选实验及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整体电路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原理
2 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
    2.1 准备醋酸纤维素薄膜
    2.2 准备电泳装置
    2.3 点样
    2.4 电泳
    2.5 鉴定
3 实验总结报告
4 结语

(4)多室电泳技术中靶蛋白迁移参数研究及黄芩降糖活性成分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药协同作用研究
    1.2 活性成分筛选研究现状
        1.2.1 目前存在的筛选技术
        1.2.2 活性成分筛选面临的挑战
        1.2.3 开发新的筛选技术
    1.3 多室电泳技术
        1.3.1 多室电泳技术的优势与目前存在的挑战
        1.3.2 靶蛋白迁移量的重要性
        1.3.3 多室电泳体系中影响靶蛋白迁移量的参数
        1.3.4 三种经典靶蛋白
    1.4 黄芩与Ⅱ型糖尿病研究现状
        1.4.1 Ⅱ型糖尿病概述
        1.4.2 黄芩药理作用及活性成分
        1.4.3 α-葡萄糖苷酶是Ⅱ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
        1.4.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5 论文选题依据,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论文选题的主要依据及可行性
        1.5.2 选题的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多室电泳系统
        2.2.1 多室电泳系统装置
        2.2.2 测定靶蛋白迁移量实验流程
        2.2.3 HPLC-UV参数
    2.3 靶蛋白迁移量与各参数相关性探究
        2.3.1 HSA迁移量与电压相关性
        2.3.2 HSA迁移量与缓冲溶液种类相关性
        2.3.3 HSA迁移量与离子强度相关性
        2.3.4 HSA,Trypsin,Tyrosinase与缓冲溶液pH相关性
        2.3.5 HSA,Trypsin,Tyrosinase与电泳时间相关性
    2.4 黄芩中筛选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4.1 制备黄芩提取液
        2.4.2 α-葡萄糖苷酶实验参数选择与迁移量测定
        2.4.3 多室电泳-液质联用技术筛选黄芩中潜在ɑ-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5 HPLC-MS/MS仪器参数
        2.5.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5.2 质谱条件
    2.6 α-葡萄糖苷酶活性实验
        2.6.1 多室电泳前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2.6.2 ɑ-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HSA,Trypsin,Tyrosinase浓度与紫外检测峰面积标准曲线
    3.2 靶蛋白迁移量与各参数相关性分析
        3.2.1 HSA迁移量与施加电压相关性
        3.2.2 HSA迁移量与缓冲溶液种类相关性
        3.2.3 HSA迁移量与离子强度相关性
        3.2.4 HSA,Trypsin,Tyrosinase与pH相关性
        3.2.5 HSA,Trypsin,Tyrosinase与电泳时间相关性
        3.2.6 HSA,Trypsin,Tyrosinase的最佳实验条件
        3.2.7 靶蛋白实验条件选择参考流程
    3.3 黄芩中筛选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3.3.1 黄芩提取液全成分定性
        3.3.2 α-葡萄糖苷酶各实验参数选择与迁移量
        3.3.3 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化合物定性分析
    3.4 ɑ-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
        3.4.1 多室电泳系统中ɑ-葡萄糖苷酶稳定性评价
        3.4.2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等温扩增技术构建microRNA纳米检测传感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miRNA概述
        1.2.1 疾病生物标志物miRNA
        1.2.2 miRNA检测技术的发展
    1.3 等温扩增技术概述
        1.3.1 聚合酶加尾等温扩增技术
        1.3.2 链置换等温扩增技术
        1.3.3 其他等温扩增技术
    1.4 纳米检测传感器概述
        1.4.1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
        1.4.2 金纳米检测传感器
        1.4.3 其他纳米检测传感器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基于Poly(A)聚合酶加尾等温扩增技术构建超灵敏生物循环发光miRNA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3 方法与步骤
        2.3.1 制备磁球探针分离并富集目标miRNA
        2.3.2 基于Poly(A)聚合酶加尾等温扩增技术构建超灵敏生物循环发光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的可行性研究
        2.3.3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反应条件优化
        2.3.4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定量检测miRNA-21 的研究
        2.3.5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检测miRNA-21 的特异性实验研究
        2.3.6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检测miRNA-21 的可重复性使用研究
        2.3.7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实际样本中miRNA-21 的检测研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基于Poly(A)聚合酶加尾等温扩增技术构建超灵敏生物循环发光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超灵敏检测miRNA-21 的机理
        2.4.2 特异性识别miRNA-21的DNA探针的设计
        2.4.3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检测miRNA可行性研究
        2.4.4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miRNA-21 的反应条件优化
        2.4.5 Poly(A)聚合酶加尾等温扩增技术放大检测信号的研究
        2.4.6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定量检测miRNA-21 的研究
        2.4.7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性能的研究
        2.4.8 磁性纳米检测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链置换等温扩增技术构建快速便携式miRNA金纳米反向荧光增强检测试纸条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3 方法与步骤
        3.3.1 不同粒径AuNP的制备
        3.3.2 高荧光猝灭AuNP@h DNA-BHQ2 检测探针的制备
        3.3.3 反向荧光增强试纸条(rLFTS)的制备
        3.3.4 基于链置换等温扩增技术构建快速便携式金纳米反向荧光增强检测试纸条的研究(ISAR-rLFTS)用于miRNA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3.3.5 ISAR-rLFTS用于检测miRNA的反应条件优化
        3.3.6 ISAR-rLFTS于定量检测miRNA的研究
        3.3.7 ISAR-rLFTS对同一样品中miRNA-5010和miRNA-331 同步检测的研究
        3.3.8 ISAR-rLFTS检测miRNA-5010和miRNA-331 特异性的研究
        3.3.9 ISAR-rLFTS检测实际样本中miRNA的研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基于链置换等温扩增技术构建快速便携式金纳米反向荧光增强检测试纸条(ISAR-rLFTS)同时检测miRNA-5010和miRNA-331 的机理
        3.4.2 ISAR-rLFTS检测miRNA的可行性研究
        3.4.3 ISAR-rLFTS检测miRNA的反应条件优化
        3.4.4 ISAR-rLFTS定量检测miRNA-5010 的研究
        3.4.5 ISAR-rLFTS实现miRNA-5010和miRNA-331 共存时同步检测的研究
        3.4.6 ISAR-rLFTS检测miRNA-5010和miRNA-331 特异性的研究
        3.4.7 ISAR-rLFTS检测实际样本中miRNA-5010和miRNA-331 的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链置换等温扩增及CRISPR-Cas12a信号放大技术构建超灵敏便携式miRNA金纳米反向荧光增强检测试纸条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3 方法与步骤
        4.3.1 金纳米粒子检测探针的制备
        4.3.2 金纳米颗粒反向荧光增强检测试纸条的制备
        4.3.3 核酸等温链置换扩增(ISAR)和Cas12a反应用于miRNA检测的信号放大
        4.3.4 基于ISAR及 CRISPR-Cas12a技术构建超灵敏便携式miRNA金纳米反向荧光增强检测试纸条的可行性研究(CRISPR-rLFTS)
        4.3.5 CRISPR-rLFTS检测miRNA条件优化
        4.3.6 CRISPR-rLFTS定量检测miRNA的研究
        4.3.7 CRISPR-rLFTS检测miRNA-31 特异性的研究
        4.3.8 CRISPR-rLFTS实际样本检测的研究
        4.3.9 CRISPR-rLFTS储存稳定性的研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基于ISAR和 CRISPR-Cas12a技术构建的超灵敏便携式反向荧光增强检测试纸条检测miRNA的机理(CRISPR-rLFTS)
        4.4.2 CRISPR-rLFTS用于miRNA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4.4.3 CRISPR-rLFTS检测miRNA反应条件优化
        4.4.4 CRISPR-rLFTS定量检测miRNA-31 的研究
        4.4.5 CRISPR-rLFTS检测miRNA-31 特异性的研究
        4.4.6 CRISPR-rLFTS检测实际样本中miRNA-31 的研究
        4.4.7 CRISPR-rLFTS用于miRNA-31 检测的稳定性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复合维生素B片中5种成分的定量毛细管电泳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毛细管电泳相关研究进展
    1.1 基础研究
    1.2 进样技术
    1.3 电渗流控制
    1.4 近年来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复合维生素B片中5种成分的定量毛细管电泳分析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试剂与样品
        2.2.1.1 仪器
        2.2.1.2 试剂与样品
        2.2.2 溶液制备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定量毛细管电泳实验条件的考察
        2.3.2 方法学验证
        2.3.2.1 精密度实验
        2.3.2.2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2.3.2.3 回收率试验
        2.3.3 样品分析
        2.3.4 讨论
        2.3.4.1 定量毛细管电泳与普通毛细管电泳测定精密度的比较
        2.3.4.2 定量毛细管电泳仪与普通毛细管电泳仪的实验差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定量毛细管电泳仪毛细管电接口装置的改进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试剂与试药
        3.2.1.1 仪器
        3.2.1.2 试药与样品
        3.2.2 基本装置
        3.2.3 毛细管电接口的制作
        3.2.4 溶液制备
        3.2.5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条件考察
        3.3.2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7)3种点样方法对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膜电泳结果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2 方法
    2.1 实验前准备
    2.2 实验分组
    2.3 点样
    2.4 电泳
    2.5 染色及漂洗
    2.6 数据记录及定量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实验成功率对比
    3.2 不良结果出现次数对比
    3.3 电泳条带宽度与颜色深浅对比
    3.4 各组分蛋白质相对含量对比
4 讨论

(8)多功能醋酸纤维素超细纤维膜的构筑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静电纺丝
        1.1.1 静电纺丝的发展简述
        1.1.2 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
        1.1.3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1.2 静电纺丝的应用
        1.2.1 静电纺丝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1.2.2 静电纺丝在过滤材料方面的应用
        1.2.3 静电纺丝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1.2.4 静电纺丝在电池方面的应用
        1.2.5 静电纺丝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1.3 醋酸纤维素
        1.3.1 醋酸纤维素简介
        1.3.2 醋酸纤维素(CA)的静电纺丝
        1.3.3 电纺醋酸纤维素的应用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硼酸功能化醋酸纤维素电纺膜对糖蛋白的富集与分离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引发剂DI的制备
        2.2.4 硼酸功能化醋酸纤维素电纺膜的制备
        2.2.5 电纺膜表征测试
        2.2.6 电纺膜表面引发剂含量测定
        2.2.7 不同pH条件下电纺膜对不同蛋白质的吸附测试
        2.2.8 电纺膜对OVA蛋白的吸附与脱附测试
        2.2.9 在复杂蛋白中的吸附与脱附的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引发剂DI的合成及表征
        2.3.2 硼酸功能化醋酸纤维素电纺膜的表征
        2.3.3 硼酸功能化醋酸纤维素电纺膜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uFEx反应制备可点击的多功能电纺膜平台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磺酰氟聚合物的合成及静电纺丝
        3.2.4 多功能CA电纺膜的制备
        3.2.5 电纺膜的表征
        3.2.6 蛋白质吸附实验
        3.2.7 细菌粘附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A-PSO_2F膜的制备与表征
        3.3.2 多功能CA电纺膜的制备与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席夫碱反应制备ε-赖氨酸配体纤溶功能表面的普适方法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侧链含醛基的均聚物APDMEA的合成
        4.2.4 侧链含氨基的ε-赖氨酸共聚物(APMLys)的合成
        4.2.5 聚合物凝胶的制备
        4.2.6 基材的制备
        4.2.7 聚合物改性膜表面
        4.2.8 表征方法
        4.2.9 膜的稳定性测试
        4.2.10 血浆中纤维蛋白溶酶原(Plg)的吸附测试
        4.2.11 血栓溶解性能测试
        4.2.12 血液相容性性能测试
        4.2.13 细胞毒性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合物的合成
        4.3.2 聚合物凝胶的制备
        4.3.3 功能化赖氨酸配体涂层的制备
        4.3.4 血浆中赖氨酸功能化表面的稳定性
        4.3.5 血浆中Plg吸附和血栓溶解实验
        4.3.6 血液相容性测试
        4.3.7 生物相容性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工作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醋酸纤维的性能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醋酸纤维的性能
    1.1醋酸纤维的力学性能
    1.2醋酸纤维的吸附过滤性能
    1.3醋酸纤维的吸湿性
    1.4醋酸纤维的卷曲性
    1.5醋酸纤维的耐酸碱性
    1.6醋酸纤维的稳定性
    1.7醋酸纤维的染色性能
2醋酸纤维的应用
    2.1醋酸纤维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2.2醋酸纤维在卷烟行业的应用
    2.3醋酸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2.4醋酸纤维的其他应用
3结束语

(10)图示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微量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对象
二、图示教学法讲授生物化学实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微量法》实验原理
三、生物化学实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微量法》实验授课时口述注意事项

四、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实验条件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新型凝胶电泳技术05SAR-PAGE的建立、应用及机制研究[D]. 黄丽群.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1(01)
  • [2]微型多室电泳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的研制[D]. 张锌杰. 延边大学, 2021(02)
  • [3]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化[J]. 张少斌,吕淑霞,张冰. 实验室科学, 2021(02)
  • [4]多室电泳技术中靶蛋白迁移参数研究及黄芩降糖活性成分筛选[D]. 杨久明. 延边大学, 2021(02)
  • [5]基于等温扩增技术构建microRNA纳米检测传感器的初步研究[D]. 陈明慧. 天津大学, 2020(01)
  • [6]复合维生素B片中5种成分的定量毛细管电泳分析研究[D]. 胡雯雯.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
  • [7]3种点样方法对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膜电泳结果影响的对比研究[J]. 耿少辉,陈宇坤,包宇,陈伟姣,张颖茜,王蕾.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08)
  • [8]多功能醋酸纤维素超细纤维膜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 陆晓雯. 苏州大学, 2017(01)
  • [9]醋酸纤维的性能及应用[J]. 张淑洁,司祥平,陈昀,曹建华,曹智祥,罗凯,邰秀秧.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5(02)
  • [10]图示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微量法》中的应用[J]. 王青松,蔡望伟,周代锋,费小雯,张云霞,肖曼,王颖,杜冠魁,颜冬菁,李崇奇,麦明晓,蔡苗. 大学教育, 2014(05)

标签:;  ;  ;  ;  ;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实验条件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